1. 固態硬碟和內存條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需要從技術層面入手才能回答清楚、說透本質,講速度、內部結構只能觸及皮毛。固態硬碟的正式名稱叫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非易失性存儲器的一種,內存條的正式名稱叫隨機動態存儲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縮寫為DRAM),屬於易失性存儲器。
兩者雖然都是半導體存儲器,但原理卻完全不同。內存的基本單元叫DRAM
CELL,都是由一個晶體管(Transistor)和兩個電容器(Capacitor)組成,原理結構如下圖。
Flash
Memory是東芝公司的藤尾增岡在1980年發明,屬於第五代非易失性存儲器。固態硬碟(Flash
Memory)雖然也是通過存儲電荷完成數據「寫入」,但是由於不是採用電容存儲電荷,斷電之後並不會馬上失去電荷,所以可以長久存儲數據。
總之,內存(DRAM)斷電後會失去存儲的數據,固態硬碟(Flash
Memory)則不會,這是它們最本質的區別。其次,在數據獨寫速度上,內存遠遠超過固態硬碟。不過,存儲數據的固態硬碟如果長期不用,也容易丟失數據,需要時不時拿出來插入電腦,以免數據丟失。
2. 現代計算機統稱為第五代計算機,為什麼
現代計算機應該是第四代計算機吧?根據計算機組成原件的不同分的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電子計算機,它的基本電子元件是電子管,內存儲器採用水銀延遲線,外存儲器主要採用磁鼓、紙帶、卡片、磁帶等。由於當時電子技術的限制,運算速度只是每秒幾千次~幾萬次基本運算,內存容量僅幾千個字。程序語言處於最低階段,主要使用二進製表示的機器語言編程,後階段採用匯編語言進行程序設計。因此,第一代計算機體積大,耗電多,速度低,造價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於一些軍事和科研部門進行科學計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體管計算機。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10年後晶體管取代了計算機中的電子管,誕生了晶體管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的基本電子元件是晶體管,內存儲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製成的磁芯存儲器。與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相比,晶體管計算機體積小,耗電少,成本低,邏輯功能強,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電路計算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1958年夏,美國德克薩斯公司製成了第一個半導體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是在幾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幾十個或上百個電子元件組成的邏輯電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基本電子元件是小規模集成電路和中規模集成電路,磁芯存儲器進一步發展,並開始採用性能更好的半導體存儲器,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十萬次基本運算。由於採用了集成電路,第三代計算機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極大提高:體積縮小,價格降低,功能增強,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隨著集成了上千甚至上萬個電子元件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電子計算機發展進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計算機的基本元件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甚至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導體存儲器替代了磁芯存儲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百萬次,甚至上億次基本運算
3.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是什麼
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它能進行數值計算或處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判斷、決策、開拓未知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人-機之間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語言(聲音、文字)或圖形圖象交換信息。第五代計算機又稱新一代計算機。
1981年10月,日本首先向世界宣告開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並於1982年4月制訂為期10年的「第五代計算機技術開發計劃」,總投資為1000億日元,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五代計算機第一階段規定的任務。
第五代計算機是為適應未來社會信息化的要求而提出的,與前四代計算機有著本質的區別,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
當前電子計算機存在的主要不足有:
首先,目前的電子計算機雖然已具有一些相當幼稚的「智能」,但它不能進行聯想(即根據某一信息,從記憶中取出其他有關信息的功能)、推論(針對所給的信息,利用已記憶的信息對未知問題進行推理得出結論的功能)、學習(將對應新問題的內容,以能夠高度靈活地加以運用的方式進行記憶的功能)等人類頭腦的最普通的思維活動。
其次,目前電子計算機雖然已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輔助人類的腦力勞動,但是,它還不能真正聽懂人的說話,讀懂人的文章,還需要由專家用電子計算機懂得的特殊的「程序語言」同它進行「對話」。這就大大限制了電子計算機的應用、普及及大眾化。
最後,目前的電子計算機雖然能以驚人的信息處理來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工作(例如遙控已發射的火箭),但是它仍不能滿足某些科技領域的高速、大量的計算任務的要求。例如,在進行超高層建築的耐震設計時,為解析一種立柱模型受到搖動時的三維振動情況,用目前的超大型電子計算機算上100年也難以完成。又如,原子反應堆事故和核聚變反應的模擬實驗、資源探測衛星發回的圖象數據的實時解析、飛行器的風洞實驗、天氣預報、地震預測等要求極高的計算速度和精度,都遠遠超出目前電子計算機的能力極限。由此可見,當今的電子計算機已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必須在嶄新的理論和技術基礎上創制新一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基本結構通常由問題求解與推理、知識庫管理和智能化人機介面三個基本子系統組成。
問題求解與推理子系統相當於傳統計算機中的中央處理器。與該子系統打交道的程序語言稱為核心語言,國際上都以邏輯型語言或函數型語言為基礎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它是構成第五代計算機系統結構和各種超級軟體的基礎。
知識庫管理子系統相當於傳統計算機主存儲器、虛擬存儲器和文體系統結合。與該子系統打交道的程序語言稱為高級查詢語言,用於知識的表達、存儲、獲取和更新等。這個子系統的通用知識庫軟體是第五代計算機系統基本軟體的核心。通用知識庫包含有:日用詞法、語法、語言字典和基本字型檔常識的一般知識庫;用於描述系統本身技術規范的系統知識庫;以及把某一應用領域。如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技術知識集中在一起的應用知識庫。
智能化人-機介面子系統是使人能通過說話、文字、圖形和圖象等與計算機對話,用人類習慣的各種可能方式交流信息。這里,自然語言是最高級的用戶語言,它使非專業人員操作計算機,並為從中獲取所需的知識信息提供可能。
當前第五代計算機的研究領域大體包括人工智慧,系統結構,軟工程和支援設備,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
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是未來信息處理的主流,因此,第五代計算機的發展,必將與人工智慧、知識工程和專家系統等的研究緊密相聯,並為其發展提供新基礎。目前的電子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先將程序存入存儲器中,然後按照程序逐次進行運算。這種計算機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諾伊曼首先提出理論和設計思想的,因此又稱諾伊曼機器。第五代計算機系統結構將突破傳統的諾伊曼機器的概念。這方面的研究課題應包括邏輯程序設計機、函數機、相關代數機、抽象數據型支援機、數據流機、關系資料庫機、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分布式信息通信網路等。
第五代計算機的發展必然引起新一代軟體工程的發展,極大地提高軟體的生產率和可靠性。為改善軟體和軟體系統的設計環境,將研製各種智能化的支援系統,包括智能程序設計系統、知識庫設計系統、智能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輸助設計系統、以及各種智能應用系統和集成專家系統等。在硬體方面,將出現一系列新技術,如先進的微細加工和封裝測試技術、砷化鎵器件、約瑟夫森器件、光學器件、光纖通信技術以及智能輔助設計系統等。另外,第五代計算機將推動計算機通信技術發展,促進綜合業務數字網路的發展和通信業務的多樣化,並使多種多樣的通信業務集中於統一的系統之中,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信息化。
4. 第五代計算機是什麼樣子
第五代計算機是一種更接近人類的人工智慧型計算機。它能理解人的語言、文字和圖形,人無需編寫程序,依靠講話就能對計算機下達命令,驅使它工作。它能將一種知識信息和與之相關聯的其它知識信息連貫起來,作為對某一知識領域具有淵博知識的專家系統,成為人們從事各方面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參謀。第五代計算機還是能「思考」的計算機,能幫助人們進行推理和判斷,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它在理論和工藝技術上看與現在的計算機也有根本不同,它能提供更為先進的功能,以擺脫傳統計算機的技術限制,為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提供一種強有力的、不可替代的工具。
1981年10月,日本首先向世界宣告開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並於1982年4月制訂為期10年的「第五代計算機技術開發計劃」,總投資為1000億日元,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五代計算機第一階段規定的任務。
第五代計算機基本結構通常由問題求解與推理、知識庫管理和智能化人機介面三個基本子系統組成。
問題求解與推理子系統相當於傳統計算機中的中央處理器。與該子系統打交道的程序語言稱為核心語言,國際上都以邏輯型語言或函數型語言為基礎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它是構成第五代計算機系統結構和各種超級軟體的基礎。
知識庫管理子系統相當於傳統計算機主存儲器、虛擬存儲器和文體系統結合。與該子系統打交道的程序語言稱為高級查詢語言,用於知識的表達、存儲、獲取和更新等。這個子系統的通用知識庫軟體是第五代計算機系統基本軟體的核心。通用知識庫包含有:日用詞法、語法、語言字典和基本字型檔常識的一般知識庫;用於描述系統本身技術規范的系統知識庫以及把某一應用領域,如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技術知識集中在一起的應用知識庫。
智能化人機介面子系統是使人能通過說話、文字、圖形和圖象等與計算機對話,用人類習慣的各種可能方式交流信息。這里,自然語言是最高級的用戶語言,它使非專業人員操作計算機,並為從中獲取所需的知識信息提供可能。
現在,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已經三位一體化,未來的計算機將把人從重復、枯燥的信息處理中解脫出來,從而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給人類和社會拓展了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第五代計算機是為適應未來社會信息化的要求而提出的,與前四代計算機有著本質的區別,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
5. 什麼是第五代智能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它能進行數值計算或處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判斷、決策、開拓未知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人-機之間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語言(聲音、文字)或圖形圖象交換信息。第五代計算機又稱新一代計算機。
1981年10月,日本首先向世界宣告開始研製第五代計算機,並於1982年4月制訂為期10年的「第五代計算機技術開發計劃」,總投資為1千億日元,目前已順利完成第五代計算機第一階段規定的任務。
第五代計算機是為適應未來社會信息化的要求而提出的,與前四代計算機有著本質的區別,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變革。
6. 至今計算機經歷了5代變化,請問這5代計算機的誕生的時間和採用什麼作為基本元件,採用的主內存儲器
計算機從產生到至今只有四代。第五代還沒有定型。 計算機的誕生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ENIAC用了18000個電子管和86000個其它電子元件,有兩個教室那麼大,運算速度每秒300次各種運算或5000次加法,耗資100萬美元以上。用的存儲設備為打孔機。 1946年到1959年這段時期我們稱之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第一代計算機的內部元件使用的是電子管。由於一部計算機需要幾千個電子管,每個電子管都會散發大量的熱量,因此,如何散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電子管的壽命最長只有3000小時,計算機運行時常常發生由於電子管被燒壞而使計算機死機的現象。第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和工程計算。 從1960年到1964年,由於在計算機中採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晶體管,所以我們將這段時期稱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晶體管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計算機的程序語言從機器語言發展到匯編語言。接著,高級語言FORTRAN語言和cOBOL語言相繼開發出來並被廣泛使用。這時,開始使用磁碟和磁帶作為輔助存儲器。第二代計算機主要用於商業、大學教學和政府機關。 從1965年到1970年,集成電路被應用到計算機中來,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這個晶片比手指甲還小,卻包含了幾千個晶體管元件。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計算機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億美元開發的IBM 360系列。 第四代計算機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電路,不過,這種集成電路已經大大改善,它包含著幾十萬到上百萬個晶體管,人們稱之為大規模集成電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VLSI)。1975年,美國1BM公司推出了個人計算機PC(PersonaI Computer), 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它能進行數值計算或處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判斷、決策、開拓未知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人-機之間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語言(聲音、文字)或圖形圖象交換信息。第五代計算機又稱新一代計算機
7. 第五代計算機是指什麼
第五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
第五代計算機能進行數值計算或處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判斷、決策、開拓未知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
人-機之間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語言(聲音、文字)或圖形圖象交換信息。第五代計算機又稱新一代計算機。
計算機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一、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路化等。
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實現性能的飛躍卻有多種途徑。不過性能的大幅提升並不是計算機發展的唯一路線,計算機的發展還應當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同時也要注重環保等等。
計算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機器語言、程序語言、簡單操作系統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現代操作系統四代,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第四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
8. 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微處理器有哪些怎樣區分
中央處理單元 (CPU) 是任何計算機的大腦,CPU執行程序編譯以後得到的指令,也決定計算機內信息流動的方向。微處理器和CPU這兩個術語可以互換,CPU的內核是微處理器。CPU運行計算機程序並且決定計算機各個部件之間的信息流動。 通過以下兩個基本特徵區分微處理器: 數據匯流排帶寬:CPU單次指令中可發送或接收的二進制比特數目。 時鍾速度:以MHz表示,時鍾速度決定每秒鍾處理器可以執行的指令數目。 這兩種情況都是其值越高,CPU的處理能力越強。例如,工作頻率為400MHz的64位微處理器比工作於100MHz下的16位微處理器運行能力更強。絕大多數台式機採用單一的Intel架構處理器(如Pentium 奔騰處理器),盡管Intel是世界上最大的微處理器製造商,但它並未完全占據整個處理器市場份額,AMD公司也能夠生產與Intel Pentium同等水平的處理器。 目前在我國微型計算機中使用的主流微處理器是Intel近幾年推出的32位Pentium系列微處理器,而且主頻都選用l00Hz以上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Pentium微處理器:又寫作P5,是Intel的第五代微處理器。延續以前的X86系列,俗稱為586。 ②Pentium Pro微處理器:又寫作P6,是Intel的第六代微處理器,也稱為「高能奔騰」。延續以前的X86系列,俗稱為686。 ②Pentium MMX微處理器:又寫作P55C,屬於Intel第五代「增強型」的微處理器,也稱為「多能奔騰」。內含MMX(Multi Media eXtension)技術,追加了針對多媒體應用 的57條指令。 ④Pentiuum II微處理器:是在Pentium Pro基礎上加入MMX技術推出的第六代Pentium系列產品。它的浮點運算性能、MMX性能都是最出色的。今後還將繼續改進,計劃把主頻逐步提高到400、600、800 MHz;匯流排速率提高到100MHz;並將MMX擴展為MMX2。 ⑤Pentium Ⅲ微處理器:是Intel第七代微處理器,字長64位,並支持MMX。它增加了全新的指令,可以提高三維圖像、視頻、聲音等程序的運行速度,並可優化操作系統和網路的性能。 2.主存儲器 主存儲器是微型計算機存儲各種信息的部件。按其功能和性能,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二者共同構成主存儲器。但通常說「內存容量」時,則指RAM,不包括ROM在內。 (1)隨機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又稱為讀寫存儲器。用於存放當前參與運行的程序和數據。 特點:其中信息可讀可寫,存取方便;信息不能長期保留,斷電便丟失。關機前應將RAM中的程序和數據轉存到外存儲器上。 (2)只讀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 由生產廠家將開機檢測、系統初始化、…等程序固化其中。 特點:其中信息固定不變,只能讀出不能重寫;關機後原保存的信息不丟失。 3.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是CPU與其它部件之間傳送數據、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根據傳送內容的不同,分為如下三組,每組都由多根線組成。 (1)數據匯流排DB(Data Bus):用於CPU與主存儲器、CPU與I/O介面之間傳送數據。數據匯流排的寬度(根數)等於計算機的字長。 (2)地址匯流排AB(Address Bus):用於CPU訪問主存儲器或外部設備時,傳送相關的地址。此地址匯流排的寬度決定CPU的定址能力。 (3)控制匯流排CB(Control Bus):用於傳送CPU對主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的控制信號。這樣一種結構使得各部件之間的關系都成為單一面向匯流排的關系。即任何一個部件只要按照標准掛接到匯流排上,就進入了系統,就可以在CPU統一控制下進行工作。 4.輸入、輸出介面電路 輸入、輸出介面電路也稱為I/O電路(INPUT/Output),即通常所說的適配器、適配卡或介面卡。它是微型計算機與外部設備交換信息的橋梁。 (1)介面電路結構:一般由寄存器組、專用存儲器和控制電路幾部分組成,當前的控制指令、通信數據、以及外部設備的狀態信息等分別存放在專用存儲器或寄存器組中。 (2)介面電路的連接:所有外部設備都通過各自的介面電路連接到微型計算機的系統匯流排上去。 (3)通信方式:分為並行通信和串列通信。並行通信
9. alphago計算機是第幾代計算機
alphago計算機是第五代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
第五代計算機能進行數值計算或處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判斷、決策、開拓未知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
10. 第五代計算機是什麼
第五代計算機是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系統。
它能進行數值計算或處理一般的信息,主要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判斷、決策、開拓未知領域和獲得新的知識。
人-機之間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語言(聲音、文字)或圖形圖像交換信息。第五代計算機又稱新一代計算機。
(10)什麼是第五代存儲擴展閱讀
電子計算機又叫電腦。可是為什麼把電子計算機稱為電腦呢?這是因為作為信息處理的工具,電子計算機已經部分地替代了人類大腦的功能。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微處理機的出現,使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電腦不僅在傳統的科學計算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它已經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能幫助人們處理辦公室事情;
能幫助各級領導制定並實施科學的決策,能幫助各行各業的專家工作。許多需要人類大腦思維的工作都可以用計算機代替,電腦已經成為人腦的重要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