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h5 m檔拍視頻突然不能調快門光圈了 按下拍攝鍵後所有參數全自動 曝光計固定為0 求大神解答
一、先搞清楚M檔是幹啥的
關於M檔的作用和應用場景,筆者已經不止一次說過了。但還是不斷有沒有拍攝經驗的初學者來問我:老師我第一次用單反,請問M檔的曝光該怎麼控制?我很想問問:連曝光參數和控制原理都不清楚,用M檔能幹啥?又能拍好啥?
我個人從題主的問法來看,判斷您應該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攝影者。這種情況下,我非常建議您先評估一下為什麼要用M檔,再考慮如何手動控制曝光量的問題。
有人說:哪那麼多沒用的話,人問你啥你說啥不完了?對於這種觀點,筆者個人不敢認同。既然要回答,就要對題主負責,提出有利於提高攝影技能的正確途徑,而不是不問東西,說完拉倒。雖然這種風格的「大師」有不少,但我不是其中一個。
二、能用半自動檔+曝光補償解決的,沒必要用M檔
無論是哪一種曝光控制模式,曝光的前提都是測光。只不過在全自動擋、半自動檔下,測光工作是相機測光系統完成的;全手動檔下,測光工作是攝影者自己用眼睛去「測量」的。所以很多時候使用M檔的攝友都是有豐富的手動測光經驗的:
對於沒有手動測光經驗的拍攝者,小k建議您選擇全自動或半自動曝光模式,如果對曝光量不滿意,可通過相機曝光補償功能進行調節。這樣既可以利用相機的測光系統提高拍攝效率,又可以保留拍攝者在曝光量調節上的自由度。以佳能為例,在機身相應位置可以找到曝光補償按鈕(具體以說明書為准):
按下後結合相機波輪即可調節,具體信息參閱曝光指示器,在相機肩屏或顯示屏上都可以找到:
三、M檔下曝光量的設置參考:曝光指示器
如果前兩條明白了,我們再回到題主問題,說說M檔下曝光量的設置參考——曝光指示器:
曝光指示條依賴於相機測光系統,而相機測光系統是持續工作的,也不受曝光控制模式選擇情況的影響:
唯一的區別是,在全自動或半自動曝光模式下,相機會依據測光系統數據和選定的測光模式直接指定光圈、快門等曝光參數;而在全手動模式下,則由拍攝者來手動確定曝光參數。那種認為M檔下相機測光系統不工作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說到具體操作,我們舉例說明:曝光指示器上的指示條如果在負號一側,說明曝光不足,拍攝者可以通過增大光圈、延長快門或提高ISO來進行調節,反之亦然。
最後提示:曝光模式要依據需要選擇,不能拍腦袋,切記切記。
㈡ 松下Lumix DC-GH5相機怎麼樣
松下的GH系列長期以來一直是投影於微型四分之三系統的攝影師的最愛。最新版本的Lumix DC-GH5(價值$1,999.99,僅限於機身)推出了視頻游戲,增加了豐富的錄制選項,包括400Mbps的4K設置。您還可以獲得體內穩定性,使用適配器添加XLR音頻的選項,以及非常穩固的構建。這是一個可以在專業環境中使用的相機。它還具有吸引人的靜止捕捉能力,但如果這是您的主要目的,那麼您可以選擇更好,更便宜的選項,例如我們的編輯選擇富士膠片X-T2。

結論
如果視頻是您的主要焦點,松下Lumix DC-GH5提供您可以在這個價格範圍內的相機中找到的最高質量和功能集。投資微型四分之三系統的射手也不應該打折扣。它提供了強大的圖像質量,快速對焦以及4K和6K照片模式。它的拍攝速度不及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奧林巴斯OM-D E-M1 Mark II,它的售價相同,使用相同的鏡頭系統,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E-M1的拍攝速度。
和GH5一樣好,我們沒有把它命名為編輯選擇。高端無鏡子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我們最喜歡的快速拍攝作物感測器無反光鏡的機身是富士膠片X-T2,它具有完美的自動對焦系統和4K視頻(雖然與GH5不在同一水平),但售價僅為1,600美元。如果你不需要速度或4K,而是想要一個全畫幅感測器,1,700美元的索尼A7 II是我們的首選。
㈢ 松下gh5用hdmi線連接bestview監視器不能回放是什麼原因,相機液晶屏上顯示TV傳輸中
直接按回放後健,相機液晶屏上顯示TV傳輸中
後,在相機滾輪的上健按下就可以播放了
㈣ 微單松下GH5拍出的視頻一卡一卡的,請問如何解決
首先sd卡速度問題,其次是電腦配置問題。手機上有時會經過處理,不會安60幀顯示。
㈤ 如何進入松下gh5工程模式
這個應該沒問題,你只要測試一下功能一切都正常就可以了,幾十的快門數無所謂,出廠前的測試就不下幾十次。
㈥ GH5 拍攝的422超采樣視頻 在PRCC2017上無法流暢剪輯請問是怎麼回事 請前輩指點!
土豪我們做朋友可好。
4K解析度的素材正常情況下,無法流暢剪輯應該是正常的吧。它對機子性能的要求太好的。
如果對於解析度不是絕對要求的話(想要上傳網路或者哪怕是商業片,只要不是在超過5米的電子屏上播放),1920的解析度已經夠用了。那我可以提兩個建議:1、轉碼。轉成2k或者超清。2、在導入素材前,勾選「首選項」——「默認縮放為幀大小」,然後創建1920*1080的序列後,導入素材即可。
隨後還想問一句,你有沒有嘗試輸出一小段匹配源的視頻?CC14版最大尺寸達不到4k。
正好看到一個問流暢剪輯4K機子配置的回答,一下
所謂的「4K」是指4096×2160的像素解析度,它是2K投影機和高清電視解析度的4倍,屬於超高清解析度。在此解析度下,觀眾將可以看清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寫。4k影視節目每一幀的數據量都達到了50MB,因此無論解碼播放還是編輯都需要頂級配置的機器。4K的名稱得自其橫向解析度約為4000像素(pixel)。按照國際通訊聯盟(ITU)定義的標准,4K的解析度為3840×2160,長寬比為16:9。按照這個標准,該規格下顯示設備的逐行掃描線可達到2160,即我們常說的2160P。標準的4K解析度下,像素總數能夠達到高清解析度1920×1080的4倍。
1080p的高清電影已經普及,目前一般的電腦配置都能夠順利播放。但是4K視頻文件比1080p大4倍,某影視論壇網友提供的4K測試片在不同電腦上試驗,結果是:
1. E6700處理器+3850獨立顯卡,卡頓嚴重,無法觀看。
2. i3-3220處理器+7750獨立顯卡,有卡頓,不能連續看。
3. i5-2500k處理器+核心顯卡,能夠順利播放,只是CPU佔用率在90%左右,有時候到99%。
對於影視行業從業者來說,4K視頻也給他們的後期製作帶來更大的困難:一方面是設備上需要更新換代——傳統的模擬信號的電視劇播出的解析度為640×480;數字信號的電視劇播出的解析度為1080i。而一下子升級到4K視頻,這意味著要在設備上投入更多的錢:高碼率的4K視頻對於存儲空間的需求大增,硬碟擴容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影視後期團隊使用的顯示器也得升級,一般影視製作人員至少需要兩台顯示器:一台參考(回放)用的主顯示器和一台編輯用的桌面顯示器。而現在購買一台4K(4096×2160)解析度的顯示器價格至少也要十幾萬元左右,3840×2160解析度的顯示器也在3萬元左右,再加上在電腦處理器、顯卡方面的投入,想玩4K在硬體投入上就得花上許多錢。
㈦ 松下GH5長時間拍攝4K視頻不發熱關機嗎
肯定是會明顯發熱的,不過GH系列機身很大,所以散熱也相對較好,因此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過熱問題。
㈧ 剛買的松下gh5視頻機,有必要賣掉換佳能6D2嗎
這個問題,不存在有沒有必要的問題,只有自己需不需要、想不想要的問題。
既然自己剛入手了gh5,那麼,自己肯定需要這款機器。
至於6D2,如果自己需要,就可以留著。如果自己不需要,那就可以出手。
這完全是自己說了算的事情。
但是,這個事情一定要在仔細分析之後行事。如果隨心所欲,那麼,一旦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事後再想要那部相機,就得重新買回來……那時候就要花更多的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