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網路存儲現狀及發展趨勢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網路存儲現狀及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 2022-08-10 08:55:02

㈠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網路發展趨勢
計算機網路發展趨勢可概括為:一個目標、兩個支撐、三個融合、四個熱點。
1. 一個目標:面向21世紀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在各個國家、進而在全國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
2. 兩個支撐:即微電子技術和光技術。
3. 三個融合:支持全球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最重要的技術是計算機、通信、信息內容這三個技術的融合。電信網、電視網、計算機網三網合一是當前網路發展的趨勢。但三個技術的融合,三個網路的合一最重要的技術基礎還是數字化。
4. 四個熱點:
四個熱點包括:多媒體、寬頻網、移動通信和信息安全。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和通信系統結合的產物,是計算機網路的基礎。它是把通信技術中的數據傳輸和計算機技術中的數據處理、存儲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的一種通信方式,是繼電報、電話之後的又一重要通信方式。數據通信主要研究計算機中數字數據的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學習計算機網路,必須了解相關的數據通信知識。本章主要講解數據通信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術。
數據通信是兩個實體間數據的傳輸和交換。數據傳輸是傳播處理信號的數據通信,將源站的數據編碼成信號,沿傳輸介質傳播至目的站。數據傳輸的品質取決於被傳輸信號的品質和傳輸介質的品質。
通信系統的基本作用是在兩個實體間交換數據。
1、通信: 通信是指把數據、信息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過程。
2、通信系統: 通信系統是指實現通信過程的系統。它包含三大要素:信源、信宿、傳輸媒介。(如圖1、2)
(1) 信源:信息產生和出現的發源地。
(2) 信宿:接收信息的目的地。
(3) 傳輸媒介:信息傳輸過程中承載信息的媒介。
2.2.1 時域概念
信號是時間的函數,可分為連續信號和離散信號兩種。連續信號是指經過一段時間,信號的強度變化是平滑的。而離散信號是指一段時間信號強度保持某個常量值,然後到下一個時間又變化到另一個常量值的信號。
不管是連續信號還是離散信號,如果相同的信號形式能周期性地重復,則稱為周期信號。
2.2.2 頻域概念
信號可由多個頻率成分組成如

它由頻率f1和頻率f3合成,頻率f1是合成信號的基本頻率成分,而信號周期也等於基本頻率信號的周期,都等於T。
2.2.3 數據率與頻帶的關系
一個信號的頻譜是它包含的頻率范圍,其絕對頻譜是它的頻譜的寬度,大部分的信號能量包含在相對窄的頻帶內,這個頻帶稱為有效頻帶或頻帶。
如果一個信號的數據率為Wb/s,那麼當帶寬為2WHz時,它就可以很好地代表原信號。
數據率與帶寬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信號的數據率越高,其有效帶寬就越寬;一個傳輸系統的帶寬越寬,則此系統上能傳輸的數據率就越高。
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導出在具有理想低通矩形特徵的信道的情況下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的公式。這就是奈氏准則: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2W Baud
這里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帶寬,單位為赫;Baud是波特,是碼元傳輸速率的單位,1波特為每秒傳送1碼元。
香農容量公式:
其中 W為信道的帶寬(以Hz為單位);S為信道內所傳的信號的平均功能;N為信道內部的高斯雜訊功率。
香農公式表明,信道的帶寬越大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則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但更重要的是,香農公式指出了: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於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種辦法來實現無差錯的傳輸.
1、數據:數據是客觀事物的符號表示。對計算機而言,數據是指所有能輸入到計算機中並被計算機處理的符號的總稱。很多不能被計算機直接處理的數據通過編碼轉換可以被計算機處理。
2、信息:信息是數據的內容和含義,是數據的解釋。 數據是獨立的,信息是結構化的數據,是有語義結構的數據。信息是由數據加工而成的。
3、信號:信號是數據的編碼表示。在數據通信中,信號一般泛指電信號。
4、傳輸:指傳播和處理信號的數據通信.
2.3.2 模擬數據和數字數據
1、模擬數據,數字數據
模擬數據是指取值連續的數據,如電壓。
數字數據是指取離散值的數據,如整數。
2、模擬信號,數字信號
模擬信號(圖1)是指隨時間連續變化的信號,在通信中,一般用這種信號的某種參量(如振幅、頻率、相位)來表示要傳遞的數據。如電話機送話器輸出的語音信號就是模擬信號。
數字信號(圖2)是只取有限值(或狀態)的信號,在通信中,是以某一瞬間的狀態來表示傳送的信息。
3、模擬數據與數字數據,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間的關系
在實際中,模擬數據和數字數據可相互轉換。在數據通信中,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也可以相互轉換,模擬信號可用數字信號來表示;反之,數字數字信號也可用模擬模擬信號來表示。
4、模擬傳輸和數字傳輸的特點及適用領域
(1)模擬傳輸是一種不考慮內容的傳輸模擬信號的方法,而數字傳輸與信號的內容有關,其中信號可以表示模擬數據或表示數字信號。
(2)無論哪種傳輸方式,信號在傳輸一定距離之後都將衰減,而且數字傳輸比模擬傳輸衰減得更厲害。為了實現長距離傳輸,模擬傳輸系統用放大器來使信號中的能量得到增加,但噪音也同樣放大。而數字傳輸系統通過中繼器,先把信號再生然後重新傳輸這種新信號。
(3)對於遠程通信,數字信號發送不像模擬信號發送那樣用途廣泛和實用。例如,數字傳輸不可能用衛星系統和微波系統。然而,無論在價格方面還是在質量方面,數字傳輸都比模擬傳輸優越,因此,遠程通信系統正在使聲音數據和數字數據逐步採用數字傳輸。

數據調制與編碼
調制是載波信號的某些特徵根據輸入信號而變化的過程,無論是模擬數據還是數字數據,原始輸入數據經過調制就作為模擬信號通過傳輸介質發送出去,並將在接收端進行解調,再變成原來的形式。
編碼是將模擬數據或數字數據變換成數字信號,以便通過數字傳輸介質傳輸出去。再接收端數字信號將變成原來形式。前一種變換稱編碼,後一種變換稱解碼。
2.4.1 數字數據,數字信號
(1)開關信號編碼(單極性脈沖編碼)
二進制的0與零電平相對應,二進制的1與正(負)極性的脈沖相對應。0和1都各佔一個碼元寬度。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一種編碼。其特點是含有較大的直流分量。接收端的檢測門限一般設為脈沖電平的一半;接收端檢測時如沒有設置固定門限,則不能適應信道傳輸特性的漂移變化。
(2)雙極性信號編碼
二進制的1用一個碼元寬度的正脈沖表示,二進制的0用一個碼元寬度的負脈沖表示。其特點是不含直流分量,為了克服信道漂移特性的影響,可增大0,1信號的電平幅度差值。
(3)歸零信號編碼
歸零是指一個碼元有半個寬度為零電平。其包括單極性歸零和雙極性歸零兩種方式。
a.單極性歸零碼:二進制的1用半個碼元寬度的正脈沖表示,其與半個碼元用0電平表示;二進制的0用0電平表示。
b.雙極性歸零碼:二進制的1用半個碼元寬度的正脈沖表示,其與半個碼元用0電平表示;二進制的0用半個碼元寬度的負脈沖表示,其與半個碼元用0電平表示。
2.4.1 數字數據,數字信號
(4)曼徹斯特編碼(又稱相位分離編碼-split-phase)
二進制的1用半個碼元寬度的正脈沖表示,半個碼元的負脈沖組合來表示;二進制的0用半個碼元寬度的負脈沖表示,和半個碼元寬度的正脈沖來組合來表示。反之亦可。
這種編碼完全抑制了直流成分,不必考慮0,1的統計特性。同時這中編碼還包含了同步信號,可用於自同步方式中。(圖1)
(5)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所謂差分是指用電平的變換代表1,電平不變換代表0;反之亦可。對差分曼切斯特編碼,0指相對於前一電平發生了變化,1指相對於前一電平未發生變化。(圖2)
2.4.2 模擬數據,數字信號
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最典型的例子為PCM編碼,本節將主要介紹PCM調制原理和過程。
PCM(Pulse code moal)是脈沖編碼調制的英文縮寫,一般稱為脈碼調制,它實現了一個把模擬信號轉換為二進制數碼脈沖序列的過程。該過程由三個重要步驟:采樣、量化、編碼。
(1)采樣
PCM在編碼過程中,每隔一定的時間對連續模擬信號進行信號采樣,這樣處理後,連續的模擬信號就變為「離散化」的脈沖信號序列。為了使得離散化後的脈沖信號序列的頻譜與原模擬信號的頻譜一致,采樣必須遵循采樣定理。根據采樣定理,采樣間隔越大,即采樣頻率越小,當采樣頻率F小於模擬信號最高頻率2Fmax時,「離散化」的脈沖信號序列便不能恢復出原有的模擬信號。明顯地減小采樣間隔,會使得信息量增大,增加采樣轉換編碼計算量,而且作用不大。
(2)量化
把采樣得到的「離散化」脈沖信號序列按量級比較,進行「取整」,得到數字型的脈沖信號序列。
(3)編碼
把量化後的脈沖信號序列對應的量化值,用給定位數的二進製表示。如量化級數為N,則所需的二進制位數為log2N。
脈碼調制在實現時,可用A/D、D/A轉換器實現,在發送端,使用A/D轉換器,在接受端,使用D/A轉換器。
數字數據,模擬信號
(1)振幅鍵控ASK(Amplitude-Shift Keying),又稱調幅
在這種方法下,用載波的兩個不同的振幅來表示二進制數據0、1;某些情況下,用振幅恆定的載波的存在與否來表示,有載波表示1,無載波表示0;反之亦可。這種方式的一大缺點是,當通信受到干擾時,容易發生錯誤。
(2)移頻鍵控FSK(Frequency-Shift Keying),又稱調頻
在這種方式下,用載波的兩個不同頻率來表示二進制數據0、1。這種編碼方式一般用於高頻無線電傳輸。
(3)移相鍵控PSK(Phase-Shift Keying),又稱調相
在這種方式下,用載波信號的不同相位來表示二進制數據0、1;有兩相制,四相制,8相制等。這種方式的編碼抗干擾能力較強。
模擬數據,模擬信號
模擬數據經由模擬信號傳輸時不需要進行變換,但是,由於傳輸介質的傳輸頻譜有限,頻分復用等問題需要將數據在甚高頻下進行調制。最常用的兩個調制技術是幅度調制(AM)和頻率調制(FM)。
幅度調制,它是一種載波的幅度會隨著原始模擬數據的幅度變化而變化的,但載波的頻率保持不變的技術。在接收端將信號進行解調,就可以恢復成原始模擬數據。
頻率調制是一種高頻載波的頻率會隨著原始模擬信號的幅度變換而變化的技術。載波頻率會在整個調制過程中波動,而載波幅度保持不變。在接收端將信號進行解調,就可恢復成原始數據。
頻分復用
頻分多路復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基本原理是若干通信信道共用一傳輸線路的頻譜。每個信道分別佔用永久分配給它的一個頻段;或者說是將一頻帶較寬的傳輸線路劃分成若干頻帶較窄的通信信道。每個信道可以分配給一個用戶。為防止信道之間的干擾,相鄰兩條信道間必須要用保護頻帶進行隔離,當然,每條信道的帶寬必須比所傳信號的帶寬要寬。例如,在載波電話中,語音信號的頻譜為300Hz ~3400Hz,因而,分配給每條語音話路4k的帶寬。(左圖)
若介質頻寬為f,若均分為n給子信道,則每個信道的最大帶寬為f/n。考慮保護帶寬,則每個信道的可用帶寬都小於f/n。信道1的頻譜在0~f/n之間,信道2的頻譜在f/n~2f/n之間,依次類推。
頻分多路復用方式中,每個信道的數據是並行傳輸的,傳輸線路可以同時在每個信道上傳輸不同的信息。在實際應用中,採用頻分多路復用方式,可以實現不同用戶共享同一傳輸線路;也可以實現在通信雙方同時傳遞各種不同信號,如在寬頻同軸電纜中採用頻分多路復用技術,可以在通信雙方間同時傳遞電視視頻信號、語音信號、以及模擬數據信號等

㈡ 計算機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計算機技術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科學技術之一,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當前計算機正朝著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網路化等方向發展,計算機本身的性能越來越優越,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從而使計算機成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㈢ 雲存儲的發展趨勢

雲存儲已經成為未來存儲發展的一種趨勢。但隨著雲存儲技術的發展,各類搜索、應用技術和雲存儲相結合的應用,還需從安全性、便攜性及數據訪問等角度進行改進。(1)安全性從雲計算誕生,安全性一直是企業實施雲計算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同樣在雲存儲方面,安全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想要進行雲存儲的客戶來說,安全性通常是首要的商業考慮和技術考慮。但是許多用戶對雲存儲的安全要求甚至高於它們自己的架構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即便如此,面對如此高的不現實的安全要求,許多大型、可信賴的雲存儲廠商也在努力滿足它們的要求,構建比多數企業數據中心安全得多的數據中心。用戶可以發現,雲存儲具有更少的安全漏洞和更高的安全環節,雲存儲所能提供的安全性水平要比用戶自己的數據中心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還要高。(2)便攜性一些用戶在託管存儲的時候還要考慮數據的便攜性。一般情況下這是有保證的,一些大型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承諾其數據便攜性可媲美最好的傳統本地存儲。有的雲存儲結合了強大的便攜功能,可以將整個數據集傳送到你所選擇的任何媒介,甚至是專門的存儲設備。(3)性能和可用性過去的一些託管存儲和遠程存儲總是存在著延遲時間過長的問題。同樣地,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就嚴重威脅服務的可用性。最新一代雲存儲有突破性的成就,體現在客戶端或本地設備高速緩存上,將經常使用的數據保持在本地,從而有效地緩解互聯網延遲問題。通過本地高速緩存,即使面臨最嚴重的網路中斷,這些設備也可以緩解延遲性問題。這些設備還可以讓經常使用的數據像本地存儲那樣快速反應。通過一個本地NAS網關,雲存儲甚至可以模仿終端NAS設備的可用性、性能和可視性,同時將數據予以遠程保護。隨著雲存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廠商仍將繼續努力實現容量優化和WAN(廣域網)優化,從而盡量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性。(4)數據訪問現有對雲存儲技術的疑慮還在於,如果執行大規模數據請求或數據恢復操作,那麼雲存儲是否可提供足夠的訪問性。在未來的技術條件下,此點大可不必擔心,現有的廠商可以將大量數據傳輸到任何類型的媒介,可將數據直接傳送給企業,且其速度之快相當於復制、粘貼操作。另外,雲存儲廠商還可以提供一套組件,在完全本地化的系統上模仿雲地址,讓本地NAS網關設備繼續正常運行而無需重新設置。未來,如果大型廠商構建了更多的地區性設施,那麼數據傳輸將更加迅捷。如此一來,即便是客戶本地數據發生了災難性的損失,雲存儲廠商也可以將數據重新快速傳輸給客戶數據中心。 雲計算和物聯網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雲計算」是「互聯網中的神經系統的雛形,「物聯網」是「互聯網」正在出現的末梢神經系統的萌芽。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互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將雲基礎設施與軟硬體資源創建在防火牆內,以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共享數據中心內的資源。 創建私有雲,除了硬體資源外,一般還有雲設備(IaaS)軟體;現時商業軟體有VMware的 vSphere 和Platform Computing 的ISF, 開放源代碼的雲設備軟體主要有Eucalyptus和OpenStack。至2013年可以提供私有雲的平台有:Eucalyptus、3A Cloud、minicloud安全辦公私有雲、聯想網盤和OATOS企業網盤等。
雲創存儲推出minicloud安全辦公私有雲,用最少的成本為企業部署雲存儲以及企業辦公應用軟體,為企業打造安全的辦公環境。在滿足企業辦公需求的基礎上,大幅度降低了企業IT建設的門檻與風險,並同時全面保障企業數據安全。
私有雲計算同樣包含雲硬體、雲平台、雲服務三個層次。不同的是,雲硬體是用戶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而非雲計算廠商的數據中心。雲計算廠商構建數據中心的目的是為千百萬用戶提供公共雲服務,因此需要擁有幾十上百萬台伺服器。私有雲計算,對個人來說只服務於親朋好友,對企業來說只服務於本企業員工以及本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因此個人或企業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已經足夠用來提供雲服務。 雲會議是基於雲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會議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過互聯網界面,進行簡單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與全球各地團隊及客戶同步分享語音、數據文件及視頻,而會議中數據的傳輸、處理等復雜技術由雲會議服務商幫助使用者進行操作。
目前國內雲會議主要集中在以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為主體的服務內容,包括電話、網路、視頻等服務形式,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會議就叫雲會議。雲會議是視頻會議與雲計算的完美結合,帶來了最便捷的遠程會議體驗。及時語移動雲電話會議,是雲計算技術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完美融合,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簡單的操作,提供隨時隨地高效地召集和管理會議。 雲社交(CloudSocial)是一種物聯網、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交互應用的虛擬社交應用模式,以建立著名的「資源分享關系圖譜」為目的,進而開展網路社交,雲社交的主要特徵,就是把大量的社會資源統一整合和評測,構成一個資源有效池向用戶按需提供服務。參與分享的用戶越多,能夠創造的利用價值就越大。
雲計算系統

㈣ 雲存儲技術的發展現狀

市場發展迅猛 「雲存儲」作為一個備受熱捧的新興市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便在國內遍地開花。在我們身邊能夠看得到,用得著的「雲」就有儲115、金山網盤、騰訊中轉、迅雷網盤,網路網盤,還有眾多品牌的智能手機或網路電視機上的雲存儲。這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而且前景廣闊,眾多商家都想從中分到一杯羹。 除了國內雲存儲業務迅猛發展的態勢,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國內用戶的熱情。2012—2016年中國網路存儲市場研究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到去年第一季度為止,國內某大型SSP的注冊用戶已突破三百萬,其他幾大SSP的注冊用戶數也不相上下。但是這些數字與現今近5億的國內網民相比仍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要知道,美國Dropbox頭三年的客戶數還不足百萬,但現在已遠超五百萬了。 國內雲存儲產業面臨的挑戰 國內雲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的發展還不夠成熟,面臨的挑戰還很多。國外影響力較大的SSP雖然只有少數幾家,但客戶和業務都比較穩定,商家可以定下心來穩定地開展各類長期業務。而國內的雲存儲市場剛剛起步,客戶和SSP之間尚未進入穩定和互信的發展階段,市場還不夠成熟,客戶和SSP的業務都還存在著諸多不穩定的狀況。

㈤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計算機網路已經歷了由單一網路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1997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全球計算機技術博覽會上,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先生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在演說中強調,「網路才是計算機」的精闢論點充分體現出信息社會中計算機網路的重要基礎地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核心之一,而它的發展歷程也曲曲折折,綿延至今。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㈥ 網路存儲技術的發展綜述 畢業論文

雖然我不是你這個專業的,但是我還是希望你看一下我為你做的搜索工作,以下是簡單介紹:名稱網路存儲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應用作者胡天翔 來源電腦與電信摘要本文介紹網路存儲技術的發展過程及其優缺點,並討論了通過合理的運用網路存儲技術,有效的組織資源的分配和利用,企業通過選擇網路存儲技術可以使分布在存儲網路"孤島"上的數據達到信息共享和信息自由流動的目的,從而能很好的完成數據的存儲、保護、備份和復制任務. 免費下載鏈接: http://bbs.shejis.com/thread-1424318-1-1.html

㈦ 存儲區域網路(san)目前的狀況和發展趨勢

現在開始比較流行了,不過知道它的人還是比較少,我們做備份的經常用它。。SAN的流行源自網路儲存系統。
聽說現在EMC2做得很好哦

㈧ 計算機現狀及發展趨勢

計算機正朝著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和智能化的方能夠向發展。

1、巨型化。巨型化是指研製速度更快的、存儲量更大的和功能強大的巨型計算機。起運算能力 一般在每秒一百億以上、內容容量在幾百兆位元組以上,主要應用於天文、氣象、地 質和核技術、太空梭和衛星軌道計算等尖端科學技術領域。

2、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利用微電子技術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計算機的體積進一步縮小 ,價格進一步降低。計算機的微型化以成為計算機發展的重要方向,各種筆記本電 腦和PDA的大量面世,既是計算微化的一個標志。

3、網路化。 網路技術可以更好的管理網上的資源,它把整個互聯網虛一台空前強大的一體化系 統,猶如一台巨型機,在這個動態變化的網路環境中,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 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的全面共享,從而讓用戶享受可靈活控 制的、智能的、協作式的信息服務,並獲得前所未有的使用方便性。

4、智能化。計算機智能化是指計算機具有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過程的能力。智能化的研究包括 模擬識別、物形分析、自然語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動證明、自動程序設計、 專家系統、學習系統和智能機器人等。

計算機的發展過程

計算機於1946年問世,有人說是由於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我們認為計算機產生的根本動力是人們為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是為了把人的大腦延伸,讓人的潛力得到更大的發展。

正如汽車的發明是使人的雙腿延伸一樣,計算機的發明事實上是對人腦智力的繼承和延伸。近10年來,計算機的應用日益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管理、辦公自動化等。

由於計算機的日益向智能化發展,於是人們乾脆把微型計算機稱之為「電腦」了。計算機產生的動力是人們想發明一種能進行科學計算的機器,因此稱之為計算機。

㈨ 誰能簡述三大網路存儲

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網路存儲設備和存儲網路。
1、開放系統的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簡稱DAS)已經有近四十年的使用歷史,隨著用戶數據的不斷增長,尤其是數百GB以上時,其在備份、恢復、擴展、災備等方面的問題變得日益困擾系統管理員。直連式存儲與伺服器主機之間的連接通道通常採用SCSI連接,隨著伺服器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存儲硬碟空間越來越大,陣列的硬碟數量越來越多,SCSI通道將會成為IO瓶頸;伺服器主機SCSI ID資源有限,能夠建立的SCSI通道連接有限。
2、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屬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它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於使用伺服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目前國際著名的NAS企業有Netapp、EMC、OUO等。
3、SAN(Storage Area Network )是一個集中式管理的高速存儲網路,由多供應商存儲系統、存儲管理軟體、應用程序伺服器和網路硬體組成,能夠幫助您充分利用您所擁有的商業信息的價值。由於SAN的基礎是存儲介面,所以是與傳統網路不同的一種網路,常常被稱為伺服器後面的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