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磁帶中的磁帶有多寬
磁帶是一種用於記錄聲音、圖像、數字或其他信號的載有磁層的帶狀材料,是產量最大和用途最廣的一種磁記錄材料。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帶基(支持體)上塗覆一層顆粒狀磁性材料(如針狀γ-Fe2O3磁粉或金屬磁粉)或蒸發沉積上一層磁性氧化物或合金薄膜而成。最早曾使用紙和賽璐珞等作帶基,現在主要用強度高、穩定性好和不易變形的聚酯薄膜。
目前,在我們身邊有幾種應用較多的磁帶規格:
一種是常見的DAT磁帶,即數字音頻磁帶(Digit AudioTap),它的磁帶寬度為0.15英寸( 4mm),也叫4毫米磁帶。磁帶存儲系統採用了螺旋掃描技術、即寫即讀和壓縮技術,既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數據傳輸率,又提高了存儲容量。目前單盒DAT磁帶的存儲容量可達12GB。
另一種是稱為QIC (Quarter Inch Cartridge)的盒式磁帶,通常稱為114磁帶,帶寬為1/4英寸並配有帶盒。它有兩種規格,早期的5.25英寸的磁帶驅動器(DC6000)已經淘汰。目前3.5英寸的磁帶驅動器(DC2000)價格低、標准化程度高、硬體兼容性強,是應用的熱點,但容量約500MB稍小。
2. 磁帶機的磁帶存儲的工作原理
磁帶是磁帶存儲系統是所有存儲媒體中單位存儲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標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儲介質之一。它互換性好、易於保存,近年來由於採用了具有高糾錯能力的編碼技術和即寫即讀的通道技術,大大提高了磁帶存儲的可靠性和讀寫速度。根據讀寫磁帶的工作原理可分為螺旋掃描技術、線性記錄(數據流)技術、DLT技術以及比較先進的LTO技術 該類磁帶又分為DLT(數字線性磁帶)磁帶和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帶兩類。由於DLT磁帶技術發展較快,已成為網路備份磁帶機和磁帶庫系統的重要標准,又因為容量大、速度高和獨一無二的發展潛力,使其在中高備份系統中獨占鰲頭。DLT磁帶每盒容量高達35GB,單位容量成本較低;IBM3480/3490/3590系列磁帶是由IBM公司生產,每盒磁帶的存儲容量可達10GB,所對應的驅動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磁帶庫,可以存放多盒磁帶,其機械手可自動選擇其中任意一盒磁帶到驅動器上。
3. or lto10磁帶容量
or lto10磁帶容量:100GB/200GB。
LTO2=200GB/400GB。
LTO3=400GB/800GB。
LTO4=800GB/1600GB。
磁帶匣的一邊是一個旋轉匣道,通過匣道的開合,可以讓磁帶卷動。磁帶匣內只有一個軸,而本章中所提到的其他磁帶匣都是有兩個軸的(9磁軌磁帶機例外)。
DLT磁帶:
在這一章列出的磁帶機中 DLT 具有最快的數據傳輸率。 1/2" (12.5mm) 的磁帶包含在單軸的磁帶匣 (4 x 4 x 1 inches; 100 x 100 x 25 mm)中。
數據傳輸的速度約 1.5 MB/s,是4mm, 8mm, 或QIC磁帶機的三倍。 可存儲的空間從10 GB到20GB,具有磁帶機資料庫。磁帶機資料庫 單元可以有 1 to 20 台磁帶機,5到900個磁帶匣,磁帶機資料庫的容量可達 50 GB 到 9 TB 。
4. 磁帶的儲存格式是什麼
AIT磁帶技術 Sony(索尼)的AIT(Advanced Intelligent Tape,高級智能磁帶)技術是整個磁帶技術中發展最為迅速的一種,目前它的最新版本為AIT-4。 AIT磁帶技術和DDS一樣,採用螺旋掃描技術(Helical Scan Technology),透過旋轉滾筒進行傾斜寫入操作。它的磁帶在設計上類似於DDS,不過尺寸比較大。AIT採用獨具效率的ALDC(Advanced Lossless Data Compression,高級非失真數據壓縮)功能,內置在磁帶里的64K位記憶晶元(MIC,Memory-in-Cassette),能夠加速磁帶的存取。AIT-1的容量可達35 GB,AIT-2可達50 GB,而AIT-3則可達100 GB,而最新的AIT-4的最高容量已達到200GB。這就是Sony的倍增策略。 Sony於2004年8月份發布了其第四代先進智能型磁帶AIT-4。第四代AIT磁帶機AIT-4繼續延續著Sony的容量倍增、速度倍增的發展路線。它的容量和速度都達到了上一代產品AIT-3的兩倍,分別為200GB(非壓縮)和24Mbit/s(非壓縮)。AIT-4驅動器提供了可以讀取從第一代開始的所有AIT磁帶和完全讀/寫AIT-3磁帶的良好的向下兼容性。這意味著AIT技術的容量范圍有效的適應了從入門級到更為苛刻的伺服器備份環境。沒有其它技術可以在單一可升級的格式下提供如此大的容量范圍-只能選擇遷移到不同的磁帶技術來滿足日益增長的存儲需求。目前,用戶已經可以從市場上購買到AIT-4磁帶機和磁帶庫,如內置AIT4磁帶機的桌面型LIB-D81小型磁帶庫和機架型LIB-81、LIB-162磁帶庫,如圖15-19所示。而如圖15-20所示的為Sony還款正式發布的內置AIT4磁帶機的桌面型LIB-D81小型磁帶庫。 由於AIT-4繼續實現了容量翻倍,Sony現在有能力向各級市場提供按需求增長的解決方案,從一代過渡到下一代為AIT用戶提供長期投資保護。此外,AITWORM(一次寫多次讀)介質可以為數據提供額外的保護,在當今各機構都要求數據管理的時代,幫助確保文件的完整性。 AIT-4驅動器和介質的創新設計使得AIT存儲容量和性能的提升的需求成為可能。存儲密度從720Mbit/s提高到1170Mbit/s,磁帶長度增加了7%,加之優化了數據結構,使得磁帶容量達到了AIT-3格式的兩倍。通過先進的MIG磁頭,更高的磁鼓轉速和AME(先進的金屬蒸發)磁帶的結合,備份速度也在不犧牲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情況下達到了原來的兩倍。新一代產品在非壓縮情況下達到了24Mbit/s的持續傳輸率,毫無疑問的成為了磁帶存儲市場上的領導者。圖15-20 內置AIT4磁帶機的桌面型LIB-D81小型磁帶庫 Sony在AIT的未來發展規劃中已經到了第六代產品。AIT-6,預計將在2010年前發布,預期的非壓縮容量將達到800GB。 5. DLT磁帶技術 DLT(Digital Linear Tape)又稱為數字線型磁帶技術,最早於1985年由DEC公司開發。目前已成為一種開放性標准,在HP和昆騰等公司中普遍採用。DLT技術採用單軸1/2英寸磁帶倉,以縱向曲線性記錄法偉基礎。DLT產品定位於中、高級的伺服器市場於磁帶庫應用系統。目前DLT驅動器的容量從10GB到80GB不等,數據傳送速度相應由1.25MB/S至6MB/S。在DLT磁帶匣里只用到一個線軸將磁帶捲起來。磁帶的尾端有一個大環,當磁帶匣安裝到磁帶機上時,磁帶會從里頭被抽出來,卷到磁帶機里的線軸上。里頭採用引導滾輪設計,不過在卷的時候數據面不會接觸到任何滾輪。只有讀寫頭會接觸到數據面。如圖15-21所示的是HP DLT vs80磁帶機,它的容量達到80GB,存儲速度為6MB/s。 6. Super DLT磁帶技術 Super DLT是從DLT技術中衍生出來的,它是由昆騰(Quantum)公司開發的。由於它的先進性,目前也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磁帶格式技術標准,在包括HP在內的許多磁帶設備廠商採用。 Super DLT磁帶延續了幾代DLT磁帶產品的成功經驗,同時保證了與以前DLT磁帶格式的兼容性。通過使用行業領先的磁性磁帶技術,Super DLT磁帶系統大大提高了數據流入/流出量和容量。在昆騰開發的激光引導磁性記錄(LGMR)技術基礎上,Super DLT磁帶採用一種完全不同的先進技術來進行磁帶記錄。LGMR提供一種光和磁技術的獨一無二的結合,通過增加介質數據承載面記錄軌道的數目大幅度地增加容量。另外,Super DLT系統利用昆騰公司自己發明的旋轉光伺服(POS)技術,可不再要求預先格式化磁帶。通過讀取在未使用的介質反面預先錄制的光伺服軌跡,能夠百分之百使用介質正面進行數據記錄。 在這一新的磁帶技術中,先進之處還體現在它的PRML通道技術,它是昆騰公司與美國朗訊一道開發,將更高水平的性能和容量帶給高性能線性磁帶機。高級PRML提供高效的解碼記錄密度,以獲得更大的容量和性能,使SuperDLT磁帶系統能夠充分地提升磁帶存儲容量和傳輸速度。Super DLT磁帶系統使用先進的金屬粉質(AMP)介質技術,可儲存非常高密度的數據。AMP介質有四層,包括接收光伺服軌跡的反面塗層。其他先進技術包括一個新的磁帶頭扣接機械、不規則磁帶盒接收器和一個即插即用模件設計,保證了長期的可靠性和數據的完整性,以滿足全球客戶備份和數據存儲歸檔的需求。 對於高端伺服器市場,昆騰提供存儲能力320GB、數據傳輸速率超過32MB每秒的Super DLT磁帶系統。適合此類高端用戶的應用包括運行企業關鍵任務程序的網路UNIX和大型NT系統。該型號也適合為高終端磁帶庫自動化市場服務,在這一領域,高性能和高數據可靠性是關鍵條件。對於中幅伺服器市場,昆騰提供存儲能力220GB、數據傳輸速度22MB每秒的Super DLT磁帶系統。該型號為大型公司部門中區域網或單機程序環境下運行的中幅UNIX和NT系統提供出色的數據備份和歸檔存儲。如圖15-22所示的是HP公司的HP SDLT 320磁帶機,在各類性能評比中均領先於其它技術的產品。
5. 磁帶可以保存多長時間
磁帶正常放置的情況下,可以保存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有問題的,因為磁帶它是有磁性的,只要把它放陰涼,通風的地方不是潮濕的地方,然後注意不要損壞它的外部,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工作原理:
原來,錄音磁頭實際上是個蹄形電磁鐵,兩極相距很近,中間只留個狹縫。整個磁頭封在金屬殼內。錄音磁帶的帶基上塗著一層磁粉,實際上就是許多鐵磁性小顆粒。
磁帶緊貼著錄音磁頭走過,音頻電流使得錄音頭縫隙處磁場的強弱、方向不斷變化,磁帶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個個磁極方向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鐵」,聲音信號就這樣記錄在磁帶上了。
放音頭的結構和錄音頭相似。當磁帶從放音頭的狹縫前走過時,磁帶上「小磁鐵」產生的磁場穿過放音頭的線圈。由於「小磁鐵」的極性和磁性強弱各不相同,它在線圈內產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斷變化,於是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放大後就可以在揚聲器中發出聲音。
6. 為什麼IBM說磁帶將是未來十年的主流存儲
5G、AI、IoT、自動駕駛……無數隨時產生著海量數據,對於存儲和處理都提出了極高的需求。IBM大中華區CTO謝東近日提出,磁帶在未來十年仍將是主流存儲媒介,其容量將會每年增長30%,而傳統硬碟的增幅只有10%。
同時,為了滿足冷數據、熱數據的不同需求,未來也需要新的存儲架構,比如IBM就正在考慮快閃記憶體與磁帶混合的FLAPE技術。
IBM還與索尼聯合打破了磁帶存儲密度記錄,在一平方英寸的面積上存儲了2010億比特未壓縮數據。
另據希捷估計,2017年全球數據容量為33ZB,預計到2025年可達175ZB,八年間增長增長超過4倍。
7. 什麼是磁帶機
磁帶機的工作原理,就象普通音樂磁帶一樣,只是存儲數字信息的格式上不同,並且有更加嚴格的數據校驗功能。所以只有專用的磁帶機才能讀出磁帶里的數據。
電腦上看不到磁帶機的盤符,是因為需要安裝驅動程序。
如果要使用磁帶機備份數據的話,在系統備份里有選擇項供選擇。
用磁帶機備份
主流的磁帶機有 4mm, 8mm, QIC, mini-cartridge 和 DLT。
16.9.1 4mm (DDS: Digital Data Storage)
4mm 磁帶機取代了 QIC 而成為工作站備份數據在設備面停止了 QIC 設備 的生產。 4mm 的驅動器更加小和安靜,但對於數據保存的可信度仍不及 8mm 驅動器。它要比 8mm 的便宜和小得多 (3 x 2 x 0.5 inches, 76 x 51 x 12 mm) 。和 8mm 的一樣,讀寫關的壽命都不長,因為它們同樣使用螺旋式 的方式來讀寫。
數據傳輸的速度約在 ~150 kB/s, 到 ~500 kB/s 之間,可存儲 空間從 1.3 GB 到 2.0 GB 之間,硬體壓縮可使空間加倍。磁帶庫 單元可以有 6 台磁帶機,120 個磁帶匣,以自動切換的方式使用同一個磁帶櫃, 磁帶庫的容量可達 240 GB 。
DDS-3 標准現在支持的磁帶機容量最高可達到 12 GB (或壓縮的 24 GB )。
4mm 和 8mm 同樣都使用螺旋式讀寫的方式,所有螺旋式讀寫的優點及缺點, 都可以在 4mm 和 8mm 磁帶機上看到。
磁帶在經過 2,000 次的使用或 100 次的全部備份後,就該退休了。
16.9.2 8mm (Exabyte)
8mm 磁帶機是最常見的 SCSI 磁帶機,也是磁帶交換的最佳選擇。幾乎每個 工作站都有一台 2 GB 8mm 磁帶機。8mm 磁帶機可信度高、方便、安靜。 卡匣小 (4.8 x 3.3 x 0.6 inches; 122 x 84 x 15 mm)而且不貴。8mm 磁帶機的下邊是一個短短的讀寫頭,而讀寫頭的壽命取決於磁帶經過讀寫頭時,相對高 速運動情況。
數據傳輸速度約在 250 kB/s 到 500 kB/s 之間,可存儲的空間從 300 MB 到 7 GB,硬體壓縮可使空間加倍。磁帶庫單元可以有 6 台磁 帶機,120 個磁帶匣,以自動切換的方式使用同一個磁帶櫃,磁帶庫的容量可達 840+ GB。
Exabyte 「Mammoth」 模型支持 12 GB 的容量在一個磁帶 上(壓縮後可達 24 GB )相當於普通磁帶的二倍。
數據是使用螺旋式讀寫的方式記錄在磁帶上的,讀寫頭和磁帶約相差 6 度, 磁帶以 270 度纏繞著軸,並抵住讀寫頭,軸適時地旋轉,使得磁帶具有高密度,從一端到另一端並可使磁軌緊密地分布。
16.9.3 QIC
QIC-150 磁帶和磁帶機可能是最常見的磁帶機和介質了。 QIC 磁帶機是最便宜的 「正規」 備份設備。 它的缺點在於介質的價格較高。 QIC 磁帶要比 8mm 或 4mm 磁帶貴, 每 GB 的數據存儲價格可能最高高出 5 倍。 但是, 如果您的需求能夠為半打磁帶所滿足的話, 那麼 QIC 可能是明智之選。 QIC 是 最 常見的磁帶機。 每個站點都會有某種密度的 QIC。 這有時是一種麻煩, QIC 有為數眾多的密度,但在外觀上相似 (有時一樣) 的磁帶。 QIC 磁帶機噪音很大。它們在定址以及讀寫時都會發出聲音。 QIC 磁帶的規格有 (6 x 4 x 0.7 英寸; 152 x 102 x 17 毫米)。
數據傳輸的速度介於 150 kB/s 到 500 kB/s 之間,可存儲的空間 從 40 MB 到 15 GB。較新的 QIC 磁帶機具有硬體壓縮的功能。 QIC 的使用率愈來愈低,漸漸被 DAT 所取代。
數據以磁軌的方式記錄在磁帶上,磁軌數及磁軌的寬度會根據容量而有所不同。通常新的磁帶機具有的向後兼容的讀取功能(通常也具備寫入的功能)。對於數據 的安全性,QIC 具有不錯的評價。
磁帶機在經過 5,000 次的使用後,就該退休了。
16.9.4 DLT
在這一章列出的磁帶機中 DLT 具有最快的數據傳輸率。 1/2" (12.5mm) 的磁帶包含在單軸的磁帶匣 (4 x 4 x 1 inches; 100 x 100 x 25 mm)中。磁帶匣的一邊是一個旋轉匣道,通過匣道的開合,可以讓磁帶卷動。磁帶匣內只有一個軸,而本章中所提到的其他磁帶匣都是有兩個軸的(9磁軌磁帶機例外)。
數據傳輸的速度約 1.5 MB/s,是 4mm, 8mm, 或 QIC 磁帶機的三倍。 可存儲的空間從 10 GB 到 20 GB,具有磁帶機資料庫。磁帶機資料庫 單元可以有 1 to 20 台磁帶機,5 到 900 個磁帶匣,磁帶機資料庫的容量可達 50 GB 到 9 TB 。
如果要壓縮的話,DLT 型 IV 格式的磁帶機最高可支持 70 GB 的存儲 容量。
數據存儲在平行於磁帶運行方向的磁軌上(就像 QIC 磁帶),一次寫入兩個磁軌。讀寫頭的壽命相當長,每當磁帶停止前進,磁帶與讀寫頭之間沒有相對運動。
16.9.5 AIT
AIT 是 Sony 開發的一種新格式,每個磁帶最高可以存儲 50 GB。磁帶機使用內存晶元來保存磁帶上的索引內容。這個索引能夠被磁帶機驅動器快速閱讀來搜索磁帶機上文件所處的位置,而不像其他的磁帶機需要花幾分鍾的時間才能找 到文件。像 SAMS:Alexandria 這樣的軟體:能夠操 作四十或者更多的 AIT 磁帶庫,直接使用內存晶元來進行通信把內容顯示在屏幕上,以決定把什麼文件備份到哪個磁帶上,載入和恢復數據。
像這樣的庫成本大概在 $20,000 美元左右,零售市場可能還要貴一點。
16.9.6 第一次使用新的磁帶機
當在一塊完全空白的磁帶上嘗試定入數據時,會得到類似下面這樣的錯誤信息:
sa0(ncr1:4:0): NOT READY asc:4,1
sa0(ncr1:4:0): Logical unit is in process of becoming ready
信息指出這塊磁帶沒有塊編號 (block 編號為 0)。在 QIC-525 之後的所有 QIC 磁帶,都採用 QIC-525 標准,必須寫入一個 Identifier Block 。對於這種問題, 有以下兩種解決的辦法:
用mt fsf 1 可以讓磁帶機對磁帶寫入 Identifier Block 。
使用面板上的按鈕磁帶。
再插入一次,並存儲 mp 數據到磁帶上。
這時mp 將傳回 「DUMP: End of tape detected」 ,然後您會得到這樣的錯誤信息: 「HARDWARE FAILURE info:280 asc:80,96」。
這時用 mt rewind 來倒轉磁帶。
磁帶操作的後續操作就完成了。
參考資料:http://www.freebsd.org.cn/snap/doc/zh_CN.GB2312/books/handbook/backups-tapebackups.html
8. 請問錄音磁帶或錄象帶上面的數據一般能保存多久啊
錄音磁帶放在密封的、不會被光照或不可見光(紫外線、β射線、X光等)幅射的盒子里,可以保持20年的有效期。家庭用戶在使用磁帶時,其能夠保持清晰的使用效果大約是五年。
如果平時注意不將該磁帶靠近手機、電視、收音機以及其它各類有較大幅射的家用電器如:微波爐,電磁爐,電烤箱等,則可以有效的保護其壽命。
磁帶的主要功能並不是用來錄歌的,而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即使是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磁帶不僅沒有讓它的熱度變低,還和硬碟相比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相比硬碟,磁帶的存儲更方便,小巧容易攜帶,並且存儲的時間也會更久。
即使是現代社會,也有很多地方會採用磁帶記錄重要的數據文件,尤其是政府部門或者是博物館、圖書館這樣的地方。對他們來說,儲存的數據都是重要的,所以需要一種更謹慎的方法去存儲。磁帶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方法在繼續發揮它不可代替的作用。
9. 磁帶庫的存儲容量可以達到什麼級別
傳統磁帶DV攝像機 傳統磁帶DV實際上是從模擬機器發展而來,所不同的是,模擬機器採用的存儲方式為模擬信號,而DV採用的則是數碼記錄方式。我們通常所指的DV,一般都是採用MINI磁帶作為存儲方式的數碼攝像機。其實就磁帶而言,MINI磁帶只是其中家...
10. 名詞解釋:存儲技術
卡片式存儲設備
卡片式存儲設備算來算去只有幾種,而且都是利用半導體技術來儲存資料。存儲卡的原理和RAM一樣,區別只在於是否使用「Volatile"或「Non-volatile"(後者在沒有電源時,存儲設備內的資料也能永久保存)技術。
卡片式存儲器的應用領域有:
1.數字相機 要算使用存儲卡最多的IT產品,數字相機絕對是頭一個。由於數字相機需要有一定的容量來儲存相片,而且質量越高的相片要求越大的容量,所以數字相機足以保障存儲卡有一定的市場。
2.MP3隨身聽網際網路使MP3音樂垂手可得,也使MP3隨身聽有可能取代MD或CD隨身聽。而MP3隨身聽想要保存MP3歌曲文件,辦法就是使用存儲卡。通常,一部MP3隨身聽內置的是32MB的存儲卡(只能存放約10首歌曲),消費者往往會多買一張64MB的存儲卡來保存歌曲。這樣就會增大存儲卡的銷售。
8mm磁帶
8mm磁帶:是一種由Exabyte公司開發、適合於大中型網路和多用戶系統的大容量磁帶。8mm磁帶驅動器也採用螺旋掃描技術,而且磁帶較寬,因而存儲容量極高,一盒磁帶的最高容量可達150GB
存儲卡
這里說的存儲卡是用來儲存數據資料並且可以在電腦上使用的數據存儲卡!
1.CF卡CF卡是最早推出的存儲卡,也是大家都比較青睞的存儲卡。CF卡得以普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物美價廉。比起其他數碼存儲卡,CF卡單位容量的存儲成本差不多是最低的,速度也比較快,而且大容量的CF卡比較容易買到。
我們可以接觸的到CF卡分為CFType I/CF Type II兩種類型。由於CF存儲卡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因此TypeII插槽既可以使CF TypeII卡又可以使用CFType I卡;而Type I插槽則只能使用CFType I卡,而不能使用CFType II卡,朋友們在選購和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2.SD卡 SD卡體積小巧,廣泛應用在數碼相機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東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的存儲卡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加密功能,保證數據資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並且兼容MMC卡介面規范。不過注意的是,在某些產品例如手機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價方面要高於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3.MS卡在5年前,索尼公司生產了它自己的快閃記憶體記憶卡,就是記憶棒—MemoryStick。其應用於索尼公司出的數碼產品,掌上電腦、MP3、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等數碼設備。由Memory Stick所衍生出來的Memory Stick PRO和Memory Stick DUO也是索尼記憶棒向高容量和小體積發展的產物。
4.SM卡SM卡最早是由東芝公司推出的,它僅僅是將存儲晶元封裝起來,自身不包含控制電路,所有的讀寫操作安全依賴於使用它的設備。盡管由於結構簡單可以做得很薄,在便攜性方面優於CF卡,但兼容性差是其致命之傷,一張SM卡一旦在MP3播放器上使用過,數碼相機就可能不能再讀寫。其市場表現已呈龍鍾之態,不會再有更多新的設備支持它。
5.MMC卡MMC卡是由Sandisk和西門子於1997年聯手推出的,它普及還沾了點SD卡的光。後來推出的SD卡標准中保留了設備對MMC卡的兼容,就是說雖然使用MMC卡的設備無法使用SD卡,而使用SD卡的設備卻可以毫無障礙地使用MMC卡,在某些時候使得MMC順利成為SD卡的代替品。MMC卡的大小和SD基本一樣,比SD卡要薄一點,不過在讀取速度上還是SD強。因此價格也是MMC比較便宜。
6.xD圖像卡xD圖像卡是繼上面幾種存儲卡而後生的存儲卡產品,是由富士膠卷和奧林巴斯光學工業為SM卡的後續產品成功開發的產品。它的特點是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於一身,xD圖像卡設計只有一張郵票那麼大,未來圖像存儲能力高達令人驚嘆的8GB。
數字線性磁帶
DLT(Digital Linear Tape,數字線性磁帶)源於1/2英寸磁帶機,它出現很早,主要用於數據的實時採集。DLT每盒容量高達40GB以上,成本較低,主要定位於中、高級的伺服器市場與磁帶庫系統。
先進的智能型磁帶
AIT(先進的智能型磁帶)是SONY公司在快速訪問高密度磁帶錄制技術方面的最新創新,現已成為磁帶機工業標准。AIT使用一種磁帶盒上含有記憶體晶片的磁帶,通過在微型晶片上記錄磁帶上文件的位置,大大減少了存取時間。
數字音頻磁帶
ST(Digital Audio Tape:數字音頻磁帶)磁帶:該磁帶寬為0.15英寸(4mm),又叫4毫米磁帶。ST磁帶盒較小,體積僅為73mm×54mm×10.5mm,比一般錄音機磁帶盒還小。但由於該磁帶存儲系統採用了螺旋掃描技術,使得該磁帶具有很高的存儲容量。
差分備份
差分備份(Differential Backup) 就是每次備份的數據是相對於上一次全備份之後新增加的和修改過的數據。差分備份無需每天都做系統完全備份,因此備份所需時間短,並節省磁帶空間,它的災難恢復也很方便,系統管理員只需兩盤磁帶,即系統全備份的磁帶與發生災難前一天的備份磁帶,就可以將系統完全恢復。
映像備份
映像備份(Image copies)不壓縮、不打包、直接COPY獨立文件(數據文件、歸檔日誌、控制文件),類似操作系統級的文件備份。而且只能COPY到磁碟,不能到磁帶。
差異備份
復制自上一次普通備份或增量備份以來被創建或更改的文件的備份。它不將文件標記為已經備份(換句話說,沒有清除存檔屬性)。如果您要執行普通備份和差異備份的組合,則還原文件和文件夾將需要上次已執行過普通備份和差異備份。
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路)一類專門用於提供企業商務數據或運營商數據的存儲和備份管理的網路。因為是基於網路化的存儲,SAN比傳統的存儲和備份技術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強的性能。通過專門的存儲管理軟體,可以直接在SAN里的大型主機、伺服器或其它服務端電腦上添加硬碟和磁帶設備。現在大多數的SAN是基於光纖信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通常SAN被配置成網路的後端部分,存在於數據中心或者伺服器場之後
Failover(故障恢復
Failover(故障恢復):功能相當的系統組件替代故障組件的一種自動替代系統。經常使用於連接到相同存儲設備和主機計算機的智能控制器。如果其中之一的控制器故障,故障恢復開始啟用,其他正常的控制器將負擔其I/O工作。
備份記錄
備份記錄(plicated record)文件記錄的復製品。保存在文件庫中,與原文件分開存放,是為了防止關鍵性文件或數據丟失而備制的。也稱復制記錄。
備份集
備份集(Backup sets)顧名思義就是一次備份的集合,它包含本次備份的所有備份片。一個備份集根據備份的類型不同,可能構成一個完全備份或增量備份。
Backup(備份)
Backup(備份):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介質上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用來進行原始數據丟失或者不可訪問條件下的數據恢復。為了保證恢復時備份的可用性,備份必須一致性狀態下通過拷貝原始數據來實現。
容錯
容錯:系統在其某一組件故障時仍繼續正常工作的功能。容錯功能一般通過冗餘組件設計來實現。
iSCSI
iSCSI:連接到一個TCP/IP網路的直接定址的存儲庫,通過塊I/O SCSI指令對其進行訪問。ISCSI是一種基於開放的工業標准,通過它可以用TCP/IP對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一種數據傳輸的公共協議)指令進行封裝,這樣就可以使這些指令能夠通過基於IP(乙太網或千兆位乙太網)「網路」進行傳輸。這一標準的目的是允許使用現有的乙太網網路傳輸SCSI指令和數據,而這一過程完全不依賴於地點。對這一產品的另外一種描述是,它是連接到TCP/IP網路的存儲,但可以使用與DAS和SAN存儲一樣的I/O指令對其進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