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中葯材的儲存方法
控制溫濕度,防止發霉變質。空氣中存在著大量黴菌孢子,若散落在葯物表面,遇適當溫濕度就會萌發成菌絲,產生蛋白酶,侵入葯材組織內部導致葯材霉爛變質。當葯物內部水分蒸至表面,溫度在20℃-35℃時,黴菌開始繁殖。故飲片的貯藏應低溫、通風、乾燥、控制含水量在8%-10%,庫房相對濕度在65%以下,溫度在25℃以下為宜。
選擇密閉容器,防止氧化變色。中葯材的天然色澤是質量好壞的標志之一,色澤的變異,說明葯物內在質量已發生了變化。如含有苷類、羥基蒽醌類及鞣質等成分的葯物,由於貯藏過久或經常翻曬,其中所含有的酶在適宜溫度下,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葯材的色澤發生變化。含有蛋白質的葯物,氨基酸與還原糖作用後也能引起中葯變色。容易變色的葯材如花類、全草、葉類等應貯於避光密閉容器中。如蘇合香、藏紅花等必須保持濕潤狀,否則易變色。加酒、醋炮製的飲片,如大黃、黃芩、延胡素等,宜置密閉容器內,以防酒、醋味揮散而失效。鹽製品易受潮或高溫後析出鹽分,故宜放陰涼乾燥處,切忌用金屬容器存放。
在密閉的條件下,配合中葯材氣調養護技術(氣調劑)保存中葯材,,該技術主要通過調節空氣中氣體組成技術,如降低氧氣濃度,提升二氧化碳濃度等物力方法來達到殺蟲防蟲防霉防止變色,同時也能更好的保持中葯材的品質不變。該技術綠色環保,安全無毒,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原葯材、飲片葯材都適用,是目前相比較而言,最適用的養護技術。在國內很多大型的葯企都在使用,同時該技術能夠滿足中葯材追溯等,《葯典》也規定存儲30天以上的中葯材要使用氣調養護等技術。
避免高溫,克服走油現象。某些中葯飲片由於受潮或在高溫下表面溢出油狀物,俗稱走油。如含脂肪的杏仁、桃仁、郁杏仁、柏子仁等,含揮發油的當歸、肉桂等,含有黏液性糖質的麥冬、天冬、太子參、枸杞子等也容易走油。乾燥時不宜用高溫烘烤或暴曬,宜貯於陰涼乾燥處。又如種子、果實類含澱粉、脂肪油較多的薏苡仁、麥芽、萊菔子、蘇子等,炮製後可待蒸氣散盡趁熱裝入容器內貯存;含油較多的葯物宜涼透乾燥後,置容器內蓋緊,放於陰涼乾燥處
❷ 餐廳廚房常備葯物
廚房必備餐具:鍋碗瓢盆。有湯碗、飯碗、面碗、魚盆、菜盆、筷子、勺子等。
用品有鐵鍋、陶瓷煲、電飯煲、高壓鍋、微波爐、鍋鏟、湯勺、湯漏;菜刀、剪刀、刮皮刀;砧板等。
❸ 廚房物料存儲離地高度
離地一般不得小於10cm
以前有規定離牆不小於30cm如果牆邊有蟲害設施,儲存距離不應妨礙蟲害作業的實施。
❹ 家中應該常備的葯品有哪些
1、感冒葯:
可備酚麻美敏片、維C銀翹片。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用葯物治療,多休息、多喝熱水也可以自愈,但服葯可緩解症狀,所以口服感冒葯通常是家庭葯箱的常見成員。
2、解熱鎮痛葯:
常見的有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醯氨基芬片。該類葯物主要用於緩解感冒後發熱、頭痛、關節痛等症狀。
3、止咳化痰葯:
可備氫溴酸右美沙芬片、蛇膽川貝枇杷膏;化痰葯物可以選擇鹽酸氨溴索片、乙醯半胱氨酸顆粒等。
4、止瀉葯:
可備口服補液鹽散、蒙脫石散。前者能預防和糾正腹瀉導致的脫水;後者是高效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具有改善腸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能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
5、助消化葯:
如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
(4)廚房葯物存儲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第一,根據家庭人員的組成和健康狀況備葯,注意老人、小孩與孕婦的用葯;嚴禁混入家庭成員過敏的葯物。
第二,選擇不良反應較少的非處方葯(OTC葯)。
第三,選擇療效穩定、用法簡單的葯物,如口服葯、外用葯等。
第四,選擇常見病、多發病用葯。家庭備葯一般只是作為應急或方便,無需面面俱到。
❺ 葯品儲存條件要求常溫區陰涼區的溫度要求
常溫區需在0-30℃內,陰涼庫需在20℃以下。
應按葯品的溫、濕度要求將其存放於相應的庫中,葯品經營企業各類葯品儲存庫均應保持恆溫。對每種葯品,應根據葯品標示的貯藏條件要求,分別儲存於冷庫(2-10℃)、陰涼庫(20℃以下)或常溫庫(0-30℃)內,各庫房的相對濕度均應保持在45%—75%之間。
所設的冷庫、陰涼庫及常溫庫所要求的溫度范圍,應以保證葯品質量、符合葯品規定的儲存條件為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即所經營葯品標明應存放於何種溫濕度下,就應當設置相應溫濕度范圍的庫房。如經營標識為15-25℃儲存的葯品,就應當設置15-25℃恆溫庫。
對於標識有兩種以上不同溫濕度儲存條件的葯品,一般應存放於相對低溫的庫中,如某一葯品標識的儲存條件為:20℃以下有效期3年,20-30℃有效期1年,應將該葯品存放於陰涼庫中。
(5)廚房葯物存儲擴展閱讀
中葯材、中葯飲片儲存:應根據中葯材、中葯飲片的性質設置相應的儲存倉庫,合理控制溫濕度條件。對於易蟲蛀、霉變、泛油、變色的品種,應設置密封、乾燥、涼爽、潔凈的庫房;對於經營量較小且易變色、揮發及融化的品種,應配備避光、避熱的儲存設備,如冰箱、冷櫃。
對於毒麻中葯應做到專人、專帳、專庫(或櫃)、雙鎖保管。
針對不同的倉儲條件,結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各項要求,在日常工作當中,加大對葯品儲存及養護保管的重視,加強工作責任心,熟悉各種葯品理化特性,採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葯品的儲存,是保證葯品質量可控的必要措施,也是葯品發揮治病救人本質屬性所必需的前提條件。
❻ 葯品可以放進冰箱里么
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
❼ 葯品應該如何保存
1、性能相互影響,容易串味,名稱容易搞錯的品種也應分開存放。
2、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毒性葯品應專庫或專櫃存放,指定專人保管。
3、危險品應嚴格執行公安部頒發的「化學危險品儲存管理暫行辦法」、「爆炸物品管理規則」和「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等規定,按其危險性質,分類存放於有專門設施的專用倉庫。
4、有效葯品按效期遠近,按批號,依次專碼堆放。並按「中國醫葯公司醫葯商品調拔責任制」規定的期限,定期報告業務部門及時銷售。
5、長期儲存的怕壓商品定期翻碼整垛,貨垛間應採取必要的隔墊措施等。
(7)廚房葯物存儲擴展閱讀
葯品有效期是控制葯品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
葯品有效期是控制葯品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有效期是指葯品在一定的貯存條件下,能夠保持質量的期限。對超過有效期的葯品,依據《葯品管理法》之規定,已屬於劣葯。過期葯也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不能再用。
葯品在有效期內,伴隨時間的推移,經受各種物理、化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各種變化。國家葯品研究、生產單位在葯品上市之前,均考慮了上述影響,並依據科學方法的參數,制定了每個葯品的有效期限,即保證質量的時間段。一旦過了有效期限,葯品質量就難以保證。
光線中的紫外線能量極大,是葯品發生化學變化的催化因素,長時間的光照能直接引起或促進葯品發生氧化、還原、分解、聚合等化學反應,出現色澤改變、葯效降低甚至無效。
❽ 中葯材可以放在冰箱里儲存嗎
不可以。
把中葯材放入冰箱里,時間長了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中葯材內,而且還容易受潮和變質,影響中葯材的葯性,甚至發生副作用,所以中葯材不宜貯藏在冰箱內。
對一些貴重的中葯材,如人參、鹿茸、天麻、黨參等,可用適量的糯米或粘米慢火炒至焦黃,俟炒米晾涼以後,把中葯材和炒米一起放入一隻密封性好的玻璃瓶或小口瓷壇里,旋緊蓋子,置於陰涼通風處,中葯材即可較長時間保存。
如果一定要放,放冰箱之前首先應該妥善密封,如果能接近真空封存,效果會更好。若無特殊要求,名貴葯材應該放置在5℃左右的冷藏櫃,不要冷凍,因為各種葯材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經低溫冷凍後水分結成冰,會對葯材的有效成分造成損傷。
(8)廚房葯物存儲擴展閱讀:
常見中葯材的保存方法
1、天麻:易生蟲、霉變,應貯存在密閉、乾燥的容器內。放置乾燥通風處,以防回潮霉變。同時,在每年蟲蛀季節前(3月-4月份),應取出反復暴曬,以防蟲蛀。
2、參類葯材:參類葯材包括野山參、紅參、糖參、生曬參、西洋參等,因含有較多的糖類、黏液質和揮發油等,所以容易出現受潮、泛油、發霉、變色、蟲蛀等變質現象。對確已干透的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
3、鹿茸:鹿茸要放在一個通風的地方,然後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邊。也可噴灑少量95%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貯存。如果保存得當,三五年內鹿茸的葯效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4、藏紅花:是著名的活血中葯,它的貯存要注意經常保持油潤,因此宜將它放入密封的小瓷缸內,置於陰涼處保存。
5、菊花、金銀花等花類葯材:含有揮發油類成分,且易變色、生蟲,長時間保存,要貯存在密閉的容器中,放置在陰涼乾燥處,避光保存。
❾ 為了保證化學葯品存儲過程中的安全 應考慮哪些問題
A、根據葯品的性能及儲存條件要求,將葯品分別存放於易串味葯品庫,陰涼庫、冷庫。對有特殊溫濕度儲存條件要求的葯品,應設立相應的庫房溫濕度條件,保證葯品的儲存質量。
B、在庫葯品實行分類儲存管理:(1)葯品與非葯品分庫;(2)內服葯與外用葯分區;(3)性質互相影響,易串味葯品分庫;(4)中葯材、中葯飲片專庫;(5)特殊葯品的中毒性中葯材專庫存放,專人、專帳、雙人保管。(6)危險品專庫存放;(7)不合格葯品專區存放;(8)退貨葯品專區存放;(9)近效期葯品設《近效期葯品警示卡》管理。
C、葯品儲存溫濕度條件:冷庫2—10℃,陰涼庫≤20℃,倉庫內相對濕度應保持有45%—75%之間。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和葯品的性質及時調控葯品儲存溫濕度,確保葯品儲存安全。
D、庫存葯品堆碼規范、合理、整齊、牢靠,無倒置現象,並按葯品批號及效期遠近依序存放,不同批號葯品不得混垛。
E、葯品堆碼嚴格按「五距」(葯品與牆、頂、燈、散熱器或供暖管道的距離不少於30厘米;與地面的距離不少於10厘米)。
F、葯品在庫保管按「六防」(防火、防潮、防盜、防鼠、防霉、防污染)規定做好消防、消毒、殺蟲、捕鼠和防盜工作,並勤檢查設施的清潔衛生。
G、對報廢、待處理及有問題葯品與正常葯品分開存放,建立不合格葯品台帳,防止錯發、重復報損,造成質量、賬貨混亂的嚴重後果。
H、葯品倉庫應配備消防安全設施,並不定期檢查維護,做好防火、防盜、防災工作。
葯物儲存保管的原則和方法:
任何一種葯物都會在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改變其理化性質使其變質。因此,根據葯物的理化性質選擇適當的外界條件進行保管,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證選擇的外界條件得以實施,使葯物的質量得到保證,這就是葯物貯存的原則和方法。主要有如下幾點:
(1)密閉貯存:
是指將盛裝葯物的容器閉密後,在一般的處理、運輸、貯存和發售情況下,保護內裝葯物不受外來的塵土及異物等的混入和葯物本身不致散失的貯存方法。凡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葯物,通常採用本辦法貯存。
(2)密封、熔封或嚴封貯存:
(A)密封是指將容器密封,保護葯物不受外來異物污染,阻止空氣中濕度對葯物的影響,防止葯物風化、吸潮或揮發。
(B)熔封或嚴封是指將容器熔封或用適宜材料嚴封,能完全防止外界空氣、水份及其他氣體的浸入,並防止污染。必要時抽出空氣或灌氣惰性氣體後熔封。凡易吸潮、稀釋、風化、升華、揮發、串味、吸收二氧化碳、變質、易被空氣中氧化、吸水、水解等的葯物均需採用本法貯存。
(3)避光貯存:
是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裝,例如棕色容器,黑紙包裹的無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凡見光易變色或遇光易被氧化、分解等的葯均採用本法貯存。
(4)陰涼處、涼暗處及冷處貯存:
A陰涼處:指將葯物置於溫度不超過20℃的地方貯存。
沸點低易揮發的葯物,溫度高易熔化的低熔點葯物,具有升華性的葯物,易被氧化或分解變質的葯物等採用本法。
B涼暗處:指將葯物置於避光並不超過20℃的地方貯存。
通常在溫度較高、遇光能加速分解或氧化變質的葯物採用本法。
C冷處:指將葯物置於2℃—10℃范圍內的地方貯存。
主要是生物製品類葯物,某些抗生素及抗腫瘤葯採用本法。
(5)乾燥處貯存:
乾燥處貯存一般是指將葯物置於相對濕度不超過45%(冬季)至75%(夏季)的地方貯存的方法。凡易吸濕後引起潮解、發霉、稀釋、氧化或分解的葯物均應貯於乾燥處。
(6)防凍貯存:
某此液體葯物或葯物的水溶液當溫度太低時,會使葯物變質或容器破裂,故貯存時需防凍。
❿ 葯品儲存的問題
葯品儲存受溫度、濕度、光線、空氣、儲存時間以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每種葯品的包裝上和說明書中都會有【貯藏】這一項,裡面會列出葯品的儲存條件,這些儲存條件都有其嚴格對應的要求。
2哪些葯品需冷藏儲存?
有些葯品在常溫或高溫下極易變質失效,應放入冰箱內低溫保存。這些葯品通常在包裝上註明了貯藏溫度。例如:
注射劑:重組人胰島素及所有的胰島素制劑;
口服葯:西葯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培菲康)、脾氨肽口服凍乾粉;中葯阿膠、當歸片、人參等;
外用葯:鮭魚降鈣素噴鼻劑、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愛爾凱因)、受熱易變形的放於肛門的栓劑、陰道栓劑等。
1.不是所有的葯品都適合放在冰箱中儲存,除非是強調需要冷藏的特殊葯品,一般葯品不建議放冰箱。因為冰箱潮濕的環境對一般葯品的性狀會有影響。例如已開封的水劑放入冰箱保存,導致液體葯劑在溫度過低的環境下降低了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或糖分被結晶,使葯物變質。
2.有些生物制劑,如含有「生物」「活性因子」等字樣的葯品,不能置於冰凍層,因為在葯品凍融過程中,會造成葯品效價的降低,影響葯品療效。
3.開封前後要求不同。還要提醒患者的是,有些葯品在開封前長期保存和開封使用後短期存儲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優泌林和諾和靈,在使用前要求2-8℃冰箱冷藏,一經開封使用後,只需25℃以下保存,可存放約4周。若室溫環境超30℃必須存放在冰箱的情況下,需用前使葯品恢復至室溫。還有鮭魚降鈣素噴鼻劑開始使用後也不需要冷藏,可室溫放置約4周。
3哪些葯品需密閉、密封、防潮儲存?
大多數葯品受濕度、空氣、微生物影響比較大,容易水解失效,都需要密閉、防潮保存。因此不能保存在浴室、廚房和床櫃下陰暗潮濕的地方,應選擇放置在地勢較高的、濕度適中的地方或乾燥箱內。
易吸潮變質葯品:有些葯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吸水後的葯品可出現溶化、發霉,發酵、粘連等現象,不能再用。如阿司匹林、胰酶、酵母片、復方甘草片、阿卡波糖(拜糖蘋)、維生素B1、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小柴胡沖劑、枸杞子、黨參、中葯丸劑以及各種膠囊劑等。因此,這類葯品最好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包裝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