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什麼表示信息存儲的能力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什麼表示信息存儲的能力

發布時間: 2022-08-08 13:58:39

『壹』 計算機系統中對信息存儲、處理、傳輸能力進行衡量的單位包括有哪些

MB/S 兆比特每秒

『貳』 什麼是信息儲存

�鬩耍�讕帽4嫘院茫�⒂脅灰淄扛男浴4媸�幀⑽淖趾屯枷褚謊�菀住� 缺點:傳送信息慢,檢索起來不方便膠卷優點:存儲密度大。查詢容易 缺點:閱讀時必須通過介面設備,不方便,價格昂貴。 計算機 信息儲存-材料沿革 信息貯存材料在50年前到現在一直是以磁記錄為主。磁碟的記錄密度已經超過108位/厘米2,磁帶為0.2×108。磁碟和磁帶都是將磁粉(γ-Fe2O3鐵氧體)塗在磁碟或有機膜上而成,產品的成本低,穩定性好。60年代發展出CrO2和以(Co++)改性的氧化鐵粉是記錄密度更高的材料。70年代發展出超微細鐵粉(0.2μ×0.02μ),到80年代(BaO·6Fe2O3)鋇鐵氧體的超微細粉塗於(0.1μ直徑)和(0.01μ厚度圓盤)都具有良好的磁記錄性能。從50年代就開始研究的金屬薄膜記錄,目前已經發展出多種成分的薄膜材料:Co、CoNi、CoNiCr和CoCr/NiFe垂直記錄雙層薄膜等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前途。以下比較三種材料的磁記錄性能:鐵氧體(γ-Fe2O3)、濺射連續薄膜 (Co-Cr)、垂直記錄雙層膜(CoCr/FeNi),它們的商業應用水平分別為12,000 (位/吋)、40,000(位/吋)、150,000(位/吋);應用極限分別為<30,000(位/吋)、70,000(位/吋)、500,000(位/吋);面密度分別為 107 (位/吋2)、108(位/吋2)、109(位/吋2)。 從90年代發展起來的光儲存和磁光儲存的光碟,儲存密度高,可以達到(1010位/cm2), 使用壽命長(105次)並且具有高保真度,可以擦除。光碟的發展很快,目前已經普遍使用。磁光材料的早期應用非晶態GdCo,後來採用三元合金、過度族和稀土元素:GaTbFe,TbFeCo。採用Co和Pt的薄膜重疊可以獲得更好效果,其厚度分別只有4&Aring;和10~20&Aring;,需要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進行制備。 信息儲存-作用 信息的儲存市信息系統的重要方面,如果沒有信息儲存,就不能充分利用已收集、加工所得信息,同時還要耗資、耗人、耗物來組織信息的重新收集、加工。有了信息儲存,就可以保證隨用隨取,為單位信息的多功能利用創造條件,從而大大降低了費用。 優點:存取速度極快,存儲的數據量大 信息儲存-與漢字 信息時代的到來,更加突出了漢字的優越性。21世紀新的電腦將採用聲控系統,它將摒棄由字母編制的鍵盤,由於英語的英節多達10000 個以上,而漢語只有400 多音節,每個音節最多4 個音素,因由美國語言學家蓋利. 吉寧斯在《世界語言》一書中對漢語的簡潔性、准確性、嚴密性和先進性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正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語法書里的種種麻煩拋個精光,最後只留下幾千個單字和若干條效率極高的排字規則。英國《新科技雜志》原主編,科技發明報道專家邁克.克魯斯斷言,不久的將來,漢語將充分發揮威力,到那時世界關於語言文字結構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轉移到中國。在20世紀初年的中國,人們由於憤慨中國科學技術的落後,力圖擺脫文字的阻隔,向世界認同,曾經發出漢字拼音化的呼籲。曾幾何時,中國的漢字即以強勁的生命力證 明了它無窮的潛力。是電腦接受了漢字,而不是電腦改變了漢字。因此有人稱它為電腦文字,表明它是人類中具有最佳的信息交換應用程序的語種。 信息儲存-未來發展 從最早的磁帶機到今天的LTO,現代存儲技術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在IBM特別為此舉行的紀念活動中,專家們描述了未來智能化存儲的趨勢。 1952年,IBM推出了第一台磁帶機726。它使人類正式告別了使用打孔機存儲數據的方式。1962年激光二極體的發明,奠定了光讀寫的基礎。於是,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早期,掀起一股以增加功能、縮短服務時間、減少設備佔地面,以積簡化磁帶通路為目的的熱潮。1970年IBM發明的軟盤成為攜帶型存儲的中流砥柱。上個世紀末,虛擬磁帶伺服器的開發,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共享能力和磁帶的效率。而世界上最小最輕的硬碟驅動器(microdrive)則為移動存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應用發展,存儲在企業網路中的數據就成為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存儲已不再是附屬於伺服器的輔助備份設備,日益走向企業信息系統的核心。信息的有效存儲保護,備份和災難恢復已成為企業構建IT基礎設施迫切需要考慮的重要環節。 未來的存儲不僅具有更高的容量、速度和性能價格比,而且還將具有自恢復和自管理功能,同時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互操作性。

『叄』 什麼表示計算機存儲信息的能力

如果你要是單單來看存儲的話就是硬碟ROM,要是看你的電腦運行的讀取存儲能力就是RAM運存了

『肆』 存儲器的容量反映計算機記憶信息的能力

一般內存叫mem,外存叫『輔存』,都能叫存儲器。但是看這個題目的意思,肯定是指「外存--輔存」【存儲器的容量反映計算機「記憶信息」的能力】,因為『內存』沒有記憶能力,只有『輔存』才能記憶信息。所以肯定指得是『外存』。

題目中「存儲器」這個字眼有點太泛了

『伍』 信息存儲技術的信息存儲技術的三大支柱

磁儲存技術、縮微技術與光碟技術已成為現代信息存儲技術的三大支柱。現代信息存儲技術不僅使信息存儲高密度化,而且使信息存儲與快速檢索結合起來,已成為信息工作發展的基礎。
1.磁存儲技術
磁儲存系統,尤其是硬磁碟存儲系統是當今各類計算機系統的最主要的存儲設備,在信息存儲技術中占據統治地位。
(1)磁儲存介質磁介質都是在帶狀或盤狀的帶基上塗上磁性薄膜製成的,常用的磁存介質有計算機磁帶、計算機磁碟(軟盤、硬碟)、錄音機磁帶、錄像機磁帶等。
(2)磁存的特點
磁能存儲聲音、圖像和熱機械振動等一切可以轉換成電信號的信息,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存儲頻帶寬廣,可以存儲從直流到2兆赫以上的信號;信息能長久保持在磁帶中,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重放;能同時進行多路信息的存儲:具有改變時基的能力。磁存儲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科技信息工作,信息服務之中。磁存儲技術為中小文獻信息機構建立較大的資料庫或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提供了物質基礎,為建立分布式微機信息網路創造了條件。
2.縮微存儲技術
是縮微攝影技術的簡稱,是現代高技術產業之一。縮微存儲是用縮微攝影機採用感光攝影原理,將文件資料縮小拍攝在膠片上,經加工處理後作為信息載體保存起來,供以後拷貝、發行、檢索和閱讀之用。
(1)縮微製品的類型
縮微製品按其類型可分為卷式膠片與片式膠片兩大類。卷式膠片採用16mm和35mm的鹵化銀負片縮微膠卷作為記錄介質,膠卷長一般30.48—60.96m,卷式膠片成本低存儲容量大,安全可靠,適用於存儲率低的大批量資料。片式膠片可分為縮微平片、條片、封套片、開窗卡片等。縮微製品按材料可以分為廟化銀膠片、重氮膠片、微泡膠片三種。鹵化銀膠片是將含有感光溴化銀或氯化銀晶粒的乳膠塗在塑料片基上製成的,它是最早,也是目前使用廣泛的膠片,一般用於製作母片。供用戶使用的拷貝片一般採用價格較低的重氯膠片或微泡膠片。
(2)縮微存儲技術的特點
20世紀70年代以來,縮微技術發展很快,應用相當廣泛。其特點有:縮微品的信息存儲量大,存儲密度高:縮微品體積小、重量輕,可以節省大量的存儲空間,需要的存儲設備較少;縮微品成本低價格便宜:縮微品保存期長,在長溫下可以保存50年,在適當的溫度下可以保存100年以上;縮微品忠實於原件不易出差錯;採用縮微技術儲存信息,可以將非統一規格的原始文件規格化、標准化,便於管理,便於計算機檢索。
(3)縮徽技術的應用縮微技術最引入注目的就是它與微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許多性能優異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把微電子和復印技術與傳統的縮微閱讀器相結合,可以生成自動檢索的閱讀復印機:COM技術能將計算機輸出的二進制信息轉換成人讀縮微影像,並直接把它們記錄在縮微片上;CIM技術能將計算機輸出的人讀影像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可讀二進制信息介質,從而擴大縮微品的應用范圍:CIR是一種能將計算機、縮微品和紙三者的長處融為一體的影像資料自動管理系統;CAR具有在一分鍾內從一百萬頁以上的資料中檢索出任意一頁的能力;視頻縮微系統是由縮微、視頻和計算機三種技術結合在一起生成的影像資料全文存儲檢索系統,從中找出任意一頁原文文獻只需14秒;縮微技術與光碟技術相結合能生成復合系統。
3.光碟存儲技術
光碟是用激光束在光記錄介質上寫入與讀出信息的高密度數據存儲載體,它既可以存儲音頻信息,又可以存儲視頻(圖像、色彩、全文信息)信息,還可以用計算機存儲與檢索。
(1)光碟的種類
光碟產品的種類比較多,按其讀寫數據的性能可分為以下種類:一是只讀式光碟(CD—ROM)已成為存放永久性多媒體信息的理想介質。二是一次寫入光碟WORM),也稱追記型光碟。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進行記錄,但記錄的信息無法抹去。WORM的存儲系統由WORM光碟、光碟驅動器、計算機、文件掃描器、高解析度顯示器、磁帶或磁碟驅動器、列印機、軟體等部分組成。三是可擦重寫光碟,這種光碟在寫入信息之後,還可以擦掉重寫新的信息。用於這類光碟的介質有晶相結構可變化的記錄介質和磁光記錄介質等。
(2)光碟技術的應用
在信息工作中,可以利用光碟技術建立多功能多形式的資料庫,如建立二次文獻資料庫、專利文獻資料庫、聲像資料資料庫等:在信息檢索中,用CD—ROM信息檢索系統檢索信息,可反復練習、反復修改檢索策略,直到檢索結果滿意為止。利用光碟可以促進聯機檢索的發展,可以建立分布式的原文提供系統,節省通信費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咨詢服務人員也可以利用各類光碟資料庫系統向用戶提供多種信息檢索與快速優質的咨詢服務。

『陸』 信息技術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1、信息搜集的能力:搜索、查閱檢索、網路、圖書館、博物館等等四處尋找你要的信息的能力;
2、信息篩選的能力:通過對信息進行分類、比較、去粗取精,進而得出某些結論,找到某些數據圖表,獲得某些關鍵信息重要結論等,總之要心裡有數了,有底了;
3、信息整合能力: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把有用的信息和自己已有(已懂、已學、已會,已記等)的資料、知識、技能等等進行形式組合、邏輯比較、包裝創新,從而得出新的結論、觀點、理論、定律、定理等等的能力(這個最重要,關乎你的職稱評定、產品開發、學問開創、理論創新等等的大事),
4、信息保密、建檔、分類儲存的能力:花了這么多時間找信息,分析、處理,最後當然不能一仍了之,必須把它分類建檔存儲好、甚至秘密藏好,方便下次參考使用,,(這個也挺重要的畢竟打了江山也得守江山嘛)。
總體上就以上四點能力,如果偏要再加點,你可以說還有:信息安全技術——加密與保密(軍事、情報、計算機等的應用)、信息傳輸技術(發送和接收裝置和手段,如:光纜、電磁、手機、電話等)等等。

『柒』 信息能力,從過程上包括哪五個

信息能力指理解、獲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理解信息即對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和決策。具體來說就是分析信息內容和信息來源,鑒別信息質量和評價信息價值,決策信息取捨以及分析信息成本的能力。獲取信息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搜集、查找、提取、記錄和存儲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即有目的地將信息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或用於學習和科學研究之中,通過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潛在價值和意義並綜合運用,以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即利用計算機網路以及多媒體等工具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發布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信息能力

概述
理解、獲取、利用信息能力等

內容
利用新信息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等

信息因子結構
收集,判斷,處理等信息的能力

始於
20世紀70年代

發展及內涵
國外對信息能力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1974年美國信息上會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使用信息能力這個概念 。他認為:一個人通過培訓能把信息資源應用到其工作中,便可被認為具備了信息能力。進入80年代,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到信息處理過程,因此專家們都認為,信息能力首先是要具備利用計算機了解和獲取信息的過程,包括:能為不同目的選擇最佳的獲取信息的渠道;了解各種信息資源系統和鑒別信息的價值;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其基本點是具備信息處理技術,具備篩選,鑒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到了90年代,專家們則認為信息能力是一個含義廣泛和綜合性的概念,這種能力必須終身學習才能獲得和不斷發展。綜上所述,信息能力的概念包括:

(1)能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術來獲取和處理所需的信息;

(2)遇到問題時,知道需要某種信息,樂意去查找和使用信息;

(3)掌握查找信息的各種途徑和方法,具備組織、分析、鑒別、評價信息價值的能力;

(4)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

『捌』 什麼是信息系統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

1、保密性。

也稱機密性,是不將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用戶的特性。可以通過信息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安全通信協議等技術實現,信息加密是防止信息非法泄露的最基本手段,主要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2、完整性。

是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中,保持信息不被破壞或修改、不丟失和信息未經授權不能改變的特性,也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3、可用性。

也稱有效性,指信息資源可被授權實體按要求訪問、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性(系統面向用戶服務的安全特性)。在系統運行時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意外攻擊或破壞時,可以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以保障為用戶提供服務。

4、可控性。

指網路系統和信息在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的可控程度。是對網路系統和信息傳輸的控制能力特性。

5、不可否認性。

又稱拒絕否認性、抗抵賴性,指網路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和所提供的信息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不可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8)什麼表示信息存儲的能力擴展閱讀

信息系統的五個基本功能: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

輸入功能:信息系統的輸入功能決定於系統所要達到的目的及系統的能力和信息環境的許可。

存儲功能:存儲功能指的是系統存儲各種信息資料和數據的能力。

處理功能:基於數據倉庫技術的聯機分析處理(OLAP)和數據挖掘(DM)技術。

輸出功能: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都是為了保證最終實現最佳的輸出功能。

控制功能:對構成系統的各種信息處理設備進行控制和管理,對整個信息加工、處理、傳輸、輸出等環節通過各種程序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