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發電廠電氣一次系統接線圖怎麼分析
發電廠一次系統接線圖分為「主系統圖」和「廠用電系統圖」。具體的按相關規范進行分析。
電氣一次接線:
在發電廠和變電站中直接生產、輸送和分配電能的設備如變壓器、高壓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抗器、並聯補償電力電容器、電力電纜、送電線路以及母線等屬於一次設備,由這些設備按照一定規律連接而構成的電路稱為一次接線。也稱為電氣主接線或者一次系統。
基本要求:
1、根據符合等級要求保證供電可靠性;
2、主接線應力求簡單、運用靈活、操作安全方便。如應使主接線中無冗餘設備,配電裝置的布置清晰明了,操作次數盡量要少,這樣就可盡量避免運行人員的誤操作;
3、在保證供電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主接線應使投資最省,運行費用最少;
4、應具有發展的可能性,事先根據企業的發展及符合增長的可能情況,在主接線方案的擬定上加以考慮,留有餘地,以便將來往新的主接線方式過渡。
② 電力系統原理圖
電力網: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壓的變電所及輸配電線路組成的統一體 。
電力系統:由發電廠中的電氣部分、各類變電所及輸電、配電線路及各種類型的用電設備組成的統一體,稱為電力系統。
具體組成如下:
發電廠:生產電能。
電力網:變換電壓、傳送電能。由變電所和電力線路組成。
配電系統:將系統的電能傳輸給電力用戶。
電力用戶:高壓用戶額定電壓在1kV以上,低壓用戶額定電壓在1kV以下。
用電設備:消耗電能。
動力系統:在電力系統的基礎上,把發電廠的動力部分(例如火力發電廠的鍋爐、汽輪機和水力發電廠的水庫、水輪機以及核動力發電廠的反應堆等)包含在內的系統。
通常,將發電廠電能送到負荷中心的線路叫輸電線路。負荷中心至各用戶的線路叫配電線路。負荷中心一般設變電站。
1.1電力網—按電壓等級分類:
低壓網:電壓等級在1kV以下;
中壓網:1~10kV;
高壓網:高於10kV、低於330kV;
超高壓網:低於750kV;
特高壓網:1000kV及以上。
電力網:按電壓等級的高低、供電范圍的大小的分類
地方電力網:電壓等級在35kV及以下,供電半徑在20~50km以內
區域電力網:電壓等級在35kV以上(一般為110kV~220kV),供電半徑超過50km,聯系較多發電廠的網路
超高壓遠距離輸電網:電壓等級為330kV~500kV的網路,其主要任務是把遠處發電廠生產的電能輸送到負荷中心,同時還聯系若干區域電力網形成跨省、跨地區的大型電力系統
1.2變電所—按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分類
樞紐變電所;中間變電所;地區變電所;終端電站所:
1.3對電力系統運行的基本要求如下:
(1)保證供電可靠性
(2)保證電能質量
(3)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經濟性
(4)環境保護問題
1.4電壓質量標准
1.5頻率:
額定頻率:50Hz(國外:50 或 60Hz)
頻率偏差:±0.2Hz(≥3000MW系統)
±0.5Hz(<3000MW系統)
國外:±(0.1~0.2)Hz 或 ±0.5Hz
1.6波形:
質量標准:正弦波電壓和電流
諧波的危害與抑制:對於電網、電力設備、通訊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1.7額定電壓
額定電壓是由國家規定的一種標准電壓,是電氣設備設計時所依據的電壓值。在這一電壓下工作時,電氣設備的技術經濟性能指標能夠達到最佳狀態,保證長期可靠運行。
③ IC卡內部的電路圖
實現方式:LC諧振電路。 LC諧振電路特點:輸入信號頻率等於該電路諧振電路諧振頻率時,LC並聯諧振電路發生諧振,此時諧振電路的阻抗達到最大,並且為純阻性。LC電路主要用來構成吸收電路(選頻電路),將某一頻率信號進行吸收。
IC卡核心是集成電路晶元,是利用現代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將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嵌在一塊小小的塑料卡片之中。其開發與製造技術比磁卡復雜得多。
IC卡主要技術包括硬體技術、軟體技術及相關業務技術等。硬體技術一般包含半導體技術、基板技術、封裝技術、終端技術及其他零部件技術等;而軟體技術一般包括應用軟體技術、通信技術、安全技術及系統控制技術等。
(3)發電廠存儲電路圖擴展閱讀:
利用帶測試程序的計算機控制探頭測試圓片上的每個晶元。在有缺陷的晶元上做標記,在測試合格的晶元中寫入製造廠代號等信息。如用戶需要製造廠在E2PROM中寫入內容,也可在此時進行。
運輸碼也可在此時寫入。運輸碼是為了防止卡片在從製造廠運輸到發行商的途中被竊而採取的防衛措施,是僅為製造廠和發行商知道的密碼。發行商接收到卡片後要首先核對運輸碼,如核對不正確,卡將自鎖,燒斷熔絲。
④ 壓電材料能發電嗎發的點怎麼存儲最好提供個電路圖 謝謝!!
不能,因為產生的能量太小,無使用價值
⑤ 說出火電廠發電的全部流程
火電廠輸煤系統的任務是卸煤、堆煤、上煤和配煤,以達到按時保質、保量為機組(原煤
倉)提供燃煤的目的。整個輸煤系統是火電廠十分重要的支持系統。它是保證機組穩發滿發的
重要條件。
輸煤系統是火電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運行是保證電廠實現安全、高效不可缺少的環節。輸煤系統的工藝流程隨鍋爐容量、燃料品種、運輸方式的不同而差別較大,並且使用設備多,分布范圍廣。作為一種具有本安性且遠距離傳輸能力強的分布式智能匯流排網路,lonworks匯流排能將監測點做到徹底的分散(在一個網路內可帶32000多個節點),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以滿足輸煤系統監控的要求。火電廠輸煤系統一般都採用順序控制和報警方式,為相對獨立的控制單元系統,系統配備了各種性能可靠的測量變送器。通過運用Lonworks現場匯流排技術將各種測量變送器的輸出信號接入對應的智能節點組成多個檢測單元,然後掛接在Lonworks匯流排上,再通過Lonworks匯流排與已有的DCS系統集成,實現了對輸煤系統更加有效便捷的監控。
在輸煤系統中,常用的測量變送器一般有以下幾種: (1)開關量皮帶速度變送器(2)皮帶跑偏開關(3)煤流開關(4)皮帶張力開關(5)煤量信號(6)金屬探測器(7)皮帶劃破探測(8)落煤管堵煤開關(9)煤倉煤位開關。
每一種測量變送器和其相對應節點共同組成智能監測單元,對需要監測的工況參數進行實時的監控。監測單元通過收發器接入Lonworks匯流排網路進行通信,可根據監測到的參數進行控制和發出報警信號,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
3、 Lonworks匯流排智能節點的一般設計
智能節點是匯流排網路中分布在現場級的基本單元,其設計開發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neuron晶元的設計,即節點中不再包含其它處理器,所有工作均由neuron晶元完成。另一種是基於主機的節點設計,即neuron晶元只完成通信的工作,用戶應用程序由其它處理器完成。前者適合設計相對簡單的場合,後者適應於設計相對復雜的場合。一般情況下,多採用基於晶元的設計。由於智能節點不外乎輸入/輸出模擬量和輸入/輸出開關量四種形式,節點的設計也大同小異,對此本文只給出了節點設計的一般方法。
基於晶元的智能節點的硬體結構包括控制電路、通信電路和其它附加電路組成,其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節點基本結構圖
Fig 2 Basic Structure Of Node Based On The Neuron Chip
控制電路
①神經元晶元:採用Toshiba公司生產的3150晶元,主要用於提供對節點的控制,實施與Lon網的通信,支持對現場信息的輸入輸出等應用服務。
②片外存儲器:採用Atmel公司生產的AT29C256(Flash存儲器)。AT29C256共有32KB的地址空間,其中低16KB空間用來存放神經元晶元的固件(包括LonTalk協議等)。高16KB空間作為節點應用程序的存儲區。採用ISSI公司生產的IS61C256作為神經元晶元的外部RAM。
③I/O介面:是neuron晶元上可編程的11個I/O引腳,可直接與外部介面電路連接,其功能和應用由編程方式決定。
通信電路
通信電路的核心收發器是智能節點與Lon網之間的介面。目前,Echelon公司和其他開發商均提供了用於多種通信介質的收發器模塊。通常採用Echelon公司生產的適用於雙絞線傳輸介質的FTT-10A收發器模塊。
附加電路
附加電路主要包括晶振電路、復位電路和Service電路等。
①晶振電路:為3150神經元晶元提供工作時鍾。
②復位電路:用於在智能節點上電時產生復位操作。另外,節點還將一個低壓中斷設備與3150的Reset引腳相連,構成對神經元晶元的低壓保護設計,提高節點的可靠性穩定性。
③Service電路:專為下載應用程序設計。Service指示燈對診斷神經元晶元固件狀態有指示作用
節點的軟體設計採用Neuron C編程語言設計。Neuron C是為neuron晶元設計的編程語言,可直接支持neuron晶元的固化,並定義了34種I/O對象類型。節點開發的軟體設計分為以下幾步:
(1)定義I/O對象:定義何種I/O對象與硬體設計有關。在定義I/O對象時,還可設置I/O對象的工作參數及對I/O對象進行初始化。
(2)定義定時器對象:在一個應用程序中最多可以定義15個定時器對象(包括秒定時器和毫秒定時器),主要用於周期性執行某種操作情況,或引進必要的延時情況。
(3)定義網路變數和顯示報警:既可以採用網路變數又可以採用顯示報警形式傳輸信息,一般情況採用網路變數形式。
(4)定義任務:任務是neuron C實現事件驅動的途徑,是對事件的反應,即當某事件發生時,應用程序應執行何種操作。
(5)定義用戶自定義的其它函數 :可以在neuron C程序中編寫自定義的函數,以完成一些經常性功能,也將一些常用的函數放到頭文件中,以供程序調用。
4、基於Lonworks匯流排的火電廠輸煤系統與DCS的網路集成
現場匯流排技術與傳統的系統DCS系統實現網路集成並協同工作的情況目前在火電廠中尚為數不多。進一步推動火電廠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逐步推行現場匯流排技術與DCS系統的集成是火電廠工業控制及自動化水平發展的趨勢。就目前來講,現場匯流排技術與DCS集成方式有多種,且組態靈活。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我們知道不少大型火電廠都已裝有DCS系統並穩定運行,而現場匯流排很少或首次引入系統,因此可採用將現場匯流排層與DCS系統I/O層連接的集成,該方案結構簡便易行,其原理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現場匯流排層通過一個介面卡掛在DCS的I/O層上,將現場匯流排系統中的數據信息映射成與DCS的I/O匯流排上的數據信息,使得在DCS控制器所看到的從現場匯流排開來的信息如同來自一個傳統的DCS設備卡一樣。這樣便實現了在I/O匯流排上的現場匯流排技術集成。火電廠輸煤系統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利用已有生產資源的基礎上,採用該方案都是可行的,同時也體現了把火電廠某些相對獨立控制系統通過現場匯流排技術納入DCS系統的合理性。由此可見,現階段現場匯流排與系統的並存不僅會給生產用戶帶來大量收益,而且使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以實現更合理的監測與控制。
參考文獻:
大跨度輸煤棧橋結構設計探討
http://www.CQVIP.COM/QK/94220X/200503/15996978.html
火電廠輸煤控制系統的開發
http://www.CQVIP.COM/QK/98133A/200405/10787054.html
發電廠輸煤計量集控的理論與實踐
http://www.CQVIP.COM/QK/96246X/200401/9169998.html
參考資料:http://co.163.com/forum/content/1796_459995_1.htm
⑥ 求一份市電從發電廠到家的電路圖
畫圖就不必了吧
現在從三峽發電給你用
機組電壓是20KV(機組不同,規模不同,電壓可能不同),經過升壓到500KV(或110KV,220KV,750KV,直流1000KV),經過鐵塔傳輸到你家附近變電站,降壓為35KV(也有110KV、220KV等多種電壓),然後再傳輸至下一個變電站,電壓再一次降為10KV,然後就是我們電線桿上所見的高壓線了,再經過經常所見的變壓器降壓,傳輸到家裡了。
⑦ 從發電廠到用戶的供電圖
圖不太好弄吧,大致是電廠發出的是三相交流電,在電廠經過變壓器升壓(為了輸送,減少損耗),然後到用戶所在地變電房經過降壓,並從中引出第四根線—零線,三根火線之間的電壓為380V,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為220V。農戶用一根火線和一根零線,工廠一般用三根火線。
⑧ 電廠是如何存儲電力的
發電廠是不存儲電力的。交流電是從發電廠發電到輸變電到用電同時完成的,中間不存在存儲環節。
⑨ 怎樣看懂發電廠電路圖
要看發電廠電路圖,首先要把它們分門別類:
1,一次系統圖:分為主系統圖和廠用系統圖。這部分比較簡單,以單線代替三相,表示出發電廠從發電機----變壓器----閘刀----開關-----母線-----出線----廠用電之間的連接關系。
2,二次系統圖:分為電壓互感器迴路,電流互感器迴路,表計迴路,保護迴路,信號迴路。還有直流迴路,同期迴路,勵磁迴路,等等。這部分比較復雜,因為都是分解圖,所以同一個繼電器,它的線圈和接點會分別出現在幾個迴路中。研究學習二次電路要從「小母線」開始,各種小母線都有統一的符號和編號。各種繼電器,開關,按鈕,指示燈,等都有統一的符號,可以和現場的實物對照。初學者可以請師傅講解,現場核對,參考書籍,以多種手段提高學習效果。當然電工基礎理論是比不可少的。
3,電動機控制迴路圖:這部分數量眾多,但大同小異,只要搞懂主要部分,次要部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