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避免或消除在小學心理學研究中的觀察者效應
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特點:(1)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發展的規律。優點:適用范圍較大;簡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較真實。缺點:結果難以重復驗證、精確分析;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受觀察者主觀影響(觀察者效應、觀察者偏差)(2)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優點:可揭示因果關系;可重復可檢驗;數量化指標明確。缺點: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認為性質,被試處於那樣的環境中又意識到自己正在接受實驗,有可能幹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3)測驗法: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分直接測驗和間接測驗(投射測驗)兩種。測驗法有三個基本要求:1.信度2.效度3.標准化(4)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讓受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有兩種方式:問卷調查和晤談法。使用時應注意:1.取樣的代表性2.被試受社會贊許性的影響。優點:用起來比較容易,收集數據比較快。缺點:不夠嚴謹;不能揭示因果關系;受研究者主觀影響較大。(5)個案法:對被試各方面或狀況進行深入而詳盡的了解,收集個體過去和現在的資料,進過分析推知其行為原因。優點:能夠解釋個體某些心理和行為產生、發展、變化的原因,有助於研究者獲得某種假設。缺點:對個體的研究結論難以推廣。
② 雙縫干涉實驗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雙縫干涉實驗觀察者效應是指由於觀察者的存在改變了物質的狀態。通俗的解釋,是指被觀察的現象或事物會因為觀察行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也就是意識可以參與物質世界的形成,再推一步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這樣的,就是因為有某個觀察者的觀察或者說意識參與而形成。
主要特點
在物理學實驗中,為了能夠讓我們看到電子,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光子與其相互作用,而這個動作必然使電子的活動路徑產生變化,在課堂上,學生觀察者的反應會直接影響教師被觀察者的情緒和行為。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痛苦地發現孩子最終和他們看到的並不一樣——因為孩子在處於父母監督下的時候往往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行為。
被觀察者一定會被觀察者影響到,在做出選擇時或者判斷時,很容易因觀察與否而影響結果。實驗人員事先告訴一群小孩他們培養了兩個實驗老鼠品種一種聰明,一種呆笨,然後安排小孩觀察老鼠逃離迷宮。
小孩報告聰明品種老鼠比呆笨品種老鼠更快逃離迷宮,而事實上所有實驗老鼠只是隨機挑選出來而已,聲音、身體的姿勢、神色、動作、手勢等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被觀察者。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作為觀察者可能產生的影響根本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
但是,這個效應的存在,是我們必須了解的,尤其是在觀察我們身邊的人或者事物的時候。因為,我們往往只能通過觀察了解這個世界,而我們的觀察結果,以及對觀察結果的理解,決定我們的行為、狀態、以及下一步思考。
在量子力學中,觀察者效應是說一個量子力學系統在某個特定狀態被觀察得越頻繁,該系統就越可能保持原來狀態。
③ 什麼是觀察者效應
所謂的「觀察者效應」,指的是。說得廣泛一點,我們幾乎沒辦法不影響我們觀察的事物——只不過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觀察者效應」和「不確定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並不是一回事兒,盡管你會常常遇到人們對這兩個概念誤解誤用。簡要地說,前者重點在「觀察」,後者重點在「測量」。)
④ 雙縫實驗所謂的觀察者影響結果,觀察者到底是什麼,是如何「觀察」的
眼睛的位置和視角。可以把蚊帳布,兩層疊起來,移動眼睛,可以看到移動的,變化的干涉條文。與雙縫干涉實驗類似。
⑤ 觀察者效應的介紹
所謂的「觀察者效應」,指的是。說得廣泛一點,我們幾乎沒辦法不影響我們觀察的事物——只不過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觀察者效應」和「不確定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並不是一回事兒,盡管你會常常遇到人們對這兩個概念誤解誤用。簡要地說,前者重點在「觀察」,後者重點在「測量」。)
⑥ 雙縫干涉試驗的觀察者效應究竟是怎樣的
事實上,性質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很簡單,是在運動中的電磁波的電子激發,電磁波和電磁波干擾! 電子干擾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電子是非常輕,它是容易受到干擾強度區間分布電磁場效應,就像兩個很輕的紙船在平靜的水面造成兩波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