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近電腦的內存條是不是又漲價了
是的,因為疫情,海外的很多半導體供應鏈出現異常,導致半導體原材料減產甚至停產,而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特別是已經恢復正常的中國市場。這導致半導體的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受到太大的影響,供需出現不平衡。作為半導體市場價格的風向標,內存的價格出現上漲非常正常。隨著歐美疫情因為疫苗的普及逐漸緩和,各行各業逐漸恢復,情況會慢慢好轉,價格也會逐步回落。預計要到明年了。
㈡ 內存條是不是漲價了
泡泡價格
金士頓1GB DDR2 667參考價格:150 元 價格糾錯>>
商家報價:135 至 170 元 商家促銷>>
內存適用類型:台式機
內存傳輸類型:DDR2
內存主頻:667MHz
內存容量:1024MB
顆粒封裝:FBGA
內存電壓:1.8V
介面類型:240Pin
㈢ 為什麼內存條漲價這么厲害
市場因素:安迪 - 比爾定律20 世紀 90 年代,在英特爾 CEO 安迪 · 格魯夫(Andy Grove)與微軟 CEO 比爾 · 蓋茨(Bill Gates)的領導下,兩家公司成立了「Wintel 聯盟」,英特爾為微軟提供性能強大的處理器,而微軟則不斷升級 Windows 系統來榨乾處理器的性能。當時流行的說法是:What Andy gives,Bill takes away.這就是著名的「安迪 - 比爾定律」。直到今天,這條定律仍在積極發揮作用:為什麼一升級到最新系統,前兩年的老 iPhone 就卡到不行?因為新的 iOS 系統需要更強勁的性能支持,而舊款 iPhone 的配置已經完全不夠用了。所以,每隔一兩年,你就會冒出換新手機、新電腦的念頭。幾十年來,「安迪 - 比爾定律」一直在推動 PC、手機市場的繁榮。可這跟內存又有什麼關系呢?所謂內存,其實是「存儲器」(Memory)的一種,這是利用半導體技術製成的存儲數據的電子設備,根據性質不同,主要分為兩大類:易失性存儲器(RAM),即內存,非易失性存儲器(ROM),即硬碟(包括機械硬碟、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等)而目前漲價比較猛的內存主要是指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 DRAM),屬於易失性存儲器;此外,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簡稱 SSD)和 NAND 快閃記憶體還是手機、電腦成本的大頭,屬於非易失性存儲器。DRAM 主要用於電腦、手機當中,是與直接進行數據交互的存儲器,具備讀取速度快、隨時可讀寫等特性,經常作為處理系統或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因此,相同條件下,兩部其他硬體配置幾乎一致的手機或電腦,DRAM 越大,運行速度也就越快。隨著系統和軟體的進步,手機、電腦等設備對內存的需求也就越大。
㈣ 如何看待現在的內存類產品漲價
DRAM 主要用於電腦、手機當中,是與 CPU 直接進行數據交互的存儲器,具備讀取速度快、隨時可讀寫等特性,經常作為處理系統或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因此,相同條件下,兩部其他硬體配置幾乎一致的手機或電腦,DRAM 越大,運行速度也就越快。隨著系統和軟體的進步,手機、電腦等設備對內存的需求也就越大。2017 年主流的 Android 旗艦,基本都用上了 4GB RAM,部分國產手機甚至配備了 8GB RAM;而 iPhone 8 和 iPhone X 也都搭載了 3GB RAM——而在 2007 年 iPhone 剛發布時,內存僅僅只有 128MB。除了手機之外,雲服務、人工智慧、VR / AR、區塊鏈等技術的興起,也對計算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變相拉動了對內存的需求。市場需求的激增,是內存漲價的原因之一。
㈤ 固態硬碟是不是普遍都漲價了
13D NAND替代2D NAND,量產不足
近段時間以來,固態硬碟市場最大的新聞可能就是各品牌固態硬碟產品的市場報價步調一致的大幅上漲,不僅是固態硬碟市場,此輪大幅漲價潮還波及到了內存條市場,內存的漲幅也是相當恐怖。
同時,不同於此前或天災或人禍(天災指的是數年前因泰國洪水,引發的機械盤上漲;人禍指的是年前三星位於西安的晶圓廠起火,引發的固態盤上漲),引發的小范圍的硬碟市場的價格波動,此輪價格上漲是一種行業內部的規模性上漲,是整個存儲行業的整體性上揚。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隨著技術升級,製作工藝的不斷換代,存儲產品的價格應當是不斷下降的,為何到了2016年最後一個季度,突然強勢上漲?特別是固態硬碟市場,前三季度一直都是價格不斷下降的趨勢,為何在年末又重回高點了呢?此輪價格上漲的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下面,筆者就從產業的角度出發,簡單分析此輪固態硬碟乃至整個存儲行業價格上漲的背後原因,同樣的,以下觀點僅能代表筆者個人的見解。
3D NAND替代2D NAND,量產不足
在分析固態硬碟價格上漲的原因之前,我們先得明確一個觀點,即固態硬碟產品,乃至整個存儲產品中,刨去技術、營銷等其他支出,整個產品線上采購成本最高的核心元件,是存儲單元,而存儲單元原材料便是晶圓,更加接地氣的說便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了。
可以說,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出廠價格是否穩定,直接決定了固態硬碟產品的實際價格。
正是由於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重要性,全球各大科技企業都在製造自己的晶圓廠,以及研發更加先進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產品,然而作為全球最為尖端和復雜的工業,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製造一直被幾家全球性的公司所壟斷,具體來說,全球幾乎九成以上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市場,被三星、英特爾、東芝、閃迪、海力士、美光等六家半導體製造商所壟斷。
說了這么多,大家應當都能總結出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固態硬碟等存儲產品的價格,直接和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出廠價格掛鉤,而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製造又被以上六家公司所壟斷,那麼此輪固態價格的上漲,必然就和以上六家公司有關了。
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說說,此輪固態硬碟等存儲產品價格上漲的第一大原因,即2D NAND(NAND可以簡單理解為快閃記憶體顆粒)生產線被3D NAND代替,而3D NAND的量產嚴重不足,導致整體上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總出廠量不足,供應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各大廠商都在爭奪本就不夠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在競爭中抬高了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出廠價,反映到消費環節便是零售價格猛漲不止。
那麼2D NAND到底是什麼鬼?3D NAND又是什麼鬼?鑒於篇幅有限和文章重點,在此筆者就不在展開2D NAND技術和3D NAND技術的區別和聯系了,各位只需明白,3D NAND技術在製造成本上遠低於2D NAND技術,但是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即使是具有壟斷性質的6大快閃記憶體製造商也沒有能夠完全掌握這種高端工藝,目前消費級市場僅有三星、美光等少數廠商的產品進行了量產和問世。
在上文中,我們曾經說過影響固態硬碟等存儲產品價格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出廠價格。然而,我們還需要知道,手機等數碼設備的內部存儲器,也是由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而成。
更重要的是這些用於手機等數碼設備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也是由上述幾家半導體公司提供和生產,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快閃記憶體顆粒和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出自同一生產線的。
說了這么多,筆者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大容量手機的出貨量不斷猛增,極大的消耗了產能本就不足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在這種僧多肉少的情況下,能夠用於製作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就更加稀缺了。
所謂物以稀為貴,在各大存儲廠商的激烈競爭中,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出廠價格一升再升,反饋到消費端,便是各類存儲產品的規模性上漲。
特別是在從今年年中開始到第三季度,全球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推出大容量的手機新品,三星Galaxy S7、華為Mate 8、小米5、vivo Xplay 5、OPPO R9 Plus、蘋果iPhone7等出貨量都在千萬級的產品,更加劇了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稀缺。
更加戲劇性的是,三星、東芝/閃迪等幾家快閃記憶體顆粒原廠,都是蘋果公司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獨家供應商,幾乎大部分的快閃記憶體現貨和優質顆粒,都會第一時間供應給蘋果公司的新品。
同時在第四季度蘋果公司還將發布新品筆記本電腦甚至平板電腦,而這些設備依舊還得消耗相當比重的快閃記憶體顆粒,這就更加劇了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稀缺,引發固態硬碟等存儲市場的漲價。
那麼,固態硬碟市場的價格上揚如此厲害,什麼時候才能回歸到正常水準呢?
根據筆者了解,剛剛提到掌握全球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權的幾大廠商,都已經在加班加點研發更加穩定和成熟的3D NAND技術。
首先是最早推出3D NAND技術的三星,據悉三星最新的基於64層的3D NAND產品已經量產,並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始全面供貨;
接下來是日本大廠東芝,作為最為低調的快閃記憶體原廠,東芝一直很少透露關於3D NAND技術的進展情況,只是不久前筆者參加東芝的產品見面會的時候,詢問關於東芝的3D NAND的進展時,東芝模糊的表示2017年將全面量產64層的3D NAND產品。
作為韓國另一家快閃記憶體製造商,SK海力士研發的48層3D NAND已送樣並進入了量產階段,而在2017年將跨過64層 NAND技術而是大膽挑戰72層 NAND。
美光半導體,在3D NAND技術上,選擇了跨過48層 NAND快閃記憶體,計劃在2017年直接量產64層 NAND顆粒。
最後是半導體大佬英特爾,在3D快閃記憶體顆粒上,獨辟蹊徑的將在2017年推出基於3D Xpoint技術的Optane系列產品。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各大廠商幾乎都選擇了2017年作為量產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關鍵之年。因此可以預計,此輪固態硬碟市場價格上漲會持續到年底,至於價格回歸正常,只有等到各大廠商的3D NADN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全面供貨了,至於那個時間點什麼時候到來,相信不會太久。
㈥ 內存條什麼時候開始漲價的一般都漲了多少
存儲設備和內存貌似充十一之後開始漲價了,至少漲了30%以上,不過現在又慢慢回落了~
㈦ 存儲漲價不止:問存儲晶元到底怎麼了
目前存儲產品的價格上漲持續已經接近一年,而且這種完全出自於市場行為的狀況依然沒有要停歇的勢頭。Garter最新的一份報告中稱,他們認為想要等到存儲設備降價只能到2019年了。
Garter方面表示,他們就掌握的資料進行了分析,整體來看供應商在2017和2018年的產出量依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2019年薪的供應商加入則有可能會解決這一問題,也就是紫光的長江存儲器項目被予以了厚望。
報告顯示,除了只能手機和PC以外,物聯網設備、自動駕駛等都對存儲晶元有著巨大的需求,缺口也很大。而部分存儲晶元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時漲勢有所下滑,但是前提是價格已經漲到一定程度。
㈧ 為什麼內存條漲價了
因為疫情,海外的很多半導體供應鏈出現異常,導致半導體原材料減產甚至停產,而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特別是已經恢復正常的中國市場。這導致半導體的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受到太大的影響,供需出現不平衡。作為半導體市場價格的風向標,內存的價格出現上漲非常正常。隨著歐美疫情因為疫苗的普及逐漸緩和,各行各業逐漸恢復,情況會慢慢好轉,價格也會逐步回落。預計要到明年了。
㈨ 為什麼內存條不斷漲價,內存條漲價的原因是什麼
內存條漲價短期原因主要有:
半導體產業正經歷一場技術升級,快閃記憶體需要從2D過度到3D,從而沒有錢在DRAM產線投資。
手機產業RAM需求增大,原來都是1G,2G。現在動輒4G,6G。
半導體周期。很多半導體產業呈現強周期性,一陣升,一陣猛降。和國內著名的「豬周期」比較像。現在是上升期。
長期原因就是壟斷了,整個市場都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這幾家巨頭壟斷,三家合計市場佔有率超過95%!市場壟斷必然帶來價格壟斷。

㈩ 2021年內存會漲價嗎
別看京東的價格,大牌子的內存條都是有上家代理壟斷的,內存顆粒只漲了1%,代理立馬能翻番。去淘寶小牌子內存條便宜的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