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2018全球雲存儲市場市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2018全球雲存儲市場市值

發布時間: 2022-08-05 10:16:56

Ⅰ 雲計算未來幾年的發展怎麼樣

中國雲計算行業發展現狀

——產業鏈全景圖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雲計算包括三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雲計算產業鏈的核心是雲服務廠商,海內外主要的廠商有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蘋果、阿里、騰訊等互聯網轉型企業,提供彈性計算、網路、存儲、應用等服務。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廠商為之提供基礎的機房、設備、水電等資源。基礎設備提供商將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出售給IDC廠商或直接出售給雲服務商,其中伺服器是基礎網路的核心構成,大約佔到硬體成本的60%-70%。CPU、BMC、GPU、內存介面晶元、交換機晶元等是基礎設備的重要構成。光模塊是實現數據通信的重要光學器件,廣泛用於數據中心,光晶元是其中的核心硬體。雲計算產業最終服務於互聯網、政府、金融等廣大傳統行業與個人用戶。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新一代私有雲的市場份額將超過公有雲市場份額

2017年,第三方分析機構Wikibon在雲計算業界率先提出了真正私有雲(True Private Cloud,TPC)的概念,這無疑為新一代私有雲概念的出現拉開了序幕。2018年11月「Wikibon』s 2018Cloud Markets and Trends Report: The cloud moves to thedata」報告預測,全球真正私有雲市場將實現CAGR 29.2%的強勁增長,在2019年超過510億美元,在2024年以1860美元首次超出公有雲IaaS&iPaaS 1760億美元的市場總和,隨後將以高增速持續超越。
如果對比同期2018年9月Gartner公有雲預測報告,數字則更為激進:2019年真正私有雲市場就以510億美元逼近公有雲IaaS&PaaS 的583億美元,2020年就會首次達到729億美元的相同規模,並實現持續超越。
真正私有雲的市場會很快超過公有雲IaaS&PaaS市場的預測超出不少人的意料之外。這無疑是一個未來十年高度活躍的市場,也是各家企業必爭的主航道,更是決定雲計算大時代的決勝局。
然而,傳統私有雲的定製化雖然滿足了行業企業客戶復雜的IT環境和利舊的需求,但存在碎片化、不可進化的問題,也無法達到公有雲啟用便捷、功能不斷進化、統一運維、按需付費的消費級體驗,成為傳統私有雲規模化增長的掣肘。因此,能夠支撐真正私有雲市場高速增長的一定是新一代私有雲。
新一代私有雲是基於kubernetes的微服務架構,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幫助企業用戶從最基礎單元的3節點雲就緒超融合到無上限的超大規模雲平台實現了統一架構,在基於開源生態技術棧的同時,保持高度產品化體驗,通過業務無感知,數據不遷移,服務不中斷的平滑無感可進化方式,構建以數據為中心、面向多雲的私有雲平台。
新一代私有雲並非私有雲的一個新版本,相反,它通過軟體定義硬體、軟體和硬體解耦、軟體可進化、硬體可升級的OTA(Over the Air)特色,通過可進化這一核心要點實現了私有雲的無版本化永續生命周期,以及從IaaS到PaaS場景化的能力邊界突破。
平滑無感可進化是易捷行雲EasyStack新一代私有雲ECS企業雲的核心能力,基於私有雲平台的微服務化和一體化設計,從核心架構的最基礎單元開始,具備技術棧的微服務化和一體化設計能力,在雲的私有部署中實現了產品形態、支撐場景、服務能力的可進化。
1.雲平台產品形態的可進化:ECS 從最小規模3節點的全對稱分布式微服務架構的超融合ECS Stack,可以平滑無感進化到控制、計算、存儲分離的私有雲形態ECS企業雲標准版以及支撐多種場景的ECS企業雲場景化版,並可通過EMS多雲管理產品進一步進化到行業雲和多雲形態。
2.雲平台支撐場景的可進化:ECS企業雲場景化版本可對商業存儲、商業SDN、虛擬化納管等需求實現產品化對接,也可實現從虛擬化到裸金屬,從容器集群到軟體基礎設施的雲平台能力平滑無感增強,還可不斷進化出IOT、DevOps等新的企業級業務需求場景。
3.雲平台本身服務能力的可進化:ECS全系產品可以實現包括功能優化/增強、Bug修復、安全加固等全組件平滑無感升級,並可持續、快速、無縫引入新的雲服務,滿足企業客戶業務的持續精益創新需求。
關於易捷行雲EasyStack
EasyStack 自成立以來已為國家電網、人民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光大證券、平安證券、興業數金、江蘇農信、TCL、海爾、順豐、百世匯通、上汽乘用車、宇通客車、可口可樂、清華大學、中經社、天河雲等超過 1000 家企業級客戶提供雲產品和服務,涵蓋金融、電信、政府、能源、交通、製造、教育、醫療等各大行業。

Ⅲ 中鏈雲IPFS雲算力平台怎麼樣好不好

中鏈雲所有算力都是基於真實礦機提供的存儲服務,一鍵下單,即可隨時享受算力服務,從而獲取FIL挖礦收益。未來,中鏈雲將依託強大的IDC機房設備,持續為客戶提供優質、穩定、安全的IPFS算力挖礦服務。

中鏈雲目前主要業務包括Filecoin算力研製、雲計算與雲存儲技術開發、IPFS大客戶專屬定製礦場建設方案、Filecoin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礦機挖不出 FIL,免費遠程部署解決,挖礦效率低,免費遠程部署,可提高60%-600%挖礦效率!

Ⅳ 國內的雲計算市場現狀如何

目前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

2007年以來,中國雲計算的發展先後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市場引入階段,雲計算的概念剛剛在中國出現,客戶對雲計算認知度較低;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用戶對雲計算已經比較了解,並且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這個時候雲計算廠商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廠商們開始從更加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第四個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雲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偏小,落後全球雲計算市場3至5年,且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SaaS市場仍缺乏行業領軍企業。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大數據的預測功能是增值服務的核心

大數據的預測功能是增值服務的核心
從走在大數據發展前沿的互聯網新興行業,到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醫療保健、電力、通信等傳統行業,大數據浪潮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國內外各行各業帶來諸多的變革動力和巨大價值。
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將在未來五年內迎來高達26%的年復合增長率——從今年的148.7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463.4億美元。全球各大公司、企業和研究機構對大數據商業模式進行了廣泛地探索和嘗試,雖然仍舊有許多模式尚不明朗,但是也逐漸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商業模式。
兩種存儲模式為主
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頁、每一張圖片、每一封郵件,通信行業每一條短消息、每一通電話,電力行業每一戶用電數據等等,這些足跡都以「數據」的形式被記錄下來,並以幾何量級的速度增長。這就是大數據時代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沖擊。
正因為數據量之大,數據多為非結構化,現有的諸多存儲介質和系統極大地限制著大數據的挖掘和發展。為更好地解決大數據存儲問題,國內外各大企業和研究機構做了許許多多的嘗試和努力,並不斷摸索其商業化前景,目前形成了如下兩種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可擴展的存儲解決方案。該存儲解決方案可幫助政府、企業對存儲的內容進行分類和確定優先順序,高效安全地存儲到適當存儲介質中。而以存儲區域網路(SAN)、統一存儲、文件整合/網路連接存儲(NAS)的傳統存儲解決方案,無法提供和擴展處理大數據所需要的靈活性。而以Intel、Oracle、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存儲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的適用於大、中小企業級的全系存儲解決方案,通過標准化IT基礎架構、自動化流程和高擴展性,來滿足大數據多種應用需求。
雲存儲。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其結構模型一般由存儲層、基礎管理、應用介面和訪問層四層組成。通過易於使用的API,方便用戶將各種數據放到雲存儲裡面,然後像使用水電一樣按用量進行收費。用戶不用關心數據的存儲介質、網路狀況以及安全性的管理,只需按需向提供方購買空間。
源數據價值水漲船高
在紅紅火火的大數據時代,隨著數據的累積,數據本身的價值也在不斷升值,這種情況很好地反應了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規律。例如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得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如果從小樣本數據來看非常罕見,但是擴大到全世界70億人,那麼數量就非常龐大。以前技術落後,不能將該病情數字化集中研究,所以很難攻克。但是,我們現在把各種各樣的數據案例搜集起來統一分析,我們很快就能攻克很多以前想像不到的科學難題。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正是由於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到很多看不見的價值,源數據本身的價值也水漲船高。一些掌握海量有效數據的公司和企業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商業路徑:對源數據直接或者經過簡單封裝銷售。在互聯網領域,以Facebook、twitter、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站擁有大量的用戶和用戶關系數據,這些網站正嘗試以各種方式對該源數據進行商業化銷售,Google、Yahoo!、網路[微博]等搜索公司擁有大量的搜索軌跡數據以及網頁數據,他們可以通過簡單API提供給第三方並從中盈利;在傳統行業中,中國聯通[微博](3.44, 0.03, 0.88%)、中國電信[微博]等運營商擁有大量的底層用戶資料,可以通過簡單地去隱私化,然後進行銷售盈利。
各大公司或者企業通過提供海量數據服務來支撐公司發展,同時以免費的服務補償用戶,這種成熟的商業模式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但是對於任何用戶數據的買賣,還需處理好用戶隱私信息,通過去隱私化方式,來保護好用戶隱私。
預測是增值服務的核心
在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所衍生出來的增值服務,是大數據領域最具想像空間的商業模式。大數據增值服務的核心是什麼?預測!大數據引發了商業分析模式轉變,從過去的樣本模式到現在的全數據模式,從過去的小概率到現在的大概率,從而能夠得到比以前更准確的預測。目前形成了如下幾種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個性化的精準營銷。一提起「垃圾簡訊」,大家都很厭煩,這是因為本來在營銷方看來是有價值的、「對」的信息,發到了「錯」的用戶手裡。通過對用戶的大量的行為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深度挖掘之後,能夠實現給「對」的用戶發送「對」的信息。比如大型商場可以對會員的購買記錄進行深度分析,發掘用戶和品牌之間的關聯。然後,當某個品牌的忠實用戶收到該品牌打折促銷的簡訊之後,一定不是厭煩,而是欣喜。如優捷信達、中科嘉速等擁有強大數據處理技術的公司在數據挖掘、精準廣告分析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企業經營的決策指導。針對大量的用戶數據,運用成熟的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得到企業運營的各種趨勢,從而給企業的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指導。例如,汽車銷售公司,可以通過對網路上用戶的大量評論進行分析,得到用戶最關心和最不滿意的功能,然後對自己的下一代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以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
總體來說,從宏觀層面來看,大數據是我們未來社會的新能源;從企業微觀層面來看,大數據分析和運用能力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Ⅵ 雲計算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雲計算的發展,使IT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使用雲服務幫助企業節約成本,專注於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受歡迎程度和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雲計算起源於美國,但中國後來居上,在阿里、網路及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帶領下,加上政策的高度支持,雲計算在我國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雲計算行業發展現狀

——產業鏈全景圖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雲計算包括三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雲計算產業鏈的核心是雲服務廠商,海內外主要的廠商有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蘋果、阿里、騰訊等互聯網轉型企業,提供彈性計算、網路、存儲、應用等服務。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廠商為之提供基礎的機房、設備、水電等資源。基礎設備提供商將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出售給IDC廠商或直接出售給雲服務商,其中伺服器是基礎網路的核心構成,大約佔到硬體成本的60%-70%。CPU、BMC、GPU、內存介面晶元、交換機晶元等是基礎設備的重要構成。光模塊是實現數據通信的重要光學器件,廣泛用於數據中心,光晶元是其中的核心硬體。雲計算產業最終服務於互聯網、政府、金融等廣大傳統行業與個人用戶。

——起步較晚,發展空間廣闊

相比美國,中國雲計算起步較晚,目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美國早在2005年前就已提出雲計算相關概念,後三年由於技術驅動,應用領域逐步普及。中國相對美國發展晚5年,於2007年以後以美為師開始發展雲計算,2009年後政策不斷出台高度支持,使雲計算得到廣泛應用。

2007年以來,中國雲計算的發展先後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市場引入階段,雲計算的概念剛剛在中國出現,客戶對雲計算認知度較低;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用戶對雲計算已經比較了解,並且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這個時候雲計算廠商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廠商們開始從更加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第四個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雲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偏小,落後全球雲計算市場3至5年,且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SaaS市場仍缺乏行業領軍企業。

近年來,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19年,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的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1883億美元,增速20.86%。在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分析認為,未來幾年雲市場的強勁發展勢頭有望保持下去,平均增長率約為18%左右,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253億美元左右。

註:根據Gartner統計口徑,此處雲計算為公有雲服務市場,下同。

根據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IT支出總額預計將達到3.4萬億美元;中國IT支出總額預計將達到2.77萬億人民幣。從全球和中國雲計算市場佔IT支出比重來看,中國佔比低於全球水平。中國雲計算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的趕超空間。

——市場規模:受益於全球雲市場發展+政策推動 市場規模快速增加

近年來,國務院、工信部等部門發布一系列雲計算相關法規標准,一方面將用於指導雲計算系統的設計、開發和部署,另一方面更是規范和引導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雲計算服務能力水平(尤其是雲計算安全方面)、以及規范市場秩序等。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等提出推動中小企業業務向雲端遷移、實現百萬家企業上雲以及《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等規劃,計劃雲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雲計算在製造、政務等領域的應用水平顯著提升。央行則提出《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等規劃,加快雲計算金融應用規范落地實施。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應急管理、疫情防控、資源調配、社會管理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在我國,雲計算市場從最初的十幾億增長至目前的千億規模,行業發展迅速。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期間,我國雲計算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同比增長38.6%。未來,受益於新基建的推進,雲計算行業仍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註:此處市場規模為公有雲和私有雲市場總計。

——企業應用情況:應用率持續提升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雲計算發展調查報告,2019年我國已經應用雲計算的企業佔比達到66.1%,較2018年上升了7.5%。其中,採用公有雲的企業佔比41.6%,同比提高了5.2%;私有雲佔比為14.7%,同比小幅提升;有9.8%的企業採用了混合雲,同比提高了1.7%。

據中國信通院調查統計,95%的企業認為使用雲計算可以降低企業的IT成本,其中,超過10%的用戶成本節省在一半以上。認為成本降30%以下的用戶佔比最大,達到60%。此外,超四成的企業表示使用雲計算提升了IT運行效率。可見,雲計算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

中國雲計算行業競爭格局

——細分市場競爭格局:公有雲首次超過私有雲

從細分市場來看,2016-2019年,公有雲市場佔比逐年提升,2019年為51.65%;私有雲市場佔比逐年下降,2019年為48.35%。2019年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689.3億元,私有雲市場規模達到645.2億元,公有雲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雲。

從公有雲細分市場來看,與全球發展現狀不同的是,目前,我國雲計算以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的發展最成熟。2019年,我國公有雲laaS市場規模達到452.6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67.4%,占公有雲市場規模比重達65.66%,預計未來受新基建等政策影響,laaS市場會持續攀高。同時,參考全球雲計算市場發展現狀,我國SaaS(軟體即服務)市場將有極大的發展潛力,2019年,公有雲SaaS市場規模達194.8億元,同比增長34.2%。

——企業競爭格局:阿里雲份額上升

根據Gartner發布的最新雲廠商產品評估報告,作為國內唯一入選的雲廠商,阿里雲在計算大類中,以92.3%的高得分率拿下全球第一,並且刷新了該項目的歷史最佳成績。此外,在存儲和IaaS基礎能力大類中,阿里雲也位列全球第二。

從全球公有雲IaaS頭部廠商市場份額來看,由於IaaS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生態、規模效應顯著。全球top
4格局穩定,亞馬遜、微軟、阿里、谷歌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75.3%提升到2019年77%。其中,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7.7%上升至2019年的9.1%,進一步和拉開與第四名谷歌的差距,擠壓亞馬遜的份額。

從中國公有雲IaaS廠商份額來看,阿里雲、天翼雲、騰訊雲占據公有雲IaaS市場份額前三,華為雲、光環新網(排名不分先後)處於第二集團;阿里雲、騰訊雲、網路雲、華為雲位於公有雲IaaS市場前列。

中國雲計算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發展趨勢:助力「新基建」及企業數字化轉型

2020年是又一個新十年的開端,無論是如火如荼的「新基建」、穩步推進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還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都將雲計算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未來十年,雲計算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具體表現為:

——發展前景:市場規模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預測,我國公有雲市場2020-2022年仍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私有雲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據此,前瞻預計2020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782億元左右,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400億元。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Ⅶ 什麼數據存儲軟體的兼容性比較高

1. Ceph
Ceph是一個強大的存儲系統,它在同一個系統中同時提供了對象,塊(通過RBD)和文件存儲。無論您是希望在虛擬機中使用塊設備,還是將非結構化數據存儲在對象存儲中,Ceph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提供所有功能,並且還能獲得出色的靈活性。 Ceph中的所有內容都以對象的形式存儲,不管原始的數據類型是什麼,RADOS(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e)都會把它們當做對象來進行存儲。

RADOS層確保數據始終保持一致狀態並且可靠。Ceph會通過數據復制,故障檢測和恢復,以及跨群集節點進行數據遷移和重新平衡來實現數據一致性。 Ceph提供了一個符合POSIX的網路文件系統(CephFS),旨在實現高性能,大數據存儲以及與傳統應用程序的最大兼容。Ceph可以通過各種編程語言或者radosgw(RGW)實現無縫的訪問對象存儲,(RGW)這是一種REST介面,它與為S3和Swift編寫的應用程序兼容。另一方面,Ceph的RADOS塊設備(RBD)可以訪問在整個存儲集群中條帶化和復制的塊設備映像。

Ceph的特性
獨立、開放和統一的平台:將塊,對象和文件存儲組合到一個平台中,包括最新添加的CephFS

兼容性:您可以使用Ceph 存儲對外提供最兼容Amazon Web Services(AWS)S3的對象存儲。

精簡配置模式:分配存儲空間時,只是虛擬分配容量,在跟進使用情況佔用實際磁碟空間。這種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磁碟空間利用率。

副本:在Ceph Storage中,所有存儲的數據都會自動從一個節點復制到多個其他節點。默認任何時間群集中的都有三份數據。

自我修復:Ceph Monitors會不斷監控你的數據集。一旦出現一個副本丟失,Ceph會自動生成一個新副本,以確保始終有三份副本。

高可用:在Ceph Storage中,所有存儲的數據會自動從一個節點復制到多個其他的節點。這意味著,任意節點中的數據集被破壞或被意外刪除,在其他節點上都有超過兩個以上副本可用,保證您的數據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Ceph很強大:您的集群可以用於任何場景。無論您希望存儲非結構化數據或為數據提供塊存儲或提供文件系統,或者希望您的應用程序直接通過librados使用您的存儲,而這些都已經集成在一個Ceph平台上了。

可伸縮性:C

Ⅷ 如何在恆訊雲伺服器上搭建個人IPFS分布式存儲文件系統

我們從恆訊雲了解到,全球雲服務市場正在迅猛增長,

有數據預計到2024年,全球雲服務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8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

恆訊雲松鼠礦機

這時,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假設,如若IPFS的市值未來能等同於這2萬億元的雲服務市場,Filecoin總共發行的20億FIL,每個FIL的未來價值不可限量,

因為全球各個商家及用戶購買IPFS的服務,唯一籌碼便是Filecoin,而我們便可以在各個交易所兌換成法幣。

一個很好的形容就是,如今的IPFS&Filecoin市場很像是白晝前的黎明,

市場在資本、散戶等參與者的不斷進場下,熱度愈發上漲。

互聯網因中心化存儲帶來的痛點你我都不陌生,

如傳輸速度慢、數據易丟失、無法永久存儲數據、帶寬有限等。

而IPFS就是為了改變這些而誕生。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讓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去記錄和存儲,

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蓬勃發展後,數據存儲需求也爆發式增長。

恆訊雲松鼠礦機

根據恆訊雲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將增長至175ZB。

對比已知的2018年32ZB的數字,即將增長近6倍,現行網路限於中心化協議的弊端愈發凸顯,不得不投向分布式存儲,

有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 1363 億美元,增速 23.01%。

未來幾年市場平均增長率在 20% 左右,預計到 2022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2700 億美元。

恆訊雲數據也曾預測,到2023年,實時數據將佔全球數據圈24.5%的份額。

許多企業場景下,實時的數據採集、存儲和分析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嚴苛,企業的IT供應商需要提供更好的存儲介質,以確保響應速度滿足未來數據實時性。

Ⅸ 請問信息雲安全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雲安全行業隨雲計算市場增長而快速崛起

2018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962.8億元,增速39.21%。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437.4億元,私有雲市場規模達525.4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902.9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雲安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