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隨機存儲器RAM的字擴展,位擴展,字位擴展以後,地址線分別怎樣和主機相連
如果是單片機的話,單片機的P0口通過373鎖存器輸出低8位地址,P2口輸出高8位地址,分別連接到RAM的A0-A15
『貳』 用16K×8位的DRAM晶元構成64K ×32位存儲器
存儲總容量為64KB,故地址匯流排需16 位。現使用16K*8 位DRAM 晶元,共需16 片。晶元本身地址線佔14 位,所以採用位並聯與地址串聯相結合的方法來組成整個存儲器,其中使用一片2:4 解碼器。
根據已知條件,CPU 在1us 內至少訪存一次,而整個存儲器的平均讀/寫周期為0.5us,如果採用集中刷新,有64us 的死時間,字擴展有串聯 位擴展有並聯,要4*4=16個DRAM晶元。
工作原理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信息的記憶部件。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簡稱主存或內存)和輔助存儲器(簡稱輔存或外存)兩大類。和CPU直接交換信息的是主存。
主存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儲單元的地址存放或讀取各類信息,統稱訪問存儲器。主存中匯集存儲單元的載體稱為存儲體,存儲體中每個單元能夠存放一串二進制碼表示的信息,該信息的總位數稱為一個存儲單元的字長。存儲單元的地址與存儲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對應的,單元地址只有一個,固定不變,而存儲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換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存儲器
『叄』 如何求存儲器字位擴展後的起始地址和范圍
起始地址:0000H~07FFH。
范圍:2000H。
生產的存儲器晶元容量有限,在字數或字長方面與實際存儲器要求有所差距,所以要在字向與位向兩方面進行擴充,才能滿足實際存儲器的要求。
cpu對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時,首先由地址匯流排給出地址信號,然後再發出有關進行讀操作與寫操作的控制信號,最後在數據匯流排上進行信息交換。
(3)存儲器字擴展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存儲器的擴展技術:
總片數=總容量/(容量/片)。
例:存儲器容量為8K×8b,若選用2114晶元(1K×4b),則需要的晶元數為:(8K×8b)/(1K×4b)=16(片)。位擴展。
只在位數方向擴展(加大字長),而晶元的字數和存儲器的字數是一致的。即b前面不一樣,K前面保持一樣。
例:用64K×1b的SRAM晶元組成64K×8b的存儲器,所需晶元數為:(64K×8b)/(64K×1b)=8(片)。
『肆』 《計算機組成原理》存儲器的字擴展連接方式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以下簡稱 NCRE),是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現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於考查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
『伍』 簡述SRAM,DRAM型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個人電腦的主要結構:
顯示器
主機板
CPU
(微處理器)
主要儲存器
(記憶體)
擴充卡
電源供應器
光碟機
次要儲存器
(硬碟)
鍵盤
滑鼠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台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於多種不同意圖的數據傳輸時又被稱為匯流排),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麼),也可以是數據(指令的處理對象)。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它可以做兩類運算: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過編程進行乘除法運算)。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
輸入輸出系統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對於一台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設備主要有鍵盤和滑鼠,輸出設備則是顯示器,列印機以及其他許多後文將要討論的可連接到計算機上的I/O設備。
控制系統將以上計算機各部分聯系起來。它的功能是從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中讀取指令和數據,對指令進行解碼,並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確輸入,告知ALU對這些數據做那些運算並將結果數據返回到何處。控制系統中一個重要組件就是一個用來保持跟蹤當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計數器。通常這個計數器隨著指令的執行而累加,但有時如果指令指示進行跳轉則不依此規則。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二者合成中央處理器,CPU)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據移動(如:將一個數值從存儲單元A拷貝到存儲單元B)2)、數邏運算(如:計算存儲單元A與存儲單元B之和,結果返回存儲單元C)3)、條件驗證(如:如果存儲單元A內數值為100,則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
指令如同數據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體在一台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於那些機型商業化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顯著區別的體系結構。它們通常由者數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採用令程序和數據分離的哈佛架構(Harvard
architecture)。
『陸』 《計算機組成原理》存儲器的字擴展法
4片需要4個片選信號,高兩位地址產生經2-4解碼器產生4個片選信號。1k*4到
2k*8從4位到8位是位擴展,其實字擴展的只是將兩個1k*8得到2k*8,只需兩個片選信號即可,一位高位地址線即可。
二
1.給的晶元的數據線只有4條,但要你通過位擴展到8條
2,3.其實就是用現有晶元得到擴展晶元的連線圖,然後與cpu的數據線和控制線相連
4.是的
『柒』 存儲器的擴展方式哪三種
存儲器的擴展方式有字擴展、位擴展、字位同時擴展。存儲器晶元與單片機擴展連接具有共同的規律。即不論何種存儲器晶元,其引腳都呈三匯流排結構,與單片機連接都是三匯流排對接。另外,電源線接電源線,地線接地線。
目前生產的存儲器晶元容量有限,在字數或字長方面與實際存儲器要求有所差距,所以要在字向與位向兩方面進行擴充,才能滿足實際存儲器的要求。
cpu對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時,首先由地址匯流排給出地址信號,然後再發出有關進行讀操作與寫操作的控制信號,最後在數據匯流排上進行信息交換。
(7)存儲器字擴展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存儲器的擴展技術:
總片數=總容量/(容量/片)。
例:存儲器容量為8K×8b,若選用2114晶元(1K×4b),則需要的晶元數為:(8K×8b)/(1K×4b)=16(片)。
(1)位擴展。
只在位數方向擴展(加大字長),而晶元的字數和存儲器的字數是一致的。即b前面不一樣,K前面保持一樣。
例:用64K×1b的SRAM晶元組成64K×8b的存儲器,所需晶元數為:(64K×8b)/(64K×1b)=8(片)。
位擴展的關鍵就是將兩個存儲晶元當成一個存儲晶元來用,讓兩個存儲晶元同時工作,同時被選中,同時做讀操作,同時做寫操作,要想保證同時,就是把兩個晶元的片選,用相同的信號進行連接。
(2)字擴展。
僅在字數方向擴展,而位數不變。即K前面不一樣,b前面保持一樣。
例:用16K×8b的SRAM組成以64K×8b的存儲器,所需晶元數為:(64K×8b)/(16K×8b)=4(片)。
(3)字和位同時擴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位擴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字擴展
『捌』 微機原理總的存儲器字擴展問題
存儲晶元的擴展包括位擴展、字擴展和字位同時擴展等三種情況。
1、位擴展
位擴展是指存儲晶元的字(單元)數滿足要求而位數不夠,需對每個存儲單元的位數進行擴展。
例: 用 1K × 4 的 2114 晶元構成 lK × 8 的存儲器系統。
分析: 每個晶元的容量為 1K ,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容量要求。但由於每個晶元只能提供 4 位數據,故需用 2 片這樣的晶元,它們分別提供 4 位數據至系統的數據匯流排,以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字長要求。
設計要點 :
(1) 將每個晶元的 10 位(1k=2^10)地址線按引腳名稱一一並聯,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 10 位。
(2) 數據線則按晶元編號連接,1 號晶元的 4 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 D0 -D3 , 2 號晶元的 4 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 D4 -D7 。
(3) 兩個晶元的 端並在一起後接至系統控制匯流排的存儲器寫信號(如 CPU 為 8086/8088,也可由 和 /M 或 IO / 組合來承擔)
(4) 引腳分別並聯後接至地址解碼器的輸出,而地址解碼器的輸入則由系統地址匯流排的高位來承擔。
當存儲器工作時,系統根據高位地址的解碼同時選中兩個晶元,而地址碼的低位也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從而選中它們的同一個單元。在讀/寫信號的作用下,兩個晶元的數據同時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或者同時將來自數據匯流排上的位元組數據寫入存儲器。
2 、字擴充
字擴展用於存儲晶元的位數滿足要求而字數不夠的情況,是對存儲單元數量的擴展。
例 : 用 2K × 8 的 2716 A存儲器晶元組成 8K × 8 的存儲器系統
分析:
由於每個晶元的字長為 8 位,故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字長要求。但由於每個晶元只能提供 2K 個存儲單元,故需用 4 片這樣的晶元,以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容量要求。
設計要點 : 同位擴充方式相似。
(1) 先將每個晶元的 11(2* 2^10) 位地址線按引腳名稱一一並聯,然後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 11 位。
(2) 將每個晶元的 8 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 D0 -D7 。
(3) 兩個晶元的 端並在一起後接至系統控制匯流排的存儲器讀信號(這樣連接的原因同位擴充方式),
(4) 它們的 引腳分別接至地址解碼器的不同輸出,地址解碼器的輸入則由系統地址匯流排的高位來承擔。
當存儲器工作時,根據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統通過解碼器分別選中不同的晶元,低位地址碼則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選中它們的相應單元。在讀信號的作用下,選中晶元的數據被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
3 、同時進行位擴充與字擴充
存儲器晶元的字長和容量均不符合存儲器系統的要求,需要用多片這樣的晶元同時進行位擴充和字擴充,以滿足系統的要求。
例 : 用 1K × 4 的 2114 晶元組成 2K × 8 的存儲器系統
分析: 由於晶元的字長為 4 位,因此首先需用採用位擴充的方法,用兩片晶元組成 1K × 8 的存儲器。再採用字擴充的方法來擴充容量,使用兩組經過上述位擴充的晶元組來完成。
設計要點 : 每個晶元的 10 根地址信號引腳宜接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 10 位,每組兩個晶元的 4 位數據線分別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高 / 低四位。地址碼的 A 10 、 A 11 經解碼後的輸出,分別作為兩組晶元的片選信號,每個晶元的 控制端直接接到 CPU 的讀 / 寫控制端上,以實現對存儲器的讀 / 寫控制。
當存儲器工作時,根據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統通過解碼器分別選中不同的晶元組,低位地址碼則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組,選中它們的相應單元。在讀 / 寫信號的作用下,選中晶元組的數據被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或者將來自數據匯流排上的位元組數據寫入晶元組。
『玖』 《計算機原理》存儲器擴展 計算題
(1)共需16個模塊
(2)每個模塊內有32個ram晶元
(3)主存共需512個ram晶元
『拾』 存儲器容量擴充方法有哪幾種他們各有什麼優缺點
字擴展與位擴展,但是它們兩個合起來才是一種完整的存儲器擴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