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倉儲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效率的原則
效率是指在一定勞動要素投入量時的產品產出量。只有較小的勞動要素投入和較高的產品產出量才能實現高效率。高效率就意味著勞動產出大,勞動要素利用率高,高效率是現代生產的基本要求。倉儲的效率表現為倉容利用率、貨物周轉率、進出庫時間、裝卸車時間等指標上,表現出「快進、快出、多存儲、保管好」的高效率倉儲。
倉儲生產管理的核心就是效率管理,實現最少的勞動量的投人,獲得最大的產品產出。勞動量的投入包括生產工具、勞動力的數量以及他們的作業時間和使用時間。效率是倉儲其他管理的基礎,沒有生產的效率,就不會有經營的效益,就無法開展優質的服務。
高效率的實現是管理藝術的體現,通過准確的核算、科學地組織、妥善地安排場所和空間、機械設備與人員合理配合,部門與部門、人員與人員、設備與設備、人員與設備之間默契配合,使生產作業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高效率還需要有效管理過程的保證,包括現場的組織、督促,標准化、制度化的操作管理,嚴格的質量責任制的約束。現場作業混亂、操作隨意、作業質量差甚至出現作業事故顯然不可能有效率。
二、經濟效益的原則
廠商生產經營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獲得最大化利潤,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也是社會現實的反映。利潤是經濟效益的表現。
利潤=經營收入一經營成本一稅金
實現利潤最大化則需要做到經營收入最大化和經營成本最小化。
社會主義企業經營也不能排除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作為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主體之一的倉儲業,也應圍繞著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目的進行組織和經營。但也需要承擔部分的社會責任,履行環境保護、維護社會安定的義務,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要等社會義務,實現生產經營的社會效益。
三、服務的原則
倉儲活動本身就是向社會提供服務產品。服務是貫穿在倉儲中的一條主線,從倉儲的
定位、倉儲具體操作、對儲存貨物的控制都圍繞著服務進行。倉儲管理就需要圍繞著服務定位,如何提供服務、改善服務、提高服務質量開展的管理,包括直接的服務管理和以服務為原則的生產管理。
倉儲的服務水平與倉儲經營成本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兩者互相對立。服務好,成本
高,收費則高,倉儲服務管理就是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保持)服務水平之間保持平衡。倉
儲企業進行服務定位的策略:
進入或者引起競爭時期:高服務低價格且不惜增加倉儲成本。
積極競爭時期:用較低的成本實現較高的倉儲服務。
穩定競爭時期:提高服務水平維持成本不變。
已佔有足夠的市場份額處於壟斷競爭(寡頭):服務水平不變,盡力降低成本。
退出階段或完全壟斷:大幅降低成本,但也降低服務水平。
㈡ 倉庫存儲條件
這需要看是存儲什麼東西,陰涼庫要求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下,正常的物品存儲一般要求溫度在25攝氏度以下,濕度控制在30%-70%左右。
㈢ 倉庫存儲環境要求
1. 對存放一般貨物的倉庫要保持一定的溫濕度,溫度一般在5—35℃,相對濕度應不大於75%。
2. 對特殊要求的物資應根據要求分類管理,保持溫濕度正常。塑料及其製品室內溫度一般保持在0—25℃,相對濕度不大於70%;無線電元器件室內溫度保持在0—40℃,濕度不超過75%;橡膠及其製品室溫一般保持在0—25℃,相對濕度為45—70%;防靜電區溫度一般保持在10-30℃,相對濕度為30-70%;石油產品庫內溫度不超過25℃。
3. RoHS的「電子電氣設備」(WEEE)指正常運行需要依賴於電流或電磁場能產生、傳輸和測量電流和電磁場的設備,且這些設備的設計電壓是交流電不超過1000V,直流電不超過1500V。投放於市場的電子和電氣設備不包含鉛、汞、鎘、六價鉻、聚溴二苯醚(PBDE)和聚溴聯苯(PBB)六種物資。
4. 倉庫應設置溫、濕度計,對於存儲區域的環境溫度、濕度,必須指定專人每天檢查並記錄情況,每天根據具體情況開啟防潮設備。對於有超標情況,應盡快採取適當措施直至恢復正常,採取的糾正措施應予以記錄。
5. 倉庫應有一定保持溫濕度的條件,冬季應有防寒門簾,出入庫房應注意帶門,防止室溫劇烈變化;夏季要加強庫房通風和降溫措施。
6. 電子元器件及PCB板防潮管理
(1)來料為真空包裝、來料本身已標注有潮濕敏感等級以及公司設計等環節標注有潮濕敏感要求的重要IC或易氧化的關鍵件等三方面物資需抽真空包裝或包裝防護。
(2)采購部應嚴格要求供應商對潮濕敏感物資進行規范包裝,確實有特殊情況無法規范包裝或公司內部檢驗檢查等原因打開包裝的潮濕敏感物資,由公司組織進行抽真空等包裝防護。
(3)保管員對采購接收的真空包裝物資需確認其真空包裝有無破損、有無漏氣、有無警示標貼等,並組織進行防護處理。對真空包裝物資,需存儲在溫、濕度受控區域。
(4)庫房對生產車間返回的剩餘潮濕敏感物資散料,必需保證其被真空包裝,並且檢查真空包裝是否有漏氣、有無破損、物料是否氧化等,只有符合要求才允許接收,否則可以要求生產車間重新包裝。
(5)庫房在發放真空包裝物資時應保持原真空包裝狀態。
(6)對於存儲的真空包裝物資,保管員應每天抽查5種以上的物資確認其真空包裝狀況的符合性,在抽查中如發現該物資的真空包裝已漏氣或破損等狀況,保管員應拆開包裝檢查裡面的濕度卡指示狀況或物資狀況,如果濕度指示在RH30%處以上已變成粉紅色或已明顯氧化,則提請相關部門處理。
㈣ 倉庫內部儲存區域如何劃分及標識如何確定
儲存區域可劃分為:待檢區,待處理區,不合格品隔離區,合格品儲存區。
待檢區:用於暫存處於檢驗過程中的商品。處於待檢狀態的商品一般採用黃色標識以區別於其他狀態的商品。
待處理區:待處理區用於暫存不具備驗收條件或質量暫時不能確認的商品。處於待處理狀態的商品一般採用白色標識以區別於其他狀態的商品。
不合格品隔離區:不合格品隔離區用於暫存質量不合格的商品。處於不合格品隔離狀態的商品一般採用紅色標識以區別於其他狀態的商品。
合格品儲存區:合格品儲存區用於儲存合格的商品。處於合格狀態的商品一般採用綠色標識以區別於其他狀態的商品。
(4)倉儲中心的存儲規則擴展閱讀:
倉庫具有一定的空間,用於儲存物品,並根據儲存物品的特性配備相應的設備,以保持儲存物品完好性。例如:儲存揮發性溶劑的倉庫,必須設有通風設備,以防止空氣中揮發性物質含量過高而引起爆炸。
貯存精密儀器的倉庫,需防潮、防塵、恆溫,因此,應設立空調、恆溫等設備。在倉庫作業時,還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防止搬運和堆放時碰壞、壓壞物品。從而要求搬運器具和操作方法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倉庫真正起到貯存和保管的作用。
㈤ 倉庫的三原則是什麼
倉庫儲存的三大原則為:
1、防火、防水、防壓
2、定點、定位、定量
3、先進先出
三定管理
定量:物料以一定單位的量包裝,以便於物料之領取、數量之快速清點。
定容:物料採用一定外形的容器儲存,以便於堆放及清點。
定位:物料儲存於適當固定的位置,以便於養成作業習慣,自然減少尋找物料的時間。
(5)倉儲中心的存儲規則擴展閱讀:
1、庫存商品要進行定位管理,其含義與商品配置圖表的設計相似,即將不同的商品分類、分區管理的原則來存放,並用貨架放置。
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第二,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第三,退貨區,即將准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
2、區位確定後應製作一張配置圖,貼在倉庫入口處,以便於存取。小量儲存區應盡量固定位置,整箱儲存區則可彈性運用。若儲存空間太小或屬冷凍(藏)庫,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彈性運用。
3、儲存商品不可直接與地面接觸。一是為了避免潮濕;二是由於生鮮儀器吸規定;三是為了堆放整齊。
4、要注意倉儲區的溫濕度,保持通風良好,乾燥、不潮濕。庫內要設有防水、防火、防盜等設施,以保證商品安全。
5、商品儲存貨架應設置存貨卡,商品進出要注意先進先出的原則。也可採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顏色的標簽,以明顯識別進貨的日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倉庫管理
㈥ 良好的倉庫儲存管理應注意哪幾點
1.庫存商品要進行定位管理,其含義與商品配置圖表的設計相似,即將不同的商品分類、分區管理的原則來存放,並用貨架放置。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第二,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第三,退貨區,即將准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
2.區位確定後應製作一張配置圖,貼在倉庫入口處,以便於存取。小量儲存區應盡量固定位置,整箱儲存區則可彈性運用。若儲存空間太小或屬冷凍(藏)庫,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彈性運用。
3.儲存商品不可直接與地面接觸。一是為了避免潮濕;二是由於生鮮儀器吸規定;三是為了堆放整齊。
4.要注意倉儲區的溫濕度,保持通風良好,乾燥、不潮濕。
5.倉庫內要設有防水、防火、防盜等設施,以保證商品安全。
6.商品儲存貨架應設置存貨卡,商品進出要注意先進行出的原則。也可採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顏色的標簽,以明顯識別進貨的日期。
7.倉庫管理人員要與訂貨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到貨的存放。此外,還要適時提出存貨不足的預警通知,以防缺貨。
8.倉儲存取貨原則上應隨到隨存、隨需隨取,但考慮到效率與安全,有必要制訂作業時間規定。
9.商品進出庫要做好登記工作,以便明確保管責任。但有些商品(如冷凍、冷藏商品)為講究時效,也採取賣場存貨與庫房存貨合一的做法。
10.倉庫要注意門禁管理,不得隨便入內。
㈦ 倉庫儲存的三大原則是什麼
倉庫儲存三道嚴格一般都是倉庫的一些清理倉庫的一個百貨還摻和了一個頭他的相當原則就是干凈整潔保養這三大原則
而且每個地方倉庫的原則都是不同的但是必須保證一個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倉庫儲存三道嚴格一般都是倉庫的一些清理倉庫的一個百貨還摻和了一個頭他的相當原則就是干凈整潔保養這三大原則
而且每個地方倉庫的原則都是不同的但是必須保證一個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㈧ 什麼是倉儲倉儲管理的原則有哪些
倉儲又稱「倉庫儲藏」。倉儲就是在指定的場所儲存物品的行為,倉儲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倉儲物流設備主要包含地龍貨架、地龍搬運車、地龍堆高車、地龍電動叉車等;
倉儲管理的原則:
基本原則:
一、先進先出原則(FIFO)。先入庫存放的物料,配發物料時優先出庫,減少倉儲物料質量風險,提高物料使用價值。
二、鎖定庫位原則。某物料固定擺在某庫位,實物所放庫位必須有與ERP系統中的一致。庫位編碼就像一個人的家庭地址一樣重要,沒有有固定庫位,就無法快速地找到相關物料。
三、專料專用原則,不得隨意挪用對應訂單物料。
四、庫存的ABC管理原則:
A類物料的數量可能只佔庫存的10~15%,但貨值可占庫存價值的60~70%;
B類物料的數量可能只佔庫存的20~35%,但貨值可占庫存價值的15~20%;
C類物料的數量可能占庫存的50~70%,但貨值可能占庫存價值的5~10%。
因此要嚴格控制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也就是要嚴格控制好A、B兩類。
五、「六不入」原則:
1、有送貨單而沒有實物的不能辦入庫手續;
2、有實物而沒有送貨單或發票原件的不能辦入庫手續;
3、來料與送貨單數量、規格、型號不同的不能辦入庫手續;
4、IQC檢驗不通過的,且沒有領導簽字同意使用的,不能辦入庫手續;
5、沒辦入庫而先領用的,不能辦入庫手續;
6、送貨單或發票不是原件的不能辦入庫手續。
六、「五不發」原則:
1、沒有提料單的,或提料單是無效的,不能發放物料;
2、手續不符合要求的,不能發放物料;
3、質量不合格的物料,除非有領導批示同意使用,否則不能發放;
4、規格不對、配件不齊的物料,不能發放;
5、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物料,不能發放。
七、一次出庫原則:
物料出庫必須准確、及時及一次性完成,生產線領用物料必須要拉回自己生產線所屬位置,不能再堆放在倉庫的范圍,以免造成混亂和差錯。
八、門禁原則:
1、除物料管理人員和搬運人員因工作需要,其他人員未經批准,一律不得進入倉庫;
2、嚴禁任何人在進出倉庫時私自攜帶物料;
3、有來賓視察時,須在主管級以上人員陪同下方可進入倉庫。
九、「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原則:
1、每個倉管員在每日工作結束時,進行當天的相關賬物的自我確認和核查,確保賬目的平衡,找出不足,及時改進,第二天才可進步提高。
2、每日對所管的物料庫位至少巡查1~2次,保證在庫物料的品質、安全和6S狀態達標,確保物料有正確標識,該退的要退給供應商或放入退貨區,以免產生呆滯。
3、倉管員當日的單據當日必須傳給錄單員,而錄單員當日的單據必須在當日錄入系統。
十、以舊換新原則:對有規定的物料,嚴格執行退舊才能換新、領新必先退舊的原則
保管原則:
1.面向通道進行保管。為使物品出入庫方便,容易在倉庫內移動,基本條件是將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2.盡可能地向高處碼放,提高保管效率。有效利用庫內容積,應盡量向高處碼放,為防止破損,保證安全,應當盡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設備。
3.根據出庫頻率選定位置。出貨和進貨頻率高的物品,應放在靠近出入口,易於作業的地方;流動性差的物品放在距離出入口稍遠的地方;季節性物品則依其季節特性來選定放置的場所。
4.同一品種在同一地方保管。為提高作業效率和保管效率,同一物品或類似物品應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員工對庫內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著出入庫的時間,將類似的物品放在鄰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5.根據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安排放置場所時,重的物品放在下邊,把輕的物品放在貨架的上方。需要人工搬運的大型物品則以腰部的高度為基準。這對提高效率、保證安全是一項重要的原則。
6.依據形狀安排保管方法。依據物品形狀來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標推化的商品應放在托盤或貨架上來保管。
7.依據先進先出的原則。保管的重要一條是對於易變質、易破損、易腐敗的物品;對於機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應盡可能按先人先出的原則,加快周轉。由於商品的多樣化、個性化,使用壽命短這一原則是十分重要的。
㈨ 倉儲貨位如何優化管理
規則一:以周轉率為基礎法則。即將貨品按周轉率由大到小排序,再將此序分為若干段(通常分為三至五段),同屬於一段中的貨品列為同一級,依照定位或分類存儲法的原則,指定存儲區域給每一級貨品,周轉率越高應離出入口越近。 規則二:產品相關性法則。這樣可以減短提取路程,減少工作人員疲勞,簡化清點工作。產品的相關性大小可以利用歷史訂單數據做分析。 規則三:產品同一性法則。所謂同一性的原則,指把同一物品儲放於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則。這樣作業人員對於貨品保管位置能簡單熟知,並且對同一物品的存取花費最少搬運時間時提高物流中心作業生產力的基本原則之一。否則當同一貨品散布於倉庫內多個位置時,物品在存放取出等作業時不方便,就是在盤點以及作業人員對料架物品掌握程度都可能造成困難。 規則四:產品互補性原則。互補性高的貨品也應存放於鄰近位置,以便缺貨時可迅速以另一品項替代。 規則五:產品相容性法則。相容性低的產品不可放置在一起,以免損害品質。 規則六:產品尺寸法則。在倉庫布置時,我們同時考慮物品單位大小以及由於相同的一群物品所造成的整批形狀,以便能供應適當的空間滿足某一特定要求。所以在存儲物品時,必須要有不同大小位置的變化,用以容納不同大小的物品和不同的容積。此法則可以使物品存儲數量和位置適當,使得撥發迅速,搬運工作及時間都能減少。一旦未考慮存儲物品單位大小,將可能造成存儲空間太大而浪費空間,或存儲空間太小而無法存放;未考慮存儲物品整批形狀亦可能造成整批形狀太大無法同處存放。 規則七:重量特性法則。所謂重量特性的原則,是指按照物品重量不同來決定儲放物品於貨位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應保管於地面上或料架的下層位置,而重量輕的物品則保管於料架的上層位置;若是以人手進行搬運作業時,人腰部以下的高度用於保管重物或大型物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則用來保管重量輕的物品或小型物品。 規則八:產品特性法則。物品特性不僅涉及物品本身的危險及易腐蝕,同時也可能影響其他的物品,因此在物流中心布局時應考慮。 規則可以根據共性和個性的特點來制定,比如葯品倉庫必須符合GSP規定的要求。當規則制定後,規則間的優先順序也必須明確。 通過進行貨位優化能夠實現在少量的空間里可有更多的分揀面。對於流通量大的商品應滿足人體工程需求和暢通便捷的通路以提高營運效率;而對於那些周轉不快的商品希望通過優化後占據很少的空間以致在小的面積中有更多種商品可以來分揀,從而減少揀選的路程。簡言之,提高工效、空間利用率最終降低成本。
㈩ 倉庫儲存三大原則
三大原則1,先進先出.2不合格品決不入庫.3,帳,卡,物,三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