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最早提出存儲程序這種概念的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最早提出存儲程序這種概念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8-01 12:11:55

1. 計算機史著名人物及貢獻,要詳細,拜託了。

1、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

馮·諾依曼是美籍匈牙利裔科學家、數學家,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1945年,馮·諾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和二進制原理,後來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馮.諾曼型結構」計算機。

馮·諾依曼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並實現了「存儲程序」的概念。由於指令和數據都是二進制碼,指令和操作數的地址又密切相關,因此,,當初選擇這種結構是自然的。但是,這種指令和數據共享同一匯流排的結構,使得信息流的傳輸成為限制計算機性能的瓶頸,影響了數據處理速度的提高。

在這篇論文里,范內瓦提出的諸多理論預測了二戰後到現在幾十年計算機的發展,許多後來的計算機領域先驅們都是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後來的滑鼠,超文本等計算機技術的創造都是基於這篇具有理論時代意義的論文。

2. 最先提出在計算機中存儲程序概念的科學家

你要的答案應該是這個
馮·諾依曼型計算機
現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是由美藉匈牙利科學家馮· 諾依於1946年提出的。迄今為止所有進入實用的電子計算機都是按馮· 諾依曼的提出的結構體系和工作原理設計製造的,故又統稱為「馮·諾依曼型計算機」。其要點為:
1.計算機完成任務是由事先編號的程序完成的;
2.計算機的程序被事先輸入到存儲器中,程序運算的結果,也被存放在存儲器中。
3.計算機能自動連續地完成程序。
4.程序運行的所需要的信息和結果可以通輸入\輸出設備完成。
5.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所組成;

3. 簡述馮·諾依曼結構的主要思想和結構特徵

馮·諾依曼的重要三條思想是:

1、計算機硬體是由5大基本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2、採用二進制

3、程序和數據一樣存放在存儲器中

馮·諾依曼結構又稱作普林斯頓體系結構(Princetionarchitecture)。

1945年,馮·諾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和二進制原理,後來,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馮.諾曼型結構」計算機。馮.諾曼結構的處理器使用同一個存儲器,經由同一個匯流排傳輸。

馮.諾曼結構處理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必須有一個存儲器;

2 必須有一個控制器;

3 必須有一個運算器,用於完成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4 必須有輸入和輸出設備,用於進行人機通信。

馮·諾依曼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並實現了「存儲程序」的概念。由於指令和數據都是二進制碼,指令和操作數的地址又密切相關,因此,當初選擇這種結構是自然的。但是,這種指令和數據共享同一匯流排的結構,使得信息流的傳輸成為限制計算機性能的瓶頸,影響了數據處理速度的提高。

在典型情況下,完成一條指令需要3個步驟,即:取指令、指令解碼和執行指令。從指令流的定時關系也可看出馮·諾依曼結構與哈佛結構處理方式的差別。

舉一個最簡單的對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的指令,指令1至指令3均為存、取數指令,對馮.諾曼結構處理器,由於取指令和存取數據要從同一個存儲空間存取,經由同一匯流排傳輸,因而它們無法重疊執行,只有一個完成後再進行下一個。

(3)最早提出存儲程序這種概念的是擴展閱讀:

使用馮·諾伊曼結構的中央處理器和微控制器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英特爾公司的8086,英特爾公司的其他中央處理器、ARM的ARM7、MIPS公司的MIPS處理器也採用了馮·諾依曼結構。

1945年,馮·諾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概念和二進制原理,後來,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馮·諾依曼型結構」計算機。馮·諾依曼結構的處理器使用同一個存儲器,經由同一個匯流排傳輸。

馮·諾曼結構處理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必須有一個存儲器;必須有一個控制器;必須有一個運算器,用於完成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必須有輸入和輸出設備,用於進行人機通信。

兩者區別

馮·諾依曼理論的要點是:數字計算機的數制採用二進制;計算機應該按照程序順序執行。人們把馮諾依曼的這個理論稱為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從ENIAC到當前最先進的計算機都採用的是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所以馮諾依曼是當之無愧的數字計算機之父。

根據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構成的計算機,必須具有如下功能:把需要的程序和數據送至計算機中;必須具有長期記憶程序、數據、中間結果及最終運算結果的能力。

能夠完成各種算術、邏輯運算和數據傳送等數據加工處理的能力;能夠根據需要控製程序走向,並能根據指令控制機器的各部件協調操作;能夠按照要求將處理結果輸出給用戶。

哈佛結構是為了高速數據處理而採用的,因為可以同時讀取指令和數據(分開存儲的)。大大提高了數據吞吐率,缺點是結構復雜。

通用微機指令和數據是混合存儲的,結構上簡單,成本低。假設是哈佛結構:你就得在電腦安裝兩塊硬碟,一塊裝程序,一塊裝數據,內存裝兩根,一根儲存指令,一根存儲數據……

是什麼結構要看匯流排結構的。51單片機雖然數據指令存儲區是分開的,但匯流排是分時復用的,所以頂多算改進型的哈佛結構。ARM9雖然是哈佛結構,但是之前的版本也還是馮·諾依曼結構。

早期的X86能迅速佔有市場,一條很重要的原因,正是靠了馮·諾依曼這種實現簡單,成本低的匯流排結構。處理器雖然外部匯流排上看是諾依曼結構的,但是由於內部CACHE的存在,因此實際上內部來看已經算是改進型哈佛結構的了。

至於優缺點,哈佛結構就是復雜,對外圍設備的連接與處理要求高,十分不適合外圍存儲器的擴展。所以早期通用CPU難以採用這種結構。而單片機,由於內部集成了所需的存儲器,所以採用哈佛結構也未嘗不可。處理器,依託CACHE的存在,已經很好的將二者統一起來了。

4. 計算機採用的「程序存儲」原理,提出這個原理的誰

提出計算機採用「程序存儲」原理的是:馮·諾依曼


中文名:約翰·馮·諾依曼

外文名:John von Neumann

國籍:匈牙利-美國

民族:猶太人

出生地:匈牙利布達佩斯

出生日期:1903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1957年2月8日

職業:數學家、計算機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畢業院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化學系、布達佩斯大學數學系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馮·諾依曼結構 博弈論

代表作品:《博弈論與經濟行為》

血型:O型

主要成就:計算機、經濟學、數學、物理學


馮·諾依曼於1946年提出的,把程序本身當作數據來對待,程序和該程序處理的數據用同樣的方式儲存,這正是治癒「神童」ENIAC健忘症的良方。馮·諾依曼和同事們依據此原理設計出了一個完整的現代計算機雛形,並確定了存儲程序計算機的五大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馮·諾依曼的這一設計思想被譽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計算機時代的真正開始。


一般認為ENIAC機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它是由美國科學家研製的,於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其實由湯米、費勞爾斯等英國科學家研製的「科洛薩斯」計算機比ENIAC機問世早兩年多,於1944年1月10日在布萊奇利園區開始運行。

ENIAC機證明電子真空技術可以大大地提高計算技術,不過,ENIAC機本身存在兩大缺點

(1)沒有存儲器;

(2)它用布線接板進行控制,甚至要搭接幾天,計算速度也就被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機研製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顯然是感到了這一點,他們也想盡快著手研製另一台計算機,以便改進。

5. 解釋馮諾依曼所提出的「存儲程序」的概念

存儲過程,又稱存儲程序(英語:Stored Procere),是在資料庫存儲復雜程序,以便外部程序調用的資料庫對象,可以視為資料庫的一種函數或子程序。

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的要點是,程序輸入到計算機中,存儲在內存儲器中(存儲原理),在運行時,控制器按地址順序取出存放在內存儲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順序訪問指令),然後分析指令,執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轉移指令時,則轉移到轉移地址,再按地址順序訪問指令(程序控制)。

(5)最早提出存儲程序這種概念的是擴展閱讀

存儲程序的優缺點

1、存儲過程可封裝,並隱藏復雜的商業邏輯。

2、存儲過程可以回傳值,並可以接受參數。

3、存儲過程無法使用 SELECT 指令運行,因為它是子程序,與查看錶、數據表或用戶定義函數不同。

4、存儲過程可以用在數據檢驗,強制實行商業邏輯等。

缺點

1、存儲過程,往往定製於特定的資料庫上,因為支持的編程語言不同。當切換到其他廠商的資料庫系統時,需要重寫原有的存儲過程。

2、存儲過程的性能調校與撰寫,受限於各種資料庫系統。

6. 1946年是誰提出的存儲程序原理

答案是 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計算機存儲程序原理
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於1946年提出的,把程序本身當作數據來對待,程序和該程序處理的數據用同樣的方式儲存,這正是治癒「神童」ENIAC健忘症的良方。馮·諾依曼和同事們依據此原理設計出了一個完整的現代計算機雛形,並確定了存儲程序計算機的五大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馮·諾依曼的這一設計思想被譽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計算機時代的真正開始。

雖然計算機技術發展很快,但「存儲程序原理」至今仍然是計算機內在的基本工作原理。自計算機誕生的那一天起,這一原理就決定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主要方式——編寫程序和運行程序。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提高程序設計的自動化水平,改進用戶的操作界面,提供各種開發工具、環境與平台,其目的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方便地使用計算機,可以少編程甚至不編程來使用計算機,因為計算機編程畢竟是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但不管用戶的開發與使用界面如何演變,「存儲程序原理」沒有變,它仍然是我們理解計算機系統功能與特徵的基礎。 EDSAC於1949年5月建成,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實現內部存儲程序的電子計算機,其中凝集著馮·諾依曼等人設想,也是後來所有電腦的真正原型和範本。

7. 首次提出「儲存程序」的計算機設計思想家是誰

馮·諾依曼由ENIAC機研製組的戈爾德斯廷中尉介紹參加ENIAC機研製小組後,便帶領這批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科技人員,向著更高的目標進軍.1945年,他們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縮寫).在這過程中,馮·諾依曼顯示出他雄厚的數理基礎知識,充分發揮了他的顧問作用及探索問題和綜合分析的能力。諾伊曼以「關於EDVAC的報告草案」為題,起草了長達101頁的總結報告。報告廣泛而具體地介紹了製造電子計算機和程序設計的新思想。這份報告是計算機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文獻,它向世界宣告:電子計算機的時代開始了。

EDVAC方案明確奠定了新機器由五個部分組成,包括:運算器、邏輯控制裝置、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並描述了這五部分的職能和相互關系.報告中,諾伊曼對EDVAC中的兩大設計思想作了進一步的論證,為計算機的設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設計思想之一是二進制,他根據電子元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報告提到了二進制的優點,並預言,二進制的採用將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
現在使用的計算機,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8. 計算機存儲原理的提出者到底是誰

馮·諾依曼
計算機存儲程序原理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於1946年提出的,把程序本身當作數據來對待,程序和該程序處理的數據用同樣的方式儲存,這正是治癒「神童」ENIAC健忘症的良方。馮·諾依曼和同事們依據此原理設計出了一個完整的現代計算機雛形,並確定了存儲程序計算機的五大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馮·諾依曼的這一設計思想被譽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計算機時代的真正開始。
-供參考

9.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存儲概念的人是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都屬於馮•諾依曼結構,他的原理主要是「存儲程序和採用二進制」。這種結構的完整系統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