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時間不超過1分鍾的記憶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時間不超過1分鍾的記憶是

發布時間: 2022-08-01 04:19:22

1. 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的特點

短時記憶: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保持時間在1分鍾以內的記憶。

特點:

1、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為7+-2,即5~9個項目。

2、語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時記憶中多為聽覺編碼,非語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記憶。

3、短時記憶中的信息是當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識到的。

4、短時記憶的信息經過復述,都可轉入長時記憶系統。


長時記憶: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保持時間在1分鍾以上的記憶。

特點:

1、長時記憶的容量無論是信息的種類或是數量都是無限的。

2、長時記憶的編碼有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兩類。

3、長時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憶的話,人們是不會意識到的。

4、長時記憶的遺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擾造成。

(1)存儲時間不超過1分鍾的記憶是擴展閱讀:

長時記憶(Long-term memory)是指存儲時間在一分鍾以上的記憶,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它的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加以復述的內容,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長時記憶的容量似乎是無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組織的狀態被貯存起來的。

短時記憶(short-term memory),保持在一分鍾以內的記憶,被認為是處於感覺記憶與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階段。與長時記憶一樣,也有編碼、貯存和提取三個時相。其特點是:

(1)編碼雖有視覺的、聽覺的和語義的多種形式。但以言語聽覺的最為突出;

(2)容量有限,一般為 7±2 個信息單位。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其保持時間約為 15 至 30 秒。

2. 教育心理學中的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儲存時間分別是多少

  1. 美國心理學家 Miller 有關短時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時記憶的刺激項目大約為7個,人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無復述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鍾。

  2. 瞬時記憶亦稱"感覺登記"。保持時間大約2秒,不長於4秒,容量為5個bit。

  3. 長時記憶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貯,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長時記憶能保持許多年甚至終身的永久性記憶。它的容量似乎無限,但也有人認為它的范圍是5萬到10萬個組塊。長時記憶的信息主要是對短時記憶內容加以復述而來的,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3. 短時記憶保持的時間

(1)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它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圖象記憶是感覺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斯伯林的局部報告法證明了感覺記憶的存在。(2)短時記憶: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它最大特點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約5-9個單位,7±2),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保持的時間很短。來自感覺記憶的信息可以在短時記憶中得到加工而進入長時記憶;來自長時記憶的信息也可以進入短時記憶,並得到進一步加工。復述是短時記憶的存儲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發生遺忘。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由於其他信息的干擾引起的。(3)長時記憶是指存儲空間在一分鍾以上的記憶。長時記憶中存儲著我們過去的所有經驗和知識,為所有心理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知識。長時記憶的信息在腦中存儲的時間長,容量沒有限制。信息的來源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也有由於因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有組織的知識系統。這種有組織的知識系統對人的學習和行為決策有重要意義。他是人能夠有效地對新信息進行編碼,以便更好的識記,也能使人迅速有效的從頭腦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例如,我們知覺事物、理解語言和解決問題等,都需要提取頭腦中各種有關的信息。知識系統地組織程度不同,提取的速度不同,知覺、語言理解和問題解決的速度也就不一樣。
長時記憶構成了個體關於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識經驗。長時記憶的信息容量沒有限制,良好的編碼能夠改善信息在長時記憶中的保持和提取。①長時記憶保持所需條件是:A.組織有效的復習。與遺忘斗爭的首要條件是組織記後的復習,沒有復述的信息是不可能進入長時記憶的,因此我們要復習要及時;正確分配復習時間;閱讀與重現交替進行;注意排除前後材料的影響。B.利用外部記憶手段。C.注意腦的健康和用腦衛生。②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提出了艾賓浩斯曲線。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時間因素以外還有:1、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2、學習的程度;3、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4、識記者的態度。③遺忘的原因:1、衰退說;2、干擾說;3、壓抑說;4、提取失敗。這是羅老師布置的第二次作業:1查閱有關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記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今天時間短,還有課要上,先查了這么點資料,回頭搜到有價值的資料再添加吧

4.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間記憶的時間是多少(教育心理學)

(1)瞬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是0.25秒~2秒。

(2)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大約是5秒~2分鍾。

(3)長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在1分鍾以上直至伴隨人的終身。

瞬時記憶,也稱感覺記憶,是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瞬時記憶時間極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夠記住的東西才進入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處於感覺記憶與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階段。短時記憶是一種認知資源集中於一小部分心理表徵的內在機制,信息編碼以聽覺編碼為主,也存在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長時記憶,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加以復述的內容,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信息是以有組織的狀態被貯存起來的。



(4)存儲時間不超過1分鍾的記憶是擴展閱讀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感覺記憶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則可以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經過復述和再編碼,便可進入長時記憶之中。短時記憶也包含有來自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

這兩種記憶可以看作是涉及到信息的不同方面:短時記憶涉及到處於暫時的、活動狀態的少量信息,長時記憶則涉及到被相對持久地編碼過的、大量的信息。

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可分為詞語和表象兩類,有兩種信息組織方式:言語編碼和表象編碼。

言語編碼是通過詞加工信息,按意義、語法關系、系統分類等方法把言語材料組成「組塊」,幫助記憶。表象編碼是利用視覺形象、聲音、味覺和觸覺形象組織材料,幫助記憶。兩種編碼方式各有其特點。

一般認為大腦兩半球是分工的,左腦管語言、右腦管表象。一般人在長時記憶中,對信息的編碼往往是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偏於這一種方式編碼,有人偏於另一種方式編碼。

5. 人的記憶可以保留多久

記憶保留的時間和自己的記憶方式有關,具體如下:
1、瞬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這種記憶是指作用於人們的剌激停止後,剌激信息在感覺通道內的短暫保留。信息的保存時間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間。瞬時記憶的內容只有經過注意才能被意識到,進入短時記憶。
2、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保持時間大約在1分鍾之內的記憶。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18秒後回憶的正確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經復述大約在1分鍾之內就會衰退或消失。有人認為,短時記憶也是工作記憶,是一種為當前動作而服務的記憶,即人在工作狀態下所需記憶內容的短暫提取與保留。
短時記憶有三個特點:
①記憶容量有限,據米勒的研究為7±2個組塊。「組塊」就是記憶單位,組塊的大小因人的知識經驗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組塊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數字,也可以是一個短語、句子、字表等。
②短時記憶以聽覺編碼為主,兼有視覺編碼。
③短時記憶的內容一般要經過復述才能進入長時記憶。
3、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的記憶。從時間上看,凡是在頭腦中保留時間超過1分鍾的記憶都是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很大,所存貯的信息也都經過意義編碼。我們平時常說的記憶好壞,主要是指長時記憶

6. 瞬時記憶保存的時間一般是多久

(1)瞬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是0.25秒~2秒。

(2)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大約是5秒~2分鍾。

(3)長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在1分鍾以上直至伴隨人的終身。

相對短時記憶而言,感覺登記保持的信息量較大,但它們都處於相對地未經加工的原始狀態。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覺登記的信息便很快喪失,所以保持時間相當短。其重要作用在於把環境刺激保持一定時間,以便進行更精細加工。

信息來源與去路:信息接待室——幾乎進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記;只有受到特別注意或模式識別的信息,才能轉入短時記憶,並在那裡賦予意義。容量與保持時間圖像記憶:保持時間0.25-1秒,容量為9-20個bit(項目)聲象記憶:保持時間大約2秒,不長於4秒,容量為5個bit。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感覺記憶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則可以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經過復述和再編碼,便可進入長時記憶之中。短時記憶也包含有來自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

7. 根據保留時間長短可將記憶分為哪幾類

根據保留時間長短可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這種記憶是指作用於人們的剌激停止後,剌激信息在感覺通道內的短暫保留。信息的保存時間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間。

短時記憶是保持時間大約在1分鍾之內的記憶。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的記憶。從時間上看,凡是在頭腦中保留時間超過1分鍾的記憶都是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很大,所存貯的信息也都經過意義編碼。

(7)存儲時間不超過1分鍾的記憶是擴展閱讀

記憶的過程:

記憶的基本過程是由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組成的。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對事物的識別和記住,並形成一定印象的過程。保持是對識記內容的一種強化過程,使之能更好地成為人的經驗。回憶和再認是對過去經驗的兩種不同再現形式。

記憶過程中的這三個環節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識記是保持的前提,沒有保持也就沒有回憶和再認,而回憶和再認又是檢驗識記和保持效果好壞的指標。記憶的基本過程也可簡單的分成「記」和「憶」的過程,「記」包括識記、保持,「憶」包括回憶和再認。

8. 短時記憶的時間一般是五秒至20秒最長不超過一分鍾

短時記憶是指保持在一分鍾以內的記憶,被認為是處於瞬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階段。與長時記憶一樣,也有編碼、貯存和提取三個時相。

在日常生活中,收發電報、口頭翻譯中所進行的記憶活動都屬於短時記憶。短時記憶是在操作中進行的,故又稱「操作記憶」。

短時記憶的特點
(1)保持時間較短。一般在不復述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不超過一分鍾。

(2)短時記憶的容量比瞬時記憶的容量小。近年研究表明,記憶廣度(指短時記憶的容量)和記憶材料的性質有關,如果呈現的是無關聯的數字、字母或無意義音節,記憶廣度比較短;如果材料是有意義的,就可通過對信息的編碼和再編碼,以及適當擴大「塊」的信息量來增加記憶廣度。

(3)短時記憶通過復述來保持信息,復述還可以使短時記憶的內容轉入長時記憶。

復述是指通過語言重復剛剛識記的材料,以鞏固記憶的心理操作過程。在有復述的情況下,保持在短時記憶中的學習材料會向長時記憶轉移。短時記憶的內容通過復述,可以轉化為長時記憶。

實驗表明,學習任何材料以後,若使用分心技術干擾復述的進行,短時記憶的遺忘就會迅速發生。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婦讓被試識記三輔音連串後立即對某3位數進行「倒減3」的出聲運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鍾減出1個數,以干擾被試的復述。結果發現,間隔6秒,有68%的被試不能回憶,間隔18秒,則有將近90%的被試不能回憶起三輔音連串。B.B.默多克不僅用三輔音連串,還用三片語合作為實驗材料,用上述方法做過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復述分為保持性復述和精細復述。前者又稱簡單復述和機械復述。後者又稱整合性復述,它使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得到進一步加工和組織,使之與個體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從而使信息轉入長時記憶中。

(4)短時記憶的編碼大量的是言語聽覺的,少量的是視覺或語義編碼。1970年W.金思赤首先提出,在短時記憶中,信息即便是憑視覺接收的,也都要按聽覺或聲學的特徵編碼,而不是按視覺形象編碼。其他研究也表明,短時記憶回憶的混淆現象主要是聽覺或聲學性質的。這都證明了短時記憶的編碼具有很強的言語聽覺性質。

(5)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是較完全的。提取信息即檢索的形式可能有串列加工和平行加工兩種。

短時記憶屬於非感覺記憶。主張把非感覺記憶劃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理論為「二重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