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存儲晶元和CPU相連時 為什麼要將Y4和A10合起來連接到RAM上啊 片選信號是什麼呢
哪款IC
『貳』 十萬火急,求高手解答計算機組成原理題!!!!
2、兩個補碼數相加,只有在最高位相同時會有可能產生溢出,在最高位不同時(c)
A,有可能產生溢出
B,會產生溢出
C,一定不會
D,不一定
7、組成組合邏輯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b)
A,PC.IP B,PC.IR
C,IR.IP D,AR.IP
8,微程序控制器中,機器指令與微指令的關系是(b)
A,每一條機器指令由一條微指令來執行
B,每一條機器指令 由一段用微指令編成的微程序來解釋執行
C,一段機器指令組成的程序可由一條微指令來執行
D,一條微指令由若干條機器 指令組成
9,RAM晶元串聯的目的是 b ,並聯的目的是 。
A,增加 存儲器字長,提高存儲器速度
B,增加存儲單元數量,增加 存儲器字長
C,提高存儲器速度,增加存儲器單元數量
D,降低存儲器的平均價格,增加存儲器字長
11,在獨立編址方式下,存儲單元和I/O設備是靠(a)來區分的
A,不同的地址和指令代碼 B,不同的數據和指令代碼
C,不同的數據和地址 D,不同的地址
12,在採用DMA方式高速傳輸數據時,數據傳送是(b)
A,在匯流排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控制下完成的
B,在DMA控制器本身發出的控制信號控制下完成的
C,由CPU執行的程序完成的
D,由CPU響應硬中斷外理完成的
二,判斷題
1,海明校驗碼是對多個數據位使用多個校驗位的一種檢錯糾錯編碼方案,不僅可以發現是否出錯,還能發現是哪一位出錯 對
2,直接定址是在指令字中直接給出操作數本身而 不再是操作數地址 錯
3,計算機中的流水線是把一個重復的過程分解為若干個子過程,存儲器容量越大,訪問存儲器所需的時間越長 錯
4,CPU訪問存儲器的時間是由存儲器的容量決定的,存儲器容量越大,訪問存儲器所需的時間 越長 錯
5,隨著CPU速度的不斷提升,程序查詢方式很少被採用的原因是CPU與外設串列工作
對
三簡答題
1,計算機指令中要用到的操作數一般可以來自哪些部件
MDR ACC
等
3,計算機的存儲器系統設計是如何實現「容量大」、「速度快」和「成本低」的要求的?
容量向硬碟靠攏,速度向緩存靠攏,請參考寄存器,cache ,主存。輔存,的金字塔結構
四計算題
1,把正確的答案寫進括弧內(二進制需要小數點後保留八位)
(0.625)10=()BCD=()2=()16
(1AA)16=()2=()10
2 ,已知定點小數的真值X=-0.1001,Y=0.0101
(1)[X]原、[X]補、[-X]補
(2)[Y]原、[Y]補、[-Y]補
(3)[X+Y]補 和[Y-X]補
計算題自己算吧。懶得看啦
『叄』 存儲器晶元為什麼要設置片選信號,它與系統匯流排有那些連接方式這些連接方式各有什麼優缺點
1:
a: 因為一個1G晶元,比用8個128M晶元昂貴的多;
b: 假設總定址空間為1G, 8個128M定址可以靈活使用sram,sdram,flash等晶元(類似於給你8個插槽讓你擴展外設)以滿足不同的存儲需求,而你做成一個1G的內存插槽。。。其他東西插在那裡呢?難道你只需要1G的內存而不需要硬碟嗎?
2:
分為並行跟串列,比如接個SDRAM那就是行+列定址,就是並行接入匯流排,但也不是完全32位並行,NANDFLASH則是類似於串列接入匯流排,這跟存儲器設計有關~有興趣可以去查查相關資料,我也只是了解。
3:
優缺點,並行訪問速度要快,接入簡單(32位直接扔過去,一次性收發),但成本高,而且不適合遠距離傳輸。串列的話,就是要順序寫入當然慢,而且需要傳輸規則才能通信(你得告訴人家你的數據怎麼排列的吧),但是成本低
我就知道這么多~歡迎補充!
『肆』 單片機中有存儲器,為什麼在設計中還要加存儲晶元
不夠用啊,一種是RAM是用來存儲程序的,另一種是ROM,用來存儲數據的!一般情況下晶元片內的RAM和ROM對於小的程序是夠用了,程序大了或者定義的數據多了就必需擴展了!還有ROM掉電後數據會丟失,因此會用到E2PROM,這類晶元的好處就是掉電後數據不會丟失!
『伍』 動力電池的串並聯的作用是什麼
兩者區別如下:
1、串聯
串聯需要高電量的便攜設備,一般是由兩節或更多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池組供電。如果使用高電壓的電池,導體和開關的尺寸可以做得很小。通常我們都會使用42V和12V的電池。但是42V的電池價格昂貴,而且,比起12V電池,它在開關上會產生更多的電弧。使用高電壓電池組所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有可能遇到電池組里的某一節電池失效的情況。這就像一個鏈條,串聯在一起的電池越多,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就越高。只要一節電池有問題,它的電壓就會降低。到最後,一節「斷開」的電池可能會中斷電流的輸送。而要更換「壞」電池也絕非易事,這也就是電池串聯和並聯的區別之處。因為新老電池是互不匹配的。一般說來,新電池的容量要比老電池的高得多。
2、並聯
並聯的使用為了得到更多的電量,可以把兩個或者更多個電池並聯起來。除了把電池並聯起來,另一個辦法是使用尺寸更大的電池。由於受到可以選用的電池的限制,這個辦法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此外,大尺寸的電池也不適合做成專用電池所需要的外形規格。大部分的化學電池都可以並聯使用,而鋰離子電池最適合並聯使用。由四節電池並聯而成的電池組,電壓保持為1.2V,而電流和運行時間則增大到四倍。
『陸』 計算機組成原理問題:一個8位的微型計算機地址線為18條,使用4K*4的RAM晶元組成存儲器,請畫圖說明存儲器
地址線18條,就是2^18=256乘8k位
那麼需要4k乘4的晶元16片,每兩個晶元並聯,然後在18根地址線串聯就能連接成,畫圖的話,太麻煩,請看書
『柒』 存儲器晶元由哪些電路組成其作用是什麼
用2k*4的RAM晶元組成32KB的外擴存儲器,共需晶元32片。晶元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其概念很廣,有很多層次,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如內存條、TF卡等。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
『捌』 存儲器晶元為什麼要設置片選信號,它與系統匯流排有那些連接方式這些連接方式各有什麼優缺點
1 TMS320F2812外部介面的特點
TMS320F2812外部介面(XINTF)採用非同步非復用模式匯流排,與C240x外部介面類似,但也作了改進:
① TMS320LF240x系列,程序空間、數據空間和I/O空間都映射在相同的地址(0000~FFFF),最大可定址192 KB,對它們的訪問是通過不同的指令來區分的,例如可用IN或OUT指令訪問外部I/O空間;而在TMS320F2812中,外部介面被映射到5個獨立的存儲空間XZCS0、XZCS1、XZCS2、XZCS6、XZCS7,每個存儲空間具有獨立的地址,最多可定址4 MB。
② TMS320F2812中,有的存儲空間共用1個片選信號,如Zone0和Zone1共用XZCS0AND1,Zone6和Zone7共用XZCS6AND7。各空間均可獨立設置讀、寫信號的建立時間、激活時間及保持時間。
對任何外部空間讀/寫操作的時序都可以分成3部分:建立、激活和保持,時序如圖1和圖2所示。在建立(lead)階段,訪問存儲空間的片選信號變為低電平並且地址被送到地址匯流排(XA)上。默認情況下該階段的時間設置為最大,為6個XTIMCLK周期。在激活(active)階段,對外部設備進行讀寫,相應的讀寫信號(XRD和XWD)變為低電平,同時數據被送到數據匯流排(XD)上。默認情況下讀寫該階段的時間均設置為14個XTIMCLK周期。跟蹤(trail)階段是指讀寫信號變為高電平,但片選信號仍保持低電平的一段時間周期,默認情況下該階段時間設置為6個XTIMCLK周期。因此,在編程時要根據外部設備的介面時序來設置XINTF的時序,從而正確地對外設讀寫。
『玖』 計算機儲存器為什麼要分內外存/分內外存的必要性。
內存速度快,但造價高,所以容量有限;外存速度慢,但造價便宜,可以擴展得比較大。
這兩種內存是相輔相成的,外存可以保存大量待處理數據或者處理結果,內存可以利用速度快的優勢,將數據從外存分小批調入處理然後再保存到外存去,外存如果容量不足還可以再保存到更便宜、尺寸更大、操作更慢的外存中去,或者從它上面讀取數據。
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
(9)存儲器晶元串並聯的目的擴展閱讀:
以存儲體(大量存儲單元組成的陣列)為核心,加上必要的地址解碼、讀寫控制電路,即為存儲集成電路;再加上必要的I/O介面和一些額外的電路如存取策略管理,則形成存儲晶元,比如手機中常用的存儲晶元。
得益於新的IC製造或晶元封裝工藝,現在已經有能力把DRAM和FLASH存儲單元集成在單晶元里。存儲晶元再與控制晶元及時鍾、電源等必要的組件集成在電路板上構成整機,就是一個存儲產品。
存儲器的類型將決定整個嵌入式系統的操作和性能,因此存儲器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無論系統是採用電池供電還是由市電供電,應用需求將決定存儲器的類型(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以及使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