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MOS是什麼,在哪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的縮寫,全稱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系統。事實上,它是一組被固化到計算機中、為計算機提供最低級最直接的硬體控制的一組程序。既然是「程序」,當然屬於「軟體」。但BIOS卻又是不是一般的軟體,形象地說,BIOS是連通軟體程序和硬體設備之間的一座「橋梁」。一個「轉換器」,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要求,並按軟體對硬體的操作要求具體執行。
COM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的縮寫。意思是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存儲器。對!CMOS是存儲器,是目前絕大多數計算機中都使用的一種用電池供電的存儲器(RAM)。既為「存儲器」,毫無疑問是「硬體」。那麼,CMOS這個「硬體」與BIOS這個「軟體」到底有什麼關系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以下的三個概念:
1、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BIOS設置其實指的是我們通過設置程序對硬體系統進行參數修改的這樣一個過程。
2、ROM,Read-Only Memory 的縮寫。意為只讀存儲器,其特點是只能讀取、不能修改,且斷電後仍能保持數據不丟失。啟動方式是POST(加電自檢)。
3、RAM,Random Access Memory 的縮寫。意為隨機存儲器,特點是可讀寫、可修改,加上CMOS RAM有機內電池供電,因此數據能長久保存。
也正因如此,我們就:
一、利用ROM的特點,用它來放修改系統參數所需的設置程序,因為這一程序是可固定不變且不可或缺的。
二、利用RAM的特點,用來存放通過運行設置程序而改變的系統參數,使之隨時讀寫,即改即用。所以,BIOS設置又叫做CMOS參數設置。那麼,BIOS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究竟起著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從功能上看,BIOS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自檢及初始化程序;
2、硬體中斷處理;
3、程序服務請求。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BIOS有AMI BIOS和Award BIOS兩種。前者多見於286、386系統中,操作簡便,工作可靠,但卻在綠色節能系統普及時顯得滯後;而後者則是586以上機型的首選,現在用得最多的是4.x版。由於產品差別,BIOS設置程序的進入方式也不一樣:AMI BIOS設置程序後,最好使用其本身的預設設置,設置方法是:對AMI BIOS,在操作界面中選擇「AUTO CONFIGRATION WITH BIOS DEFAULTS(用BIOS預設值自動設置)」;對於Award BIOS則選擇「LOAD SETUP DEFAULTS(載入設置預設值)」。
2. CMOS是哪類
CMOS是主板上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和用戶設定的某些參數。CMOS 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和更新可通過開機時特定的按鍵實現(一般是Del鍵)。進入BIOS設置程序可對CMOS進行設置。一般CMOS設置習慣上也被叫做BIOS設置。設置電腦啟動時的基本需要載入的東西,比如啟動順序,硬體運行方式和時間的設定等等。
CMOS(本意是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一種大規模應用於集成電路晶元製造的原料)是微機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來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值。CMOS可由主板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CMOS RAM本身只是一塊存儲器,只有數據保存功能,而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要通過上面談到的設置程序完成的。早期的CMOS設置程序駐留在軟盤上的(如IBM的PC/AT機型),使用很不方便。現在CMOS設置程序固化在BIOS晶元中,在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就可進入CMOS設置程序方便地對系統進行設置。這個東西對於常人基本上沒有什麼用,我們只有設置我們的系統的啟動順序的時候才會用到它,或者因為里頭是靠系統的一個紐扣電池供電,因此我們的電腦才會在關機的情況下我們的機子也能夠擁有正確的時間設置,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台計算機的電池如果沒有電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設置失靈,因此這塊電池的作用相當重要。
3. 存儲器有哪些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根據存儲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存儲器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存儲介質分類
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2.按存儲方式分類
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與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3.按存儲器的讀寫功能分類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4.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類
非永久記憶的存儲器:斷電後信息即消失的存儲器。
永久記憶性存儲器:斷電後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儲器。
5.按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分類
主存儲器(內存):用於存放活動的程序和數據,其速度高、容量較小、每位價位高。
輔助存儲器(外存儲器):主要用於存放當前不活躍的程序和數據,其速度慢、容量大、每位價位低。
緩沖存儲器:主要在兩個不同工作速度的部件起緩沖作用。
4. 介紹下cmos是什麼
在日常操作和維護計算機的過程中,常常可以聽到有關BIOS設置和CMOS設置的一些說法,許多人對BIOS和CMOS經常混為一談。本文主要闡述對BIOS設置和CMOS設置在基本概念上的區分與聯系。
BIOS是什麼?
所謂BIOS,實際上就是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其內容集成在微機主板上的一個ROM晶元上,主要保存著有關微機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信息設置、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等。
BIOS的功用
BIOS ROM晶元不但可以在主板上看到,而且BIOS管理功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板性能是否優越。BIOS管理功能主要包括:
1. BIOS中斷服務程序
BIOS中斷服務程序實質上是微機系統中軟體與硬體之間的一個可編程介面,主要用來在程序軟體與微機硬體之間實現銜接。例如,DOS和Windows操作系統中對軟盤、硬碟、光碟機、鍵盤、顯示器等外圍設備的管理,都是直接建立在BIOS系統中斷服務程序的基礎上,而且操作人員也可以通過訪問INT 5、INT 13等中斷點而直接調用BIOS中斷服務程序。
2.BIOS系統設置程序
微機部件配置記錄是放在一塊可讀寫的 CMOS RAM 晶元中的,主要保存著系統基本情況、CPU特性、軟硬碟驅動器、顯示器、鍵盤等部件的信息。在 BIOS ROM晶元中裝有"系統設置程序",主要用來設置CMOS RAM中的各項參數。這個程序在開機時按下某個特定鍵即可進入設置狀態,並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供操作人員使用。事實上,這個設置CMOS參數的過程,習慣上也稱為" BIOS設置"。一旦CMOS RAM晶元中關於微機的配置信息不正確時,輕者會使得系統整體運行性能降低、軟硬碟驅動器等部件不能識別,嚴重時就會由此引發一系統的軟硬體故障。
3. POST上電自檢
微機按通電源後,系統首先由POST(Power On Self Test,上電自檢)程序來對內部各個設備進行檢查。通常完整的POST自檢將包括對 CPU、640K基本內存、 1M以上的擴展內存、ROM、主板、CMOS存貯器、串並口、顯示卡、軟硬碟子系統及鍵盤進行測試,一旦在自檢中發現問題,系統將給出提示信息或鳴笛警告。
4. BIOS系統啟動自舉程序
系統在完成 POST自檢後, ROM BIOS 就首先按照系統 CMOS設置中保存的啟動順序搜尋軟硬碟驅動器及CD-ROM、網路伺服器等有效地啟動驅動器,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然後將系統控制權交給引導記錄,並由引導記錄來完成系統的順利啟動。
CMOS是什麼?
CMOS(本意是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存儲囂,是一種大規模應用於集成電路晶元製造的原料)是微機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主要用來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和操作人員對某些參數的設定。CMOS RAM晶元由系統通過一塊後備電池供電,因此無論是在關機狀態中,還是遇到系統掉電情況,CMOS信息都不會丟失。
由於CMOS RAM晶元本身只是一塊存儲器,只具有保存數據的功能,所以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要通過專門的程序。早期的CMOS設置程序駐留在軟盤上的(如IBM的PC/AT機型),使用很不方便。現在多數廠家將CMOS設置程序做到了 BIOS晶元中,在開機時通過按下某個特定鍵就可進入CMOS設置程序而非常方便地對系統進行設置,因此這種CMOS設置又通常被叫做BIOS設置。
BIOS設置和CMOS設置的區別與聯系
BIOS是主板上的一塊EPROM或EEPROM晶元,裡面裝有系統的重要信息和設置系統參數的設置程序(BIOS Setup程序);CMOS是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 晶元,裡面裝的是關於系統配置的具體參數,其內容可通過設置程序進行讀寫。CMOS RAM 晶元靠後備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後信息也不會丟失。BIOS與CMOS既相關又不同:BIOS中的系統設置程序是完成CMOS參數設置的手段;CMOS RAM既是BIOS設定系統參數的存放場所,又是 BIOS設定系統參數的結果。因此,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通過BIOS設置程序對CMOS參數進行設置"。由於 BIOS和CMOS都跟系統設置密初相關,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造成了BIOS設置和CMOS設置的說法,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與CMOS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可搞混淆。
何時要對BIOS或CMOS進行設置?
眾所周知,進行BIOS或CMOS設置是由操作人員根據微機實際情況而人工完成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系統初始化工作。在以下情況下,必須進行BIOS或CMOS進行設置:
1、新購微機
即使帶PnP功能的系統也只能識別一部分微機外圍設備,而對軟硬碟參數、當前日期、時鍾等基本資料等必須由操作人員進行設置,因此新購買的微機必須通過進行CMOS參數設置來告訴系統整個微機的基本配置情況。
2.新增設備
由於系統不一定能認識新增的設備,所以必須通過CMOS設置來告訴它。另外,一旦新增設備與原有設備之間發生了IRQ、DMA沖突,也往往需要通過BIOS設置來進行排除。
3.CMOS數據意外丟失
在系統後備電池失效、病毒破壞了 CMOS數據程序、意外清除了CMOS參數等情況下,常常會造成CMOS數據意外丟失。此時只能重新進入BIOS設置程序完成新的CMOS參數設置。
4.系統優化
對於內存讀寫等待時間、硬碟數據傳輸模式、內/外 Cache的使用、節能保護、電源管理、開機啟動順序等參數, BIOS中預定的設置對系統而言並不一定就是最優的,此時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找到系統優化的最佳組合
5. CMOS是什麼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縮寫。它是指製造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用的一種技術或用這種技術製造出來的晶元,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
因為可讀寫的特性,所以在電腦主板上用來保存BIOS設置完電腦硬體參數後的數據,這個晶元僅僅是用來存放數據的。電壓控制的一種放大器件,是組成CMOS數字集成電路的基本單元。
而對BI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要通過專門的程序。BIOS設置程序一般都被廠商整合在晶元中,在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方便地對系統進行設置。因此BIOS設置有時也被叫做CMOS設置。
(5)coms是順序存儲器擴展閱讀:
相對於其他邏輯系列,CMOS邏輯電路具有以下優點:
1、允許的電源電壓范圍寬,方便電源電路的設計
2、邏輯擺幅大,使電路抗干擾能力強
3、靜態功耗低
4、隔離柵結構使CMOS器件的輸入電阻極大,從而使CMOS期間驅動同類邏輯門的能力比其他系列強得多。
6. cmos 屬於什麼種類的存儲器
CMOS一塊專用的可讀寫存儲器,用來存儲電腦的BIOS設置。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縮寫。它是指製造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用的一種技術或用這種技術製造出來的晶元,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因為可讀寫的特性,所以在電腦主板上用來保存BIOS設置完電腦硬體參數後的數據,這個晶元僅僅是用來存放數據的。
7. 計算機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存儲器可以根據存儲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易失性存儲器(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便會消失的存儲器。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1、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晶體管模擬)。
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刷新。一般計算機內存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內存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或8位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內存條的位寬為64位。
2、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晶體管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晶體管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和GPU的緩存即由SRAM構成。
二、非易失性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存儲器中的數據。 主要種類如下:
1、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擦除可規劃式只讀存儲器、電子抹除式可復寫只讀存儲器
2、快閃記憶體
3、磁碟:硬碟、軟盤、磁帶
(7)coms是順序存儲器擴展閱讀:
存儲器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1KiB=1,024B=210B
81MiB=1,024KiB=220B=1,048,576B
1GiB=1,024MiB=230B=1,073,741,824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准,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SI Unit國際單位制混淆。
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內存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物理地址擴展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操作系統訪問超過4GiB存儲器,發展64位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都會有兼容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