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1上半年計算機二級考試內容
基本要求
1.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概念,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和計算機操作系統。
2.掌握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3.掌握基本數據結構及其操作。
4.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演算法。
5.掌握逐步求精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6.掌握軟體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應用相關技術進行軟體開發的能力。
7.掌握資料庫的基本知識,了解關系資料庫的設計。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
1.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結構。
2.掌握計算機硬體系統結構,包括CPU的功能和組成,存儲器分層體系,匯流排和外部設備。
3.掌握操作系統的基本組成,包括進程管理、內存管理、目錄和文件系統、I/O設備管理。
二、基本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演算法的基本概念;演算法復雜度的概念和意義(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2.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的概念。
3.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4.棧和隊列的定義;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5.線性單鏈表、雙向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6.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和後序遍歷。
7.順序查找與二分法查找演算法;基本排序演算法(交換類排序,選擇類排序,插入類排序)。
❷ 計算機二級考哪些內容
二級可以從VFP,c語言,java,c++,vb,access,任選一科,考過即可,無論考哪一顆都要考二級公共基礎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
基本要求
1.掌握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數據結構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演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5.掌握軟體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應用相關技術進行軟體開發的能力。
6.掌握資料庫的基本知識,了解關系資料庫的設計。
考試內容
一、基本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演算法的基本概念;演算法復雜度的概念和意義(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2.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的概念。
3.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4.棧和隊列的定義;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5.線性單鏈表、雙向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6.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和後序遍歷。
7.順序查找與二分法查找演算法;基本排序演算法(交換類排序,選擇類排序,插入類排序)。
二、程序設計基礎
1.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
2.結構化程序設計。
3.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對象,方法,屬性及繼承與多態性。
三、軟體工程基礎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軟體生命周期概念,軟體工具與軟體開發環境。
2.結構化分析方法,數據流圖,數據字典,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
3.結構化設計方法,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
4.軟體測試的方法,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測試用例設計,軟體測試的實施,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
5.程序的調試,靜態調試與動態調試。
四、資料庫設計基礎
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
2.數據模型,實體聯系模型及E―R圖,從E―R圖導出關系數據模型。
3.關系代數運算,包括集合運算及選擇、投影、連接運算,資料庫規范化理 論。
4.資料庫設計方法和步驟: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相關策略。
考試方式
1.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方式為筆試,與C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資料庫程序設計或Access資料庫程序設計)的筆試部分合為一張試卷,公共基礎知識部分佔全卷的30分。
2.公共基礎知識有l0道選擇題和5道填空題。
C語言程序設計
基本要求
1.熟悉TURBO C集成環境。
2.熟練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
3.掌握程序設計中簡單的數據結構和演算法。
4.TURBO C的集成環境下,能夠編寫簡單的C程序,並具有基本的糾錯和調試程序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C語言的結構
1.程序的構成,MAIN函數和其他函數。
2.頭文件,數據說明,函數的開始和結束標志。
3.源程序的書寫格式。
4.C語言的風格。
二、數據類型及其運算
1.C的數據類型(基本類型,構造類型,指針類型,空類型)及其定義方法。
2.C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順序和結合性。
3.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
4.C表達式類型(賦值表達式,算術表達式,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條件表達式,逗號表達式)和求值規則。
三、基本語句
1.表達式語句,空語句,復合語句。
2.數據的輸入與輸出,輸入輸出函數的調用。
3.復合語句。
4.GOTO語句和語句標號的使用。
四、選擇結構程序設計
1.用IF語句實現選擇結構。
2.用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3.選擇結構的嵌套。
五、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1.FOR循環結構。
2.WHILE和DO WHILE循環結構。
3.CONTINUE語句和BREAK語句。
4.循環的嵌套。
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
1.一維數組和多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引用
2.字元串與字元數組。
七、函數
1.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2.函數的定義方法。
3.函數的類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參數與實在參數,參數值的傳遞。
5.函數的正確調用,嵌套調用,遞歸調用。
6.局部變數和全局變數。
7.變數的存儲類別(自動,靜態,寄存器,外部),變數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內部函數與外部函數。
八、編譯預處理
1.宏定義:不帶參數的宏定義;帶參數的宏定義。
2.「文件包含」處理。
九、指針
1.指針與指針變數的概念,指針與地址運算符。
2.變數、數組、字元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以及指向變數、數組、字元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變數。通過指針引用以上各類型數據。
3.用指針作函數參數。
4.返回指針值的指針函數。
5.指針數組,指向指針的指針,MAIN函數的命令行參數。
十、結構體(即「結構」)與共用體(即「聯合」)
1.結構體和共用體類型數據的定義方法和引用方法。
2.用指針和結構體構成鏈表,單向鏈表的建立、輸出、刪除與插入。
十一、位運算
1.位運算符的含義及使用。
2.簡單的位運算。
十二、文件操作
只要求緩沖文件系統(即高級磁碟I/O系統),對非標准緩沖文件系統(即低級磁碟I/O系統)不要求。
1.文件類型指針(FILE類型指針)。
2.文件的打開與關閉(FOPEN,FCLOSE)。
3.文件的讀寫(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數),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數)。
考試方式
1.筆試:120分鍾,滿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礎知識部分的30分。
2.上機:60分鍾,滿分100分。
上機操作包括:
(1)填空。
(2)改錯。
(3)編程。
VB介紹
一、Visual Basic程序開發環境
1、Visual Basic的特點和版本。
2、Visual Basic的啟動與退出。
3、主窗口:
(1)標題和菜單。
(2)工具欄。
4、其他窗口:
(1)窗體設計器和工程資源管理器。
(2)屬性窗口和工具箱窗口。
二、對象及其操作
1、對象:
(1)Visual Basic的對象。
(2)對象屬性設置。
2、窗體:
(1)窗體的結構與屬性。
(2)窗體事件。
3、控制項:
(1)標准控制項。
(2)控制項的命名和控制項值。
4、控制項的畫法和基本操作。
5、事件驅動。
三、數據類型及其運算
1、數據類型:
(1)基本數據類型。
(2)用戶定義的數據類型。
(3)枚舉類型。
2、常量和變數:
(1)局部變數與全局變數。
(2)變體類型變數。
(3)預設聲明。
3、常用內部函數。
4、運算符與表達式:
(1)算術運算符。
(2)關系運算符與邏輯運算符。
(3)表達式的執行順序。
四、數據輸入、輸出
1、數據輸出:
(1)Print方法。
(2)與Print方法有關的函數(Tab、Spc、Space $)。
(3)格式輸出(Fomat$)。
2、InputBox函數。
3、MsgBox函數和MsgBox語句。
4、字形。
5、列印機輸出:
(1)直接輸出。
(2)窗體輸出。
五、常用標准控制項
1、文本控制項:
(1)標簽。
(2)文本框。
2、圖形控制項:
(1)圖片框,圖像框的屬性,事件和方法。
(2)圖形文件的裝入。
(3)直線和形狀。
3、按鈕控制項。
4、選擇控制項:復選框和單選按鈕。
5、選擇控制項:列表框和組合框。
6、滾動條。
7、計時器。
8、框架。
9、焦點與Tab順序。
六、控制結構
1、選擇結構:
(1)單行結構條件語句。
(2)塊結構條件語句。
(3)IIf函數。
2、多分支結構。
3、For循環控制結構。
4、當循環控制結構。
5、Do循環控制結構。
6、多重循環。
7.GoTo型控制:
(1) GoTo語句。
(2) On-GoTo語句。
七、數組
1、數組的概念:
(1)數組的定義。
(2)靜態數組與動態數組。
2、數組的基本操作:
(1)數組元素的輸入、輸出和復制。
(2)For Each...Next語句。
(3)數組的初始化。
3、控制項數組。
C++語言程序設計
基本要求
1. 掌握C++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
2. 熟練掌握有關類與對象的相關知識。
3. 能夠採用面向對象的編程思路和方法編寫應用程序。
4. 能熟練使用Visual C++6.0集成開發環境編寫和調度程序。
考試內容
一、 C++語言概述
1. 了解C++語言的基本符號。
2. 了角C++語言的詞彙(保留字、標識符、常量、運算符、標點符號等)。
3. 掌握C++程序的基本框架(結構程序設計框架、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框架等)。
4. 能夠使用Visual C++ 6.0集成開發環境編輯、編譯、運行與調度程序。
二、 數據類型、表達式和基本運算
1. 掌握C++數據類型(基本類型,指針類型)及其定義椒ā?br> 2. 了解C++的常量定義(整型常量,字元常量,邏輯常量,實型常量,地址常量,符號常量)。
3. 掌握變數的定義與使用方法(變數的定義及初始化,全局變數,局部變數)。
4. 掌握C++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順序和結合性。
5. 熟練掌握C++表達式類型及求值規則(賦值運算,算術運算符和算術表達式,關系運算符和關系表達式,邏輯運算符和邏輯表達式,條件運算,指針運算,逗號表達式)。
三、 C++的基本語句
1. 掌握C++的基本語句,例如賦值語句、表達式語句、復合語句、輸入、輸出語句和空格語句等。
2. 用if語句實現分支結構。
3. 用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4. 用for語句實現循環結構。
5. 用while語句實現循環結構。
6. 用do…while語句實現循環結構。
7. 轉向語句(goto,continue,break和return)。
8. 掌握分支語句和循環語句的各種嵌套使用。
四、 數組、指針與引用
1. 掌握一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訪問,了解多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訪問。
2. 了解字元串與字元數組。
3. 熟練掌握常用字元串函數(strlen,strcpy,streat,strcmp,strstr等)。
4. 指針與指針變數的概念,指針與地址運算符,指針與數組。
5. 引用的基本概念,引用的定義與使用。
Java語言程序設計
基本要求
1. 掌握Java語言的特點,實現機制和體系結構。
2. 掌握Java語言中面向對象的特性。
3. 掌握Java語言提供的數據類型和結構。
4. 掌握Java語言編程的基本技術。
5. 會編寫Java用戶界面程序。
6. 會編寫Java簡單應用程序。
7. 會編寫Java小應用程序(Applet)。
8. 了解Java的應用。
考試內容
一、Java語言的特點和實現機制
二、Java體系結構
1. JDK目錄結構。
2. Java的API結構。
3. 開發環境設置。
4. Java程序結構。
三、Java語言中面向對象的特性
1. 面向對象編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徵。
2. 類的基本組成和使用。
3. 對象的生成、使用和刪除。
4. 介面與包。
5. Java類庫的常用類和介面。
四、Java簡單數據類型及運算
1. 變數和常量。
2. 基本數據類型及轉換。
3. Java類庫中對簡單數據類型的類包裝。
4. 運算符和表達式運算。
5. 數組和字元串。
五、Java語言的基本語句
1. 表達式語句。
2. 條件語句。
3. 循環語句。
4. 注釋語句。
5. 異常處理。
六、Java編程技術基礎
1. 線程的概念和使用。
2. 同步與共享。
3. 串列化概念和目的。
4. 串列化方法。
5. 串列化的舉例。
6. 基於文本的應用。
7. 文件和文件I/O。
8. 匯集(collections)介面。
七、編寫用戶界面程序
1. 圖形用戶界面。
2. AWT庫簡介。
3. Swing簡介。
4. AWT與Swing比較。
八、編寫小應用程序(Applet)
1. 小應用程序概念。
2. 安全機制。
3. Applet執行過程。
4. Applet的圖形繪制。
5. Applet的窗口。
6. Applet的工作環境。
7. Java Application和Applet。
九、Java的應用
十、J2DK的下載和操作
考試方式
1. 筆試:90分鍾,滿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礎知識部分的30分。
2. 上機操作:90分鍾,滿分100分。
上機題目類型要求:
(1) 基本操作。
(2) 簡單應用。
3 綜合應用
Access資料庫程序設計
基本要求
1、 具有資料庫系統的基礎知識。
2、 基本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
3、 掌握關系資料庫的基本原理。
4、 掌握資料庫程序設計方法。
5、 能使用Access建立一個小型資料庫應用系統。
考試內容
一、資料庫基礎知識
1、 基本概念:
資料庫,數據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類和對象,事件。
2、 關系模型(實體的完整性,參照的完整性,用戶定義的完整性)關系模式,關系,元組,屬性,欄位,域,值,主關鍵字等。
3、 關系運算基本概念:
選擇運算,投影運算,連接運算。
4、 SQL基本命令:查詢命令,操作命令。
5、 Access系統簡介:
(1)Access系統的基本特點。
(2)基本對象:表,查詢,窗體,報表,頁,宏,模塊。
二、資料庫和表的基本操作
1、 創建資料庫:
(1)創建空資料庫。
(2)使用向導創建資料庫。
2、 表的建立:
(1) 建立表結構:使用向導,使用表設計器,使用數據表。
(2) 設置欄位屬性。
(3) 輸入數據:直接輸入數據,獲取外部數據。
3、 表間關系的建立與修改:
(1) 表間關系的概念:一對一,一對多。
(2) 設置參照完整性。
(3) 建立表間關系。
4、 表的維護:
(1) 修改表結構:添加欄位,修改安段,刪除欄位,重新設置主關鍵字。
(2) 編輯表內容:添加記錄,個性記錄,刪除記錄,復制記錄。
(3) 調整表外觀。
5、 表的其他操作:
(1) 查找數據。
(2) 替換數據。
(3) 排序記錄。
(4) 篩選記錄。
三、查詢的基本操作
1、查詢分類
(1) 選擇查詢。
(2) 參數查詢。
(3) 交叉表查詢。
(4) 操作查詢。
(5) SQL查詢。
2、查詢准則
(1) 運算符。
(2) 函數。
(3) 表達式。
3、創建查詢
(1) 操作已創建的查詢
(2) 編輯查詢中的欄位。
(3) 編輯查詢中的數據源。
(4) 排序查詢的結果。
四、窗體的基本操作
1、 窗體分類:
(1) 縱欄式窗體
(2) 表格式窗體
(3) 主/子窗體
(4) 數據表窗體
(5) 圖表窗體
(6) 數據透視表窗體
2、 創建窗體:
(1) 使用向導創建窗體。
(2) 使用設計器創建窗體:控制項的含義及種類,在窗體中添加和修改控制項,設置控制項的常見屬性。
五、報表的基本操作
1、報表分類:
(1) 縱欄式報表。
(2) 表格式報表。
(3) 圖表報表。
(4) 標簽報表。
2、使用向導創建報表。
3、使用設計器編輯報表。
4、在報表中計算和匯總。
六、頁的基本操作
1、數據訪問頁的概念。
2、創建數據訪問頁:
(1) 自動創建數據訪問頁。
(2) 使用向導數據訪問頁。
七、宏
1、宏的基本概念。
2、宏的基本操作:
(1) 創建宏;創建一個宏,創建宏組。
(2) 運行宏。
(3) 在宏中使用條件。
(4) 設置宏操作參數。
(5) 常用的宏操作。
八、模塊
1、模塊的基本概念:
(1) 類模塊。
(2) 標准模塊。
(3) 將宏轉換為模塊。
2、創建模塊:
(1) 創建VBA模塊:在模塊中加入過程,在模塊中執行宏。
(2) 編寫事件過程:鍵盤事件,滑鼠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
3、調用和參數傳遞。
4、VBA程序設計基礎:
(1)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
(2) VBA編程環境:進入VBE,BE界面。
(3) VBA編程基礎:常量,變數,表達式。
(4) VBA程序流程式控制制:順序控制,選擇控制,循環控制。
(5) VBA程序的調試:設置斷點,單步跟蹤,設置監視點。
考試方式
1、筆試:90分鍾,滿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礎知識部分的30分。
2、上機操作:90分鍾,滿分100分。
上機操作包括:
(1) 基本操作。
(2) 簡單應用。
(3) 綜合應用
2005年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Visual FoxPro(VFP)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資料庫系統的基礎知識。
2.基本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
3.掌握關系資料庫的基本原理。
4.掌握資料庫程序設計方法。
5.能夠使用Visual FoxPro建立一個小型的資料庫應用系統。
考試內容
一、Visual Foxpro的基礎知識
1.基本概念:資料庫,數據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類和對象、事件、方法。
2.關系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關系模型、關系模式、關系、元組、屬性、域、主關鍵字和外部關鍵字。
(2)關系運算:投影、選擇、聯接。
(3)資料庫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實體完整性、域完整性、參照完整性。
3.Visual FoxPro系統特點與工作方式:
(1)Windows版本的資料庫特點。
(2)數據類型和主要文件類型。
(3)各種設計器和向導。
(4)工作方式:交互方式(命令方式、可視化操作)和程序運行方式。
4.Visual Foxpro的基本數據元素:
(1)常量、變數、表達式。
(2)常用函數:字元處理函數、數值運算函數、日期時間函數、數據類型轉換函數、測試函數。
二、Visual FoxPro資料庫的基本操作
1.資料庫和表的建立、修改與有效性檢驗:
(1)表結構的建立與修改。
(2)表記錄的瀏覽、增加、刪除與修改。
(3)創建資料庫,向資料庫添加或從資料庫刪除表。
(4)設定欄位級規則和記錄級規則。
(5)表的索引:主索引、候選索引、普通索引、唯一索引。
2.多表操作:
(1)選擇工作區。
(2)建立表之間的關聯:一對一關聯、一對多關聯。
(3)設置參照的完整性。
(4)表的聯接JOIN:
內部聯接
外部連接:左聯接、右聯接、完全聯接。
(5)建立表間臨時關系。
3.建立視圖與數據查詢:
(1)查詢文件的建立、執行與修改。
(2)視圖文件的建立、查看與修改。
(3)建立多表查詢。
三、關系型資料庫標准語言SQL
1、SQL的數據定義功能:
(1)CREATETABLE-SQL。
(2)ALTERTABLE-SQL。
2.SQL的數據修改功能:
(1)簡單查詢。
(2)嵌套查詢。
(3)聯接查詢。
(4)分組與計算查詢。
(5)集合的並運算。
四、項目管理器、設計器和向導的使用
1.使用項目管理器:
(1)使用「數據」選項卡。
(2)使用「文檔」選項卡。
2.使用表單設計器:
(1)在表單中加入和修改控制項對象。
(2)設定數據環境。
3.使用菜單設計器:
(1)建立主選項。
(2)設計子菜單。
(3)設定菜單選項程序代碼。
4.使用報表設計器:
(1)生成快速表。
(2)修改報表布局。
(3)設計分組報表。
(4)設計多欄報表。
5.使用應用程序向導。
五、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
1、命令文件建立與運行:
(1)程序文件建立。
(2)簡單的交互方式輸入輸出命令。
(3)應用程序的調試與執行。
2.結構化程序設計:
(1)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2)分支結構程序設計。
(3)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3.過程與過程調用:
(1)子程序設計與調用。
(2)過程與過程文件。
(3)局部變數和全局變數、過程調用中的參數傳遞。
考試方式
1.筆試:90分鍾。
2.上機考試:90分鍾。
上機操作包括:
(1)基本操作。
(2)簡單應用。
(3)綜合應用。
其中 VFP,ACCESS都很簡單,vfp是過關率最高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❸ 計算機文管二級都考些什麼
Ⅰ、考試目的
本考試考查考生以下知識與能力:
1.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
2.掌握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
3.掌握典型微型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4.具有使用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編程的能力;
5.具有微型計算機應用系統擴展和介面設計的初步能力。
Ⅱ、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基礎知識(識記)
1.計算機中的數制及其轉換;
2.計算機代碼的概念及常用代碼:
數值代碼:多位元組數,BCD碼,原碼、反碼和補碼,定點數和浮點數;
字元代碼:ASCⅡ碼、中文代碼;
指令代碼;
3.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4.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工作過程:
⑴.微型計算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⑵.微型計算機工作過程;
5.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知識;
6.多媒體技術基礎知識;
7.計算機英語。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基礎(領會)
1.數據類型與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2.線性表的定義及其邏輯結構、存儲結構(順序存儲、鏈式存儲)和基本操作;
3.棧、隊列的定義及其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和基本操作;
4.樹形結構的基本概念;
5.二叉樹的表示和遍歷演算法;
6.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演算法(選擇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
7.檢索的基本概念和檢索演算法(順序查找、二分查找)。
三.操作系統(識記)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分類;
2.進程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識。
四.計算機網路(識記)
1.計算機網路功能、結構與分類;
2.ISO/OSI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基本知識;
3.區域網技術;
4.網路互連設備;
5.網路互連協議TCP/IP;
6.Internet和Intranet基本知識。
五.微機組成原理、介面技術及應用
本部份含有「8086/8088CPU系列」和「MCS-51系列單片機」,考生應當掌握其中一部份。
8086/8088CPU系列
1.8086/8088微處理器組成及工作原理(識記)
⑴.8086/8088CPU結構與功能;
⑵.指令系統:指令格式、定址方式、指令的執行過程。
2.匯編語言(簡單應用)
⑴.匯編語言語句格式;
⑵.常用偽操作:符號定義、數據定義、段定義、過程定義;
⑶.宏匯編:宏定義與宏調用
⑷.匯編語言程序設計: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子程序;
⑸.常用DOS和BIOS中斷調用;
⑹.匯編語言程序的上機過程、DEBUG常用命令的使用。
3.存儲器(識記)
⑴.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基本結構、特點、主要技術指標;
⑵.PC微機存儲系統與DOS內存空間分配;
⑶.高速緩存和虛擬存儲系統基本知識。
4.I/O介面基礎(領會)
⑴.I/O介面基本知識;
⑵.I/O傳送方式:無條件傳送方式、查詢方式、中斷方式、DMA方式;
⑶.I/O介面編址方式;
⑷.常用I/O埠地址解碼方法。
5.中斷系統(領會)
⑴.中斷系統基本知識;
⑵.PC機中斷系統及其使用。
6.PC微機並行介面及其使用
7.串列介面(領會)
⑴.串列通信基本知識;
⑵.PC微機串列介面及其使用。
8.PC微機可編程定時/計數器介面及其使用(領會)
9.輸入輸出通道的介面技術(領會)
⑴.感測器基本知識;
⑵.多路模擬開關、采樣保持器基本知識;
⑶.開關量輸入輸出、隔離、驅動基本知識及其介面;
⑷.D/A、A/D基本知識。
10.常用匯流排(識記)
⑴.匯流排基本概念;
⑵.ISA匯流排及應用;
⑶.RS232C、USB匯流排基本知識。
11.常用介面晶元(識記)
74LS138、74LS373、74LS273、74LS244、74LS245、8255A、8155、8259A、8251A、8253、ADC0809、
DAC0832。
11.微機介面應用(綜合應用)
⑴.I/O埠解碼電路設計與分析;
⑵.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❹ 計算機二級各個科目的具體內容
兄弟給你來個全面的
一、考試性質
二、考試目的
三、考試組織機構
四、考試等級和要求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考試方式、筆試題型及上機環境1、考試方式
2、筆試考試題型
3、上機考試環境
六、開考等級與具體考試日期
七、考試報名
八、合格證書
九、其他
十、考試參考書目
【NCRE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銜接】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2009年大綱 一、考試性質
二、考試目的
三、考試組織機構
四、考試等級和要求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考試方式、筆試題型及上機環境 1、考試方式
2、筆試考試題型
3、上機考試環境
六、開考等級與具體考試日期
七、考試報名
八、合格證書
九、其他十、考試參考書目【NCRE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銜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2009年大綱
[編輯本段]一、考試性質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簡稱NCRE)是經原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於考查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能力的全國性計算機等級水平考試體系。
[編輯本段]二、考試目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的推廣、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計算機知識,許多用人部門已將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與能力作為考核和錄用工作人員的標准之一。因此,經教育部批准,決定舉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其目的在於推進計算機知識的普及,促進計算機技術的推廣應用,以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為用人部門錄用和考核工作人員服務。
該考試面向社會,服務於勞動力市場,為人員擇業、人才流動提供其計算機應用知識與能力的證明,以便用人部門錄用和考核工作人員時有一個統一、客觀、公正的標准。
[編輯本段]三、考試組織機構
教育部考試中心聘請全國著名計算機專家組成「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委員會」,負責設計考試,審定考試大綱、試題及評分標准。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實施該項考試、組織編寫考試大綱及相應的輔導材料、命制試卷、研製上機考試和考務管理軟體,開展考試研究等。教育部考試中心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省級承辦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承辦機構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規定設立考點,組織考試。考生在考點報名、考試、獲取成績通知單和合格證書。
[編輯本段]四、考試等級和要求
此項考試根據各工作崗位使用計算機的不同要求,分為四個等級:
一級
分為MS Office、WPS Office、永中和一級B四類,考核應試者計算機基本知識和使用微機系統的初步能力。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北京、福建、河北面向當地省市(系統)幹部、管理人員開考一級B類考試。一級B類考試水平與一級相當,考試內容更符合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需要,採用無紙化考試形式。考試合格者獲得一級合格證書,證書上註明「B類」字樣。
二級
分為C語言、C++語言、Visual Basic語言、Java語言、Delphi語言、Visual Foxpro資料庫以及Access資料庫七類,考核應試者軟、硬體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或資料庫程序設計編製程序、上機調試的能力。
三級
分為PC技術、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四科。「PC技術」考核PC機硬體組成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以及PC機使用、管理、維護和應用開發的基本技能;
「信息管理技術」考核計算機信息管理應用基礎知識及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項目開發、維護的基本技能;
「資料庫技術」考核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及資料庫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和維護的基本功能;
「網路技術」考核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級
分為軟體測試工程師、資料庫工程師和網路工程師三科。「軟體測試工程師」考核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結構覆蓋測試、功能測試、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軟體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面向對象軟體測試、Web應用軟體測試以及兼容性測試、構件測試、極限測試和文檔測試。考生要能結合軟體測試過程管理平台和軟體分析與測試工具增加軟體測試工程的實踐經驗,勝任軟體測試崗位的要求。
「資料庫工程師」考核資料庫應用系統分析及規劃、資料庫設計及實現、資料庫存儲技術、並發控制技術、資料庫管理與維護、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獲得該證書表明考生掌握資料庫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技術,能夠使用SQL語言實現資料庫的建立、維護和管理,具備利用工具軟體開發基本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能力,能夠勝任中小型資料庫的維護、管理和應用開發。
「網路工程師」考核網路規劃與設計、區域網組網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服務系統的建立、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考生要了解大型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與管理方法,具備中小型網路系統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掌握中小型網路系統組建、設備調試的基本技術,掌握企事業單位中小型計算機網路系統維護與管理的基本技術。
[編輯本段]五、考試方式、筆試題型及上機環境
1、考試方式
採用全國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筆試和上機操作考試相結合的形式。目前,一級全部科目實行無紙化考試,全部在計算機上考試;四級的三個科目暫不考上機。筆試時間二級為90分鍾,三級、四級為120分鍾;上機考試一級、二級為90分鍾、三級為60分鍾。
2、筆試考試題型
二級和三級全部科目包括單項選擇60題(60%)和填空10題(20%);
四級網路工程師包括選擇題40題(40%)、綜合題4題(40%)和應用題1題(20%);
四級資料庫工程師包括選擇題30題(40%)、簡答題3題(30%)和設計題2題(30%);
四級軟體測試工程師包括選擇題25題(50%)和論述題3題(50%);
3、上機考試環境
所有上機考試科目均在Windows XP環境下進行(考試機)
一級MS Office:Microsoft Office2003 簡體中文版
一級WPS Office:WPS2007 教育部考試專用版
一級B:Microsoft Office2003 簡體中文版
一級永中Office:永中Office2007 教育考試版
二級C語言:Microsoft Visual C++6.0
二級C++語言:Microsoft Visual C++6.0
二級Delphi語言:Delphi7.0
二級Java語言:Net Beans 中國教育考試版2007
二級Visual Basic語言:Microsoft Visual Basic6.0 簡體中文版
二級Visual FoxPro 資料庫: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 簡體中文版
二級Access資料庫:Microsoft Access2003 簡體中文版
三級PC技術:MASM4.0/LINK(或TASM/TLINK)
三級其它科目:Microsoft Visual C++6.0
[編輯本段]六、開考等級與具體考試日期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每年考兩次。上半年筆試考試時間為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上午9:00,下半年筆試考試時間為9月倒數第二個星期六上午9:00,上機考試從筆試的當天下午開始(一級上機考試從上午開始),期限定為5天(至周三),由考點具體安排。
[編輯本段]七、考試報名
每次考試報名的具體時間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省級承辦機構規定。考生不必先通過第一(二、三)級再報考第二(三、四)級,可任選其中一個等級報考。如果一個級別中有不同類別,考生必須選擇其中一類。如考生在前一次考試只通過筆試或上機中的一科,在本次報名時可以憑單科成績單免考該科目,保留成績僅保留一次。
一般一級和二級在所有考點均可報名參加考試,三級和四級只可在部分考點報名考試,請留意當地教育考試部門發布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報考簡章。
考生應攜帶身份證復印件和淺藍底色一寸免冠照片兩張到就近考點報名。沒有身份證的未成年人,可憑戶口本報名,現役軍人憑軍人身份證件報名。
報名時應交納報名考試費,費用標准由當地物價部門規定。
[編輯本段]八、合格證書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用中、英兩種文字書寫,全國通用。它是持有人計算機應用知識和能力的證明,可供用人部門錄用和考核工作人員時參考。
成績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合格證書。成績均優秀者,合格證書上註明「優秀」字樣。
等級考試的證書是終身有效的,等級考試的大綱會在每2至3年更新一次,但更新並不影響以前證書的效力,因此有些人稱「等級考試證書2年左右就會失效」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編輯本段]九、其他
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自考《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
三級PC技術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自考《微型計算機及其焊介面技術》和《微型計算機原理》課程,免考包括理論和上機考試。
[編輯本段]十、考試參考書目
目前大部分科目使用的是2008年版教材,個別科目使用2009年版教材。其中一級MS Office教材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它科目教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中附該科目考試大綱。
系列教材包括: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 Office教程(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WPS Office教程(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教程(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公共基礎知識(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C語言程序設計(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C++語言程序設計(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Delphi語言程序設計(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Java語言程序設計(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Visual FoxPro資料庫程序設計(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Access資料庫程序設計(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PC技術(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信息管理技術(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網路技術(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資料庫技術(2009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教程——網路工程師(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教程——資料庫工程師(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教程——軟體測試工程師(2008年版)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計算機職業英語一級教程(2008年版)
請廣大考生根據自己所報考的科目選擇相應教材。此外,為了順利通過上機考試,大家還應准備一本上機考試的題庫,即網友們所說的「南開百題」,書的全稱叫《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上機考試習題集》。三級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的上機題庫統一叫《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上機考試習題集——三級C語言程序設計》,該系列圖書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祝願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編輯本段]【NCRE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銜接】
隨著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的持續發展,NCRE的證書被各行業廣泛認可。部分省級自考辦已開始考慮NCRE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銜接、拓展考試功效等問題。為規范管理和保證課程銜接的科學性,經全國考委電子電工與信息類專業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論證,就NCRE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銜接問題,全國考辦研究決定並作如下通知:
一、NCRE課程暫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部分專科課程進行銜接;
二、凡獲得NCRE一級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0018)或《計算機應用技術》(2316)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上機考試兩部分);
三、凡獲得NCRE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0342)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
四、凡獲得NCRE三級PC技術(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微型計算機及其介面技術》(2319)和《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2277)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
五、具體的免考和成績認可辦法由考生所在省級自考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並報全國考辦備案。
[編輯本段]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2009年大綱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通知,2009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部分科目教材大綱作了修改,現將變動內容簡介如下,新版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社出版,各地新華書店有售,教材後面附有最新的考試大綱。
修訂的教材有:
1、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 Office教程(2009年版)
2、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教程(2009年版)
3、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Access資料庫程序設計(2009年版)
4、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PC技術(2009年版)
5、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信息管理技術(2009年版)
6、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網路技術(2009年版)
7、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資料庫技術(2009年版)
與2008版的大綱相比較,主要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修改:
1、考試環境:
(1)所有上機考試科目均在Windows XP環境下進行(機試)。
(2)一級MS-Office和一級B變化最大,上機考試使用MS-Office2003替代MS-Office2000。
MS-Office2003在操作上與MS-Office2000有較大區別,相同的功能,操作步驟、菜單位置上會有所不同。對於要參加2009年等級考試的同學來說,一定要使用針對MS Office2003開發的軟體。
(3)二級Access資料庫程序設計科目的上機考試使用Access2003。
Access2003與Access2000在操作使用上也有較大區別。
2、考試范圍:
如一級增加了多媒體的概念、保護和隱藏工作簿和工作表、打字要求250個字(比2008年版增加了100個字)等內容;三級PC增加了Windows XP的考試等內容。
根據教材對比,有以下方面作了修改:
一級B(教材上附的考試大綱為:2007年版修訂版):
新大綱要求在Windows XP平台下應用OFFICE-2003軟體
增加1.1.3計算機的新技術
增加1.1.4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增加1.1.5信息技術的發展
增加1.2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增加2.6了解注冊表
增加4.1.3EXCEL主要用途
增加4.3.3設置條件格式
增加4.3.4使用樣式
增加4.6.5數據合並
增加4.6.6建立數據透視表
增加4.7列印工作表和超鏈接
增加5.1.6網路軟體
增加5.1.7無線區域網
增加5.2.3網際網路中的客戶機/伺服器體系結構
增加5.3.3使用FTP傳輸文件
增加5.3.5流媒體
增加5.3.6手機電視
二級ACCESS(考試大綱無變化):
新版教材刪除的章節:
2.1.1 創建資料庫的步驟
4.1.2 窗體的組成和結構
4.3.5 窗體和控制項的事件
5.9.3 給報表加頁分割
5.10 預覽、列印和保存報表 整節
6.3.4 使用主題
6.3.6 添加office電子表格
6.4 在IE中查看數據訪問頁
7.1.2 宏與Visual Basic
7.1.3 宏向Visual Basic程序代碼轉換
7.2.5 宏的運行
7.2.7 常用的宏操作
新版教材增加的章節:
2.2.1表的組成中
一、表的結構
6.2.3 使用視圖創建數據訪問頁
7.1.2 設置宏操作
7.3 通過事件觸發宏 整節
9.1 VBA常見操作
六、滑鼠和鍵盤事件處理
七、用代碼設置ACCESS選項
新版教材修改的章節:
刪除3.1.3建立查詢的准則中部分內容
3.6.1新增查詢與SQL視圖
3.6.2新增多了SQL語句的介紹
4.1修改認識窗體
4.1.1修改窗體的作用
三級信息管理技術(考試大綱無變化):
新版教材將舊版教材第9章的內容進行了縮減增加為2.7節:
2.7節 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
2.7.1 基本思想和概念
2.7.2 系統模型
2.7.3 基於用例的開發方法
新版教材改寫第4章。
新版教材增加3.1.4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三級PC(考試大綱無變化):
刪除1.2.2數值信息在計算機內的表示
刪除1.3.3漢字的輸入與輸出
刪除1.3.4文本
刪除1.5.3視頻信息的表示
刪除1.6.2數據通信基礎
刪除1.6.3網路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
增加1.3.3計算機中的文字處理
刪除2.1.4工作模式與系統配置
刪除2.1.5匯流排時序
刪除2.3.480286~80486增強和擴充的指令
刪除2.3.5Pentium~Pentium4增強和擴充的指令
刪除2.3.6FP、MMX、SSE和SSE2指令
刪除2.5.6中斷程序設計
增加2.1.4中斷管理
增加2.2.5任務管理
增加2.3.4浮點指令簡介
增加2.3.5系統指令
修改:Pentium微處理器的發展修改為Pentium 4微處理器的發展
刪除3.1.2主板形狀參數
刪除3.1.4超級I/O晶元
刪除3.1.5主板BIOS
刪除3.3.4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刪除3.4.1PC機的I/O定址方式及I/O埠地址
刪除3.4.2程序控制方式
刪除3.5.2PC的並行介面
刪除3.5.3SCSI介面
增加3.1.3主板舉例
增加3.2主板BIOS與CMOS RAM
增加3.5.1輸入/輸出概述
增加3.5.2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刪除4.2.1 386處理器與保護模式
刪除4.2.2多任務處理與Windows虛擬機
刪除4.3.2虛擬存儲器
刪除4.3.4在應用程序中使用虛擬存儲器
刪除4.2.2磁碟文件系統的基本原理
刪除4.2.3WINDOWS 98支持的文件系統
刪除4.2.4WINDOWS 98對長文件名的支持
刪除4.2.5WINDOWS 98文件管理系統的組成
刪除4.5.5WINDOWS 98的列印紫系統
刪除4.6.2使用WINDOWS 98組建區域網
刪除4.6.3WINDOWS 98的通信子系統與遠程網
刪除4.6.4WINDOWS 98與INTERNET
刪除4.7.2WINDOWS 98支持的多媒體數據文件
刪除4.7.3WINDOWS 98的多媒體組件
刪除4.7.4WINDOWS 98的多媒體設備
刪除4.8.3操作系統的定製與管理
刪除4.8.4系統性能的監視與優化
刪除4.8.5WINDOWS 98的故障管理
修改4.3、4.4 內容基本是新的
增加4.5.2I/O系統結構與I/O管理器
增加4.6.2網路連接與組件
增加4.6.3網路應用
增加4.7.2多媒體功能
增加4.8.3系統管理與維護
修改WINDOWS 98修改為WINDOWS XP,增加了VISTA的介紹。
刪除5.1.3筆輸入設備
刪除5.2.3繪圖儀
刪除5.2.5視頻輸出設備
刪除5.3.3磁帶存儲器
三級資料庫技術(考試大綱無變化);
第1章:
1.1計算機系統組成與應用領域修改為1.1計算機系統組成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中,修改了計算機輔助系統,增加了網路應用
1.4.2信息保密改為1.4.1密碼技術
1.4.4密鑰管理歸為1.4.1密碼技術
刪除
1.1.1計算機系統組成
1.2計算機軟體
增加
1.1.1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1.1.2「存儲程序」工作原理
1.1.3計算機指令系統
1.1.4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1.1.5微處理器
1.1.6匯流排
1.1.7計算機的軟體組成
1.1.8計算機的配置和技術指標
1.2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
1.4.3惡意軟體
1.4.5防火牆技術
第3章:
3.1.2操作系統的功能中作業管理改為用戶介面
3.1.5操作系統的硬體環境改為3.2操作系統的硬體環境並進行細化和詳細介紹
可變分區存儲管理方案提出作為3.4.2進行細化
刪除
3.1.4研究操作系統的方法
3.2.1的1、2、3
3.2.2的2、5
3.3作業管理
3.4.5段式存儲管理
3.5.5文件的存儲控制
增加
3.1.4操作系統與用戶的介面
3.1.5操作系統的結構
3.5.7文件系統的性能
3.3.5中增加了6.經典的進程互斥問題---讀者寫者問題
第5章:
修改
5.3中將用戶定義的完整性改為域完整性
增加
5.2.3關系資料庫中常用的表示法
5.4.1關系代數操作的分類
5.4.5擴展的關系操作
第6章:
增加
6.1.4SQL的數據類型
6.2.4SQL的域
6.3.4集合查詢
6.3.5SQL中的連接表和外連接
6.7.2動態SQL
第7章:
刪除
7.6.1需求分析
7.6.5資料庫的實施
7.6.6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第8章第9章有較大的改動
第10章
增加
10.3.1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劃分
10.3.2瀏覽器/伺服器系統開發工具
10.7Windows平台應用程序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第11章
修改
11.3有較大的修改
11.4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分為兩節11.6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11.7數據挖掘
刪除
11.2.3並行資料庫系統
增加
11.2.4面向Web應用的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
11.4移動資料庫系統
11.8Web挖掘
11.5多媒體資料庫系統
三級網路(考試大綱無變化)
刪除1.1.3計算機的種類
刪除1.1.4計算機的配置
刪除1.1.5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刪除1.3.2微機操作系統的發展簡史
刪除1.4.3超文本與超媒體的概念
刪除2.2.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結構及其特點
刪除2.7典型計算機網路
刪除2.8網路計算研究與應用的發展
刪除3.2.2IEEE 802.3標准與Ethernet
刪除3.2.3IEEE 802.4標准與Token Bus
刪除3.2.4IEEE 802.5標准與Token Ring
刪除5.1.1豐富的信息資源
刪除5.1.2快捷的通信服務
刪除5.1.3方便的電子商務
刪除7.1電子商務
刪除7.2電子政務
增加1.2.1計算機硬體的種類
增加1.2.2計算機的配置
增加1.2.3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增加1.3.2軟體的分類
增加1.4.2數據壓縮與解壓縮技術
增加1.4.3超媒體與流媒體的概念
增加1.4.4多媒體應用軟體
增加2.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增加2.3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
增加2.5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增加2.6無線網路的研究與應用
增加3.1.1決定區域網與城域網性能的三要素
增加3.2乙太網
增加3.6區域網互聯與網橋的工作原理
增加4.4.4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增加4.4.5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
增加4.6.4IBM公司的AIX操作系統
增加5.2.2利用ADSL接入
增加5.2.3使用HFC接入
增加5.6差錯與控制報文
增加5.7路由器與路由選擇
增加5.8IPv6協議
增加6.1客戶機/伺服器模型
增加6.2域名系統
增加7.1.3網路管理模型
增加7.3.2OSI安全框架
增加7.5.4常用的身份認證協議
增加7.6.2網路層安全--IPSec
增加修改7.7入侵檢測技術與防火牆
修改第8章網路應用技術
❺ 計算機二級考些什麼內容
二級分為QBASlC、FORTRAN、PASCAL、C、FOXBASE二級:考核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或資料庫管理軟體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2005年下半年考試科目:編程類:C、VisualBasic、C++、Java、Visual,資料庫類:FoxPro、C++。基礎知識包括如下內容: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程序設計方法、軟體工程、資料庫基礎。一、總體要求1.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2.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掌握中文Windows98的使用方法。3.了解計算機網路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掌握網際網路的簡單使用方法。4.了解計算機安全知識,掌握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5.了解多媒體計算機的初步知識,掌握Windows環境的多媒體操作。二、測試范圍與考核要求(一)計算機基礎知識1.了解:⑴計算機的概念、發展、類型、特點及其應用領域;⑵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⑶計算機中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和資料庫語言的概念。2.掌握:⑴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⑵二進制數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⑶計算機系統的組成;⑷CPU、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重點掌握:⑴微機的基本組成及軟、硬體的基本概念;⑵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數據的存儲單位,字元、漢字及編碼;⑶不同進制數制之間的轉換。(二)操作系統的功能和使用1.了解:⑴操作系統的功能和分類;⑵Windows98中使用DOS程序的方法;⑶Windows98的特點、功能、配置、運行環境;⑷顯示器、日期與時間的設置,列印機的安裝。2.掌握:⑴操作系統的組成、文件、目錄、盤符和路徑的概念;⑵滑鼠的基本操作;⑶資源瀏覽,磁碟的格式化和復制;⑷應用程序的運行和退出。3.重點掌握:⑴Windows98「開始」按鈕、「任務欄」、圖標等的使用;⑵文件和文件夾的創建、移動、刪除、復制、更名及設置屬性等操作;⑶中文輸入法的安裝、刪除、選用和屏幕顯示,漢字輸入;⑷窗口、菜單、對話框和「回收站」的基本操作。(三)計算機網路的初步知識1.了解:⑴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類和組成;⑵網路協議的概念與作用;⑶Windows98所提供的網路功能。2.掌握:⑴網際網路基礎知識;⑵接入網際網路,從網際網路上下載文件等操作。3.重點掌握:⑴Web的概念與網上信息瀏覽;⑵申請電子郵箱、編寫電子郵件、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四)計算機安全與計算機病毒的防治1.了解:⑴計算機安全的概念;⑵微型計算機的工作環境;⑶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知識。2.掌握:⑴計算機病毒的防範與清除;⑵網路上「防火牆系統」的作用。(五)多媒體計算機初步1.了解:⑴多媒體的概念;⑵多媒體計算機的基本組成;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三、考試試題類型、題型比例及試卷總題數本部分考試試題類型為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二級(FoxPro)考試大綱一、總體要求FoxPro是目前廣為流行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和FoxPro2.6以前版本的基本知識及其應用,掌握資料庫管理系統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的程序設計方法,正確地應用本語言編寫程序、調試程序。二、測試范圍與考核要求(一)資料庫管理的基本知識1.了解:(1)資料庫管理技術的發展;(2)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概念。2.掌握:(1)數據模型;(2)FoxPro系統性能參數;(3)文件類型;(4)關系運算。3.重點掌握:(1)FoxPro命令格式;(2)數據類型(常量、變數、運算符、表達式);(3)范圍表示。(二)資料庫的基本操作1.了解:資料庫的結構文件。2.掌握:(1)資料庫在不同工作區的打開與關閉;(2)資料庫文件的復制。3.重點掌握:(1)對資料庫結構的操作,包括建立資料庫結構、修改資料庫結構、顯示資料庫結構;(2)對資料庫記錄的操作,包括資料庫記錄的錄入與修改、刪除與恢復、添加與插入、記錄的替換;(3)對資料庫文件的操作,包括資料庫文件的瀏覽。(三)資料庫文件的組織、檢索與統計1.了解:(1)VIEW窗口;(2)RQBE窗口。2.掌握:資料庫文件的精確檢索與模糊檢索。3.重點掌握:(1)資料庫記錄指針的定位;(2)資料庫文件的排序;(3資料庫文件的索引(單一索引文件的建立與修改、結構化復合索引文件的建立)及主索引文件的確定;(4)資料庫文件的檢索及對應的函數;(5數據的統計與運算(記錄個數的統計、數值求和、計算平
❻ 大學計算機二級主要考什麼內容
計算機二級考試包含:程序設計/辦公軟體高級應用,考核內容包括計算機語言與基礎程序設計能力,要求參試者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可選類別有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類、資料庫程序設計類等;
辦公軟體高級應用能力,要求參試者具有計算機應用知識及MS Office辦公軟體的高級應用能力,能夠在實際辦公環境中開展具體應用。從2013年開始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已從傳統的筆試和上機考試改革成無紙化考試,二級Delphi科目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停考。
(6)計算機二級存儲管理擴展閱讀
大學計算機二級考場規則及考生注意事項
1、考生憑准考證和身份證(或戶口本、軍人身份證)參加考試,缺一不可。
2、考試開考前15分鍾入場,對號入座,考試中將兩證放在課桌右上角接受檢查。上機考試交驗兩證。
3、進入考場只能攜帶鉛筆、橡皮、尺子、鋼筆、圓珠筆等必備工具,不得攜帶具有存儲功能的計算器、電子詞典、mp3等其他工具和物品。手機等通訊工具一律關閉上交,考試中發現使用通訊工具者視同作弊。
4、開考15分鍾後不得入場,考試結束前不得離開考場。
5、開考信號發出後,才可開始答題。上機考試結束,按要求處理好機器後才能退場。
❼ 誰能告訴我計算機二級四級分別考什麼內容啊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VF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資料庫系統的基礎知識
2、基本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
3、掌握關系資料庫的基本原理
4、掌握資料庫程序設計方法
5、能夠使用VISUAL FOXPRO建立一個小型資料庫應用系統
考試內容
一、VISUAL FOXPRO基礎知識
1、基本概念
資料庫、數據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類和對象、事件、方法。
2、關系資料庫:
(1)關系資料庫:關系模型、關系模式、關系、元組、屬性、域、主關鍵字和外部關鍵字。
(2)關系運算:選擇、投影、聯接。
(3)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實體完整性、域完整性、參照完整性。
3、VISUAL FOXPRO系統特點與工作方式:
(1)WINDOWS版本資料庫的特點。
(2)數據類型和主要文件類型。
(3)各種設器和向導
(4)工作方式:交互方式(命令方式、可視化操作)和程序運行方式。
4、VISUAL FOXPRO的基本數據元素:
(1)常量、變數、表達式。
(2)常用函數:字元處理函數、數值計算函數、日期時間函數、數據類型轉換函數、測試函數。
二、VISUAL FOXPRO資料庫的基本操作
1、資料庫和表的建立、修改與有效性檢驗:
(1)表結構的建立與修改。
(2)表記錄的瀏覽、增加、刪除與修改。
(3)創建資料庫,向資料庫添加或從資料庫刪除表。
(4)設定欄位級規則和記錄規則。
(5)表的索引:主索引、候選索引、普通索引、唯一索引。
2、多表操作:
(1)選擇工作區。
(2)建立表之間的關聯:一對一的關聯;一對多的關聯。
(3)設置參照完整性。
(4)表的聯接JOIN:內部聯接;外部聯接:左聯接、右聯接、完全接。
(5)建立表間臨時關聯。
3、建立視圖與數據查詢:
(1)查詢文件的建立、執行與修改。
(2)視圖文件的建立、查看與修改。
(3)建立多表查詢。
三、關系資料庫標准語言SQL
1、SQL的數據定義功能:
(1)CREATE TABLE –SQL
(2)ALTER TABLE –SQL
2、SQL的數據修改功能:
(1)DELETE –SQL
(2)INSERT –SQL
(3)UPDATE –SQL
3、SQL的數據查詢功能:
(1)簡單查詢。
(2)嵌套查詢。
(3)聯接查詢。
(4)分組與計算查詢。
(5)集合的並運算。
四、項目管理器、設計器和向導的使用
1、使用項目管理器:
(1)使用「數據」選項卡。
(2)使用「文檔」選項卡。
2、使用表單設計器:
(1)在表單中加入和修改控制項對象。
(2)設定數據環境。
3、使用菜單設計器:
(1)建立主選項。
(2)設計子菜單。
(3)設定菜單選項程序代碼。
4、使用報表設計器:
(1)生成快速報表。
(2)修改報表布局。
(3)設計分組報表。
(4)設計多欄報表。
5、使用應用程序向導。
五、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
1、命令文件的建立與運行:
(1)程序文件的建立。
(2)簡單的互動式輸入輸出命令。
(3)應用程序的調試與執行。
2、 結構化程序設計:
(1)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2)選擇結構程序設計。
(3)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3、過程與過程調用。
(1)子程序設計與調用。
(2)過程與過程文件。
(3)局部變數和全局變數、過程調用中的參數傳遞。
考試方式
1、筆試:90分鍾。
2、上機操作:90分鍾。
上機操作包括:
(1)基本操作。
(2)簡單應用。
(3)綜合應用。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四級)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捌漵τ謾?br>3.熟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和應用知識。
4.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
5.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
6.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識。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組成。
⑵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⑶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運算方法基礎與運算器:
⑴ 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⑵ 非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⑶ 數據校驗碼。
⑷ 基本的算術運算。
⑸ 基本的邏輯運算。
⑹ 運算器的組成。
3.指令系統及控制器:
⑴ 指令格式和指令的定址方式。
⑵ 指令類型。
⑶ 控制器的組成。
⑷ CPU的總體結構。
⑸ 中斷系統。
4.存儲系統
⑴ 存儲系統原理。
⑵ 半導體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
⑶ 主存儲器的組成與讀寫操作。
⑷ 外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5.輸入/輸出設備與輸入/輸出系統:
⑴ 常用輸入/輸出設備。
⑵ 程序查詢方式。
⑶ 程序中斷方式。
⑷ DMA方式。
⑸ 通道方式。
⑹ 典型匯流排。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基本概念:
⑴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⑵ 演算法的定義、性質、描述與演算法分析。
2.線性表:
⑴ 線性表的基本概念。
⑵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單鏈表、循環鏈表、雙向鏈表。
3.數組:
⑴ 數組的基本概念(定義,基本操作)。
⑵ 數組的存儲方法。
⑶ 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4.堆棧與隊列:
⑴ 堆棧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⑵ 堆棧的順序存儲結構。
⑶ 堆棧的鏈式存儲結構。
⑷ 隊列的基本概念與操作。
⑸ 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⑹ 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5.樹和二叉樹:
⑴ 樹的基本概念(定義,名詞術語)和存儲方法。
⑵ 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及性質。
⑶ 二叉樹順序存儲結構與鏈式存儲結構。
⑷ 二叉樹的遍歷(前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按層次遍歷)。
⑸ 線索二叉樹。
⑹ 二叉排序樹(建立與查找)。
6.圖:
⑴ 圖的基本概念(定義,分類,名詞術語)。
⑵ 圖的存儲方法(鄰接矩陣存儲方法,鄰接表存儲方法)。
⑶ 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廣度優先搜索)。
⑷ 最小生成樹。
⑸ 最短路徑問題。
⑹ 拓撲排序。
7.文件及其查找:
⑴ 數據文件的基本概念。
⑵ 順序文件及其查找方法(順序查找方法,折半查找方法)。
⑶ 索引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⑷ 散列文件及其查找方法。
8.內排序:
⑴ 排序的基本概念(定義,功能,分類)。
⑵ 插入排序方法。
⑶ 選擇排序方法。
⑷ 起泡排序方法。
⑸ 希爾排序方法。
⑹ 快速排序方法。
⑺ 堆排序方法。
⑻ 二路歸並排序方法。
三、離散數學
1.數理邏輯:
⑴ 命題、聯結詞及其命題符號化。
⑵ 命題公式及其分類。
⑶ 命題邏輯等值演算。
⑷ 析取範式與合取範式。
⑸ 命題邏輯推理理論。
⑹ 謂詞與量詞。
⑺ 謂詞公式與解釋。
⑻ 謂詞公式的分類。
⑼ 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前束範式。
⑽ 謂詞邏輯推理理論。
2.集合論:
⑴ 集合基本概念。
⑵ 集合的運算。
⑶ 基本的集合恆等式。
⑷ 有序對與卡氏積。
⑸ 二元關系。
⑹ 關系的逆、限制及象。
⑺ 關系的性質。
⑻ 關系的閉包。
⑼ 關系的復合。
⑽ 等價關系與劃分。
⑾ 偏序關系與哈斯圖。
⑿ 函數及其性質。
⒀ 復合函數與反函數。
⒁ 自然數與自然數集合。
⒂ 集合之間的等勢與優勢。
⒃ 集合的基數。
3.代數結構:
⑴ 代數運算及其性質。
⑵ 代數系統。
⑶ 代數系統的同態與同構。
⑷ 半群與群。
⑸ 子群與陪群。
⑹ 正規子群與商群。
⑺ 循環群與置換群。
⑻ 環與域。
⑼ 格與布爾代數。
4.圖論:
⑴ 無向圖與有向圖。
⑵ 路、迴路與圖的連通性。
⑶ 圖的矩陣表示。
⑷ 二部圖與完全二部圖。
⑸ 歐拉圖與哈密爾頓圖。
⑹ 平面圖。
⑺ 無向樹及其性質。
⑻ 生成樹。
⑼ 根樹及其應用。
四、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基本概念:
⑴ 操作系統的功能。
⑵ 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
⑶ 操作系統的介面。
2.進程管理:
⑴ 進程、線程與進程管理。
⑵ 進程式控制制。
⑶ 進程調度。
⑷ 進程通信。
⑸ 死鎖。
3.作業管理:
⑴ 作業與作業管理。
⑵ 作業狀態與調度。
4.存儲管理:
⑴ 存儲與存儲管理。
⑵ 虛擬存儲原理。
⑶ 頁式存儲。
⑷ 段式存儲。
⑸ 段頁式存儲。
⑹ 局部性原理與工作集概念。
5.文件管理:
⑴ 文件與文件管理。
⑵ 文件的分類。
⑶ 文件結構與存取方式。
⑷ 文件目錄結構。
⑸ 文件存儲管理。
⑹ 文件存取控制。
⑺ 文件的使用。
6.設備管理:
⑴ 設備與設備分類。
⑵ 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⑶ 通道技術。
⑷ 緩沖技術。
⑸ 設備分配技術與SPOOLing系統。
⑹ 磁碟調度。
7.典型操作系統的使用:
⑴ UNIX的特點與使用。
⑵ Linux的特點與使用。
⑶ Windows的特點與使用。
五、軟體工程
1.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⑴ 軟體與軟體危機。
⑵ 軟體工程定義。
⑶ 軟體生命周期。
⑷ 軟體過程模型。
2.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⑴ 問題定義與可行性研究。
⑵ 軟體需求分析。
⑶ 數據流程圖與數據字典。
⑷ 軟體體系結構設計。
⑸ 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
⑹ 模塊結構設計與數據結構設計。
⑺ 用戶界面設計。
3.原型化開發方法:
⑴ 原型化開發的基本原理。
⑵ 原型化開發模型。
⑶ 原型化開發過程。
⑷ 軟體復用。
4.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⑴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⑵ 面向對象分析。
⑶ 面向對象設計。
⑷ 統一建模語言(UML)。
5.軟體測試:
⑴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測試方法。
⑶ 測試用例設計。
⑷ 軟體測試過程。
6.軟體維護:
⑴ 軟體維護的基本概念。
⑵ 軟體維護活動。
⑶ 軟體可維護性。
⑷ 軟體維護的負作用。
7.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
⑴ 軟體開發工具。
⑵ 軟體工程環境。
8.軟體質量保證與軟體質量度量:
⑴ 軟體質量概念。
⑵ 軟體質量保證。
⑶ 軟體質量度量與評價。
⑷ 軟體技術的評審。
⑸ 軟體可靠性。
8.軟體管理:
⑴ 軟體管理職能。
⑵ 軟體項目組織與計劃。
⑶ 風險分析。
⑷ 項目進度與跟蹤。
⑸ 軟體配置管理。
⑹ 軟體過程成熟度模型(CMM)。
⑺ 軟體工程標准化與軟體文檔。
⑻ 軟體產權保護。
六、資料庫
1.資料庫基本概念:
⑴ 信息處理與資料庫。
⑵ 數據模型。
⑶ 資料庫系統結構。
⑷ 資料庫系統組成。
2.關系資料庫:
⑴ 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⑵ 關系數據模型。
⑶ 關系的完整性。
⑷ 關系代數。
⑸ 元組關系演算
⑹ 域關系演算。
3.關系資料庫標准語言SQL:
⑴ SQL語言的特點。
⑵ SQL語言的基本概念。
⑶ 數據定義。
⑷ 數據操縱。
⑸ 視圖。
⑹ 數據控制。
⑺ 嵌入式SQL。
4.關系資料庫設計理論:
⑴ 函數依賴。
⑵ 多值依賴。
⑶ 關系模式分解。
⑷ 關系模式的規范化。
5.資料庫保護:
⑴ 資料庫恢復。
⑵ 並發控制。
⑶ 完整性。
⑷ 安全性。
6.資料庫設計:
⑴ 資料庫設計的目標。
⑵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⑶ 需求分析。
⑷ 概念設計。
⑸ 邏輯設計。
⑹ 物理設計。
⑺ 資料庫的實施與維護。
7.資料庫管理系統:
⑴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組成。
⑵ 資料庫系統的工作過程。
⑶ 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
8.資料庫新技術:
⑴ 資料庫技術的發展。
⑵ 分布式資料庫。
⑶ 並行資料庫。
⑷ 多媒體資料庫。
⑸ 對象和對象-關系資料庫。
⑹ 資料庫倉庫。
⑺ 數據挖掘。
⑻ Web資料庫。
七、計算機體系結構
1.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⑴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⑵ 體系結構的定義。
⑶ 體系結構的分類。
⑷ 體系結構發展的影響因素。
⑸ 體系的定量分析。
2.存儲體系:
⑴ 存儲層次。
⑵ Cache工作原理。
⑶ 虛存工作原理。
3.指令與時間並行性:
⑴ 指令優化策略。
⑵ 流水線技術。
⑶ RISC。
4.並行處理技術:
⑴ 並行性概念。
⑵ 超流水線與超標量技術。
⑶ 向量處理機。
⑷ 陣列處理機。
⑸ 多處理機。⑹ 機群處理機。
5.系統性能評價:
⑴ 性能評價概念。
⑵ 基準測試程序。
八、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1.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
⑴ 網路發展與網路用戶。
⑵ 網路硬體。
⑶ 網路軟體。
⑷ 參考模型。
⑸ 網路實例(Internet)。
2.應用層:
⑴ 應用層概述。
⑵ 萬維網:HTTP。
⑶ 文件傳輸:FTP。
⑷ 電子郵件。
⑸ 域名系統:DNS。
⑹ 網路安全。
3.傳輸層:
⑴ 傳輸層概述。
⑵ 傳輸協議的要素。
⑶ 無連接傳輸:UDP。
⑷ 面向連接傳輸:TCP。
⑸ 擁塞控制。
4.網路層與路由:
⑴ 網路層概述。
⑵ 路由原理。
⑶ Internet協議。
⑷ Internet路由。
⑸ 服務質量。
⑹ 網路互聯。
5.鏈路層與區域網:
⑴ 數據鏈路層概述。
⑵ 流量控制。
⑶ 差錯控制。
⑷ Internet鏈路層與HDLC。
⑸ 多路訪問協議與ETHERNET。
⑹ 數據鏈路層交換。
上機測試內容
1.計算機操作能力。
2.C語言程序設計能力。
3.項目開發能力。
4.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
考試方式
1.考試形式包括筆試(180分鍾)和上機測試(60分鍾)。
2.筆試的試題包括選擇題和論述題兩種類型,其中在五分之一的選擇題用英文書寫,其餘選擇題和論述題用中文書寫
❽ 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知識是什麼啊
《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juX-rK_zhvGXNXQrq-qvew
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第一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二章|第二章-程序設計基礎(一).mp4|第二章-程序設計基礎(二).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軟體工程基礎(七).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五).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四).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一).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三).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六).mp4|第三章-軟體工程基礎(二).mp4|第四章資料庫設計基礎(二).mp4
❾ 我計算機二級考的是VB,現在想考三級,請問我該選什麼好誰能給點建議
三級:分為「PC技術」、「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四個類別。
你計算機考的是vb編程,要是想考三級的話,確實沒有對口的我建議考三級網路,挺簡單的。筆試的話背就行了。它的上機是變成,應該對你而言不是很難。試試吧。!
「PC技術」考核PC機硬體組成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以及PC機使用、管理、維護和應用開發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術」考核計算機信息管理應用基礎知識及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項目開發、維護的基本技能;「資料庫技術」考核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及資料庫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和維護的基本功能;「網路技術」考核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級(資料庫技術)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掌握計算機系統和計算機軟體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和應用知識、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的基本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3.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4.掌握資料庫的基本概念,深人理解關系數據模型、關系數據理論和關系資料庫系統,掌握關系數據語言。
5.掌握資料庫設計方法,具有資料庫設計能力。了解資料庫技術發展。
6.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用C語言編程,開發資料庫應用(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應用領域。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數據結構、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2.線性表的定義、存儲和運算。
3.樹形結構的定義、存儲和運算。
4.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演算法。
5.檢索的基本概念和檢索演算法。
三、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類。
2.進程、線程、進程間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的主要技術。
4.典型操作系統的使用。
四、資料庫系統基本原理
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資料庫系統的構成。
2.數據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數據模型。
3.關系數據模型的基本概念,關系操作和關系代數。
4.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5.事務管理、並發控制、故障恢復的基本概念。
五、資料庫設計和資料庫應用
1.關系資料庫的規范化理論。
2.資料庫設計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3.資料庫應用開發工具。
4.資料庫技術發展。
六、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知識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式
1. 筆試:120分鍾,滿分100分。
2.上機筆試:60分鍾,滿分100分。
三級網路技術考綱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軟體及應用的基本知識
2。掌握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3。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應用知識
5。掌握組網,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等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礎知識
6。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7。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c語言編程(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基本知識
1。計算機系統組成
2。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多媒體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應用領域
二。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類
2。進程、線程、進程間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的主要技術
4。典型操作系統的使用
三。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數據通訊技術的定義與分類
2。數據通訊技術基礎
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基本概念
4。廣域網、區域網與城域網的分類、特點與典型系統
5。網路互連技術與互連設備
四。局域應用技術
1。區域網分類與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區域網
3。區域網組網方法
4。網路操作系統
5。結構化布線技術
五。Internet基礎
1。Internet的基本結構與主要服務
2。Internet通訊協議――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書、超媒體與Web瀏覽器
六。網路安全技術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3。網路安全策略
4。加密與認證技術
5。防火牆技術的基本概念
七。網路應用:電子商務
1。電子商務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2。電子商務應用中的關鍵技術
3。瀏覽器、電子郵件及Web伺服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點內容的策劃和推廣
5。使用Internet進行網上購物
八。網路技術發展
1。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
2。寬頻網路技術
3。網路新技術
九。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上機應用
上機考試60分鍾 筆試120分鍾
三級(PC技術)考試大綱
基本要求
1.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
2.熟悉80×86微處理器的結構、原理及其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3.掌握個人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及邏輯組成和物理結構。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維護管理。
5.熟悉個人計算機常用外部設備的性能、原理及結構。
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
1.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信息處理的特點,計算機分類,PC機的組成與性能評測。
2.數值信息在計算機內的表示:整數的表示和運算,實數(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3.文字信息與文本在計算機內的表示:西文字元的編碼,漢字的輸入碼、國標碼、機內碼,漢字的輸出,通用編碼字元集與Unicode。
4.多媒體技術基礎:數字聲音的類型,波形聲音與合成聲音,圖像、圖形的特點與區別,圖像、圖形和視頻信息在計算機內的表示。
5.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的功能、分類和組成,數據通信的基本原理,網路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網際網路與IP地址,計算機區域網初步。
二、微處理器與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微處理器的一般結構:寄存器組,存儲器管理,匯流排時序,工作模式及典型系統配置。
2.Pentium微處理器的功能與結構: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組,工作模式及存儲器管理,中斷管理,匯流排時序。
3.80×86系列微處理器指令系統:指令格式與編碼,定址方式,指令系統。
4.80×86宏匯編語言的數據、表達式和偽指令語句。
5.80×86宏匯編語言的程序設計:順序、分支及循環程序設計,子程序設計,ROMBIOS中斷調用和DOS系統功能調用。
三、PC機組成原理與介面技術
1.PC機的邏輯組成與物理結構:主板與晶元組,超級I/O晶元,主板BIOS等。
2.系統匯流排的功能與工作原理,ISA匯流排和PCI局部匯流排。
3.主存儲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ROM和RAM,內存條與主存儲器工作原理,Cache存儲器。
4.輸入輸出控制:I/O定址方式與I/O埠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斷控制I/O方式,DMAI/O控制方式。
5.外設介面:串列介面,並行介面,SCSI介面,USB和IEEE一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統的功能與原理
1.操作系統的功能、類型和Windows98的體系結構,WindowsAPI與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處理機管理:Windows虛擬機,Windows虛擬機管理程序,Windows的進程調度技術。
3.Windows的存儲管理:Windows的內存結構與管理,Windows的虛擬內存。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統結構,磁碟的存儲結構,FATl6與FAT32。
5.Windows的設備管理:虛擬設備驅動程序,通用驅動程序與小型驅動程序,即插即用與配置管理,電源管理,列印子系統等。
6.Windows的網路通信功能:Windows的網路組件,遠程網路與通信,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型DCOM,Windows中的Internet組件。
7.Windows的多媒體功能:Windows對多媒體文件與設備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體組件,Windows的媒體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與維護:安裝與啟動,注冊表,系統配置與管理,系統性能監視和優化,故障診斷。
9.PC機的安全與病毒防範:計算機安全的一般概念,PC機病毒及其防範。
五、PC機的常用外圍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滑鼠器,筆輸入設備,掃描儀,數碼相機,聲音輸入設備及MIDI輸入設備。
2.輸出設備: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與顯示控制卡,針式列印機、激光印字機與噴墨列印機,繪圖儀,MIDI音樂合成、3D環繞聲生成與音箱,視頻輸出設備。
3.外存儲器: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的組成、原理與性能指標,活動硬碟,磁碟陣列;磁帶存儲器;光碟存儲器的原理與分類,CD―ROM,CD―R和CD―RW,DVD光碟存儲器。
4.PC機連網設備:Modem,ISDN與PC機的接入,ADSL接入,有線電視網與Cable Modem,區域網組網設備(乙太網卡與集線器),無線接入技術。
六、上機操作
1.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80×86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知識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式
1.筆試:120分鍾,滿分100分。
2.上機考試:60分鍾,滿分100分。
❿ 想知道計算機二級考試內容裡面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是那些內容,主要是哪幾大板塊可以幫幫我嗎
按照「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公共基礎
知識考試大綱(2018 年版)「的要求,計算機二級考試內容裡面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如下內容:
一、 基本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1. 演算法的基本概念;演算法復雜度的概念和意義(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2. 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的概念。
3. 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4. 棧和隊列的定義;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5. 線性單鏈表、雙向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6. 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和後序遍歷。
7. 順序查找與二分法查找演算法;基本排序演算法(交換類排序,選擇類排序,插入類排序)。
二、 程序設計基礎
1. 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
2. 結構化程序設計。
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對象,方法,屬性及繼承與多態性。
1
三、 軟體工程基礎
1. 軟體工程基本概念,軟體生命周期概念,軟體工具與軟體開發環境。
2. 結構化分析方法,數據流圖,數據字典,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
3. 結構化設計方法,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
4. 軟體測試的方法,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測試用例設計,軟體測試的實施,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
測試。
5. 程序的調試,靜態調試與動態調試。
四、 資料庫設計基礎
1.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資料庫系統。
2. 數據模型,實體聯系模型及 E-R 圖,從 E-R 圖導出關系數據模型。
3. 關系代數運算,包括集合運算及選擇、投影、連接運算,資料庫規范化理論。
4. 資料庫設計方法和步驟: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相關策略。
考試方式
1. 公共基礎知識不單獨考試,與其他二級科目組合在一起,作為二級科目考核內容的一部分。
2. 上機考試,10 道單項選擇題,占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