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射頻卡存儲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射頻卡存儲位置

發布時間: 2022-07-24 14:38:58

1. 射頻卡是什麼

射頻卡一般指射頻識別技術(通信技術術語)。

其原理為閱讀器與標簽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數據通信,達到識別目標的目的。RFID 的應用非常廣泛,目前典型應用有動物晶片、汽車晶片防盜器、門禁管制、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電波不接觸快速信息交換和存儲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結合數據訪問技術,然後連接資料庫系統,加以實現非接觸式的雙向通信,從而達到了識別的目的,用於數據交換,串聯起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

(1)射頻卡存儲位置擴展閱讀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復雜:標簽進入閱讀器後,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或者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 是由閱讀器與電子標簽也就是所謂的應答器及應用軟體系統三個部分所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閱讀器(Reader)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用以驅動電路將內部的數據送出,此時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讀數據, 送給應用程序做相應的處理。

2. IC卡,ID卡,M1卡,射頻卡,幾種卡有什麼區別,能不能詳細的給講解一下,謝謝!

IC卡、ID卡、M1卡、射頻卡主要從定義、工作原理、分類和應用情況來區分。

一、定義不同:

1、IC卡的定義:IC卡全稱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稱智能卡(Smart Card)。可讀寫,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數據記錄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統,消費系統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2、ID卡的的定義:ID卡全稱身份識別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種不可寫入的感應卡,含固定的編號,主要有台灣SYRIS的EM格式、美國HID、TI、MOTOROLA等各類ID卡。

3、M1卡的定義:利用PVC封裝M1晶元、感應天線,然後壓製成型後而製作的卡即是智能卡行業所說的M1卡,屬於非接觸式IC卡。

4、射頻卡的定義:射頻卡指的是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二、工作原理不同:

1、IC卡的工作原理:卡片內有一個LC串聯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容的另一端。

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2、ID卡的工作原理:ID卡閱讀器將載波信號經天線向外發送,ID卡進入卡閱讀器的工作區域後,由閱讀器中電感線圈和電容組成的諧振迴路接收閱讀器發射的載波信號,卡中晶元的射頻介面模塊由此信號產生出電源電壓、復位信號及系統時鍾,使晶元「激活」。

晶元讀取控制模塊將存儲器中的數據經調相編碼後調制在載波上,經卡內天線回送給卡閱讀器;卡閱讀器對接收到的卡回送信號進行解調、解碼後送至後台計算機;後台計算機根據卡號的合法性,針對不同應用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

3、M1卡的工作原理:向M1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LC串聯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在電磁波的激勵下,LC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

在這個電容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儲存,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做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取讀寫器的數據。

4、射頻卡的工作原理:標簽進入磁場後,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三、應用不同:

1、IC卡的應用:IC卡已是當今國際電子信息產業的熱點產品之一,除了在商業、醫療、保險、交通、能源、通訊、安全管理、身份識別等非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外,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影響十分深遠。

2、ID卡的應用:ID卡在弱電系統中一般作為門禁或停車場系統的使用者身份識別,由於其無須內置電源,使用時無接觸且壽命長,因此在弱電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

3、M1卡的應用:主要用於公交、輪渡、地鐵的自動收費系統,也應用在門禁管理、身份證明和電子錢包。

4、射頻卡的應用:主要應用在身份證件和門禁控制、供應鏈和庫存跟蹤、汽車收費、防盜、生產控制、資產管理、公交卡、食堂餐卡、銀行卡、賓館門禁卡、二代身份證等。

四、分類不同:

1、IC卡的分類:存儲器卡、邏輯加密卡、CPU卡、超級智能卡、接觸式IC卡、非接觸式IC卡、雙界面卡。

2、ID卡的的分類:ID根據規格可分為標准ID卡、ID厚卡、薄卡和異型卡。

3、M1卡的的分類:常用的有S50及S70兩種型號,常見的有卡式和鑰匙扣式。

4、射頻卡的的分類:無源RFID產品、有源RFID產品、半有源RFID產品。

3. 射頻卡的問題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電路卡)是繼磁卡之後出現的又一種新型信息工具。IC卡在有些國家和地區也稱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電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晶元卡等。它是將一個微電子晶元嵌入符合ISO 7816標準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已經十分廣泛地應用於包括金融、交通、社保等很多領域。
IC卡讀寫器是IC卡與應用系統間的橋梁,在ISO國際標准中稱之為介面設備IFD(Interface Device)。IFD內的CPU通過一個介面電路與IC卡相連並進行通信。IC卡介面電路是IC卡讀寫器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根據實際應用系統的不同,可選擇並行通信、半雙工串列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讀寫晶元。

非接觸式IC卡簡介又稱射頻卡,成功地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於公交、輪渡、地鐵的自動收費系統,也應用在門禁管理、身份證明和電子錢包。
……
ic卡原理: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IC串聯協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協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荷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接觸式IC卡介面技術原理
IC卡讀寫器要能讀寫符合ISO7816標準的IC卡。IC卡介面電路作為IC卡與IFD內的CPU進行通信的唯一通道,為保證通信和數據交換的安全與可靠,其產生的電信號必須滿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1.1 完成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操作

IC卡介面電路對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即卡的激活和釋放,有很嚴格的時序要求。如果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IC卡就不能正常進行操作;嚴重時將損壞IC卡或IC卡讀寫器。
(1)激活過程
為啟動對卡的操作,介面電路應按圖1所示順序激活電路:

◇RST處於L狀態;

◇根據所選擇卡的類型,對VCC加電A類或B類,
◇VPP上升為空閑狀態;

◇介面電路的I/O應置於接收狀態;

◇向IC卡的CLK提供時鍾信號(A類卡1~5MHz,B類卡1~4MHz)。
在t』a時間對IC卡的CLK加時鍾信號。I/O線路應在時鍾信號加於CLK的200個時鍾周期(ta)內被置於高阻狀態Z(ta 時間在t』a之後)。時鍾加於CLK後,保持RST為狀態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復位(tb在t』a之後)。在時間t』b,RST被置於狀態H。I/O上的應答應在RST上信號上升沿之後的400~40 000個時鍾周期(tc)內開始(tc在t』b之後)。

在RST處於狀態H的情況下,如果應答信號在40 000個時鍾周期內仍未開始,RST上的信號將返回到狀態L,且IC卡介面電路按照圖2所示對IC卡產生釋放。
(2)釋放過程
當信息交換結束或失敗時(例如,無卡響應或卡被移出),介面電路應按圖2所示時序釋放電路:

◇RST應置為狀態L;

◇CLK應置為狀態L(除非時鍾已在狀態L上停止);

◇VPP應釋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應置為狀態A(在td時間內沒有具體定義);

◇VCC應釋放。

1.2 通過觸點向卡提供穩定的電源

IC卡介面電路應能在表1規定的電壓范圍內,向IC卡提供相應穩定的電流。

1.3 通過觸點向卡提供穩定的時鍾

IC卡介面電路向卡提供時鍾信號。時鍾信號的實際頻率范圍在復位應答期間,應在以下范圍內:A類卡,時鍾應在1~5MHz;B類卡,時鍾應在1~4MHz。

復位後,由收到的ATR(復位應答)信號中的F(時鍾頻率變換因子)和D(比特率調整因子)來確定。

時鍾信號的工作周期應為穩定操作期間周期的40%~60%。當頻率從一個值轉換到另一個值時,應注意保證沒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脈沖。

4. 現在大學裡面用的飯卡(射頻卡)的原理是什麼內部結構是什麼(最好有圖示)

答:無線智能卡(又稱射頻卡)是一種無源(免供電)內藏特殊密匙數碼的密碼卡,它利用雙向無線電射頻技術,完成卡的數碼識別,亦即代表了持卡人的身份和相關信息。這種新科技因具有諸多優點,正在逐步取代光電卡,磁卡,接觸IC卡等,是未來智能IC卡發展的主流方向。它廣泛應用在身份鑒別、信用鑒別、自動化控制、安全防範等領域,其安全性、保密性,實用性是目前各種通用防範電路無法比擬的。
一、 無線智能卡
本文介紹的無線智能卡屬於無源加密存儲器只讀方式,其晶元內除帶有64bits的加密串列EPROM外,還帶有調制碼發生器輸出埠,與外圍射頻電路共同組成無線連接式數據的發送。它的最大特點是無需電池供電,依靠無線電磁波提供系統所需的能源。
無線智能卡的內部結構,其晶元在出廠前已固化特殊密匙數碼群中之一組密碼信息。在主機識別系統下登錄而成為系統的用戶卡,該卡將在主機系統設定的規則下,進行身份識別和各種交易。

無線智能卡的晶元體積只有4mm×8mm×1mm,因此,可根據用戶需要製成存放在錢包里的名片卡、掛在職員胸前的出入卡、聯在匙扣的匙牌卡,甚至可以做成飾物禮品卡、超微型隱藏卡。它與無線讀卡模塊及主機讀寫器甚至電腦聯網系統配合,可以組建高性能、智能化身份管理識別系統。
二、 無線讀卡模塊
無線智能卡與主機讀寫識別系統要完成信息交流,必須依賴無線電波作為運輸工具,顯然無線電發射與接收電路在此系統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模塊化的無線讀卡電路,將不易調試製作的高頻收發電路固態化,使得智能卡及其讀寫識別系統製作大為簡化.模塊內固化了雙向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無線收/發電路,最後從模塊的OUT腳輸出串列數據信號。該信號可以送入專用識別控制電路或單片管理機,進行各種各樣預設功能的控制。無線讀卡模塊根據工作電壓、幅射范圍、輸出介面等要求,設計多種型號,附表列出了由中山市達華電子廠生產的部分模塊參數,供讀者參考。
三、 應用舉例
無線讀卡電路輸出一連串數碼如何使用,這就需要依靠控制電路或計算機來完成,例如把智能卡用於食堂菜票管理,當計算機讀出智能卡的密碼後,立即調出該飯卡的內存資料,得知結存金額,鍵入該次飯票金額,持卡人原存金額記錄將被減少。通常,用不同型號的控制IC,可製作出不同功能的控制電路,圖3就是應用RF601集成塊作小區門控防盜系統。圖中,K1為開關,擁有該系統的主人,可通過該開關制備一張「允許」命令卡及一張「開除」命令卡,利用這兩張卡,主人可以首次使用「允許」卡命令該機記憶數百張合法卡,並可隨時使用「開除」卡,命令開除某張不受歡迎、今後屬於非法的卡或者吸納某張新的合法卡。K2是開鎖時間設置,以便配合不同功能的電控鎖。
智能卡的應用是極為廣泛的,考勤系統、停車場進出收費管理、小區防範系統,甚至在家庭中作為圖書管、電源控制、保險框、自動門等。

5. IC射頻卡原理與結構

非接觸式IC卡由IC晶元, 感應天線組成, 並完全密封在一個標准PVC卡片中, 無外露部分。非接觸式IC卡的讀寫過程, 通常由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通過無線電波來完成讀寫操作。 非接觸型IC卡本身是無源體, 當讀寫器對卡進行讀寫操作時, 讀寫器發出的信號由兩部分疊加組成:一部分是電源信號,該信號由卡接收後, 與其本身的L/C產生諧振, 產生一個瞬間能量來供給晶元工作。另一部分則是結合數據信號,指揮晶元完成數據、修改、存儲等, 並返回給讀寫器。由非接觸式IC卡所形成的讀寫系統, 無論是硬體結構, 還是操作過程都得到了很大的簡化, 同時藉助於先進的管理軟體,可離線的操作方式, 都使數據讀寫過程更為簡單。

6. ISO15693射頻卡最多能夠存儲多少個位元組

這個主要有標簽晶元決定的 MB89R118C 容量是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