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操作系統中,()是負責管理計算機主存儲器的功能
寄存器、高速緩存、主存儲器和磁碟緩存均屬於操作系統存儲管理的管轄范疇,掉電後它們存儲的信息不再存在。固定磁碟和可移動存儲介質屬於設備管理的管轄范疇,它們存儲的信息將被長期保存。
計算機的存儲器可分成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在程序執行期間被計算機頻繁地使用,並且在一個指令周期期間是可直接訪問的。外存儲器要求計算機從一個外貯藏裝置例如磁帶或磁碟中讀取信息。
(1)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功能擴展閱讀
訪問內存的有效時間
從進程發出指定邏輯地址的訪問請求,經過地址變換,到在內存中找到對應的實際物理地址單元並取出數據,所需要花費的總時間,稱為內存的有效訪問時間(EAT)。
假設訪問一次內存的時間為t,在基本分頁存儲管理方式中,有效訪問時間分為第一次訪問內存時間(即查找頁表對應的頁表項所耗費的時間t)與第二次訪問內存時間(即訪問頁表項中的物理塊號與頁內地址所拼接成的實際物理地址所耗費的時間t)之和: EAT = t + t = 2t;
在快表中查找到所需表項存在著命中率的問題。所謂命中率,是指使用快表並在其中成功查找到所需頁面的表項的比率。
則:EAT = а×λ + (t+λ)(1-а) + t = 2t + λ - t×а;
上式中,λ表示查找快表所需要的時間,а表示命中率,t表示訪問一次內存所需要的時間。
❷ 簡述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
虛擬內存技術不僅僅可讓我們可以使用更多的內存,它還提供了以下功能:
1、定址空間
操作系統讓系統看上去有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內存空間。虛擬內存可以是系統中實際物理空間的許多倍。每個進程運行在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這些虛擬空間相互之間都完全隔離開來,所以進程間不會互相影響。
同時,硬體虛擬內存機構可以將內存的某些區域設置成不可寫。這樣可以保護代碼與數據不會受惡意程序的干擾。
2、內存映射
內存映射技術可以將映象文件和數據文件直接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在內存映射中,文件的內容被直接連接到進程虛擬地址空間上。
3、物理內存分配
內存管理子系統允許系統中每個運行的進程公平地共享系統中的物理內存。
4、共享虛擬內存
盡管虛擬內存允許進程有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但有時也需要在進程之間共享內存。 例如有可能系統中有幾個進程同時運行BASH命令外殼程序。為了避免在每個進程的虛擬內存空間內都存在BASH程序的拷貝,較好的解決辦法是系統物理內存中只存在一份BASH的拷貝並在多個進程間共享。
動態庫則是另外一種進程間共享執行代碼的方式。共享內存可用來作為進程間通訊(IPC)的手段,多個進程通過共享內存來交換信息。 Linux支持SYSTEM V的共享內存IPC機制。
(2)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功能擴展閱讀
DAS、NAS和SAN三種存儲方式比較
存儲應用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標準的體系結構,這三種存儲方式共存,互相補充,已經很好滿足企業信息化應用。
從連接方式上對比,DAS採用了存儲設備直接連接應用伺服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限制性;NAS通過網路(TCP/IP,ATM,FDDI)技術連接存儲設備和應用伺服器,存儲設備位置靈活,隨著萬兆網的出現,傳輸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FC-SAN則是通過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技術連接存儲設備和應用伺服器,具有很好的傳輸速率和擴展性能。三種存儲方式各有優勢,相互共存,佔到了磁碟存儲市場的70%以上。SAN和NAS產品的價格仍然遠遠高於DAS.許多用戶出於價格因素考慮選擇了低效率的直連存儲而不是高效率的共享存儲。
客觀的說,SAN和NAS系統已經可以利用類似自動精簡配置(thin provisioning)這樣的技術來彌補早期存儲分配不靈活的短板。然而,之前它們消耗了太多的時間來解決存儲分配的問題增加內鏈,以至於給DAS留有足夠的時間在數據中心領域站穩腳跟。
此外,SAN和NAS依然問題多多,仍然無法解決。但是SAN常用於大型網路存儲的建設,並且在混合存儲技術成熟的未來,是頗具潛力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
❸ 操作系統的管理功能主要有哪些
操作系統的五大管理功能:
(1)作業管理:包括任務、界面管理、人機交互、圖形界面、語音控制和虛擬現實等;
(2)文件管理:又稱為信息管理;
(3)存儲管理:實質是對存儲「空間」的管理,主要指對主存的管理;
(4)設備管理:實質是對硬體設備的管理,其中包括對輸入輸出設備的分配、啟動、完成和回收;
(5)進程管理:實質上是對處理機執行「時間」的管理,即如何將CPU真正合理地分配給每個任務。
五大類型操作系統各自的特點分別是:
(1) 批處理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用戶離線使用計算機。用戶提交作業之後直到獲得結果之前就不再和計算機打交道。作業提交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交給計算中心的管理操作員,也可以是通過遠程通訊線路提交。提交的作業由系統外存收容成為後備作業。
b.成批處理。操作員把用戶提交的作業分批進行處理。每批中的作業將由操作系統或監督程序負責作業間自動調度執行。
c.多道程序運行。按多道程序設計的調度原則,從一批後備作業中選取多道作業調入內存並組織它們運行,成為多道批處理。
(2) 分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交互性:首先, 用戶可以在程序動態運行情況下對其加以控制。其次,用戶上機提交作業方便。第三,分時系統還為用戶之間進行合作提供方便。
b. 多用戶同時性:多個用戶同時在自己的終端上上機,共享CPU和其他資源,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率。
c.獨立性:客觀效果上用戶彼此間感覺不到有別人也在使用該台計算機,如同自己獨占計算機一樣。
(3) 實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實時時鍾管理(定時處理和延時處理)。
b. 連續的人-機對話,這對實時控制往往是必須的。
c.要求採取過載保護措施。例如對於短期過載,把輸入任務按一定的策略在緩沖區排隊,等待調度; 對於持續性過載,可能要拒絕某些任務的輸入; 在實時控制系統中,則及時處理某些任務,放棄某些任務或降低對某些任務的服務頻率。
d.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採取冗餘措施。雙機系統前後台工作,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4) 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互連的計算機系統的群體。
b. 這些計算機是自治的,每台計算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各自獨立工作,它們在網路協議控制下協同工作。
c.系統互連要通過通信設施(硬體、軟體)來實現。
d.系統通過通信設施執行信息交換、資源共享、互操作和協作處理,實現多種應用要求。
(5) 分布式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計算機網路的開發都遵循協議,而對於各種分布式系統並沒有制定標準的協議。當然,計算機網路也可認為是一種分布式系統。
b.分布式系統要求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實現系統操作的統一性。
c.分布式操作系統對用戶是透明的。但對計算機網路,若一個計算機上的用戶希望使用另一台計算機上的資源,則必須明確指明是哪台計算機。
d.分布式系統的基礎是網路。分布式系統已不僅是一個物理上的鬆散耦合系統,同時還是一個邏輯上緊密耦合的系統。
e.分布式系統還處在研究階段。而計算機網路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❹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包括
覺得有幫助請採納、存儲管理操作系統軟體管理功能包括(b
)和作業管理,你的舉手之勞是對答題者莫大的鼓勵、設備管理.
操作系統硬體管理功能包括(a
)
❺ 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的主要職責是
管理電腦硬體與軟體資源的程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操作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管理控製程序,大致包括5個方面的管理功能: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機上常見的操作系統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❻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存儲管理即是對主存的管理,它是操作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存儲器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種寶貴資源,對主存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是操作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為了便於對主存進行有效的管理,應該將主存分成若干個區域,以便同時存放多個用戶程序和系統軟體。因此,存儲管理應具有如下功能:主存的分配和回收、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擴充」主存容量和存儲保護。存儲分配主要解決多道作業之間劃分主存空間的問題,存儲分配有三種主要方式:直接分配方式、靜態分配方式和動態分配方式。絕大多數計算機系統都採用靜態分配方式或動態分配方式。為了實現靜態和動態兩種存儲分配策略,需要採用將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分開,並對邏輯地址實施地址重定位技術。所謂重定位是由於一個作業裝入到與其地址空間不一致的存儲空間時所引起的有關地址調整過程,實質上,這是一個地址變換過程,地址變換也稱為地址映射。根據地址變換進行的時間及採用的技術手段不同,可以把重定位分為兩類:靜態重定位和動態重定位。所謂靜態重定位是在程序運行之前,由鏈接裝配程序進行的重定位。靜態重定位的特點是無需增加硬體地址變換機構,但要求為每個程序分配一個連續的存儲區,且在程序執行期間不能移動,故難於做到程序和數據的共享;動態重定位是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每當訪問到指令或數據時,將要訪問的程序或數據的邏輯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動態重定位的實現需要依靠硬體地址變換機構。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利用一個重定位寄存器。動態重定位的特點是需要附加硬體的支持,優點是可以將程序分配到不連續的存儲區中,在程序運行之前可以只裝入部分代碼即可運行,然後在程序運行期間,根據需要動態地申請分配內存,所以,便以程序段的共享,並且可向用戶提供一個比主存的存儲空間大得多的地址空間,該地址空間也稱為虛擬存儲器。
❼ 存儲管理主要是對什麼的管理
技術文章 >運維 >windows運維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什麼?
藏色散人藏色散人2019-12-07 14:13:50原創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什麼?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內存資源.
操作系統的五大管理功能:
(1)作業管理:包括任務、界面管理、人機交互、圖形界面、語音控制和虛擬現實等;
(2)文件管理:又稱為信息管理;
(3)存儲管理:實質是對存儲「空間」的管理,主要指對主存的管理;
(4)設備管理:實質是對硬體設備的管理,其中包括對輸入輸出設備的分配、啟動、完成和回收;
(5)進程管理:實質上是對處理機執行「時間」的管理,即如何將CPU真正合理地分配給每個任務。
五大類型操作系統各自的特點分別是:
(1) 批處理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用戶離線使用計算機。用戶提交作業之後直到獲得結果之前就不再和計算機打交道。作業提交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交給計算中心的管理操作員,也可以是通過遠程通訊線路提交。提交的作業由系統外存收容成為後備作業。
b.成批處理。操作員把用戶提交的作業分批進行處理。每批中的作業將由操作系統或監督程序負責作業間自動調度執行。
c.多道程序運行。按多道程序設計的調度原則,從一批後備作業中選取多道作業調入內存並組織它們運行,成為多道批處理。
(2) 分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交互性:首先, 用戶可以在程序動態運行情況下對其加以控制。其次,用戶上機提交作業方便。第三,分時系統還為用戶之間進行合作提供方便。
b. 多用戶同時性:多個用戶同時在自己的終端上上機,共享CPU和其他資源,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率。
c.獨立性:客觀效果上用戶彼此間感覺不到有別人也在使用該台計算機,如同自己獨占計算機一樣。
(3) 實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實時時鍾管理(定時處理和延時處理)。
b. 連續的人-機對話,這對實時控制往往是必須的。
c.要求採取過載保護措施。例如對於短期過載,把輸入任務按一定的策略在緩沖區排隊,等待調度; 對於持續性過載,可能要拒絕某些任務的輸入; 在實時控制系統中,則及時處理某些任務,放棄某些任務或降低對某些任務的服務頻率。
d.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採取冗餘措施。雙機系統前後台工作,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4) 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互連的計算機系
❽ 計算機儲存管理的功能是
計算機儲存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有效地管理系統的存儲資源,特別是對主存儲器進行管理。
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1)內存區域的分配;(2)地址映射;(3)存儲共享;(4)存儲保護;(5)內存擴充。
存儲管理是指主存管理,包括給進程分配主存片段,收回進程釋放的主存片段,為分配出去的主存片段提供保護與共享,以及為作業提供一個虛擬的存儲空間。存儲管理的功能主要分為內存分配、地址轉換、存儲保護和內存擴充四部分。 與「實存」相對應的另一類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虛擬存儲」管理技術,簡稱「虛存」。
(8)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功能擴展閱讀:
對象存儲是一種將數據作為對象進行管理的計算機數據存儲體系結構,與其他存儲體系結構(例如將數據作為文件層級管理的文件系統)以及將數據作為塊和扇區內的塊進行管理的塊存儲相對。每個對象通常包括數據本身,可變數量的元數據和全局獨立標識符。
對象存儲可以在多個級別實現,包括設備級別(對象存儲設備),系統級別和介面級別。在每種情況下,對象存儲都試圖實現其他存儲架構無法解決的功能,例如可以由應用程序直接編程的介面,可以再多個物理硬體實例的命名空間,以及數據管理功能,如數據復制和數據分發在對象級粒度。
相比於資料庫這種面向結構化數據存儲的技術,對象存儲主要面向存儲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
❾ 存儲管理的實質是什麼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存儲管理的對象是主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 。
存儲管理子系統是操作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目的是方便用戶使用和提高存儲器利用率。當要裝入一個作業時,根據作業需要的主存量查看主存中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若有,則按需要量分割一個分區分配給該作業;若無,則令該作業等待主存空間。當程序的存儲空間要求大於實際的內存空間時,就使得程序難以運行了. 虛擬存儲技術就是利用實際內存空間和相對大的多的外部儲存器存儲空間相結合構成一個遠遠大於實際內存空間的 虛擬存儲空間,程序就運行在這個虛擬存儲空間中.能夠實現虛擬存儲的依據是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即程序在運行過程中經常體現出運行在某個局部范圍之內的特點.在時間上,經常運行相同的指令段和數據(稱為時間局部性),在空間上,經常運行與某一局部存儲空間的指令和數據(稱為空間局部性),有些程序段不能同時運行或根本得不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