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非揮發存儲器的技術含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非揮發存儲器的技術含量

發布時間: 2022-07-22 07:23:31

1. 存儲的高密度性是什麼意思

一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集成電路,包含一確定在一半導體基板內的凹陷區域。此凹陷區域具有自一底面延伸的基本上垂直的邊側。一場效三極體經確定以鄰接於該凹陷區域。一包含有下電容器板、電容介電體及上電容器板的電容器結構,確定在該凹陷區域中、該場效三極體上方,藉此提供較大的電容器表面。

2. 快閃記憶體卡的存儲原理是什麼

快閃記憶體卡存儲原理是什麼?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非揮發存儲的一種,具有關掉電源仍可保存數據的優點,同時又可重復讀寫且讀寫速度快、單位體積內可儲存最多數據量,以及低功耗特性等優點。其存儲物理機制實際上為一種新型EEPRO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是SCM(半導體存儲器)的一種。早期的SCM採用典型的晶體管觸發器作為存儲位元,加上選擇、讀寫等電路構成存儲器。現代的SCM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製成存儲晶元,每個晶元中包含相當數量的存儲位元,再由若干晶元構成存儲器。目前SCM廣泛採用的主要材料是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MOS),包括PMOS、NMOS、CMOS三類,尤其是NMOS和CMOS應用最廣泛。RAM(隨機存取存儲),是一種半導體存儲器。必須在通電情況下工作,否則會喪失存儲信息。RAM又分為DRAM(動態)和SRAM(靜態)兩種,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PC機內存即是SDRAM(同步動態RAM),它在運行過程當中需要按一定頻率進行充電(刷新)以維持信息。DDR DDR2內存也屬於SDRAM。而SRAM不需要頻繁刷新,成本比DRAM高,主要用在CPU集成的緩存(cache)上。PROM(可編程ROM)則只能寫入一次,寫入後不能再更改。EPROM(可擦除PROM)這種EPROM在通常工作時只能讀取信息,但可以用紫外線擦除已有信息,並在專用設備上高電壓寫入信息。EEPROM(電可擦除PROM),用戶可以通過程序的控制進行讀寫操作。快閃記憶體實際上是EEPROM的一種。一般MOS閘極(Gate)和通道的間隔為氧化層之絕緣(gate oxide),而Flash Memory的特色是在控制閘(Control gate)與通道間多了一層稱為「浮閘」(floating gate)的物質。拜這層浮閘之賜,使得Flash Memory可快速完成讀、寫、抹除等三種基本操作模式;就算在不提供電源給存儲的環境下,也能透過此浮閘,來保存數據的完整性。 Flash Memory晶元中單元格里的電子可以被帶有更高電壓的電子區還原為正常的1。Flash Memory採用內部閉合電路,這樣不僅使電子區能夠作用於整個晶元,還可以預先設定「區塊」(Block)。在設定區塊的同時就將晶元中的目標區域擦除干凈,以備重新寫入。傳統的EEPROM晶元每次只能擦除一個位元組,而Flash Memory每次可擦寫一塊或整個晶元。Flash Memory的工作速度大幅領先於傳統EEPROM晶元。 MSM(磁表面存儲)是用非磁性金屬或塑料作基體,在其表面塗敷、電鍍、沉積或濺射一層很薄的高導磁率、硬矩磁材料的磁面,用磁層的兩種剩磁狀態記錄信息"0"和"1"。基體和磁層合稱為磁記錄介質。依記錄介質的形狀可分別稱為磁卡存儲器、磁帶存儲器、磁鼓存儲器和磁碟存儲器。計算機中目前廣泛使用的MSM是磁碟和磁帶存儲器。硬碟屬於MSM設備。ODM(光碟存儲)和MSM類似,也是將用於記錄的薄層塗敷在基體上構成記錄介質。不同的是基體的圓形薄片由熱傳導率很小,耐熱性很強的有機玻璃製成。在記錄薄層的表面再塗敷或沉積保護薄層,以保護記錄面。記錄薄層有非磁性材料和磁性材料兩種,前者構成光碟介質,後者構成磁光碟介質。ODM是目前輔存中記錄密度最高的存儲器,存儲容量很大且碟片易於更換。缺點是存儲速度比硬碟低一個數量級。現已生產出與硬碟速度相近的ODM。CD-ROM、DVD-ROM等都是常見的ODM。

3. ROM和RAM有啥區別

ROM和RAM指的都是半導體存儲器。本來的含義是:ROM是Read Only Memory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存儲器只能讀,不能寫。而RAM是Random Access Memory的縮寫。這個詞的由來是因為早期的計算機曾經使用磁鼓作為內存,而磁鼓和磁帶都是典型的順序讀寫設備。RAM則可以隨機讀寫,因此得名。
不過這是30年前的概念了。在半導體和計算技術突飛猛進的30年中,它們的含義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現在ROM通常指非揮發的存儲器,或者說,不掉電。系統停止供電的時候它們仍然可以保持數據。所以光碟也有CD-ROM或者DVD-ROM的說法。而RAM通常都是沒電之後就沒有數據的,典型的就象計算機的內存,需要系統重新啟動的時候從硬碟重新載入數據。有的時候,如果數據可以擦寫,也會借用RAM這個概念,譬如DVD-RAM,其實只是可以擦寫的DVD光碟而已,並非真正的半導體存儲器。

4. 存儲器分類及各自特點有哪些

存儲器分類依據不同的特性有多種分類方法。
(1)按工作性質/存取方式分類
•隨機存取存儲器 (RAM) -每個單元讀寫時間一樣,且與各單元所在位置無關。如:內存。
•順序存取存儲器 (SAM) -數據按順序從存儲載體的始端讀出或寫入,因而存取時間的長短與信息所在位置有關。例如:磁帶。
•直接存取存儲器 (DAM) -直接定位到讀寫數據塊,在讀寫數據塊時按順序進行。如磁碟。
•相聯存儲器 -按內容檢索到存儲位置進行讀寫。例如:快表。
(2)按存儲介質分類
半導體存儲器:雙極型,靜態MOS型,動態MOS型
磁表面存儲器:磁碟、磁帶
光存儲器:CD,CD-ROM,DVD
(3)按信息的可更改性分類
讀寫存儲器:可讀可寫
只讀存儲器:只能讀不能寫
(4)按斷電後信息的可保存性分類
非易失(不揮發)性存儲器:信息可一直保留, 不需電源維持。
易失(揮發)性存儲器
(5)按功能/容量/速度/所在位置分類
•寄存器 -封裝在CPU內,用於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和使用的數據 -用觸發器實現,速度快,容量小(幾~幾十個)
•高速緩存-位於CPU內部或附近,用來存放當前要執行的局部程序段和數據 -用SRAM實現,速度可與CPU匹配,容量小(幾MB)
•內存儲器 -位於CPU之外,用來存放已被啟動的程序及所用的數據 -用DRAM實現,速度較快,容量較大(幾GB)
•外存儲器-位於主機之外,用來存放暫不運行的程序、數據或存檔文件 -用磁表面或光存儲器實現,容量大而速度慢

5. 什麼叫"非揮發"存儲器

化肥會揮發
非化肥會非揮發

6. 存儲晶元的組成

存儲體由哪些組成
存儲體由許多的存儲單元組成,每個存儲單元裡面又包含若干個存儲元件,每個存儲元件可以存儲一位二進制數0/1。

存儲單元:
存儲單元表示存儲二進制代碼的容器,一個存儲單元可以存儲一連串的二進制代碼,這串二進制代碼被稱為一個存儲字,代碼的位數為存儲字長。

在存儲體中,存儲單元是有編號的,這些編號稱為存儲單元的地址號。而存儲單元地址的分配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大端、大尾方式、小端、小尾方式。

存儲單元是按地址尋訪的,這些地址同樣都是二進制的形式。
MAR
MAR叫做存儲地址寄存器,保存的是存儲單元的地址,其位數反映了存儲單元的個數。

用個例子來說明下:

比如有32個存儲單元,而存儲單元的地址是用二進制來表示的,那麼5位二進制數就可以32個存儲單元。那麼,MAR的位數就是5位。

在實際運用中,我們 知道了MAR的位數,存儲單元的個數也可以知道了。

MDR

MDR表示存儲數據寄存器,其位數反映存儲字長。

MDR存放的是從存儲元件讀出,或者要寫入某存儲元件的數據(二進制數)。

如果MDR=16,,每個存儲單元進行訪問的時候,數據是16位,那麼存儲字長就是16位。

主存儲器和CPU的工作原理
在現代計算中,要想完成一個完整的讀取操作,CPU中的控制器要給主存發送一系列的控制信號(讀寫命令、地址解碼或者發送驅動信號等等)。

說明:

1.主存由半導體元件和電容器件組成。

2.驅動器、解碼器、讀寫電路均位於主存儲晶元中。

3.MAR、MDR位於CPU的內部晶元中

4.存儲晶元和CPU晶元通過系統匯流排(數據匯流排、系統匯流排)連接。

7. 試比較RAM和ROM各自具有什麼特點

先說說什麼是ram、rom。
他們都是存儲器,屬於半導體存儲器,只是從讀、寫數據(或者說存、取數據)功能上分為ram和rom。
ram是由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的首字母構成的,意為隨機存儲器,即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可以往存儲器中隨時讀寫數據。根據存儲單元工作原理的不同,ram又可分為靜態存儲器(sram)和動態存儲器(dram)。ram的特點:可讀可寫;給存儲器斷電後,裡面存儲的數據會丟失。我們經常說的內存,比如計算機的內存,手機的內存,包括cpu里用的高速緩存,都屬於ram這類存儲器。
rom是由英文read
only
memory的首字母構成的,意為只讀存儲器。顧名思意,就是這樣的存儲器只能讀,不能像ram一樣可以隨時讀和寫。它只允許在生產出來之後有一次寫的機會,數據一旦寫入則不可更改。它另外一個特點是存儲器掉電後裡面的數據不丟失,可以存放成百上千年。此類存儲器多用來存放固件,比如計算機啟動的引導程序,手機、mp3、mp4、數碼相機等一些電子產品的相應的程序代碼。
在微機系統里,ram一般用作內存,rom用來存放一些硬體的驅動程序,也就是固件。

8. 什麼是揮發性存儲器非揮發性存儲器呢

揮發性和非揮發性存儲器跟掉電丟失與否有關。前者為掉電數據丟失。
RAM為隨機存取存儲器,理論上斷電後數據全丟失,但是非揮發性RAM內置了一個電源,有個檢測系統是否掉電的電路,當監測到掉電時,即接通內部電源以確保時間保持和內存數據不受破壞。這相當於沒有掉電,即RAM的數據也沒丟失。

9. 介紹存儲器

內存(memory),亦稱為存儲器,是一種利用半導體技術做成的電子裝置,用來儲存資料。電子電路的資料是以二進制的方式儲存,內存的每一個儲存單元稱做記憶元或記憶胞(Cell)。

分類
根據儲存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兩類:

揮發性(Volatile)內存:指的是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內存所儲存的資料便會消失,一般稱之為RAM。有兩種主要的類型
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
SRAM:靜態隨機存取內存
非揮發性(Non-Volatile)內存: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內存所儲存的資料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內存資料
ROM(Read-Only Memory,唯讀內存)
一種只能讀取資料的內存。在製造過程中,將資料以一特製光罩(mask)燒錄於線路中,其資料內容在寫入後就不能更改,所以有時又稱為光罩式唯讀內存(mask ROM)。此內存的製造成本較低,常用於計算機中的開機啟動。
PROM (Programmable ROM,可編程唯讀內存)
內部有行列式的鎔絲,視需要利用電流將其燒斷,寫入所需的資料,但僅能寫錄一次。
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抹除可編程唯讀內存)
利用高電壓將資料編程寫入,抹除時將線路曝光於紫外線下,則資料可被清空,並且可重復編程使用。通常在封裝外殼上會預留一個石英透明窗以方便曝光。
OTPROM(One Tim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OTP,一次編程唯讀內存)
寫入原理同EPROM,但是為了節省成本,編程寫入之後就不再抹除,因此不設置透明窗。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式可抹除可編程唯讀內存)
類似EPROM 但是抹除的方式是使用高電場來完成,因此不需要透明窗。
Flash memory (快閃記憶體)
此內存每一個記憶胞都具有一個控制閘與浮動閘,利用高電場改變浮動閘的臨限電壓即可進行編程動作。

10. 半導體存儲器分哪兩類,區別是什麼

半導體存儲器可區分為揮發性和非揮發性存儲器兩大類。揮發性的如DRAM和SRAM,若其供應電源關閉,將會喪失所儲存的信息。相比之下,非揮發性存儲器卻能在電源供應關閉時保留所儲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