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融合架構和傳統架構有什麼區別
超融合架構與傳統架構的區別主要區別還是在於分布式存儲於集中式存儲,以及相應的硬體/管理上,由此帶來的無論是性能,還是擴展性,穩定性、可靠性,以及運維的簡化,運營的成本都會有較大的差異。具體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構把伺服器、網路及存儲進行了融合,並且搭載在統一管理平台上進行維護;而傳統架構則是全部分離的。
存儲架構:超融合採用分布式存儲,傳統架構使用集中式存儲。
網路:超融合使用萬兆乙太網,而傳統架構多使用光纖交換機。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構的優勢非常大,但其實這里的優勢都是分布式存儲本身應該具備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構優勢非常明顯,當然代價就是消耗計算資源,所以計算資源的消耗是檢驗超融合專業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擴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構是擴展能力強,擴容簡單快速,系統復雜度不會隨擴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運維方面:相對傳統架構,超融合布局,維護簡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智能運維。
超融合架構和傳統架構對比的區別
B. 超融合架構與傳統三層架構對比有哪些優勢
不同產品的局部升級,超融合架構對IT基礎架構帶來的提升是全面的,以下講逐一解釋。
1、有效提升可靠性
很多企業客戶對於軟體定義數據中心架構的一個常見誤解:x86伺服器構建的系統可靠嗎?雖然 x86 伺服器本身存在單點故障,但超融合本身是以集群方式工作的,而且其核心-分布式存儲系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利用多副本等技術構建具備更高可靠性的大規模系統,這些技術都是構建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核心。
不僅如此,分布式存儲相對比傳統集中式存儲在可靠性方面還有以下諸多優勢,以下給出對比:
從上圖可以看出,超融合架構在整個產品運維周期中,不僅大量操作被自動化,運維簡單,而且時間短,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人員要求,將 IT 人員解放出來進行更創新的活動。
5、采購成本和總擁有成本的降低在客戶最關注的成本方面,伺服器+超融合軟體(或超融合一體機)的采購成本,相比伺服器加傳統中高端存儲,已有較大幅度的降低。但除了采購成本,超融合在總擁有成本上有更大的優勢。
C. 超融合基礎架構的超融合基礎架構EVO:RAIL
軟體定義存儲和超融合基礎架構化為企業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企業需要根據現有超融合基礎架構或者將要部署的存儲和虛擬化環境來決定使用哪些特性。仍在使用超融合基礎架構的企業也許不會做出巨大變化或者替換現有超融合基礎架構,他們將會想要利用軟體定義存儲技術來添加新的超融合基礎架構功能。同樣的道理還適用於想要使用企業級應用程序、需要專用帶寬來共享傳統SAN/NAS的情況。在虛擬化超融合基礎架構當中使用這些技術是一種可信賴的方式,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找到一種能夠降低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平均成本的方式。虛擬化環境當中的超融合基礎架構存儲解決方案需要針對不同環境進行相應調整。沒有人會懷疑虛擬化技術的價值,但是將hypervisor存放在哪裡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超融合基礎架構存儲還沒有像計算平台那樣成為一種成熟技術,企業需要評估成本、復雜性、可靠性和性能表現等多種因素。
評估超融合基礎架構存儲方案
從存儲的角度來說,超融合基礎架構更加引人關注。從硬體角度來說,將計算、網路和存儲集中到相同的平台當中是一種理想的遷移方式。此外,將超融合基礎架構存儲控制器由硬體組件轉變成為軟體服務(可以由管理員進行控制,不需要長時間培訓)也是一種合理並且受歡迎的做法。如果預測一下數據中心的未來,虛擬化和超融合基礎架構存儲發展將會成為主要趨勢。Nutanix已經成為超融合基礎架構領域當中的市場領導者。推動VMware EVO超級融合基礎架構產品不斷發展。盡管嘗試預測未來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但是對於超融合基礎架構存儲來說,廠商應該實現產品在成本、靈活性和性能表現之間的最佳平衡。作為用戶,我們有多種選擇,不論是在存儲還是超融合基礎架構領域當中。謹慎的IT規劃通常會包含多種超融合基礎架構內容,但是虛擬化、雲計算和存儲應該成為討論的核心。企業希望預測這些領域未來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所以實際上,企業是在選擇一種面向未來的超融合基礎架構,也就是現在做出的選擇需要為以後留出適應空間。
D. dell emc 超融合存儲架構有哪些
dell emc超融合存儲架構中VxRail 是比較重要的,它是戴爾聯合 VMware 專為 VMware 而設計的產品,旨在增強 VMware,它為運營方式轉型和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現代化提供了極為簡單且快捷的路徑。VxRail 是適用於每種 VMware 工作負載和使用情形(包括 VDI、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的單一 HCI 平台,還適用於在真正的混合雲基礎架構上託管傳統和現代應用程序。
具體可以咨詢大篆科技
E. 什麼是超融合系統、集成系統和參考架構
IT架構的市場正走在快速更新與合並的道路上。由業務敏捷性驅動的客戶需求已經從單一的計算能力、網路和存儲架構往雲計算、應用現代化和工作負載管理方向遷移。這一趨勢造成的結果就是,廠商開始關注與產品創新並擴展相應的產品線。這些創新其中之一就是聚合計算能力、存儲服務並讓它們在同一套物理設備上運行。漸漸地,這些計算能力、存儲和網路軟體松開了原先與底層架構緊耦合的聯系,取而代之地以各種軟體定義的形式運行在了標準的x86伺服器上。於是更多的工作負載運行在了虛擬架構上。https://community.emc.com/docs/DOC-42722
如今,超融合架構原生地將核心計算力、存儲和網路功能整合進了一個單一的軟體方案或設備中。新的超融合系統包含一個運行在一個或多個節點上的分布式軟體棧。每一個節點包含一個分布式文件系統或對象存儲庫,更有一個虛擬主程序(Hypervisor)棧引導硬體設備並將其抽象成更多的CPU、內存和硬碟資源。超融合群集中的節點通過內建的網路(乙太網或者InfiniBand交換機)通訊,也可以經由用戶提供的後端網路來通訊。
F. 分布式存儲和超融合區別及優勢
分布式存儲是什麼
關於分布式存儲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甚至名稱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大多數情況下稱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維基網路中給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是一種計算機網路,它通常以數據復制的方式將信息存儲在多個節點中。
在網路中給出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系統,是將數據分散存儲在多台獨立的設備上。分布式網路存儲系統採用可擴展的系統結構,利用多台存儲伺服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伺服器定位存儲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易於擴展。
盡管各方對分布式存儲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點是統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儲將數據分散放置在多個節點中,節點通過網路互連提供存儲服務。這一點與傳統集中式存儲將數據集中放置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分。
超融合是什麼
參考維基網路中的超融合定義: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個軟體定義的 IT 基礎架構,它可虛擬化常見「硬體定義」系統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虛擬存儲(SDS)和虛擬網路。HCI 通常運行在標准商用伺服器之上。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與 融合基礎架構(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區別在於,在 HCI 裡面,無論是存儲底層抽象還是存儲網路都是在軟體層面實現的(或者通過 hypervisor 層面實現),而不是基於物理硬體實現的。由於所有軟體定義的元素都圍繞 hypervisor 實現,因此在超融合基礎架構上的所有實例可以聯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資源。
分布式存儲和超融合區別及優勢?
分布式存儲,它的最大特點是多節點部署, 數據通過網路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儲的特點是擴展性強,通過多節點平衡負載,提高存儲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
超融合基礎架構從定義中明確提出包含軟體定義存儲(SDS),具備硬體解耦的能力,可運行在通用伺服器之上。超融合基礎架構與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類似,計算與存儲融合,通過全分布式的架構,有效提升系統可靠性與可用性,並具備易於擴展的特性。
SMTX ZBS 分布式塊存儲架構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礎架構有更進一步的擴展,它強調以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為核心,以軟體定義的方式整合包括虛擬化計算, 軟體定義存儲以及虛擬網路資源。從筆者來看超融合基礎架構未來的可能性更多,可促進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容災等等 IT 服務大融合,降低IT 基礎架構的復雜性,重新塑造」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
G. 超融合架構的特點
首先你必須了解什麼是超融合?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為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超融合有什麼特點?
超融合是針對傳統架構的改良換代,所以超融合的特點也應該更多的對比傳統架構。
超融合架構與傳統架構對比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構把伺服器、網路及存儲進行了融合,並且搭載在統一管理平台上進行維護;而傳統架構則是全部分離的。
存儲架構:超融合採用分布式存儲,傳統架構使用集中式存儲。
網路:超融合使用萬兆乙太網,而傳統架構多使用光纖交換機。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構的優勢非常大,但其實這里的優勢都是分布式存儲本身應該具備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構優勢非常明顯,當然代價就是消耗計算資源,所以計算資源的消耗是檢驗超融合專業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擴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構是擴展能力強,擴容簡單快速,系統復雜度不會隨擴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運維方面:相對傳統架構,超融合布局,維護簡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智能運維。
H. 超融合架構(HCI)和軟體定義存儲(SDS)的關系
很簡單,HCI 是一室一廳(同時扮演著客廳,書房,卧室的角色)適合小規模分支機構,從業務的角度一個應用一套系統,整合了計算,存儲,網路
SDS 是四室兩廳,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獨立的功能,適合大型企業,適合多業務場景,文件,塊,對象,大數據HDFS需求
業務部門喜歡HCI,一套集群搞定,IT 運維和基礎架構部門,喜歡SDC,SDS,SDN 拆分部署,計算,存儲資源容易量化
HCI 的弊端是選擇一個廠家的HCI,比如虛擬機是KVM就沒法再選擇 VSPHERE ,計算跟存儲無法分開擴容,不適合30個節點以上的集群需求,實際上HCI的案例,大部分都是30節點以內一個集群,如果有大型案例,用戶一般都會拆分到很多個集群去管理,SDS 比較好的廠商,一個集群200個節點很常見,比如電信全球眼,移動咪咕,這些基於SDS架構的平台,20PB 是常見容量,這些應用不適合採用 HCI
I. 超融合架構(HCI)和軟體定義存儲(SDS)哪個范圍更大
超融合核心的分布式存儲也是軟體定義存儲(SDS)的一種形態,而超融合架構本質上也是一種軟體定義存儲(SDS)和虛擬化融合部署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