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個人存資料用什麼存儲好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個人存資料用什麼存儲好

發布時間: 2022-07-21 06:18:46

① 我平時有很多工作資料要存,想要找一個好一點的雲盤,有人了解的嗎

您好,天翼雲盤是中國電信面向個人及家庭用戶推出的雲存儲服務產品,定位「個人與家庭的數據中心「,為個人及家庭用戶提供手機相冊備份、多端文件共享、家庭相冊分享、雲端視頻回看等雲存儲服務。擁有中國電信專屬的傳輸通道,高清視頻上傳下載數秒就可以完成,並且擁有超大的存儲空間,可以安全存儲數百萬張高清照片上萬部高清視頻。天翼雲盤普通用戶初始空間為60G,可以通過充值會員擴充至 4T、8T,會員分為黃金會員和鉑金會員兩個等級。

② 存儲照片。資料保存使用固態硬碟好呢還是機械硬碟好

你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籠統,看了其他大神的答案基本上都對。

存儲資料用什麼硬碟這要取決於你所存儲資料的重要性和查看頻率來決定。

如果存儲的資料很重要查看頻率不高的話,機械硬碟加磁碟陣列是必須的。raid1鏡像備份模式加企業級硬碟是最佳組合。雖說成本較高,但畢竟硬碟有價數據無價。

如果存儲的資料很重要查看頻率高的話,NAS就是首選了。NAS其實是盤陣的網路版,同樣企業級機械硬碟加raid1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只要有網就能隨時查看和保存資料。當然NAS增加了網路功能自然就比陣列要貴不少。

如果存儲的資料不重要的話,那就不用考慮查看頻率的問題了,就存在電腦的普通機械硬碟里就成。

為何不建議使用固態硬碟作為存儲介質,一是價格問題,畢竟就算是萬轉的SAS盤也比固態便宜不少。二是數據的可恢復性,這也是決定固態不適合用於數據儲存的最主要原因。固態硬碟存儲介質就是快閃記憶體晶元,如果晶元壞了其存儲的數據就無恢復的可能性,而機械硬碟的儲存介質是碟片,就是碟片出現壞道也不會影響其他磁軌上面的數據。

最後向你推薦一種被你忽略的資料保存介質,也是最安全的保存介質,它就是光碟。現在網路時代光碟光碟機已經從以前電腦的必備品變成可有可無的雞肋,也致使很多人忽略了光碟這種最安全的存儲介質。光碟它的材料就決定了其穩定性毫不誇張的說把數據寫入光碟後只要存儲妥當,少說三十年後數據隨時讀取。

③ 儲存數據用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

如果存儲的數據對讀寫性能要求不大的話。建議用機械硬碟。相比於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在長時間大量存儲數據方面比較有優勢。
一是機械硬碟成本低,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容量更大的機械硬碟。二是機械硬碟壽命長,數據存儲在磁碟中。如果保養得當保存10~15年是沒問題的。三是數據恢復希望較大,比較安全。只要碟片沒受損,即使電子部分都燒光了也能恢復數據。而固態硬碟要是由於雷擊或電路故障等情況導致快閃記憶體晶元燒毀數據基本上都報廢了。

④ 什麼存儲介質能夠更好地保存你的資料

現代人幾乎每天都要與計算機打交道,不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還是桌面PC,涵蓋了工作、生活、娛樂方方面面。這就意味著:數據和資料已經完全數字化。

顯然,在整個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中,存儲介質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年前,你需要使用一個容量不到3MB的軟盤來存儲文檔數據;現在,128GB的U盤已經非常常見,還有TB級別的硬碟、藍光光碟甚至是海量雲端空間可以選擇。而對於網齡達到10年以上的用戶來說,無疑也是經歷著這種數據存儲介質的巨變。那麼,你還能找到各種老照片、經典電影或是10年前的筆記嗎?它們是存儲在軟盤、光碟、硬碟還是你的QQ空間中?

這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想完美保存下一個10年的數據和資料,你應該選擇什麼存儲介質?

存儲介質很重要

如何選擇存儲介質,很大一部分關繫到存儲成本。現在,我們基本上有以下不同成本、不同形式的存儲介質可以選擇:

光碟

目前,CD/DVD/藍光光碟十分普及,單面容量從700MB、4.7GB到25GB,價格也不盡相同,一般DVD光碟不到1元錢、單面藍光光碟則在3.5元左右。另外,一般的低價筆記本、台式機都配備了DVD刻錄機、高端影音PC則配備了藍光光碟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進行選擇。

不過,要想把光碟保存10年,可並不容易。即便諸如索尼、松下等廠商宣布藍光光碟未來容量可達1TB、保存時間長達50年,但這種技術的穩定性依然令人失望。普遍來說,一般空白光碟的壽命不到5年;而高檔、新技術光碟的價格則十分昂貴,並不值得投入。

機械硬碟

傳統機械硬碟目前已經突破TB容量級別,相比光碟擁有更大容量和更快的讀寫速度速度。不過,由於機械結構和電路復雜,介面變化較快,同時壽命基本上在8年左右,所以即便機械硬碟的價格已經十分低廉,依然不是一個最好的存儲介質。

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是目前高端電腦主要配備的存儲介質,雖然價格昂貴,但存儲速度更快、沒有機械部件的設計理論上也更適合長時間保存數據。不過,實際的應用體驗似乎並非如此,由於快閃記憶體的記憶細胞會因為限制而會失去電荷,最終導致數據丟失,所以固態硬碟並非完美。

那麼雲存儲和社交媒體呢?

雲存儲是21世紀科技廠商的新發明,包括微軟、谷歌、蘋果等巨頭都擁有自己的雲服務,各種其他互聯網廠商也都涉足雲技術領域。顯然,將資料上傳至雲端,可以在任何地方下載到設備中,這種存儲機制聽上去是很完美的,無需擔心天災人禍導致數據丟失。

至於成本,感覺上是比較昂貴的。比如蘋果iColud,50GB的年存儲價格需要600多元,同時由於系統的顯著,你無法使用更便宜的第三方雲服務來備份其系統文件(僅限照片、視頻、文檔等用戶數據)。即便是價格便宜的第三方雲服務,數據格式可能也會受到限制。當然,你還要擔心網路的安全性和被黑客侵入的可能,但總得來說,雲服務在目前來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與雲服務相似,社交媒體也可以作為一種在線備份的形式,如相冊、消息等,當然社交媒體的文件類型和服務限制更多,另外一些社交媒體也允許用戶通過谷歌等雲服務來備份數據。

最好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在任何存儲介質都不太完美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便是根據需求選擇混合形式,比如:

·定期備份:將電腦數據保存在硬碟里

·多個文件備份:諸如照片、視頻、文檔保存在可靠的雲空間及狀態良好的硬碟中

·將物理存儲介質放在合適的地方:諸如光碟、硬碟都要避免陽光暴曬,溫度也要合適。

·考慮加密文件:可以通過一些軟體將文件內容加密後再存儲,實現更安全的存儲形式。

⑤ 存東西備份資料,用移動硬碟好還是雲存儲好

我們記得近20年前我們要保存數據的話還是通過1.4M的軟盤來備份數據,不但存儲量少,大文件還還需要用切割軟體來分盤拷貝。還且軟體存數據的話還很不安全,壽命非常短,數據經常會無故丟失。
那時我們能常備份的方法還有通過區域網備份和直接將主機里的機械硬碟拆下來用IDE數據改跳線來備份。
工具/原料
光碟
機械硬碟
SSD硬碟
雲存儲
方法/步驟
1、幾年前我們較傳統的備份方法是使用光碟刻錄。光碟備份有其優點,刻完後一般不可再寫,也就是一般不用再擔心別人用你光碟時再更改你所寫的數據,也不用擔心文件會受病毒的影響。體積小,便於保存。方便傳遞。當然光碟刻錄也有其局限性,正版的讀寫光碟,如索尼的刻錄盤,理論壽命是10年,但是實際一般是8年左右,這還得保管的非常好,控制好溫度,濕度,防止暴曬等。
用光碟備份的話,推薦買正版的光碟,山寨的有些盤一年使用壽命都不到。
2、另外光碟的容量普遍較小些,較普通的是700M的CD到4.7G的DVD的,也有50G一張的藍光空白碟,但要用藍光光碟機才能播放。價格也比一般的碟片貴些。
3、機械硬碟是較傳統的備份方式,機械硬碟也分等級的,分為黑盤,藍盤,綠盤。像一般伺服器上用的都是黑盤,運轉速度快,穩定。一般家庭使用的電腦,都給你用的是綠盤,價格便宜,容量大。
4、機械硬碟的備份方式一般是裝在備份伺服器上使用,但也有用移動硬碟盒備份的方式。優點是容易大,現在都突破了TB的存儲容量。穩定,備份方式靈活。使用壽命通常在8年左右。
缺點是介面更新換代太快,由於電路結構復雜,在運算過程中如果受到移動撞擊會損壞或丟失數據。還受電路磁場影響。要防高溫,防潮,防磁場。
5、近幾年的新技術出現了,SSD固態硬碟,固態硬碟存儲速度是普通機械硬碟的10倍,而且他改變了傳統機械硬碟的運行方式,不怕運行過程中的移動。所以更加安全,也較適合長時間保存數據。
理論上是靠讀寫次數來影響硬碟的使用壽命。不過現在首先的問題是如今的SSD空間還不夠大,沒有突然TB。價格依然較為昂貴。壽命來說,雖然相對機械硬碟來說進步很多,但依然不太樂觀。
6、現如今也有新的存儲方式出現,如雲存儲,讓運營商來替你保管數據。但正規付費的雲存儲運營商價格相對來說較為昂貴,而且會限定空間大小和上傳的文件格式,空間在10G到50G左右,通常會要300-600元一年。
免費的空間話,上傳限制更多,上傳文件的大小,格式,空間都會有一定限制。
如騰訊QQ空員的空間,只有10G大小。
7、雲存儲相對於以上幾種存儲方式來說,安全性相對來說高些。但對一些保密企業來說,東西放在運營商必竟那不太保險。還要擔心網路安全性和黑客攻擊。
不過雲存儲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8、總的來說,合適的才是自己的。沒有哪種最好的存儲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存儲方式才是最好的。
另外存儲介紹在保存時要防高溫,防潮濕,防磁場,防撞擊,防病毒等。平時要保管好,才能延長存儲介質的壽命。

⑥ 儲存照片視頻,該選擇什麼硬碟

存照片的話還是用機械硬碟比較好,三四百價位沒什麼好挑的,注意不要買疊瓦式的就好了。

所以出於數據安全性方面的考慮,應該考慮配合雲盤或多硬碟備份的方式吧。對於重要資料文件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說到移動硬碟,我比較看好的是西數的。

不過現在的硬碟基本上質量也差不多,關鍵還是看你對哪個廠商的硬碟信任度更高了。但總體上來說,我認為資料備份硬碟的選購還是從如下的方面去考慮吧。


用於資料備份,安全性穩定性是首要考慮條件。

雖然固態硬碟具有更快的傳輸速度,但雖時間的增長出現老化和壞塊等問題也是突出的,而且對於固態來說一旦損壞了對數據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基本沒有恢復數據的可能。

容量可適量大一些。既然是照片備份難免會需要大一點的容量了。

其實選擇了機械硬碟也意味著容量大了。

機械硬碟來說價格也不是問題,選個1T、2T都是挺好的。

硬碟轉速的考慮。目前市面上的硬碟都以5400、7200轉每分鍾為主。不否認轉數高硬碟速度相應也快。但對於數據備份硬碟來說,也只是「間歇性」地進行備份工作而已了。也不需要7200高轉速的硬碟,反而高轉速硬碟還有雜訊稍大功耗更高的缺點。

壽命方面和質保方面的考慮。其實壽命是多因素決定的,實際上也跟硬碟使用頻度也相關。一般來說可以優先選擇緩存更高的硬碟,通常緩存越高也表示著硬碟壽命越好。質保方面現在的廠商都有比較好的保障了,通常有3年的質保時間,有些還長達5年的。

⑦ 請教各位大佬,存儲重要數據用移動固態硬碟好還是移動機械硬碟好

您好,儲存重要數據用移動固態硬碟好還是移動機械硬碟好,其實要看您儲存重要數據的頻繁率和這個移動硬碟是否會隨身隨帶這到處跑了。您需要考慮下面的幾個方面:

1)震動、碰撞從而導致數據丟失的可能性:假如這個移動硬碟需要很頻繁的帶著到處跑,或是每次備份都需要拿進拿出,接上系統;那麼固態硬碟要比機械硬碟更好些。主要的理由在於固態硬碟是儲存晶元焊在一個小的PCB版上,較能夠承受小震動或是碰撞的影響而不會失去數據,但機械硬碟因為有馬達運轉著磁頭在盤上寫入和讀取數據,對於震動和碰撞比較敏感,尤其是在備份時。通常拔除後,機械硬碟的磁頭會放到一個安全區鎖住,否者一旦震動會刮傷盤面,導致數據丟失。這兩種盤從桌面掉到地上,機械硬碟通常直接報廢了,而固態硬碟可能還可以承受得住。

2)數據備份所需要的時間:假如備份數據很頻繁,比如每天都有軟體進行自動定時的備份,那麼使用固態硬碟可以省去很多時間。最差的國產SATA固態硬碟速度都可以到每秒300兆左右,而SATA固態硬碟最快大概在每秒530兆左右;移動機械硬碟要看是3.5英寸的還是2.5英寸的,而機械硬碟的速度和磁碟的轉數是對等的,轉數越快,讀取和寫入速度越快。目前來說7200轉的硬碟大概最快可以到每秒100兆,而10000轉,甚至15000轉的3.5英寸就更快了。但假如是最慢的國產SATA固態硬碟的每秒300找也要比最快的7200轉的2.5英寸機械硬碟快3倍速度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當備份結束後,還需要移除盤鎖起來等其他工作了。

3)硬碟的壽命:機械硬碟的壽命通常以馬達的運轉的時間為主,因為機械硬碟的內置空間屬於封閉式的,只有一些高端的有通氣口作為磁碟受熱和海拔的不同而自動調整內部空間的受壓。所以盤的壽命可能是3萬個小時,5萬個小時,甚至到10萬或是20萬的企業級硬碟。而固態硬碟的壽命通常以寫入的數據量為主,一些國產的固態硬碟的壽命在100TB,有的在160TB,或是200TB;國外的固態硬碟壽命在300TB,好的可以到600TB,甚至企業級的1PB,1個TB是1000GB。也就是一旦寫入的總數據容量達到了這個數,固態硬碟就報廢了。假如您買的是國產的只有100TB壽命的,那麼每天需要備份的數據是100GB,而且是每天都需要備份,那麼1年365天就需要寫入36.5TB的數據,那麼100TB的固態硬碟大概可以用3年就需要更換了。

4)數據一旦損失需要恢復的成本:機械硬碟的好處在於就算機械硬碟的主板燒了,或是磁頭壞了,或是磁碟刮傷了,導致數據丟失,磁碟上的數據通常可以恢復的,就看損壞的程度,是直接換一個主板,還是把磁碟拿出來放到另一個同型號的機身里。但恢復是有可能的。但固態硬碟就無法了,因為固態硬碟是儲存是含在晶元裡面的,晶元裡面的數據通常是無法恢復了,丟失就丟失了。

5)硬碟數據儲存的時限:機械硬碟因為數據是寫在磁碟上,利用電控磁極寫入數據,讀取時也是如此,每一個數據只有0和1,所以數據是一連串的0和1組成的。通常大小的磁碟,儲存的容量倍增是依靠這詞兒數據的橫向密度而定,密度越大數據可以儲存越多。比如同樣的500GB和1TB的機械硬碟都是單面磁碟,而1TB的密度就是500GB的兩倍了。這種依靠磁性單層儲存的方式有利於數據的較長時間儲存和恢復。只要儲存地點不是在比如微波爐或是冰箱後面有較大磁場或是發動機等可能會影響到磁性的地點,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可以放很久的。但固態硬碟就無法了。固態硬碟是電子產品,是使用電極的方式儲存數據。第一代的SLC是單層,後面的MLC是雙層,再來的TLC是三層,到現在的QLC是四層了。固態硬碟的容量是縱向疊加,也就是在同一個儲存點,往上再加一層,容量就是4倍了,再加一層,容量就是16倍了。這個是因為2進制,SLC是2^1,只有0和1;而MCL是2^2=4,有 0, 1, 2, 3的二進為模式(00,01,10,11),而TLC就是2^3=8。但這樣的儲存方式盡管可以達到很高的容量但不宜儲存較長時間的。這個就導致了所謂的(熱數據)和(冷數據)的問題。熱數據是頻繁寫入的數據,表示每一次的寫入,同一個點會重新接受新的電極;但當某一個點很久都沒有更新過,那麼電極會開始變得薄弱,導致儲存的數據開始產生變異了,比如QLC的固態硬碟是4層疊加可以在同一點儲存16個不同的電極,當1層出事了,會直接導致其他3層的數據產生變化,比如原本的數據是(0010)中間的一層出事了,變成了(0110)時,數據直接就產生了問題了。一些較便宜的固態硬碟沒有把冷數據重新轉換成熱數據的功能,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固態硬碟的寫入數據增加,從而降低壽命時間。所以好的固態硬碟,比如三星的高端產品使用的主控晶元可以在電腦開機空檔時,把一些冷數據復制到其他空間轉成熱數據,從而使數據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如此做,比如您每天備份100GB,而系統保存1個月以內的每天的備份,那麼1號的備份要到隔月的1號才會被刪除,也就是到了30號,1號所做的備份已經有29天沒有動過了,此時固態硬碟的主控可能會在第15天(由主控決定)把1號的100GB直接復制到另一個空間,是這15天的數據不會變成冷數據。但這就等於每天固態硬碟需要寫入200GB的數據了(100GB是您的備份,100GB是主控為了避免冷數據而主動轉移數據為熱數據用的),這就要求固態硬碟需要使用到較好的儲存晶元,因為需要很頻繁的反復寫入,讀取,擦拭,刪除的過程。差的晶元經受不起這樣的折騰的。

所以您會發現很多企業不缺錢,要的是速度和保障,會使用SLC晶元的固態硬碟作為備份工具,因為SLC有速度,單層,是壽命最長的。假如每一個疊層導致壽命少了30%;那麼MLC有是SLC的170%速度,雙層,壽命是SLC的7成(假如SLC是10年,MLC可以看作是7年);那麼TLC有速度,三層,壽命再少3成,此時是MCL的7成,那麼TLC就是4.9年;QLC是四層,也就是TLC再降3成,變成了不到3.5年了。這樣的籠統的計算是不恰當的,但可以讓你知道疊層盡管提供了速度,但壽命是更短的。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1TB,三星有黑盤、灰盤、藍盤、紅盤等不同的款式共消費者挑選了。

所以回歸正傳,假如您不差錢,或是您的公司不差錢,那麼使用2個SLC固態硬碟作為備份,採用RAID的模式是最好的,兼顧了速度和數據安全和時限,但無法兼顧到錢包了。假如無法,那麼可以考慮2個MCL固態硬碟,或是1個SLC固態硬碟。作為重要數據備份來說,個人不建議使用QLC的固態,盡管是目前最便宜的。對於TLC個人也不建議,除非您的備份數據是頻繁的,而且預定每2到3年就會換盤。假如價位還是問題,那麼就考慮10000轉的3.5英寸的機械硬碟,假如價位還是問題,那麼就考慮7200轉的2.5英寸使用Type-C Gen2的機械硬碟,磁碟會建議考慮企業級的。不過一個您沒有提出的是,很多大型企業的備份(尤其是那些需要儲存較長時間的)既不用固態硬碟,也不用機械硬碟,他們用的是磁帶,高密度的磁帶,便宜還省空間。

所以選擇:NVME固態硬碟首選(但燒錢),再來是SATA的固態硬碟(採用M.2介面的較好),再來是 SATA的固態硬碟(採用 2.5英寸硬碟介面),然後是3.5英寸的10000轉的機械硬碟,最後才是7200轉的機械硬碟。你需要對於上面提出的5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這個重要數據的備份多平常,是一直連接電腦,還是需要拔除,每次備份的數據量、時間;還有每一個備份需要保留多長時間才會重新被刷新。

希望這樣的解釋可以幫助到您選擇恰當的備份媒介。

⑧ 家庭照片和視頻存儲是用硬碟、網盤、還是NAS哪個好,為何

大家好我是大明、照片和視頻記錄著大家生活非常珍貴有收藏價值,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好備份保存工作,我建議是做好兩手准備同時保存在硬碟和網路上,這樣可以做到雙保險一旦電腦出現問題照片丟失了一樣可以找回來,那麼接下來我就詳細說一下具體應該怎樣保存才能更保險一些、

總結

本期問答講解了“照片”“視頻”保存在哪裡比較保險的問題,我的觀點就是“雙管齊下”除了“本地硬碟”“U盤”之外,還要在“網路”上面保存一份,以確保照片的不丟失畢竟那是我們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的東西應該好好保存、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話別忘記 點個贊 ,關注一下,大明會持續創作關於“電腦維護與應用”的作品,如果大家對此類問題有不同觀點,可以在評論區共同討論,打開“網路APP",搜索”電腦技師大明“,有更多原創電腦知識,供大家參考,本期問答就講到這里咱們下期再見!

⑨ 儲存資料應該用內存卡好還是用U盤好

用u盤好一些,傳輸的速度快一些;但是用內存卡呢,安全點不容易中毒。如果經常拷貝資料的話,還是建議用u盤好一些

⑩ 長期保存數據用什麼好,移動硬碟,u盤,還是光碟

個人感覺,長久保存用移動硬碟,而且最好用機械盤,如果數據丟失有恢復的可能,u盤不太推薦,數據丟失例如主控或者顆粒損壞基本沒有恢復的可能,光碟不推薦,不確定性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