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ibm混合多元時代的存儲哲學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ibm混合多元時代的存儲哲學

發布時間: 2022-07-20 08:58:26

㈠ IBM 好在哪裡

IBM的商務筆記本跟一般筆記本的差別在於:

1 設計卓越

IBM在整個筆記本顏色設計上採用的是一成不變的黑色,

後來小黑就變成IBM THINKPAD的代名詞了。黑色的特點,一個是穩重大方,一個是耐臟,多年過後看上去基本上還是原來購買時候的那樣子,而其它顏色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顯得陳舊了。IBM鍵盤上使用了一個紅色的指點帽,連為什麼選取紅色都是很講究的。因為紅色可以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加強大腦興奮度,這有利於工作。

IBM在屏軸設計上採取鉸鏈固定底座設計,這種設計帶來的好處一個是屏幕可以開合在任意角度,做到這點其實很不容易,不信,可以把其它筆記本拿過來,鍵盤跟屏幕的角度小於30度的時候,很多筆記本你會發現屏幕由於重力作用自動合上了,但是IBM的就不會,還是穩穩當當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基本上不用擔心IBM的THINKPAD屏幕屏軸會斷裂,我們賣了這么多,還沒有發現斷裂過,即使是摔,也很難摔斷。

IBM在鍵盤設計上可謂匠心獨具。毋庸置疑,IBM鍵盤的設計和使用舒適度是其它品牌無法超越的,言語很難描述,但是只要手一敲擊鍵盤,你肯定就能感覺到用IBM鍵盤敲字遠遠比用其它品牌敲字舒適得多。IBM的小紅帽其實要比觸摸板好用得多,對於新手而言,觸摸板顯然比小紅帽容易上手,但是你一旦用熟小紅帽後,你會發覺小紅帽定位要比觸摸板來得精確來得快。

IBM在屏幕框架上設計也是令人叫絕的,上部採用屋檐式設計,安置了thinkpad light燈,燈光一開,晚上剛好照亮鍵盤,讓你晚上工作的時候,不用擔心影響同屋的人休息,也不用再起床去開照明燈。兩側布置著藍牙天線、無線天線,這種設計使得IBM的藍牙信號、無線信號強度相對於其它品牌要來得強,所以如果IBM的筆記本無線都收不到信好的話,其它牌子就更不可能收得到信號了。IBM屏幕頂蓋採用鎂合金的復合材料,非常堅固,除非用力狠壓,否則屏幕不會起水波紋的,相反,很多牌子的筆記本即使是開合筆記本,也會看到屏幕的水波紋。買了IBM筆記本以後,如果注意一點,你還會發現筆記本屏幕合上以後,屏幕跟底框連接處有一條還算寬的縫隙,而且還是弧形的。IBM之所以這么設計就是參考了橋梁設計的原理,弧形拱能承擔更多壓力而不至於斷裂,這樣起碼可以使IBM筆記本屏幕的抗壓能力遠超過其它品牌筆記本。

IBM在掌托設計上也是考慮很多。很多朋友在問為什麼IBM掌托不採用鎂鋁合金設計,是不是為了省錢?IBM的掌托一般採用高強度人體工程學ABS工程塑料,例如T4X採用的就是日本三菱的ABS工程塑料,這個塑料抗酸鹼,而且柔韌度很高,這樣手上的汗就不會輕易導致掌托脫色掉漆,據說這個材料比鎂鋁合金要貴不少。此外,下面會提到,如果使用鎂鋁合金還會帶來由於散熱而導致的不舒適,此外如果鎂鋁合金,用起來會經常感覺到靜電,靜電會讓人那一下子就被針刺的一樣。

IBM在內部設計上更是卓越,搞主板設計的人一看IBM的主板設計,不得不佩服,只能用兩個字形容:精緻。如果一定要用更多的來形容,那就是一件藝術品。機器使用的舒適性通常都是與外部框架直接關聯的,而一個機器運行的可靠穩定性則主要決定於內部框架設計。IBM之所以如此穩定,其根本來源於IBM卓越的內部框架布局,主板設計和散熱設計。從我們實際返修來看,IBM的主板故障概率很低。這里還不得不提一下IBM散熱設計,眾所周知,散熱不良是造成機器不穩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IBM在散熱設計上也是非常考究的,例如IBM T43的散熱材料就是紫銅長導管,一部分覆蓋在顯卡上,另一部分覆蓋在CPU上,然後主要通過左側鱗狀散熱銅片把熱量排放出去。IBM的散熱通常不會把熱量通過鍵盤排放,也不會通過掌托排放,因為這會影響使用舒適性,IBM的散熱主要是是往左側,往下方散熱,這樣既能保證熱量的充分排放,也能保障使用舒適性。

IBM在thinkpad配套軟體設計上可謂嘔心瀝血。

如果你打開一台IBM預裝系統的筆記本,你會發現怎麼有這么多自己帶的軟體。如果你經常把玩IBM的話,你會感覺到它的軟體不僅豐富,而且個個都很有用。舉個例子而言,APS硬碟保護技術軟體,就可以配合硬碟保護的硬體系統來保護硬碟,例如IBM ACCESS CONNECTIONS,這個軟體可以讓你在多個網路之間穿梭而無需再行設置,對於那些苦惱升級IBM自己軟體以及驅動的朋友,thinkpad提供了software installer這個傻瓜式的安裝軟體,連自己找驅動都省了,這個軟體會自己幫你找。

IBM在技術支持上,那可謂呵護備至。

如果你打開www.ibm.com的網站點筆記本欄目進去,各式各樣的驅動,相關技術資料應有盡有,而且分類非常清晰,很容易查找到。人就是這樣,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你可以自己再去找找其它幾家做筆記本的來比比,最讓我窩心的是,有一次我朋友要我幫他找NEC一款自己帶的無線網卡驅動,我跑到其官方網站上居然都沒有,搜了大半天才找到,心裡當時在想,這NEC也太牛了吧,這些活都不幹好。

2 用料上乘,測試嚴格

IBM的筆記本在用料上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

一個是供貨商的選擇,不僅對於其供貨的產品進行嚴格檢測,而且還會去考察供貨商的管理能力,生產體系,質量保證體系,以判斷供貨商是否可以長期穩定保證貨品質量。IBM一般只選取最優秀的幾家作為供貨商,這些供貨商本身也是在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公司。例如內存條,主要採取現代、三星、鎂光、英飛凌等公司,硬碟主要採取富士通、東芝、日立公司的產品,連網卡晶元一般都是採用最好的,例如T43採用的是broadcom的有線網卡,t60採用的是intel的網卡晶元。而主板上的原器件選擇,那更可謂嚴格,例如內存插槽,一般就只用AMP、FOXCONN的,電阻電容一般用SANYO等的,這些東西普通消費者又怎麼可以看得到呢? 至於IBM的測試,測試項目之多,測試之嚴格,詳見附錄。

3 構架穩定

除了IBM設計卓越,用料上乘,測試嚴格,IBM THINKPAD做為商務筆記本之王,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它的構架穩定,反復完善。 舉個簡單的例子,IBM 的X32構架可以一直追蹤到IBM的X20,給你一台X32,一台X24,讓你稍微離遠點望去,你很難甚至根本無法分別誰是X32,誰是X24。而X24跟X32相距時間已經超過3年了。再舉個簡單的例子,IBM的T43跟T40也是何等類似,類似到連說明書都是T40 SERIES。 任何一款筆記本型號的誕生,都要大致經歷如下過程:捕捉到市場的需求,形成產品概念,開發工程測試樣機,進入大規模商業製造,投放銷售,之後根據市場反饋進一步改善,如此循環反復,直到最後這一型號消失,這就完成一個型號的生命周期。 舉個例子:IBM T4X系列,最先是由T40定型的,之後再在這個基礎上改善,例如T41開始加入硬碟保護系統技術,T42則主要改變了CPU的配置,T43又加入了指紋識別,並且運用了SONAMA平台,明年是T60,預計將是一個比較大的革新。這樣例子還有很多,例如IBM的X系列筆記本在X20開始定型,之後X22/X24/X30一直到現在的X31/X32,工業設計上一直沒有大的改變,只是不停跟上其它部件的更新,例如CPU、內存、硬碟之類的。 IBM X40系列也是如此,IBM X41幾乎跟X40完全一樣,雖然改善了散熱空設計,採用了新的平台。 從IBM商務機器的型號中總能找到上一個型號的影子,只是多少而已,例如一成不變的黑色,小紅帽,手感很好的鍵盤。 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一款產品不能老是全部創新,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出問題業界信奉一句話:一個好的產品,80%的應該是繼承下來的,20%的應該是創新這個哲學的邏輯在於:一個產品創新的東西太多,產品往往容易做失敗,如果創新太小,激發不了消費者更新換代的慾望。 IBM的商務筆記本的成功在於很好把握了這個邏輯,它把工業可重復使用的設計部分幾乎做到了極致,我要告訴大家我的X30 4GU可以換個X32的主板套件就可以升級成X32,大家是否覺得驚訝呢?我的X30是P3時代的,X32已經是迅馳時代的了,業界廠商能夠做到這一點有幾個呢?這么做的好處:首先是滿足了消費者懷舊的願望,其次,設計可以高重復使用,降低了設計成本,其三,高重復設計導致了製造成本的大幅度下跌,其四,高重復設計導致維修成本大幅下跌,大家到市場上看,找IBM小黑的部件是最容易找到的,其五,高重復設計,由於飽經市場考驗,早已經非常完善了,這一點帶來了巨大的穩定性。 IBM商務筆記本跟其它的筆記本不不一樣的,就是它做出來的東西就是穩定,壓倒一切的穩定,穩定兩個字容易說,不容易做。現在生產廠商做商務筆記本的很少了,不是因為這個不賺錢,其實商務筆筆記本的毛利比消費型筆記本要高很多,但能夠做好的很少。 我們來探討一下HP,HP的小的面向商務的機器HP NC4000,這個實際上是做的不算成功的機器,現在流行HP NC4200,這個跟以前的差別不知道有多大。大的面向商務的機器HP NC6000,這個做的還可以,現在變成HP NC6230了,這兩個機器的差異之大叫人不敢相信這都是同一個廠商設計出來的。這如此多變的背後,反饋出一個基本邏輯:HP對於商務筆記本的設計上的領悟比IBM的差得大了,如果對IBM用爐火純青來形容的話,那麼HP可能還算不上優秀,其它的廠商呢,根本不想花心思在商務筆記本上面。

㈡ IBM 是個公司在世界的地位,是什麼性質的公司。

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網址: www.ibm.com.cn 。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4年創立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跨國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萬多人,業務遍及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 IBM創始人為老托馬斯·沃森,後來公司在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的率領下開創了計算機時代。 IBM現任CEO為Samuel Palmisano,音譯薩繆爾·帕米沙諾,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國, 也即 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現任董事長是周偉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錢大群擔任CEO。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和藍色基因),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 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部。截止目前,IBM軟體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連續十三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這11家IT強手包括:惠普、英特爾、Sun、微軟、戴爾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項專利申請,雖然少於2004年的3,248項專利申請,但是仍舊將第二名甩開很大的距離。 2003年,IBM總營收為891億美金,全球雇員23萬人。 2004年,IBM總營收為965億美元,全球雇員31萬人。 2005年,IBM總營收為911億美元(在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聯想之後). IBM中國包括: IBM中國開發中心和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 http://www.ibm.com/cn/cdl/ IBM中國研究院(原IBM中國研究中心)CRL: http://www.ibm.com/cn/ibm/crl IBM中國網址 http://www.ibm.com/cn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IBM軟體部分為五個部分 DB2,Webshpere,Tivoli,Rational,Lotus 公司動態: 2004年12月,IBM公司將全球的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業務出售給聯想。聯想擁有ThinkPad和ThinkCenter商標,並可在5年之內使用IBM品牌。 ------------------------------------- IBM公司同時也是備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另,該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最最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於,IBM公司近百年的歷史當中,一直堅持遵守「沃森哲學」: 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老托馬斯·沃森為公司制定了「行為准則」,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l、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例:從IBM中國公司網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國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客戶共同走向隨需應變的轉型之路。 」,其引號中的內容,正是「沃森哲學」對客戶態度的表述。

㈢ IBM發展歷史

IBM發展歷史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布朗寧自動步槍。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進行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彈葯。

20世紀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自動防禦系統計算機開發的主要承包商,並開始復制高射炮系統。只有到那時,IBM才有機會接觸到麻省理工學院正在進行的關鍵研究。

在20世紀60年代,IBM是八大計算機公司(UNIVAC、urban life、scientific data systems、control data、general electric、rca、honeywell)中最大的一家。

1975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計算機製造商的四倍。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財政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年度虧損。由於這一損失,IBM對其業務活動進行了重大更改,將重點從硬體轉移到軟體和服務。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播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收銀機。12月8日,佔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表示,將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業務。

(3)ibm混合多元時代的存儲哲學擴展閱讀:

業務范圍:

IBM是計算機行業的長期領導者,在大型/小型計算機和攜帶型計算機(thinkpad)方面取得了最顯著的成就。他創立的個人電腦(PC)標准仍在使用和開發中。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lenovo group),標志著從「大規模」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的全面轉型。

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以深藍、blue genie和Watson為代表)、UNIX和伺服器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軟體軟體,IBM軟體集團(集團)分為軟體行業解決方案,和中間件產品,包括業務分析軟體(Cognos, SPSS),企業內容管理軟體。

IBM在材料、化學、物理和其他科學領域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硬碟技術、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線和原子蝕刻都是IBM的發明。

㈣ IBM存儲知識

IBM一些大型存儲,一般很少涉及,只有大型集成商,或者廠商,全國總代,才有機會接觸到這方面的設備,例如:IBM8300 等。
我們剛開始學一般就是IBM DS系列,並且IBM做法全都一樣 DS主櫃 帶幾個EXP擴展櫃。具體連線方式,也基本是遵循雙線路冗餘的方式。
具體內容到IBM官網http://www.ibm.com/us/en/sandbox/ver1/ 產品一欄,存儲里可以載倒各種用戶手冊之類的。
見識起手就從DS系列開始,其他的磁帶庫 之類的 精進後再去學習。

㈤ 請問IBM存儲中,ARRAY,RAID,LUN,logical device,這些的概念是什麼啊

其實這些概念不單是IBM存儲,基本上所有的存儲的設備都是類似的。
用舉例子的方式比較通俗易懂。我們需要10TB的磁碟空間存儲數據,於是有了一台10塊2TB硬碟的存儲,我們可以做RAID10模式,即磁碟兩兩鏡像,然後再組成一個大的陣列(ARRAY),但使用率太低,只有一半磁碟容量,於是我們決定做RAID5,還額外用一塊磁碟作為熱備,以防止陣列中有磁碟損壞,使用該熱備盤自動頂替,RAID5是採用奇偶校驗的條帶化組成的,容量計算為N-1,我們用掉一塊熱備,所以可用容量是8*2TB=16TB。
我們後來發現有需要5TB容量用於其他業務,在使用時,就將整個陣列分別劃分出10TB和5TB,分配LUN分別為0和1,對應邏輯盤(logical device)分別起名字為datadisk1和datadisk2,然後在存儲中最後做主機和LUN的映射(mapping),比如A、B主機對應datadisk1,B、C主機對應datadisk2,這樣A主機識別datadisk1,B主機能夠識別兩塊磁碟,C主機僅能識別datadisk2,可以進行正常讀寫了。

完全根據自己的理解手打,感覺不錯請採納。

㈥ IBM公司的企業創始人對組織文化的形成有何作用

摘要 創始人對組織文化創建的影響因素包括 :

㈦ 了解IBM發展史

[編輯本段]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網址:http://www.ibm.com/c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營業收入達到 914億美元。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
在過去的九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 IBM 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信息工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用戶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需求。眾所周知,早在 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又成功地飛上了太空。這兩次歷史性的太空飛行都凝聚著 IBM 無與倫比的智慧。
[編輯本段]簡介
IBM創始人為老托馬斯·沃森,後來公司在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的率領下開創了計算機時代。
IBM現任CEO為Samuel Palmisano,音譯薩繆爾·帕米沙諾,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國, 也即 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現任董事長是周偉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錢大群擔任CEO。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和藍色基因),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 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部。截止目前,IBM軟體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連續十三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這11家IT強手包括:惠普、英特爾、Sun、微軟、戴爾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項專利申請,雖然少於2004年的3,248項專利申請,但是仍舊將第二名甩開很大的距離。
2003年,IBM總營收為891億美金,全球雇員23萬人。
2004年,IBM總營收為965億美元,全球雇員31萬人。
2005年,IBM總營收為911億美元(在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聯想之後).
2006年全年經營業績
-- 收入總額914億美元,剔除被剝離的PC業務增長4%;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收益為9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9%;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每股攤薄收益為6.06美元,同比增長23%,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14%;
-- 來自經營活動的凈現金為153億美元,剔除全球融資事業部的應收項目增加22億美元
IBM中國包括:
IBM中國開發中心和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 http://www.ibm.com/cn/cdl/
IBM中國研究院(原IBM中國研究中心)CRL:http://www.ibm.com/cn/ibm/crl
IBM中國網址 http://www.ibm.com/cn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IBM軟體部分為五個部分
DB2,Webshpere,Tivoli,Rational,Lotus
[編輯本段]動態
2005年5月1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與IBM宣布,聯想完成了對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這標志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企業從此誕生.聯想集團擁有ThinkPad和ThinkCenter商標,並可在5年之內使用IBM品牌。
IBM公司同時也是備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另外,該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更為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於,IBM公司近百年的歷史當中,一直堅持遵守「沃森哲學」:
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老托馬斯·沃森為公司制定了「行為准則」,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1、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例:從IBM中國公司網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國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客戶共同走向隨需應變的轉型之路。 」,其引號中的內容,正是「沃森哲學」對客戶態度的表述。
[編輯本段]歷史
早年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 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RT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 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 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2月14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公司合並成CTR製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切肉機,而且最重要的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一段時間CTR集中精力專做穿孔卡片,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時代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發表了《IBM和大屠殺》(ISBN0609808990),此書聲稱要說明IBM紐約總部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 J. Watson如何透過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國提供穿孔卡片機,並且他們知道機器可以幫助納粹實行"最後解決" 。書中說,在紐約的合作下,IBM的日內瓦辦事處和Dehomag、德國子公司,積極參與支持納粹的暴行。Black還說,這些機器使得納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該公司的紀錄片還探討這個問題.
IBM已解除了這些指控,並且基於他們的訴訟也被駁回。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你在開玩笑,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空軍和航空工程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 IBM建了每台售價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PCrago)說:"我們不能想像, 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二千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60年代至80年代
在60年代IBM是最大的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 現在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近代史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每年損失。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服務.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公司越來越把重點放在推動企業解決咨詢、服務及軟體,並且著重硬體和高價值的晶元技術;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 總共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10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近年不斷加大專利組合,這是與其他公司的寶貴的交叉許可. 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 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一人.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100億美元的底線。. 2003年財富雜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股權聯想,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因購買、繼承了聯想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s已經成為IBM最成功的產品.
最近,IBM已從硬體科學技術的角度將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詢和收購企業重整服務. 新IBM在咨詢、軟體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全球配送能力,這種變化反映非常強烈.
IBM目前正參與開發Cell工程(與Sony一道)、多媒體設計下一代處理器架構、高技術含量的游戲.
在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樣做的通過凍結晶元到F-451℃(-268.0C),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 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同年12月8日,佔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IBM在中國
IBM 與中國的業務關系源遠流長。早在 1934年,IBM 公司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第一台商用處理機。1979年,在中斷聯系近 30年之後,IBM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台 IBM 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IBM 在華業務日益擴大。80年代中後期,IBM 先後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2年 IBM 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這是 IBM 在中國的獨資企業。此舉使 IBM 在實施其在華戰略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掀開了在華業務的新篇章。隨後的 1993年, IBM 中國有限公司又在廣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為止,IBM 在中國的辦事機構進一步擴展至哈爾濱、沈陽、深圳、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漢、福州、重慶、長沙、昆明、烏魯木齊、濟南、天津、鄭州、合肥、南昌、南寧、寧波、石家莊等24個城市,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在華業務覆蓋面。伴隨著 IBM 在中國的發展, IBM 中國員工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超過8500人。除此之外, IBM 還成立了9家合資和獨資公司,分別負責製造、軟體開發、服務和租賃的業務。
IBM 非常注重對技術研發的投入。1995年,IBM 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研究中心,是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現有 200 多位中國的計算機專家。隨後在 1999年又率先在中國成立了軟體開發中心,現有2000多位中國軟體工程師專攻整合中間件,資料庫,Linux 等領域的產品開發。
二十多年來, IBM 的各類信息系統已成為中國金融、電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許多重要業務領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術手段。IBM 的客戶遍及中國經濟的各條戰線。
與此同時,IBM 在多個重要領域占據著領先的市場份額,包括:伺服器、存儲、服務、軟體等。
取諸社會,回饋社會,造福人類,是 IBM 一貫奉行的原則。IBM 積極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並在社區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
IBM 與中國高校合作關系的開始可追溯到 1984年,當年 IBM 為中國高校作了一系列計算機設備硬體和軟體的捐贈。1995年 3月,以 IBM 與中國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為標志,「IBM 中國高校合作項目」正式啟動,這一長期全面合作關系的基本宗旨是致力於加強中國高校在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12年來,IBM 中國高校合作項目不斷向著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領域發展,對中國高校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自 1995年以來,IBM 已向中國高校捐贈了價值超過 15億人民幣的計算機設備、軟體及服務。在高校合作項目方面,目前已與 50 多所中國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57萬人次學生參加了 IBM 技術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培訓,5.8萬人次學生獲得 IBM 全球專業技術認證證書,4000多人次教師參加了 IBM 組織的不同形式的師資培訓。
除了在高等教育領域與中國教育界進行合作之外, IBM 還將合作范圍積極拓展到基礎教育領域。繼 2001年 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工程引入中國以來,IBM 已經連續 6年在中國開展了這一項目。目前 IBM 已與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 68 個城市的近 430 所幼教機構進行合作,捐贈了 2350套 KidSmart 兒童電腦學習中心。
自 2003年起,IBM 與教育部進一步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的20所小學開展了 Reinventing Ecation 「基礎教育創新教學項目」,採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支持方式,把國外成熟的經驗和資源引入中國,並充分結合中國的現狀和需求,更好地幫助學校藉助 IT 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上述兩個項目,共有 1萬多名基礎教育領域的骨幹教師接受了 IBM 的免費培訓,10萬名兒童受益。
2003年,IBM Try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放眼看科學」青少年科普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通過這個項目, IBM 向中國的科技館捐贈電腦終端,終端通過高速網路與異地伺服器相連並將伺服器上的豐富內容呈現給科技館的訪問者。「放眼看科學」內容涵蓋了生態考古、太空探索、極限運動、海洋生物等多個方面,為青少年打開了一道接觸科普知識、了解科學概念的全新大門。目前, IBM 已向 11個 城市的科技館捐贈了40套 IBM TryScience Kiosk 多媒體終端。 對於 IBM 在中國的出色表現和突出貢獻,媒體給予了 IBM 十分的肯定。 IBM 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中國最受尊敬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國最具有價值的品牌」、「中國最佳僱主」等。2004年, IBM 中國公司被《財富》雜志中文版評選為「中國最受贊賞的公司」,並榮居榜首。2005、2006年,IBM 連續兩次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企業公民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國優秀企業公民」榮譽稱號。
IBM 的前任 CEO 郭士納先生在談到 IBM 中國公司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說:「 IBM 懷著對中國的承諾,為中國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術公司。它設在中國,為中國人服務,有朝一日也為全世界服務。 IBM 中國公司必將會成為『中國的 IBM 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 回顧 IBM 在中國的成長歷程,從最初的戰略嘗試階段,到中期的戰略投資階段,再到全面融入階段,IBM 始終懷著對中國的深切承諾。
自 2004年賦予創新新的定義之後,2006年,IBM 進一步將創新的內涵延伸到六個層面,即「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管理和文化創新」以及「政策與社會創新」。
同年,IBM 還將「服務創新」的理念引入中國,先後與商務部簽約助力「千百十工程」,推動中國現代服務產業發展和外向型產業結構升級 ;與教育部簽署「現代服務科學方向」研究合作項目備忘錄,將服務科學課程引進中國高等院校;與衛生部合作,推動構建中國醫療信息服務共享平台和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質量。為了更好的配合服務戰略的實施 IBM 先後將全球采購總部遷往中國深圳,與雷曼兄弟共同啟動了 1.8億美元的「中國投資基金」,並將全球兩個 SOA 解決方案中心之一設在了北京。 IBM 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中國帶來 IBM 在全球信息技術服務方面所具備的領先技能,幫助中國企業和政府實現創新,從而更有力地支持中國在服務行業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
2007年,IBM 中國公司將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在全球化的視野和布局下,努力成為中國客戶的創新夥伴,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盡一份心力。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11,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九。
[編輯本段]文化
IBM經常被形容為具有銷售中心或者說以銷售為主的企業文化. 傳統上,許多具體的行政人員和一般管理人員將來自其銷售隊伍. 此外,中、高層管理人員通常是在向重要客戶銷售過程中直接給予銷售人員支持。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一個藍色西裝、白襯衫、黑領帶是IBM雇員的公共制服. 但90年代以來,IBM放鬆這些要求; 服裝及員工與他們同行的大科技公司表現並不明顯不同。
2003年,IBM開始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使用"Jam"的技術以改寫公司價值觀念--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在內聯網為基礎的網上討論關鍵問題,,涉及職工5萬多人,為期三天. Jam技術包括文本分析軟體(eclassifier)我的網上評論主題,Jam已經在IBM內部使用了6次. 由於2003年的Jam,公司價值更新,反映了三個現代商業、市場和雇員的意見:"奉獻給每位客戶的成功"、"我們公司和世界的創新問題,"、"所有關系的信任和個人負責. "
2004年的一次Jam中,52000多員工用72小時交流最佳做法. 這次活動的重點是找出控訴的價值觀念,以支持執行以前確定的價值觀念. 這樣一個新的Jam事件的發展,讓IBM成員挑選重要思路來支持價值觀念. (進一步的資料見哈佛商業審查,2004年,采訪SamPalmisanoIBM主席).
最近IBM的文化受開放源碼運動的影響. 該公司通過基於Linux的IBM Linux技術中心投資數十億美元的軟體和服務,. 其中包括300多名Linux開發核心人員. IBM的開放源碼並不是沒遇到麻煩。
[編輯]差異性與勞動力問題
IBM努力促進勞動力機會平等和多樣性至少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公司僱用了殘障退伍軍人。 IBM是排名在Working Mother雜志2004年前十的唯一的科技公司,同時也是2005年兩個科技公司之一(另一個公司是Hewlett-Packard)。
公司擁有傳統的工會組織,雖然有些美國本土IBM職工提出異議。在90年代,兩大退休金程序變更,其中包括現金余額計劃,最終導致雇員集體訴訟聲稱年齡歧視。IBM員工贏得官司,並達成了部分解決,但仍在上訴。
IBM長期與一些大型的下崗人員保持聯系在歷史上產生了良好的信譽. 近幾年出現了一些大的削減人員的情況,IBM嘗試這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和基礎利潤的下降. 之後的結果不如預期, 2005的第一季,IBM主要是在歐洲取消14500個職位工作。2005. 6月8日, 加拿大的IBM有限公司淘汰700人. 現印度IBM以及其它在中國、菲律賓、哥斯大黎加的IBM辦事處已出現招聘人數穩步增長的情況.
2005年10月10日, IBM公司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承諾不使用遺傳信息的僱傭決定的主要公司。這是IBM在宣布支持美國國家地理的genographic項目後的短短幾個月內的又一聲明。
IBM公司在中國有500名左右雇員,同時長年保持的實習生規模也在500名,有內部可靠消息稱,實習轉正的幾率大約在20%

㈧ 想了解IBM發展史

編輯本段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網址:http://www.ibm.com/c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營業收入達到 914億美元。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
在過去的九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 IBM 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信息工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用戶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需求。眾所周知,早在 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又成功地飛上了太空。這兩次歷史性的太空飛行都凝聚著 IBM 無與倫比的智慧。
編輯本段簡介
IBM創始人為老托馬斯·沃森,後來公司在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的率領下開創了計算機時代。
IBM現任CEO為Samuel Palmisano,音譯薩繆爾·帕米沙諾,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國, 也即 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現任董事長是周偉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錢大群擔任CEO。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和藍色基因),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 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部。截止目前,IBM軟體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連續十三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這11家IT強手包括:惠普、英特爾、Sun、微軟、戴爾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項專利申請,雖然少於2004年的3,248項專利申請,但是仍舊將第二名甩開很大的距離。
2003年,IBM總營收為891億美金,全球雇員23萬人。
2004年,IBM總營收為965億美元,全球雇員31萬人。
2005年,IBM總營收為911億美元(在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聯想之後).
2006年全年經營業績
-- 收入總額914億美元,剔除被剝離的PC業務增長4%;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收益為9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9%;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每股攤薄收益為6.06美元,同比增長23%,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14%;
-- 來自經營活動的凈現金為153億美元,剔除全球融資事業部的應收項目增加22億美元
IBM中國包括:
IBM中國開發中心和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 http://www.ibm.com/cn/cdl/
IBM中國研究院(原IBM中國研究中心)CRL:http://www.ibm.com/cn/ibm/crl
IBM中國網址 http://www.ibm.com/cn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IBM軟體部分為五個部分
DB2,Webshpere,Tivoli,Rational,Lotus
編輯本段動態
2005年5月1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與IBM宣布,聯想完成了對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這標志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企業從此誕生.聯想集團擁有ThinkPad和ThinkCenter商標,並可在5年之內使用IBM品牌。
IBM公司同時也是備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另外,該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更為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於,IBM公司近百年的歷史當中,一直堅持遵守「沃森哲學」:
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老托馬斯·沃森為公司制定了「行為准則」,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1、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例:從IBM中國公司網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國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客戶共同走向隨需應變的轉型之路。 」,其引號中的內容,正是「沃森哲學」對客戶態度的表述。
編輯本段歷史
早年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 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RT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 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 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2月14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公司合並成CTR製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切肉機,而且最重要的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一段時間CTR集中精力專做穿孔卡片,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時代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發表了《IBM和大屠殺》(ISBN0609808990),此書聲稱要說明IBM紐約總部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 J. Watson如何透過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國提供穿孔卡片機,並且他們知道機器可以幫助納粹實行"最後解決" 。書中說,在紐約的合作下,IBM的日內瓦辦事處和Dehomag、德國子公司,積極參與支持納粹的暴行。Black還說,這些機器使得納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該公司的紀錄片還探討這個問題.
IBM已解除了這些指控,並且基於他們的訴訟也被駁回。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你在開玩笑,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空軍和航空工程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 IBM建了每台售價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PCrago)說:"我們不能想像, 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二千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60年代至80年代
在60年代IBM是最大的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 現在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㈨ 求IBM的企業文化的參考文獻

IBM企業文化
IBM企業文化(IBM Culture)

背景介紹
湯姆斯·約翰·沃森,1874年12月17日年於美國的紐約市,從埃爾米拉高校畢業後,在一收款機公司當推銷員多年;1914年,進入計量製表記錄公司,並逐步升任主管。1924年,沃森把這家公司(CER)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沃森第二是老沃森的第二個兒子,大學畢業後進入IBM擔任推銷員,後晉升為副總經理,1952年從老沃森的手上接過總經理的桂冠。
美國經濟領域權威刊物《幸福》雜志報道:IBM在1983年度利潤為54.88億美元,居西方企業第一位;1984年度的利潤為66億美元,再度蟬聯冠軍。該雜志評選出的1983/1984年度美國十家最佳企業,IBM得分最高,位列第一名。1985年,美國評選歷史上對美國社會影響最大的十名企業家,湯姆斯·沃森僅次於汽車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而位居第四名。因此,沃森父子被譽為"現代企業之王"。
IBM公司前總經理小托馬斯·沃森稱該公司在20世紀前半葉成長壯大為全國傑出公司過程中的氛圍是"崇拜式文化氛圍"。這種氣氛可以追溯到1914年,當時沃森的父親(大托馬斯·沃森)當上了一家小公司總經理,該公司正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當時,大托馬斯就有意識地開始為創建一個富有兢兢業業和執著精神的公司而努力。沃森在牆上貼滿了標語:"時間一去永不回";"沒有永遠靜止的東西";"我們永遠不能自滿";"我們出售是是服務";"公司以其人員而為人所知 "。他對個人的行為做了嚴格規范--他要求銷售人員穿戴整齊,著深色工作服,鼓勵結婚(在他看來,已婚者工作更努力,對公司更忠誠,因為他們得養家活口),不鼓勵吸煙,禁止酗酒。他還制定了培訓計劃,對公司新僱傭的人員進行思想灌輸,努力招募年輕有為的新人,堅持嚴格通過實踐提拔人才的原則。後來,他創辦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經營的鄉俱樂部,主要鼓勵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人員在內部交誼,而不是同外部交往。
與諾德斯特龍公司相似,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尋求樹立最能體現公司思想風格的員工典型--把他們的姓名、照片連同他們的先進事跡登載在公司的出版物上。有些榜樣還光榮地被譜成歌曲來頌揚。還同諾德斯特龍公司一樣,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強調在集體努力的前提下個人努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性。
到了30年代,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已建立起了它的企業思想教育制度,創辦了一個正式的"學堂",讓新人早日適應公司環境和培訓未來的經理。小沃森在《父子公司》一書中寫道:
"學堂的一切就是為了激發忠誠、熱情和崇高的理想,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認為這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校門前是用兩英尺高的字母雕刻而成的一塊座右銘(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隨處可見),上面寫著一個大字:'思'。一進校門就是一冬大理石樓梯,據說這是為了讓學員們在步入課堂時有個奮發向上的思想准備。
穿著'IBM制服'的老員工們講課,他們強調IBM的價值觀。每天早上,在IBM座右銘和標語的周圍,學員們會起立高唱IBM歌曲集中的歌,其中有'星條旗永不落'和扉頁上IBM自己的頌歌'永遠向前'。IBM員工唱道:'手拉著手,共努力,與IBM共同向前進。意志剛強的同仁們,在一切領域共同向前進。'"
盡管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最後的發展超出了唱公司主題歌,但它保留了價值取向明確的培訓和員工交誼做法。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新雇員往往要了解"三個基本信仰",要參加強調公司思想和技術的培訓班。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雇員要學會本公司文化特用的語言,公司期望他們總是要展現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職業特點。1979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建成了一座26英畝的"管理發展中心",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自己的話來說,"可能開始感覺像個隱居勝地,然後才發覺是個學業緊張的課堂"。
1985年出版的《美國最值得乾的100家傑出公司》把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描繪成"一個以教堂方式使其信仰制度化的公司……結果它就成了一家充滿狂熱信仰者公司(如果你沒有熱情,那麼你可能就會感到不自在)……有些人把加盟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同參軍和加入教會相提並論……如果海軍陸戰隊,那麼你就會理解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為了生存,你必須心甘情願地放棄一些自己的個性"。1982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文化"如此滲透到雇員的思想,以至於一位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幹了9年的雇員這么說,'離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就好像在移民'"。的確,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整個歷史上,它一直實行嚴格的適應公司思想的制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前負責銷售的副總經理巴克·羅傑斯在他寫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方式》一書中寫道: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甚至在招聘人員之前,在第一次面試時,就開始用它的……思想向他們灌輸。對有些人來說,"灌輸"一詞的涵義就是洗腦子,但我認為在工作中……這沒什麼消極的。基本上說,每個想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工作的人都被告知:"瞧,我們就是這樣辦事的……對其中的涵義,我們有些十分具體的想法--如果你為我們工作,我們就將教你怎麼對待顧客。如果我們對顧客和服務的態度與你的不協調,我們只能分道揚鑣--越快越好。"
超凡的優越感思想也貫穿了公司的整個歷史,早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取得全國性地位以前,即從1914年開始,老沃森就開始尋求對員工灌輸本公司是個優越的和與眾不同的工作單位的思想。他宣揚說:"如果你不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那麼你就將一事無成"。
在老沃森提出樹立本公司與眾不同且優越於其他公司的思想75年之年,於1989年,小沃森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同一主題,他在一本為紀念公司建立75周年而出的題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刊物中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如果我們以為只是在替另一家公司工作,那麼,我們就將變得與別的公司沒什麼兩樣了。我們得樹立與眾不同的IBM思想。一旦你有了這種思想,很容易就能發揮干勁,為使IBM真正保持與眾不同而努力工作。"
[編輯]

IBM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
IBM擁有40多萬員工,年營業額超過500億美元,幾乎在全球各國都有分公司,對其分布之廣,莫不讓人驚嘆不已,對其成就莫不令人嚮往。若要了解此一企業,你必須要了解它的經營觀念。許多人不易理解,為何像IBM這么龐大的公司會具有人性化的性格,但正是這些人性化的性格,才造成IBM不可思議的成就。
老托馬斯·沃森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設立過「行為准則」。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業家一樣,他希望他的公司財源滾滾,同時也希望能藉此反映出他個人的價值觀。因此,他把這些價值觀標准寫出來,作為公司的基石,任何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麼。
老漢森的信條在其兒子時代更加發揚光大,小托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總裁,老沃森所規定的「行為准則」,由總裁至收發室,沒有一個人不知曉,如:
l、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IBM公司對公司的「規章」、「原則」或「哲學」並無專利權。「原則」可能很快地變成了空洞的口號。正像肌肉若無正規的運動將會萎縮一樣。在企業運營中,任何處於主管職位的人必須徹底明白「公司原則」。他們必須向下屬說明,而且要一再重復,使員工知道,「原則」是多麼重要。IBM公司在會議中、內部刊物中、備忘錄中、集會中所規定的事項,或在私人談話中都可以發現「公司哲學」貫徹在其中。如果IBM公司的主管人員不能在其言行中身體力行,那麼這一堆信念都成了空口說白話。主管人員需要勤於力行,才能有所成效。全體員工都知道,不僅是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個人的成功,也一樣都是取決於員工對沃森原則的遵循。若要全體員工一致對你產生信任,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的,但是一旦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所經營的企業在任何一方面都將受益無窮。
第一條准則:必須尊重個人
任何人都不能違反此這一準則,至少,沒有人會承認他不尊重個人。畢竟在歷史上許多文化與宗教戒律上,也一再呼籲尊重個人的權利與尊嚴。雖然幾乎每個人都同意這個觀念,但列入公司信條中的卻很少見,更難說遵循。當然IBM並不是惟一呼籲尊重個人權利與尊嚴的公司,但卻沒有幾家公司能做得徹底。
沃森家族都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不是金錢或其他東西,而是員工,自從IBM公司創立以來,就一直推行此行動。每一個人都可以使公司變成不同的樣子,所以每位員工都從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公司也試著去創造小型企業的氣氛。分公司永保小型編制,公司一直很成功地把握一個主管管轄十二個員工的效率。每位經理人員都了解工作成績的尺度,也了解要不斷地激勵員工上氣。有優異成績的員工就獲得表揚、晉升、獎金。在IBM公司里沒有自動晉升與調薪這回事。晉升調薪靠工作成績而定。一位新進入公司的市場代表有可能拿的薪水比一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要高。每位員工以他對公司所貢獻的成績來核定薪水,絕非以資歷而論。有特殊表現的員工,也將得到特別的報酬。
自從IBM公司創業以來,公司就有一套完備的人事運用傳統,直到今天依然不變。擁有40多萬員工的今日與只有數百員工的昔日,完全一樣。任何一位有能力的員工都有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在將近50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一位正規聘用的員工因為裁員而失去1小時的工作。IBM公司如同其他一樣也曾遭受不景氣的時候,但IBM都能很好地計劃並安排所有員工不致失業。也許IBM成功的安排方式是再培訓。而後調整新工作。例如在1969年到1972年經濟大蕭條時,有1.2萬IBM的員工,由蕭條的生產工廠、實驗室、總部調整到需要他們的地方。有5000名員工接受再培訓後從事銷售工作、設備維修、外勤行政工作與企劃工作。大部分人反而因此調到了一個較滿意的崗位。
有能力的員工應該給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好讓他們回到家中,回想一下他們做了哪些有價值的事。當他們工作時能夠體會到公司對他們的關懷,都願意為公司的成長貢獻一技之長。IBM公司晉升時永遠在自己公司員工中挑選。如果一有空缺就由外界找人來擔任,那麼對那些有干勁的員工是一種打擊,而且深受挫折、意志消沉。IBM公司有許多方法讓員工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使公司變成不同的樣子,在紐約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間辦公室,每張桌子上都沒有任何頭銜字樣,洗手間也沒有寫著什麼長官使用,停車場也沒有為長官預留位置,沒有主管專用餐廳,總而言之,那是一個非常民主的環境,每個人都同樣受人尊敬。
IBM公司的管理人員對公司里任何員工都必須尊重,同時也希望每一位員工尊重顧客,即使對待同行競爭對象也應同等對待,公司的行為准則規定,任何一位IBM的員工都不可誹謗或貶抑競爭對手。銷售是靠產品的品質、服務的態度,推銷自已產品的長處,不可攻擊他人產品的弱點。
第二條准則:為顧客服務
老托馬斯·沃森所謂要使IBM的服務成為全球第一,不僅是在他自己的公司,而且要使每一個銷售IBM產品的公司也遵循這一原則。他特別訓令IBM將是一個「顧客至上」的公司,也就是IBM的任何一舉一動都以顧客需要為前提,因此,IBM公司對員工所做的「工作說明」中特別提到要對顧客、未來可能的顧客都要提供最佳的服務。
為了讓顧客感覺自己是多麼重要,無論顧客有任何問題,一定在24小時之內解決,如果不能立即解決,也會給予一個圓滿的答復,如果顧客打電話要求服務,通常都會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會派人去服務。此外,IBM的專家們隨時在電話旁等著提供服務或解決軟體方面的問題,而且電話是由公司付帳。此外還有郵寄或專人送零件等服務,來增加服務范圍。IBM公司還要求任何一個IBM新零件,一定要比原先換下來的好,而且也要比市場上同級產品好。服務的品質取決於公司訓練及教育,在這方面,IBM已經在全球所屬公司投下了大量的錢財,所提供的訓練與教育是任何公司無法比擬的。相信在IBM公司受訓所花費的時間超過任何一所大學的授課時間。每年,每一位IBM的經理要接受40個小時的訓練課程,而後回到公司內教導員工。有時甚至定期邀請顧客前來一同上課。經營任何企業,一定要有老顧客的反復惠顧才能使企業成長,一定要設法抓住每一位顧客。最優異的顧客服務是能使他再來惠顧才算成功。
第三條准則:優異
對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理想的觀念去化無論是產品或服務都要永遠保持完美無缺,當然完美無缺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但是目標不能放低,否則整個計劃都受到影響。公司設立一些滿足工作要求的指數,定期抽樣檢查市場以設立服務的品質。從公司挑選員工計劃開始就注重優異的准則,IBM公司認為由全國最好的大學挑選最優秀的學生,讓它們接受公司的密集訓練課程,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日後定有優異的工作表現,為了達到優異的水準,他們必須接受優異的訓練,使他們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達到成功。IBM是一個具有高度競爭環境的公司,它所創造出來的氣氛,可以培養出具有高度競爭環境的公司。它所創造出來的氣氛,可以培養出優異的人才。在IBM公司里,同輩競相爭取工作成績,又不斷地強調教育的重要,因此每個人都不可以自滿,都努力爭上游。每個人都認為任何有可能做到的事,都能做得到。這種態度令人振奮。
小托馬斯·沃森說:「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若要生存並獲得成功的話,必須有一套健全的原則,可供全體員工遵循,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對此原則產生信心。」
在企業經營中,公司的任何運營都有可能改變。有時地址變更,有時人事變更,有時產品變更。有時公司的名稱也變更。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不斷變遷、在任何公司里,一個人若要生存,一定要有應變的能力。在科技高度進步的今日,社會形態與環境變化很快,倘若營銷計劃不能隨機應變,可能會毀滅整個公司。你不是往前進,就是往後退,不可能在原處不動。在任何一個發達的公司里,惟一不能改變的就是「原則」。不論此「原則」的內容是什麼,它永遠是指引公司航行的明燈。當然公司在許多方面要保持彈性,隨機應變,但對「原則」的信念不可變更,由於IBM有這三條基本原則做為基石,業務的成功是必然的。
公司內部必須不斷地把其信念向員工灌輸,在IBM的新進入人員訓練課程中,就包含了如下課程:「公司經營哲學、公司歷史及傳統。」談公司的信念與價值觀不能僅是空談而已,至於能否讓其在公司里發生作用,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公司里空談無益,最重要的是:運用策略、採取行動、切實執行;衡量效果,重視獎賞,以示決心。
IBM的新進銷售學員無論在辦公室或外出接洽業務,都能遵守公司的准則。他們知道,IBM准則「必須尊重個人」的真諦如何。他們一進公司開始就感到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是基於尊重原則,只要他們一有問題,別人再忙也來幫助他們。他們也看到,公司人員是怎樣對待顧客的,也親耳聽到顧客對市場代表、系統工程師及服務人員的贊美。他們周圍環境的人都在那裡努力尋求優異的成績。有關IBM公司的信念,常在所屬公司中定期刊載,有關IBM優異服務之實例亦常在公司訓練課程中講授,在分公司會議中特別提出來,在邀請顧客參加的討論會中亦提出介紹,主要目的是把公司的理想一再重復,以確保理想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