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SCSI存儲技術
因為每個應用環境都是不同的,即使在一個地方表現良好,那也不能保證在其他地方同樣合適。對於伺服器虛擬化環境來說,光纖通道存儲是比較傳統的選擇。但現在iSCSI和NAS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畢竟它們的性價比更加突出。下面本文就來看看每一種網路存儲技術的規格特性,並逐一分析它們的優勢和不足。光纖通道存儲單從性能和可靠性的角度看,光纖通道無疑是出色的存儲架構,其它產品很難與之PK.但凡事都有兩面性,使用光纖通道存儲的確獲得了高性能,可用戶卻不得不承擔更高的成本,以及面對更復雜的技術架構。不過,光纖通道技術在數據中心領域的應用歷史很長,基礎非常好,因此比較大的虛擬化環境通常都傾向於選擇光纖通道,這些用戶主要還是考慮速度和可靠性的因素(光纖通道當前的帶寬是8Gbps,下一代是16Gbps)。另外,光纖通道存儲網路一直是相對獨立的,因此與基於乙太網的存儲設備相比安全性更好。可問題是,光纖通道需要特殊的HBA主機適配器、特殊的交換機,而且這些配件比乙太網絡使用的同類配件更加昂貴。客觀的說,如果要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光纖通道網路代價是很高的。除此之外,光纖通道環境的部署和管理也更復雜,與傳統網路架構相比,它配置起來難度很大,熟悉此項技術的人才也偏少。當前,很多公司都有技術熟練的網路管理員,但其中卻很少有光纖通道存儲網路方面的管理人才。設計並管理一個SAN架構通常需要經過特殊的培訓,這無形中又進一步增加了實施的費用。光纖通道存儲的優勢:FC是部署企業級存儲架構的首選,而且許多應用環境本身就已經在使用SAN了;由於具有更高的可用帶寬,通常情況下性能表現最好;獨立的光纖通道網路更安全;還有LUNzoning和LUNmasking等訪問控制機制;支持bootfromSAN(從存儲啟動系統),伺服器本地不再需要硬碟;基於block的塊存儲類型,可以使用VMwarevSphere自帶的VMFS卷(一種文件系統)。光纖通道存儲的不足:從零開始構建的話,部署成本會很高;需要特殊的、昂貴的配件,比如交換機、線纜和HBA卡;實施和管理也許更復雜,通常需要專職的存儲管理員;可用的安全控制功能較少,實現認證和加密比較復雜。如果用戶的物理伺服器上准備運行多個虛擬機,且應用類型對磁碟I/O有較高的要求,那麼為了得到最佳的性能,用戶或許應該認真考慮使用光纖通道存儲系統。此外,FCoE也是一個選擇,它相當於在傳統的乙太網設備上承載光纖通道協議。但目前FCoE必須部署在同樣昂貴的10Gbps乙太網環境,需要特殊的交換設備。如果用戶的應用環境中已經有了FCSAN,那麼在構建虛擬化平台時使用光纖通道儲存是很合適的。擴展一個已有的SAN環境很容易,而且比部署一個全新的環境要便宜許多。如果用戶的預算充足,而且有管理復雜環境的技術能力,那麼選擇光纖通道存儲一定沒錯。
B. 什麼是ISCSI,及Linux下怎麼樣通過ISCSI實現共享存儲
iSCSI(iSCSI
=
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計算機介面。是由IEETF開發的網路存儲標准,目的是為了用IP協議將存儲設備連接在一起。通過在IP網上傳送SCSI命令和數據,ISCSI推動了數據在網際之間的傳遞,同時也促進了數據的遠距離管理。由於其出色的數據傳輸能力,ISCSI協議被認為是促進存儲區域網(SAN)市場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IP網路的廣泛應用,
ISCSI能夠在LAN、WAN甚至internet上進行數據傳送,使得數據的存儲不再受地域的現在。
ISCSI技術的核心是在TCP/IP網路上傳輸SCSI協議,是指用TCP/IP報文、和ISCSI報文封裝SCSI報文,使得SCSI命令和數據可以在普通乙太網絡上進行傳輸。
C. Microsoft ISCSI服務是什麼服務
iSCSI是由IETF開發的一種基於存儲網路的新的Internet協議,iSCSI的原理是將SCSI命令通過IP網路傳輸,這樣就可以使在網路上傳送數據更加便利,而且可以實現遠程存儲管理。iSCSI協議是推動存儲區域網路(SAN)技術快速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因為它使數據存儲的傳送更加快捷。由於IP網路的靈活性,iSCSI可以在區域網(LANs)、廣域網(WANs)或Internet上傳輸數據。
D. iSCSI是什麼意思
iSCSI:連接到一個TCP/IP網路的直接定址的存儲庫,通過塊I/O SCSI指令對其進行訪問。ISCSI是一種基於開放的工業標准,通過它可以用TCP/IP對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一種數據傳輸的公共協議)指令進行封裝,這樣就可以使這些指令能夠通過基於IP(乙太網或千兆位乙太網)「網路」進行傳輸。這一標準的目的是允許使用現有的乙太網網路傳輸SCSI指令和數據,而這一過程完全不依賴於地點。對這一產品的另外一種描述是,它是連接到TCP/IP網路的存儲,但可以使用與DAS和SAN存儲一樣的I/O指令對其進行訪問。
E. iscsi和cpu有關嗎
有關。
iSCSI是由IBM發明的基於乙太網的存儲協議,該協議與SUN的NFS協議都是為了解決存儲資源共享問題的解決方案。
iSCSI是一種存儲設備遠程映射技術,它可以將一個遠程伺服器上的存儲設備映射到本地,並呈現為一個塊設備(大白話就是磁碟)。從普通用戶的角度,映射過來的磁碟與本地安裝的磁碟毫無差異。如果是硬體實現,硬體實現主要是對SCSI命令封裝和解析等,這樣可以釋放CPU資源。
F. 什麼是iSCSI和IP SAN是一回事嗎
iSCSI,即Internet SCSI,指在互聯網上通過IP協議傳輸SCSI指令和數據包。iSCSI可以用來組建IP SAN,即構築在IP協議基礎上的存儲區域網。但是iSCSI不是IP SAN的全部,像FCIP(FC over IP)等技術也可以劃入IP SAN的范疇,所以說,iSCSI屬於IP SAN的技術,但兩者之間還不能完全劃等號。
G. 什麼是iSCsi
iSCSI:Internet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iSCSI:)。
iSCSI(InternetSCSI)是2003年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制訂的一項標准,用於將SCSI數據塊映射成乙太網數據包。
i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是塊數據傳輸協議,在存儲行業廣泛應用,是存儲設備最基本的標准協議。從根本上說,iSCSI協議是一種利用IP網路來傳輸潛伏時間短的SCSI數據塊的方法,ISCSI使用乙太網協議傳送SCSI命令、響應和數據。
ISCSI可以用我們已經熟悉和每天都在使用的乙太網來構建IP存儲區域網。通過這種方法,ISCSI克服了直接連接存儲的局限性,使我們可以跨不同伺服器共享存儲資源,並可以在不停機狀態下擴充存儲容量。
(7)iscsi存儲協議發展簡史擴展閱讀
存儲單位是一種計量單位。指在某一領域以一個特定量,或標准做為一個記錄(計數)點。再以此點的某個倍數再去定義另一個點,而這個點的代名詞就是計數單位或存儲單位。如卡車的載重量是噸,也就是這輛卡車能存儲貨物的數量,噸就是它的單位量詞。
二進制序列用以表示計算機、電子信息數據容量的量綱,基本單位為位元組B,位元組向上分別為KB、MB、GB、TB,每級為前一級的1024倍,比如1KB=1024B,1M=1024KB。
參考資料
存儲單位-網路
H. iscsi是什麼
iSCSI技術是一種由IBM公司研究開發的,是一個供硬體設備使用的可以在IP協議的上層運行的SCSI指令集,這種指令集合可以實現在IP網路上運行SCSI協議,使其能夠在諸如高速千兆乙太網上進行路由選擇。iSCSI技術是一種新儲存技術,該技術是將現有SCSI介面與乙太網絡(Ethernet)技術結合,使伺服器可與使用IP網路的儲存裝置互相交換資料。
I. 存儲技術發展歷史
最早的外置存儲器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為了解決人口普查的需要,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紙帶改造成穿孔卡片。
他把每個人所有的調查項目依次排列於一張卡片,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在相應項目的位置上打孔。在以後的計算機系統里,用穿孔卡片輸入數據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數據處理也發展成為電腦的主要功能之一。
2、磁帶
UNIVAC-I第一次採用磁帶機作外存儲器,首先用奇偶校驗方法和雙重運算線路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最先進行了自動編程的試驗。此時這個磁帶長達1200英寸、包含8個磁軌,每英寸可存儲128bits,每秒可記錄12800個字元,容量也達到史無前例的184KB。從 此之後,磁帶經歷了迅速發展,後來廣泛應用了錄音、影像領域。
3、軟盤(見過這玩意的一定是80後)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32英寸。隨著技術的發展,軟盤的尺寸一直在減小,容量也在不斷提升,大小從8英寸,減到到5.25英寸軟盤,以及到後來的3.5英寸軟盤,容量卻從最早的81KB到後來的1.44MB。在80-90年代3.5英寸軟盤達到了巔峰。直到CD-ROM、USB存儲設備出現後,軟盤銷量才逐漸下滑。
4、CD
C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碟、光碟,誕生於1982年,最早用於數字音頻存儲。1985年,飛利浦和索尼將其引入PC,當時稱之為CD-ROM(只 讀),後來又發展成CD-R(可讀)。因為聲頻CD的巨大成功,今天這種媒體的用途已經擴大到進行數據儲存,目的是數據存檔和傳遞。
5、磁碟
第一台磁碟驅動器是由IBM於1956年生產,可存儲5MB數據,總共使用了50個24英寸碟片。到1973年,IBM推出第一個現代「溫徹斯特」磁碟驅動器3340,使用了密封組件、潤滑主軸和小質量磁頭。此後磁碟的容量一度提升MB到GB再到TB。
6、DVD
數字多功能光碟,簡稱DVD,是一種光碟存儲器。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荷蘭飛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員開始使用激光光束進行記錄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場。最初的產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系統。它們的直徑多是120毫米左右。容量目前最大可到17.08GB。
7、快閃記憶體
淺談存儲器的進化歷程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包含U盤、SD卡、CF卡、記憶棒等等種類。在1984年,東芝公司的發明人舛岡富士雄首先提出了快速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此處簡稱快閃記憶體)的概念。與傳統電腦內存不同,快閃記憶體的特點是非易失性(也就是所存儲的數據在主機掉電後不會丟失),其記錄速度也非常快。Intel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快閃記憶體並將其投放市場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快閃記憶體形態多樣,存儲容量也不斷擴展到256GB甚至更高。
隨著存儲器的更新換代,存儲容量越來越大,讀寫速度也越來越快,企業級硬碟單盤容量已經達到10TB以上,目前使用的SSD固態硬碟,讀速度達:3000+MB/s,寫速度達:1700MB/s,用起來美滋滋啊。
J. 虛擬化使用的網路存儲協議NFS和iSCSI哪個更好
NAS所支持的網路協議有NFS和CIFS。注意,這里是網路協議。ISCSI屬於SAN的一種,它走的協議是通過IP網路,將SCSI塊數據轉換成網路封包。雖然ISCSI與NAS一樣,都是通過IP網路來傳輸數據,但是在傳輸數據的方式協議上它還是屬於FC-SAN。一個是文件級別的(NAS),一個是block級別的(iSCSI)。說白了就是文件系統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