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天然氣存儲罐與高壓線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天然氣存儲罐與高壓線

發布時間: 2022-07-18 07:24:24

❶ 急急急!請問天然氣管道與11萬千伏高壓線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中壓A 中壓B 低壓 距離 11萬千伏高壓線的安全距離 為2 .0 m
次高壓A 次高壓 B 距離 11萬千伏高壓線的安全距離 為5 .0 m
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GB50028-2006》 地48頁 6.3.3-1 表中 :
小於等於0.4MPa 的燃氣管道 距離 小於等於35KV的電桿(塔)的基礎 為1m
小於等於0.4MPa 的燃氣管道 距離 大於35KV的電桿(塔)的基礎 為2m
次高壓 A 、 次高壓 B 天然去管道距離 小於等於35KV的電桿(塔)的基礎 為1.0m
次高壓 A 、 次高壓 B 天然去管道距離 大於35KV的電桿(塔)的基礎 為5.0m

❷ 關於天然氣儲存,濕式,乾式儲氣罐

濕式罐是在水槽內放置鍾罩和塔節,鍾罩和塔節隨著燃氣的進出而升降,並利用水封隔斷內外氣體來儲存燃氣的容器。乾式罐是在圓柱形外筒中設立一個沿外筒上下的活塞,燃氣就儲存在活塞和圓柱筒體的底版之間。濕式罐主要採用水密封,鍾罩和塔節隨燃氣的壓力升降,乾式罐主要採用活塞和圓筒之間的密封油進行密封,活塞隨燃氣的壓力沿筒壁升降。干、濕式罐是用來儲存低壓煤氣用的,天然氣由於壓力較高,一般不用上述兩種罐體進行儲存,在城市燃氣中一般採用球形高壓儲罐進行儲存。

❸ 高壓電和天然氣的安全距離

架空電力線路與甲類火災危險性的生產廠房,甲類物品庫,易燃易爆液/氣體貯罐的間距,不應小於桿塔高度的1.5倍。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教材2012版高壓類理論部分,是197頁,這書是國家電網編的,一定不會錯

❹ 底溫儲存罐與高壓線距離多少米是安全范圍

低溫儲存罐與高壓線距離安全距離應當根據儲存介質,

如果是甲類或乙類介質安全距離應當大於1.5倍的電桿(塔)高,

如果是丙類介質安全距離大於1.2倍的電桿(塔)高,

如果是埋地儲罐要求分別是0.75倍和0.6倍電桿(塔)高距離,

詳細參見GB 50016-2018表10.2.1。

❺ 天然氣儲氣罐離高壓配電室的安全距離

多大的儲氣罐,如果是加氣站的話,應該距離在100米以上,如果小型的要看容量了,建議50米以上

❻ 儲油罐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按照《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高壓線到加油站的儲油罐、通氣帽和加油機的安全距離應不小於1.5倍桿高。

❼ 天然氣儲氣罐為什麼要遠離高壓線

萬一掉下來 引起爆炸

❽ 壓縮天燃氣儲氣罐為什麼要分高壓中壓低壓

其實,三個罐子的充裝壓力是一樣的,最高20Mpa,之所以,有高中低之分,這是加氣機工藝流程的需要,你的加氣機應該是三線加氣機,既在加氣過程中通過優先控制盤對儲氣罐的電磁閥門進行控制,最先開啟的是低壓儲罐,當壓力升高到一定值後,中壓儲罐打開,以此類推,最後是高壓儲罐打開,壓力平衡後關閥,加氣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利用儲氣容積,高中低壓儲罐最為合理的容積比例為1:2:3。高中低壓只是功能區分,而不是壓力區分。

❾ 各位高手請問 LNG(液化天然氣)站 高壓電桿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LNG儲罐與站外建、構築物的
防火距離(m) 級 別
LNG儲罐
一級站 二級站 三級站
重要公共建築物 100 100 100
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 45 38 33
民用建築物保護類別 一類保護物
二類保護物 35 28 22
三類保護物 25 22 18
其它甲、乙類物品生產廠房、庫房和甲、乙類液體儲罐 45 45 40
其它類物品生產廠房、庫房和丙類液體儲罐以及容積不大於50m3的埋地甲、乙類液體儲罐 32 32 28
室外變配電站 45 45 40
鐵路 45 45 45
電纜溝、暖氣管溝、下水道 10 8 8
城市道路 快速路、主幹路 15 13 11
次幹路、支路 12 11 10
架空通信線 國家一、二級 1.5倍桿高 1.5倍桿高 1.5倍桿高
一般 1.5倍桿高 1倍桿高 1倍桿高
架空電力線路 電壓>380V 1.5倍桿高 1.5倍桿高
電壓≤380V 1倍桿高
註:1 LNG儲罐與站外建築面積不超過200m2的獨立民用建築物,其防火距離可按本表的三類保護物減少20%,但不應小於三級站的規定。
2 LNG儲罐與站外小於或等於1000KV•A預裝變壓器、桿裝變壓器 的防火距離,可按本表室外變配電站的防火距離減少20%。
3 LNG儲罐與郊區公路的防火距離按城市道路確定,高速公路、Ⅰ級 和Ⅱ級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幹路確定,Ⅲ級和Ⅳ級公路按照城市次幹路、支路確定。
4 當執行本表有困難時,經相關部門審批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可適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