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象存儲服務 cos是什麼意思
對象存儲,也叫做基於對象的存儲,是用來描述解決和處理離散單元的方法的通用術語,這些離散單元被稱作為對象。
就像文件一樣,對象包含數據,但是和文件不同的是,對象在一個層結構中不會再有層級結構。每個對象都在一個被稱作存儲池的扁平地址空間的同一級別里,一個對象不會屬於另一個對象的下一級。
文件和對象都有與它們所包含的數據相關的元數據,但是對象是以擴展元數據為特徵的。每個對象都被分配一個唯一的標識符,允許一個伺服器或者最終用戶來檢索對象,而不必知道數據的物理地址。這種方法對於在雲計算環境中自動化和簡化數據存儲有幫助。
對象存儲經常被比作在一家高級餐廳代客停車。當一個顧客需要代客停車時,他就把鑰匙交給別人,換來一張收據。這個顧客不用知道他的車被停在哪,也不用知道在他用餐時服務員會把他的車移動多少次。在這個比喻中,一個存儲對象的唯一標識符就代表顧客的收據。
㈡ 雲存儲哪個好
判斷雲存儲哪個好,需要考慮下面這些因素:
可靠性是否有保障。數據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在選擇存儲的服務商時,可靠性無疑是首要的考慮因素。關於對象存儲的可靠性的判斷標准,雲服務企業往往以可靠性達到「幾個9」來作為宣傳的賣點。不過,在用戶對於數據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哪怕是一個數據的丟失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後果,因此,對於數據可靠性的追求,不應滿足於幾個數字,而是要盡力做到萬無一失。
價格是否合理。自建存儲系統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成本,與之相比,對象存儲可以省去自建存儲系統的高額人力、物力成本,在保證高可靠性的同時,大幅減少了投入。而當數據存儲量到達一定數量級後,對象存儲的價格便成為了企業們選擇對象存儲服務的重要因素。
安全性如何。除了數據的可靠性之外,安全性也是用戶在選擇服務時另一個十分看重的環節。面對攻擊、盜取和破壞時如何保障數據不受到損失,是服務商業務水平的重要體現。採用什麼數據加密手段,如何鑒別訪問用戶的身份,這些問題都反映了雲服務企業的技術實力和服務理念,為自己的產品加分。
是否簡單易用。企業用戶選擇對象存儲,目的就是想要完全取代自建存儲,並藉此大幅縮減企業的存儲支出。用戶甚至不需要設置專人負責公司的存儲,只需掌握數據的上傳和下載即可完成操作。因此,對象存儲的操作是否足夠方便、流程是否流暢就顯得極為關鍵。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即可完成操作,這樣的對象存儲服務,是否能夠吸引你呢?
故障處理是否及時,服務是否給力。即使是再高級的安全系統,也總會有漏洞的存在,而故障在我們使用對象存儲服務時也是難以徹底避免的。對於雲服務企業而言,最大程度避免故障的發生、故障發生前發出預警、故障發生後如何快速妥善地處理等因素考驗著他們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而在平時,是否能在第一時間快速解決用戶的問題、對於問題的解答是否足夠簡單易懂,這些細節則更加考驗著雲服務企業處理問題的能力水平。
㈢ 一般大家都會選擇哪款 SDS 一體機
建議客戶選擇SDS的時候,首先需要問一下自己兩個問題:1、主要應用場景是什麼?2、最關注的前三位的技術指標是什麼?而且還要清楚SDS發展在什麼階段(目前SDS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把預期和現實拉得近一些,有些過高的要求在這個階段SDS還不能提供。
關於SDS技術評價通常包括以下7個維度:可靠性、穩定性、擴展性、功能、性能、易用性、兼容性。
針對SDS塊存儲前三位技術指標維度為:
三大應用場景都把可靠性和穩定性排在了前兩位,之所以這樣排列因為存儲是IT系統的基石。所謂的可靠性就是局部故障不會導致數據丟失和業務中斷,這一點理所應當排在第一位;穩定性是指不會因為局部故障造成性能大幅抖動,給業務響應造成影響,比如說看個小電影中途老卡誰受得了。
說到這有人會問,這兩點對於傳統陣列是必須和默認的要求?我想說,傳統陣列都是昂貴、專用的硬體堆起來,發生硬體故障的概率很低,而SDS大都部署在廉價的標准x86伺服器上,x86伺服器發生硬體故障的概率要高很多;並且SDS都是分布式系統,要管理幾十台、乃至成千上萬台x86伺服器上,這樣發生硬體故障的概率會呈數量級的上升。如何保證大規模分布式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也正是SDS首要解決的難點。
Amazon的S3系統由上百萬台伺服器組成,每分鍾都會有很多設備下線和上線,能保證這樣大規模集群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應該沒幾個廠家有這樣的技術吧?
另外還別忘了,SDS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不是拿出來一個廠家就能保證幾千台伺服器的SDS系統可靠和穩定的。
VSI和VDI環境通常規模很大,而且規模增長的速度也較快,所以把擴展性放在了第三位。對於資料庫應用,性能是毋容置疑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所以排在了第三位。
眼見未必為實,測試中的那些「貓膩」
終於想清楚我要的SDS長什麼樣了,忽然又想起一件大事「誰家的產品能達到我的要求呢?」
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拿測試來說吧(測試還是蠻麻煩的一件事,准備測試環境、編寫測試規范、查看測試結果……)。或許還有一個偷懶的辦法,就是「你們有和我的需求差不多的案例嗎?我去問問那家企業用的咋樣啊」,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聽一面之詞總是不踏實。
相比之下測試是一個較為讓人放心的辦法,但如果你不熟悉SDS的水,同樣有些坑你也發現不了,嘿嘿。
好了,下面這一段就是從測試和技術構架角度幫助客戶判斷關鍵技術指標優劣。
1、B域、C域,1/3節點損壞和RTO為0
可靠性在SDS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當集群中磁碟或節點發生故障時,數據會不會丟失?業務會不會中斷?中斷的時長是多少?
這里有兩個指標需要關註:1、容錯度,2、故障恢復時間。
先說一下容錯度這個指標。
因為主流的SDS都採用副本技術,以三副本為例,丟失1份數據,應該還有2份數據存在,數據不會丟,也就是容錯度為1/3個節點。但如果超過1/3的節點同時down機,集群還能工作嗎?這個不一定所有廠家都能做到。
很多SDS的容錯域都是提前配置好的。以3副本9個節點為例,通常會配置3個容錯域ABC、每個容錯域各3個節點,每個容錯域保存獨立的副本數據。例如當以一個容錯域A的3台機器都故障時,還有兩2個副本存在,數據不會丟失,業務照常運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能容忍1/3節點宕機。這樣的要求大多數廠家都能做到,但如果同時B域或者C域也有機器down機呢?這時候多半會出現兩副本都丟失情況,系統異常了。
故障恢復時間這個指標也很關鍵。當系統中發生節點宕機,故障恢復的時間當然越快越好了,最高的要求是故障恢復時間等於0。要實現這個指標很不容易,因為當SDS系統中節點發生故障時,要恢復這個故障,需要做很多事:第一步,發現這個故障;第二步,選出一個節點接替故障節點,並進行數據重構;第三步,重新刷新定址空間,讓客戶機能獲取數據位置的變化。每一步都需要時間花費,特別對大規模集群來講,想把故障恢復時間控製得很小更是難上加難。宣稱故障恢復時間為零的SDS廠家並不多。
所以故障恢復時間的數量級是衡量一個SDS可靠性等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用戶可以根據前端業務對故障恢復時間的敏感程度,設立相應的要求標准。
2、Ceph性能抖動的問題
對於SDS來講,它的穩定性主要關注點在:當系統發生磁碟/節點故障,恢復數據而產生數據遷移時,前端的性能表現是否穩定。
在前面可靠性段落中談到了,SDS故障恢復有三個步驟,每一步處理不好都會影響性能表現。特別是數據重構和重新定址這兩個環節,會對性能穩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例如著名的開源產品Ceph,不止一個客戶反映當系統中出現節點宕機的情況下,性能下降和波動很厲害,對業務影響很大。只所以出現這個問題首先是和它元數據管理和定址的方式(Crush演算法)有關,即在節點動盪時,元數據(其實是ceph內部保存的資源列表)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數據的地址發生變化,最終導致大量的沒有必要的數據遷移,規模越大,這個問題暴露的越明顯。其次是它數據遷移採用整盤拷貝的方式,會有無效遷移導致的網路帶寬的擁擠。
還有一個坑透露一下,有些SDS系統在拔盤或者宕節點時,可以不發生數據重構,當磁碟或者節點重新上線或歸位時才重構。因此,穩定性測試時最好觀察一下,磁碟或者節點歸位後的表現。甚至建議,用頻繁的節點上/下線來測試它的穩定性,因為節點抖動還是會時常發生的。
3、VSAN的局限
擴展性很難測試,因為你要准備幾百台、上千台的伺服器環境是不可能,除非你是土豪,那怎麼辦?沒辦法,看構架吧。市場上主流SDS分為有中央元數據管理節點的非對稱構架和無中央管理節點的全對稱構架兩大類,前者相比後者擴展性受限。簡單的理解就是「非對稱構架」中好比有個指揮官,一個指揮官能管的人比較有限的。「全對稱構架」中是沒有指揮官的,全憑自覺性,像是一大堆人在幹活,一個病了,無需向領導請假,會有另外一個人立馬自動接替他的工作。舉例證明:VSAN是有中央管理節點的,它官方宣稱的單集群支持最大節點數64個;鵬雲網路的ZettaStor是無中央節點的,能支持萬級的節點數量。因此從具體實例上也能看出,構架決定了其擴展能力。
4、SSD緩沖擊穿
目前快閃記憶體技術發展得很快,性能比傳統磁介質硬碟高了幾個數量級,正是因為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也給SDS造就了可以在性能上PK傳統陣列的基礎。
如果你很有錢的話完全可以用SSD做主存。但目前SSD價格還較貴,性價比較高的方式是用SSD做緩存,通常一個存儲節點上配個幾百GB-1TB的SSD做緩存。SSD緩存對性能的貢獻在小數據量時會表現的非常好,一旦數據量足夠大,SSD被穿透,那就實打實地看落盤(寫到硬碟持久化層)的性能表現了。如果你的系統數據量很小,SSD緩存的容量足夠你支持業務峰值,那可以多些關注SDS緩存加速的性能表現。如果你的系統數據量很大,那SSD會長時間被穿透,那你就重點一下落盤的性能表現了。
目前SDS廠家在SSD緩存利用效率上,水平都差不太多,沒有太多很獨到的演算法出現。倒是落盤這個環節,因為選擇的技術路線不同,表現不一。有的就是差不多發揮原有磁碟的性能,甚至還低;有的利用一些IO演算法,把普通磁碟的性能表現提升幾倍,像鵬雲網路的ZettaStor在落盤時採用了「變隨機為半順序」的IO優化演算法,把隨機IO裸盤的速度提升了3-5倍。鵬雲網路之所以能做這樣的IO優化,因為ZettaStor是完全自主開發的。採用開源方案的廠家要實現起來估計會很難,這是要動到其核心文件系統層的。
有些廠家在性能測試時會用很小的卷、很小的數據去測試,看上去IOPS會很高,但真實環境不會是這么小的負載,所以一旦多創建些大卷,進行長時間大數據量的性能測試,SSD被寫穿透時,性能立馬一落千丈,鳳凰變烏雞了。
不記得那位大咖說過一句話,「不談延遲的性能測試都是耍流氓」。
看一個系統的延遲小不小,一個是實測,另外從構架上也能看出些端倪。就是看一下它的IO路徑是否夠短。例如,直接寫裸磁碟的總比經過文件系統層轉換再寫裸磁碟的IO路徑短很多吧,這就是為什麼Ceph想降低延遲很難的原因所在。眾所周知,Ceph的塊存儲不是直接訪問裸磁碟的,而是通過文件系統把裸磁碟轉換成塊設備給應用的。
㈣ 對象存儲與SAN存儲和NAS存儲相比較有什麼優勢
對象存儲可以簡單理解為用來存儲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的數據池。相對於主機伺服器,具有讀寫速度快,利於分享的特點。在這里給大家總結了這六點。
1、網站數據動靜分離,大幅提升網頁性能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建議使用主機伺服器和對象存儲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存儲網站數據。主機伺服器主要負責存儲網站的動態數據,對象存儲則用來存儲網站的靜態文件。從而實現網站的動靜分離,當用戶訪問一個網站時,分別從主機伺服器和對象存儲的伺服器同步讀取數據,可以大幅的提升網頁性能。
2、單獨的文件管理界面,管理網站文件和本地電腦一樣方便
無論是騰訊雲、阿里雲、杉岩,對象存儲都有單獨的管理控制台,騰訊雲和阿里雲還有專門的電腦客戶端。你不必打開網站,就可以像使用網路雲盤一樣使用對象存儲來管理你的網站文件,除了上傳、下載、預覽等常用功能,還可以直接在對象存儲上進行圖片處理/媒體轉碼/數據分析等。
3、本質是」內置大容量硬碟的分布式伺服器「,同一個文件支持跨域共享
對象存儲的本質是「內置大容量硬碟的分布式伺服器」,對象存儲有自己的 CPU、內存、網路和磁碟系統,具備一定的智能,同一個對象存儲數據池可以新建不同的存儲桶(bucket),分別用來存儲不同網站的數據,彼此互不幹擾。而且同一個文件可以引用到不同的網站,可以有效的減少數據冗餘。
4、儲存節點多,支持跨地域實時同步,實現異地容災
假設你的圖片等數據存儲在你自己的伺服器上,只能通過定期數據備份的方式保護你的數據。數據量大的話,每次備份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佔用大量的磁碟空間,管理起來還不方便。
如果你的數據放置在對象存儲的數據池了,並與網站關聯。那麼靜態文件的備份就可以交給對象存儲。你只需要對網站少量的動態文件進行備份。省時省力。
比如我使用對象存儲,我在離我最近的節點【深圳】來存儲網站的圖片等靜態文件。但是考慮到極端情況,比如深圳節點由於突然停電,可能導致數據全部丟失。但如果之前我選擇了【杭州】作為第二個存儲節點,而且設置【深圳】節點的數據實時增量同步到【杭州】節點。那麼就算深圳節點的數據丟失了,但是我在杭州的數據還是可以使用。等到恢復供電,我再把數據從杭州節點同步回深圳節點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異地容災。
5、成本低,資源彈性伸縮,按需付費
對象存儲不像伺服器的流量是固定的,包含在伺服器的費用裡面了。無論你用或不用,都是這么多。對象存儲可以是根據你的實際使用量進行計費。
6、節省伺服器空間
為什麼選擇將這一點放在最後說呢?因為現在伺服器的價格還算實惠,活動也比較多。大部分站長已經不存在伺服器空間不夠用的問題。而且對象存儲的出現也不是為了解決伺服器空間不夠用的問題。而是為了結合【塊存儲】、【文件存儲】各自的優點,從而實現高效的文件讀寫和分享。但是節省了伺服器空間還是不爭得事實,所以還是提一下吧。
㈤ 對象存儲有什麼優勢
簡單介紹一下藍隊雲對象存儲的優勢:
1、邊緣存儲。
藍隊雲邊緣存儲服務在大規模邊緣節點和用戶側部署服務,加速數據存儲至邊緣,並最終將持久化數據保存至中心,有效解決數據上傳鏈路差,帶寬利用率低等行業痛點,降低本地存儲成本。
2、內容加速分發。
面對視頻、游戲等熱點資源分發的業務場景,您可以使用藍隊雲對象存儲作為源站,搭配藍隊雲 融合CDN 進行加速分發,方便您通過 CDN 節點就近訪問資源,提升用戶體驗。
3、多媒體數據處理。
針對有海量用戶生成內容的場景,藍隊雲對象存儲服務的高並發能力可以靈活應對大流量的業務場景。對存儲在雲端的圖片、音視頻等文件進行數據處理。
4、靜態資源託管。
藍隊雲無縫集合各類第三方擴展插件,如 WordPress、Discuz、Emlog 等,並支持一鍵將各類插件里的靜態資源託管到藍隊雲。
5、備份和歸檔。
藍隊雲提供高可用和高可靠的存儲解決方案來備份和歸檔用戶的關鍵數據,用戶可以設置不同的訪問許可權和級別,保障數據訪問安全。
相較於傳統自建方案,用戶無需采購高昂硬體,無需擔心擴容、安全等問題,從而節省更多的存儲、維護、人力成本。
6、海量數據高並發。
藍隊雲針對海量數據高並發的場景做了深度優化,實現對象存儲訪問協議到 HDFS 協議的轉換。
相較於傳統 Hadoop 方案,用戶可獲得更優的讀取、分析性能,更強的穩定性和更好的擴展性。
7、私有雲存儲
企業客戶可以選擇私有化部署藍隊雲對象存儲系統。
基於公有雲存儲的經驗積累,私有雲存儲解決方案具備高可靠、強安全、易擴展等特性。同時還能提供成熟的系統管理和運維,讓企業以更低廉的產品及維護成本,滿足在容量、性能及穩定性上的需求。
藍隊雲對象存儲跨數據中心的副本冗餘,為用戶數據提供異地容災和資源隔離功能,能夠保障服務的高可用性。能夠實現存儲需求的彈性伸縮,從而提高業務靈活性。並且藍隊雲對象存儲按需購買的便捷性,能夠有效避免存儲及帶寬資源的閑置浪費~您值得信賴~
㈥ 有哪些優秀且免費的雲存儲服務
GoogleStorage:其Transfer功能可從其他Storage,AmazonS3,以及URL(tab-separatedvalue(TSV)file)傳輸文件,即離線下載。支持中文,可在設置里更改。網易蜂巢NOS:免費用戶20G下載流量,平台服務/對象存儲/對象存儲價格與計費.md騰訊雲COS:免費用戶每月10G流量阿里雲OSS:中國大陸以外的伺服器5G免費快雲對象存儲:首次開通免費贈送5G空間
㈦ 阿里雲oss對象存儲怎麼收費
包括存儲包,下行流量包,回源流量包等等。
地域有全國通用包,國外各個地方的包。
包的大小從40G~500TB不等。
市場有半年和1年。
為了加深理解,請看阿里雲對象存儲OSS 簡單使用的內容是一步步如何選擇、使用的詳細步驟,供你參考。
還有問題請追問,看到就回答
㈧ 分布式存儲排名前十名有哪些
一、 Ceph
Ceph最早起源於Sage就讀博士期間的工作、成果於2004年發表,並隨後貢獻給開源社區。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已得到眾多雲計算和存儲廠商的支持,成為應用最廣泛的開源分布式存儲平台。
二、 GFS
GFS是google的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是專為存儲海量搜索數據而設計的,2003年提出,是閉源的分布式文件系統。適用於大量的順序讀取和順序追加,如大文件的讀寫。注重大文件的持續穩定帶寬,而不是單次讀寫的延遲。
三、 HDFS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一個適合運行在通用硬體(commodity hardware)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統,是Hadoop的核心子項目,是基於流數據模式訪問和處理超大文件的需求而開發的。該系統仿效了谷歌文件系統(GFS),是GFS的一個簡化和開源版本。
㈨ 對象存儲哪家好用
對象存儲,也叫做基於對象的存儲,是用來描述解決和處理離散單元的方法的通用術語,這些離散單元被稱作為對象。
就像文件一樣,對象包含數據,但是和文件不同的是,對象在一個層結構中不會再有層級結構。每個對象都在一個被稱作存儲池的扁平地址空間的同一級別里,一個對象不會屬於另一個對象的下一級。
文件和對象都有與它們所包含的數據相關的元數據,但是對象是以擴展元數據為特徵的。每個對象都被分配一個唯一的標識符,允許一個伺服器或者最終用戶來檢索對象,而不必知道數據的物理地址。這種方法對於在雲計算環境中自動化和簡化數據存儲有幫助。
小鳥雲對象存儲系統是非結構化數據存儲管理平台,支持中心和邊緣存儲,能夠實現存儲需求的彈性伸縮,主要應用於海量數據管理的各類場景。相對更穩定且安全,性價比也高,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㈩ 對象存儲系統哪個品牌最好
聯想對象存儲系統(Lenovo Object Storage System)是聯想雲服務集團為客戶提供的一種海量、高性價比、彈性、高可用的存儲系統架構軟體。
聯想對象存儲系統具有多種優勢:1、數據冗餘存儲,故障自動切換,數據持久性達到99.99%;2、提供豐富的用戶後台管理功能,管理簡約,維護方便;3、統一存儲平台,面向多應用;4、數據空間無上限,彈性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