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斷點保存的內容以什麼形式存儲
用文件存儲的形式存儲
當CPU收到中斷請求後,能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響應中斷,如果CPU沒有更急、更重要的工作,則在執行完當前指令後響應這一中斷請求。CPU中斷響應過程如下:首先,將斷點處的PC值(即下一條應執行指令的地址)推入堆棧保留下來,這稱為保護斷點,由硬體自動執行。然後,將有關的寄存器內容和標志位狀態推入堆棧保留下來,這稱為保護現場,由用戶自己編程完成。保護斷點和現場後即可執行中斷服務程序,執行完畢,CPU由中斷服務程序返回主程序,中斷返回過程如下:首先恢復原保留寄存器的內容和標志位的狀態,這稱為恢復現場,由用戶編程完成。然後,再加返回指令RETI,RETI指令的功能是恢復PC值,使CPU返回斷點,這稱為恢復斷點。恢復現場和斷點後,CPU將繼續執行原主程序,中斷響應過程到此為止。
單片機中斷發生後,只是自動保存了斷點地址,並不保存數據。數據,需要你自己編程來解決。怎麼保存原來的數據。保存到堆棧也行,保存到別處也行,可以自己選擇。
B. 8051單片機的中斷處理程序能否存儲在64KB程序存儲器的任意區域如何實現 各位大俠謝謝了,有[color=Oli
在物理結構上有四個存儲空間:
1、片內程序存儲器
2、片外程序存儲器
3、片內數據存儲器
4、片外數據存儲器
但在邏輯上,即從用戶的角度上,8051單片機有三個存儲空間:
1、片內外統一編址的64K的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MOVC)
2、256B的片內數據存儲器的地址空間(MOV)
3、以及64K片外數據存儲器的地址空間(MOVX)
在訪問三個不同的邏輯空間時,應採用不同形式的指令,以產生不同的存儲器空間的選通信號。
程序存儲器
定址范圍:0000H ~ FFFFH 容量64KB
EA = 1,定址內部ROM;EA = 0,定址外部ROM
地址長度:16位
C. 如何實現數據存儲的管理
:數據存儲備份和存儲管理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終端/主機計算模式,當時由於數據集中在主機上,因此,易管理的海量存儲設備——磁帶庫是當時必備的設備。80年代以後,由於PC的發展,尤其是90年代應用最廣的客戶機/伺服器模式的普及以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存儲容量、存儲模式和存儲要求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些新興的存儲技術迅速崛起,為構建一個更安全的信息時代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編者按如何確保所有數據能夠得到可靠備份,及時進行災難恢復是存儲管理軟體的核心任務。此外存儲管理軟體還存在以下一些基本功能,諸如改進系統和應用I/O性能及存儲管理能力,提高數據和應用系統的高可用性,減少由於各種原因中斷數據存取或者應用系統宕機的時間,實現技術有分級存儲管理(HSM)、ClusterServer(集群伺服器)等。
首先是能提供一些可以識別和分析存儲訪問模式的VolumeManager工具。VolumeManager通過復雜的磁碟配置能均衡I/O負載,在不影響應用的同時能夠優化應用數據的布局。它還可將數據條形散放到多個物理盤上以提高性能,同時還具有在不中斷應用的情況下,識別和消除性能瓶頸的能力,從而增強系統和應用的性能。另外,VolumeManager在減少系統中斷時間、增加數據完整性等方面也有不俗表現。它允許對磁碟進行在線的管理和更改配置,減少對系統產生極大影響的停機時間,同時利用冗餘技術提高數據可用性,防止數據被丟失和破壞。
其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可快速恢復的日誌式文件系統FileSystem,它能在不間斷數據訪問的條件下,對文件作在線備份,並在系統重啟或崩潰前允許訪問數據並恢復文件,從而大大提高用戶和管理員的生產效率。FileSystem在系統崩潰前還能將未完成的數據記錄在一個事件日誌中,利用恢復程序重現,從而保持了數據的完整性。
VolumeManager和FileSystem都工作在操作系統一級,可實現集群與故障恢復、自動管理、備份與HSM以及基於瀏覽器的遠程管理等。兩者有機結合後,利用雙方特有的對磁碟和數據的管理能力,能給企業的系統提供盡可能高的性能、可用性及可管理性。
在此基礎之上便是整個存儲管理的核心任務——備份技術。
數據存儲備份技術一般包含硬體技術及軟體技術等,硬體技術主要是磁帶機技術,軟體技術主要是通用和專用備份軟體技術等。我們主要從軟體技術方面加以討論。備份軟體技術在整個數據存儲備份過程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僅關繫到是否支持磁帶的各種先進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備份的效率。最好的備份軟體不一定就是操作系統所提供的備份功能,很多廠商都提供了許多專業的備份軟體。專業備份軟體能通過優化數據傳輸率,即可以自動以較高的傳輸率進行數據傳輸。這不僅能縮短備份時間、提高數據存儲備份速度,而且對磁帶機設備本身也有好處。另外,專業備份軟體還支持新磁帶機技術,如HP的TapeAlert技術,差不多所有主流專業備份軟體均提供支持。
對於存儲模式來說比較常見的有DAS、NAS和SAN等。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直接連接存儲)是指將存儲設備通過SCSI介面或光纖通道直接連接到一台計算機上。當伺服器在地理上比較分散、很難通過遠程連接進行互連時,直接連接存儲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直接連接存儲也可幫助企業繼續保留已有的傳輸速率並不很高的網路系統。
網路正成為主要的信息處理模式,需要存儲的數據大量增加,數據作為取得競爭優勢的戰略性資產其重要性在增加,是目前發展的趨勢。NAS和SAN的出現正響應了這一點。NAS就是網路連接存儲,即將存儲設備通過標準的網路拓撲結構(例如乙太網),連接到一群計算機上。它的重點在於幫助工作組和部門級機構解決迅速增加存儲容量的需求。這種方法從兩方面改善了數據的可用性。第一,即使相應的應用伺服器不再工作了,仍然可以讀出數據。第二,簡易伺服器本身不會崩潰,因為它避免了引起伺服器崩潰的首要原因,即應用軟體引起的問題。另外,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產品,其設備的物理位置非常靈活。
SAN(存儲區域網路)通過光纖通道連接到一群計算機上。在該網路中提供了多主機連接,但並非通過標準的網路拓撲,並且通過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廣泛使用的SCSI和IP協議。它的結構允許任何伺服器連接到任何存儲陣列,這樣不管數據置放在哪裡,伺服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數據。SAN解決方案是從基本功能剝離出存儲功能,所以運行備份操作就無需考慮它們對網路總體性能的影響。這個方案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實現簡化,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群在一起的時候。
集群通常用於加強應用軟體的可用性與可擴展性。某些集群架構技術會加入單一系統印象的概念,可從單點以單一系統的方式來管理多台計算機。集群伺服器可支持多達上百台互相連接的伺服器,結合為鬆散結合的單位來執行作業,保護彼此的應用軟體免於故障。由於集群伺服器可完全整合應用軟體服務架構,因此可建置高效的應用軟體執行環境,即使整個系統出現故障,終端計算機都還可以使用幾乎所有的應用軟體。集群伺服器軟體包括引擎、編譯器、負載計算器、代理、指令與圖形化系統管理介面等組件。集群化運算環境的最大優勢是卓越的數據處理能力。原則上,任何類型的多重主機架構存儲設備,包括直接連接的磁碟,都可以用來當作集群數據存儲設備。為求得最大的系統可用性,最適合使用擁有多重主機存取路徑的容錯或高可用性存儲子系統。
分層次的管理方式可以解決存儲容量不斷增長導致的如何有效擴充容量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它更多地用於分布式網路環境中。分級,其實就是意味著用不同的介質來實現存儲,如RAID系統、光存儲設備、磁帶等,每種存儲設備都有其不同的物理特性和不同的價格。例如,要備份的時候,備份文件一般存儲在速度相對比較慢、容量相對比較大、價格相對比較低的存儲設備上如磁帶,這樣做很經濟實用。那麼如何實現分級呢?從原理上來講,分級存儲是從在線系統上遷移數據的一種方法。文件由HSM系統選擇進行遷移,然後被拷貝到HSM介質上。當文件被正確拷貝後,一個和原文件相同名字的標志文件被創建,但它只佔用比原文件小得多的磁碟空間。以後,當用戶訪問這個標志文件時,HSM系統能將原始文件從正確的介質上恢復過來。分級存儲可以有不同的實施方式,HSM根據兩級或三級體系將動態遷移/回遷的數據分類,從而實現分級存儲。
存儲應用的深入必然帶來對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這不僅包括硬體,還包括相應的軟體以及服務。一個軟硬體兼容的融合應用環境是大勢所趨。比如,存儲虛擬化的提出就證明了這一趨勢。因為它有利於提高存儲利用率、簡化管理和降低成本,構建一個融合的存儲應用大環境。總之,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能力的不斷提高,數據量也在不斷膨脹。數據備份與恢復等存儲技術方面的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存儲管理技術的發展必將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
相關鏈接:當前主流的存儲介質
磁碟陣列、磁帶庫
磁碟陣列的最大特點是數據存取速度特別快,其主要功能是可提高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及存儲容量,並將數據有選擇性地分布在多個磁碟上,從而提高系統的數據吞吐率。另外,磁碟陣列還能夠免除單塊硬碟故障所帶來的災難後果,通過把多個較小容量的硬碟連在智能控制器上,可增加存儲容量。磁碟陣列是一種高效、快速、易用的網路存儲備份設備。
廣義的磁帶庫產品包括自動載入磁帶機和磁帶庫。自動載入磁帶機和磁帶庫實際上是將磁帶和磁帶機有機結合組成的。自動載入磁帶機是一個位於單機中的磁帶驅動器和自動磁帶更換裝置,它可以從裝有多盤磁帶的磁帶匣中拾取磁帶並放入驅動器中,或執行相反的過程。自動載入磁帶機能夠支持例行備份過程,自動為每日的備份工作裝載新的磁帶。一個擁有工作組伺服器的小公司或分理處可以使用自動載入磁帶機來自動完成備份工作。
磁帶庫是像自動載入磁帶機一樣的基於磁帶的備份系統,它能夠提供同樣的基本自動備份和數據恢復功能,但同時具有更先進的技術特點。它的存儲容量可達到數百PB(1PB=100萬GB),可以實現連續備份、自動搜索磁帶,也可以在驅動管理軟體控制下實現智能恢復、實時監控和統計,整個數據存儲備份過程完全擺脫了人工干涉。磁帶庫不僅數據存儲量大得多,而且在備份效率和人工佔用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網路系統中,磁帶庫通過SAN(存儲區域網絡)系統可形成網路存儲系統,為企業存儲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遠程數據訪問、數據存儲備份,或通過磁帶鏡像技術實現多磁帶庫備份,無疑是數據倉庫、ERP等大型網路應用的良好存儲設備。
光碟塔、光碟庫和光碟網路鏡像伺服器
光碟不僅存儲容量巨大,而且成本低、製作簡單、體積小,更重要的是其信息可以保存100年至300年。光碟塔由幾台或十幾台CD-ROM驅動器並聯構成,可通過軟體來控制某台光碟機的讀寫操作。光碟塔可以同時支持幾十個到幾百個用戶訪問信息。光碟庫也叫自動換盤機,它利用機械手從機櫃中選出一張光碟送到驅動器進行讀寫。它的庫容量極大,機櫃中可放幾十片甚至上百片光碟。光碟庫的特點是:安裝簡單、使用方便,並支持幾乎所有的常見網路操作系統及各種常用通信協議。
光碟網路鏡像伺服器不僅具有大型光碟庫的超大存儲容量,而且還具有與硬碟相同的訪問速度,其單位存儲成本(分攤到每張光碟上的設備成本)大大低於光碟庫和光碟塔,因此光碟網路鏡像伺服器已開始取代光碟庫和光碟塔,逐漸成為光碟網路共享設備中的主流產品。
D. 中斷數據接收以後,一般怎麼儲存和處理
資料庫存儲或者文件存儲
E. 程序中斷方式保存現場為什麼要分兩步
什麼是中斷?中斷就是讓cpu中斷當前的正常指令而轉去執行另一處特點的代碼的一種機制。
什麼是中斷向量表?中斷向量表就是對應的中斷號所對應的內存內址,某一中斷發生後,CPU就去查這個表,從中取出一個地址,然後轉去執行該地址處的指令。
中斷的類型一般有哪些?中斷的類型有硬體中斷,如計時器中斷,DMA中斷,串口中斷,和軟體中斷,如int指令 .
有中斷了,cpu一定要會中斷當前的執行嗎?不一定,有些中斷是可以屏蔽的,比如一次時鍾中斷產生,cpu跳去執行中斷入口處的程序,在進入中斷後,為了不引起混亂,中斷程序通過指令設置屏蔽標志,這樣,以後的時間中斷就不會再引起CPU的中斷了,在時鍾中斷程序執行完畢任務後,再次通過指令取消屏蔽標志,以後的時間中斷就可以引起CPU中斷,並再次進入時鍾中斷程序。
CPU是通過設置時間中斷來實現搶占機制的,在進入保護模式之前先初始化中斷向量表,在時鍾中斷入口處放置任務切換代碼。然後設置好時鍾中斷的時間。
當某一線程的執行用光了時間片時,時鍾中斷產生,cpu轉去執行中斷處的任務切換代碼,保存當前線程的狀態,得到並灰復下一個線程的狀態,然後轉去執行那個線程,依此類推。
為了盡可能的提高CPU的利用率,當某一線程必須轉入等待狀態,如要獲取某一低速外設的數據時,這里的讀操作程序會主動放棄當前沒有用光的時間片,主動調用任務切換中斷代碼,把CPU的時間讓給其它已經准備好可以繼續的線程。 1.中斷 zhōngàn
[interrupt;discontinue;suspend;come to stop;break down (off)] 半中間發生阻隔、停頓或故障而斷開
交通中斷
2.是指在計算機執行期間,系統內發生任何非尋常的或非預期的急需處理事件,使得CPU暫時中斷當前正在執行的程序而轉去執行相應的時間處理程序。待處理完畢後又返回原來被中斷處繼續執行或調度新的進程執行的過程。
中斷是單片機實時地處理內部或外部事件的一種內部機制。當某種內部或外部事件發生時,單片機的中斷系統將迫使CPU暫停正在執行的程序,轉而去進行中斷事件的處理,中斷處理完畢後,又返回被中斷的程序處,繼續執行下去。
一、什麼是中斷
雖然現在win9x已經有了PNP(即插即用)功能,但是中斷沖突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最為容易發生沖突的就是IRQ、DMA和I/O。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IRQ、DMA和I/O的概念:
1、IRQ(Interrupt Request)
IRQ英文全稱Interrupt Request,中文翻譯為中斷請求線。計算機中有許多設備(例如音效卡、硬碟等)他們都能在沒有CPU介入的情況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但是這些設備還是需要定期中斷CPU,讓CPU為其做一些特定的工作。如果這些設備要中斷CPU的運行,就必需在中斷請求線上把CPU中斷的信號發給CPU。所以每個設備只能使用自己獨立的中斷請求線。一般來說在80286以上計算機中,共有16個中斷請求線與各種需要用中斷的不同外設相連接,(每個中斷線有一個標號也就是中斷號)。
中斷號的分配情況如下:
IRQ說明
0定時器
1鍵盤
2 串列設備控制器
3COM2
4COM1
5 LPT2
6軟盤控制器
7LPT1
8實時時鍾
9PC網路
10可用(Available)
11可用(Available)
12 PS/2 滑鼠
13數學協處理器
14 硬碟控制器
15 可用(Available)
NM1奇偶校驗
大家現在就可以清楚的看到,IRQ3、4、5、10、11、12、15可供用使用。
2、DMA(Direct Memory Access)
計算機與外設之間的聯系一般通過兩種方法:一是通過CPU控制來進行數據的傳送;二是在專門的晶元控制下進行數據的傳送。我們所說的DMA,就是不用CPU控制,外設同內存之間相互傳送數據的通道,在這種方式下,外設利用DMA通道直接將數據寫入存儲器或將數據從存儲器中讀出,而不用CPU參與,系統的速度會大大增加。
DMA通道分配情況表
DMA0可用
DMA1EPC列印口
DMA2軟盤控制器
DMA38位數據傳送
DMA4DMA控制器
DMA5可用
DMA6可用
DMA7可用
3、I/O(INPUT/OUTPUT)
輸入/輸出埠,也就是計算機配件與CPU連接的介面。每個埠都有自己唯一的一個埠號,這個埠號稱為地址。每一個想和CPU通信的外設或配件都有不同的I/O地址,通常在PC機內部一共有1024個地址。
二、中斷沖突的解決
現在我們已經基本知道了IRQ、DMA和I/O的概念,下面我就要說一下如何解決常見的中斷沖突問題。
眾所周知,現在的win9x已經運用PNP技術,它可以將中斷進行自動分配,這種「即插即用」 的功能可以說是大大簡化了用戶的操作。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好與不好兩方面,這種PNP技術也有它的弱點,那就是如果不能認出要安裝的新設備,那麼自動分配中斷時就會產生沖突。現在新的硬體產品層出不窮,各種產品又相互兼容,功能類似,這就導致了win9x常常不能正確檢測出新設備,中斷沖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知道了沖突產生的原因,那我們如果解決沖突呢?在此我就詳細的談一談在win9x下中斷沖突的解決。首先我們要知道系統中沖突的設備,做法是在控制面板中雙擊「系統」圖標,查看設備管理器中的各設備。一般有「?」和「!」的設備要注意了,有問題的設備就是它們了。解決方法有分兩步做:
第一步、先刪去有「?」和「!」的設備,然後重新啟動,讓計算機自己再認一遍這些設備。這樣做是因為部分有「?」和「!」的設備可能是驅動程序安裝有誤,再重裝一遍可解決問題。
第二步、如果上面一步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多半是中斷沖突了,那我們只能手動調整來解決中斷沖突。在系統=>設備管理器=>屬性中我們可以看到系統資源分配的情況,通過查看此項就可從中了解到哪些系統資源被佔用,哪些系統資源還沒有用,用戶做相應的調整即可。
三、如何防止中斷沖突
要防止中斷沖突,其實就是要知道什麼設備容易產生中斷沖突,只要知道了這點,在使用這些設備時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下面我列出一些容易沖突的設備,希望對讀者有用。
1、音效卡:一些早期的ISA型音效卡,系統很有可能不認,就需要用戶手動設置(一般為5)
2、內置數據機和滑鼠:一般滑鼠用COM1,內置數據機使用COM2的中斷(一般為3),這時要注意此時COM2上不應有其它設備
3、網卡和滑鼠:此問題一般發生在滑鼠在COM1口,使用中斷為3,這時要注意通常網卡的默認中斷為3,兩者極有可能發成沖突。
4、列印機和EPP掃描儀:在安裝掃描儀驅動程序時應將列印機打開,因為兩個設備中串聯,所以為了防止以後掃描儀驅動程序設置有誤,一定要將列印機打開再安裝掃描儀驅動程序。
5、操作系統和BIOS:如果計算機使用了「即插即用」操作系統(例如win98),應將BIOS中PNP OS Installed設置為Yes這樣可讓操作系統重新設置中斷。
6、PS/2滑鼠和BIOS:在使用PS/2滑鼠時應將BIOS中PS/2 Mouse Function Control打開或設置為Auto,只有這樣BIOS才能將IRQ12分配給PS/2滑鼠用。
四、操作系統中斷
dos下應用程序可以自行申請中斷,windows作為一種分時操作系統,工作在它之上的應用程序沒有權利處理中斷,這是為什麼windows可以掌控所有進程並輪流運行的原因(它可以設置中斷)。只有「0 ring」以內的vxd,wdm才享有中斷許可權,驅動級別的程序也能申請中斷,這是我們能在"0 ring"以內施展拳腳的常用的途徑。
[編輯本段]
簡單理解
中斷是一種發生了一個外部的事件時調用相應的處理程序的過程。
按照Ti官方文檔得解釋:中斷是由於軟體的或硬體的信號,使得CPU放棄當前的任務,轉而去執行另一段子程序。可見中斷是一種可以人為參與(軟體)或者硬體自動完成的,使CPU發生的一種程序跳轉
[編輯本段]
SNMP中的中斷
SNMP從被管設備中收集數據的基本方法之一: 基於中斷的方法(稱為自陷,Trap)由被管設備主動發出,可以立即通知網路管理工作站。特點是實時性好,但有可能會導致系統資源消耗。
計算機中斷概念的詳細解釋
什麼是中斷
中斷是計算機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在現代計算機中毫無例外地都要採用中斷技術。什麼是中斷呢?可以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假如你正在給朋友寫信,電話鈴響了。這時,你放下手中的筆,去接電話。通話完畢,再繼續寫信。這個例子就表現了中斷及其處理過程:電話鈴聲使你暫時中止當前的工作,而去處理更為急需處理的事情(接電話),把急需處理的事情處理完畢之後,再回頭來繼續原來的事情。在這個例子中,電話鈴聲稱為「中斷請求」,你暫停寫信去接電話叫作「中斷響應」,接電話的過程就是「中斷處理」,相應地,在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中,由於出現某個特殊情況(或稱為「事件」),使得暫時中止現行程序,而轉去執行處理這一事件的處理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再回到原來程序的中斷點繼續向下執行,這個過程就是中斷。
計算機為什麼要採用中斷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再舉一例子。假設你有一個朋友來拜訪你,但是由於不知道何時到達,你只能在大門等待,於是什麼事情也幹不了。如果在門口裝一個門鈴,你就不必在門口等待而去干其它的工作,朋友來了按門鈴通知你,你這時才中斷你的工作去開門,這樣就避免等待和浪費時間。計算機也是一樣,例如列印輸出,CPU傳送數據的速度高,而列印機列印的速度低,如果不採用中斷技術,CPU將經常處於等待狀態,效率極低。而採用了中斷方式,CPU可以進行其它的工作,只在列印機緩沖區中的當前內容列印完畢發出中斷請求之後,才予以響應,暫時中斷當前工作轉去執行向緩沖區傳送數據,傳送完成後又返回執行原來的程序。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計算機系統的效率。
什麼是中斷的優先順序
我們仍然可以舉例說明中斷優先順序的概念。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在電話鈴響的同時,門鈴也響了,那麼你將在「接電話」和「開門」這兩個中斷請求中選擇,先響應哪一個請求。這就有一個誰優先的問題。如果「開門」比「接電話」重要(或者說「開門」比「接電話」的優先順序高),那麼就應該先開門,然後再接電話,接完電話後再回頭來繼續寫信。這就是說,當同時有多個中斷請求時,應該先響應優先順序較高的中斷請求。
此外,如果在響應一個中斷,執行中斷處理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中斷事件發生而發出了中斷請求,應該如何處理也取決於中斷事件的優先順序。當新發生的中斷事件的優先順序高於正在處理的中斷事件時,又將中止當前的中斷處理程序,轉去處理新發生的中斷事件,處理完畢才返回原來的中斷處理。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假設「開門」比「接電話」的優先順序高。在你寫信時,電話鈴響了,你去接電話,在通話的過程中,門鈴又響了。因為「開門」的優先順序高,你只能讓通話的對方稍等,放下電話去開門。開門之後再回頭繼續接電話,通話完畢再回去繼續寫信。而如果「開門」比「接電話」 的優先順序低,那麼在通話的過程中門鈴響了也可以不予理睬,通話結束再去開門。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誰也不會為「開門」和「接電話」規定一個優先順序別的高低。但是在計算機中,各種中斷事件很多,其優先順序都有規定,否則就會亂套。在計算機中,中斷事件的優先順序是根據事件的實時性、重要性和軟體處理的方便性來安排的。
中斷的屏蔽
中斷屏蔽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所謂中斷屏幕蔽是指通過設置相應的中斷屏蔽位,禁止響應某個中斷。這樣作的目的,是保證在執行一些重要的程序中不響應中斷,以免造成遲緩而引起錯誤。例如,在系統啟動執行初始化程序時,就屏蔽鍵盤中斷,使初始化程序能夠順利進行。這時,敲任何鍵,都不會響應。當然對於一些重要的中斷是不能屏蔽的,例如重新啟動、電源故障、內存出錯、匯流排出錯等影響整個系統工作的中斷是不能屏蔽的。因此,從中斷是否可以被屏蔽來看,可分為可屏蔽中斷和不可屏蔽中斷兩類。
中斷是怎樣分類的
產生中斷請求的設備或事件稱為「中斷源」。從中斷源來看,中斷一般可分為三類:
(1)由計算機硬體異常或故障引起的中斷,也稱為內部異常中斷。
(2)由程序中執行了中斷指令引起的中斷,也稱為軟中斷。
(3)外部設備(如輸入輸出設備)請求引起的中斷,也稱為外部中斷或I/O中斷。
在這三類中斷中,外部中斷我們接觸得最多。下面我們來作進一步的介紹。
中斷控制器和中斷通道
因為每個設備都要使用中斷,每個設備也就需要一個傳送中斷請求的通道。而CPU中只有一條接收中斷請求的引腳,因此需要有一個機構來收集各個設備產生的各種中斷請求,並按優先順序排列送給CPU。這個機構稱為中斷控制器。早期的中斷控制器是一片8259集成晶元,可以接收8個中斷請求信號,也就是可以有8個中斷通道。PC機允許使用15個中斷通道,因此需要兩片8259晶元。現在的微機仍然維持了這個結構,不過8259晶元已不是獨立的晶元,而被進一步集成到其它的大規模晶元中了。
兩片8259之間用級聯的方法連接起來,即一片8259的輸出連接到另一片8259的輸入端。因此實際可以使用的中斷通道只有15個
。
由於每個設備都要佔用一個中斷通道,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設備佔用了相同的通道時就會發生沖突,使得設備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死機。因此在安裝新的設備時,一定要選擇那些還沒有被佔用(保留)的中斷通道,否則就會引起沖突。選擇中斷通道一般是通過改變適配卡上的跳線來實現的。很多微機在安裝音效卡或電影卡時沒有正確地選擇好中斷通道,造成沖突後不能工作。對於有即插即用功能的微機和適配卡,能夠自動地選擇未被佔用的通道,就不需要我們去設置了。
更加詳細的可以查閱大學教材《微機原理》
F. 單片機中斷數據的存儲處理
有多種方式:
1. 壓入堆棧
2. 暫存於沒有使用的寄存器中
3. 用指令將數據轉存於預留的存儲器中
G. PLC定時中斷怎麼把兩次的中斷數據存儲在不同的位置
plc在的定吋中斷如你所100ms話,就是1s鍾要執行10次。在正常順序執行時到100ms中斷原來次序,執行中斷程序,可能幾毫秒就執行完了,返回原中斷點,繼續原來順序,再到100ms時,又跳到中斷程序執行,幾毫秒完成,又返回中斷點,繼續原來順序。執到又一個100ms的周期計時到。
在中斷程序的設計中,100ms的周期使用不能編的太大,如果這個周期的程序執行假如用了100ms的話,其他程序就沒法執行了,就會就出現程序執行溢出,或者叫作崩潰。
H. 如何理解採用中斷方式進行實時控制,請舉一些可能的應用例子
中斷的目的是使cpu接受外部信息,如按鍵,要用到中斷,與外部進行數據交換,或者通信都要用到中斷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