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情況,與初始毒株相比有何不同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
世衛組織指出,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大多數變異不會導致病毒傳染性增加,有時甚至會限制其傳播。隨著人與動物感染頻率的增加,病毒變異的可能性也會上升。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性,但其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產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所以需要採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這些變異病毒的傳播。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體,出現了N501Y突變,南非將其命名為501Y.V2變體,該變體正在南非三個省中迅速傳播。初步研究表明,該變體與更高的病毒載量有關,可能會增加傳染性,但尚無證據表明其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還需展開進一步調查,以了解該變體對病毒傳播、診斷、疫苗等方面的影響。
國內疫情也是反反復復,希望大家帶上口罩減少聚會,做好防疫措施。
B. 世衛通報新冠病毒4種變體情況,這四種變體有何不同之處
2020年2月前後出現的D614G突變類型,9月前後出現的Cluster 5突變類型,12月在英國發現的VOC 202012/01突變類型,和同月南非發現的501Y.V2突變類型,這4種變體的致病性差異不大,主要差異表現在傳播速率的明顯不同,其中英國的VOC 202012/01型病毒傳播速率最快。
C. 新冠病毒有多少種變異毒株分別有什麼特點
全球約有4000種新冠病毒變種毒株,數量雖然聽起來嚇人,但其中只有幾種傳播率、感染率,致死率需要主要關注。
到底是什麼導致新冠病毒的變異呢?
新冠病毒集體變異的節點——2021年5月1日印度單日新增確診超40萬例,印度阿三「達成群體免疫」的目標變成群體感染。
【新冠病毒在印度易變異的原因】
2020年我國疫情狀況被控制,總結出對於疫情有效治療方案後,新冠又再次席捲了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同時亞洲日本、韓國、印度也陸續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苗頭。當時都說,「西方發達國家有那麼好的條件,每天都死這么多人,印度那麼臟,肯定更完蛋,印度阿三想當發達大國的夢想又破滅嘍~」,可恰恰相反的是,發達國家每日感染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印度的感染數據和死亡人數卻只是小幅度上漲。
印度為什麼沒事呢?沒有感染患者嗎?
因為印度表演了一出「掩耳盜鈴」,不核減、不測溫、不紀錄,「三不為」貫徹執行。印度政府向全球宣布——他們要做第一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
對於如瘟疫一般的印度還是有所作為的,印度幾乎80%以上的GDP要依靠他老大哥—美國。2020年西方疫情混亂,停工停產,相應的印度這個美國大型加工廠,也停工停產了,至少還是減少了疫情增長的概率。但是同年7月份印度在本國感染人數緊追美國的時刻,響應美國復工的號召也復工復產了。
可病毒變異的契機也就潛藏在這一時刻,印度對於新冠的「三不」政策,給新冠病毒提供了溫床。2021年3月份,印度發現新冠變異毒株——B.1.617.2毒株(德爾塔毒株前身),但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同年5月份單日新增感染人數超40萬,且致死率變高,大多數感染者死於無法自主呼吸,有供氧機就活,拔了供氧機就死才得到關注。
此次以超快的增漲速度、更多的致死率,終於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重視,但印度這個國家就不能對它抱太大希望。
整個疫情防護,像是官方工作人員和民眾拍警匪片......
我國南京源頭為境外輸入病例
我國南京的德爾塔病毒則是印度德爾塔變體再次變異的結果,相比其他毒株更具有感染性,傳播速度快,相比早期新冠病毒夏季不易生存的特點,德爾塔更加親人且更加耐熱。在7月份就已經造成了104個國家和地區群眾感染,並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快,疫苗對於德爾塔有效,但並不完全有效。
此次南京夏季感染人數激增,雖然有當地管控失當問題,但變異毒株也是一重大原因。
唯一較為慶幸的是,德爾塔治療得當致死率並不高。
【拉姆達病毒】
在德爾塔之後,拉姆達病毒又再次「冒頭」。2020年8月,科學家首次在秘魯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C.37,世衛組織將其命名為「拉姆達」,去年8月發現的毒株,為何今年八月會被大家注意到呢?
人怕出名豬怕壯,病毒出名自然是因為它出現了曾經沒有的特性,且這種特性對於人類極度不友好。
去年8月在秘魯發現的拉姆達毒株,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復制繁殖也出現了變體。隨著變體的不斷變化,拉姆達病毒殺傷力不斷增強,科學家發現拉姆達病毒有增強傳播速度的能力。
雖然拉姆達病毒多發在南美地區,可最初就是由海外旅行傳播至南美地區,所以也要對境外輸入人員增強管控。最令人擔憂的是,經檢測發現拉姆達病毒對於疫苗的抵抗力隨著不斷變種再增強。
時至今日,感覺離以前不需要隔離和口罩的日子越來越遠了。
D. 新冠病毒是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冠狀病毒,此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者橢圓形,表面脫物平,形狀似皇冠,所以稱為冠狀病毒。此病毒是人類迄今為止已知道6種冠狀病毒以外的另一種冠狀病毒,因此稱為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臨床上沒有有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葯物。臨床上此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可以有效殺滅病毒。此外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也可以有效殺滅病毒。此病毒在體外2個小時以後,活性就會下降。
E. 新冠病毒可以附著在哪些東西上面新冠病毒到底有多頑強
疫情仍然在全球流行,至於相應的疫苗,可能要等上很長時間。荷蘭媒體BNO新聞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1日7時38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170萬例,達到1700038例,累計死亡102810例,累計治癒381345例。
換句話說,保持普通表面的清潔、外出穿的衣服要洗干凈,保持適當的衛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處理從外面帶進來的物品後,要保持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反之,暴露在高溫下會殺滅病毒,這一點對於食物來說是一個很關鍵的細節,加熱後的食物不會有病毒的痕跡。
F. 量子計算到底是什麼呢
量子計算:突破傳統計算瓶頸、擁有指數級計算能力。
突破傳統計算瓶頸
計算機發展的瓶頸主要有兩個。首先,隨著晶體管體積不斷縮小,計算機可容納的元器件數量越來越多,產生的熱量也隨之增多。其次,隨著元器件體積變小,電子會穿過元器件,發生量子隧穿效應,這導致了經典計算機的比特開始變得不穩定。
量子計算機的出現,巧妙地解決了計算機發展的瓶頸問題。丁洪說,從原理來看,量子計算機是可逆計算機,不會丟失信息。經典計算機則是不可逆計算機,不可逆計算過程中每個比特的操作都會有熱損耗。
擁有指數級計算能力
中國科學院郭光燦院士曾這樣解釋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他說,量子比特可以制備兩個邏輯態0和1的相干疊加態,換句話講,它可以同時存儲0和1。考慮一個N個物理比特的存儲器,若它是經典存儲器,則它只能存儲2N個可能數據當中的某一個;若它是量子存儲器,則它可同時存儲2N個數據。而且隨著N的增加,其存儲信息的能力將呈指數級上升。
量子計算不僅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提升機器學習效率,還能應對復雜情況,如實現天氣的精準預測。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如交通擁堵,也能依靠其演算法解決。
「(量子計算)發展非常迅速。」丁洪說,以前普遍認為量子計算機是三、五十年之後才能出現的。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可能三五年後就會出現。</p><p>目前谷歌、微軟、英特爾、IBM、阿里巴巴等國際巨頭都積極參與到量子計算機的研究中。2017年12月13日,IBM宣布將與三星、摩根大通和巴克萊銀行等12家主要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商用量子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