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dsd的硬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dsd的硬碟

發布時間: 2022-07-12 06:27:10

1. 硬碟的定義是什麼

硬碟是電子計算機上使用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寫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信息可以通過相反的方式回讀,例如磁場導致線圈中電氣的改變或讀頭經過它的上方。

2. 什麼是HDCD、DSD、SACD、XRCD、LPCD以及它們的區別

廣義上來講,CD(英文Compact Disk的簡稱)是一種光存儲介質,在這個小型化的緻密光碟上,可以存儲音頻、視頻、靜態圖象、數據等一切以數字信號為狀態存在的文件,但從狹義來說,我們一般說CD,其實就是特指音樂光碟(聲頻CD):上面存儲有聲音信號軌道。隨著發燒群體對音質的不懈追求,普通CD唱片已經經過了很多改進:24K金CD、HDCD、XRCD、SACD、DSD CD、LPCD、JSRM CD、DVD-audio等許多更加靚聲的音樂載體已經出現,筆者給入門級的用戶簡單介紹一下這些音效卓越的發燒CD品種,有機會的朋友不妨親自去嘗試一番。 現在主流CD唱片的采樣頻率為44.1kHz,16比特量化(25年前索尼和飛利浦制定的CD紅皮書中明確規定)。理論上的頻響范圍是20Hz-20kHz、動態范圍在90dB左右,信噪比一般也不低於90dB。由於普通CD唱片的采樣頻率過低,量化的比特數也不夠高,所以聽感上會有聲音粗糙生硬,缺少豐富的高頻信號,整體的空氣感和音場再現不太好等缺點。對於追求音質的發燒友來說,普通CD的音質已經很難滿足他們挑剔的耳朵了,市場需要一種音質能得到可觀改善,價格也能普遍承受的高級CD品種,在這種情況下,HDCD應運而生。 HDCD是英文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CD或者高精度CD)的簡稱,誕生於90年代初期,當時的美國太平洋音響微音公司(Pacific Microsonics)研發了HDCD技術,並受到了國際音響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美國RR(Reference Recoding)唱片公司率先推出了編號為RR-S3CD的HDCD樣片。HDCD與普通CD比較,採用的是18比特的錄音方式:16比特為普通全頻帶數碼錄音,另外2比特是通過專業設備記錄的高頻與超高頻信號(包含有豐富的相位信息),在隨後進行的母盤製作過程中,將全頻帶部分壓縮成為14比特,然後相位專用的2比特單獨記錄,最終壓製成HDCD唱片。 這種獨特的製作工藝決定了HDCD必須在有專門解碼器的CD機上播放,普通CD機只能讀出14比特的全頻帶音頻信號,丟失了很多豐富的信息,動態范圍僅能達到78DB。在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CD機上,由於讀出並復合了2比特的相位和高頻信號,所以音質清晰細膩、動態范圍廣、有著極高的信噪比。HDCD最大的悲哀是「生不逢時」,因為HDCD的播放設備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才開始大量上市的(相信很多網友對一些DVD播放機上的HDCD標識記憶憂新),此時SACD和DVD- Audio這兩種劃時代的CD唱片已經先聲奪人了,再加上DG、EMI、DECCA等唱片巨頭不再看好HDCD,這種唱片的數量現在已經越來越少。 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 超解析力CD)可以說是筆者認識高品質CD的「啟蒙老師」,學生時代在丹拿專賣店第一次聆聽到雨果唱片風靡一時的黃紅英《初次嘗到寂寞》XRCD版時,那種珠圓玉潤的質感真是讓當時還在聽磁帶的筆者目瞪口呆。後來筆者也了解到,這種發燒靚碟竟然可以用普通CD機播放,而不像HDCD和SACD需要專門的硬體解碼。但令人惋惜的是,由於製作費用過於高昂,生產該種唱片的日本JVC公司已經於2006年停止了這種唱片的供應。曾經有人說XRCD是迄今最完美的16位CD,並預言XRCD是「後CD時代」的「末代皇帝」,看樣子是靈驗了。不過話說回來,XRCD的停產是正常的,因為它只是普通CD的一種極致延伸,當16比特的錄音技術瓶頸被突破後,這種過渡性的產品必將消亡。 XRCD曾經還細分出了XRCD2、XRCD24等小類,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這種1997年日本JVC公司開發研製出來的獨家技術開創了錄音硬體、理論的新境界。JVC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時基誤差(Jitter),開發了K2介面,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續、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在數字化過程的開始,JVC先把訊號儲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碟上,然後進行一連串的K2編碼以及K2刻盤、壓片,全由JVC原廠進行,透過SDIF-2傳輸,整個過程中,JVC在時鍾位準與電源凈化上也下了大功夫,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樣A/D轉換,動態范圍可達108dB,總諧波失真-96dB,有效頻寬范圍內頻率誤差小於0.05dB。由於XRCD的錄音處理技術還是在目前的CD標准范圍之內,這種追求極致,不惜工本的方法使得XRCD發燒碟的價格都過於昂貴,再加上現在XRCD已經停產,所以它更多意義上成了一種收藏品,品種會越來越少。

3. 那裡能下載DSD格式的音樂謝謝

nero刻錄軟體不支持你說的格式,可以用轉換軟體把素材轉換成通用格式如MP3後,再添加刻錄。
附:
完美音樂CD光碟刻錄:
軟體:NERO
6.0
(或其他版本)
\
格式工廠(或其他轉換軟體)。
硬體:CD\DVD刻錄機
\
CD空白光碟。
方法:1.
打開「格式工廠」,將全部不同格式的原始素材轉換為「高質量」,比特率320kbps,3層壓縮的MP3格式文件,保存在一個文件夾里備用。一張光碟可以准備18-20首左右的歌曲。
2.
刻錄機托盤放入空白CD光碟(不能用DVD光碟
)。
3.
打開NERO,右上角光碟類別選擇「CD」。
4.
選擇「音頻\製作音頻光碟」。
5.
點「添加」。找到保存在硬碟上的文件夾,打開,選定音頻素材,點「添加」。如果下面的容量指示條出現紅色,表示添加的文件超過光碟允許容量,要刪除一些文件,直到不出現紅色。
6.
點藍一個音頻文件,按住左鍵上下移動,調整音頻文件的順序。點「已完成」。
7.
在「規格化所有的音頻文件」前打勾。點「下一步」。
8.
選擇當前刻錄機、寫入速度、刻錄份數。
9.
點「刻錄」。
注意:1.
刻錄音樂CD光碟,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用CD(或CD-RW)光碟,不能使用DVD光碟。(信息: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格式DVD-AUDIO。這種格式可以在DVD光碟上刻錄音樂CD格式,優點是容量大,可以記錄下多聲道信息,而且由於記錄密度增加,還可以記錄視頻、圖像、文字等信息。不過需要專門的DVD-VIDEO刻錄軟體來刻錄。在電腦DVD光碟機上播放,需要有支持DVD-VIDEO的獨立音效卡、播放軟體等。在家用DVD上播放,需要是支持DVD-VIDEO光碟的DVD機來播放,目前並未普及)。
2.
刻錄倍速最好不要超過6倍速,否則容易出現「卡」的問題。
3.第一步轉換工作是為了統一素材的格式和質量,可以不做。由於素材來源不同,格式也可能不同,即使是MP3格式,也分2層壓縮和3層壓縮。所以最好用轉換軟體統一轉換格式後,再添加刻錄比較穩妥。
如果你的要求不高,嫌上述方法麻煩,可以用「光碟刻錄大師」來刻錄。光碟刻錄大師8.0版刻錄音樂CD盤:放入一張中檔CD光碟(只能用CD盤),打開軟體,選擇「刻錄音樂光碟」,默認為刻錄音樂CD光碟。點「添加」,添加需要刻錄的文件。添加完後點下一步,選擇刻錄設備、勾選「刻錄前自動調整音量」,設置光碟刻錄參數,點「開始刻錄」。
NERO可以超刻,光碟刻錄大師只能在安全值以內刻錄

4. 128g可以存多少dsd音樂

DSD這種格式占據著龐大的硬碟容量(128G內存只能存儲30張左右的專輯)

5. 怎麼將DSD格式的音樂刻錄成CD碟

這個只需要在電腦裡面,這個音樂格式就是dsd的,然後你要通過DVD刻錄機將它刻錄到CD上面去,這個沒有,不存在格式什麼樣的都可以存儲在C盤上面,疊上它是可以存存文件的,只是要有一個,寫程序的關系,寫數據的一個工具而已

6. 有必要聽dsd嗎是否音響要求高

我搜索到下面這一篇文章,但要注意這是2014年的時候出來的文章,現在是否還有指導意義,本人不發表觀點,因為我也還在研究這……

以下供樓主和各位感興趣的網友參考、學習和分析:
DSD和現行的PCM截然不同
[PChome電腦之家音頻頻道原創]隨著索尼Hi-Res Audio概念的提出以及近期一些支持DSD解碼設備的上市,DSD的曝光率似乎又高了起來,同時這也勾起了無數發燒友的好奇心,現今有很多廠商都以此作為宣傳和賣點,聲稱DSD擁有更好音質。但DSD倒底是什麼?它和傳統的音頻文件比起來優勢究竟有多大?有沒有必要購買支持硬解DSD的設備?使用軟體解碼可不可以?由於目前DSD音頻資源以及支持的設備比較匱乏,因此DSD對於大多數網友是比較神秘的,而這些問題可以說是目前關注度最高的,也是有很多網友或多或少擁有的疑惑,筆者也將就這些疑問,結合自己的觀點為大家談談關於DSD的一些事情。

想要了解DSD得先從PCM說起
說到DSD就不得不提到目前使用廣泛的PCM,而我們電腦中常見WAV格式的音頻文件其內部封裝的正是PCM的音頻,蘋果的OS X系統下則是採用aiff格式來存儲封裝PCM的音頻。PCM的全稱是Pulse-code molation。中文是脈沖編碼調制,是一種音頻模擬信號的數字化方法。PCM將信號的強度依照同樣的間距分成數段,然後用獨特的二進制來量化。將音頻模擬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的過程是一種調制的過程,從數字信號回製成模擬信號的過程則是解調。

4bit位深的PCM編碼示意圖
我們都知道音頻信號是一種模擬信號,日常使用的PC則是數字化設備,內部採用存儲的是數字信號,因此在PC這些數字設備當中播放音頻就必須先將音頻進行數字化的存儲,PCM則可以看作是這樣的一個解決方法,它可以將音頻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上圖的當中的紅色曲線代表了一個正弦波,藍色的點則是取樣點,橫坐標是采樣頻率,縱坐標是采樣位深,這樣我們就能從正弦波得到9、11、12、13、14等一組數據,而這些數據可以被數字化的設備輕松識別,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PCM編碼的大致原理,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們日常播放的音頻當中會註明24bit或是48kHz這些參數。在實際應用當脈沖編碼調制肯定不會是那麼簡單的,通常是由專門的晶元來完成的,這就是ADC(模數轉換器)。

這張圖更加形象的闡述了PCM的編碼原理
當然我們得到了這些數字化的音頻信號後並不能簡單的將其存儲在CD或是硬碟當中,為了在播放時能夠識別不同規格的PCM還需要為其添加一定的標識或是進行分割,因此我們就將PCM封裝成了WAV或是aiff格式,當然直接用虛擬信號采樣得到的PCM體積是比較龐大,通常還會對PCM進行壓縮,類似於ape、flac、tta等就是PCM經過無損編碼壓縮後的結果,而我們常見mp3、aac等則是經過了有損壓縮。

TI PCM1794A DAC晶元
經過壓縮後的PCM在體積上會有不少優勢,但播放時需要先將壓縮數據解壓成還原成PCM才能過DAC晶元解碼成模擬音頻信號供信號放大器使用。壓縮音頻編碼解碼成PCM的過程中並不涉及數字和模擬信號的轉換,一般通過CPU即可完成,而PCM還原成模擬信號則需要DAC才可完成,並不能通過CPU來進行,DAC並不是支持解調任何規格的PCM,目前較高規格的PCM可以達到32bit/192kHz,而大多數音效卡當中DAC至支持24bit/192kHz的規格,因此播放時還需通過CPU對高規格的PCM進行向下采樣。
說到這里大致可以了解凡事數字信號之間的轉換可以通過CPU等數字化的可編程設備來進行,而數字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必須通過專門設計的DAC、ADC進行。
歡迎提供建議,如有任何與音頻的相關問題,可以向我們發帖提問:
PCHOME音效卡/耳機/音箱區論壇
更多精彩的最新鍵鼠外設資訊,請點擊進入音頻頻道!

DSD的編碼原理以及優勢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本次的主角DSD,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屬於索尼和飛利浦的專利技術,這也難怪索尼的高端音頻設備會支持。DSD和我們現用這些音頻編碼格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基於PDM(pulse-density molation)脈沖密度調制實現,完全有別於基於PCM的音頻。PDM是通過密度來表示模擬音頻信號的,PDM每次采樣的精度都是1bit,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正弦波波峰的位置幾乎都是1,而波谷的位置則是0,因此通過PDM調至的音頻信號並不能通過現有的基於PCM的DAC進行解調。

DSD編碼的大致原理
目前DSD擁有四種不同的采樣率2.8224MHz(64Fs)、5.6448 MHz(128Fs)、 11.2MHz(256Fs)和22.5792MHz(512Fs)。DSD使用的最多的場合是Super Audio CD (SACD),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DSD音頻的來源,在SACD當中採用的是采樣率2.8224MHz的DSD,同時考慮到體積的需求大約在2005年的時候還推出了DSD的無損壓縮格式DST(Direct Stream Transfer),DST同樣是可以直接使用在SACD當中。

CD

SACD

容量

700MB

4.7GB

位深

16 bit PCM

1 bit DSD

采樣率

44.1 kHz

2.8224 MHz

頻響范圍

20 Hz – 20 kHz

20 Hz – 50 kHz

動態范圍

90 dB,120 dB

105 dB

碼率

1411kbps

5645kbps

聲道

2

6

時間

80 min

256 min

CD與SACD規格對比
如果將SACD和CD的參數進行對比的話,可以看到SACD最大的優勢是在於6聲道音頻的支持以及擁有更高的響應頻率,但筆者認為SACD的響應頻率意義並不大,因為人類聽覺的極限頻率在20Hz-20kHz,超出20kHz的部分人耳完全無法感知到。但就每秒的比特率來說,SACD當中的DSD達到了5645kbps,而普通的CD則是1411kbps,理論上來說DSD記錄了比PCM更多的數據,解調成模擬音頻信號時能夠帶來更小的失真。如果採用22.5792MHz的DSD的話每秒比特率則會翻倍至45160kbps,這數據量是PCM遠不能達到的。

支持DSD解碼的索尼PHA-2解碼耳放
DSD的優勢所在
由於DSD採用了和PCM不同的原理進行調制,因此筆者認為DSD的大多數參數,例如位深、采樣率等和PCM是沒有可比性的,而筆者認為DSD優於PCM的方面主要是以下兩點。DSD較大的比特率可以帶來更加豐富的聲音細節,這點對於發燒友還是一般大眾都是非常有用的,而高達20Hz-50kHz的頻率響應可能對普通用戶來說意義不大。
1.DSD能夠記錄更加多的音頻數據。
2.DSD擁有更寬的頻率響應。

支持DSD錄制的索尼PCM-D100錄音棒
DSD為何無法普及
DSD既然優於PCM,那為何遲遲無法普及,雖然DSD知名度並不高但從1999年推出至今也有15年的歷史了,筆者則認為主要是因為一下這四點,導致DSD普及受阻,就目前的情況來說DSD要想完全普及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DSD只是核心音頻發燒友的玩物。
1.消費者缺乏獲取渠道,目前只能購買SACD,無法通過時下流行的在線購買數字音樂方式獲取。
2.原生支持DSD解碼的設備太少,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先將DSD轉換成PCM在進行播放,無法體驗到DSD的優勢。
3.支持DSD的軟體也相當稀少,軟體很少原生支持,需要安裝插件,播放過程比較麻煩。
4.DSD屬於私有專利,其他廠商跟進支持頗有難度。
寫在最後
相對於PCM來說DSD確實是能夠記錄更加多的音頻數據,理論上在還原時也能做到更多的細節,但由於缺少硬體、軟體的支持以及其他廠商的跟進,使得目前DSD無法被普及,即使你擁有了原生支持DSD的DAC,但因為SACD發行量很少,導致買不到你想要的音樂,更何況現在連原生支持的硬體也不多,DSD要走的路還很長,近幾年之內可能並不會普及。因此筆者建議各位網友完全沒有必要盲目的購入原生支持DSD的設備,可能大多數時間用不到其DSD解碼功能,更多的還是會把這台設備當作傳統設備來用,得不償失。

7. 淘寶dsd音源寄硬碟拷貝可靠嗎大家都是在哪找高品質音源啊說qq音樂之類的麻煩不要回答

我是在5.1音樂網拷貝的。他們網站拷貝來的都是WAV格式的。總體感覺不錯,所以推薦你去。進入他們網站直接聯系客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