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進度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進度

發布時間: 2022-07-08 06:03:43

1.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設期是多長時間

2年,2年後驗收。

2. 國家發改委:到2025年建設5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中新網6月3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於開展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設5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以下簡稱「示範基地」),示範基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對區域降碳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培育50家綜合利用骨幹企業(以下簡稱「骨幹企業」),實施示範引領行動,形成較強的創新引領、產業帶動和降碳示範效應。
《通知》稱,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關於「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升大宗固體廢棄物(以下簡稱「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節能降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擬開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
《通知》明確了五項重點任務。一是產業布局集聚化。示範基地要綜合施策,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大「小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推動相關產業向基地集聚,發揮基地的產業集聚和鏈接效應。鼓勵骨幹企業遵循市場化原則,通過兼並、重組等多種措施,擴大經營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產業集中度。
二是利用方式低碳化。示範基地要著力推動區域內傳統產業綠色轉型。鼓勵企業優化生產工藝流程,選用高效節能設備,減少資源能源投入,發揮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對天然礦產資源的替代和對降碳的協同增效作用。
三是技術裝備先進化。示範基地和骨幹企業要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科技支撐,主動對標先進標准,選用先進技術裝備,提高市場競爭力。鼓勵骨幹企業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建立多形式的創新聯合體,推動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四是模式機制創新化。鼓勵示範基地和骨幹企業創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大宗固廢處置利用與生產掛鉤等新機制,推動大宗固廢跨區域、多產業、多品種協同利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典型示範。
五是運營管理規范化。示範基地主管部門要通過信息化措施,建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台賬,強化大宗固廢源頭減量、過程清潔生產、末端處置利用的全過程管理。骨幹企業要加快建立完善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相關標准規范,提高生產運營規范化水平。
推薦范圍方面,《通知》指出,示範基地主要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築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為主。基地建設以地方自主實施為主要建設方式,原則上不新增建設用地。
骨幹企業主要以具備較強技術研發能力、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和模式中有重大創新突破、有較強的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企業為主。
推薦條件方面,《通知》明確,擬推薦的示範基地,應滿足以下條件:(1)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2)符合相關產業、土地、區域和城市規劃;(3)已制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相關規劃或實施方案;(4)建設運營主體明確,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超過65%;(5)具有不少於5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工藝技術和裝備先進,已形成上下游協作配套的綜合利用產業體系;(6)近3年未發生重大環保、安全事故。
擬推薦的骨幹企業,應滿足以下條件:(1)原則上應以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年綜合利用產值占企業總產值60%以上,綜合利用總產值不低於1億元,具有較強的示範、引領作用;(2)企業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成長性,掌握關鍵核心技術;(3)企業現有產品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4)企業近3年經濟效益較好,信用記錄良好;(5)企業近3年來未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
已列入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不再推薦。
《通知》要求,省級發展改革委應對示範基地建設和骨幹企業培育情況加強指導和管理。建設期滿後,省級發展改革委要及時組織評估驗收,明確驗收結果,並將評估驗收情況、建設經驗和建設成效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對示範基地和骨幹企業建設情況進行抽查,對於工作進度滯後、建設成效較差的,將視情況採取督促整改、通報批評等措施,對於評估不達標的,將及時調整退出。

3. 大盤將維持強勢震盪,操作注重節奏,重點關注科技和金融

【本期摘要】
重點推薦
國辦: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鼓勵電商設置外貿產品專區
我國重新啟動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
 
市場點評
市場點評:大盤將維持強勢震盪,操作注重節奏,重點關注科技和金融
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渠道,推進節奏有望超預期
宏觀視點:晶元半導體個股大漲,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二期開工
 
期貨情報
金屬能源:黃金397.40,漲1.33%;銅47410,漲0.55%;螺紋鋼3585,跌0.19%;橡膠10615,跌0.28%;PVC指數6155,跌0.57%;鄭醇1759,漲0.34%;滬鋁13590,漲0.89%;滬鎳102060,跌1.39%;鐵礦739.0,跌2.25%;焦炭1949.0,跌0.43%;焦煤1174.0,跌0.93%;布倫特油43.33,漲2.51%;
農產品:豆油5804,漲0.62%;玉米2103,跌0.94%;棕櫚油5130,漲1.18%;鄭棉11840,跌1.33%;鄭麥2523,跌0.12%;白糖5051, 漲0.24%;蘋果7878,跌2.57%;紅棗10025,跌1.38%;
匯率:歐元/美元1.13,漲0.76%;美元/人民幣7.07,跌0.04%;美元/港元7.75,漲0.01%。
 
二、重點推薦
1、國辦: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鼓勵電商設置外貿產品專區
事件:6月2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實施意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台,依託各類網上購物節,設置外貿產品專區。在符合國內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
點評:在疫情沖擊下,今年的外貿出口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由於出口產業鏈對於穩就業影響很大,因此穩定出口企業的經營意義重大。我國擁有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加之在政策的扶持下,外圍經濟下行對於外貿出口企業的沖擊將降低。在基本面下行可控及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市場有望繼續演繹結構性行情。
(投資顧問 鍾燕玲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20024)
 
2、我國重新啟動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
事件: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將於6月23日擇機發射。
點評:隨著北斗全球組網的完成,北斗應用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北斗產業鏈未來成長空間廣闊,這對於相關上市公司將是重要發展機遇。
(投資顧問 鍾燕玲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20024)
 
三、市場點評
市場點評:大盤將維持強勢震盪,操作注重節奏,重點關注科技和金融
周一A股三大指數收盤漲跌互現,其中創業板指繼續飄紅收漲1.01%,日K線七連漲,再創四年半新高。市場成交量放大,兩市合計成交8286億元,行業板塊呈現分化格局,其中券商與半導體板塊強勢領漲。當日北向資金凈流入37.9億元。目前市場對於疫情的悲觀預期已經基本消散,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加之外圍局勢趨於穩定,預計後市有望維持強勢整理。操作上建議把握節奏參與,逢低關注半導體、券商、大金融、大消費,新能源等。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宏觀視點:晶元半導體個股大漲,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二期開工
事件:6月20日,由長江存儲實施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二期(土建)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工。該項目計劃分兩期建設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工廠,一期項目規劃產能每月10萬片,二期將達到20萬片,總體投資240億美元。項目一期於2016年底開工建設,32層、64層存儲晶元產品現已實現穩定量產,並成功研製出全球首款128層QLC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
點評:存儲器是信息系統的基礎核心晶元,最能代表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和先進製造工藝,也是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集成電路產品。近些年內存、固態硬碟、顯卡價格屢現上漲,根源在於存儲晶元掌握在少數國外廠家手中。國產化將降低國內半導體產品成本,並提升上游設備公司訂單。相關龍頭公司有望持續受益,建議積極關注相關機會。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渠道,推進節奏有望超預期升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數字貨幣是未來貨幣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數字貨幣的發展是今後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的領域和渠道。新加坡政府及銀行高層也表示期待與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進行合作,稱可以考慮將新加坡作為中國數字貨幣的樞紐地。韓國、泰國央行近期也在積極推進數字貨幣的發展。分析認為:近期全球央行,尤其是亞洲各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積極態度將有利於推進未來數字貨幣在跨境貿易及支付結算中的應用,提升數字貨幣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國內數字貨幣測試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後續落地節奏有望再超預期。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4. 那些工作一兩年離開長江存儲的人怎麼樣了

那些工作一兩年離開長江存儲的人還不錯,混了一圈又回到長江存儲繼續工作了。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於2016年7月26日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趙偉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集成電路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等。

2016年12月底,由長江存儲主導的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動工,計劃分三個階段,共建三座3D-NAND Flash廠房。

第一階段的廠房已2017年9月完成建設,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搬入機台,第四季進行試產,初期投片量不超過1萬片,用於生產32層3D-NAND Flash產品,並預計在自家的64層技術成熟後,再視情況擬定第二、第三期的生產計劃。

長江存儲計劃設有三座廠房,總產能可能高達每月30萬片,不排除長江存儲完成64層產品開發後,可能將進行大規模的投產。

5.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 成立背景
為貫徹國務院《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文件精神,大力發展我國集成電路與軟體產業,國家教育部、科技部於2003年春決定在國內有相對優勢的高等學校建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這是繼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批准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集成電路與軟體重大專項之後,為克服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短缺,抓緊培養集成電路專業人才方面的重大舉措。
鑒於我國集成電路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僅次於美、日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集成電路市場,吸引著國際上眾多知名廠商的注意力,但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我國的集成電路領域專業人才極度短缺,這無疑將會嚴重影響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和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2003年10月,教育部、科技部批准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九所大學為首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單位,2004年8月,教育部又批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等六所高校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單位,並同意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山大學開展籌建工作。至此,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布局初步形成。
此舉對我國在新世紀20年歷史機遇期中迅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尤其是培育新興的集成電路設計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目標任務
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計劃的目標是通過6-8年的努力,培養4萬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和1萬名集成電路工藝人才。

● 支撐單位
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杭州:浙江大學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南京:東南大學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

● 管理機構
為了更好更科學地推進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工作,提高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工作規范化、國際化水平,教育部辦公廳和科技部辦公廳發文成立了全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專家指導委員會(簡稱專家指導委員會)。
專家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 對國內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 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改革和發展提供咨詢意見;
◎ 提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規劃方案;
◎ 指導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工作。

● 師資培養
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加強依託高校集成電路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我國集成電路領域師資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師資國際培訓中心(杭州)(IITEC)。
該中心的目標:有計劃地引國際先進而又適合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需要的課程體系和相應教材。
該中心的主要職責: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提供國際水準的師資力量培訓,以學術專題講座、先進課程短期培訓、短期出國培訓等方式向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提供服務。

1.2003年10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2004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3.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山大學籌建中.

6. 國家存儲器基地建成後有什麼作用

一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二 基礎設施建設內容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7. 國家存儲器基地失敗

國家存儲器基地沒有失敗。
國家存儲器基地位於武漢光谷,項目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投資建設。

8. 武漢長江存儲是國企嗎

武漢長江存儲不是國企。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於2016年7月26日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趙偉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集成電路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等。

中國存儲晶元產業以投入NAND Flash市場的長江存儲、專注於移動存儲晶元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普通存儲晶元的晉華集成三大企業為主。以三家廠商的進度來看,試產時間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時間可能都在2019年上半年,這預示著2019年將成為中國存儲晶元生產元年。

2016年12月底,由長江存儲主導的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動工,計劃分三個階段,共建三座3D-NAND Flash廠房。

第一階段的廠房已2017年9月完成建設,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搬入機台,第四季進行試產,初期投片量不超過1萬片,用於生產32層3D-NAND Flash產品,並預計在自家的64層技術成熟後,再視情況擬定第二、第三期的生產計劃。

2020年9月13日,中國安防半導體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會上對長江存儲等第一屆成員進行授牌。

9. 目前國家級科研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國家級科研基地承擔了大量的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為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現有的國家科研基地與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目標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以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為主要任務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未能形成整體效應,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二是工程科研基地對於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技術創新貢獻有限;三是未能有效地促進產學研結合;四是現有的科研基地在人才培養上未能實現既定的目標。

(一)缺乏總體戰略布局與規劃

雖然我國在建設科研基地的過程中考慮了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但從總體布局上來說,仍存在著科技創新生態鏈不完善、重復建設、學科定位和地域分布等布局不合理的情況。

(二)未能實現人財物有效結合的組織與管理機制

我國現有的科研基礎在組織架構上涉及了宏觀管理部門、依託單位和內部管理機制等因素。雖然我國對已形成規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與運行機制進行了多次的調整與完善,但由於宏觀管理上的條塊分割,與依託單位關系不清,內部運行機制難以統一等原因,從而造成了科研基地的人財物等資源未能實現有效的結合,嚴重製約了這些科研基地的未來發展。

(三)國家財政投入不足

基礎性科研基地缺少穩定的經費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從事原始性創新和戰略高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國家給予了較為充裕的支持,確保其擁有國內領先的裝備水平和科研水平。但是,自1998年機構改革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一直沒有落實,科技部新建的4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個國家實驗室仍沒有給予建設經費支持。2002~2005年由國家發改委落實的設備更新費每實驗室平均僅為340萬元,實驗室的運行補助經費一直也沒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經費不足嚴重製約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實驗室為了維持日常運行,不得不縮減開放課題資助力度,全力爭取競爭科研項目,使得實驗室難以保持穩定的研究方向,更無法開展自主選題的創新性研究和探索性預先研究,成為我國原始性創新不足的重要原因。

工程性科研基地缺少基本的運行維護經費。產業核心技術開發和共性關鍵技術的工程化和系統化是我國技術創新的薄弱環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目標均以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為宗旨。這些工程中心建設初期投資添置的設備、儀器、試驗條件,隨著技術更新和時間的推移,已不能滿足當今技術發展的要求。從現行科技經費支出上看,行業共性技術開發能力建設方面的投資主體不明確,投入渠道不暢通。因此,在自身運轉經費和外部後續投入都不足的情況下,工程中心在設備更新方面乏力,後勁不足,部分工程中心正逐步喪失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而依託單位的研究開發成果,也難以進入工程化系統化開發階段,企業承接困難。許多工程中心難以勝任已確立的工程化開發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