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有關分段存儲管理描述正確的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有關分段存儲管理描述正確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7-08 05:36:38

㈠ 分段存儲管理需提供二維地址

一. 分頁存儲管理
1.基本思想
用戶程序的地址空間被劃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區域,稱為「頁」,相應地,內存空間分成若干個物理塊,頁和塊的大小相等。可將用戶程序的任一頁放在內存的任一塊中,實現了離散分配。
2. 分頁存儲管理的地址機構
15 12 11 0
頁號P 頁內位移量W
頁號4位,每個作業最多2的4次方=16頁,表示頁號從0000~1111(24-1),頁內位移量的位數表示頁的大小,若頁內位移量12位,則2的12次方=4k,頁的大小為4k,頁內地址從000000000000~111111111111
若給定一個邏輯地址為A,頁面大小為L,則
頁號P=INT[A/L],頁內地址W=A MOD L
3. 頁表
分頁系統中,允許將進程的每一頁離散地存儲在內存的任一物理塊中,為了能在內存中找到每個頁面對應的物理塊,系統為每個進程建立一張頁面映射表,簡稱頁表。頁表的作用是實現從頁號到物理塊號的地址映射。
頁表:
頁號 物理塊號 存取控制
0 2
1 15(F)
2 14(E)
3 1
4. 地址變換
(1) 程序執行時,從PCB中取出頁表始址和頁表長度(4),裝入頁表寄存器PTR。
(2) 由分頁地址變換機構將邏輯地址自動分成頁號和頁內地址。
例:11406D=0010|110010001110B=2C8EH
頁號為2,位移量為C8EH=3214D
或11406 DIV 4096=2
11406 MOD 4096=3214
(3) 將頁號與頁表長度進行比較(2<4),若頁號大於或等於頁表長度,則表示本次訪問的地址已超越進程的地址空間,產生越界中斷。
(4) 將頁表始址與頁號和頁表項長度的乘積相加,便得到該頁表項在頁表中的位置。
(5) 取出頁描述子得到該頁的物理塊號。 2 14(E)
(6) 對該頁的存取控制進行檢查。
(7) 將物理塊號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再將有效地址寄存器中的頁內地址直接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的塊內地址欄位中,拼接得到實際的物理地址。
例:0010|110010001101B
1110|110010001101B=EC8EH=60558D
或 14*4096+3214=60558D
5. 具有快表的地址變換機構
分頁系統中,CPU每次要存取一個數據,都要兩次訪問內存(訪問頁表、訪問實際物理地址)。為提高地址變換速度,增設一個具有並行查詢能力的特殊高速緩沖存儲器,稱為「聯想存儲器」或「快表」,存放當前訪問的頁表項。

二.分段存儲管理
1.基本思想
將用戶程序地址空間分成若干個大小不等的段,每段可以定義一組相對完整的邏輯信息。存儲分配時,以段為單位,段與段在內存中可以不相鄰接,也實現了離散分配。
2. 分段存儲方式的引入
方便編程
分段共享
分段保護
動態鏈接
動態增長
3. 分段地址結構
作業的地址空間被劃分為若干個段,每個段定義了一組邏輯信息。常式序段、數據段等。每個段都從0開始編址,並採用一段連續的地址空間。
段的長度由相應的邏輯信息組的長度決定,因而各段長度不等。整個作業的地址空間是二維的。
15 12 11 0
段號 段內位移量
段號4位,每個作業最多24=16段,表示段號從0000~1111(24-1);段內位移量12位,212=4k,表示每段的段內地址最大為4K(各段長度不同),從000000000000~111111111111
4. 段表
段號 段長 起始地址 存取控制
0 1K 4096
1 4K 17500
2 2K 8192
5. 地址變換
(1). 程序執行時,從PCB中取出段表始址和段表長度(3),裝入段表寄存器。
(2). 由分段地址變換機構將邏輯地址自動分成段號和段內地址。
例:7310D=0001|110010001110B=1C8EH
段號為1,位移量為C8EH=3214D
(3). 將段號與段表長度進行比較(1<3),若段號大於或等於段表長度,則表示本次訪問的地址已超越進程的地址空間,產生越界中斷。
(4). 將段表始址與段號和段表項長度的乘積相加,便得到該段表項在段表中的位置。
(5). 取出段描述子得到該段的起始物理地址。1 4K 17500
(6). 檢查段內位移量是否超出該段的段長(3214<4K),若超過,產生越界中斷。
(7). 對該段的存取控制進行檢查。
(8). 將該段基址和段內地址相加,得到實際的物理地址。
例:0001|110010001101B
起始地址17500D+段內地址3214D=20714D
三.分頁與分段的主要區別
分頁和分段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不要求作業連續存放.但在概念上兩者完全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頁是信息的物理單位,分頁是為了實現非連續分配,以便解決內存碎片問題,或者說分頁是由於系統管理的需要.段是信息的邏輯單位,它含有一組意義相對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共享,滿足用戶的需要.
(2)頁的大小固定,由系統確定,將邏輯地址劃分為頁號和頁內地址是由機器硬體實現的.而段的長度卻不固定,決定於用戶所編寫的程序,通常由編譯程序在對源程序進行編譯時根據信息的性質來劃分.
(3)分頁的作業地址空間是一維的.分段的地址空間是二維的.
四.段頁式存儲管理
1.基本思想:
分頁系統能有效地提高內存的利用率,而分段系統能反映程序的邏輯結構,便於段的共享與保護,將分頁與分段兩種存儲方式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
在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作業的地址空間首先被分成若干個邏輯分段,每段都有自己的段號,然後再將每段分成若干個大小相等的頁。對於主存空間也分成大小相等的頁,主存的分配以頁為單位。
段頁式系統中,作業的地址結構包含三部分的內容:段號 頁號 頁內位移量
程序員按照分段系統的地址結構將地址分為段號與段內位移量,地址變換機構將段內位移量分解為頁號和頁內位移量。
為實現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應為每個進程設置一個段表,包括每段的段號,該段的頁表始址和頁表長度。每個段有自己的頁表,記錄段中的每一頁的頁號和存放在主存中的物理塊號。
2.地址變換的過程:
(1)程序執行時,從PCB中取出段表始址和段表長度,裝入段表寄存器。
(2)由地址變換機構將邏輯地址自動分成段號、頁號和頁內地址。
(3)將段號與段表長度進行比較,若段號大於或等於段表長度,則表示本次訪問的地址已超越進程的地址空間,產生越界中斷。
(4)將段表始址與段號和段表項長度的乘積相加,便得到該段表項在段表中的位置。
(5)取出段描述子得到該段的頁表始址和頁表長度。
(6)將頁號與頁表長度進行比較,若頁號大於或等於頁表長度,則表示本次訪問的地址已超越進程的地址空間,產生越界中斷。
(7)將頁表始址與頁號和頁表項長度的乘積相加,便得到該頁表項在頁表中的位置。
(8)取出頁描述子得到該頁的物理塊號。
(9)對該頁的存取控制進行檢查。
(10)將物理塊號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再將有效地址寄存器中的頁內地址直接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的塊內地址欄位中,拼接得到實際的物理地址。

㈡ 什麼是分段存儲管理

頁和分段系統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概念上兩者完全不同,主要表現在: 1、頁是信息的物理單位,分頁是為實現離散分配方式,以消減內存的外零頭,提高內存的利用率;或者說,分頁僅僅是由於系統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戶的需要。 段是信息的邏輯單位,它含有一組其意義相對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要。 2、頁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統確定,把邏輯地址劃分為頁號和頁內地址兩部分,是由機器硬體實現的,因而一個系統只能有一種大小的頁面。 段的長度卻不固定,決定於用戶所編寫的程序,通常由編輯程序在對源程序進行編輯時,根據信息的性質來劃分。 3、分頁的作業地址空間是維一的,即單一的線性空間,程序員只須利用一個記憶符,即可表示一地址。 分段的作業地址空間是二維的,程序員在標識一個地址時,既需給出段名,又需給出段內地址。

㈢ 2010年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試題及答案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2006年考試題及答案B
一. 選擇(每題1分)

下列各題四個選擇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選項號寫在相應空位置上。

1.系統匯流排又稱為_______,這是指模塊式微處理機機箱內的底版匯流排。

1)主板匯流排 2)內匯流排 3)片內匯流排 4)局部匯流排

2.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台式PC機中Pentium 4微處理器的主頻一般為

1) 0.5GHz左右 2)1GHz左右 3)3GHz左右 4)5GHz以上

3. .按諾依曼結構理論,下面哪個不是計算機組成部分:

1) 運算器2)控制器3)列印機4)復印機

4.程序設計人員不能直接使用的寄存器是__________

1) 通用寄存器2)指令指針寄存器3)標志寄存器4)段寄存器

5. Pentium微處理器的結構之所以稱為超標量結構,是因為下面哪一種原因?

1)Pentium微處理器不僅能進行32位運算,也能進行64位運算

2)Pentium微處理器內部含有多條指令流水線和多個執行部件

3)數據傳輸速度很快,每個匯流排周期最高能傳送4個64位數據

4)微處理器晶元內部集成的晶體管數超過100萬個,功耗很大

6.在任何時刻,存儲器中會有一個程序是現役的,每一個現役程序最多可以使用___________

① 3個段② 4個段③ 5個段④ 6個段

7.Pentium微處理機配備了5個控制寄存器。其中沒有定義,而供將來使用的是__________

1)CR1 2) CR2 3)CR3 4)CR4

8.Pentium地址匯流排是32位的,它的內部數據匯流排的寬度是:

1)16位 2)32位 3)64位 4)36位

9.Pentium的寄存器可分為浮點寄存器、系統級寄存器等___大類。

1) 2 2) 3 3) 4 4) 5

10.屬於系統級寄存器的是________。

1) 系統地址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2) 通用寄存器和系統地址寄存器

3) 通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4) 系統地址寄存器和段寄存器

11. 下面是關於CPU與 Cache 之間關系的描述,其中正確的一條描述是:

1)Cache中存放的是主存儲器中一部分信息的映像

2)用戶可以直接訪問Cache

3)片內Cache要比二級Cache的容量大得多

4)二級Cache要比片內Cache的速度快得多

12. 在保護方式下,段寄存器內存放的是_________。

1) 段基址 2) 段選擇符 3) 段描述符 4) 段描述符表基址

13. 通常,人們把用符號表示計算機指令的語言稱為——————。

1) 機器語言 2) 匯編語言 3) 模擬語言 4) 模擬語言

14. Pentium系統之所以為超標量計算機是因為採用了___________。

1) 並行流水線結構 2) 數據與指令分離的Cache結構

3) 轉移預測技術 4 ) 提高了時鍾頻率

15.Pentium系統內約定,一個字的寬度是___。

1) 1位元組 2) 2位元組 3) 4位元組 4) 8位元組

16.Pentium用來作為堆棧指針的寄存器是:

1)EIP寄存器 2)EBP 寄存器 3)ESP寄存器 4)EDI寄存器

17.Pentium微處理機可訪問的物理存儲器的范圍是__________。

1) 4GB 2) 64TB 3) 4MB 4) 16GB

18.存儲管理是由分段存儲管理和__________組成。

1)分段部件 2)分頁部件 3)分頁存儲管理 4)虛擬管理

19. Pentium微處理機的分頁存儲管理系統把頁的大小定義成__________。

1) 16KB 2) 4MB 3)4KB 4) 4GB

20.經分段存儲管理部件分段之後生成的線性地址由__________與12位偏移量組成。

1) 段地址寄存器和10位頁目錄索引 2) 段描述符表和10位頁表索引

3) 10位頁目錄索引和10位頁表索引 4) 10位頁表索引和虛擬地址

21.段選擇符(段寄存器)中請求特權級欄位共__________位。

1)1位 2) 2位 3) 3位 4) 4位

22.多段存儲管理方式中,每一個程序都擁有它自己的__________,以及多種屬於它自己的存儲器段。

1) 段描述符 2) 段選擇符 3) 段選擇符和段描述符 4) 段描述符寄存器

23.符合匯編語言變數命名規則的變數名是__________。

1) MOV 2) CX 3)DATA 4)LPT1

24. Pentium微處理機是———微處理機

1)16位。2)32位。3)64位。4)准64位。

25.Pentium 微處理機配置的超標量執行機構允許————以並行方式執行。

1)一條指令 2)兩條指令 3)三條指令 4)四條指令

26.Pentium標志寄存器上各標志位信息反映的是———。

1)寄存器堆棧中每一寄存器中的內容。

2)Pentium微處理機的狀態信息。

3)Cache操作信息。

4)存儲器狀態信息。

27.當前,在Pentium機中,常用來在系統中的各部件之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操作的系統匯流排是:

1)ISA 2)EISA 3)PCI 4)VESA

28.下面關於微處理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1)微處理器是用單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具有運算和控制功能的處理器

2)一台計算機的CPU可能由1個、2個或多個微處理器組成

3)日常使用的PC機只有一個微處理器,它就是中央處理器

4)目前巨型計算機的CPU也由微處理器組成

29.Pentium機中的寄存器、Cache、主存儲器及輔存儲器,其存取速度從高到低的順序是:

1) 主存儲器, Cache,寄存器,輔存 2)快存,主存儲器,寄存器,輔存

3) 寄存器, Cache,主存儲器,輔存 4)寄存器,主存儲器,Cache,輔存

30.用MB(兆位元組)作為PC機主存容量的計量單位,這里1MB等於多少位元組?

1) 210 2) 220 3) 230 4) 240

31.Pentium 微處理器在保護模式下對存儲器進行訪問時,段寄存器提供的是

1) 段選擇符 2) 段基址

3) 段描述符 4) 偏移地址

32.下面是關於PCI匯流排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1) PCI支持即插即用功能

2) PCI的地址線與數據線是復用的

3) PCI匯流排是一個16位寬的匯流排

4) PCI是一種獨立於處理器的匯流排標准,可以支持多種處理器

33.Pentium微處理器在實施分頁存儲管理時,其最小頁面的大小是

1) 256B 2) 4KB 3) 1MB 4) 4MB

34.下面關於匯流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1) 匯流排的位寬指的是匯流排能同時傳送的數據位數

2)匯流排標準是指匯流排傳送信息時應遵守的一些協議與規范

3) Pentium機中的PCI匯流排不支持成組傳送方式

4) 匯流排的寬頻是指每秒鍾匯流排上可傳送的數據量

二.選擇填空(每空1分)

1.Pentium微處理機的段寄存器(也稱段選擇符)是———位的寄存器,用它可選擇

----------------個段的邏輯地址。

(1)32位(2)16位(3)8位(4)64位

(5)16KB(6)64TB(7)4GB (8)3.2GB

2.. Pentium 微處理機實現的是———和———兩級存儲管理。

(1)主存儲器(2)磁碟(3)分段管理(4)Cache

(5)分頁管理(6)二級Cache

3. 在保護方式下,Pentium微處理機可以訪問———位元組虛擬存儲器地址空間和

———————位元組實地址存儲器空間。

(1)256KB(2)512KB(3)1MB(4)512MB(5)1GB

(6)4GB(7)21GB(8)32GB(9) 1TB(10) 32TB

(11) 64TB(12) 16TB 註:GB = 千兆TB = 兆兆

4.Pentium 微處理機段的轉換過程是,由系統給出的地址以及程序給出的地址都是————,它是

由————和————組成。

(1)實地址(2)邏輯地址(3)一個32位的基地址(4)一個16位的

段選擇符(5)一個只能在段內使用的32位的偏移量(6)20位的段的界限

5.Pentium 微處理機共配備有————段寄存器,它們都是————的寄存器,它們的作用是用來——。

(1) 8個(2) 16個(3)6個(4) 32位的(5)16位

(6)從寄存器中選出所需的地址(7)從段描述符表中選出所需的段描述符

(8)從段描述符中選出32位的基地址(9)從段描述符中選出段的界限。

6.Pentium 微處理機浮點部件寄存器堆棧是由————個、————位的寄存器構成。

(1) 16個(2)32個(3)8個(4)3個(5)16位

(6)32位(7)64位(8)80位

7.Pentium 微處理機浮點部件的狀態字寄存器內容反映的是————。

(1)浮點部件的全部狀態和環境(2)浮點部件的數值(3)浮點部件的總

線狀態(4)Pentium 微處理機的狀態和環境

8.匯流排是一種————,是由系統中各部件所共享,在————的控制之下將信息准確地傳

送給————。

(1)公共信號(2)數據通道(3)專用地信號連線(4)主控設備

(5)中斷源(6)從屬設備(7)信號源(8)存儲器

(9)寄存器

三. 填空題:(每空1.分)

1.目前微型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的原理,其基本結構屬於馮·諾依曼結構。

2.Pentium的指令指針寄存器EIP中存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運算器中進行的各種算術運算操作歸結為__________兩種最基本的操作。

4.Pentium微處理機規定了4個寄存器用於控制分段存儲器管理中的數據結構位置。其中GDTR和IDTR稱為___寄存器,LDTR和TR稱為__________寄存器。

5.中斷包括__________INTR和__________NMI。

6. 指出下列指令語句中源操作數是__________;目的操作數是__________。

MOV AX,0CFH

7.假設BX寄存器上的內容為0100H,下列指令執行後AX寄存器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MOV AX, 1200H;(AX)=________

MOV AX, BX;(AX)=__________

ADD AX, BX;(AX)=__________

8.匯流排操作周期的4個操作階段分別是————,————,——————,————。

四 . 判斷題(對:√;錯:×)(每題1分)

Pentium系統屬於RISC類微處理機。
RISC類的微處理機,為了減少訪問內存的次數而增加寄存器的數目。
Pentium數據寄存器可以存放8、16、32位二進制數據。
Pentium系統的段寄存器為32位寄存器。
Pentium的V流水線和U流水線都可執行任何指令。
對一個段進行訪問,必須將這個段的描述符裝入到段寄存器中。
Pentium段描述符是由8個位元組共64個二進制位組成。
Pentium分段用於程序保護,分頁用於把程序映射到大小固定的虛擬頁上。
Pentium在進行分頁轉換中,頁目錄項的高20位頁框地址是與物理存儲器中的物理頁是相對應的。
線性地址是同一標準的不分段的地址空間內的32位地址。
利用索引欄位可以從擁有210個段描述符的段描述符表中選出任何一個段描述符。
Cache的命中率是指命中Cache的次數與訪問Cache的次數之比。
當程序有高度的順序性時,Cache更為有效。
Pentium處理機是32位微處理機,因此其內部數據匯流排是32位的。
RISC類微處理機採用大量通用寄存器,從根本上提高了CPU的運算速度,尤其適於在多任務處理的環境。
系統地址寄存器只能在保護方式下使用,所以又稱其為保護方式寄存器。
異常是指微處理機檢測到的異常情況,異常又進一步地劃分為故障,自陷和異常終止三種。
運算器是存儲信息的部件,是寄存器的一種。
通常,微處理機的控制部件是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部件等組成。
Pentium微處理機配備有5個32位的控制寄存器:CR0、CR1、CR2、CR3、CR4。保存著跟任務有關的適合於所有任務的機器狀態。
在Pentium微處理機的指令指針寄存器EIP內存放著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
在全局描述符表 GDT(Global Descriptor Table)中存放供所有程序共用的段描述符。
五.簡答題

1.什麼是超標量技術?試說明超標量技術在Pentium上是怎樣實現的?(3分)

2.試簡單說明Pentium將邏輯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的過程。(3分)

3.試簡單說明Pentium浮點部件的流水線操作8個操作步驟及操作過程。(4分)

一.答案:

1.(2)2 .(3)3. (4)4. (3)5. (2)

6.(4)7. (1)8.(3) 9 .3) 10 .1)

11 .(1) 12.2) 13.2) 14.1) 15.2)

16.3) 17 .1) 18. 3) 19.3) 20.3)

21.2) 22.1) 23.4) 24.2) 25.2)

26.2) 27.3) 28.1) 29.3) 30.2)

31 1) 32 3) 33 2) 34 3)

二.答案:

1. 2) ,5) 2.3), 5) 順序可以換

3.11) ,6) 4. 2),4) ,5)

5.3) 5) 7) 6. 3),8)

7. 1) 8.2),4),6)

三.答案

存儲程序控制
當前代碼段內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偏移量
相加和移位
全局描述符表和中斷描述符表局部描述符表和任務狀態
可屏蔽、不可屏蔽中斷
AX 0CFH
1200H 0100H 0200H
匯流排請求和仲裁階段 定址階段 數據傳送階段 結束階段
四.答案:

1. 錯2. 對3. 對4. 錯5. 錯

6. 錯7. 對8. 錯9. 錯10對

11錯 12 對 13錯 14錯 15錯

16對 17對 18錯 19對 20錯

21錯 22對

五.答案

1.什麼是超標量技術?試說明超標量技術在Pentium上是怎樣實現的?(3分)

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同時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或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同時執行2條指令)的技術,稱為超標量技術。

在Pentium上,採用了U流水線和V流水線,從而實現了超標量操作運行。

2.試簡單說明Pentium將邏輯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的過程。(3分)

系統或程序給出的地址都是邏輯地址,經由分段部件,將邏輯地址轉換成線性地址,若不分頁,這個線性地址就是物理地址。

若需要分頁,則再由分頁部件,將線性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

3.試簡單說明Pentium浮點部件的流水線操作8個操作步驟及操作過程。(4分)

Pentium的浮點部件也採用了流水線操作技術,流水線操作由8個操作步驟組成:

預取PF,首次解碼D1,二次解碼D2,存儲器和寄存器的讀操作EX,

首次執行X1,二次執行X2,寫浮點數WF和出錯報告ER。

其中,預取PF和首次解碼D1與整數流水線中的前兩個操作步驟共用,浮點部件的第3

個操作步驟開始激活浮點指令的執行邏輯,然後執行後5個操作步驟。

㈣ 關於分頁存儲器管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看看操作系統原理吧

㈤ 基本分段存儲管理方式的分段系統的基本原理

在分段存儲管理方式中,作業的地址空間被劃分為若干個段,每個段定義了一組邏輯信息。例如,有主程序段MAIN、子程序段X、數據段D及棧段S等,如圖4-17所示。每個段都有自己的名字。為了實現簡單起見,通常可用一個段號來代替段名,每個段都從0開始編址,並採用一段連續的地址空間。段的長度由相應的邏輯信息組的長度決定,因而各段長度不等。整個作業的地址空間由於是分成多個段,因而是二維的,亦即,其邏輯地址由段號(段名)和段內地址所組成。
分段地址中的地址具有如下結構:
在該地址結構中,允許一個作業最長有 64 K個段,每個段的最大長度為64 KB。分段方式已得到許多編譯程序的支持,編譯程序能自動地根據源程序的情況而產生若干個段。例如,Pascal編譯程序可以為全局變數、用於存儲相應參數及返回地址的過程調用棧、每個過程或函數的代碼部分、每個過程或函數的局部變數等等,分別建立各自的段。類似地,Fortran編譯程序可以為公共塊(Common block)建立單獨的段,也可以為數組分配一個單獨的段。裝入程序將裝入所有這些段,並為每個段賦予一個段號。 為了實現從進程的邏輯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變換功能,在系統中設置了段表寄存器,用於存放段表始址和段表長度TL。在進行地址變換時,系統將邏輯地址中的段號與段表長度TL進行比較。若S>TL,表示段號太大,是訪問越界,於是產生越界中斷信號;若未越界,則根據段表的始址和該段的段號,計算出該段對應段表項的位置,從中讀出該段在內存的起始地址,然後,再檢查段內地址d是否超過該段的段長SL。若超過,即d>SL,同樣發出越界中斷信號;若未越界,則將該段的基址d與段內地址相加,即可得到要訪問的內存物理地址。
下圖示出了分段系統的地址變換過程。
像分頁系統一樣,當段表放在內存中時,每要訪問一個數據,都須訪問兩次內存,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計算機的速率。解決的方法也和分頁系統類似,再增設一個聯想存儲器,用於保存最近常用的段表項。由於一般情況是段比頁大,因而段表項的數目比頁表項的數目少,其所需的聯想存儲器也相對較小,便可以顯著地減少存取數據的時間,比起沒有地址變換的常規存儲器的存取速度來僅慢約10%~15%。

㈥ 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是對()

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是對內存的管理。

存儲器管理的對象是主存,其的主要功能包括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間、提高主存利用率、擴充主存、對主存信息實現有效保護。存儲管理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多個用戶使用主存的問題,其存儲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分區存儲管理、分頁存儲管理、分段存儲管理、段頁式存儲管理以及虛擬存儲管理。

(6)有關分段存儲管理描述正確的是擴展閱讀:

虛擬內存技術還提供了以下功能:

1、定址空間

操作系統讓系統看上去有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內存空間。虛擬內存可以是系統中實際物理空間的許多倍。每個進程運行在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這些虛擬空間相互之間都完全隔離開來,所以進程間不會互相影響。同時,硬體虛擬內存機構可以將內存的某些區域設置成不可寫。這樣可以保護代碼與數據不會受惡意程序的干擾。

2、內存映射

內存映射技術可以將映象文件和數據文件直接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在內存映射中,文件的內容被直接連接到進程虛擬地址空間上。

㈦ 關於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的頁表數,下面哪種說法比較正確() A.整個系統有一個 B.整個系統有多

答案為D,C是分頁式頁表數描述准確的

㈧ 什麼是段式存儲管理

段式管理,是指把一個程序分成若干個段進行存儲,每個段都是一個邏輯實體,程序員需要知道並使用它。它的產生是與程序的模塊化直接有關的。
段式管理是通過段表進行的,它包括段號或段名、段起點、裝入位、段的長度等。
此外還需要主存佔用區域表、主存可用區域表。

㈨ 存儲器分段的問題

如果說推動存儲管理方式從固定分區到動態分區分配,進而又發展到分頁存儲管理方式的主要動力,是提高內存利用率,那麼,引入分段存儲管理方式的目的,則主要是為了滿足用戶(程序員)在編程和使用上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有些要求是其它幾種存儲管理方式所難以滿足的。
因此,這種存儲管理方式已成為當今所有存儲管理方式的基礎。

㈩ 有關存儲器的描述正確的是( )。

有關存儲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存儲器分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種 B、內存儲器容量小、速度快 C、外存儲器容量小、速度快 D、內存儲器都是只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