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醫院pacs為什麼採用近線存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醫院pacs為什麼採用近線存儲

發布時間: 2022-07-02 19:47:35

1. PACS系統的主要優點

1)減少物料成本:引入PACS系統後,圖像均採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紙張,膠片等)。
2)減少管理成本:數字化存儲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失真,同時百佔地小,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管理費用。
3)提高工作效率:數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調閱影像成為可能,比如借片和調閱病人以往度病歷等。原來需要很長周期和大量人力參與的事情現只需輕松點擊即可實現,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每天能接待的病人數增加,給醫院帶來效益。
4)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通過數字化,可以大大簡化醫生的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診斷上,有助於提高醫院的診斷水平。同時各種圖像處理技術的引進使得以往難以察覺的病變變得清晰可問見。方便的以往病歷的調閱還使得醫生能夠參考借鑒以前的經驗作出更准確的診斷。數字化存儲還使得遠程醫療成為可能。
5)為醫院提供資源積累:對於答一個醫院而言,典型的病歷圖像和報告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而無失真的數字化存儲和在專家系統下做出的規范的報告是醫院的寶貴的技術積累。
6)充分利用本院資源和其他醫院資源:通過遠程醫療,可以促進醫院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互補互惠互利,促進雙方發展。

2. 以PACS系統,modality和RIS系統為例,說明醫院信息系統互聯的信息傳輸方式

做醫療軟體的,行心科技,his,lis、pacs、emr、口腔系統、養老系統等等都有

3. pacs的基本概念

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的來臨,診斷成像設備中各種先進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化圖像技術的應用為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歷經逾百年發展,醫學影像成像技術也從最初的X射線成像發展到現在的各種數字成像技術。

1)減少物料成本:引入PACS系統後,圖像均採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紙張,膠片等)。

2)減少管理成本:數字化存儲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失真,同時佔地小,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管理費用。

3)提高工作效率:數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調閱影像成為可能,比如借片和調閱病人以往病歷等。原來需要很長周期和大量人力參與的事情現只需輕松點擊即可實現,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每天能接待的病人數增加,給醫院帶來效益。

4)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通過數字化,可以大大簡化醫生的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診斷上,有助於提高醫院的診斷水平。同時各種圖像處理技術的引進使得以往難以察覺的病變變得清晰可見。方便的以往病歷的調閱還使得醫生能夠參考借鑒以前的經驗作出更准確的診斷。數字化存儲還使得遠程醫療成為可能。

5)為醫院提供資源積累:對於一個醫院而言,典型的病歷圖像和報告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而無失真的數字化存儲和在專家系統下做出的規范的報告是醫院的寶貴的技術積累。

6)充分利用本院資源和其他醫院資源:通過遠程醫療,可以促進醫院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互補互惠互利,促進雙方發展。

4. 為什麼現在的醫院都採用PACS系統,而很少使用HIS系統

不是這樣的,HIS系統已經基本普及了。
HIS系統是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縮寫,是指的醫院信息系統的總稱,包括臨床診療子系統、葯品管理子系統、財務管理子系統、綜合管理和統計分析系統等。臨床診療子系統(CIS)中包括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臨床檢驗系統(LIS)、醫學影像系統(PACS)、手術室麻醉系統、電子病歷系統(EMR)等。
PACS系統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是指的圖像傳輸和存儲系統,主要用於影像學和病理圖片的存儲和傳輸。是臨床診療系統的一部分。根據各個醫院HIS系統構建的水平,有些是整合到了HIS系統中(主要是做了HIS與PACS的介面),有些則是完全獨立的系統,其原因是因為PACS系統常常是由影像檢查設備廠家開發附帶設備一起安裝的,而HIS系統則是由單獨的公司結合具體醫院的實際運轉情況個性化定製的。

可見PACS系統只是HIS系統中的一部分,不能相互替代。只是PACS系統可以單獨運行。

5. 醫院PACS 誰能給詳細解說一下呢

一、PACS的發展歷史
PACS的概念提出於80年代初。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兩個主要因素引起的:一是數字化影像設備,如CT設備等的產生使得醫學影像能夠直接從檢查設備中獲取;另一個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容量數字信息的存儲、通訊和顯示都能夠實現。在80年代初期,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於大型計算機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基本完成了研究階段而轉向實施,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轉向為醫療服務的系統,如臨床信息系統,PACS等方面。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等相繼建立起研究PACS的實驗室和實驗系統。隨著技術的發展,到90年代初期已經陸續建立起一些實用的PACS。
在80年代中後期所研究的醫學影像系統主要採用的是專用設備,整個系統的價格非常昂貴。到90年代中期,計算機圖形工作站的產生和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PACS的整體價格有所下降。進入90年代後期,微機性能的迅速提高,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PACS可以建立在一個能被較多醫院接受的水平上。
二、PACS的功能配置
PACS(醫院影像存儲與通訊系統)在醫院影像科室中迅速普及開來,如同計算機與互聯網日益深入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PACS也在改變著影像科室的運作方式,一種高效率、無膠片化影像系統正在悄然興起。在這些變化中,PACS的主要作用有:
1) PACS聯接功能
為了能將影像設備聯網,其先決條件是將影像本身數字化。目前,新生產的CT、MR、數字X光機、核醫學設備上都有DICOM圖像輸出介面,可以直接與PACS聯接。對於那些沒有DICOM介面的設備,接入PACS的方式則較為復雜,要用專門的設備將起影像轉換為DICOM標准後再接入PACS。 對於舊型號的CT、MR,一般需要增加專用升級模塊來實現,使用這種方法圖像的質量有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也較好,但價格通常較高。對於非數字化的X光機,通常採用的方式有用數字化感光屏(CR)或通過將膠片直接通過掃描儀轉換成數字化圖像。另外常用的轉換方式還有視頻捕捉(Screen Capture),既對有視頻信號的設備(如超聲、核醫學設備),可將其視頻信號轉換為DICOM圖像。
2) PACS的影像存儲與管理功能
醫學影像的數據量通常很大,常規一次CT掃描為10MB量級,而X光機的胸片可以到20MB,心血管造影的圖像可達80MB以上,128排三維重建CT圖像可達1GB。存儲與管理影像為PACS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實現這一功能的成本占系統總成本的20%-60%.小型的PACS工作站可以用100GB的伺服器來存儲圖像,並用光碟刻錄機來將圖像永久保存。大中型的PACS則用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來實現不同的要求,通常以TB為存儲單位,三甲級別醫院,存儲容量可高達幾十TB。
3) 圖像的調用與後處理功能
所有PACS圖像資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對其進行調用和處理。數字化圖像可直接在計算機的監示器上顯示出來。監視器的解析度、對比度、亮度、雜訊及失真等性能直接影響數字化圖像的質量,從而影響著最終診斷結果。由於醫學圖像信息量大,為了便於存貯和傳輸,提高PACS的效率,有必要對圖像進行壓縮處理,特別是對高解析度的彩色圖像更有必要壓縮。

6. pacs系統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PACS系統的概念已從原來將數字化的醫學影像通過網路傳送到連接在網路上的影像顯示工作站上作一般顯示和進行數字化存儲,發展成為以數字化診斷(無紙化、無膠片化)為核心的整個影像管理過程,包括:數字影像採集、數字化診斷工作站、影像會診中心、網路影像列印管理、網路影像存儲、網路影像分發系統和網路影像顯示計算機、網路綜合布線和數據交換系統等。
PACS系統將醫學影像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更合理和有效的配置,通過計算機對影像進行數字化獲取、處理、存儲、調閱、檢索,使影像科室醫生可以為病人提供更快和更好的服務;臨床醫生通過網路快速調閱病人圖像及診斷報告,實現圖像資源最大化共享。
以數字化診斷為核心的PACS系統可以節約膠片使用量,節省膠片存儲成本;對影像科室進行科學的管理;提高影像診斷水平和影像科室工作效率。而這種真正意義上的PACS系統必須要解決所有影像介面問題、系統的工作流程問題、與醫院信息系統的融合問題以及可視化問題、壓縮技術問題等。
1、所有影像介面問題
解決影像介面問題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納入PACS系統的影像最終要符合DICOM標准;影像的清晰度能滿足PACS系統的診斷要求;DICOM重建過程要簡潔,不應給影像科醫生帶來太多額外工作負擔;解決影像介面的成本在適當的范圍內。國內醫院的影像設備有許多非DICOM設備,購買或升級成DICOM介面的費用很大。這就要求各PACS廠家針對不同的介面類型,採取不同的介面技術,解決診斷影像的獲取。非DICOM設備分為模擬設備和非DICOM數字設備。
對於模擬設備一般採用視頻採集技術, 視頻採集包括標准視頻的採集、非標准視頻的採集;包括彩色視頻的採集、灰度圖像的採集;包括分量信號的採集、復合信號的採集等。許多PACS廠家採用視頻壓縮卡採集圖像,筆者認為不是很確當,採集技術本身就有信息丟失,應該盡量使信息丟失為最小,而後再根據影像的用途,在存儲和傳輸時考慮壓縮的問題。

非DICOM數字介面設備可分為有網路介面和無網路介面設備。PACS公司要研究眾多廠商的協議,例如東芝協議、INTERFILE協議等,在系統級上要有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可用不同的通訊方式,獲得設備的影像數據並解析成DICOM標准;可在無網路的設備中加入網卡以實現通訊的目的從而獲取影像;可以專門定製一些硬體來實現設備於工作站的通訊等。
基於激光相機的PACS系統的研究及相關技術也是我們解決設備介面問題的一種方法;另外DICOM光碟的讀取也是解決數據獲取的很有效的手段之一。
2、系統的工作流程問題
在設計PACS系統的工作流程時,要注重原有的影像工作特徵,但提供的應是全新的數字化診斷工作模式,要保證影像的傳輸速度和傳輸質量,要能提高影像診斷的效率,滿足影像科室和臨床科室全方位的需求。在系統設計時,許多關鍵技術都要很好地應用,才能保證PACS系統是真正可用的系統、方便靈活的系統、高效的系統。在影像診斷工作站的設計上,除了病人的影像資料外,病人的其它信息也能方便地獲得,診斷的過程和報告的書寫要快速、便捷。
在PACS伺服器系統的設計上,要支持群集,支持伺服器的分級管理機制;要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互聯和數據交換;要支持並發事件的處理並對網路流量實行控制。在通訊系統的設計上,影像的分發和調度技術、自動路由和預取技術、輪詢技術等是保證通訊順暢的重要手段。在系統內部的通訊協議方面,不一定要採用DICOM,而應採用一種效率更高的通訊協議。
在存儲、歸檔方面,設計在線、近線、離線存儲;根據影像的使用頻率等設計存儲、歸檔策略;要區分存儲、歸檔、備份的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3、融合問題
PACS和HIS/RIS、LIS等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Data Fusion)是PACS系統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國內的信息系統沒有統一的標准,也沒有採用HL7。許多系統對於PACS廠家是未知,或者不提供數據交換的介面。現在採用的融合技術一般為資料庫級的融合技術、中間件的融合技術。
設計PACS系統時,HL7網關是必要的。國內的信息系統正在逐步向HL7靠攏,衛生部門正在制定HL7 FOR CHINA 的標准,另外國外的HL7標準的信息系統也開始進入國內。同時,PACS系統的市場不光瞄準國內,更要有國際競爭力,HL7網關尤為重要。
融合的目標是影像科室醫生在診斷工作站書寫影像診斷報告時,可自動獲取HIS中病人相關信息,包括檢查信息、病歷、醫囑、檢驗結果等;影像診斷報告在HIS醫生工作站中能夠直接調閱;醫生工作站直接調閱病人影像信息,無須退出系統或從其他途徑進入;PACS系統在授權的情況下可通過申請單、調度表等自動發送影像及相關信息,科室調閱病人的在線靜態影像不超過3秒鍾,調閱病人近線靜態影像不超過3分鍾;臨床醫生在發出申請後,可自動將病人的歷史影像傳送到本地,供臨床參考比較;影像及相關信息共同組成病人的電子病歷。
4、可視化問題
PACS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應用范圍仍在不斷擴展。醫學影像的計算機可視化技術的研究是PACS系統廣泛應用的前提。PACS系統作為提供給全院影像科室、臨床科室乃至全社會的應用系統,影像的質量、影像的診斷手段是關鍵的問題。
從物理的角度,根據影像的用途選擇顯示器和顯示卡,要充分考慮空間解析度、亮度范圍、刷新頻率等物理特性。同時理想的LUT(Look-Up Table,LUT)也至關重要。ACR-NEMA DICOM標准為放射學應用推薦了一個LUT。但不同類型的圖像應該使用其他的LUT效果會更好。影像質量的控制至關重要。
從計算機技術角度,圖像後處理功能的開發和應用影像到整個影像診斷過程。常規的影像處理是必須的,如反相、翻轉、調窗、漫遊、縮放、旋轉、影像凍結、數字減影、標注、劃線、距離及角度測量、面積測量、偽彩色等。專業的離線測量(OFF-LINE)工具也是必要的,如在超聲診斷中,提供醫生超聲設備的所有測量工具,並提供一些超聲影像的研究方法等。三維重建技術的使用更利於臨床診斷,三維重建方法有Marching Cubes、最大強度投影(MIP)、基於表面的三維顯示、基於體繪制的三維顯示、內表面繪制的虛擬內窺鏡等方法,這些方法在醫學影像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5、壓縮技術問題
PACS系統是一個實物系統,它涉及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和電子系統、圖像處理和可視化技術,它需解決數據傳輸和圖像存儲問題: 如何利用有限的存儲空間存儲更多的圖像,如何利用有限的比特率傳輸更多的圖像 。
在多媒體技術中,視頻、音頻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是最關鍵的技術之一。由於PACS本身是一種專用的計算機網路,對其中的信息流進行壓縮是提高PACS效率的重要途徑,因此在ACR-NEMA標準的第二版中,就已加入了圖像壓縮的標准,它包括壓縮、量化和編碼三個部分。目前公認的圖像壓縮標准有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聯合圖片專家組)和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運動圖像專家組),它們分別適用於靜止圖像和運動圖像的壓縮編碼。醫學圖像大多為靜止圖像,應根據JPEG標准實施壓縮。JPEG不僅可以壓縮數字X線圖像,而且適用於CT、MRI、DSA及超聲等一切灰度圖像及真彩色圖像的壓縮。JPEG的另一特點是它極易應用於PACS。
在PACS中醫學圖像壓縮方法及軟體的實現,要考慮編碼速度、壓縮效果、壓縮效率、圖像信噪比等因素。圖像壓縮包括有損壓縮(Lossy)、無損壓縮(Lossless)等,編碼、解碼時間一般小於2秒,壓縮效率一般在5-6倍,壓縮效果使圖像質量不影響診斷

7. pacs系統是什麼

PACS系統是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

它是應用在醫院影像科室的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超聲,各種X光機,各種紅外儀、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各種介面(模擬,DICOM,網路)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

PACS系統的好處:

1、減少物料成本:引入PACS系統後,圖像均採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紙張,膠片等)。

2、減少管理成本:數字化存儲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失真,同時佔地小,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管理費用。

3、提高工作效率:數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調閱影像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每天能接待的病人數增加,給醫院帶來效益。

(7)醫院pacs為什麼採用近線存儲擴展閱讀

PACS有別於HIS、LIS等其它醫學信息系統的最重要一點就是:海量數據存儲。

合理設計PACS的數據存儲結構,是成功建設PACS的關鍵。一個大型的醫院擁有大批現代化的大型醫療影像設備,每天影像檢查產生的數據量多達4個GB左右(未壓縮的原始數據),一年數據總量大約1200GB。

Patient表用於存放病人的基本信息,應用范圍涉及到SUPER PACS的所有子系統;Study表用於存放病人的檢查信息,應用范圍涉及到SUPER PACS的所有子系統;Series表用於圖象序列表的生成,應用范圍涉及到SUPERPACSR DICOM放射系統;Image表用於保存系統圖象記錄。

8. PACS系統的發展趨勢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最初是從處理放射科的數字圖像發展起來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前身是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最先推動PACS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傳統的相機廠家。這是因為當數字化浪潮到來的時候,他們首先就意識到這對他們的產品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巨大的沖擊。 他們對各個廠家的設備連接能力有著最為清楚的了解;但作為傳統的機械製造商,他們的計算機技術不夠充足,對圖像設備及圖像處理也不夠了解。
最初,許多設備製造商對開放的網路連接時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意義不大,並且對他們的利益有沖突,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意識到,已經落在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後面;更不了解,信息技術會給醫療影像行業帶來什麼。
隨著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醫學發展需求的不斷增長,PACS 標准化進程不斷推進,尤其是ACR-NEMA(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 Association,美國放射學會和美國電器製造商學會)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准)3.0標準的普遍接受,目前的PACS已擴展到所有的醫學圖像領域,如心臟病學、病理學、眼科學、皮膚病學、核醫學、超聲學以及牙科學等。PACS所包含的內容和能力已超越這一名詞原來的含義,現在一般提到的PACS普遍是指包含了放射科信息系統(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和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 PACS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技術發展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1、 內部存儲格式標准化為DICOM3.0
目前幾乎所有歐美先進PACS廠家都用正式DICOM3.0文件格式來儲存圖像。設計舊一點的PACS還用ACR-NEMA2.0或SPI,只有很老的PACS才用到廠家自己定義的格式。用DICOM3.0格式有許多好處,其中一條是今後要更換PACS時不必找舊PACS廠家來轉換數據。更重要的是用DICOM3.0文件格式可以隨時加影像模式、加減和更改圖像文件的內容。而傳統的固定欄位長度圖像格式要添些東西就要全盤改動。
2、 採納標准壓縮演算法來壓縮圖像文件。
新一代的PACS大多採用DICOM支持的標准壓縮演算法,如JPEG、JPEGLossless、JPEG2000、JPEG-LS和Deflate等。廠家用自定義演算法來壓縮圖像的現象越來越少。
3、三級儲存模式(在線、近線和離線)轉變成兩級(在線和備份)
目前歐美先進PACS廠家都在推行在線和備份兩級儲存。備份只是為了防意外,如火災、地震等。在線用的是硬碟,用RAID(冗餘存儲磁碟陣列)加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或SAN(StorageAreaNetwork)。而前幾年PACS界最常見的是用三級圖像儲存模式:在線(online)、近線(near-line)和離線(off-line)。新的圖像在線存在硬碟上、老一點的圖像近線存在網路服務機里、再老一點的圖像離線存在MOD或磁帶里。
4、智能化醫學影像平台
智能影像IT平台是醫院信息系統的主要發展方向。能否最快獲得全部診斷信息是評價影像工作站優劣的唯一標准。syngo .via是全球首個「會思考」的影像工作平台,它改變了傳統的影像後處理理念,摒棄以軟體為導向的傳統CT工作站工作方式,開啟以解剖或疾病診斷為導向的全新工作視角,突破性的成為直接服務疾病診斷的影像工作平台。讓醫生從繁瑣的影像後處理中解脫出來,專注於醫學診斷。
西門子syngo.via影像IT平台具有圖像預處理功能,影像處理與掃描序列無縫鏈接,自動進行,無需任何人工干預;它有以疾病為導向的工作流程,自動進入按照疾病或解剖部位定製的工作模塊;為每位醫生量身定製其所需的診斷工作模塊,任意順序集成相關影像處理軟體;帶有診斷書簽功能,能自動記錄醫生的每次病變測量、病變標記,方便跨科室醫生間的交流和上級醫生復核報告。
由於我國開發和引進PACS系統較晚,目前已經建立並有效運行的PACS系統並不多見(特別是內陸省市)。究其原因主要是標准化程度低、兼容性差,一般為封閉式的專用系統,既不經濟、價格也昂貴,配置的硬體不夠合理,對工作量大的醫院缺乏強大的存儲子系統,無法支持數據量巨大的常規放射影像,因此不能真正實現「無片化」管理。多數PACS系統也沒有其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自動化管理功能,也不能向臨床診斷提供所需的全部,表現在在線信息少,響應速度慢。對網路安全、保密和符合法律要求方面還不可靠。現有的PACS系統設計大多數沒有考慮技術發展和擴展需要的可能,難於與現有的HIS/RIS整合為一個系統。 各國的PACS系統研究和發展各具特點:美國PACS系統的研究和開發是在政府和廠商的資助下來進行的;歐洲的PACS系統由跨國財團、國家或地區的基金來支持,研究小組傾向於與某個主要廠商合作,著重於PACS建模和模擬及圖像處理部件的研究;日本將PACS系統研究和開發列為國家計劃,由廠商和大學醫院來共同完成,廠商負責PACS系統集成和醫院安裝,醫院負責系統臨床評測,而且系統技術指標固定,沒給醫院研究人員留有多少修改的空間;韓國的PACS系統是在大型私營企業資助下所完成的。
PACS在國內發展方向重點在:應嚴格遵守國際技術標準的系統設計和完全開放式的體系結構,基於IHE、DICOM3.0和 HL-7(醫療保健)等國際標准;瀏覽器/伺服器結構,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基於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網路結構,需支持區域網(LAN)、廣域網(WAN),可遠程會診;採用TB級甚至PB級存儲子系統,提高響應能力;提供容錯、糾錯能力及更好的數據安全性和災難恢復能力,有高性能數據壓縮技術;系統界面友好,有強大的中文支持能力,易學易用;有語音、圖像和數據的傳輸等多種技術的無縫整合;有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系統利於維護和技術支持。 上世紀,伴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新的醫療影像設備不斷涌現。50年代超聲技術運用於醫學領域;70年代CT和80年代MRI先後應用於臨床。此後基本上每隔兩三年就有新種類的醫療影像設備被發明。越來越多的醫療影像設備一方面提高了診斷的准確程度,另一方面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管理這些醫療影像設備產生的數據,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醫療影像設備產生的數據,保證不同廠家的影像設備的數據能夠互連。1982年美國放射學會(ACR)和電器製造協會(NEMA)聯合組織了一個研究組(ACR-NEMA數字成像及通信標准委員會),研究如何制定一套統一的通訊標准來保證不同廠家的影像設備能夠信息互連。經協商一致後,制定出了一套數字化醫學影像的格式標准,即ACR-NEMA 1.0標准,隨後在1988年完成了ACR-NEMA 2.0,1993年發布3.0版本正式命名為DICOM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醫療數字成像和通信)。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此標準直到1997年才慢慢被各醫療影像設備廠商接受。此後標准每年都有大變動,涉及到醫學影像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最近剛加入標準的SR(結構化報告)涉及了其他標准不敢涉及的領域。同時,標准還在安全性(隱私和授權)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添加了TSL/SSL,數字簽名,數字授權,數據加密支持。為了支持不同領域的數據交換,還增加了XML支持。總之,DICOM標准日新月異不斷向前發展。
目前,DICOM3.0已為國際醫療影像設備廠商普遍遵循,各大廠商所生產的影像設備均提供DICOM3.0標准通訊協議。
在系統的輸出和輸入上必須支持DICOM3.0標准,已成為PACS的國際規范。只有在DICOM3.0標准下建立的PACS才能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系統連接和擴展功能。
(一) DICOM3.0
DICOM 標準的全稱是「醫學數字成像與通訊」(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標准,是按照NEMA的程序制訂和發展的。它實際上是ACR-NEMA的第三個版 本。之所以不叫 ACR-NEMA3.0 而改稱 DICOM3.0 是因為:①該標准並不單單是由ACR-NEM的聯合委員會制訂的,世界上其它一些標准化組織也共同參與了它的制訂與發展。這些標准化組織包括歐洲標准化委員會251技術委員會(即 CENTC251),該委員會早已以DICOM為基礎,制訂出一項與DICOM完全兼容的標准--MEDICOM;還有日本的JIRA(japanese instry radiology Apparatus)和醫學信息系統發展中心(medical informationsy stem development center)。這兩個組織對DICOM的主要貢獻在於提出了利用可移動的媒質(光 盤等)來存貯、交換醫學圖像的標准。在制訂標准過程中,也參考了其它的一些組織,包括IEEE、HL7和ANSI等有關標准。②標准不僅支持醫療放射圖像,它是可擴展的,面向所有醫學圖像,只要簡單地增加相應的服務對象類(SOP)即可。擴展到心電圖(cardiology、內窺鏡(endos)、牙醫(dentistry)、病理學(pathology)和其它等類型圖像的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之中。與其前面的1.0和2.0版本一樣,DICOM在制訂工作一開始就考慮到一些相關標准化組織的研究成果,這不僅僅是為了避免重復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為DICOM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技術。由於是面向網路環境的通訊標准,故對 DICOM 影響最大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的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ISO-OSI)。
(二) HL7
HL7 是在醫療環境中(尤其是在院病人治療)交換電子數據的標准。1987年5月,在Pennsylvania 大學醫院,成立了一個由醫療單位(和用戶)、廠家和醫療顧問(consultants)組成的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主要負責HL7的工作,目的就是簡化不同廠商(尤其包括競爭的廠商)在醫療領域中的計算應用的介面實現。其主要應用領域就是HIS/RIS。
HL7目前主要是規范在HIS/RIS系統及其設備之間通訊如下信息:病人入院/掛號、出院或轉院數據(統稱ADT-admissions/registration、discharge、transfer)和查詢、病人安排、預訂、財務、臨床觀察、醫療記錄、病人的治療、主文件更新信息等。
功能規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醫院運行機制的轉變,醫院信息系統已成為現代化醫院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設施與支撐環境。衛生部為了積極推進信息網路基礎設施的發展,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制定了《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范》。其中,對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功能設置了以下規范。
(一) 影像處理
1.數據接收功能:接收、獲取影像設備的DICOM3.0和非DICOM3.0格式的影像數據,支持非DICOM影像設備的影像轉化為DICOM3.0標準的數據。
2.圖像處理功能:自定義顯示圖像的相關信息,如姓名、年齡、設備型號等參數。提供縮放、移動、鏡像、反相、旋轉、濾波、銳化、偽彩、播放、窗寬窗位調節等功能。
3.測量功能:提供ROI值、長度、角度、面積等數據的測量;以及標注、注釋功能。
4.保存功能:支持JPG、BMP等多種格式存儲,以及轉化成DIDICOM3.0格式功能。
5.管理功能:支持設備間影像的傳遞,提供同時調閱病人不同時期、不同影像設備的影像及報告功能。支持DICOM3.0的列印輸出,支持海量數據存儲、遷移管理。
6.遠程醫療功能:支持影像數據的遠程發送和接收。
7.系統參數設置功能:支持用戶自定義窗寬窗位值、放大鏡的放大比例等參數。
(二) 報告管理
1.預約登記功能。
2.分診功能:病人的基本信息、檢查設備、檢查部位、檢查方法、劃價收費。
3.診斷報告功能:生成檢查報告,支持二級醫生審核。支持典型病例管理。
4.模板功能;用戶可以方便靈活的定義模板,提高報告生成速度。
5.查詢功能:支持姓名、影像號等多種形式的組合查詢。
6.統計功能:可以統計用戶工作量、門診量、膠片量以及費用信息。
(三) 運行要求
1.共享醫院信息系統中患者信息。
2.網路運行:數據和信息准確可靠,速度快。
3.安全管理:設置訪問許可權,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4.建立可靠的存儲體系及備份方案,實現病人信息的長期保存。
5.報告系統支持國內外通用醫學術語集。

9. PACS系統在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意義

PACS系統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意為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它是應用在醫院影像科室的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超聲,各種X光機,各種紅外儀、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各種介面(模擬,DICOM,網路)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在一定的授權下能夠很快的調回使用,同時增加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它在各種影像設備間傳輸數據和組織存儲數據具有重要作用。

10. 什麼是pacs系統

醫學影像報告(PACS)管理系統


從各種醫學影像檢查設備中獲取、存儲、處理影像數據,傳輸到體檢信息系統中,生成圖文並茂的體檢報告,滿足體檢中心高水準、高效率影像處理的需要。


原始圖像經普通邊緣增強後的效果

通過多尺度對比度增強技術可成功應用在PACS系統針對X-ray圖像的處理過程中。圖像中不同尺寸的低對比度細節的視覺質量顯著改善,這種處理方式不會產生嚴重的邊界效應(振鈴效應),這一優點使得此技術能夠廣泛應用於CT、MR、DR、CR、數字乳腺診斷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