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選購存儲設備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選購存儲設備

發布時間: 2022-06-30 08:57:44

存儲設備怎麼選購

看用途,容量需求大的買機械大容量,如果要求性能的話買固態,不過固態價格相對較高

❷ 如何選購存儲設備

存儲設備有很多種,介面分為Thunderbolt、Minisas、PCIE介面、光纖介面。其中Thunderbolt介面主要供蘋果機使用,Minisas/PCIE介面主要供PC電腦使用。
同時又分單機存儲和多機共享存儲。下面就來淺談下如何選購單機存儲設備?
1、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電腦主機系統是什麼?蘋果OSX系統or WINDOWS系統?
2、如果是蘋果OSX系統,單機可選帶雷電介面的磁碟陣列ARECA5026/5028T2/8050T2,雷電存儲速度快、安全,穩定
3、WINDOWS系統選擇存儲設備時就看是什麼介面?SAS介面的電腦主機可選擇ARC-4038ML/ARC-8040 8盤位磁碟陣列。PCIE介面可選擇ARC -8050E
多機共享存儲?也就是必須通過FC光纖網路來實現存儲
1、要看公司存儲容量有多大?大數據海量存儲請選擇ARC-9224.如果數據存儲容量不大的話可選擇ARC-9116
2、怎樣實現多機共享存儲呢?除了磁碟陣列和主機外,還必須通過光纖交換機和乙太網交換機、雷電光纖轉換盒+1個MINI SEAVER伺服器來連接才可實現多機共享存儲。
3、那麼需要幾台磁碟陣列呢?如果數據容量是1000T的話,30個人30台電腦就可用八台ARC-9224光纖磁碟陣列來實施視頻編輯網路共享存儲。

❸ 移動硬碟怎麼選

常見的移動存儲設備有U盤,移動硬碟。移動硬碟又分SSD固態移動硬碟和HDD機械移動硬碟。下面小編就給各位詳細介紹一下如何挑選適合你的存儲設備。

1,外形大小,攜帶是否方便。

U盤的體積最小,最小的只有幾厘米,攜帶最是方便,口袋,鑰匙扣上,都可以。

移動硬碟分1.8寸,2.5寸,3.5寸,三種體積,適合放在工具包里,而且如果選的是機械盤,更需要一個能減震的硬碟包來保護你的移動硬碟。

2,USB2.0,3.0,3.1的區別

USB2.0介面只有四針腳,3.0一般是藍色介面,並排五針腳,後排四針腳,USB3.1常見有type-a,type-b,type-c介面,目前市面多用於U盤,容量偏大,價格偏貴。

傳輸速度換算成MB的話,USB2.0理論值是60MB,實際傳輸速度大概在20-40MB每秒,USB3.0理論值達到600MB,實際應用大概100-150MB,USB3.1理論值1.3G,實際應用大概在500-700MB左右.

3,存儲介質的區別

U盤和SSD固態盤都是快閃記憶體,但是U盤緩存幾乎都是沒有的,傳輸速度不如SSD移動硬碟,HDD一般多碟片組成,單碟片容量大,數量少的,整體性能會更高一點。轉速5400的多是1.8寸和2.5寸,轉速7200多是3.5寸,速度相對快點,比SSD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總結:用於移動辦公存儲一些文檔的,建議使用U盤,價格低,攜帶方便。

用於中型文件攜帶的,建議SSD移動硬碟,速度快,輕巧,而且SSD不像HDD那麼嬌弱,會震壞。

用於大型文件傳輸的,建議HDD移動硬碟,存儲量大,缺點傳輸速度滿,預算夠多的話,推薦大容量的SSD移動硬碟。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點個贊唄!

❹ 硬碟的主要參數有哪些我們如何依據這些參數才能選購到一塊心儀的硬碟

硬碟有一系列基本參數,包括:牌子、型號、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每磁軌扇區數、系列號、緩存大小、轉速、S.M.A.R.T值等。
以下是主要參數:
轉速:
硬碟通常是按每分鍾轉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計算:該指標代表了硬碟主軸馬達(帶動磁碟)的轉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該硬碟中主軸轉速為每分鍾5400轉。目前主流筆記本硬碟轉速為5400RPM;台式機硬碟則為7200RPM。
單碟容量:
單碟容量是硬碟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硬碟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而單碟容量就是指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目前在垂直記錄技術的幫助下,單碟容量從之前80GB升級到250GB或者320GB
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碟在盤面上移動讀寫磁頭到指定磁軌尋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當單碟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訪問速度。
緩存:緩存是硬碟與外部交換數據的臨時場所。
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是指硬碟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簡單說就是硬碟將數據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存儲在緩存上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數桌面級硬碟基本都在70-90MB/S之間,筆記本硬碟則在55MB/S左右。

❺ 移動硬碟什麼牌子好用

希捷睿翼移動硬碟和東芝都不錯。

1、希捷睿翼移動硬碟。

希捷睿翼4T移動硬碟,其穩重的外觀屬於耐看。它具有超大的容量,以高性價比讓人印象深刻。 數據傳輸上,希捷睿翼4T移動硬碟相比同類產品(非SSD)的表現也非常不錯,讀取速度可達到146MB/s,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整體測試成績較為穩定。

2、東芝移動硬碟。

東芝在NAND存儲的優勢就不多說,東芝XS700搭載東芝最新的3D BiCS FLASH存儲器,配合USB 3.1 Gen 2 Type-C數據傳輸,官方提供的讀取速度550MB/s、寫入速度500MB/s,比原來的物理移動硬碟快了4~5倍,如果實際測試真能達到這個速度,性能可謂是很彪悍了。

移動硬碟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不要長時間使用。使用用料一般的移動硬碟,最好不要插在計算機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或存儲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相比於內置硬碟會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

2、不要整理磁碟碎片。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否則會很容易損傷硬碟。如果確實需要整理,方法可採用將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拷貝出來,再拷貝回去。

3、不要混用供電線。不要混用供電線,由於移動硬碟盒的供電線存在專用現象,供電線介面電壓可能會有所不同,亂插輕則燒盒子,重則燒硬碟。

4、切忌摔打。切忌摔打,輕拿輕放;注意溫度,不要過熱;乾燥防水,先退後拔

❻ 想買一個手機存儲卡,如何選擇

通過品牌維度、競品價格、看標識,懂性能這些來買儲存卡。

首先是品牌維度。

存儲卡作為目前集成化最高的存儲產品之一,它的製造難度和工藝難度還是比較高的,簡單理解便是刀尖跳舞,針尖綉花。

想要在一寸見方的小小卡片內,植入主控單元、存儲單元以及協議管理單元等一系列關鍵器件,需要相關廠商在技術、設備、產品研發方面有著深厚底蘊和經驗,而唯有品牌,才能集成這一系列的優勢,完成一款快閃記憶體卡的研發。

其次是看競品價格。

存儲卡產品誕生至今,已然經過了數十年的市場競爭,各大品牌在價格定位方面,早已形成較為穩定和透明的競價體系。換言之,無論是哪個品牌的存儲卡產品,在對應的容量,同級別的速度標准下,基本價格都不會相差多少。

定價過低或是定價過高,都是不正常的。定價過高,或許是出於品牌調性以及額外增值服務,還情有可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定價過低的存儲卡產品,往往會存在顆粒問題、體質問題或是售後保障等風險,因此,在選購存儲卡產品的時候,可以參考諸如三星、閃迪等國際一線品牌的定價,作為錨點,審視自己看重的產品是否存在價格陷阱。

最後則是看清標識,懂性能。

基於存儲卡產品種類繁多,標准不一,我們在選購產品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卡片上的各種等級標識,諸如C10/U1/A1/UHS-l/V30等一系列評價標准,C10又稱為class 10,意味著該存儲卡最低(持續)寫入速度為10MB/s。

U1同樣是指存卡寫入速度等級,U1代表著10MB/s,U3代表著30MB/s;A1則是針對手機存儲卡制定的標准,APP Performance A1( A1)和APP Performance A2 (A2),它們的最低(持續)寫入速度都是10MB/s。

但其中A1標準的隨機讀寫性能要求分別是1500IOPS和5001OPS以上,而A2標准則大幅度提高到了40001OPS和2000IOPS。

至於性能方面,主流快閃記憶體卡性能大體在100MB/s左右,更高階支持更高傳輸協議的快閃記憶體卡能到400MB/s乃至於更高,更高性能單位售價也就愈發誇張,我們需要根據機器設備和存儲需求進行采購。

❼ 小企業如何選購自己需要的數據存儲設備

隨著數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以及信息化的深入,小企業和小型組織購買專用數據存儲設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例如:剛剛開始創業的小公司,大企業的分支機構或一個大量產生數據並需要長期保存的公司(如設計公司,軟體公司等);還有政府機關的處室,大學的教研室,研究所的研究室以及這些單位的財務或後勤部門等。大多數小企業已經認識到日常的工作數據的共享和合作越來越重要,而把本小企業或本部門的數據隨時備份起來已經是不得不擁有的一個信息化基本功能。盡管數據存儲設備價格不斷走低,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存儲市場,小企業該如何選擇呢?最好像家電一樣簡單易用數據存儲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復雜,存儲應用需求也不斷提高,這已經成為小企業使用存儲的一個門檻。另外,如何有效利用存儲軟體資源,象數據存儲設備管理和數據存儲設備資源共享等對一個小企業或小組織幾乎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通常,小企業或組織既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專職信息化工作人員,也不可能使用非常復雜的信息化設備(如伺服器等)。大多說情況下,只是通過一台ADSL接入寬頻,外接一台交換機連接到所有桌面電腦,即構成了小企業網路。簡單易行、即插即用和便於企業負責人(小企業的經理,政府的處長或大學的教授)直接使用和管理,是小企業的典型需求。所以,小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入門級網路數據存儲設備。尤其在亞洲,小型辦公環境、網吧、多媒體教室等只有幾十個人使用的一個小型區域網環境下,是一個使用廉價高效的共享存儲的擁護環境。業界曾有公司指出:「許多在歐美家用產品的IT設備,在亞洲往往被作為中小企業辦公設備使用;而在歐美當做中小企業辦公設備的產品,在亞洲卻往往因為價格和使用復雜度等因素被棄用。」。因此,象家用設備那樣簡單的數據存儲設備在亞太地區是有一個相當的市場容量的。網路存儲是首選根據Gartner Inc.公司的副總裁Craig Stanley的研究,平均起來,一個公司每兩年的存儲需求將增加一倍。而當擁有了廉價易用的小型存儲後,需要存儲和備份的數據就會成幾何級數的增長。由於小型企業或組織擁有良好的本地網路環境,而伺服器需要有懂IT的員工去安裝,調試,維護和升級換代,移動硬碟又很難做到共享和給組織內提供備份功能,所以,小企業和小組織正在日益轉向使用網路存儲,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管理猛烈的存儲需求。網路存儲(NAS)無疑是小企業存儲最簡單的數據存儲設備,因為每個小企業和組織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區域網系統,所以網路存儲是小企業使用存儲的首選。數據共享和備份小企業對存儲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能夠讓每個員工有一個更大的存儲空間去共享和備份數據。所以小企業或小組織的負責人需要做的無非是在該數據存儲設備上給每個部門和員工設置使用許可權,以向本組織的所有工作人員提供訪問存儲的用戶空間。有了自己的存儲空間後,每個員工就可以把自己台式機或便攜機的數據按文件方式,系統方式或增量方式等備份在數據存儲設備中。共享是小企業和組織另外一個經常用到的功能。每個部門無疑在該部門的員工之間一定要有共享空間,以分享該部門需要的資料、信息和各種數據(如試驗數據,市場調研數據等)。除此之外,每個企業和組織都需要建立組織臨時的跨部門機構以協力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如,景觀設計公司承接一個用戶項目,它需要設計師,工程部和預算部等的員工組成一個小組完成該項目的設計工作。而政府部門的任務,如質監局質量處解決一個品牌商品的質量問題,也需要該處室幾個公務員協同調查,分析取證等。這也需要在該組公務員中建立共享區以利於大家協同工作和未來的分析報告。大學的一個科研項目則更需要建立共享去以便在教授(學術帶頭人),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實驗室工作人員中為該項目建立一個共享區,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小企業和組織另外一個需要簡單存儲的領域是數據備份。當今,人類已經離不開計算機去完成日常工作,但計算機被病毒侵蝕,被丟失和偷盜,被損壞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既然如此,數據備份就成為各種組織所不得不採取的防範措施。對於小企業和組織,簡單的數據備份就能使他保證該組織工作的連續性。無論是前述例子中的公司的設計人物、政府的調查分析取證和報告還是高校的科研項目,一旦數據丟失,哪怕只是參加該工作的一個成員都會對該任務的進程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是如果這些工作帶有設計的創意性,或數據的採集分析結果,或科研的實驗室試驗數據,甚至是不可恢復的。所以數據備份就成為該小企業或組織的必須。既然小企業和組織的小型存儲是必須的數據存儲設備,磁碟備份就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功能。即存在小型存儲器的數據,如果該存儲器的硬碟出現故障應該如何處理。磁碟備份就是小企業和組織所可以選用的功能。在一個有四個盤位的小型存儲器中,可以將它設置成能夠磁碟備份的模式。

❽ 內存卡怎麼挑選

TF卡挑選的要素。作為存儲設備,其實關注的點就兩個:容量和速度。前者一般的用戶,哪怕是小白都知道,平時說的4G、8G、16G就是指的容量,容量越大,能夠存放的東西越多,這個道理很簡單。
而第二個指標速度,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了。下面簡單普及下:
Class等級
早期的通用速度等級標准,Class等級越高傳輸速度越快,目前Class 10級別最常見。
以下是不同等級的存儲卡能勝任的使用場合。
Class 0:包括低於Class 2和未標注Speed Class的情況。
Class 2:能滿足觀看普通MPEG4 MPEG2 的電影、SDTV、數碼攝像機拍攝。
Class 4:可以流暢播放高清電視(HDTV),數碼相機連拍等需求。
Class 6:滿足單反相機連拍和專業設備的使用要求。
Class 10:全高清電視的錄制和播放。

基本上弄清楚這個指標就知道個大概了,class等級越高,速度就越快,相應的使用的時候就越流暢。當然,現在除了class分級之外,還有高速傳輸協議介面,即UHS,它是全新的匯流排模式,意為Ultra High Speed,它在存儲卡表面以「I」或「II」表示。相較於之前常規的匯流排模式最高僅到達25MB/s的速度,目前最高介面帶寬可達312MB/s,若採用不支持UHS-I/UHS-II的設備可使用卡但無法發揮最快的速度。
這些指標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都可以看到,速度越快,價格越高。
回到前面的問題,手機需不需要TF卡呢。答案是能不用就不用。因為TF卡在使用過程中經常造成系統卡頓,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有的手機對這個介面支持得不夠好,或者TF卡質量層次不齊,在掛載過程中容易出現找不到設備或者讀取速度太慢,導致死機。
然而,如果你是在手機容量太小,那就插個吧。

❾ 移動存儲設備的抉擇,哪種存儲設備更好用呢

我認為U盤這種存儲設備是更加好用的。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對於一些數據類的東西都是需要保持和拷貝的,這樣有利於我們的使用。而市場上面有很多的移動儲存設備,所以我們在選擇上面有一定的糾結成分在。現在很多人流行使用雲端的存儲方式來存儲自己的移動數據。但是因為它的下載速度和安全性比較難保障,所以我認為使用U盤還是比較好的。

一、U盤是如何使用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很多工作以及生活的一些數據都會需要進行保存。所以我們會選擇各種各樣的儲存設備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儲存和使用。那麼U盤這個存儲設備是怎麼使用呢?首先它是通過USB介面來使用的,可以將自己想要保存的各種數據自己拷貝到U盤上存儲,需要使用的時候,只要找到USB介面,都是可以播放出來的,所以還是很方便快捷的。而且U盤有讀數的要求,在選購的時候可以選擇速率比較快的。

❿ 筆記本電腦內存怎麼選購

如何選購電腦配件,首先你要知道電腦主機的組成包含哪些部件,主機包括:主機機箱、CPU(處理器)、內存條、硬碟、主板、顯卡(根據需求選購)、電源、散熱風扇(很多CPU盒裝自帶有風扇)電腦組裝配件當然,組裝一台電腦並不是簡單了解就可以了,每個配件在選配的時候都要注意很多問題
第一:CPU又稱「中央處理器」好比人的大腦一樣,CPU的性能直接影響電腦的反應速度。現在比較常見的CPU有「英特爾」系列和「AMD」系列。
每個品牌的CPU搭配的主板自然也就不一樣。在選購CPU的時候要注意該CPU是「英特爾」系列的還是「AMD」系列的,對應的主板也就要選用同系列的型號。
選用CPU還必須注意「針腳數」介面和「第幾代」,舉例:比如你目前選購 一款「英特爾 i5」系列的CPU,你就要注意看它的具體型號,一般比如「i5 9600」那麼他就代表第九代的i5,一般第一個數字就代表他是第幾代,「i5 6400」就是第六代,英特爾系列「針腳數」介面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有「LGA1150」、「LGA1151」、「LGA2011」、「LGA1170」等等;AMD系列的介面目前市場比較常見的有「FM2」、「FM2+」、「AM4」等等
第二:內存條又稱「內存儲器」、「主存儲器」,它是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在內存中進行。內存性能的強弱影響計算機整體發揮的水平。
目前市場上內存條品牌最為常見的有:金士頓、三星、威剛、威士奇、金泰克、十銓科技等選用內存條時,首先要注意內存條的容量,比如4G的內存條、8G的內存條等等,內存的容量和硬碟容量最容易被外行的人誤解,比如有的人說「你的電腦才8個G,我的電腦有500個G」。那麼該選多大的容量才合適呢?當然不時越大越好,選用太大一般會造成資源浪費和資金浪費,按需所用才為合適。一般在選用容量的時候,你要根據你的所需來選,例如:你只是辦公使用,用用辦公軟體和網上看看視頻,一般這樣需要4G的內存條就足夠了,如你要玩玩一般的網游或者比較小的單機(安裝包一般在5G以內的)選用8G的內存條就足夠了,如果你要玩比較大的游戲、或者說你經常使用一些設計類的軟體,這樣的話你可以參考該游戲的配置建議,設計類軟體一般都有相關配置建議的,最好在軟體推薦的配置基礎上稍微加大一點選購。比如某軟體建議使用8G內存,那麼你最好選用8G以上的內存。
其次要注意內存條的「頻率」和「傳輸類型」,「頻率」和「傳輸類型」往往都相對於,比如:「傳輸類型DDR3」對應的「頻率」一般有DDR3 1066 / 1333 / 1600 / 1800 / 2000,「傳輸類型DDR4」自然比DDR3要高,選用時一般根據資金限制和軟體特殊要求來定。
第三:主板又稱「母板」、「系統板」,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主板製造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硬體系統的穩定性。主板的主要功能是傳輸各種電子信號,部分晶元也負責初步處理一些外圍數據。
目前市場上主板品牌最為常見的有:華碩、微星、技嘉、七彩虹、昂達等
選用主板時,首先要注意主板所支持的CPU介面是否和所選的CPU介面相吻合,如果主板所支持的介面類型和CPU的介面不吻合,就會導致CPU無法安裝或無法點亮。同時還要注意主板所支持第幾代內存條和支持內存條頻率的范圍,同樣不吻合會直接導致內存條無法安裝或無法點亮。
其次在選用主板時,要注意主板上的介面類型和介面數是否滿足需要,例如:主板上至帶有4個SATA介面,一般就限制了你所鏈接的硬碟光碟機等數量的限制,主板上「COM介面」、「PS/2介面」這2個介面在很多主板上都不一定帶有,「COM介面」是連接串列滑鼠和外置Modem等設備,PS/2介面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於連接鍵盤和滑鼠,因為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滑鼠鍵盤都時SUB介面,所以很多主板上「PS/2介面」就被取消掉換為了USB介面。
第四:硬碟又稱「溫盤」,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主要作用就是存儲數據。通常把硬碟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機械硬碟通常以轉速來說衡量質量,例如:5400轉、7200轉,固態硬碟通常以讀取速度來衡量質量,例如:500MB/s、4000MB/s。
目前是市場上硬碟基本上都是SATA介面,IDE是早期硬碟的介面形式,目前已經本退出市場。機械硬碟的品牌較為常見的有:希捷、西數、東芝、而固態硬碟的品牌就比較多了,除了希捷、西數之外比如:三星、閃迪、聯想、金士頓等等
選用硬碟時,主要是根據需求選定硬碟的容量來選定,一般家用選用500G就夠了,經常喜歡存儲一些電影之類的話至少選購1T以上的。目前電腦都會選擇安裝固態硬碟,因為固態硬碟比傳統的機械硬碟讀取速度更快,比如之前存儲一部1G的電影,機械硬碟需要30秒,固態硬碟幾秒就可以了。同時無論是在數據的讀取方面,還是在程序軟體運行上,固態硬碟的速度比機械硬碟快很多。但是固態硬碟也是有缺陷的,一個是價格比機械硬碟貴,另一個是壽命比機械硬碟短。所以一般在電腦組裝上,會採用固態加機械硬碟搭配的方式,固態硬碟用於系統及軟體的安裝,機械硬碟則用於重要數據的保存。
第五:電源即PC電源,是一種安裝在主機箱內的封閉式獨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將交流電變換為+5V、-5V、+12V、-12V、+3.3V、-3.3V等不同電壓、穩定可靠的直流電,供給主機箱內的系統板、各種適配器和擴展卡、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系統部件及鍵盤和滑鼠使用。
目前市場上電源品牌最為常見的有:長城、航嘉、金河田、先馬、愛國者、至冷酷尊等
選擇電源時,主要根據電源的功率來選用,那麼該選用多大功率的呢?首先並不時功率越大越好,因為功率越大,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和帶來更多的電費不說,投入資金也就要越多。在選用多大功率之前,你要根據你所選用的電腦其他配件的功率簡單核算一下總值,比如CPU功率最大100W左右、硬碟的最大功率為22.5W左右、主板功率范圍是在20-35W之間、也就是一般的家用電腦電源只需要一個額定200W左右的就足夠了(電源的額定功率要大於各配件功率的總和),但是對於設計電腦或專業游戲電腦來說,顯卡對電源的要求會很高,普遍對電源的要求都在500W左右,具體根據型號來定,遇到有的硬體不知道功率的情況下,你可以網路查詢或網上咨詢廠家。一般的電腦額定功率超過各配件功率總和的50W左右最為合適,對於專業的設計電腦專業游戲電腦則要超過100W左右最為合適,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建議。
第六: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托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電磁輻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於機箱不像CPU、顯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機性能,所以在DIY中一直不被列為重點考慮對象。但是機箱也並不是毫無作用,一些用戶買了雜牌機箱後,因為主板和機箱形成迴路,導致短路,使系統變得很不穩定。
選用機箱時,你所要考慮的就是主板的大小、硬碟的數量、顯卡的大小、以及CPU風扇的高度等等。機箱太小會導致配件無法安裝、機箱太大最造成空間浪費又佔地方。其次就是考慮機箱外觀。
第七:顯卡又稱為「顯示卡」,是計算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對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主流顯卡的顯示晶元主要由NVIDIA(英偉達)和AMD(超微半導體)兩大廠商製造,通常將採用NVIDIA顯示晶元的顯卡稱為N卡,而將採用AMD顯示晶元的顯卡稱為A卡。
之所以放在最後來介紹,是因為顯卡一般包含「集顯」和「獨顯」,集成顯卡是一種特殊的顯卡,一般不帶有顯存。帶不帶集顯往往取決於主板,有的主板集成了顯卡的晶元組,有的沒有。對於要求不高的,比如只是辦公或者看看電影來說,一般就不需要安裝獨立顯卡。
往往我們所說的電腦顯卡一般所指的就是獨立顯卡。獨立顯卡需要插在主板的相應介面上,它配備單獨的顯存,不佔用系統內存,而且技術上領先於集成顯卡,能夠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和運行性能。
選用顯卡時,你要根據軟體的要求來選定相應性能的顯卡。目前市場上顯卡比較常見的品牌有:華碩、技嘉、七彩虹、影馳、微星、英偉達等
最後還要說明一下,一套完整的電腦除了以上配件外,還需要輸出和輸入部分,即顯示器和鍵盤滑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