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B超是醫院裡面用到的什麼系統是不是醫學影像傳輸(PACS)系統
。PACS用於醫院的影像科室,PACS的任務就是將影像設備中的圖像通過各種介面接收過來,並採用自動化的方式存儲管理起來。 PACS系統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極大的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水平。利用PACS系統能夠實現醫學影像資料的統一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人為差錯。是醫院實現規范化管理、進行質量控制的必備條件; 第二,採用數字化影像技術,利用大容量儲存管理方式和光碟永久存儲醫學影像,實現無膠片化管理,節省了大量的膠片費用。根據科學計算,光碟存儲成本是膠片成本的1/88,僅此一項為每年就可節省消耗30萬元到60萬元(以日工作量為30人次計算),同時節省了大量的存片空間; 第三,利用數字化存儲圖像,可以保留圖像的全部信息,可以進行後處理。而傳統的膠片存片方式只是保留了圖像的部分信息,無法進行後處理; 第四,採用國際標准DICOM3.0協議,可以同所有的數字化介面的醫療儀器通過網路連接,非數字化也可通過轉換成DICOM3.0格式連接,組成大型的醫學影像管理系統(RIS); 第五;通過HL7協議提供的與HIS/RIS與網路相連接的介面技術,與醫院管理系統(HIS)的具有圖文資料庫管理功能的大型綜合網,實現醫院內信息共享; 第六,利用Internet,可以便捷的實現遠程會診,異地診斷功能。 由此可見,PACS系統可以極大的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有效的改善小城市或邊遠地區缺乏專業醫療支持的現狀,大量節省醫院日常消耗,全面改善各地區醫療技術水平分配不均的現狀,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RIS系統是放射科管理系統,重點對影像科室各類活動的控制和管理。強調臨床工作流的控制。結合具體國情況,中國的PACS系統必須融合RIS系統,中科恆業PACS就是完全融合了RIS系統的PACS系統。 中科恆業PACS是基於 WEB 方式, 採用 ASP + SQL SERVER + COM 三層結構來實現的。所有的程序文件都放在伺服器上,在客戶端,只要安裝了瀏覽器 ,並且安裝用到的Com控制項就可以了。 登記台 主要提供登記病人信息的功能 1、 將登記的病人漢字姓名進行轉換自動翻譯為漢語拼音,以供檢查設備識別。 2、 列印檢查病人標簽以示病人的基本信息。 3、 登記病人的收費詳細情況,提供病人查詢收費明細並列印。 4、 可查詢病人的報告診斷狀態。 5、 統計陰性陽性率、工作量、檢查次數、部位等。 6、 統計病房病人、外院病人等。 7、 列印帶有審核醫師電子簽名的病人的報告。 8、 提供專業的檢查描述模板,登記台可以自由添加、修改、刪除。模板分為「公用模板」和「我的模板」。 報告台 報告台為醫生寫報告下診斷的平台,在該平台系統提供了以下功能: 1、 任務分配到醫生個人,「我的報告任務」中為醫生需要完成的報告任務。 2、 醫生將看到病人在放射科檢查過的所有記錄,例如曾經檢查過MR,下一次再檢查CT時就可以同時看到CT和MR的報告和圖像,幫助醫生進行診斷。 3、 方便的圖像瀏覽功能,兼容所有的DICOM標准圖像,提供圖像處理功能,測量、旋轉、CT值、轉換、標注等多種實際的使用。 4、 浮動式的報告窗口,讓報告醫生邊看圖邊寫報告。 5、 支持滑鼠鼓輪,方便報告醫生觀看圖片。 6、 提供將病人送回登記台功能,為了求得病人資料的准確性,醫生需要登記台核對病人的基本情況,如病史等。 7、 沒有審核權的報告醫生需要將報告提交給審核醫師,由審核醫師輔助診斷,如果發現錯誤,將報告返還給報告醫師,報告醫師任務欄中出現「我的修改任務」,報告醫師再次調出病人修改。 8、 報告醫師可以對病人的圖像進行比較:多序列比較。 9、 提供專業的專家詞庫模板,報告醫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報告習慣自由添加、修改、刪除,報告詞庫模板分為「公用模板」和「我的模板」,醫生可以選擇建立專家詞庫模板。 10、 報告醫師必須根據自己的診斷對病人進行陽性和陰性歸類,具體到 病種。區分陽性和陰性。 11、 根據病人的檢查部位將病人的檢查報告分開書寫,為病人提供准確 的診斷。 12、 CT、MR報告醫生必須填寫病人的檢查掃描參數,以供以後診斷需要。 13、 系統提供報告預覽功能,能讓醫生做到報告所見所得。 審核台 如果醫生同時具備審核權和報告權,基本功能同報告醫生,附加功能如下: 報告不需要提交給審核醫師,自己審核方可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擁有以下許可權: 1、人員設置,包括許可權、電子簽名、密碼等選項。 2、評片圖像功能,對圖像質量進行評價。 3、光碟刻錄,能方便系統管理員進行病人圖像的存儲。 4、部位和科室,可以對部位和科室進行增加、修改、刪除。 5、報告檢索管理設置陰性陽性部位。 6、物流管理包括:庫房管理、實習生管理、培訓人員、進修生管理、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科研管理、教學管理等。 系統與醫院其他科室可以聯系,需要CT檢查的可以發送「檢查申請」; 本系統採用國際醫學圖像傳輸與儲存協議DICOM3.0而設計,可以連接具有DICOM3.0標准數字介面的CT(CT)、核磁共振(MR)、B超(US)、CR(CR)、數字化胃腸機(RF)、X線機(XR)、內窺鏡(SC)等醫學影像設備。
『貳』 醫院派克斯系統是什麼
醫院派克斯系統--醫院PACS系統
PACS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意思為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它是應用在醫院影像科室的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超聲,各種X光機,各種紅外儀、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各種介面(模擬,DICOM,網路)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在一定的授權下能夠很快的調回使用,同時增加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由於醫療影像設備介面類別眾多,同時每天產生大量數據,所以如何在各種影像設備間傳輸數據和如何組織存儲數據對於系統至關重要的。
2. PACS帶給醫院的好處
1) 物料成本的減少:引入PACS後,圖像均採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紙張,膠片等)。
2) 管理成本的減少:數字化存儲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失真,同時佔地小,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管理費用
3) 提高工作效率:數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調閱影像成為可能,比如借片和調閱病人以往病歷等原來需要很長周期和大量人力參與的事情現在只需輕松點擊即可實現,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每天能接待的病人數增加,給醫院帶來效益。
4) 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通過數字化,可以大大簡化醫生的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診斷上,有助於提高醫院的診斷水平。同時各種圖像處理技術的引進使得以往難以察覺的病變變得清晰可見。方便的以往病歷的調閱還使得醫生能夠參考借鑒以前的經驗作出更准確的診斷。數字化存儲還使得遠程醫療成為可能。
5) 為醫院提供資源積累:對於一個醫院而言,典型的病歷圖像和報告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而無失真的數字化存儲和在專家系統下做出的規范的報告是醫院的寶貴的技術積累。
6) 充分利用本院資源和其他醫院資源:通過遠程醫療,可以促進醫院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互補互惠互利,促進雙方發展。
3. 我們的PACS特點
第三代PACS
實現工作流,根據醫生登錄地點,圖象自動送到醫生處
2) 開放系統
從系統內部存儲,模塊之間的通信到和外部系統之間的通信完全採用DICOM協議,完全基於DICOM協議,互聯極為方便
3) 模塊化系統
採用模塊化設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的功能組合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4) 用戶可配置系統
可以由用戶靈活配置出適合自己的用戶使用界面
4. PACS的技術內涵
PACS真正的技術在於介面技術和存儲技術。在存儲方面,技術都已經比較成熟:大容量分級存儲,預提取機制。但是在介面技術方面,由於介面標准日新月異,介面技術也不斷發展。在介面方面主要有一下幾種:
1) 模擬介面
2) 網路介面
3) DICOM介面
5. 超聲介紹
琥珀超聲PACSA型超聲,它為振幅調制型,是一種超聲示波診斷,按不同的反射波判斷疾病,診斷能力有限。後來出現了B型超聲,為輝度調制型,是超聲顯像診斷類型,能直接顯示二維空間圖像,故又稱二維超聲,能直接觀察到器官的影像,診斷能力大大提高。之後,又出現了D型超聲,也稱多普勒型,是超聲頻移診斷法,利用多普勒效應,顯示血液流動和臟器活動的信號。此外,還相繼出現了M型、C型和T型超聲。近年,又生產出彩色B超,比B超分辨能力更強。
超聲技術主要用於體內液性、實質性病變的診斷,對於胃、肺和胃腸道的病變則難以進行分辨。超聲檢查對發現病變、確定病變的位置和大小比較容易,確定病變是否為液性或含氣性也較可靠,也尚能分辨腫瘤的良性與惡性。超聲對檢查心臟、腹部和盆腔器官包括妊娠的檢查應用較多,如對肝血管瘤、肝膿腫、肝硬化,膽囊結石及腫瘤,脾和胰腺的疾病以及腹水診斷較為可靠;對腎臟、膀胱、前列腺、腎上腺、子宮、卵巢等疾病的診斷比對甲狀腺、乳腺疾病的檢查診斷准確;對妊娠的診斷,包括胎位、胎盤定位、多胎、死胎、胎兒畸形及葡萄胎判定等,都有相當高的價值。由於超聲診斷儀不似CT昂貴,收費標准較低,因此,在臨床應用較普遍,檢查前的准備也很簡單,如做肝、膽、胰、脾檢查只需在檢查當天禁食和禁水;檢查婦科、前列腺則只需憋足小便即可。
6. 放射介紹
琥珀放射PACS放射診斷是利用不同的放射線設備及技術,對人體某些組織或臟器,產生不同的圖像並記錄下來,再通過影像分析,結合臨床表現及其他檢查而作出診斷,提供臨床醫師參考。CT問世前, 放射科主要依賴常規X線檢查,電子計算機體層成像(CT)、數字減影成像(DSA)、磁共振成像(MRI)等先進設備相繼問世,使影像診斷的正確率得到明顯提高。影像診斷科是各醫院投資最大,高、精、尖設備最多的科。因此,開展的業務范圍最廣,CT、磁共振等檢查室都歸入放射診斷科範圍。近些年,又開展了介入性放射學(也稱手術性放射學,包括介入性診斷和介入性放射治療)。介入性放射學治療的引進,使影像科由單純的診斷功能,轉變為診斷加治療的多功能的新型學科。此外,不少醫院還將放射線治療室(簡稱放療室)納入放射線科,組成了一個包括放射診斷和放射治療的龐大醫技科室。
放射科室設備一般分為一下幾類:
1) CT:按照掃描方式可以分為一般的CT和螺旋CT
2) MR(磁共振成像):通過核磁共振原理成像
3) NM(核醫學成像)用核射線成像,原理類似CT
4) PECT(正電子發射型CT)
5) SPECT(單光子發射CT)
6) 普通X光機:用於普通X光檢查
7) DSA(心血管機):數字剪影
8) DR(數字X光機):X光機的下一代產品,全數字化
9) CR(計算機化X線放射影像系統):通過感光板代替膠片,感光後通過掃描進入系統
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圖像歸檔和通訊系統)原意為醫學影像計算機存檔與傳輸(醫學影像的採集和數字化,圖像的存儲和管理,數字化醫學圖像的高速傳輸,圖像的數字化處理和重現,圖像信息與其它信息的集成五個方面)。而在第二代PACS系統中,已經擴大為HIS-PACS的無縫連接,將病人流變為信息流,關注的核心是醫院臨床業務的流程再造。通過第二代PACS系統,可以輕松的實現.無紙化、無膠片化,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提高醫院整體效率,提高臨床診斷質量,實現遠程醫療。
通俗的講法,PACS系統出現類似於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過去病人進行影像檢查(如骨折拍片),需要等待膠片沖洗出來醫生才能診斷。而現在直接從檢查設備上讀出圖像到計算機上觀察診斷,大大提高了效率。PACS系統延伸到醫院其他的工作也進行數字化管理(如病歷本不再手寫,檢查單不再手寫,統計醫生工作量不再依靠護士手工統計)
PACS是英文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縮寫,譯為"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其組成主要有計算機、網路設備、存儲器及軟體。PACS用於醫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於放射科,經過近幾年的發展,PACS已經從簡單的幾台放射影像設備之間的圖像存儲與通信,擴展至醫院所有影像設備乃至不同醫院影像之間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現諸多分類叫法,如幾台放射設備的聯網稱為Mini PACS(微型PACS);放射科內所有影像設備的聯網Radiology PACS(放射科PACS);全院整體化PACS,實現全院影像資源的共享,稱為Hospital PACS。PACS與RIS和HIS的融合程度已成為衡量功能強大與否的重要標准。PACS的未來將是區域PACS的形成,組建本地區、跨地區廣域網的PACS網路,實現全社會醫學影像的網路化。
由於PACS需要與醫院所有的影像設備連接,所以必須有統一的通訊標准來保證不同廠家的影像設備能夠互連,為此,1983年,在北美放射學會(ACR)的倡議下,成立了ACR-NEMA數字成像及通信標准委員會。眾多廠商響應其倡議,同意在所生產的醫學放射設備中採用通用介面標准,以便不同廠商的影像設備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圖像數據交流。1985年,ACR/NEMA1.0標准版本發布;1988年,該標准再次修訂;1992年,ACR/NEMA第三版本正式更名為DICOM3.0(Digital l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中文可譯為"醫學數字圖像及通信標准"。目前,DICOM3.0已為國際醫療影像設備廠商普遍遵循,所生產的影像設備均提供DICOM3.0標准通訊協議。符合該標準的影像設備可以相互通信,並可與其他網路通信設備互連。
在系統的輸出和輸入上必須支持DICOM3.0標准,已成為PACS的國際規范。只有在DICOM3.0標准下建立的PACS才能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系統連接和擴展功能。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概述:
信息技術是現代文明的基礎,是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支撐手段,是高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著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變化。
近50年來,由於半導體、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的信息已經滲透到了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在醫學圖像處理領域,隨著放射學(Radiology)的迅速發展,為醫療診斷提供了多種人體成像技術,例如:CT、MRI、DSA(數字減影)、NM(核醫學成像)、US(超聲掃描顯像裝置)、CR(計算機投影射線照相術)、PET(正電子發射斷層X線照相術)等。這些新的醫學成像技術為臨床診斷提供了豐富的影像學資料,在相當程度上提高了醫療機構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但同時也使得如何有效地管理、處理和利用大量繁雜的醫學圖像資料的問題日益突出,急待解決。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尤其是高速計算設備、網路通訊及圖像採集、處理的軟、硬體技術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為醫學圖像的數字化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傳輸及有效利用提供了現實的數字技術基礎。
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醫學影像的存儲和傳輸系統,它是放射學、影像醫學、數字化圖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的結合,它將醫學圖像資料轉化為計算機數字形式,通過高速計算設備及通訊網路,完成對圖像信息的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及傳輸等功能,使得圖像資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PACS是一個涉及放射醫學、影像醫學、數字圖像技術(採集和處理)、計算機與通訊、C/S體系結構的多媒體DBMS系統,涉及軟體工程、圖形圖像的綜合及後處理等多種技術,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實踐性強的高技術復雜系統。其主要應用方向為:
·設備集群使用:從多種影像設備或數字化設備中採集圖像;拍照與列印等多種輸出設備的 共享與選擇;
·影像傳輸與分送:在醫院內各科室之間快速傳輸圖像數據;遠程傳輸圖像及診斷報告等;
·輔助醫療功能:醫學圖像資料的管理、處理、變換等。
『叄』 醫學影像圖片應該保存多久
現在大多醫院都是刻光碟保存的,會保留20年以上的
『肆』 醫學影像設備有哪些
1、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CT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具有掃描時間快,圖像清晰等特點,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檢查,根據所採用的射線不同可分為:X射線CT(X-CT)、超聲CT(UCT)以及γ射線CT(γ-CT)等。
2、CR,即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
計算機X線攝影指的是用光激勵存儲熒光體作為探測器的X射線投影成像方法,同時也代指使用該種成像方法的醫療成像設備。
3、DR,即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
DR指在計算機控制下直接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的一種新技術,即采非晶硅平板探測器把穿透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並由計算機重建圖像及進行一系列的圖像後處理。DR系統主要包括X線發生裝置、直接轉換平板探測器、系統控制器、影像監示器、影像處理工作站等幾部分組成。
4、磁共振
是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生物體組織能被電磁波譜中的短波成分如X線等穿透,但能阻擋中波成分如紫外線、紅外線及長波。人體組織允許磁共振產生的長波成分如無線電波穿過,這是磁共振應用於臨床的基本條件之一。
5、DSA,即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是一種新的X線成像系統,是常規血管造影術和電子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DSA處理的圖像,使血管的影像更為清晰,在進行介入手術時更為安全。
『伍』 pacs系統是什麼
PACS系統是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
它是應用在醫院影像科室的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超聲,各種X光機,各種紅外儀、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各種介面(模擬,DICOM,網路)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
PACS系統的好處:
1、減少物料成本:引入PACS系統後,圖像均採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紙張,膠片等)。
2、減少管理成本:數字化存儲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失真,同時佔地小,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管理費用。
3、提高工作效率:數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調閱影像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每天能接待的病人數增加,給醫院帶來效益。
(5)存醫學影像的存儲元件擴展閱讀
PACS有別於HIS、LIS等其它醫學信息系統的最重要一點就是:海量數據存儲。
合理設計PACS的數據存儲結構,是成功建設PACS的關鍵。一個大型的醫院擁有大批現代化的大型醫療影像設備,每天影像檢查產生的數據量多達4個GB左右(未壓縮的原始數據),一年數據總量大約1200GB。
Patient表用於存放病人的基本信息,應用范圍涉及到SUPER PACS的所有子系統;Study表用於存放病人的檢查信息,應用范圍涉及到SUPER PACS的所有子系統;Series表用於圖象序列表的生成,應用范圍涉及到SUPERPACSR DICOM放射系統;Image表用於保存系統圖象記錄。
『陸』 醫學影像管理系統的PACS系統組成
——用於管理影像
醫學圖像診斷在現代醫療活動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藉助可視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已越來越離不開醫學圖像的信息,在臨床診斷、醫學科研等方面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醫學圖像信息是多樣化的,如B超掃描圖像、彩色多普勒超聲圖像、核磁共振(MRI)圖像、X-CT圖像、X線透視圖像,各種電子內窺鏡圖像,顯微鏡下病理切片圖像等。隨著醫學診斷可視化技術的深入發展,人們正在不斷努力,尋求更清晰、更有診斷價值的高質量醫學圖像。中國的醫院在過去十多年間,引進了大批進口的先進醫學圖像設備,對提高診斷水平,加強對醫院等級管理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由於資金的困擾及儀器設計的水平、大多數醫學圖像設備都沒有考慮圖像的儲存和傳輸功能、充其量配置一部列印機或X光膠片作圖像記錄。醫生診斷是通過對儀器屏幕的圖像進行肉眼觀察,憑個人的經驗進行分析診斷、主觀成分較多。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醫學圖像的存儲和傳送成為可能,大容量的硬碟、圖像信息的壓縮技術、可讀寫光碟的應用,使醫學圖像可以大量存儲。DICOM3.0標準的制定使醫學圖像及各種數字信息在計算機間傳送有了一個統一的標准,通過數據介面與互聯網接通,就可以進行醫學圖像信息的遠程傳輸,實現異地會診。PACS是實現醫學圖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條件,它把醫學圖像從採集、顯示、儲存、交換和輸出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後實現圖像的儲存和傳送。
此外,通過對醫學圖像和信息進行計算機智能化處理後,可使圖像診斷摒棄傳統的肉眼觀察和主觀判斷。藉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對圖像的像素點進行分析、計算、處理,得出相關的完整數據,為醫學診斷提供更客觀的信息,最新的計算機技術不但可以提供形態圖像,還可以提供功能圖像,使醫學圖像診斷技術走向更深層次。如西門子的syngo .via系統,改變了傳統的影像後處理理念,全面摒棄以軟體為導向的傳統CT工作站工作方式,開啟以解剖或疾病診斷為導向的全新工作視角,成為首款直接服務疾病診斷的影像工作平台。它讓診斷醫生從繁瑣的影像後處理中解脫出來,專注於醫學診斷。syngo .via 也以其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獲得2010年IF產品設計大獎。 ——用於存放影像
大容量存儲設備分為以下四類:磁介質,光介質,磁帶及其它(如全息存儲)仍在發展中的介質。磁碟容量正在飛速增長,未來的方向是TB級桌面磁碟,2000年時價格下降到3美分/MB。在光學存儲設備中,DVD是目前的熱點,但其影響力遠不如CD-ROM技術當年的影響力。DVD目前可以作為備份介質,但作為存儲介質仍有不足,可擦寫的DVD還不成熟。磁帶的新進展包括多磁軌記錄、磁阻式磁頭和允許隨機訪問的新型格式。磁帶的價格很有吸引力,但不能防潮,也不能接近磁場,存放場所的要求比較嚴格。
備份(歸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考慮到技術的變化,歸檔策略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例如,一個機構的7年歸檔容量是11TB,因而現在購買了11TB的存儲介質,但存儲介質的價格將來會下跌,技術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這是不合算的。
資料庫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量與PACS系統的性能直接相關。PACS系統中圖像的每一次流動都與資料庫有關,但PACS的資料庫技術受到了忽視。當PACS集成到MIS系統中時,這一點將會得到改觀。高可用性技術的發展隨著用戶對PACS的依賴性增強將會越來越重要。 目標是支持在醫院內部所有關於圖像的活動,集成了醫療設備,圖像存儲和分發,數字圖像在重要診斷和會診時的顯示,圖像歸檔,以及外部信息系統;
PACS是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醫院信息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PACS所管理的醫學圖像也是醫院產生的信息,醫院在使用PACS管理的圖像的同時,也需要HIS系統管理的其他信息,所以PACS應當具有與HIS的互操作性或集成。遠程醫療(Telemedicine)是起源於50年代的新型醫療服務,在為農村地區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方面有獨特的優勢,90年代以來在國內興起的遠程醫療會診也是遠程醫療的一種典型應用。當前國內的遠程醫療一般是使用視頻會議系統進行雙方的通信,而病人的信息和診斷圖像通過視頻方式傳遞。如果有PACS和HIS的支持,實時傳遞數字化的CT等醫學圖像和診療信息,並支持多點信息交換,則遠程醫療的水平可以大大提高,這也是目前國內外遠程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熱點。 目標是提高部門內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
目前,企業范圍內圖像分發的第一階段已經在許多部門得到了應用。在放射醫療以外最需要圖像顯示的部門中已經採用了足夠的顯示技術,但還不能在任何地點顯示圖像。現在的歸檔使用的是DLT或MOD,某些情況下也使用CDR。PACS總是需要高速通信網路支持,尤其是在放射醫療部門內部。在臨床顯示時可以用低速網路。ATM的功能還沒有完全利用起來,特別是ATM傳輸活動影像以及影像與靜止圖像同傳的能力。RIS與PACS的集成允許在工作站顯示診斷報告,PACS和RIS掌握病人在醫院中的流動也很重要,這有利於圖像和檢查的自動預取,路由和分發。RIS與PACS的進一步集成仍在發展中。 目標是幫助醫院的其他部門,特別是急診室(ER)和特護房(ICU)獲得放射醫療部門生成的圖像;
目前的數字化放射醫療部門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根據基於膠片的工作流程制定的。隨著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引入,這樣的工作流程應該相應地作出改變從新的信息技術中獲得更大的利益。採用的信息技術必須適於集成在當前所採用的操作模式中。 目標是支持遠程圖像傳輸和顯示。
根據醫院的實際要求,一個實際的PACS系統可能包含了上述四類應用中的一類或多類。而一個醫院對於PACS系統的實現也是按照這四個分類進行分步驟的逐步完成的。
三、PACS系統的發展向以下六項技術提出了挑戰:大容量存儲設備,資料庫技術,用戶界面,分布式計算,壓縮和連接。
在用戶端,分析功能的增強和圖像增強技術的集成非常重要。用戶界面和應用程序能根據需要分布。基於Web的顯示方式是其中一例。
分布式計算將集成到放射醫療中。Web技術和基於組件的軟體(瘦客戶端技術)將緩慢集成。
有人認為隨著帶寬和存儲能力的增長將不會再有壓縮的要求,但實際上壓縮技術將顯示出她的重要性。小波技術將成為標准,在歸檔和數據傳輸中得到應用。
隨著2M/s的帶寬得到應用,來自家庭的連接將會增長。在醫院內,將開發更高的帶寬用於活動影像和其他信息的傳輸。
這些進展對PACS的意義是什麼呢?隨著PACS的增長資料庫的高可用性將變得越來越關鍵。OO技術只有當企業中使用的其他信息系統採用了OO技術後才會對PACS顯示出重要性。
『柒』 醫療影像雲的存儲服務是干什麼的
為了便於將醫學影像大數據進行長期存儲,將醫院的所有影像數據通過前置機上傳存儲到天翼雲對象存儲中,進行歸檔存儲。並可以提供異地安全備份存儲的增值服務,確保用戶數據安全有效。客服95為你解答。貴州地區用戶關注中國電信貴州客服公眾號可微信繳費,一鍵查話費充值,流量、積分、賬單、詳單均可自助操作,方便快捷。
『捌』 如何將醫學影像資料保存到手機里
可以將這些資料拍照,收藏在自己的微信里呀,以備以後復查做參考,治療情況、應用的葯物以及副反應,療程時長,症狀體征都可以記錄下來,為以後的治療提供幫助。
『玖』 放射影像工作站 數據保存的方法
安個工作站啊,或者直接用GHOST對刻個盤,按原盤的分兩區,一個區裝操作系統,一個區裝資料。到時候直接把硬碟裝上就行了,就是裝的時候麻煩些。
比較簡單的是買一個USB轉IDE的數據線,直接弄個大硬碟當移動硬碟,拷貝數據盤上的數據就行了。但不知道你們的CR可不可以直接讀DIC文件。
『拾』 什麼是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它分為幾類有幾部分構成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狹義上是指基於醫學影像存儲與通信系統,從技術上解決圖像處理技術的管理系統;在現代醫療行業,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是指包含了包括了RIS,以DICOM3.0國際標准設計,以高性能伺服器、網路及存儲設備構成硬體支持平台,以大型關系型資料庫作為數據和圖像的存儲管理工具,以醫療影像的採集、傳輸、存儲和診斷為核心,是集影像採集傳輸與存儲管理、影像診斷查詢與報告管理、綜合信息管理等綜合應用於一體的綜合應用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醫院影像科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DR、超聲、各種X光機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DICOM3.0國際標准介面(中國市場大多為模擬,DICOM,網路等介面)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在一定的授權下能夠很快的調回使用,同時增加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分類】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把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應用劃分為四類:
1、在整個醫院內實施的完整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目標是支持在醫院內部所有關於圖像的活動,集成了醫療設備,圖像存儲和分發,數字圖像在重要診斷和會診時的顯示,圖像歸檔,以及外部信息系統;
2、在醫院放射科部門內實施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目標是提高部門內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
3、在醫院內部的圖像分發系統,目標是幫助醫院的其他部門,特別是急診室(ER)和特護房(ICU)獲得放射醫療部門生成的圖像;
4、遠程放射醫療,目標是支持遠程圖像傳輸和顯示。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由三部份組成】
1、Database Server SubSystem:用於管理影像。
醫學圖像診斷在現代醫療活動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藉助可視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已越來越離不開醫學圖像的信息,在臨床診斷、醫學科研等方面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醫學圖像信息是多樣化的,如B超掃描圖像、彩色多普勒超聲圖像、核磁共振(MRI)圖像、X-CT圖像、X線透視圖像,各種電子內窺鏡圖像,顯微鏡下病理切片圖像等。隨著醫學診斷可視化技術的深入發展,人們正在不斷努力,尋求更清晰、更有診斷價值的高質量醫學圖像。中國的醫院在過去十多年間,引進了大批進口的先進醫學圖像設備,對提高診斷水平,加強對醫院等級管理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由於資金的困擾及儀器設計的水平、大多數醫學圖像設備都沒有考慮圖像的儲存和傳輸功能、充其量配置一部列印機或X光膠片作圖像記錄。醫生診斷是通過對儀器屏幕的圖像進行肉眼觀察,憑個人的經驗進行分析診斷、主觀成分較多。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醫學圖像的存儲和傳送成為可能,大容量的硬碟、圖像信息的壓縮技術、可讀寫光碟的應用,使醫學圖像可以大量存儲。DICOM3.0標準的制定使醫學圖像及各種數字信息在計算機間傳送有了一個統一的標准,通過數據介面與互聯網接通,就可以進行醫學圖像信息的遠程傳輸,實現異地會診。PACS是實現醫學圖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條件,它把醫學圖像從採集、顯示、儲存、交換和輸出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後實現圖像的儲存和傳送。
此外,通過對醫學圖像和信息進行計算機智能化處理後,可使圖像診斷摒棄傳統的肉眼觀察和主觀判斷。藉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對圖像的像素點進行分析、計算、處理,得出相關的完整數據,為醫學診斷提供更客觀的信息,最新的計算機技術不但可以提供形態圖像,還可以提供功能圖像,使醫學圖像診斷技術走向更深層次。
2、File Server SubSystem : 用於存放影像。
大容量存儲設備分為以下四類:磁介質,光介質,磁帶及其它(如全息存儲)仍在發展中的介質。磁碟容量正在飛速增長,未來的方向是TB級桌面磁碟,2000年時價格下降到3美分/MB。在光學存儲設備中,DVD是目前的熱點,但其影響力遠不如CD-ROM技術當年的影響力。DVD目前可以作為備份介質,但作為存儲介質仍有不足,可擦寫的DVD還不成熟。磁帶的新進展包括多磁軌記錄、磁阻式磁頭和允許隨機訪問的新型格式。磁帶的價格很有吸引力,但不能防潮,也不能接近磁場,存放場所的要求比較嚴格。
備份(歸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考慮到技術的變化,歸檔策略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例如,一個機構的7年歸檔容量是11TB,因而現在購買了11TB的存儲介質,但存儲介質的價格將來會下跌,技術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這是不合算的。
資料庫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量與PACS系統的性能直接相關。PACS系統中圖像的每一次流動都與資料庫有關,但PACS的資料庫技術受到了忽視。當PACS集成到MIS系統中時,這一點將會得到改觀。高可用性技術的發展隨著用戶對PACS的依賴性增強將會越來越重要。
3、DICOM SubSystem:透過DICOM 協議與檢查設備連線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