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國產存儲器與美韓的差距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國產存儲器與美韓的差距

發布時間: 2022-06-26 19:20:42

Ⅰ 中國能夠生產機械硬碟嗎為什麼

硬碟作為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內部的核心技術和精密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機械硬碟的核心技術一直以來都是被國外壟斷的。但是盡管如此,中國也嘗試過製造生產機械硬碟。但是最後技不如人,徹底消失在了中國。至於原因,我覺得就是銷量遠遠達不到要求,性能和壽命都比國外品牌低。所以機械硬碟不是每個人都能玩轉的,沒有良好的銷量就會被市場淘汰。

為什麼機械硬碟這么難造?

雖然機械硬碟只是電腦的一個硬體之一,但其內部結構和原理幾乎與構建CPU一樣困難。機械硬碟有兩個核心部件,一個是磁頭,另一個是磁碟。磁頭是硬碟驅動器中最復雜的機械部件之一。由於磁頭的工作性質,對其磁感應靈敏度和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磁頭不夠靈敏,則無法精確讀取數據。這導致硬碟的初始能力非常有限。隨著科技的發展,磁頭在磁感應的靈敏度和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工作時,磁頭懸浮在高速旋轉的磁碟上。懸掛力來自由圓盤旋轉驅動的氣流。磁頭在工作時非常靠近碟片。

Ⅱ 中國和美國在晶元產業的差距多大

從技術角度考慮,個人覺得差距是:cpu 底層技術,這個假如不模仿,差距是至少50年。cpu即中央處理單元(CPU)是計算機內的電子電路,通過執行指令指定的基本算術,邏輯,控制和輸入/輸出(I / O)操作來執行計算機程序的指令。 計算機工業至少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使用「中央處理器」。 傳統上,術語「CPU」是指處理器,更具體地涉及其處理單元和控制單元(CU),將計算機的這些核心元件與外部組件(諸如主存儲器和I / O電路)區分開。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以下簡稱白皮書),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總數不足30萬人,但是按總產值計算,需要70萬人,人才培養總量嚴重不足。40萬晶元人才缺口該怎麼補上?

Ⅲ 存儲晶元是什麼怎麼沒有聽說存儲晶元被卡脖子

存儲晶元主要包括DRAM晶元和NAND晶元,這個行業確實是拼製造,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被卡脖子。我國投資370億元之巨的福建晉華,主要製造DRAM晶元,在2018年10月30日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至今前途未卜。今天我到晉華的官網去逛了逛,發現「大事記」的時間線停在了2018年10月20日,也就是試產運行之日,至今1年半過去,就沒有量產的消息傳出。


半導體設備基本被日美壟斷,成為套在國產存儲晶元企業頭上的緊箍咒。下圖是網上流傳的晉華存儲器生產設備采購清單,可以看出,清一色的日本、美國企業。實際上,全球前10大半導體設備公司,美國佔了5個,日本有4個,歐洲1個。這就意味著,人家一斷供,沒有生產設備,錢再多,你也生產不了先進存儲晶元。總之,看起來沒有CPU等邏輯晶元復雜的存儲晶元,對目前的我國來說,仍然是一塊硬骨頭,還需要多多努力。

Ⅳ 中國做不了存儲晶元嗎

一直在努力中研發中,可以關注宏旺半導體~

宏旺半導體是一家做存儲晶元的公司,深耕存儲行業15年,一直致力於自主研發存儲晶元,有自己的存儲晶元品牌「ICMAX」,旗下產品線分為六大類:嵌入式、移動存儲、微存儲、SSD、內存、車載電子,產品型號包含了EMMC、EMCP、UFS、UMCP、SPI、LPDDR、DDR、SSD、內存、TF。

宏旺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有自己的Design、研發、封裝、測試、銷售服務中心,總部在深圳,IC設計中心、研發及封測中心位於韓國、台灣,並在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設立辦事機構。

國內自主研發的中國芯實現完全自主是一定是,就是時間問題了。

Ⅳ 美國圍剿中興 國產元器件與國外相比還差多遠

整體很遠很遠...
舉個栗子:
電腦cpu,消費級國產陣亡,無可替代,這個國外不發展,國內做10年未必能量產並且性能可靠;
手機處理器,除了華為能有部分型號可以和高通劃下拳,更多的還差的遠;
手機中的其他的:攝像頭元器件CMOS、圖像處理器和濾光器、存儲器、mlcc、音頻解碼晶元、WiFi+藍牙模塊、LTE功率放大晶元、高端oled屏等,都是難以量產和替換的。
至於中興做通訊涉及到的元器件,因為國內這方面企業不多,同樣難以企及;
有部分元器件國內可以生產,關鍵是,性能不穩定,或者難以降低成本量產。越是高端和緊缺的,國外對技術封鎖越多,國內很難逆向仿製,甚至很多高端的國內根本買不到!現在國外對中國元器件封鎖很多,禁運的很多....

Ⅵ 請問三種存儲器的區別

虛擬存儲器
虛擬存儲器位於電腦系統的數據存儲器中,進行輔助處理功能,其使RAM或主存儲器可以更好的支持軟體的運行。雖然虛存的使用可能會比直接配備更多RAM慢,但它比電腦的實際物理存儲更能支持大型文件的處理和更大「headroom值」的內存操作。
1961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Kilbrn等人提出 70年代廣泛地應用於大中型計
算機系統中 目前許多微型機也開始使用虛擬存儲器

虛擬存儲器工作原理
把主存儲器、磁碟存儲器和虛擬存儲器都劃分成固定大小的頁,主存儲器
的頁稱為實頁,虛擬存儲器中的頁稱為虛頁。
一個主存地址A由兩部分組成,實頁號p和頁內偏移d
一個虛地址Av由三部分組成,用戶號U、虛頁號P和頁內偏移D。

內部地址變換:
多用戶虛擬地址Av變換成主存實地址A
多用戶虛擬地址中的頁內偏移D直接作為主存實地址中的頁內偏移d
主存實頁號p與它的頁內偏移d直接拼接起來就得到主存實地址A

外部地址變換:
首先查外頁表得到磁碟存儲器實地址
把磁碟存儲器實地址和主存儲器實頁號送入輸入輸出處理機
把要訪問數據所在的一整頁都從磁碟存儲器調入到主存儲器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是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

在Cache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Cache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Cache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Cache+內存)就變成了既有Cache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

Cache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Cache間的帶寬引起的。
高速緩存的工作原理

1、讀取順序
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Cache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Cache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Cache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Cache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Cache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Cache後內存。

2、緩存分類
前面是把Cache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的,現在要分類分析了。Intel從Pentium開始將Cache分開,通常分為一級高速緩存L1和二級高速緩存L2。

在以往的觀念中,L1 Cache是集成在CPU中的,被稱為片內Cache。在L1中還分數據Cache(I-Cache)和指令Cache(D-Cache)。它們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個Cache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

在P4處理器中使用了一種先進的一級指令Cache——動態跟蹤緩存。它直接和執行單元及動態跟蹤引擎相連,通過動態跟蹤引擎可以很快地找到所執行的指令,並且將指令的順序存儲在追蹤緩存里,這樣就減少了主執行循環的解碼周期,提高了處理器的運算效率。

以前的L2 Cache沒集成在CPU中,而在主板上或與CPU集成在同一塊電路板上,因此也被稱為片外Cache。但從PⅢ開始,由於工藝的提高L2 Cache被集成在CPU內核中,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結束了L2 Cache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歷史,使L2 Cache與L1 Cache在性能上平等,得到更高的傳輸速度。

L2Cache只存儲數據,因此不分數據Cache和指令Cache。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L2 Cache的容量能使性能提升,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L2 Cache上做手腳,可見L2 Cache的重要性。現在CPU的L1 Cache與L2 Cache惟一區別在於讀取順序。
3、讀取命中率
CPU在Cache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Cache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2級Cache的CPU中,讀取L1 Cache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從L1 Cache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L2 Cache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L2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L2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在一些高端領域的CPU(像Intel的Itanium)中,我們常聽到L3 Cache,它是為讀取L2 Cache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Cache,在擁有L3 Cache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Cache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Cache,提高Cache的利用率

Ⅶ 中國現在的晶元製作離美國日本等國家還有差距嗎


整體而言,中國晶元在軍用上已經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所以國防安全那一塊不用太過擔心;但是在民用和商用領域還是相對落後的,眾所周知我們對晶元的依賴超過了石油,每年都要花超過2000億美元進口國外的晶元。

中興事件以後,整個中國晶元行業可以說已經完全清醒了。除了華為和龍芯以外,申威的CPU、展訊的處理器+基帶晶元,同創國芯的FPGA,長江存儲的Falsh,Vanchip的RF晶元,寒武紀的NPU等等眾多企業已經開始了各自在晶元領域中的自主研發。政府支持方面,除了產業「大基金」以外,廈門、合肥、南京、重慶、大連、武漢都在積極發展本地半導體工業。

雖然就像任正非所說的「晶元是急不來的」,但經過這次波折以後,中國晶元行業目前已經開始走在自給自足的路上了。

Ⅷ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會造假,卻造不出一塊存儲晶元

中國在半導體行業起步太晚,現在開始研發的話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就一直靠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而且研發成本中國也難以承受,關鍵是沒人願意去做,就一直買買買。現在半導體主訂被美國,日本,韓國,台灣 壟斷全球市場。

Ⅸ 國產PLC和進口PLC有什麼差別

1,國產PLC和進口PLC差別:
(1)公司地域不同、國產的是國產的、但進口的可能不是真正進口的、只是以OEM形式在中國生產。
(2)同樣型號規格的、功能基本一樣、只是具體編程的實現方式有差異。
(3)國產PLC根據國內客戶實際需求,生產出適合國內使用的PLC,如PLC一體機。
2,PLC:即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Ⅹ 晶元為什麼這么重要,我們跟美國的差距到底是

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要用到晶元,但是晶元本身是非常細分的,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 intel ,高通這類主平台供應商,也有模擬類巨頭,比如德州儀器,ADI ,嵌入式,存儲類等等。每一個領域美國企業基本都是主導地位,就算在韓國非常強大的存儲晶元,美國也有美光。
集成電路發源地在美國,美國至今是佔有最多晶元設計公司的國家,產值最高而且齊全。目前國內最大的晶元設計企業是華為的海思,對標高通。
中國的晶元其實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被美商牢牢壓制,並不存在高端壓制,低端沒有的概念。事實上如果打開 OPPO 、vivo 的機器,裡面幾乎全部是美商,日韓的晶元。
除了研發部分,晶元分為製造和封裝,封裝比較人力集中,所以國內做的已經很不錯,長電、華天和富士通(南通)都是其中佼佼者。晶元製造差距比較大,台灣是龍頭,有台積電、台聯電兩家。國內的中芯國際也投入很多資金,但是還是有不小差距。
大部分電子工程師印象裡面還有 大陸產<台灣<日韓<美國 的固有印象,所以大陸企業很容易在低價沼澤裡面廝殺。
但是如果我們國產廠商真的能造出超越台灣廠商,正面和美國大廠 PK ,性能不弱的產品,其實國內工程師是很願意給機會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