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順序表的存儲密度為1(關於數據結構)
因為順序存儲是以空間位置來表示邏輯關系,所以不需要另外的空間存放數據元素的邏輯關系
這樣自然存儲密度為100%了
2. 存儲密度的計算
數據結構中對於存儲密度給出的定義是:
存儲密度 = (結點數據本身所佔的存儲量)/(結點結構所佔的存儲總量)
上面之所以等於2我理解就是每個結點都至少有一個存儲串值的空間,還有一個指向下一個結點的指針,如果指針佔用2個位元組的話,那麼只有當每個結點中數據本身所佔存儲量也是2個位元組的時候存儲密度是50%。每一個字元佔一個位元組,所以每個結點就存儲2個字元了。
這里要注意的是最後一個結點雖然只存儲了G一個字元,但是在申請結點的空間的時候2個字元的空間是已經申請到的。
3. 單鏈表存儲密度小於1是怎麼回事
存儲密度=單鏈表數據項所佔空間/結點所佔空間
結點所佔空間由數據項所佔空間和存放後繼結點地址的鏈域,所以,存儲密度小於1
4. 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的優缺點
存儲空間
順序存儲結構是要求事先分配存儲空間的,即靜態分配,所以難以估計存儲空間的大小。估計過大會造成浪費,估計太小又容易造成空間溢出。
而鏈式存儲結構的存儲空間是動態分配的,只要計算機內存空間還有空閑,就不會發生溢出。
另外還可以從存儲密度的角度考慮,存儲密度的定義公式為:一般來說,存儲密度越大,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就越高。
顯然,順序存儲結構的存儲密度為1,而鏈式存儲結構的存儲密度小於1。
運算時間
順序表是一種順序存儲結構,對表中任一結點都可以在O(1)時間復雜度下直接訪問;而訪問鏈表中的某個結點時,必須從頭指針開始沿著鏈表順序查找,時間復雜度為O(n)。
鏈表順序查找,時間復雜度為O(n)。
因此,如果對線性表的操作以查找為主,則採用順序存儲結構較好;若以插入、刪除為主,則採用鏈式存儲結構為宜。
5. 字元串的存儲密度 該怎樣算呢
應該和求負載因子a一樣,注意字元串的長度等與你看到的字元再加上1,(一個特殊的字元串結束標志),然後,你在學啥東東,還要學這個啊?
6. .順序表的空間利用率高於鏈表嗎
朋友,我來告訴你答案!一般地,存儲密度越大,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就越高。顯然,順序表的存儲密度為1,而鏈表的存儲密度小於1。所以順序表的空間利用率高於鏈表。
7. 存儲密度,什麼是存儲密度
在數據結構中,存儲密度:結點數據本身所佔的存儲量和整個結點結構所佔的存儲量之比。
存儲密度 = (結點數據本身所佔的存儲量)/(結點結構所佔的存儲總量)
在數據結構中,數據元素是數據的基本單位,一般將數據元素定義為一個結點,在結點中包含的有數據部分和非數據部分,比如鏈表中的指針,存儲密度是衡量數據對存儲空間利用率的指標,即一個數據元素存儲單元中數據所佔空間與這個數據元素存儲空間的百分比。
8. 存儲密度
在數據結構中,存儲密度:結點數據本身所佔的存儲量和整個結點結構所佔的存儲量之比。
存儲密度 = (結點數據本身所佔的存儲量)/(結點結構所佔的存儲總量)
9. 順序存儲結構針對什麼結構順序存儲結構能存什麼順序存儲結構的特徵是什麼
順序存儲一般使用數組實現。存的當然是節點,節點是你自己定義的數據類型,特徵:隨機存取,佔用連續的存儲空間,靜態分配,存儲密度等於1等等。
10. 如何理解順序表的存儲空間=1,鏈表的存儲密度<1
順序表空間全部存放數據。
鏈表是 數據+指針(所以小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