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存儲系統的幾種模式(DAS,NAS,SAN)
不網路
我只是憑自己的一點經驗說說
DAS,就是直連
外置陣列直連電腦
NAS,網路存儲
通過網路進行存儲,和電腦室獨立分開的
san分為IP SAN 和FC SAN
SAN是模式,是結構。
DAS是FC SAN中的存儲單元,NAS是IP SAN中的存儲單元。
B. SAN存儲五大優勢是什麼
SAN英文全稱: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儲區域網路。它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為了滿足企業對存儲空間日漸升高的需求,同時顧及使用效能的提升、容量擴充的彈性、數據安全的維護及成本花費的控制,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便應運而生。根據網路存儲產業協會(Storage Networking Instry Association / SNIA )所下的定義:所謂的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 SAN)主要的目的是在存儲裝置之間或是存儲裝置與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的傳輸。而存儲區域網絡的構成包含了提供存儲裝置與計算機主機實體鏈接的通訊架構,以及管理存儲裝置、計算機主機及相關網路設備的管理機制,藉以提供強而有力且安全的數據傳輸環境。而SAN 這個名詞通常會被認為是提供區塊輸入輸出(Block I/O)的服務而非檔案存取服務,但此一說法並不是SAN 的必要條件。 一個存儲系統的構成包含存儲組件、存儲裝置、計算機系統等設備,再加上相關的控制軟體及網路上通信訊息的傳遞。在這樣的定義之下,存儲區域網絡基於整合、共享、管理的理念目標,將各種存儲裝置諸如磁碟陣列、光碟機、磁帶機、磁帶庫等機器,透過高速網路鏈接,構成一專門負責提供存儲空間之區域網絡;對外則透過集線器、交換機連結伺服器對前端客端提供服務。
C. 對象存儲與SAN存儲和NAS存儲相比較有什麼優勢
對象存儲可以簡單理解為用來存儲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的數據池。相對於主機伺服器,具有讀寫速度快,利於分享的特點。在這里給大家總結了這六點。
1、網站數據動靜分離,大幅提升網頁性能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建議使用主機伺服器和對象存儲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存儲網站數據。主機伺服器主要負責存儲網站的動態數據,對象存儲則用來存儲網站的靜態文件。從而實現網站的動靜分離,當用戶訪問一個網站時,分別從主機伺服器和對象存儲的伺服器同步讀取數據,可以大幅的提升網頁性能。
2、單獨的文件管理界面,管理網站文件和本地電腦一樣方便
無論是騰訊雲、阿里雲、杉岩,對象存儲都有單獨的管理控制台,騰訊雲和阿里雲還有專門的電腦客戶端。你不必打開網站,就可以像使用網路雲盤一樣使用對象存儲來管理你的網站文件,除了上傳、下載、預覽等常用功能,還可以直接在對象存儲上進行圖片處理/媒體轉碼/數據分析等。
3、本質是」內置大容量硬碟的分布式伺服器「,同一個文件支持跨域共享
對象存儲的本質是「內置大容量硬碟的分布式伺服器」,對象存儲有自己的 CPU、內存、網路和磁碟系統,具備一定的智能,同一個對象存儲數據池可以新建不同的存儲桶(bucket),分別用來存儲不同網站的數據,彼此互不幹擾。而且同一個文件可以引用到不同的網站,可以有效的減少數據冗餘。
4、儲存節點多,支持跨地域實時同步,實現異地容災
假設你的圖片等數據存儲在你自己的伺服器上,只能通過定期數據備份的方式保護你的數據。數據量大的話,每次備份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佔用大量的磁碟空間,管理起來還不方便。
如果你的數據放置在對象存儲的數據池了,並與網站關聯。那麼靜態文件的備份就可以交給對象存儲。你只需要對網站少量的動態文件進行備份。省時省力。
比如我使用對象存儲,我在離我最近的節點【深圳】來存儲網站的圖片等靜態文件。但是考慮到極端情況,比如深圳節點由於突然停電,可能導致數據全部丟失。但如果之前我選擇了【杭州】作為第二個存儲節點,而且設置【深圳】節點的數據實時增量同步到【杭州】節點。那麼就算深圳節點的數據丟失了,但是我在杭州的數據還是可以使用。等到恢復供電,我再把數據從杭州節點同步回深圳節點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異地容災。
5、成本低,資源彈性伸縮,按需付費
對象存儲不像伺服器的流量是固定的,包含在伺服器的費用裡面了。無論你用或不用,都是這么多。對象存儲可以是根據你的實際使用量進行計費。
6、節省伺服器空間
為什麼選擇將這一點放在最後說呢?因為現在伺服器的價格還算實惠,活動也比較多。大部分站長已經不存在伺服器空間不夠用的問題。而且對象存儲的出現也不是為了解決伺服器空間不夠用的問題。而是為了結合【塊存儲】、【文件存儲】各自的優點,從而實現高效的文件讀寫和分享。但是節省了伺服器空間還是不爭得事實,所以還是提一下吧。
D. SAN存儲設備是什麼
SAN,是Storage Area Network的縮寫,即「存儲區域網路」。SAN專注於企業級存儲的特有問題。當前企業存儲方案所遇到的兩個問題是:數據與應用系統緊密結合所產生的結構性限制,以及目前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SCSI)標準的限制。SAN中,存儲設備通過專用交換機到一群計算機上。在該網路中提供了多主機連接,允許任何伺服器連接到任何存儲陣列,讓多主機訪問存儲器和主機間互相訪問一樣方便,這樣不管數據置放在那裡,伺服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數據。同時,隨著存儲容量的爆炸性增長,SAN也允許企業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
SAN的支撐技術是光纖通道---- Fibre Channel(FC)技術,FC是ANSI為網路和通道I/O介面建立的一個標准集成。支持HIP PI 、IPI、SCSI、IP、ATM等多種高級協議,它的最大特性是將網路和設備的通訊協議與傳輸物理介質隔離開。這樣多種協議可在同一個物理連接上同時傳送,高性能存儲體和寬頻網路使用單I/O介面,使得系統的成本和復雜程度大大降低。 光纖通道支持多種拓撲結構,主要有:點到點(Links)、仲裁環(FC-AL)、交換式網路結構(FC-XS) 。
點對點方式的例子是一台主機與一台磁碟陣列透過光纖通道連接,可以實現DAS應用。FC-XS交換式架構下,主機和存儲裝置之間透過智能型的光纖通道交換器連接,並存儲網路的管理軟體統一管理,這種方式就是SAN。因為採用了FC技術,SAN具有更高的帶寬。FC使用全雙工串列通信原理傳輸數據,在1Gb標准下,傳輸速率高達1062.5Mbps ,即為100MB/S,雙環可達200MB/S ,2Gb下,上述數字將翻倍。FC標准下可以通過同軸線、光纖介質進行設備間的信號傳輸,使用同軸線傳輸距離為30米,使用單模光纖傳輸距離可達10公里以上,這使得在SAN模式下實現物理上分離的、不在機房的存儲變得非常容易。
現在SAN應用需求量逐步增大、成本在逐步降低,更重要的是,隨著FC-SW標準的確立,2GbFC標准下的各種SAN設備已解決了互操作性問題,這已從成本和技術上解決了SAN的應用瓶頸。因為SAN解決方案是從基本功能剝離出存儲功能,所以運行備份操作就無需考慮它們對網路總體性能的影響。SAN方案簡化了管理和集中控制,這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中在信息中心,很有意義。
E. 傳統存儲類型SAN指的是
指的是SAN存儲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 范圍:使用范圍全世界都可以,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存儲類型,其中又以IPsan最多。
F. 存儲分類有哪些 什麼SAN/NAS之類的
SAN、NAS、DAS、FC、ISCSI、FC-SAN、IP-SAN等並不是同一類別的概念。SCSI、FC、NAS、ISCSI等概念指的是存儲設備類型,DAS、NAS、SAN等指的是存儲系統的網路結構。存儲設備類型是指通過採用SCSI、FC、TCP/IP,ISCSI等介面類型、數據傳輸協議、以及不同數據存儲介質的存儲設備。常見的存儲設備類型可為SCSI存儲、NAS存儲、FC存儲、iSCSI存儲和磁帶存儲。
G. NAS和SAN存儲的區別
1、結構不同:
SAN結構中,文件管理系統(FS)還是分別在每一個應用伺服器上;而NAS則是每個應用伺服器通過網路共享協議(如:NFS、CIFS)使用同一個文件管理系統。換句話說:NAS和SAN存儲系統的區別是NAS有自己的文件系統管理。
2、目標不同:
NAS是將目光集中在應用、用戶和文件以及它們共享的數據上。SAN是將目光集中在磁碟、磁帶以及聯接它們的可靠的基礎結構。將來從桌面系統到數據集中管理到存儲設備的全面解決方案將是NAS加SAN。
H. 存儲虛擬化的存儲技術
存儲系統必須在能力和性能上直線升級,將問題推給硬體系統並不是解決辦法。存儲虛擬化需要全新的軟體方式來平衡擴容體系架構來實現數以千兆的數據傳輸和存儲。
相關的存儲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點:
基於主機的存儲虛擬化依賴於代理或管理軟體,它們安裝在一個或多個主機上,實現存儲虛擬化的控制和管理。由於控制軟體是運行在主機上,這就會佔用主機的處理時間。
因此,這種方法的可擴充性較差,實際運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基於主機的方法也有可能影響到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為有可能導致不經意間越權訪問到受保護的數據。
這種方法要求在主機上安裝適當的控制軟體,因此一個主機的故障可能影響整個SAN系統中數據的完整性。軟體控制的存儲虛擬化還可能由於不同存儲廠商軟硬體的差異而帶來不必要的互操作性開銷,所以這種方法的靈活性也比較差。
但是,因為不需要任何附加硬體,基於主機的虛擬化方法最容易實現,其設備成本最低。使用這種方法的供應商趨向於成為存儲管理領域的軟體廠商,而且目前已經有成熟的軟體產品。
這些軟體可以提供便於使用的圖形介面,方便地用於SAN的管理和虛擬化,在主機和小型SAN結構中有著良好的負載平衡機制。從這個意義上看,基於主機的存儲虛擬化是一種性價比不錯的方法。
基於存儲設備的存儲虛擬化方法依賴於提供相關功能的存儲模塊。如果沒有第三方的虛擬軟體,基於存儲的虛擬化經常只能提供一種不完全的存儲虛擬化解決方案。對於包含多廠商存儲設備的SAN存儲系統,這種方法的運行效果並不是很好。
依賴於存儲供應商的功能模塊將會在系統中排斥JBODS(Just a Bunch of Disks,簡單的硬碟組)和簡單存儲設備的使用,因為這些設備並沒有提供存儲虛擬化的功能。當然,利用這種方法意味著最終將鎖定某一家單獨的存儲供應商。
基於存儲的虛擬化方法也有一些優勢:在存儲系統中這種方法較容易實現,容易和某個特定存儲供應商的設備相協調,所以更容易管理,同時它對用戶或管理人員都是透明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因為缺乏足夠的軟體進行支持,這就使得解決方案更難以客戶化(customzing)和監控。
一般而言,存儲虛擬化的實現方式的另外一種分類方法是將其分為三種:交換架構虛擬化,磁碟陣列虛擬化,以及整合到應用設備內的虛擬化。對於三種不同的虛擬化方式,存儲供應商都有各自的獨門兵器。飛康的IPStor/NSS 存儲虛擬化產品在2001年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 ,截止2014年已經正式發布了其第七代存儲虛擬化產品,技術成熟度和廣泛的應用范圍都具備良好的可參考性。飛康 NSS 在接管底層存儲子系統的磁碟卷時,可以採用兩種方式來實現接入:一種是將底層磁碟卷直接虛擬化為Virtual Disk(虛擬磁碟)以供NSS管理和分配;另一種可將磁碟卷轉換為SED(Service-Enabled Devices)磁碟設備以供NSS管理和分配。當轉換為SED設備時,磁碟卷原有數據不會被修改,可以快速通過NSS分配給主機系統,整個接入過程非常簡單,不需要數據遷移,停機時間很少,當然也可以實現快速回退,磁碟重新分配給原主機系統,可以被正確識別和使用IBM自兩年前推出SVC(SAN卷控制器)(IBM SAN Volume Controller 對於存儲虛擬化,IBM SAN Volume Controller(SVC)能夠將多個磁碟系統的容量整合為一個單一的「容量池」。SVC 可幫助節省空間和能源,並能通過合並來簡化存儲資產的管理,這將極大地提高現有存儲器的利用率,並減少額外的存儲需求。)產品後,在這一領域獨占鰲頭。去年,HDS(日立數據系統有限公司)緊隨其後發布了TagmaStore通用存儲平台(USP),這是基於磁碟陣列的解決方案。近幾個月,EMC公司新發布的Invista網路存儲虛擬解決方案則是基於存儲交換的解決方案。
I. SSD硬碟存儲與SAN存儲具體區別在哪
Ssd讀取和寫入速度快,修起來貴,數據恢復貴,san支持熱插拔,自帶備份。速度快。自動恢復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