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儲存管理的功能是
計算機儲存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有效地管理系統的存儲資源,特別是對主存儲器進行管理。
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1)內存區域的分配;(2)地址映射;(3)存儲共享;(4)存儲保護;(5)內存擴充。
存儲管理是指主存管理,包括給進程分配主存片段,收回進程釋放的主存片段,為分配出去的主存片段提供保護與共享,以及為作業提供一個虛擬的存儲空間。存儲管理的功能主要分為內存分配、地址轉換、存儲保護和內存擴充四部分。 與「實存」相對應的另一類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虛擬存儲」管理技術,簡稱「虛存」。
(1)對存儲器的管理擴展閱讀:
對象存儲是一種將數據作為對象進行管理的計算機數據存儲體系結構,與其他存儲體系結構(例如將數據作為文件層級管理的文件系統)以及將數據作為塊和扇區內的塊進行管理的塊存儲相對。每個對象通常包括數據本身,可變數量的元數據和全局獨立標識符。
對象存儲可以在多個級別實現,包括設備級別(對象存儲設備),系統級別和介面級別。在每種情況下,對象存儲都試圖實現其他存儲架構無法解決的功能,例如可以由應用程序直接編程的介面,可以再多個物理硬體實例的命名空間,以及數據管理功能,如數據復制和數據分發在對象級粒度。
相比於資料庫這種面向結構化數據存儲的技術,對象存儲主要面向存儲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
Ⅱ 簡述8086系統對存儲器的管理方法
8086/8088系統中,存儲器為什麼要分段?一個段最大為多少位元組?最小為多少位元組?解:分段的主要目的是便於存儲器的管理,使得可以用16位寄存器來定址20位的內存空間。一個段最大為64KB,最小為16B。
Ⅲ 操作系統有哪兩個重要的作用
操作系統的兩個重要作用:
1、通過資源管理,提高系統的使用效率;
2、改善人機界面,向用戶提供友好的工作環境。
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中各種軟體、硬體資源的程序和相關文檔的集合,是一種系統軟體。操作系統能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系統中的各種軟、硬體資源,合理地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控製程序的執行,並且向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友好的介面。
(3)對存儲器的管理擴展閱讀:
計算的操作系統對於計算機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從使用者角度來說,操作系統可以對計算機系統的各項資源板塊開展調度工作;
其中包括軟硬體設備、數據信息等,運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可以減少人工資源分配的工作強度,使用者對於計算的操作干預程度減少,計算機的智能化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資源管理方面,如果由多個用戶共同來管理一個計算機系統,那麼可能就會有沖突矛盾存在於兩個使用者的信息共享當中。
為了更加合理的分配計算機的各個資源板塊,協調計算機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就需要充分發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職能,對各個資源板塊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程度進行一個最優的調整,使得各個用戶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Ⅳ 操作系統中 存儲器對什麼進行管理
存儲管理即是對主存的管理,它是操作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存儲器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種寶貴資源,對主存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是操作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為了便於對主存進行有效的管理,應該將主存分成若干個區域,以便同時存放多個用戶程序和系統軟體。因此,存儲管理應具有如下功能:主存的分配和回收、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擴充」主存容量和存儲保護。存儲分配主要解決多道作業之間劃分主存空間的問題,存儲分配有三種主要方式:直接分配方式、靜態分配方式和動態分配方式。絕大多數計算機系統都採用靜態分配方式或動態分配方式。為了實現靜態和動態兩種存儲分配策略,需要採用將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分開,並對邏輯地址實施地址重定位技術。所謂重定位是由於一個作業裝入到與其地址空間不一致的存儲空間時所引起的有關地址調整過程,實質上,這是一個地址變換過程,地址變換也稱為地址映射。根據地址變換進行的時間及採用的技術手段不同,可以把重定位分為兩類:靜態重定位和動態重定位。所謂靜態重定位是在程序運行之前,由鏈接裝配程序進行的重定位。靜態重定位的特點是無需增加硬體地址變換機構,但要求為每個程序分配一個連續的存儲區,且在程序執行期間不能移動,故難於做到程序和數據的共享;動態重定位是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每當訪問到指令或數據時,將要訪問的程序或數據的邏輯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動態重定位的實現需要依靠硬體地址變換機構。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利用一個重定位寄存器。動態重定位的特點是需要附加硬體的支持,優點是可以將程序分配到不連續的存儲區中,在程序運行之前可以只裝入部分代碼即可運行,然後在程序運行期間,根據需要動態地申請分配內存,所以,便以程序段的共享,並且可向用戶提供一個比主存的存儲空間大得多的地址空間,該地址空間也稱為虛擬存儲器。
Ⅳ 存儲管理主要是對什麼的管理
存儲管理是操作系統中四大功能之一,是指存儲器資源(主要指內存並涉及外存)的管理,主要是指對主存的管理,主要關注存儲介質方面的操作與維護工作。存儲管理主要解決以數據恢復和歷史信息歸檔為目的的聯機與離線數據存儲。存儲管理團隊必須確保備份和存檔的物理安全。存儲管理的目標是在生產IT環境中定義、跟蹤並維護數據和數據資源。
Ⅵ 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是對()
在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主要是對內存的管理。
存儲器管理的對象是主存,其的主要功能包括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間、提高主存利用率、擴充主存、對主存信息實現有效保護。存儲管理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多個用戶使用主存的問題,其存儲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分區存儲管理、分頁存儲管理、分段存儲管理、段頁式存儲管理以及虛擬存儲管理。
(6)對存儲器的管理擴展閱讀:
虛擬內存技術還提供了以下功能:
1、定址空間
操作系統讓系統看上去有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內存空間。虛擬內存可以是系統中實際物理空間的許多倍。每個進程運行在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這些虛擬空間相互之間都完全隔離開來,所以進程間不會互相影響。同時,硬體虛擬內存機構可以將內存的某些區域設置成不可寫。這樣可以保護代碼與數據不會受惡意程序的干擾。
2、內存映射
內存映射技術可以將映象文件和數據文件直接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在內存映射中,文件的內容被直接連接到進程虛擬地址空間上。
Ⅶ 存儲器的管理
伺服器在存儲器環境按這樣的方法分配存儲器:在某個環境分配的存儲器可以被環境析構器釋放而不會影響其他環境中分配的存儲器.所有存儲器分配(通過 palloc 等)都被當作在當前環境的區域中分配存儲器.如果你試圖釋放(或再分配)不在當前環境的存儲器,你將得到不可預料的結果.
創建存儲器環境和切換存儲器環境是 SPI 管理器中存儲器管理器的任務.
SPI過程處理兩種存儲器環境:上層執行器存儲器環境和過程存儲器環境(如果已聯接).
在一個過程與SPI管理器聯接之前,當前存儲器環境是上層執行器環境,所以所有由過程自身通過 palloc/repalloc 或通過SPI 應用函數在聯接到SPI 管理器之前分配的存儲器都在這個環境里.
在進行SPI_connect 調用之後,當前環境是過程自身所有的.通過 palloc/repalloc 或通過SPI 應用函數分配的存儲器(除了SPI_tuple,SPI_modifytuple,SPI_palloc 和SPI_repalloc 以外)都在這個環境中分配.
當進程與 SPI 管理器斷開(通過調用SPI_finish)後,當前環境恢復為上層執行器環境並且所有在過程存儲器環境分配的存儲器都被釋放,並且不可繼續使用!
如果你想返回一些東西給上層執行器,那麼你必須為此在上層環境分配一片存儲器!
SPI 不能自動釋放在上層執行器環境里分配的存儲器!
SPI 在查詢完成後自動釋放查詢執行期間的存儲器分配!
Ⅷ 存儲管理主要是對什麼的管理
技術文章 >運維 >windows運維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什麼?
藏色散人藏色散人2019-12-07 14:13:50原創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什麼?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內存資源.
操作系統的五大管理功能:
(1)作業管理:包括任務、界面管理、人機交互、圖形界面、語音控制和虛擬現實等;
(2)文件管理:又稱為信息管理;
(3)存儲管理:實質是對存儲「空間」的管理,主要指對主存的管理;
(4)設備管理:實質是對硬體設備的管理,其中包括對輸入輸出設備的分配、啟動、完成和回收;
(5)進程管理:實質上是對處理機執行「時間」的管理,即如何將CPU真正合理地分配給每個任務。
五大類型操作系統各自的特點分別是:
(1) 批處理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用戶離線使用計算機。用戶提交作業之後直到獲得結果之前就不再和計算機打交道。作業提交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交給計算中心的管理操作員,也可以是通過遠程通訊線路提交。提交的作業由系統外存收容成為後備作業。
b.成批處理。操作員把用戶提交的作業分批進行處理。每批中的作業將由操作系統或監督程序負責作業間自動調度執行。
c.多道程序運行。按多道程序設計的調度原則,從一批後備作業中選取多道作業調入內存並組織它們運行,成為多道批處理。
(2) 分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交互性:首先, 用戶可以在程序動態運行情況下對其加以控制。其次,用戶上機提交作業方便。第三,分時系統還為用戶之間進行合作提供方便。
b. 多用戶同時性:多個用戶同時在自己的終端上上機,共享CPU和其他資源,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率。
c.獨立性:客觀效果上用戶彼此間感覺不到有別人也在使用該台計算機,如同自己獨占計算機一樣。
(3) 實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實時時鍾管理(定時處理和延時處理)。
b. 連續的人-機對話,這對實時控制往往是必須的。
c.要求採取過載保護措施。例如對於短期過載,把輸入任務按一定的策略在緩沖區排隊,等待調度; 對於持續性過載,可能要拒絕某些任務的輸入; 在實時控制系統中,則及時處理某些任務,放棄某些任務或降低對某些任務的服務頻率。
d.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採取冗餘措施。雙機系統前後台工作,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4) 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互連的計算機系
Ⅸ 8086cpu為什麼要對存儲器採用分段管理一個邏輯段最多包含多少個存儲單元
只要學過匯編的人都知道8086處理器對存儲器採用分段管理機制,為什麼要這么設計呢?採用線性地址直接訪問存儲器該多好,直接明了。
其實Intel的工程師絕對不會那麼傻,當然是有他的道理:
首先,地址匯流排有20根,可定址1M的地址空間,而寄存器是16位,僅能定址64K,總不能白白浪費多出來的空間。要知道在8086的那個年代,內存是非常昂貴的。
所以Intel的工程師想出了分段管理的方法:段地址x4+偏移地址。
另外,分段管理還有利於代碼的組織,對內存實現有效的管理。例如,將代碼段、數據段隔離等。
學習過程中,如果按照書中所描述,照搬的學習,既不方便記憶,也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
Ⅹ 為什麼8086對存儲器要採用分段管理
8086是一個16位的結構,採用分段管理辦法可形成超過16位的存儲器物理地址,擴大對存儲器的定址范圍(1MB,20位地址)。
這兩個地址都是16位的,將這兩個地址採用相加的方式組成20位地址去訪問存儲器。在8086系統的地址形成中,當段地址確定後,該段的定址范圍就已經確定,其容量不大於64KB。同時,通過修改段寄存器內容,可達到邏輯段在整個1MB存儲空間中浮動。
(10)對存儲器的管理擴展閱讀:
8086處理器的時鍾頻率介於4.77MHz(在原先的IBM PC頻率)和10 MHz之間。8086 沒有包含浮點指令部分(FPU),但是可以通過外接數學輔助處理器來增強浮點計算能力。Intel 8087 是標准版本。
分段管理是管理若干分段組成的作業,且按分段來進行存儲分配。實現分段管理的關鍵在於,如何保證分段(二維)地址空間中的一個作業在線性(一維)的存儲空間中正確運行。也就是說,如何把分段地址結構變換成線性的地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