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布式存儲和超融合區別及優勢
分布式存儲是什麼
關於分布式存儲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甚至名稱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大多數情況下稱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維基網路中給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是一種計算機網路,它通常以數據復制的方式將信息存儲在多個節點中。
在網路中給出的定義是:分布式存儲系統,是將數據分散存儲在多台獨立的設備上。分布式網路存儲系統採用可擴展的系統結構,利用多台存儲伺服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伺服器定位存儲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易於擴展。
盡管各方對分布式存儲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點是統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儲將數據分散放置在多個節點中,節點通過網路互連提供存儲服務。這一點與傳統集中式存儲將數據集中放置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分。
超融合是什麼
參考維基網路中的超融合定義: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個軟體定義的 IT 基礎架構,它可虛擬化常見「硬體定義」系統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虛擬存儲(SDS)和虛擬網路。HCI 通常運行在標准商用伺服器之上。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與 融合基礎架構(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區別在於,在 HCI 裡面,無論是存儲底層抽象還是存儲網路都是在軟體層面實現的(或者通過 hypervisor 層面實現),而不是基於物理硬體實現的。由於所有軟體定義的元素都圍繞 hypervisor 實現,因此在超融合基礎架構上的所有實例可以聯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資源。
分布式存儲和超融合區別及優勢?
分布式存儲,它的最大特點是多節點部署, 數據通過網路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儲的特點是擴展性強,通過多節點平衡負載,提高存儲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
超融合基礎架構從定義中明確提出包含軟體定義存儲(SDS),具備硬體解耦的能力,可運行在通用伺服器之上。超融合基礎架構與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類似,計算與存儲融合,通過全分布式的架構,有效提升系統可靠性與可用性,並具備易於擴展的特性。
SMTX ZBS 分布式塊存儲架構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礎架構有更進一步的擴展,它強調以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為核心,以軟體定義的方式整合包括虛擬化計算, 軟體定義存儲以及虛擬網路資源。從筆者來看超融合基礎架構未來的可能性更多,可促進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容災等等 IT 服務大融合,降低IT 基礎架構的復雜性,重新塑造」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
㈡ 超融合架構與虛擬化系統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什麼是超融合架構?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為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構的特點。
1.符合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理念,一定是通過軟體結合標準的 x86 伺服器來構建分布式存儲,而不使用基於定製硬體的傳統集中式存儲;
2. 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分布式存儲軟體和虛擬化軟體的融合部署,並不是單純的指軟、硬體融合。
可見,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最後,結合超融合產品的模塊構成進一步解釋超融合產品和伺服器虛擬化產品的關系。
主流超融合廠商的虛擬化的支持策略
㈢ 超融合和虛擬化的關系是什麼
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什麼是超融合架構?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為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構的特點。
1.符合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理念,一定是通過軟體結合標準的 x86 伺服器來構建分布式存儲,而不使用基於定製硬體的傳統集中式存儲;
2. 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分布式存儲軟體和虛擬化軟體的融合部署,並不是單純的指軟、硬體融合。
可見,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最後,結合超融合產品的模塊構成進一步解釋超融合產品和伺服器虛擬化產品的關系。
主流超融合廠商的虛擬化的支持策略
㈣ 超融合就是分布式存儲和計算虛擬化簡單地安裝在一起嗎
覺得不是的,通過SmartX等廠商的案例描述,還應該具備對系統資 源消耗應該少,並且可控等特徵。
㈤ 超融合是什麼如何選擇超融合哪個品牌的超融合好
什麼是超融合
參考維基網路中的超融合定義: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個軟體定義的 IT 基礎架構,它可虛擬化常見「硬體定義」系統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虛擬化計算(hypervisor),虛擬存儲(SDS)和虛擬網路。HCI 通常運行在標准商用伺服器之上。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與 融合基礎架構(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區別在於,在 HCI 裡面,無論是存儲底層抽象還是存儲網路都是在軟體層面實現的(或者通過 hypervisor 層面實現),而不是基於物理硬體實現的。由於所有軟體定義的元素都圍繞 hypervisor 實現,因此在超融合基礎架構上的所有實例可以聯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資源。
超融合一體機還是純軟體
首先,超融合分為軟硬體一體化部署的一體機方案,以及軟硬體分離采購的純軟體方案。具體選擇請參考下圖
㈥ 超融合可以用於虛擬數據中心的哪些方面
超融合可以用於虛擬數據中心的各個方面,包括虛擬化/容災備份/雲管理平台/容器持久化/開發測試等。除此之外超融合架構簡單且易於擴展,快速交付,運維難度低,更低運營成本,輕松構建符合未來趨勢的新一代數據中心。
傳統方式新建數據中心面臨的挑戰
投資收益低
傳統數據中心「煙囪式」的基礎架構,基於集中式共享存儲,往往涉及多個供應商的多個設備,不僅初次購買成本高昂,規劃擴展困難,後期運維管理的人力成本也非常可觀。
產品就緒周期長
軟硬體選型與采購周期長,通常按月計。安裝部署繁瑣,從交付到能夠投入使用耗費時間長。
管理難度大
傳統數據中心需要管理運維多種軟體和硬體,工作負擔重。隨著時間推移,新老軟硬體混雜,升級、擴容、排障繁瑣,運維工作量成倍增加。此外,復雜的運維工作意味著更多的人為錯誤。
性能受限
傳統集中式存儲的性能受限於存儲控制器,通常集中式存儲僅僅提供 2-8 個存儲控制器,這使得即便採用高速的 SSD 介質,整個存儲的性能也無法充分發揮。
可靠、可用性低
集中式存儲存在單點故障的風險,存儲控制器故障或者掉電會導致整個存儲對外無法提供服務或者性能大幅降級;基於 RAID 的數據保護技術,發生磁碟故障,有很大的時間修復窗口,對於日益增大的磁碟容量,數據丟失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超融合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優勢明顯
建造 「精/簡」 機房
超融合架構高度整合計算、網路、存儲資源。數據中心只需采購一套基礎設施,而無需采購、部署、維護單獨的伺服器以及存儲設備。大幅節省機房空間,同時降低散熱、UPS 等環境設備壓力。
保護硬體投資
軟體定義屏蔽了異構設備的復雜性,可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選擇不同硬體搭配。通過軟體迭代,無須升級硬體即獲得新功能,免除了替換式升級帶來的投資浪費,保護原有的硬體投資。
敏捷起步,彈性擴展
三節點起步,添加節點即可線性擴展 IT 基礎架構,前期投入低,擴展成本可預測,幫助企業實現按需投入,簡化 IT 投資規劃,專注業務增長。
高性能
分布式存儲架構,每增加一個伺服器都等同於擴展一個存儲控制器,集群存儲性能線性擴展;針對裸盤設計的高性能本地存儲以及 I/O 本地化,極充分發揮 SSD 的性能。
高可靠,故障自愈
採用分布式架構,無單點故障。數據保護基於先進的副本技術,即使一個節點故障,數據仍然可用。集群針對故障的數據自動進行多節點並發恢復,極大縮短數據修復窗口。
單一界面,易於管理
在單一管理平台即可統一管理計算、存儲、網路等資源,提供端對端可見性,簡化運維工作。提供豐富的系統信息和直觀的展現,一旦出現問題,可迅速定位並解決。
㈦ 超融合存儲,深信服能夠讓人信服嗎
深信服虛擬存儲(簡稱aSAN)是基於分布式文件系統開發的面對存儲虛擬化趨勢的一款產品。當前aSAN集成在虛擬化管理平台上面,通過網路整合管理集群內所有伺服器的硬碟(系統盤除外)。
aSAN屬於超融合解決方案中專門為雲計算環境而設計、面向一體化市場應用的新一代產品,融合分布式緩存、SSD緩存加速、全局負載均衡、及多重數據保護等諸多存儲技術,能夠滿足關鍵業務的需求,保證客戶業務高效穩定運行。
㈧ 安徽超融合虛擬化雲服務提供商有哪幾家
相比於其他廠商,雲宏在技術上的優勢有以下3點:
採用自主研發的伺服器虛擬化CNware技術
常見的安全特性有無代理殺毒,內網防DDoS,文件系統加密等
分布式存儲和虛擬化深度整合
整合合作夥伴,形成開放的雲計算產品生態鏈
㈨ 你好雲海超融合虛擬化伺服器是否需要另外做容災備份
超融合的本質是虛擬化+分布式存儲,集群構建時就會配置副本策略,雙活、備份等高級功能並不屬於必須項,但目前大部分超融合也都會提供相關的服務,是否配置看業務需要吧。具體來說,主流的超融合數據保護機制包括以下六種:
多副本:同一份數據會保存多份(通常設置為 2 副本或 3 副本),即使副本所在的節點宕機也不會造成數據丟失;
HA(高可用):節點宕機時,該節點上的虛擬機自動遷移至集群內其它節點,降低業務中斷時間;
機架感知:根據機房物理拓撲結構,將副本分配在不同的機架、機箱、主機上,有效減少甚至避免物理硬體(電源、交換機等)故障導致的數據丟失。理論上,3 副本結合機架感知配置,系統可最多容忍 2 個機架上的主機全部失效;
快照:為虛擬機打快照,在其發生故障時將數據恢復至快照狀態;
雙活:同城雙數據中心,災難時無損快速恢復業務(RPO=0);
備份:異地主備數據中心,災難時盡可能挽回數據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