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舉國之力發展晶元技術,你覺得未來5年內會有大的飛躍嗎
感謝題主的這個頗有思考意義的話題,下面來補充一下個人看法~概況:半導體產業國產化已經沖刺多年。半導體產業來說,咱技術經驗落後、資金投入不夠、市場規模差距大要坦誠。不過咱們不是一片空白。從上游材料設備到中游設計製造,再到下游封測,我國半導體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國產化發展和競爭也異常激烈。事實上,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的歷程已經沖刺多年。
光刻機、蝕刻機、晶元設計、晶元製造等各方面都在努力攻堅,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的已經打破國外壟斷。光刻機領域上海微電子一馬當先,刻蝕機領域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雙雙出擊、紫光集團存儲芯突破……
結語:難,總要開始。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和產業正飛速發展,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IC)產業的發展,已成為這場全球競賽的重要技術基礎與核心。回看國產化歷程,其實也是對外突破層層限制封鎖,對內從無到有逐步萌芽與發展的故事,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仍需砥礪前行。
Ⅱ 工業晶元存儲容量
不知道問的是具體哪個型號呢?參考一下,長江存儲目前獲得快閃記憶體晶元訂單,可生產8GB容量的SD存儲卡。
存儲晶元大廠三星正式宣布已開始量產96層堆疊、單Die 32GB容量的第五代V-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
相比之下,當下的中國大陸的國產存儲產業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紫光旗下的西安紫光國芯有DDR3、DDR4內存顆粒生產,不過技術來源還是已經破產的奇夢達,並不能算是自主技術。
Ⅲ 中國攻克最先進128層快閃記憶體:它到底強在哪何時能跟三星掰手腕
晶元分為存儲晶元和非存儲晶元,其中存儲晶元的種類很多,按用途可分為主存儲晶元和輔助存儲晶元。前者又稱內存儲晶元(內存),可以與CPU直接交換數據,速度快、容量小、價格高。後者為外存儲晶元(外存),指除內存及緩存以外的儲存晶元。此類儲存晶元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速度慢、容量大、價格低。
Ⅳ 中國晶元水平到什麼程度了
說到晶元,肯定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晶元產業和發動機一樣難。過去,中國近90%的晶元產品是從國外進口的。僅去年一年,中國晶元進口總規模就達到2322億美元,遠遠超過石油進口規模。那麼,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問,我們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很難被這個小小的晶元所迷惑?美國和國外晶元產業有什麼不同?21世紀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也許更多的朋友會大聲說出來,精力充沛!事實上,能源作為現代社會的稀缺資源,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從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以保護本國長期使用這些資源。
如今,我國「龍芯」系列晶元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在航天領域。目前,我國衛星全部採用國產晶元,製造業晶元對進口的依賴性正在下降。一旦中國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全球微晶元市場將發生巨大變化。俄媒稱:中國在微晶元領域的雄心,加上巨額資金作為後盾,美國在該領域多年的主導地位將難以自保。無論現在處於什麼水平,中國都不缺資金、人才和市場。它真正缺少的是多一點時間!我相信沒有什麼是中國人不能玩的!一旦中國企業變得更強,這將是外國企業衰落的開始!
Ⅳ 國產的內存條和進口的內存條有什麼不同(hp的)
在現在看來,沒什麼國產與進口內存的區別,國外品牌的內存與國產內存,都採用的是韓系或者日系廠商生產的內存晶元,而且封裝基本都在國內。
所以,你選擇添加內存,主要是考慮添加的內存是否與機內原有內存相同類型,以及是否兼容。不過目前像金士頓、宇瞻等品牌的內存的兼容性都非常好。認准品牌,讓賣內存的給你裝到機子上,萬一不兼容也能及時調換。
Ⅵ 國產MCU前景如何
復雜應用中32位MCU的能效比更高
MCU是將計算機的CPU、RAM、ROM、定時計數器和多種I/O介面集成在一片晶元上,形成晶元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的晶元。微控制器一般可以按照其結構特點、指令集、存儲器架構以及微控制器應用進行分類。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MCU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Ⅶ 中國的晶元的研發水平在現在的國際上是處於什麼地位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勞動力大國,是生產大國而不是科技大國,在科技水平方面有著很大的不足,但是近些年來,我國各方各界都重視到了這一點,開始加大力度在科技水平上的投入與發展。現如今,在世界上有很多科技研究產物都有我國的身影所在。
目前我國一大批先進的國產企業在相關研發與生產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國際上也得到了認可,例如有名的華為企業,就以自身研發和生產的海思晶元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一致認可,在數碼電子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除了華為之外紫光科技等在晶元研究生產方面也有所開發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晶元研究發展雖然起步晚,但是也有了十足的進步,發展勢頭很好,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Ⅷ 存儲晶元是什麼怎麼沒有聽說存儲晶元被卡脖子
存儲晶元主要包括DRAM晶元和NAND晶元,這個行業確實是拼製造,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被卡脖子。我國投資370億元之巨的福建晉華,主要製造DRAM晶元,在2018年10月30日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至今前途未卜。今天我到晉華的官網去逛了逛,發現「大事記」的時間線停在了2018年10月20日,也就是試產運行之日,至今1年半過去,就沒有量產的消息傳出。
半導體設備基本被日美壟斷,成為套在國產存儲晶元企業頭上的緊箍咒。下圖是網上流傳的晉華存儲器生產設備采購清單,可以看出,清一色的日本、美國企業。實際上,全球前10大半導體設備公司,美國佔了5個,日本有4個,歐洲1個。這就意味著,人家一斷供,沒有生產設備,錢再多,你也生產不了先進存儲晶元。總之,看起來沒有CPU等邏輯晶元復雜的存儲晶元,對目前的我國來說,仍然是一塊硬骨頭,還需要多多努力。
Ⅸ 中國做不了存儲晶元嗎
一直在努力中研發中,可以關注宏旺半導體~
宏旺半導體是一家做存儲晶元的公司,深耕存儲行業15年,一直致力於自主研發存儲晶元,有自己的存儲晶元品牌「ICMAX」,旗下產品線分為六大類:嵌入式、移動存儲、微存儲、SSD、內存、車載電子,產品型號包含了EMMC、EMCP、UFS、UMCP、SPI、LPDDR、DDR、SSD、內存、TF。
宏旺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有自己的Design、研發、封裝、測試、銷售服務中心,總部在深圳,IC設計中心、研發及封測中心位於韓國、台灣,並在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設立辦事機構。
國內自主研發的中國芯實現完全自主是一定是,就是時間問題了。
Ⅹ 對晶元行業前景的看法
中國「芯」發展迅猛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國內人工智慧晶元市場發展迅猛。艾媒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工智慧晶元市場規模為115.5億元,未來5G商用的普及將催生AI晶元在軍用、民用等多個領域的應用需求,中國政府也有望趁5G的領先優勢,傾注大量資源發展AI晶元,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
在政策、市場、技術等合力作用下,中國AI晶元行業將快速發展,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將持續加強,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慧晶元行業市場需求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