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周九鼎下落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那麼一些國之瑰寶引人關注,讓國人心馳神往,諸如遠古的鎮國神器九鼎,「瘋狂的石頭」和氏璧,千古第一行書《蘭亭序》等等,可惜都失蹤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寶物一旦面世,必將轟動全球。不過,要說奇中之奇,憾中之憾,首推西周九鼎,因為它實在是太著名了。
夏商周三朝鍾愛九鼎,是不需要多說的,這從各地出土的青銅鼎數量就能看出端倪。與司母戊鼎相比,九鼎明顯更有價值一些,年代更早,鑄造也更精美。據《左傳》描述:夏初收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即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用來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歷經三國(夏商周),秦以後神秘失蹤,遂成歷史懸案!
從「一言九鼎」到「問鼎天下」,從「三足鼎立」到「拔山舉鼎」,九鼎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牧野之戰後,西周把九鼎搬到了國都鎬京,還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自此「定鼎」就喻為國家政權的奠基,「遷鼎」則指國家權力的轉移,「問鼎」乃是覬覦政權的非法行為,由此演繹出過許多有趣的歷史橋段。
大禹被譽為聖君,有兩點不得不說:一是治水,二是鑄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婦孺皆知,而他鑄造九鼎的傳說同樣名垂千古。史書記載,大禹曾留下遺囑:「九鼎存,天下定;九鼎失,天下分。」
司馬遷在《史記》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推算一下,九鼎有近千鈞之重,約合7.5噸。從出土文物來看,司母戊鼎都達好幾百公斤,更何況象徵天下的九鼎?相傳當年施黯尊令,在荊山鑄鼎,遷移安邑,中隔大河,費時竟三、四月,用夫達幾十萬。所以,泗水偶然失鼎後,一鼎陷在深水污泥之中,這才難以找尋。
周平王把首都遷到洛邑後,周朝王室日益衰落。楚莊王「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率先「問鼎」。公元前606年,楚王伐陸渾戎,觀兵於周郊,周定王被迫派人行慰勞歡迎之禮。楚王「問鼎小大輕重」,王孫滿日:「在德不在鼎。」楚王日:「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日:「嗚呼!……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這就是「問鼎中原」這句成語的由來。自此之後,諸侯國紛紛覬覦中原,「問鼎」不斷。可以說,春秋縱橫捭闔三百年,戰國「合縱連橫」二百載,基本上都是圍繞九鼎展開是的。
眾所周知,周幽王是個十足的昏君。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不惜烽火戲諸侯;為了博得使忠臣一哭,他竟將九鼎扔下「深淵」。自作孽,不可活。當申候、繒候、犬戎三路大軍進逼鎬京之時,周幽王只能獨逃至驪山。當他再次點燃烽火時,卻不見諸侯班師救援,西周一如九鼎一樣,在既不轟轟烈烈、也不凄凄慘慘中走向滅亡。
秦始皇「泗水撈鼎」一事,在很多文獻史料里都有記載。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西周後,在回國經過途中,代表秦國的雍州之鼎躍入泗水,最後只把八鼎都完好運到了秦國,置周鼎於咸陽宮。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出巡路過彭城時,派了數千人下泗水打撈失落的那一鼎,甚至虔誠地「齋戒祈禱」,但最終周鼎「弗得」,卻讓「市井」劉邦發出「大丈夫當如此也」、「黔夫」項羽放出「彼將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
九鼎的出現,是歷史的使然,確實起到過震懾諸侯的作用。不過,九鼎最後還是失蹤了,這讓後人無比的思念。既然是鎮國之寶,九鼎自然不可輕易示人,如果不慎一旦易手,則意味著王朝覆滅。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保帝國傳至萬世,必將九鼎葬於墓中,永世據為己有。這也許可以解釋九鼎為什麼會失蹤千年了。
2. 唐朝開國定鼎之戰:李世民為什麼能以三千人,打垮十幾萬敵軍呢
因為隋唐演義這部民間小說的存在,很多人對於隋唐之間的這段歷史,都有較多的了解。在這段歷史當中,出現的一些人物,如李世民、秦瓊、宇文化及等人,更是家喻戶曉,廣為人們所熟知。
最終,宇文化及身死,李密被擊敗後被迫投降李淵,然後被殺。王世充和李淵勝出。
另外,在第二階段當中,除了王世充和李淵之外,還有一個得利者,那就是竇建德。
竇建德在楊廣剛死的時候,實力並不算特別強。但是,趁著上面這四家死磕的時候,竇建德開始迅速發展自己的實力。等到李密投降唐朝之後,竇建德又吃掉了不少原本屬於李密的地盤,實力徹底膨脹,可以和王世充、李淵三足鼎立。
3. 啥是存儲器(急)
什麼是存儲器
可以是一張卡,也可以是軟盤,可以是活動的,也可以是固定的,用於保存圖像。
cf快閃記憶體卡
一種袖珍快閃記憶體卡,(compact flash card)。像pc卡那樣插入數碼相機,它可用適配器,(又稱轉接卡),使之適應標準的pc卡閱讀器或其他的pc卡設備。
cf存儲卡的部分結構採用強化玻璃及金屬外殼,cf存儲卡採用standard ata/ide介面界面,配備有專門的pcm-cia適配器(轉接卡),筆記本電腦的用戶可直接在pcmcia插槽上使用,使數據很容易在數碼相機與電腦之間傳遞。
sm快閃記憶體卡
即smart media,智能媒體卡,一種存儲媒介。sm卡採用了ssfdg/flash內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輕等特性,體積37(長)×45(寬)×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級,sm轉換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戶進行數據傳送。
memory stick o
memory stick o即微型記憶棒,微型記憶棒的體積和重量都為普通記憶棒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最大存儲容量可以達到128mb。
sd快閃記憶體卡
即SecureDigital, 32×24×2.11 存儲的速度快,非常小巧,外觀和MMC一樣,目前市面上較多數數碼相機使用這種格式的存儲卡,市場佔有率第一。
xd快閃記憶體卡
即Fuji film(富士膠卷)和OLYMPUS(奧林巴斯)聯合推出的xD-Picture卡,體形很小,傳輸速度很快,不過價格很昂貴。
mmc快閃記憶體卡
即MultiMedia Card ,外型和SD完全一樣,很多時候也通用。
微硬碟
是一種比較高端的存貯產品,目前「IBM(日立)」和國產品牌「南方匯通」都推出了自己的微硬碟產品。微型硬碟外型和CF卡完全一樣,使用同一型號介面。
優卡
優卡是lexar公司生產的一種數碼相機存儲介質,外形和一般的cf卡相同,可以用在使用cf卡的數碼相機、pda、mp3等數碼設備上,同時可以直接通過usb介面與計算機系統聯機,用作移動存儲器。
數字膠卷
數字膠卷是lexar公司生產的的一種數碼相機的存儲介質,同日立的sm卡、松下的sd卡、索尼的memorystick屬同類的數字存儲媒體。
pc卡轉換器
一種接插件,可以把cf卡或sm卡插入其中,然後,整體作為一個pc卡插入計算機的pcmica插口,這是常用於便攜機的一種通用擴展介面,可以接入pcmica內存卡、pcmica硬碟、pcmica數據機等。
4. 在歷史中,重大的戰爭,如 肥水之戰
第一位 牧野之戰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博弈:周武王vs商紂王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紀元前1046年2月,當看似弱小的數萬武王麾下,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七十萬」之師,看著那昔日的霸王擁著無數價值連城的珍寶玉器,無奈自焚之時,他們誰都不可能想到——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體系幻滅的葬禮,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從此,綿延三千年、兼收並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揮就出至上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第二位 長平之戰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博弈: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白起一夜之間坑殺400000趙國俘虜和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戲劇人生,大約是長平之戰留給我們後人的至深記憶。只是,這記憶中,充溢苦澀與暴戾的成份,細細品味,斷無值得為此開懷的理由。踩踏在萬眾屍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鐵血強力成就了自己豐功偉業的同時,也使得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之路遽然間坦盪無比,幾近水到渠成。只是,隨之到來的、綿延2000餘年的中華帝國制度,也終於命中註定般地充溢著怪異與暴戾的文化基因——鐵血、陰謀、功利、無情、沒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脫胎母體,依如那個異型般的長平之戰。
第三位 利格尼茨與邵約河之戰時間:公元1241年4月博弈:蒙古軍(速不台)vs 波蘭聯軍 馬札爾軍(貝拉)結果:蒙古軍大勝,斬殺10萬歐洲精銳評價:對世界歷史進程造成重大影響的戰役波蘭聯軍統帥亨利力戰身亡,聖殿騎士團無一生還,條頓騎士團首領奧施特恩重傷故去,馬札爾國王貝拉遠遁亞德里亞海;今日的波蘭、匈牙利地域淪喪... ...這是一次令歐洲貴族與民眾們,在久遠的時段里談虎色變的戰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數劣勢、遠離後方支援的蒙古騎兵以極少的傷亡,締造出了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殺傷率。成就這一奇跡,肇因於勝利方全面領先的軍事技術、組織戰略、戰術思想、激勵體系,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這是一次對世界文明進程帶來重大影響的遠征,東方文明首次以這種另類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於西方,催生出了日後的奧斯曼與俄羅斯帝國,更對歐洲人文主義的蘇醒功不可沒.
5. 中國古代著名戰爭戰役
中國古代有很多戰役,著名的也有很多,角度不同,認同也不同。
現列出公認的古代十大戰役如下:
曹操代表作
第十位官渡之戰 曹操VS袁紹, 12萬VS3.4萬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曹操日後雄霸北方就是依靠的此戰
周瑜代表作
第九位 赤壁之戰 周瑜VS曹操 聯軍5萬,曹軍20餘萬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雙方亦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沒有此戰就不會有以後的三國。
第八位衛青、霍去病
漠北之戰時間:公元前119年春博弈:西汗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伊稚斜單於)結果:西漢大勝,殲滅匈奴主力9萬餘人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當衛青、霍去病揮數十萬大軍,並分兩路,穿越人跡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跡般地千里奔襲匈奴軍隊主力,用對手擅長的招法置對手於死地,並以堅毅果敢的執行力速戰速決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為這兩位名將擊節喝彩。畢竟,這是中華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漫長角力中的首次戰略性全勝。漠北決戰,號稱野戰無敵的匈奴鐵騎主力盡失,龐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從此其勢力驟衰,不僅再無餘力威脅中原,其部分部眾攝於漢朝之壓力,向西遷徙,終於數百年之後成為終結西方羅馬文明的生力軍,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盡掀波瀾。不過,如下的事實,我們卻不應視而不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坐擁空前雄厚資源,適逢卓絕明君聖主,兼具曠世良將拱衛的大漢帝國,在傾舉國之力將重量級對手擊倒在地之同時,也幾乎耗盡了自己的能量。隨後數百年紛爭混亂的中華圖卷,即為明證。的確,鐵血與戰爭雖然快意,卻往往不是文明進程的最優選項,其理,古今依然。。
第七位李靖代表作
唐滅東突厥之戰時間: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博弈:唐軍(李靖)VS東突厥軍(頡利可汗)結果:唐軍大勝,滅東突厥國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李靖之所以鑄就史上一代名將之盛譽,與其長途奔襲、以寡擊眾,於茫茫草原之地,一舉戮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帝國之曠世傳奇密不可分—— 這是在漫漫750年後,中原農耕文明再次於戰略上全面壓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標志性戰役。與衛青、霍去病們不同,李靖的勝利來的堪稱輕松至極;大唐也未如大漢帝國一戰而竭,反倒是由此開啟了中國帝制歷史中,輝煌絢爛的盛世之門。與衛青、霍去病們相仿,戰敗的一方遽然間倒地星散,向西狂飆避難,錯進錯出中,深深地改變了中亞與西亞的歷史版圖,終成今日「東突」的濫觴之源
第六位
宋遼岐溝關之戰時間:公元986年5月博弈:宋軍(曹彬)VS 遼軍(蕭太後)結果:宋軍慘敗,步入數百年被動挨打之歧路評價:中原文明轉入全面消極戰略防禦的開端奪回幽雲十六州,取得對中原家天下的地理拱衛權,始終是大宋太祖畢生未曾圓滿的夙願;更是深知其中巨大艱險的宋太宗所以寧可與民休息、八載隱忍不發的原因。為此,太宗厲兵秣馬,殫精竭慮,紙上周密謀劃,自信萬無一失之時,以老成持重的名將曹彬為帥,舉全國精銳,以雷霆之勢,步步為營,直指幽州。然事與願違,被太宗弱智的軍事理念多方掣肘的曹彬,面對靈活機動、指揮自如的遼國鐵騎,力戰崩盤,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經此一役,由大宋至大明,再至大清,歷代雄主們,除了窩里橫之外,在外敵壓境之時,無不以「先哲」宋太宗為標尺,以御敵於國門之外為最高准則,亦步亦趨,終將「難看的活」演繹到「屈辱的死」。
第五位
白起代表作 白起 戰爭機器
長平之戰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博弈: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白起一夜之間坑殺400000趙國俘虜和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戲劇人生,大約是長平之戰留給我們後人的至深記憶。只是,這記憶中,充溢苦澀與暴戾的成份,細細品味,斷無值得為此開懷的理由。踩踏在萬眾屍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鐵血強力成就了自己豐功偉業的同時,也使得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之路遽然間坦盪無比,幾近水到渠成。只是,隨之到來的、綿延2000餘年的中華帝國制度,也終於命中註定般地充溢著怪異與暴戾的文化基因——鐵血、陰謀、功利、無情、沒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脫胎母體,依如那個異型般的長平之戰。
第四位
淝水之戰時間:公元383年11月博弈:東晉軍(謝安)VS 前秦軍(苻堅)結果:8萬東晉軍大敗80萬前秦軍評價:鼎定兩百年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戰的這些成語故事充分凸顯著此次戰役的傳奇氣質——神了!的確,以不足八萬之眾,瞬間將號稱百萬的巨人擊倒,遍觀人類歷史,堪稱獨一無二、空前絕後,不神才怪。
其實,穿越長久籠罩在淝水之戰之上的炫目光環,再略去交戰雙方具體入微的戰役組織與執行等影像,文化凝聚力實乃決定勝負之源。於是,八十萬的「烏合之眾」倒在了八萬「忠勇之師」面前;於是,中華南北分治、混亂污濁、慘痛不堪的黑暗歲月,註定還要延續兩百年。
韓信代表作
第三位 背水一戰
井陘之戰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公元前204年爆發的井陘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漢大將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余,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態勢。
第二位
牧野之戰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博弈:周武王VS商紂王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紀元前1046年2月,當看似弱小的數萬武王麾下,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七十萬」之師,看著那昔日的霸王擁著無數價值連城的珍寶玉器,無奈自焚之時,他們誰都不可能想到——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體系幻滅的葬禮,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盤升騰的典禮。從此,綿延三千年、兼收並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揮就出至上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西楚霸王項羽代表作 4萬VS40萬
第一位 巨鹿之戰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戰,這是中國唯一進入世界十大戰役的作品,這是一場史詩般的歷史巨作,這是一場彷彿教科書般的戰爭題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沒有之一)這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及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在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4萬楚軍,同秦朝名將章邯 王離所率的一共40萬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的決定天下歸屬的巨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個個作壁上觀時項羽第一個站出來如同以卵擊石的方式,向秦軍主力發起猛烈的攻擊,他以自己英勇無敵的精神加上超凡的智慧,以及拿青春賭明天的魄力,最終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全殲秦軍40萬主力,(當中殲滅了20萬王離軍坑殺了20萬章邯軍)這場戰役過後天下的所謂王侯將相們,個個在項羽面前自發的膝行而前,莫感仰視,此時的項羽還不滿27歲.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盟主地位。為他日後成為天下霸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主力部隊全部消失,名存實亡。(後人分析這場戰役時,一致認為這場戰役改變了今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軍事統帥,一般指揮戰役,基本都是拿別人的命在賭,沒有任何一人是拿自己的命在賭,項羽在這方面堪稱歷史第一人.破釜沉舟膾炙人口,他排第一實至名歸.
6. 選用2764 EPROM 存儲晶元,設計一個64KB的程序存儲器,寫出設計步驟…
4.2參見p.106-107
匯流排操作指的是發生在匯流排上的某些特定操作,匯流排周期指的是完成一次特定匯流排操作所需的時間。對8088而言其典型的匯流排周期由 4個T狀態組成。PC/XT所採用的時鍾頻率為4.77MHz,每個T狀態的持續時間為210ns。如果CLK引腳接5MHz的時鍾信號,那麼每個T狀態的持續時間為200ns。
4.4解答:
當8088進行讀寫存儲器或I/O介面時,如果存儲器或I/O介面無法滿足CPU的讀寫時序(來不及提供或讀取數據時),需要CPU插入等待狀態TW。(在T3前沿檢測Ready信號,若無效則插入TW 。)
具體在讀寫匯流排周期的T3和T4之間插入TW。
4.6參見p.99,p.110
8088的某些輸出線有三種狀態:高電平、低電平、懸空(高阻態),稱為三態能力。在高阻狀態,CPU放棄其了對該引腳的控制權,由連接它的設備接管。
具有三態能力的引腳有:AD7~AD0,A15~A8,A19/S6~A16/S3,ALE,IO/M*,WR*,RD*,DEN*,DT/R*。
4.11
匯流排周期 IO/M* WR* RD*
存儲器讀 低 高 低
存儲器寫 低 低 高
I/O讀 高 高 低
I/O寫 高 低 高
4.12 答:
取該指令時引發存儲器讀匯流排操作。執行該指令時引發I/O讀匯流排操作。(時序圖略)
4.13 8088系統最小組態下,對指令ADD [2000H],AX (長度3B)。
答:取該指令時需要3個匯流排周期,均為存儲器讀周期。
執行該指令時需要4個匯流排周期,2個為存儲器讀匯流排周期(讀出字操作數參與運算),2個為存儲器寫匯流排周期(保存16位運算結果)。
4.15 參見p.106圖
74LS373 的G為電平鎖存引腳,控制選通且轉為無效時鎖存數據。
OE* 輸出允許引腳,信號來自ALE。
4.16 參見p.106圖
數據收發器74LS245 是8位雙向緩沖器,G*控制端為低電平有效,可傳輸數據;DIR控制導通方向:DIR=1,A→B;DIR=0,A←B。
4.17 參見p.111-112
歸納為:1、8086數據匯流排變為16位,數據地址線復用為AD15~AD0。
2、8086指令隊列程度變為6位元組長,當有2個位元組空才取下一指令。
3、8088引腳IO/M* ,8086變為M/IO*;
4、引腳SS0* 變為BHE*/S7,BHE* 的作用是使D15~D8有效。
5、8086存儲器組織為奇偶分塊,偶地址取字只要讀1次,奇地址取字需要讀兩次。
6、I/O埠大都採用偶地址,目的是引導8位數據到低8位匯流排AD7~AD0上,以提高效率。
=========================
5.1
Cache、主存和輔存的作用——參見 p.120~121
虛擬存儲器——參見p.121
在CPU看來,訪問主存和訪問輔存有什麼不同?
訪問主存:通過存儲器訪問機器指令,按字隨機訪問。
訪問輔存:通過操作系統,按塊順序訪問。
5.2 在半導體存儲器中,RAM指的是 隨機存取存儲器 ,它可讀可寫,但斷電後信息一般會 丟失 ;而ROM指的是 只讀存儲器 ,正常工作時只能從中 讀取 信息,但斷電後信息 不會丟失 。以EPROM晶元2764為例,其存儲容量為8K×8位,共有 8 條數據線和 13 條地址線。用它組成64KB的ROM存儲區共需 8 片2764晶元。
5.4 一個容量為4K×4位的假想RAM存儲晶元,他應該有多少根地址線引腳和多少根數據線引腳?如果讓你來進行設計,那麼它還需要哪些控制引腳?這些引腳分別起什麼樣的控製作用?
解答:
4K×4的晶元應該有12根地址線引腳和4根數據線引腳。
控制引腳應該有:
讀取信號OE*:有效時,表示讀取存儲單元的數據
寫入信號WE*:有效時,表示將數據寫入存儲單元
片選信號CS*:有效時,表示選中該晶元,可以進行讀寫操作。
5.7 什麼是存儲晶元的位擴充和地址擴充?採用靜態RAM的晶元2114(1K*4位)或動態RAM的晶元4116(16K*1位)來組成32KB的RAM存儲區,請問各需要多少晶元?在位方向和地址方向各需要進行什麼樣的擴充?
解答:(參見p.140) 使用多個晶元來擴充存儲數據位的寬度,稱為位擴充。
採用多個晶元在地址方向上進行擴充,稱為地址擴充或字擴充。
用SRAM 2114組成32KBRAM存儲區:2片為一組,得1KB,所以組成32KB就要32組,共需要64片SRAM 2114。
用DRAM 4116組成32KBRAM存儲區:8片為一組,得16KB,所以組成32KB只要2組,共需要16片DRAM 4116。
機床作為機械製造業的重要基礎裝備,它的發展一直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興起,促使機床的控制信息出現了質的突破,導致了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柔性自動化控制的新一代機床-數控機床的誕生和發展。計算機的出現和應用,為人類提供了實現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自動化的理想手段。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數控機床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同時使人們對傳統的機床傳動及結構的概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數控機床以其優異的性能和精度、靈捷而多樣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矚目,並開創機械產品向機電一體化發展的先河。 數控機床是以數字化的信息實現機床控制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機床電機的啟動和停止,主軸變速,工件松開和夾緊,刀具的選擇,冷卻泵的起停等各種操作和順序動作等信息用代碼化的數字記錄在控制介質上,然後將數字信息送入數控裝置或計算機,經過解碼,運算,發出各種指令控制機床伺服系統或其它的執行元件,加工出所需的工件。 數控機床與普通機床相比,其主要有以下的優點: 1. 適應性強,適合加工單件或小批量的復雜工件; 在數控機床上改變加工工件時,只需重新編制新工件的加工程序,就能實現新工件加工。 2. 加工精度高; 3. 生產效率高; 4. 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 5. 良好的經濟效益; 6. 有利於生產管理的現代化。 數控機床已成為我國市場需求的主流產品,需求量逐年激增。我國數控機機床近幾年在產業化和產品開發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在機床的高速化、多軸化、復合化、精密化方面進步很大。但是,國產數控機床與先進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還存在差距,還不能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 我國是一個機床大國,有三百多萬台普通機床。但機床的素質差,性能落後,單台機床的平均產值只有先進工業國家的1/10左右,差距太大,急待改造。 舊機床的數控化改造,顧名思義就是在普通機床上增加微機控制裝置,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動化能力,以實現預定的加工工藝目標。 隨著數控機床越來越多的普及應用,數控機床的技術經濟效益為大家所理解。在國內工廠的技術改造中,機床的微機數控化改造已成為重要方面。許多工廠一面購置數控機床一面利用數控、數顯、PC技術改造普通機床,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經濟資源有限,國家大,機床需要量大,因此不可能拿出相當大的資金去購買新型的數控機床,而我國的舊機床很多,用經濟型數控系統改造普通機床,在投資少的情況下,使其既能滿足加工的需要,又能提高機床的自動化程度,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 1984年,我國開始生產經濟型數控系統,並用於改造舊機床。到目前為止,已有很多廠家生產經濟型數控系統。可以預料,今後,機床的經濟型數控化改造將迅速發展和普及。所以說,本畢業設計實例具有典型性和實用性。 第二章 總體方案的設計 2.1 設計任務 本設計任務是對CA6140普通車床進行數控改造。利用微機對縱、橫向進給系統進行開環控制,縱向(Z向)脈沖當量為0.01mm/脈沖,橫向(X向)脈沖當量為0.005mm/脈沖,驅動元件採用步進電機,傳動系統採用滾珠絲杠副,刀架採用自動轉位刀架。 2.2 總體方案的論證 對於普通機床的經濟型數控改造,在確定總體設計方案時,應考慮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機床的改動應盡可能少,以降低成本。 (1)數控系統運動方式的確定 數控系統按運動方式可分為點位控制系統、點位直線控制系統、連續控制系統。由於要求CA6140車床加工復雜輪廓零件,所以本微機數控系統採用兩軸聯動連續控制系統。 (2)伺服進給系統的改造設計 數控機床的伺服進給系統有開環、半閉環和閉環之分。 因為開環控制具有結構簡單、設計製造容易、控制精度較好、容易調試、價格便宜、使用維修方便等優點。所以,本設計決定採用開環控制系統。 (3)數控系統的硬體電路設計 任何一個數控系統都由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是數控系統的基礎,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整體數控系統的工作性能。有了硬體,軟體才能有效地運行。 在設計的數控裝置中,CPU的選擇是關鍵,選擇CPU應考慮以下要素: 1. 時鍾頻率和字長與被控對象的運動速度和精度密切相關; 2. 可擴展存儲器的容量與數控功能的強弱相關; 3. I/O口擴展的能力與對外設控制的能力相關。 除此之外,還應根據數控系統的應用場合、控制對象以及各種性能、參數要求等,綜合起來考慮以確定CPU。在我國,普通機床數控改造方面應用較普遍的是Z80CPU和MCS-51系列單片機,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配套晶元便宜,普及性、通用性強,製造和維修方便,完全能滿足經濟型數控機床的改造需要。本設計中是以MCS-51系列單片機,51系列相對48系列指令更豐富,相對96系列價格更便宜,51系列中,是無ROM的8051,8751是用EPROM代替ROM的8051。目前,工控機中應用最多的是8031單片機。本設計以8031晶元為核心,增加存儲器擴展電路、介面和面板操作開關組成的控制系統。 2.3 總體方案的確定 經總體設計方案的論證後,確定的CA6140車床經濟型數控改造示意圖如圖所示。CA6140車床的主軸轉速部分保留原機床的功能,即手動變速。車床的縱向(Z軸)和橫向(X軸)進給運動採用步進電機驅動。由8031單片機組成微機作為數控裝置的核心,由I/O介面、環形分配器與功率放大器一起控制步進電機轉動,經齒輪減速後帶動滾珠絲杠轉動,從而實現車床的縱向、橫向進給運動。刀架改成由微機控制的經電機驅動的自動控制的自動轉位刀架。為保持切削螺紋的功能,必須安裝主軸脈沖發生器,為此採用主軸靠同步齒形帶使脈沖發生器同步旋轉,發出兩路信號:每轉發出的脈沖個數和一個同步信號,經隔離電路以及I/O介面送給微機。如圖2-1所示: 第三章 微機數控系統硬體電路設計 3.1微機數控系統硬體電路總體方案設計 本系統選用8031CPU作為數控系統的中央處理機。外接一片2764EPROM,作為監控程序的程序存儲器和存放常用零件的加工程序。再選用一片6264RAM用於存放需要隨機修改的零件程序、工作參數。採用解碼法對擴展晶元進行定址,採用74LS138解碼器完成此功能。8279作為系統的輸入輸出口擴展,分別接鍵盤的輸入、輸出顯示,8255接步進電機的環形分配器,分別並行控制X軸和Z軸的步進電機。另外,還要考慮機床與單片機之間的光電隔離,功率放大電路等。其硬體框圖如圖3-1所示: 圖3-2 8031晶元內部結構圖 各引腳功能簡要介紹如下: ⒈ 源引腳 VSS:電源接地端。 VCC:+5V電源端。 ⒉ 輸入/輸出(I/O)口線 8031單片機有P0、P1、P2、P3 4個埠,每個埠8根I/O線。當系統擴展外部存儲器時,P0口用來輸出低8位並行數據,P2口用來輸出高8位地址,P3口除可作為一個8位準雙向並行口外,還具有第二功能,各引腳第二功能定義如下: P3.0 RXD:串列數據輸入端。 P3.1 TXD:串列數據輸出端 P3.2 INT0:外部中斷0請求信號輸入端。 P3.3 INT1:外部中斷1請求信號輸入端。 P3.4 T0:定時器/計數器0外部輸入端 P3.5 T1:定時器/計數器1外部輸入端 P3.6 WR:外部數據存儲器寫選通。 P3.7 RD:外部數據存儲器讀選通。 在進行第二功能操作前,對第二功能的輸出鎖存器必須由程序置1。 ⒊ 信號控制線 RST/VPD:RST為復位信號線輸入引腳,在時鍾電路工作以後,該引腳上出現兩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完成一次復位操作。 8031單片機採用兩種復位方式:一種是加電自動復位,另一種為開關復位。 ALE/PROG:ALE是地址鎖存允許信號。它的作用是把CPU從P0口分時送出的低8位地址鎖存在一個外加的鎖存器中。 :外部程序存儲器讀選通信號。當其為低電平時有效。
VPP:當EA為高電平且PC值小於0FFFH時CPU執行內部程序存儲器中的程序。當EA為低電平時,CPU僅執行外部程序存儲器中的程序。 XTAL1:震盪器的反相放大器輸入,使用外部震盪器時必須接地; XTAL2:震盪器的反相放大器輸出,使用外部震盪器時,接收外圍震盪信號; (2)片外三匯流排結構 單片機在實際應用中,常常要擴展外部存儲器、I/O口等。單片機的引腳,除了電源、復位、時鍾輸入以及用戶I/O口外,其餘的引腳都是為了實現系統擴展而設置的,這些引腳構成了三匯流排形式: ⒈ 地址匯流排AB 地址匯流排寬度為16位。因此,外部存儲器直接定址范圍為64KB。由P0口經地址鎖存器提供16位地址匯流排的低8位地址(A7~A0),P2口直接提供高8位地址(A15~A8)。 ⒉ 數據匯流排DB 數據匯流排寬度為8位,由P0口提供。 ⒊ 控制匯流排CB 控制匯流排由第二功能狀態下的P3口和4根獨立的控制線RST、EA、ALE和PSEN組成。其引腳圖如圖3-3所示: 3.1.2 8255A可編程並行I/O口擴展晶元 8255A可編程並行I/O口擴展晶元可以直接與MCS系列單片機系統匯流排連接,它具有三個8位的並行I/O口,具有三種工作方式,通過編程能夠方便地採用無條件傳送、查詢傳送或中斷傳送方式完成CPU與外圍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8255A的結構及引腳功能: 1、 8255A的結構 8255A的內部結構如圖3-4所示。其中包括三個8位並行數據I/O埠,二個工作方式控制電路,一個讀/寫控制邏輯電路和一個8位數據匯流排緩沖器。各部分功能介紹如下: (1) 三個8位並行I/O埠A、B、C A口:具有一個8位數據輸出鎖存/緩沖器和一個8位數據輸入鎖存器。可編程為8位輸入、或8位輸出、或8位雙向寄存器。B口:具有一個8位數據輸出鎖存/緩沖器和一個8位輸入或輸出寄存器,但不能雙向輸入/輸出。C口:具有一個8位數據輸出鎖存/緩沖器和一個8位數據輸入緩沖器,C口可分作兩個4位口,用於輸入或輸出,也可作為A口和B口選通方式工作時的狀態控制信號。 (2) 工作方式控制電路 A、B兩組控制電路把三個埠分成A、B兩組,A組控制A口各位和C口高四位,B組控制B口各位和C口低四位。兩組控制電路各有一個控制命令寄存器,用來接收由CPU寫入的控制字,以決定兩組埠的工作方式。也可根據控制字的要求對C口按位清「0」或置「1」。 (3) 讀/寫控制邏輯電路 它接收來自CPU的地址信號及一些控制信號,控制各個口的工作狀態。 (4) 數據匯流排緩沖器 它是一個三態雙向緩沖器,用於和系統的數據匯流排直接相連,以實現CPU和8255A之間信息的傳送。
7. 昆陽大捷是什麼結果光武帝劉秀崛起的定鼎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嗎
昆陽大捷是我國古代歷史著名的戰役,而劉秀也憑借著這次戰役的勝利獲得了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徹底的消滅了王莽並且有了漢光武帝。
三、憑借著昆陽大捷,王莽的主力部隊徹底被消滅,而這個消息也迅速地傳遍了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們紛紛起來響應漢軍,還有軍隊進攻長安,雖然王莽將關在監獄里囚犯都放出來組建了軍隊,但沒有任何的戰鬥力直接崩潰。而漢軍逐漸的攻打進入長安城,城裡的居民放火燒掉了大門,這個時候王莽走投無路,只帶領著極少數的將士逃進了宮里的漸台,而漢軍把漸台包圍了起來,最終結束了王莽的性命。這一場戰役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戰略大決戰,也是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
8. 鐵電存儲器有無國產品牌
國內沒有生產線,也沒有國產的品牌。鐵電技術原來只有RAMTRON一家掌握,富士通做代工廠後取得了RANTRON鐵電的生產權。目前品牌只有RANTRON和富士通兩家。不過,RAMTRON自己沒有生產線,目前RAMTRON生產的鐵電是美國的IMB和TI代工的。2012年9月RAMTRON被塞朴拉斯收購,估計明年就不再用RAMTRON這個廠商名了。
9. 國產相變存儲器概念股票有哪些
南大光電,朗朗科技,納思達,深科技,紫光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