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紅薯窖半地下存儲視頻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紅薯窖半地下存儲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6-16 12:03:19

Ⅰ 窖藏紅薯保存方法

棚窖貯藏法。
在戶外挖寬2米,長3-4米,深2米的地窖。如地下水位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地上部分用土打牆。窖口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窖口上面架設木棍,棍上鋪30厘米厚的秸草,草上再覆土0.5米以上,在東南角留一出入口。

紅薯入窖前,先把窖底及四壁墊10厘米厚的細軟草。接近窖口部位,圍草要加厚,預防凍土層影響薯塊。紅薯不可堆得過滿,上部應留60-70厘米的空間。

紅薯入窖初期,上面不加蓋,採取自然散熱,待窖溫降到13-15℃時,上部蓋10厚的防寒物。在窖底中部縱向放一根、橫向等距離放兩根直徑20厘米的空節破裂毛竹筒,從兩端沿窖壁露出紅薯堆,用以調節窖底層的空氣成分。

井窖貯藏法。
北方嚴寒地區多用此法。上部似井,井口直徑1米,深度3-5米(視寒暖程度而定)。當深度決定後,再往兩側擴挖筒穴,按水平方嚮往前挖,寬1米,高1.5米。挖進1米後改挖成貯藏室。貯藏室的大小視貯藏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空間可貯250-300公斤紅薯。井底需墊黃沙。井口應高出地面30厘米。紅薯裝入貯藏室七成滿即可。採用井窖法,人員下井時需注意防止井內二氧化碳窒息。

具體操作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採用舊窖的,必須嚴格消毒。或將老窖壁陳土刮掉2厘米厚;在管理期間,溫、濕度不可頻繁突變;定期檢查薯窖,特別是天氣突變時;薯塊入窖前,用紅薯保鮮劑浸泡或噴灑在紅薯上,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發生。

Ⅱ 紅薯的保存方法

億甲寧甘薯產業服務中心。
紅薯即甘薯。整理甘薯貯藏方案如下。
農諺說:霜降前,苕挖完。不見黑霜,苕要收光。(指嚴霜)紅薯本是莊稼寶,就看存放好不好。
甘薯的安全貯藏是甘薯生產的重要環節。關系種薯增效,保種及市場鮮薯供應和加工增值。由於甘薯原產熱帶,喜溫暖,怕冷凍,怕高溫特性及貯藏主要以薯塊為對象,皮薄體積大,含水多,組織脆嫩,與水果相似,很容易在收獲運輸、貯藏過程破損傷皮,遭病菌侵染發病。只要找出爛窖原因,針對性採取適時收獲,健薯貯藏,適溫管理為中心的科學管理辦法,就能使人們認為難貯藏的甘薯達到安全保鮮增效的目的。真是:"紅薯安全藏,比過把錢存銀行。"
(一)甘薯貯藏爛窖的原因
以往爛窖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冷害:薯塊入窖前或貯藏期間處在低溫9℃以下時間長了,新陳代謝活動受到破壞,這就是冷害。受冷害後15~20天輕者點片腐爛,重者全窖腐爛。據試驗,薯塊在3~6℃,6天就會受冷害;9℃以下10天產生冷害,經20天後表現出冷害;30天後部分發生腐爛,40天後大量腐爛。受冷害的特徵首先是薯籠頭由青棕色變為暗褐色,然後發生干腐;其次薯塊頭尾發生腐爛;其三薯塊中間腐爛。如果把受冷害的薯塊橫切時乳汗很少,用力擠壓流出清水,輕的薯塊"硬心"還有甜味,嚴重的有苦味,在維管束附近出現紅褐色,後變為棕褐色,薯塊呈水濕狀,發軟。冷害的原因主是收獲過晚,田間受冷凍或薯窖保溫條件差。
2、病害:甘薯在貯藏期間病害較多,如黑斑病,軟腐病,莖線蟲病等。窖內發病的主要原因:薯塊、薯拐帶病入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繼續感染,尤其是保溫條件差,薯塊受冷害,軟腐病菌乘機而入進行危害。
3、濕害:薯塊在田間生長期間,田裡積水時間長,由於空氣不足使薯塊生理機能遭到破壞,生活力降低,入窖後溫度升高引起腐爛,或薯堆內水汽上升,在薯堆表面遇冷時凝成水珠、浸濕薯塊或因雨雪漏在窖內浸濕薯塊時間長了會發生腐爛。
4、無氧呼吸:入窖初期,氣溫較高,井窖尤其是深井容易產生缺氧,裝薯過滿或封窖過早都會缺氧。由於薯塊的呼吸作用使窖內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呼吸受到抑制,造成無氧呼吸,引起腐爛。
5、機械損傷:薯塊在收藏,入窖過程中受到機械損傷、病菌侵入引起腐爛,主要表現為軟腐病。另外窖藏中,鼠害防治亦不可乎視。
(二)適時安全收獲
1、適時收獲——防冷、凍
(1)重要性:甘薯薯塊的成熟無明顯期限,收獲沒有嚴格日期,通常根據當地氣溫和需要而定,收獲過早影響鮮薯產量;收獲過晚易受冷害、影響貯藏。收獲時間不同,產量、品質、耐貯性有明顯差異。對不同用途、不同情況如需騰茬、甘薯加工、鮮食、留種用等原因其收獲期應分別對待。先春後夏秋,先留種後加工。
(2)適期收獲的依據:正常收獲期應是當地日平均氣溫降至15℃為臨界就應開始收獲、12℃時結束。一般在霜降當地前收獲。
(3)根據不同用途確定收獲期:①春薯加工區主要用於曬干、制澱粉等,應於10月初至10月中旬收獲,此期甘薯產量及烘乾率均較高,因天氣好,利於加工。②需早騰茬,種麥的可在9月下旬收獲,但甘薯產量減收10%左右。③留種用甘薯必須在霜降前收獲,甘薯不受冷害,過早收獲氣溫高,入窖易造成窖溫高薯塊發芽、糠心及黑斑病等病害發生。
2、精細收獲——防破傷
(1)收刨時做到"四輕"、"五防"。
"四輕"即輕刨、輕裝、輕運、輕放;"五防"即防霜凍、防雨淋、防過夜、防碰傷、防病害。收獲必須在晴天進行,當天收當天入窖。
(2)裝運時筐內墊草,避免碰傷。
(三)以適溫、管理保安全貯藏
以前薯農從長期安全貯藏實踐中總結出"科學窖,專人管,溫度計,通氣眼,藏好紅薯"的經驗。所謂科學窖,不完全是越洋氣、建築標准高的窖,只要能達到保溫、保濕、通氣。而能達到保鮮貯藏的窖(庫)均應視為"科學窖"。
要掌握不同貯藏窖的特點,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以利安全貯藏。傳統井窖,保溫好,但不易散熱。加溫窖要注意防干,窖窖防冷,各種窖型都應注意存量,堆放合理,設通氣洞(眼),達到調控方便。窖是貯藏的條件,科學管理則是安全貯藏的保證。好窖溫暖、濕潤的環境是紅薯冬貯可心的家,安然入睡而不爛。在貯藏措施上,應抓好:
1、入窖前精選,不同品種大小薯塊分開、分別入窖。做到"十不入窖":沾泥、破傷、有病、蟲咬、受凍、雨淋、水浸、發芽、露頭青、裂縫等薯塊不準入窖。
2、選好窖址窖型:建窖要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不窩風,土質堅硬,地下水位低管理方便的地方。我省關中以北多以井窖為主,陝南多以罐子窖為主。也可採取半地下式高溫小屋窖,改良井窖、固定發券大窖、窯窖,棚窖等多種窖型。
3、薯種葯劑處理:葯劑處理能殺死薯塊表面及淺層傷口內的病菌,起到防病保鮮作用。但對低溫、濕害、碰傷等生理性變化則無效果。仍然要保持適宜溫度。
(1)甘薯保鮮粉:是一種多種農葯的復配劑,防病效果較理想。
(2)多菌靈: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殺菌范圍廣的內吸性殺菌劑,對防治黑斑病、軟腐病效果好。300~500倍葯液,浸種5~10分鍾。
(3)甲基托布津:也是一種高效低毒農葯,其性質與多菌靈相同,但防病效果優於多菌靈,浸種辦法同多菌靈。
4、薯窖的管理:不論何種窖型,薯塊在貯藏期間的適宜溫度為11~14℃,低於9℃則易受冷害,高於15℃則呼吸作用旺盛,大量消耗養分和水分,致使薯塊減重,溫度高於16℃,薯塊易發芽和病害發展。根據薯塊的特點和天氣變化,溫度上應以前期降,中期保,後期調溫度管理為主。對薯窖的管理分為三個階段:
(1)前期:薯塊入窖初期以通風、降溫、散濕為主。因為初入窖時外界氣溫高,薯塊呼吸強度大,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熱量致使窖內溫度高、濕度大。這就給薯塊發芽、感染病害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帶病的薯塊由於病菌侵染蔓延,造成薯塊大量腐爛,俗稱"燒窖"。如果溫度適宜,薯塊只會發芽不會腐爛。薯塊入窖30天內(尤其20天內)要經常注意窖內溫、濕度的變化,加以調劑。這一時期窖溫應控制在15℃以下,最好是11~14℃,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
(2)中期:這一時期是指薯塊入窖後30天至來年立春前後,以保溫防寒為主。這個階段氣溫低,薯塊呼吸強度弱,放熱量小,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對薯窖主要注意保溫。如封土,在薯堆上蓋乾草,雪天溫度低應適當加溫。
(3)後期:立春至出窖前,應加強通風換氣。此期由於氣溫逐漸回升,但不斷有寒流,天氣變化無常,由於薯塊長期貯藏,呼吸作用微弱,抵抗力大大削弱,經不起窖溫過大的變化,受不了低溫的侵襲。所以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要保持窖內溫度在12℃左右,相對溫度不低於85%。
窖藏中確保適宜窖溫應通過窖口、通氣眼及輔助加溫措施進行。測定窖溫應注意:選用准確溫度計,測點合理,觀察正確及時。

Ⅲ 地瓜的保存方法

秋天到了,種植的晚紅薯,也逐漸進入到關鍵的後期膨大階段,除了正常的管理之外。收獲後的紅薯儲存也很重要。在霜降前後收獲的紅薯,一時處理不掉,怎樣儲存能不受到凍害,延長供應市場呢?

紅薯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紅薯的營養高,味道好,深受人們喜愛。紅薯又叫地瓜,甘薯,在有的地方還叫芋頭,地瓜和南方的芋頭,是兩種不同的植物。紅薯不耐澇,芋頭喜濕耐澇。紅薯是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曾經作為我們的主糧,隨著我國經濟的好轉,細糧的增加,紅薯也由原來的主糧退居位副食,但是,紅薯的身價卻比以前增長了數倍甚至幾十倍,依然深受人們的追捧。秋季收獲紅薯之後,最常見的就是採用地窖儲存。在儲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能使紅薯安全呢?

1,防凍,紅薯喜溫不耐寒,據有實驗證明,紅薯在溫度低於9度就會遭受凍害,高於15度就會發芽,降低質量。紅薯受到凍害之後,受凍早期,從外表上不易於分辨不受凍害的區別。受凍害的紅薯後期融化,表面有液體浸出,凍害部位發軟,用水煮之後硬心不爛。在儲存窖內,容易出現腐爛。紅薯收獲後,盡量避免在入窖前受凍。

2,儲藏窖消毒。特別是一些經過長期儲存的老的儲存窖,裡面細菌殘留,最容易引發出現腐爛病,在入窖前10天就應對儲存窖清理消毒。先用50倍液43%福爾馬林,對整個紅薯窖均勻噴灑,消毒一遍,密閉兩三天之後,再進行通風換氣。在紅薯入窖前,再均勻噴上一遍500倍液甲基托布津。新的紅薯窖應建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不易塌方的土質上。

3,紅薯的挑揀,在紅薯入窖前,將出現機械傷口,病害,受地下害蟲損壞,收獲後出現碰傷,受到霜凍的等紅薯。進行分離。將外表光滑,沒有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紅薯,無凍傷的紅薯進行入窖儲存。對於常年使用的紅薯窖,每擺放一批紅薯,用800倍液加基托布津噴灑一次,由於防病。

4,掌握溫度,在整個儲藏期間,紅薯窖內的溫度,應在11~14度之間,低於10度會受凍害,高於15度,則有可能發芽。製作的紅薯儲藏窖,應有通風透氣的放風口,因為紅薯在儲存期間,也要進行呼吸,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換氣通風,就會引起紅薯塊的病害發生,甚至出現爛窖

5,製成紅薯干,製成紅薯干,可以長期保存,在從前細糧缺乏的年代,製作紅薯干是農村人必備的技能之一,非常簡單,而且實用,將收獲的紅薯,切成片厚大約3毫米左右就可以了,在太陽下曬干,然後,收起來儲存就可以了。如果准備將紅薯用於烤紅薯,或作種子用,都不可以進行切片晾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