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根據計算機存儲器記錄信息原理的不同可分為哪三類
存儲器不僅可以分為三類。因為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存儲器可分為不同種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一、按存儲介質劃分
1、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2、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二、按存儲方式劃分
1、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2、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三、按讀寫功能劃分
1、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2、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存儲器。
四、按資料保存師
1、非永久存儲器:斷電時信息消失的存儲器。
2、永久存儲器:斷電後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儲器。
五、按用途分類
1、主存:主存用於存儲計算機運行過程中大量的程序和數據,存取速度快,存儲容量小。
2、外部存儲:外部存儲系統程序和大數據文件及資料庫存儲容量,單位成本低。
3、高速緩存存儲器:高速緩存存儲器訪問指令和數據速度快,但存儲容量小。
(1)存儲器按什麼標准劃分擴展閱讀:
1、內部存儲和外部存儲
一般來說,內部存儲是最經濟但最不靈活的,因此用戶必須確定未來對存儲的需求是否會增長,以及是否有某種方法可以升級到具有更多代碼空間的微控制器。用戶通常根據成本選擇能滿足應用要求的內存容量最小的單片機。
2、啟動存儲
在較大的微控制器或基於處理器的系統中,用戶可以用引導代碼進行初始化。應用程序本身通常決定是否需要引導代碼,以及是否需要專用的引導存儲。
3、配置存儲
對於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片上系統(SoC),存儲器可以用來存儲配置信息。這種存儲器必須是非易失的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在大多數情況下,FPGA使用SPI介面,但一些較老的設備仍然使用FPGA串列介面。
4、程序存儲
所有有處理器的系統都使用程序內存,但是用戶必須決定內存是在處理器內部還是外部。做出此決定後,用戶可以進一步確定存儲的容量和類型。
5、數據存儲
類似於程序存儲器,數據存儲器可以位於一個微控制器或一個外部設備,但有一些不同的兩種情況。有時微控制器內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性)數據存儲器,但有時它不包含內部EEPROM,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存儲大量數據時,用戶可以選擇外部串列EEPROM或串列快閃記憶體設備。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儲器
內存可以分為易失性內存(在斷電後丟失數據)和非易失性內存(在斷電後保留數據)。用戶有時會將易失性內存與備用電池一起使用,以實現類似於非易失性設備的功能,但這可能比簡單地使用非易失性內存更昂貴。
7、串列存儲器和並行存儲器
對於較大的應用程序,微控制器通常沒有足夠大的內存。必須使用外部存儲器,因為外部定址匯流排通常是並行的,外部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也將是並行的。
8、EEPROM和快閃記憶體
內存技術的成熟已經模糊了RAM和ROM之間的區別,現在有一些類型的內存(如EEPROM和快閃記憶體)結合了兩者的特點。這些設備像RAM一樣讀寫,在斷電時像ROM一樣保存數據。它們都是電可擦可編程的,但各有優缺點。
❷ 內存分為主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和BIOS存儲器,這是按什麼標准來劃分的
這壓根就是三個東西.就象車輛分為火車,車軲轆,自行車一樣.壓根就是不同的三種存儲設備.
主儲存器是指直接存放指令和數據的部分,基本上是由主板上的內存和處理器內部的高速緩存構成的.其實處理器執行是從高速緩存內部提取數據的,但是因為高速緩存造價太高了,所以就用高速緩存當臨時的數據和指令存放位置,而大量的數據和指令都是放在主內存中的.
BIOS存儲器是主板上一個可寫入晶元.裡面存儲了計算機的基本信息和基本輸入輸出指令和介面,BIOS晶元和內存沒直接關系,是獨立在主板上的,但是BIOS負責對系統基本硬體進行接駁.在系統加電後,BIOS發出指令進行引導,在將BIOS內指令讀入到內存後,BIOS就停止工作了。
❸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哪幾類只要區別是什麼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兩大類。
內存和外存的區別:
1,性質不同:
外部存儲器是指除計算機存儲器和CPU緩存以外的存儲器,在斷電後仍能存儲數據。常用外存包括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存儲器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通信的橋梁。計算機中的所有程序都在內存中運行,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有很大的影響。
2,信息存儲方面不同:
計算機完成作業後,內存存儲設備不需要存儲任何信息。因此,如果內存中沒有信息,則在內存中找不到所需的內容。無法保存在內存模塊上。
保存的信息只能保存在外部存儲器中,如U盤和軟盤。同時,外部存儲容量大,便於攜帶,您可以隨時找到想要的存儲信息。
3,兩者的運行速度不同:
外部存儲器可以長期保存數據,交換速度比較慢,存儲器的交換速度很快,但文件不能永久保存,斷電文件消失。
內存作為一種臨時存儲設備,在計算數據或執行程序時是一種臨時存儲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它不適合長期存儲設備,因此使用時間有限。
(3)存儲器按什麼標准劃分擴展閱讀:
內存的工作速度和存儲容量對系統的整體性能、系統的規模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響。存儲器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的半導體存儲器。它可以分為RAM和ROM。
RAM中的信息可以隨機讀寫,但不能長期保存。一旦電源關閉,RAM中的信息將不會被保存。
隨機存取存儲器所採用的存儲單元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和靜態隨機存器DRAM。
SRAM採用穩態電路(如觸發器)作為存儲單元,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儲信息,保持穩定,可多次讀取,存取速度比DRAM快,但由於單元電路的復雜性,集成度低於DRAM,價格較高。
❹ 存儲器可分為哪兩種
存儲器可分為即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簡稱內存和外存。
內存是直接受CPU控制與管理的並只能暫存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儲器。存於外存中的程序必須調入內存才能運行,內存是計算機工作的舞台。內存與外存的區別是:內存只能暫存數據信息,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數據信息;
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須藉助內存才能與CPU交換數據信息;內存的訪問速度快,外存的訪問速度慢。內存可分為:RAM與ROM。RAM的特點是:可讀可寫,但斷電信息丟失。ROM用於存儲BIOS。外存有:磁碟(軟盤和硬碟)、光碟、U盤(電子盤)。
(4)存儲器按什麼標准劃分擴展閱讀: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目前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假設一個存儲器的地址碼由20位二進制數(即5位十六進制數)組成,則可表示220,即1M個存儲單元地址。每個存儲單元存放一個位元組,則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為1KB。
❺ 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
❻ 按存儲器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存儲器可以分為:
計算機存儲器指計算機的內部存儲區域,以晶元格式和集成電路形式存在。計算機存儲器應用於錄音機或磁碟。術語「存儲器」通常視為物理存儲器的簡稱,作為保留數據的實際可能晶元。有些計算機也使用虛擬存儲器,即在硬碟上擴展物理存儲器。
存儲器分為兩種基本類型:rom
和
ram
。
rom(只讀存儲器):在
rom
中,只讀數據是預先記錄的,不能被移動。rom
不易於丟失,也就是,不管計算機處於開機還是關機狀態,rom
始終保留其內部內容。大多數個人計算機的
rom
較小,主要用於存儲一些關鍵性程序,諸如用來啟動計算機的程序。另外,rom
也用於計算器及外圍設備等,如激光列印機,其字體存儲於
rom
中。rom
還存在一些擴展變數,如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即採用專用
prom
編程器在空白晶元上寫入數據。
ram(隨機存儲器):該存儲器中的內容可以以任意順序存取(讀、寫和移動)。時序存儲器設備正好與其形成對比,如磁帶、唱片等,其存儲介質的機械運動驅使計算機必須以固定順序存取數據。ram
通常負責計算機中主要的存儲任務,如數據和程序等動態信息的存儲。ram
的通用格式包括:
sram(靜態
ram)和
dram(動態
ram)。
ram
ic
通常組裝為插槽。常見的標准插槽類型包括:simm
(single
in-line
memory
mole)插槽和
dimm
(al
in-line
memory
mole)插槽。
此外,還存在一些諸如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nvram
以及
eeprom
等存儲器類型,它們是結合
ram
和
rom
特徵所獲得的產物。
❼ 區分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標準是什麼
內存儲器是用來運行操作系統和程序用的,內存的空間有限,內存存取的數據會因為斷電而丟失。
外存儲器,相對空間會很大,而且永久存儲,但是CUP讀取速度沒有內存快。
CUP處理程序時,是先把程序先從外村調到內存,然後才運行的。
區分外村和內存的重要標准就是:是否支持永久存儲。
一個有時間優勢(內存),速度快,但容量小,斷電後不保留,一個有空間優勢(外存),容量大,能長期保留.CPU只能直接訪問內存.外存的東西要先到內存,CPU才能處理.內外不是根據在不在機箱里而區分的.CPU能直接訪問的才叫內存.
內存儲存器速度較快、容量較小,它可直接向運算器和控制器提供(CPU)提供數據和指令,用於存放電腦當前正待運行的程序和數據、與內存儲器相比,外存儲蓄器的速度相對較低,容量較大,且價格較低,它用以作為內存儲器的廷伸和後援,用於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外存儲器的信息不能直接被運算器和控制器所訪問,但它可與內存儲器成批交換信息,因此外存儲器中的數據必須先調入內存儲器方可訪問。現在常用的外存儲器有磁碟、光碟、U盤等。而內存存儲器則多為半導體材料製成。
❽ 計算機的存儲器有哪兩種
電腦中的存儲器大致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主存,即內存;一類是輔存,即外存。
二者的重要區別之一,就在於他們與CPU之間的物理連接方法不同。與CPU地址線直接相連的存儲器就是內存,而通過介面與CPU間接相連的存儲器就是外存。連接方式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二者與CPU之間通信方法的不同。
電腦中的存儲器是用來存儲計算機信息的。存儲器是電腦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
(8)存儲器按什麼標准劃分擴展閱讀:
電腦存儲器特點:
1、內存(主存)。內存又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前者主要用於大容量內存儲器和調整緩沖存儲器;後者用於存放專用的固定程序。
2、外存(輔存)。外存包括磁碟、磁帶、光碟和U盤等,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存取速度較低。磁碟是最常用的外存,一般分為軟磁碟和硬磁碟兩類。
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
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
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為基礎,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
❾ 計算機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存儲器可以根據存儲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易失性存儲器(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便會消失的存儲器。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1、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晶體管模擬)。
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刷新。一般計算機內存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內存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或8位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內存條的位寬為64位。
2、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晶體管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晶體管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和GPU的緩存即由SRAM構成。
二、非易失性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存儲器中的數據。 主要種類如下:
1、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擦除可規劃式只讀存儲器、電子抹除式可復寫只讀存儲器
2、快閃記憶體
3、磁碟:硬碟、軟盤、磁帶
(9)存儲器按什麼標准劃分擴展閱讀:
存儲器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1KiB=1,024B=210B
81MiB=1,024KiB=220B=1,048,576B
1GiB=1,024MiB=230B=1,073,741,824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准,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SI Unit國際單位制混淆。
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內存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物理地址擴展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操作系統訪問超過4GiB存儲器,發展64位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都會有兼容性問題。
❿ 存儲器是如何劃分的 容量的單位都有什麼
存貯器分為:1、內部存貯器 2、外部存貯器。
1、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存,一般容量單位是M(兆),但現在1G的內存市場上也開始普遍了,但大多數計算機還是內M為單位的。
2、主要由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U盤驅動器組成。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當然還有很多如移動硬碟,磁帶等不是主要常見。硬碟驅動器:通常單位是G,作為主要存貯設備,裝在機算機內部;光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和U盤驅動器屬於可移動磁碟,我們常見的都以M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