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主板上的存儲器是什麼
就是南橋晶元。裡面的cmos存儲器。用來保存主板最底層的開機信息。
㈡ 關於電腦主機
主板(Mainboard或Motherboard,簡稱M/B)是電腦主機中最大的一塊長方形電路板。主板是主機的軀干,CPU、內存、音效卡、顯卡等部件都固定在主板的插槽上,另外機箱電源上的引出線也接在主板的介面上。
①CPU插座:CPU就固定在此插槽上。②內存插槽:內存條就插在此插槽上。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內存條來增大內存。③AGP插槽:靠近CPU的棕色插槽,主要用來連接AGP顯卡。④PCI插槽:AGP插槽旁邊的白色插槽,比AGP插槽稍長,是數量最多的擴展槽,主要用來插音效卡、網卡等PCI設備的。⑤AMR插槽:在主板邊上,長度大約只有PCI插槽的一半,用於連接一些AMR設備,如數據機(③④⑤統稱匯流排擴展槽)。⑥驅動器介面:軟碟機、硬碟、光碟機等設備就是通過數據線接在主板的驅動器介面上的。⑦主板電源插座:接機箱電源的主板電源插頭,為主板提供電能。⑧輸入/輸出介面:詳見本版左下角的「I/O介面」部分。⑨BIOS晶元: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組固化到主板上的一個ROM(只讀存儲器)晶元中的程序,它保存著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⑩電池:在主板斷電期間維持系統CMOS的內容和主板上系統時鍾的運行。
顯卡和音效卡
顯卡
主板要把控制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並將數碼信號轉變為圖像信號,就需要在主板和顯示器之間安裝一個中間通訊連接部件,這就是顯示適配器,簡稱為顯卡。顯卡和顯示器共同構成了電腦的顯示系統。
①介面:接顯示器的信號線插頭。②晶元:在圖中的風扇下面,負責圖像處理工作。③顯存:是存放圖像數據的地方。
音效卡
音效卡是多媒體電腦的核心部件,它的功能主要是處理聲音信號並把信號傳輸給音箱或耳機,使它們發出聲音來。
①晶元:負責聲音處理工作,如波形的采樣與合成和MIDI(樂器數字介面)音樂的合成。②輸入輸出插孔:最常用的有與麥克風連接的「MIC」插孔,與音箱連接的「SPEAKER」插孔。③介面:連接游戲桿。
㈢ 電腦問題
主 板
主板(Mainboard或Motherboard,簡稱M/B)是電腦主機中最大的一塊長方形電路板。主板是主機的軀干,CPU、內存、音效卡、顯卡等部件都固定在主板的插槽上,另外機箱電源上的引出線也接在主板的介面上。
①CPU插座:CPU就固定在此插槽上。②內存插槽:內存條就插在此插槽上。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內存條來增大內存。③AGP插槽:靠近CPU的棕色插槽,主要用來連接AGP顯卡。④PCI插槽:AGP插槽旁邊的白色插槽,比AGP插槽稍長,是數量最多的擴展槽,主要用來插音效卡、網卡等PCI設備的。⑤AMR插槽:在主板邊上,長度大約只有PCI插槽的一半,用於連接一些AMR設備,如數據機(③④⑤統稱匯流排擴展槽)。⑥驅動器介面:軟碟機、硬碟、光碟機等設備就是通過數據線接在主板的驅動器介面上的。⑦主板電源插座:接機箱電源的主板電源插頭,為主板提供電能。⑧輸入/輸出介面:詳見本版左下角的「I/O介面」部分。⑨BIOS晶元: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組固化到主板上的一個ROM(只讀存儲器)晶元中的程序,它保存著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⑩電池:在主板斷電期間維持系統CMOS的內容和主板上系統時鍾的運行。 顯卡和音效卡
顯卡
主板要把控制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並將數碼信號轉變為圖像信號,就需要在主板和顯示器之間安裝一個中間通訊連接部件,這就是顯示適配器,簡稱為顯卡。顯卡和顯示器共同構成了電腦的顯示系統。
①介面:接顯示器的信號線插頭。②晶元:在圖中的風扇下面,負責圖像處理工作。③顯存:是存放圖像數據的地方。 音效卡
音效卡是多媒體電腦的核心部件,它的功能主要是處理聲音信號並把信號傳輸給音箱或耳機,使它們發出聲音來。
①晶元:負責聲音處理工作,如波形的采樣與合成和MIDI(樂器數字介面)音樂的合成。②輸入輸出插孔:最常用的有與麥克風連接的「MIC」插孔,與音箱連接的「SPEAKER」插孔。③介面:連接游戲桿。 I/O介面
輸入輸出介面簡稱I/O介面,I和O是Input(輸入)、Output(輸出)的首字母。I/O介面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
①PS/2介面:接滑鼠和鍵盤。②USB介面:接使用USB插頭的設備。③COM口:接使用COM口的外部設備。④並口:接列印機、掃描儀等設備。 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是電腦最核心、最重要的部件。
目前市場上的CPU主要是Intel和AMD兩家公司生產的。Intel公司的代表產品就是「奔騰」系列,如Pentium Ⅲ(奔騰Ⅲ)、Pentium 4(奔騰4)處理器。AMD公司的CPU產品主要有Athlon、Athlon Thunderbird、Ahtlon XP和Duron。 內存條
主板上的內存通常被叫做內存條(綠色長條形),是電腦中數據存儲和交換的部件。因為CPU工作時需要與外部存儲器(如硬碟、軟盤、光碟)進行數據交換,但外部存儲器的速度卻遠遠低於CPU的速度,所以就需要一種工作速度較快的設備在其中完成數據暫時存儲和交換的工作,這就是內存的主要作用了。內存最常扮演的角色就是為硬碟與CPU傳遞數據。
現在常用的有SDRAM內存、DDR內存和Rambus內存。其中DDR內存和Rambus內存的運行頻率、與CPU間的傳輸速率都高於SDRAM內存,已經成為主流。
①內存腳缺口:內存的腳上有兩個缺口,這個缺口一是用來防止往內存槽中插內存時插反了(只有一側有缺口);二是用來區分不同種類的內存(詳見F4版《看缺口識內存》一文)。②金手指:一根根短短的黃色接觸片,是內存條和主板內存槽接觸的部分,數據就是靠它們來傳輸的。③內存晶元:數據就存儲在這些晶元中。 硬 盤
硬碟驅動器(Hard Disk Drive,HDD,或HD)通常又被稱為硬碟,它安裝在主機的裡面,所以我們很少見到它。和軟盤、光碟一樣,硬碟是電腦的存儲設備,我們在電腦上的文件就是存在硬碟里的。和軟盤不同的是,硬碟和硬碟驅動器是裝在一起的,而且它的讀寫速度快,容量也很大,通常都是幾十個GB。
①電源介面:接機箱電源的硬碟電源線。②主從跳線:一台電腦如果連接了兩個硬碟,只能用其中的一個硬碟來啟動系統,因此必須把它們區分開來,為此硬碟上提供了一組跳線來設置硬碟的模式。③數據線介面:接數據線,數據線的另一頭接到主板的硬碟專用介面上。 機箱和電源
機箱是電腦主機的外衣,電腦大多數的組件都固定在機箱內部,機箱保護這些組件不受到碰撞,減少灰塵吸附,減小電磁輻射干擾。
①電源:為硬碟、光碟機、軟碟機、主板等提供電源。②電源線: 電源引出線,分別接到硬碟、光碟機、軟碟機、主板上。③驅動器托架:用來安裝光碟機、軟碟機的。通常硬碟可以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④引出線:是從機箱前面板引出的電源開關、重啟按鈕和電源指示燈、硬碟指示燈的連接線。引出線的另一頭接到主板上相應的引出線介面。⑤PC喇叭(PC SPEAKER):發出提示音和報警聲。⑥機箱風扇托架:白色的塑料小盒子,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
電源是主機的動力源泉,主機的所有組件都需要電源進行供電,因此,電源質量直接影響電腦的使用。如果電源質量比較差,輸出不穩定,不但會導致死機、自動重新啟動等情況,還可能會燒毀組件。
①主板電源插頭:接主板電源介面。②軟碟機電源插頭:接軟碟機電源介面(插頭中較小的那個)。③硬碟光碟機電源插頭:接硬碟和光碟機的電源介面。
組裝:小心的把電腦機箱打開,看到最大的一個板子那個是主板,主板上面有個小的方塊還帶風扇的是CPU,還有一個除了主板第二大的板子也是插在主板上面的,那個是顯卡,她也帶風扇,旁邊有2個,3,4個不等的這個根據你的電腦的年代判斷的插槽,有個長長的條子在上面,那個是內存,剩下的就是硬碟和光碟機了,基本上裡面就這些 。
㈣ 更換pc中舊內存時,必須考慮哪兩個因素
因素:
1、工作頻率必須和舊的一致或者更高;
2、總容量不能超過主板最大支持,單條容量也不允許超過主板Bank的最大支持;
新內存必須與主板兼容,晶元組必須支持新內存的速度。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
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
(4)固化在主板上的存儲擴展閱讀:
內存晶元的狀態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鑒於它存在著無法拆卸更換的弊病,這對計算機的發展造成了現實的阻礙。有鑒於此,內存條便應運而生了。將內存晶元焊接到事先設計好的印刷線路板上,電腦主板上也改用內存插槽。這樣,把內存難以安裝和更換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80286主板發布之前,內存沒有被世人重視。這個時候的內存直接固化在主板上,容量只有64 ~256KB。對於當時PC所運行的工作程序來說,這種內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滿足當時軟體程序的處理需要。
㈤ 計算機斷電或重啟後,什麼中的所有信息都將丟失,而ROM中的信息則不會丟失
計算機斷電或重啟後,RAM中的所有信息都將丟失,而ROM中的信息則不會丟失。
RAM與ROM的最大區別是數據的易失性,即一旦斷電所存儲的數據將隨之丟失。RAM在計算機和數字系統中用來暫時存儲程序、數據和中間結果。
(5)固化在主板上的存儲擴展閱讀:
RAM特點
隨機存取
所謂「隨機存取」,指的是當存儲器中的數據被讀取或寫入時,所需要的時間與這段信息所在的位置或所寫入的位置無關。相對的,讀取或寫入順序訪問(Sequential Access)存儲設備中的信息時,其所需要的時間與位置就會有關系。它主要用來存放操作系統、各種應用程序、數據等。
當RAM處於正常工作時,可以從RAM中讀出數據,也可以往RAM中寫入數據。與ROM相比較,RAM的優點是讀/寫方便、使用靈活,特別適用於經常快速更換數據的場合。
易失性
當電源關閉時,RAM不能保留數據。如果需要保存數據,就必須把它們寫入一個長期的存儲設備中(例如硬碟)。
RAM的工作特點是通電後,隨時可在任意位置單元存取數據信息,斷電後內部信息也隨之消失。
對靜電敏感
正如其他精細的集成電路,隨機存取存儲器對環境的靜電荷非常敏感。靜電會干擾存儲器內電容器的電荷,引致數據流失,甚至燒壞電路。故此觸碰隨機存取存儲器前,應先用手觸摸金屬接地。[3]
訪問速度
現代的隨機存取存儲器幾乎是所有訪問設備中寫入和讀取速度最快的,存取延遲和其他涉及機械運作的存儲設備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
需要刷新(再生)
現代的隨機存取存儲器依賴電容器存儲數據。電容器充滿電後代表1(二進制),未充電的代表0。由於電容器或多或少有漏電的情形,若不作特別處理,數據會漸漸隨時間流失。
刷新是指定期讀取電容器的狀態,然後按照原來的狀態重新為電容器充電,彌補流失了的電荷。需要刷新正好解釋了隨機存取存儲器的易失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隨機存儲器
㈥ 隨機存儲器是固化在主板上的
錯。是插在主板上的。就是內存條。
㈦ BIOS的基本組成部分及作用
什麼是bios?bios有什麼作用?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簡寫,中文名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bios是被固化在主板上的只讀存儲器rom晶元中的一組程序。bios雖屬軟體,但也需要硬體載體來承載,即存於上述固化的rom晶元中,該晶元因存放bios程序而得名bios晶元或bios存儲器,可在主板上找到該固件。
bios主要包括:1.post加電自檢程序;
2.初始化及引導程序;
3.bios終端服務程序;
4.cmos設置程序等。
什麼是bios?bios有什麼作用?
而cmos是pc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存放各種系統配置參數,由紐扣電池供電。
cmos本身是一塊存儲器,只有數據保存功能,而對cmos中的各項參數的設置要靠專門的程序來進行,這個專門的程序就是上述的bios中的cmos設置程序。所以常說的「進行cmos設置或bios設置」是通過bios中的cmos設置程序來對cmos參數進行設置的簡語,即說cmos設置和bios設置均指一回事。
㈧ 電腦配置問題
看來你是個新手了以下是我的簡介:cpu 主板 內存 硬碟 顯卡 光碟機 顯示器 機箱+電源 這是基本的東西。
以下是詳細介紹:電腦主機的各主要模塊圖
主 板
主板(Mainboard或Motherboard,簡稱M/B)是電腦主機中最大的一塊長方形電路板。主板是主機的軀干,CPU、內存、音效卡、顯卡等部件都固定在主板的插槽上,另外機箱電源上的引出線也接在主板的介面上。
①CPU插座:CPU就固定在此插槽上。②內存插槽:內存條就插在此插槽上。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內存條來增大內存。③AGP插槽:靠近CPU的棕色插槽,主要用來連接AGP顯卡。④PCI插槽:AGP插槽旁邊的白色插槽,比AGP插槽稍長,是數量最多的擴展槽,主要用來插音效卡、網卡等PCI設備的。⑤AMR插槽:在主板邊上,長度大約只有PCI插槽的一半,用於連接一些AMR設備,如數據機(③④⑤統稱匯流排擴展槽)。⑥驅動器介面:軟碟機、硬碟、光碟機等設備就是通過數據線接在主板的驅動器介面上的。⑦主板電源插座:接機箱電源的主板電源插頭,為主板提供電能。⑧輸入/輸出介面:詳見本版左下角的「I/O介面」部分。⑨BIOS晶元: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組固化到主板上的一個ROM(只讀存儲器)晶元中的程序,它保存著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⑩電池:在主板斷電期間維持系統CMOS的內容和主板上系統時鍾的運行。
顯卡和音效卡
顯卡
主板要把控制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並將數碼信號轉變為圖像信號,就需要在主板和顯示器之間安裝一個中間通訊連接部件,這就是顯示適配器,簡稱為顯卡。顯卡和顯示器共同構成了電腦的顯示系統。
①介面:接顯示器的信號線插頭。②晶元:在圖中的風扇下面,負責圖像處理工作。③顯存:是存放圖像數據的地方。
音效卡
音效卡是多媒體電腦的核心部件,它的功能主要是處理聲音信號並把信號傳輸給音箱或耳機,使它們發出聲音來。
①晶元:負責聲音處理工作,如波形的采樣與合成和MIDI(樂器數字介面)音樂的合成。②輸入輸出插孔:最常用的有與麥克風連接的「MIC」插孔,與音箱連接的「SPEAKER」插孔。③介面:連接游戲桿。
I/O介面
輸入輸出介面簡稱I/O介面,I和O是Input(輸入)、Output(輸出)的首字母。I/O介面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
①PS/2介面:接滑鼠和鍵盤。②USB介面:接使用USB插頭的設備。③COM口:接使用COM口的外部設備。④並口:接列印機、掃描儀等設備。
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是電腦最核心、最重要的部件。
目前市場上的CPU主要是Intel和AMD兩家公司生產的。Intel公司的代表產品就是「奔騰」系列,如Pentium Ⅲ(奔騰Ⅲ)、Pentium 4(奔騰4)處理器。AMD公司的CPU產品主要有Athlon、Athlon Thunderbird、Ahtlon XP和Duron。
內存條
主板上的內存通常被叫做內存條(綠色長條形),是電腦中數據存儲和交換的部件。因為CPU工作時需要與外部存儲器(如硬碟、軟盤、光碟)進行數據交換,但外部存儲器的速度卻遠遠低於CPU的速度,所以就需要一種工作速度較快的設備在其中完成數據暫時存儲和交換的工作,這就是內存的主要作用了。內存最常扮演的角色就是為硬碟與CPU傳遞數據。
現在常用的有SDRAM內存、DDR內存和Rambus內存。其中DDR內存和Rambus內存的運行頻率、與CPU間的傳輸速率都高於SDRAM內存,已經成為主流。
①內存腳缺口:內存的腳上有兩個缺口,這個缺口一是用來防止往內存槽中插內存時插反了(只有一側有缺口);二是用來區分不同種類的內存(詳見F4版《看缺口識內存》一文)。②金手指:一根根短短的黃色接觸片,是內存條和主板內存槽接觸的部分,數據就是靠它們來傳輸的。③內存晶元:數據就存儲在這些晶元中。
硬 盤
硬碟驅動器(Hard Disk Drive,HDD,或HD)通常又被稱為硬碟,它安裝在主機的裡面,所以我們很少見到它。和軟盤、光碟一樣,硬碟是電腦的存儲設備,我們在電腦上的文件就是存在硬碟里的。和軟盤不同的是,硬碟和硬碟驅動器是裝在一起的,而且它的讀寫速度快,容量也很大,通常都是幾十個GB。
①電源介面:接機箱電源的硬碟電源線。②主從跳線:一台電腦如果連接了兩個硬碟,只能用其中的一個硬碟來啟動系統,因此必須把它們區分開來,為此硬碟上提供了一組跳線來設置硬碟的模式。③數據線介面:接數據線,數據線的另一頭接到主板的硬碟專用介面上。
機箱和電源
機箱是電腦主機的外衣,電腦大多數的組件都固定在機箱內部,機箱保護這些組件不受到碰撞,減少灰塵吸附,減小電磁輻射干擾。
電源是主機的動力源泉,主機的所有組件都需要電源進行供電,因此,電源質量直接影響電腦的使用。如果電源質量比較差,輸出不穩定,不但會導致死機、自動重新啟動等情況,還可能會燒毀組件。
①主板電源插頭:接主板電源介面。②軟碟機電源插頭:接軟碟機電源介面(插頭中較小的那個)。③硬碟光碟機電源插頭:接硬碟和光碟機的電源介面。 以上都是主機內部結構。至於顯示器和外部設備我就不多說了 都知道
㈨ BIOS具體是指什麼,是固化在主板上的嗎
BIOS是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為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
BIOS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置的具體信息。 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BIOS還向作業系統提供一些系統參數,系統硬體變化由BIOS隱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不是直接控制硬體。
(9)固化在主板上的存儲擴展閱讀:
BIOS晶元都採用了Flash ROM,都能通過特定的寫入程序實現BIOS的升級,升級BIOS主要有兩大目的:
1、免費獲得新功能
升級BIOS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獲得許多新功能,比如能支持新頻率和新類型的CPU;突破容量限制,能直接使用大容量硬碟;獲得新的啟動方式;開啟以前被屏蔽的功能,例如英特爾的超線程技術,VIA的內存交錯技術等;識別其它新硬體等。
2、修正已知BUG
BIOS既然也是程序,就必然存在著BUG。而這些BUG常會導致莫名其妙的故障,例如無故重啟,經常死機,系統效能低下,設備沖突,硬體設備無故「丟失」等等。
在用戶反饋以及廠商自己發現以後,負責任的廠商都會及時推出新版的BIOS以修正這些已知的BUG,從而解決那些莫名其妙的故障。由於BIOS升級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各主板廠商針對自己的產品和用戶的實際需求,也開發了許多BIOS特色技術。
㈩ 裝在計算機主板的硬體設備有什麼
裝在主板上的硬體設備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音效卡、顯示卡和控制晶元等。
主板是安裝在主機中最大的一塊印刷電路板,是一台電腦的核心部分,它是中央處理器、內存、各種控制晶元、輸入輸出控制和各種擴展槽卡的基本依託。主板性能直接影響主板上其它部件性能的發揮,不同的中央處理器應該配備相應的主板才能正常工作。
主板上面有許多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和電子線路、其中包括晶元組、中央處理器插座、內存插槽、匯流排擴展槽、外設埠和BIOS晶元。許多主板帶有電源管理功能,在規定時間內,無鍵盤、滑鼠和磁碟操作時,系統自動切斷磁碟驅動器和顯示器的電源,使屏幕變黑,系統只給中央處理器供電。匯流排是用一串插接器組成一組導線,所有的插接器與每條線相連。當一塊匯流排適配卡插入到某個擴展槽中,就與匯流排的公共導線接上了,它能接收到微機內部傳來的公共信號和信息。ISA擴展槽的顏色一般是黑的,是主板中最長的擴展槽,是早期主板必備的插槽之一。PCI擴展槽長度短,顏色一般為白色,位寬一般為32位或64位。目前只有顯示卡才有AGP匯流排。
並行通信埠,即LPT1,俗稱列印口,因為它常接列印機,它是同時傳送八路信號,一次並行傳送完整的一個位元組信息。
串列通信埠,即COM1、COM2,一般接滑鼠,外置Modem或其他串口設備。它在一個方向上只能傳送一路信號,一次只能傳送一個二進制位,傳送一個位元組信息時,只能一位一位地依次傳送。
USB埠,可用於U盤、數碼相機、手機、還可以用於列印機。現在的列印機可以通過USB埠直接連接電腦,安裝相應的列印機驅動程序即可使用。
電源介面。許多主板上有兩個電源介面,即AT和ATX電源介面,根據所選電源的不同,我們只使用其中的一個就可以了。
鍵盤介面。鍵盤是通過鍵盤介面與主機相連的。ßIDE介面。用來接IDE設備,如硬碟、光碟驅動器等。
在主板上,一般都有ROM-BIOS,是固化在只讀存儲器中的系統引導程序。它保存著電腦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只讀存儲器平時是只讀不寫的。
控制晶元是中央處理器的全權代表,是主板的靈魂。中央處理器通過控制晶元組對主板上的各個部件進行控制。控制晶元組的性能不同,主板的性能就不同,所以,控制晶元組是區分主板的一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