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一下生物計算機的原理
生物計算機的原理是信息以波的形式傳播,當波沿著蛋白質分子鏈傳播時,會引起蛋白質分子鏈中單鍵、雙鍵結構順序的變化,開始計算。
其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術產生的蛋白質分子,並以此作為生物晶元。生物晶元比硅晶元上的電子元件要小很多,而且生物晶元本身具有天然獨特的立體化結構,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的硅集成電路高五個數量級。
生物計算機能夠如同人腦那樣進行思維、推理,能認識文字、圖形,能理解人的語言,因而可以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好的夥伴,擔任各種工作,如可應用於通訊設備、衛星導航、工業控制領域,發揮它重要的作用。
美國貝爾實驗室生物計算機部的物理學家們正在研製由晶元構成的人造耳朵和人造視網膜,這項技術的成功有望使聾盲人康復。
生物電腦的成熟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科學家已研製出生物電腦的主要部件———生物晶元。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已經研製成世界上第一個「分子電路」,由「分子導線」組成的顯微電路只有目前計算機電路的千分之一。
(1)全自動生物存儲系統擴展閱讀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組織體研究,發現組織體是由無數的細胞組成,細胞由水、鹽、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物組成,而有些有機物中的蛋白質分子像開關一樣,具有「開」與「關」的功能。
因此,人類可以利用遺傳工程技術,仿製出這種蛋白質分子,用來作為元件製成計算機。科學家把這種計算機叫做生物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主要是以生物電子元件構建的計算機。它利用蛋白質有開關特性,用蛋白質分子作元件從而製成的生物晶元。
其性能是由元件與元件之間電流啟閉的開關速度來決定的。用蛋白質製成的計算機晶元,它的一個存儲點只有一個分子大小,所以它的存儲容量可以達到普通計算機的十億倍。
由蛋白質構成的集成電路,其大小隻相當於矽片集成電路的十萬分之一。而且運行速度更快,只有1×10^(-11)秒,大大超過人腦的思維速度。
B. 生物計算機的特點和發展前景
生物計算機的特點:
生物計算機晶元本身還具有並行處理的功能,其運算速度要比當今最新一代的計算機更快。生物晶元一旦出現故障,可以進行自我修復,所以具有自愈能力。
生物計算機具有生物活性,能夠和人體的組織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能夠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相連。這樣,生物計算機就可直接接受大腦的綜合指揮,成為人腦的輔助裝置或擴充部分,並能由人體細胞吸收營養補充能量,因而不需要外界能源。它將成為能植入人體內,成為幫助人類學習、思考、創造、發明的最理想的夥伴。
另外,由於生物晶元內流動電子間碰撞的可能極小,幾乎不存在電阻,所以生物計算機的能耗極小。
生物計算機的發展前景:
生物計算機是人類期望在21世紀完成的偉大工程。是計算機世界中最年輕的分支。目前的研究方向大致是兩個:一是研製分子計算機,即製造有機分子元件去代替目前的半導體邏輯元件和存儲元件;另一方面是深入研究人腦的結構、思維規律,再構想生物計算機的結構。
(2)全自動生物存儲系統擴展閱讀:
生物計算機種類:
1.生物分子或超分子晶元
立足於傳統計算機模式,從尋找高效、體微的電子信息載體及信息傳遞體入手,目前已對生物體內的小分子、大分子、超分子生物晶元的結構與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與開發。「生物化學電路」 即屬於此。
2.自動機模型
以自動理論為基礎,致力與尋找新的計算機模式,特別是特殊用途的非數值計算機模式。目前研究的熱點集中在基本生物現象的類比,如神經網路、免疫網路、細胞自動機等。不同自動機的區別主要是網路內部連接的差異,其基本特徵是集體計算,又稱集體主義,在非數值計算、模擬、識別方面有極大的潛力。
3.仿生演算法
以生物智能為基礎,用仿生的觀念致力於尋找新的演算法模式,雖然類似於自動機思想,但立足點在演算法上,不追求硬體上的變化。
4.生物化學反應演算法
立足於可控的生物化學反應或反應系統,利用小容積內同類分子高拷貝數的優勢,追求運算的高度並行化,從而提供運算的效率。DNA計算機屬於此類。
5.細胞計算機
採用系統遺傳學(system genetics)原理、合成生物技術,人工設計與合成基因、基因鏈、信號傳導網路等,對細胞進行系統生物工程(system bio-engineering)改造與重編程序,可以做復雜的計算與信息處理,細胞計算機又稱為濕計算機(wet computer),目前的計算機是干計算機(dry computer)。
C. 幹細胞存儲最好的是哪家公司存儲都需要哪些設備
幹細胞算是新型醫葯產業了,做這個的公司必須得有錢,得有實力。你要去存幹細胞,得看看公司的實力
D. 生物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生物計算機一般就是指DNA(脫氧核糖核酸)計算機,DNA是生命遺傳物質,生物的千姿百態的差別就是因為DNA內大量的鹼基排列順序不同。DNA計算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DNA分子作為晶元,存儲巨量的數據,在某些酶的作用下瞬間完成生物化學反應,從一種基因代碼轉變為另一種基因代碼。反應前的基因代碼可作為輸入數據,反應後的基因代碼即運算結果。
DNA計算機的特點是:第一,DNA是分子,所以它是分子水平的計算機,因而體積非常小;第二,在相同體積下,它的存儲容量、運算量都異乎尋常地大,例如1立方米的DNA計算機,可存儲1萬億億二進制位的數據,超過現在全世界所有計算機的存儲容量的總和,它幾天的運算量便相當於計算機面世以來全部計算機的總運算量;第三,耗能少,因為它的工作過程是一種生物化學反應,所以耗能量僅為一般計算機的10億分之一;第四,智能水平高,因為它具有生物體特點,有生物活性,有自我復制和自我組合的能力;第五,能夠植於生物體內工作。
DNA計算機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離實現仍有很長距離,因此還談不上實用和普及。
E. 列舉5種生物技術,並說明其技術內容和應用領域
現代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或生物組織、細胞及其他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能的新物質或新品系,以及與工程原理相結合,加工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綜合性技術。這門技術內涵十分豐富它涉及到:對生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或重組,並使重組基因在細胞內表達,產生人類需要的新物質的基因技術(如「克隆技術」);從簡單普通的原料出發,設計最佳路線,選擇適當的酶,合成所需功能產品的生物分子工程技術:利用生物細胞大量加工、製造產品的生物生產技術(如發酵);將生物分子與電子、光學或機械繫統連接起來,並把生物分子捕獲的信息放大、傳遞。轉換成為光。電或機械信息的生物耦合技術;在納米(即百萬分之一毫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精細結構及其與功能的關系。並對其結構進行改造利用它們組裝分子設備的納米生物技術:模擬生物或生物系統。組織、器官功能結構的仿生技術等等。
獨特的優點
——生產原料簡單。生物在進行合成代謝時,大都以隨手可得的物質(如空氣、水、植物和礦物質等)為原料,以陽光等為能源,不僅原料成本低,而且取之不盡。
——安全、可靠性高。典型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要求輸入的能量少,反應條件緩和,工藝和設備簡單,操作安全性好。生物系統在合成物質時,先把脫氧核糖核酸遺傳信息轉錄給核糖核酸,然後以核糖核酸為模板進行合成。該過程雖然很復雜,但出錯機率極小,且無副產品。更重要的是,生物系統能自動發現並糾正錯誤,進行自動化合成生產,生產可靠性高。
——產品具有特殊的活性。生物分子通常具有復雜的精細結構,這種結構往往會賦予生物分子特殊的活性,即所謂「生物特異功能」,例如准確、敏感的識別能力,高效的搜索能力,牢固的粘結性能等等。在用基因技術對其控制基因進行改良後,這些性能還將大大增強。
——系統結構緊湊。生物系統中的信息碼、模塊、製造組裝機構都是在分子水平以完美方式自組裝起來的。這就使生物系統(如眼球、大腦等)比類似功能的人造電子、光學或機械繫統要緊湊得多。如果能運用生物耦合技術把一些生物系統與設計的裝置耦合起來,或者利用納米生物技術、自組裝技術將它們製造出來,那麼設備的尺寸就可能減少很多。
——有利於提高或擴展人類的能力。運用生物醫學可提高人類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和抗病能力;通過人腦與設備的耦合可擴展人類的能力,減小人機界面的操作難度。
軍事應用
80年代以來,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開始大力研究和發展軍事生物技術,以期滿足軍事上對許多先進能力的需要。目前正在研究或已預見到的軍事應用主要有——
在信息探測方面:利用酶、抗體、細胞等製造具有識別功能的生物感測器,不僅能准確地識別各種生、化戰劑,通過與計算機配合及時提出最佳防護和治療方案、而且還可用於探測炸葯、火箭推進劑的揮發降解情況,確定敵方庫存地雷。炮彈、炸彈、導彈等的數量和位置。利用仿生技術製造的各種信息收集系統,可以大幅度提高探測、監視和導航能力。仿視覺探測器的電子蛙眼雷達能快速識別不同形狀的飛機。艦艇。導彈等運動物體,並能根據飛行特點,識別真假導彈;「蠅眼」相機一次能拍下1000多張照片,解析度高達每厘米4000線,成為有效的偵察工具;模擬狗、貓頭鷹等動物夜視功能的裝置,能搜索到微光下地面或空中目標。科學家們根據「蛇眼」紅外線定位原理研製了紅外製導的空空導彈,現在人們又根據蝙蝠抗干擾能力強的原理研製出新穎的蝙蝠式抗干擾超精密全敏雷達。根據狗鼻子機理製成的仿嗅覺感測器「電子犬」,能測定僅千萬分之一的過氧乙烯毒氣;根據蒼蠅的觸角上非常靈敏的嗅覺感覺器,製造出了嗅覺敏感的探測裝置。
值得重視的是,上面所例舉的一些已製造出來的仿生探測器大都還是被動的仿生裝置。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在徹底弄清生物系統的工作原理後,通過基因技術、生物分子工程技術對生物分子的改造,運用生物分子電子技術等主動仿生學方法,一定能制出功能優於生物結構更緊湊,體積更小的各種信息探測裝置。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現正在努力向主動仿生技術發展。
在信息處理方面:研究表明,以蛋白質分子做材料製造的生物計算機,不僅體積小、重量輕。能耗小、環境適應性強。運算速度和儲存能力比現有計算機要高出數億倍,而且具有和人腦一樣的分析。判斷。聯想、記憶等智能。它的研製成功必將使軍事情報的獲取。處理發生質的變化。美國。日本、歐洲和俄羅斯早就看好這一領域。在過去10年,他們已研究出了蛋白質並行處理器及神經網路等原型器件,有些器件已在軍事上得到了應用,例如俄羅斯有的軍用雷達就使用了細菌視紫紅蛋白質處理器。據估計美國在3—5年內能大批量生產這種計算機,且造價比半導體計算機要低,因為它所需的生物材料可利用通過基因技術改造的細菌大量生產。
在一體化指揮和控制方面:生物計算機的微型化、低成本趨勢,不僅使指揮中心、網路節點,而且使每件武器。每個士兵都可能擁有計算機,「整個戰場就像一個計算機大平台」,從而實現信息流程最優化,信息流動實時化,信息採集、傳遞、處理、存儲、使用一體化,並形成一個指捍層次減少的扁平的「網」狀指揮體系,以利於提高信息傳輸速度和體系生存能力,並使決策分散化和指揮實時化。
在信息戰防禦方面:生物技術在偽裝與隱身方面表現出非凡才能。例如,通過對「變色脂」表皮顏色變化機理的研究,研製出一種變色蛋白質纖維,可用它做成變色服,或根據這一原理研究出隨環境變化的生物塗料,把它塗在設施、裝備、武器、平台、頭盔上來偽裝自己。還可通過生物技術合成一些可吸收紅外。紫外等各種波長的吸波生物材料(如視黃酸聚合物、希夫鹼鹽聚乙烯)來減少或消除信號達到隱身的目的,提供新一代高效能的作戰系統。
常規武器裝備除可利用生物計算機、生物感測器或仿生探測器來提高武器平台的信息化水平之外,還可利用生物技術為它仰提供輕質高性能的材料:用於裝甲防護的高硬度。高韌性生物陶瓷;用於製造防護服。降落傘及復合材料的抗拉強度超過鋼絲的改進型蜘蛛絲,用於製造輪胎和密封墊的理化性能優秀的生物彈性體;可代替鋼材的高強度生物塑料:可在各種環境中使用的生物粘膠劑;模仿生物智能結構的智能材料;模擬骨質密度梯度變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模擬貝、馴鹿角結構的仿生裝甲材料;模擬軟體動物表皮的多功能蒙皮等等。在製造工藝上,使用仿生技術,也可以提高平台的性能和生存能力,模仿海豚體形和各部分比例建造的新式核潛艇,航速提高了20%~25%;用人造海豚皮包裹魚雷,水的阻力可減少一半;美軍目前正在模仿鰩魚和電鰻兩種魚的運動原理,以彈性皮替代潛艇的傳統外殼,研製一種新型「皮動」潛艇,旨在使其在潛航時難以分辨出到底是魚還是潛艇,既能巧妙地隱蔽自己,又可突然襲擊敵方。
智能武器利用生物技術研製的制導系統將促使精確制導技術向更高的智能化方向發展。美軍正在根據蠅眼視覺原理研製的「蠅眼」制導系統,可根據目標運動參數及位置信息,自動控制導彈飛行狀態,跟蹤、攻擊目標。彈載微型生物計算機可利用聲波、無線電波、可見光、紅外、激光甚至氣味等一切可利用的直接或間接目標信息,幫助導彈自主地搜索、識別、定位和攻擊目標,從而大大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
非致命武器利用生物技術還可以製造出許多非致命武器。例如,可以污染油料。潤滑劑或使它們凝聚的生物活性物質;可迅速降解軍事設備上的塑料、橡膠和其它合成或天然材料的酶;可降解彈葯、推進劑的酶;能對軍事通信設備、計算機造成嚴重干擾的導電性生物聚合物;可吞噬計算機晶元材料的微生物等。
提供機動靈活的後勤保障
用生物酶或微生物生產炸葯。彈葯或推進劑,可以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操作安全,合成物更穩定。利用紅極毛桿菌與澱粉的作用可生產氫氣,每消耗1克澱粉可生產5升氫氣,氫氣和少量燃料混合可代替汽油(或柴油),使用這種燃料的機動裝備只需帶少量澱粉就可實施長時間、遠程、機動作戰。利用發酵技術可為機動部隊提供易於保存和攜帶的高能量膠囊狀營養食品。在食物短缺的特殊場合,可採用高效植物纖維酶將植物的根、莖、葉轉化成易於消化吸收的營養豐富的葡萄糖,供戰士食用。部隊在執行任務時、水是必不可少的。採用生物技術生產的生物聚合物梯度膜,可快速濾去非飲用水中有害物質(包括放射性污染物)。生物技術也是治理軍事環境的理想方法。用生物酶清洗生化戰劑,速度快,對人體和設備無損傷。利用微生物處理放射性廢物和有毒物質,效率高,二次污染輕,投資少。在軍事醫學領域,運用生物技術可生產出優質的供野戰外科用的人工血。人造骨、人工皮膚和傷口粘合劑等等。
近10多年來,美國、日本、俄羅斯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十分重視生物技術的發展,並積極推進它的軍事應用,其中以美國的研究最為活躍。從1989年開始,美國國防部每年都把它列入國防關鍵技術計劃。為了加強軍事生物技術的研究,美國國防部還成立了國防生物技術指導委員會。美軍對生物技術研究的范圍很廣,現階段主要集中在軍事生物醫學、生物感測器、生物材料、軍事環境的生物處理、生物分子電子技術及仿生學等領域。
F. 誰知道生物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
人類有一門學科叫仿生學,即通過對自然界生物特性的研究與模仿,來達到為人類社會更好地服務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如,通過研究蜻蜒的飛行製造出了直升機;對青蛙眼睛的表面「視而不見」,實際「明察秋毫」的認識,研製出了電子蛙眼;對蒼蠅飛行的研究,仿製出一種新型導航儀——振動陀螺儀,它能使飛機和火箭自動停止危險的「跟頭」飛行,當飛機強烈傾斜時,能自動得以平衡,使飛機在最復雜的急轉彎時也萬無一失;對蝙蝠沒有視力,靠發出超聲波來定向飛行的特性研究,製造出了雷達、超聲波定向儀等;對「變色龍」的研究,產生了隱身科學和保護色的應用……
仿生學同樣可應用到計算機領域中。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組織體研究,發現組織體是由無數的細胞組成,細胞由水、鹽、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物組成,而有些有機物中的蛋白質分子像開關一樣,具有「開」與「關」的功能。因此,人類可以利用遺傳工程技術,仿製出這種蛋白質分子,用來作為元件製成計算機。科學家把這種計算機叫做生物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有很多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它體積小,功效高。在一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可容納幾億個電路,比目前的集成電路小得多,用它製成的計算機,已經不像現在計算機的形狀了,可以隱藏在桌角、牆壁或地板等地方。
其次,當我們在運動中,不小心碰傷了身體,有的上點兒葯,有的年輕人甚至葯都不上,過幾天,傷口就癒合了。這是因為人體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同樣,生物計算機也有這種功能,當它的內部晶元出現故障時,不需要人工修理,能自我修復,所以,生物計算機具有永久性和很高的可靠性。
再者,生物計算機的元件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生物化學元件,它們是利用化學反應工作的,所以,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了,因此,不會像電子計算機那樣,工作一段時間後,機體會發熱,而它的電路間也沒有信號干擾。
1983年,美國公布了研製生物計算機的設想之後,立即激起了發達國家的研製熱潮。當前,美國、日本、德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正在積極開展生物晶元的開發研究。從1984年開始,日本每年用於研製生物計算機的科研投資為86億日元。
目前,生物晶元仍處於研製階段,但在生物元件,特別是在生物感測器的研製方面已取得不少實際成果。這將會促使計算機、電子工程和生物工程這三個學科的專家通力合作,加快研究開發生物晶元。
生物計算機一旦研製成功,可能會在計算機領域內引起一場劃時代的革命。
http://cache..com/c?word=%C9%FA%CE%EF%3B%BC%C6%CB%E3%BB%FA&url=http%3A//rcs%2Ewuchang%2De%2Ecom/Resource/Book/E/SZJY/TS013055/0027%5Fts013055%2Ehtm&b=0&a=66&user=adv
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是一類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當某個裝置處理和計算的是量子信息,運行的是量子演算法時,它就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概念源於對可逆計算機的研究。研究可逆計算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計算機中的能耗問題。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人們發現能耗會導致計算機中的晶元發熱,極大地影響了晶元的集成度,從而限制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研究發現,能耗來源於計算過程中的不可逆操作。那麼,是否計算過程必須要用不可逆操作才能完成呢?問題的答案是:所有經典計算機都可以找到一種對應的可逆計算機,而且不影響運算能力。既然計算機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改造為可逆操作,那麼在量子力學中,它就可以用一個幺正變換來表示。早期量子計算機,實際上是用量子力學語言描述的經典計算機,並沒有用到量子力學的本質特性,如量子態的疊加性和相乾性。在經典計算機中,基本信息單位為比特,運算對象是各種比特序列。與此類似,在量子計算機中,基本信息單位是量子比特,運算對象是量子比特序列。所不同的是,量子比特序列不但可以處於各種正交態的疊加態上,而且還可以處於糾纏態上。這些特殊的量子態,不僅提供了量子並行計算的可能,而且還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性質。與經典計算機不同,量子計算機可以做任意的幺正變換,在得到輸出態後,進行測量得出計算結果。因此,量子計算對經典計算作了極大的擴充,在數學形式上,經典計算可看作是一類特殊的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機對每一個疊加分量進行變換,所有這些變換同時完成,並按一定的概率幅疊加起來,給出結果,這種計算稱作量子並行計算。除了進行並行計算外,量子計算機的另一重要用途是模擬量子系統,這項工作是經典計算機無法勝任的。
無論是量子並行計算還是量子模擬計算,本質上都是利用了量子相乾性。遺憾的是,在實際系統中量子相乾性很難保持。在量子計算機中,量子比特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它會與外部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導致量子相乾性的衰減,即消相干。因此,要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克服消相干。而量子編碼是迄今發現的克服消相干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的幾種量子編碼方案是:量子糾錯碼、量子避錯碼和量子防錯碼。量子糾錯碼是經典糾錯碼的類比,是目前研究的最多的一類編碼,其優點為適用范圍廣,缺點是效率不高。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但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正在以巨大的熱情追尋著這個夢想。如何實現量子計算,方案並不少,問題是在實驗上實現對微觀量子態的操縱確實太困難了。目前已經提出的方案主要利用了原子和光腔相互作用、冷阱束縛離子、電子或核自旋共振、量子點操縱、超導量子干涉等。現在還很難說哪一種方案更有前景,只是量子點方案和超導約瑟夫森結方案更適合集成化和小型化。將來也許現有的方案都派不上用場,最後脫穎而出的是一種全新的設計,而這種新設計又是以某種新材料為基礎,就像半導體材料對於電子計算機一樣。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目的不是要用它來取代現有的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使計算的概念煥然一新,這是量子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如光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等的不同之處。量子計算機的作用遠不止是解決一些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
http://www.bjkp.gov.cn/gkjqy/xxkx/k10809-02.htm
G. 大腦裡面的「生物硬碟」——記憶
人類的大腦,一直是一個神秘且復雜的地方,是所有神經系統的中樞。一般大腦分為三個區:腦核(Central Core)、腦緣系統(Limbic System)、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
人類的大腦可以看成計算機,那麼記憶就相當於計算機的硬碟,能夠寫入、存儲和掌控大量信息,但顯然,人腦如今的強大的存儲功能並不是當前的硬碟所能夠相比的,人腦的記憶功能要比計算機強大很多。
更多請關註:meibeiapp
H. 量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各自的優缺點
一、生物計算機。
優點:
1、體積小,功效高。
生物計算機的面積上可容納數億個電路,比目前的電子計算機提高了上百倍。同時,生物計算機,已經不再具有計算機的形狀,可以隱藏在桌角、牆壁或地板等地方,同時發熱和電磁干擾都大大降低。
2、生物計算機的晶元永久性與可靠性。
生物計算機具有永久性和很高的可靠性。若能使生物本身的修復機製得到發揮,則即使晶元出了故障也能自我修復。
(這是生物計算機極其誘人的潛在優勢)蛋白質分子可以自我組合,能夠新生出微型電路,具有活性,因此生物計算機擁有生物特性。
生物計算機不再像電子計算機那樣,晶元損壞後無法自動修復,生物計算機能夠發揮生物調節機能,自動修復受損晶元。
3、生物計算機的存儲與並行處理。
生物計算機在存儲方面與傳統電子學計算機相比具有巨大優勢。一克DNA存儲信息量可與一萬億張CD相當,存儲密度是通常使用磁碟存儲器的1000億到10000億倍。
生物計算機還具有超強的並行處理能力,通過一個狹小區域的生物化學反應可以實現邏輯運算,數百億個DNA分子構成大批DNA計算機並行操作。
4、發熱與信號干擾。
生物計算機的元件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生物化學元件,它們是利用化學反應工作的,所以;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了。
因此,不會像電子計算機那樣,工作一段時間後,機體會發熱,而生物計算機的電路間也沒有信號干擾。
5、數據錯誤率。
DNA鏈的另一個重要性質是雙螺旋結構,A鹼基與T鹼基、C鹼基與G鹼基形成鹼基對。每個DNA序列有一個互補序列。這種互補性是生物計算機具備獨特優勢。
如果錯誤發生在DNA某一雙螺旋序列中,修改酶能夠參考互補序列對錯誤進行修復。
缺點:
1、生物計算機從中提取信息困難。一種生物計算機24小時就完成了人類迄今全部的計算量,但從中提取一個信息卻花費了1周。這也是目前生物計算機沒有普及的最主要原因。
二、量子計算機。
優點:
1、量子計算機擁有強大的量子信息處理能力,對於目前多變的信息,能夠從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使之成為新的有用的信息。
運用這種方式能准確預測天氣狀況,目前計算機預測的天氣狀況的准確率達75%,但是運用量子計算機進行預測,准確率能進一步上升,更加方便人們的出行。
2、量子計算機由於具有不可克隆的量子原理這些問題不會存在,在用戶使用量子計算機時能夠放心地上網,不用害怕個人信息泄露。
3、量子計算機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同時分析大量不同的數據,所以在金融方面能夠准確分析金融走勢,在避免金融危機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4、在生物化學的研究方面也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可以模擬新的葯物的成分,更加精確地研製葯物和化學用品,這樣就能夠保證葯物的成本和葯物的葯性。
缺點:
1、量子消相干。
量子計算的相乾性是量子並行運算的精髓,但在實際情況下,量子比特會受到外界環境的作用與影響,從而產生量子糾纏。
量子相乾性極易受到量子糾纏的干擾,導致量子相乾性降低,也就是所謂的消相干現象。
2、量子糾纏。
量子作為最小的顆粒,遵守量子糾纏規律。即使在空間上,量子之間可能是分開的,但是量子間的相互影響是無法避免的。
3、量子並行計算。
量子計算機獨特的並行計算是經典計算機無法比擬的重要的一點。同樣是一個n位的存儲器,經典計算機存儲的結果只有一個。
4、量子不可克隆。
量子不可克隆性,是指任何未知的量子態不存在復制的過程,既然要保持量子態不變,則不存在量子的測量,也就無法實現復制。對於量子計算機來說,無法實現經典計算機的糾錯應用以及復制功能。
I. 現代技術有哪些
1、輻射技術
在高分子材料領域,輻射技術已用於聚烯烴的輻射交聯,不飽和聚酯類樹脂的輻射固化,橡膠的輻射硫化,聚合物輻射降解以及輻射接枝改性等,已有產品實現工業化生產。
2、海洋工程技術
海洋工程技術:包括海洋發電技術、海洋鑽探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海洋油礦開采技術、海岸風力發電技術、海層探測技術、海洋物質分離技術、海水提煉技術、海洋建築設計等。
3、航空航天科學技術
航空航天科學技術是20世紀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自其形成以來,一直汲取基礎科學和其他應用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綜合了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並引領許多學科專業的發展,甚至促成某些專業的形成。
4、現代生物技術
也稱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5、光電子技術
光電子技術是先進的技術,對傳統 產業的技術改造、新興產業的發展、產業結 構的調整優化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J. 全息存儲器的名詞解釋
噬菌調理素:這種蛋白質存在於一種適鹽菌屬海洋微生物的微組織薄膜中。這種菌在含鹽的潮濕環境里可以承受150℃高溫。所以用它作為存儲媒體,是因為對它進行光照射循環時,它會按一定順序發生結構變化。利用結構變化過程中的不同狀態,可以分別表示「0」或「1」。現已製成這種存儲系統原型,它在透明容器里,填以聚丙烯醯胺凝膠,並把蛋白質放進去構成存放數據的三維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