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圖像存儲和通訊系統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圖像存儲和通訊系統

發布時間: 2022-06-13 09:03:52

㈠ 放射科pacs系統怎樣統計部位

放射科醫療設備購置 一、儀器設備名稱 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 二、購置理由 1、我院放射科設備現狀 我院正在使用的300毫安X光機已近二十年,該設備陳舊,工作故障頻發,已多次維修,攝片圖像質量差,現雖添置(省廳配套下發)一台新X光機,但攝片圖像質量也只一般,且工作人員操作流程繁瑣,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給臨床診斷造成很大不便,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所檢查所需設備要求更高,圖像質量要求更清晰,為了提高我院影像診斷技術和工作效率,有必要對我院放射診斷設備進行更新,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數字化影像診斷設備,它徹底解決了常規放射影像信息處理中的數字化問題,使檢查者從登記到獲取診斷報告一次性完成,提高了診斷質量,縮短了檢查時間,減少了以往的中間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全方位滿足受檢者之所需,體現出了醫學影像人性化服務的理念。 2、和傳統X線成像比較,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優勢: (1)成像迅速、工作流程快、工作效率高。數字化成像獲得影像數據的時間為0.125秒,省卻了投照中的暗室環節(裝片、洗片等),可以連續大量檢查病人,門診檢查報告均能在較快時間內完成。 (2)電子存儲醫學影像。數字化成像可利用光碟存儲、管理信息,可遠程傳遞醫學圖像,提高醫院遠程會診能力。同時查找資料十分方便、快捷,使放射科擺脫以膠片作為影像的載體及媒介物存儲影像資料。 (3)圖象質量優秀。數字化成像可進行窗寬窗位調節、邊緣增強、灰階變換等一系列後處理技術,無廢片。省卻了以前很多圖像質量達不到診斷要求而再次檢查的麻煩。 (4)低輻射劑量。輻射劑量可大幅度降低,尤其適合兒童、孕婦、年老體弱及需要檢查的病人。 3 (5)方便診斷。較高的密度解析度,並通過成像後處理、測定、組織均衡、能量減影等,增加診斷信息。 三、擬購設備的技術發展前景 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正在蓬勃發展,因為它可以直接創建有數字格式的圖像。它被認為比CR系統更具有競爭力,它比CR系統有著更好的空間解析度和對比度,由於提高了X線光子轉化效率(DQE),病人接受射線的劑量更小,尤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放射技術的工作流通量,為了達到更高的效率,DR必須集成在PACS系統中。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從根本上改變了醫學圖像的採集、顯示、存儲、交換方式和手段。完全取代膠片,展示了誘入的前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醫學圖像存儲和通訊系統PACS,正以破竹之勢走進醫院的殿堂。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作為PACS的關鍵環節,作為影像科革命性的標志,已成為醫院的首選。 四、購置經費來源 我院採取職工集股方式籌資購置。 五、擬購價格、數量 醫院擬購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一台,擬購置約60萬人民幣 六、經濟效益分析 醫院平均每天檢查病人約20人,按國家收費標准70元/人次計算,全年收入約50.4萬元,不到二年即可收回設備購置成本。 七、所需配套設施 1、房屋布局、水電設施達到要求 2、零配件、消耗品來源能滿足 3、排污、放射能解決 4、配套設施能滿足要求 八、人員基本情況 我院放射科現有臨床醫師壹名,技術熟練,均在常德市一醫院放射科正規培訓學習一年,且取得放射工作人員崗位證。(發放日期2011年7月1日市衛生局放發) 4 九、儀器設備主要技術參數、技術要求及型號規格 型號規格: 數字化X光機PLX8200 DR 主要技術及技術要求: 性能及參數 類 別 項 目 內 容 高 頻 X 射 線 機 最大輸出功率 25KW 主逆變頻率 40kHz 最大管電流 200mA mAS 0.4-360mAs 數 字 化 圖 像 影 像 處 理 系 統 數 字 探 測 器 探測器類型 CCD 視野范圍 17*17 Inch 像素 4K*4K 極限空間解析度 4.6LP/mm 系統控制 操作台 圖文處理軟體、X光同步控制軟體、運動控制軟體 影像 處理 圖像後處理 組織均衡、W/L調節、伽瑪校正、興趣點、反相、降噪、平滑、銳化、偽彩色、邊緣提取、陰影補償、濾波核 單窗、雙窗、四窗、移動、右旋90度、左旋90度、水平 鏡像、垂直鏡像、放大鏡、圖像縮放、復位、圖層信息 文字標注、圖形標注、長度測量、角度測量、矩形長度、矩形面積、橢圓長度、橢圓面積 圖像存貯、傳輸 Dicom直接發送、Dicom Workist SCU、標准Dicom DIR、膠片列印、海量存貯(硬碟、光碟) 機 械 結 構 性 能 U 型 臂 垂直升降范圍 450mm-1700mm(電動遙控) 焦屏距移動范圍 750mm-1550mm(電動遙控) 旋轉范圍 -40°- +130°(電動遙控) 攝 影 床 床面尺寸 2000mm×650mm 床面高度 ≤720mm 床面橫向移動 200mm(±100mm,電磁鎖定) 床面縱向移動 100mm(±50mm,電磁鎖定) 電源條件 380V 50HZ(可選配220V 50HZ) 十、科室論證小組意見 綜上所述,醫院科室認證小組建議立即購置數字化X光機PLX8200 DR一台,為醫院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 認證小組簽字: 十一、院委會意見 通過全院職工討論通過,論證小組認證,院委會成員一致通過,同意購置數字化X光機PLX8200 DR一台。 院委會成員簽字:

㈡ pacs是什麼意思

PACS是英文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的縮寫,譯為「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其組成主要有計算機、網路設備、存儲器及軟體。它是一個涉及放射醫學、影像醫學、數字圖像技術(採集和處理)、計算機與通訊、C/S體系結構的多媒體DBMS系統,涉及軟體工程、圖形圖像的綜合及後處理等多種技術,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實踐性強的高技術復雜系

pacs - 簡要介紹

網路1PACS用於醫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於放射科,經過近幾年的發展,PACS已經從簡單的幾台放射影像設備之間的圖像存儲與通信,擴展至醫院所有影像設備乃至不同醫院影像之間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現諸多分類叫法,如幾台放射設備的聯網稱為Mini PACS(微型PACS);放射科內所有影像設備的聯網Radiology PACS(放射科PACS);全院整體化PACS,實現全院影像資源的共享,稱為Hospital PACS。PACS與RIS和HIS的融合程度已成為衡量功能強大與否的重要標准。PACS的未來將是區域PACS的形成,組建本地區、跨地區廣域網的PACS網路,實現全社會醫學影像的網路化。

由於PACS需要與醫院所有的影像設備連接,所以必須有統一的通訊標准來保證不同廠家的影像設備能夠互連,為此,1983年,在北美放射學會(ACR)的倡議下,成立了ACR-NEMA數字成像及通信標准委員會。眾多廠商響應其倡議,同意在所生產的醫學放射設備中採用通用介面標准,以便不同廠商的影像設備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圖像數據交流。1985年,ACR/NEMA1.0標准版本發布;1988年,該標准再次修訂;1992年,ACR/NEMA第三版本正式更名為DICOM3.0(Digital l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中文可譯為"醫學數字圖像及通信標准"。DICOM3.0已為國際醫療影像設備廠商普遍遵循,所生產的影像設備均提供DICOM3.0標准通訊協議。符合該標準的影像設備可以相互通信,並可與其他網路通信設備互連。

在系統的輸出和輸入上必須支持DICOM3.0標准,已成為PACS的國際規范。只有在DICOM3.0標准下建立的PACS才能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系統連接和擴展功能。

pacs - 通信技術

網路2信息技術是現代文明的基礎,是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支撐手段,是高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著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變化。

近50年來,由於半導體、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的信息已經滲透到了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在醫學圖像處理領域,隨著放射學(Radiology)的迅速發展,為醫療診斷提供了多種人體成像技術,例如:CT、MRI、DSA(數字減影)、NM(核醫學成像)、US(超聲掃描顯像裝置)、CR(計算機投影射線照像術)、PET(正電子發射斷層X線照相術)等。這些新的醫學成像技術為臨床診斷提供了豐富的影像學資料,在相當程度上提高了醫療機構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但同時也使得如何有效地管理、處理和利用大量繁雜的醫學圖像資料的問題日益突出,急待解決。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尤其是高速計算設備、網路通訊及圖像採集、處理的軟、硬體技術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為醫學圖像的數字化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傳輸及有效利用提供了現實的數字技術基礎。

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醫學影像的存儲和傳輸系統,它是放射學、影像醫學、數字化圖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的結合,它將醫學圖像資料轉化為計算機數字形式,通過高速計算設備及通訊網路,完成對圖像信息的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及傳輸等功能,使得圖像資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PACS其主要應用方向為:設備集群使用:從多種影像設備或數字化設備中採集圖像;拍照與列印等多種輸出設備的 共享與選擇;影像傳輸與分送:在醫院內各科室之間快速傳輸圖像數據;遠程傳輸圖像及診斷報告等;輔助醫療功能:醫學圖像資料的管理、處理、變換等。

pacs - 系統介紹
PACS系統(圖像歸檔和通訊系統)原意為醫學影像計算機存檔與傳輸(醫學影像的採集和數字化,圖像的存儲和管理,數字化醫學圖像的高速傳輸,圖像的數字化處理和重現,圖像信息與其它信息的集成五個方面)。而在第二代PACS系統中,已經擴大為HIS-PACS的無縫連接,將病人流變為信息流,關注的核心是醫院臨床業務的流程再造。通過第二代PACS系統,可以輕松的實現.無紙化、無膠片化,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提高醫院整體效率,提高臨床診斷質量,實現遠程醫療。

通俗的講法,PACS系統出現類似於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過去病人進行影像檢查(如骨折拍片),需要等待膠片沖洗出來醫生才能診斷。而現在直接從檢查設備上讀出圖像到計算機上觀察診斷,大大提高了效率。PACS系統延伸到醫院其他的工作也進行數字化管理(如病歷本不再手寫,檢查單不再手寫,統計醫生工作量不再依靠護士手工統計)

pacs - 系統構成

系統依照規模的大小,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PACS)可分為四大類:科室內;院內圖像發布系統;整個醫院的PACS系統;基於全院PACS的遠程放射醫學系統。

依據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存在各種各樣的PACS系統設計方案,但概括來看,PACS系統由成像採集設備、遠近程顯示設備、儲存設備和遠近程通信設備等四部分組成。成像採集設備包括各類斷層掃描成像系統和各種射線照相技術形成的膠片等硬拷貝數字化掃描採集設備;圖像顯示設備包括各種圖像終端、圖像工作站;圖像存儲設備包括軟硬磁碟、磁帶和光碟等存儲設備;通訊設備包括數據機、網卡、電話交換系統、計算機局部網、廣域網、公用數據網等有關硬體通信模塊和設備。PACS在醫學信息領域主要提供四方面的功能:在診斷、報告、會診和遠程工作站上觀察醫學圖像;根據圖像的性質,把圖像儲存在適於短期或長期保存的存儲介質中;利用區域網、廣域網和公共通訊設施進行通訊;向用戶提供一個集成信息系統。PACS目的在於促進數字化醫院環境的形成,提高診斷效率,降低成本。相對於傳統的基於膠片的醫學圖像系統,無膠片的PACS具有眾多的優勢:數字圖像代替膠片減少了製造和購買膠片及相應的化學製品的費用;無膠片化存檔,可節省原來的硬拷貝和相關的管理費用、人力和場地,減少了管理膠片的工作人員,將不再有膠片的丟失、錯放、老化等問題,大大降低了醫院成本,可以更有效地使用龐大的醫學圖像資源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又達到了更高效、低價地觀察、存儲和傳送醫學圖像的目的。同時,利用計算機先進的存儲方式和強大的圖像壓縮功能以及網路傳輸能力,對已存儲的圖像進行多份拷貝變的簡單又直接,快速獲取圖像,根據診斷的需要,可以靈活地處理圖像,可以實現醫院內部甚至遠程的醫院之間的醫學圖像信息的共享,便於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pacs - 關鍵技術

關鍵技術PACS涉及多項技術,它們包括:計算機、通訊、文件存儲、數據獲取、顯示、圖像數據壓縮、人工智慧、光電子設備、軟體、標准化和系統集成。PACS涉及的關鍵技術問題標准化技術:標准化技術應用在建立PACS中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各廠家生產的影像設備的圖像格式各異,網路介面標准不一致,阻礙了醫學數字影像的交換和通訊;數字化圖像信息的採集:首先要實現圖像的數字化。CT、MRI、DSA、CR、DR以及一些超聲成像等已是數字成像,通過採集介面模塊或設備就可將數字化圖像信息從主機中取出,並構成數據文件到存儲設備中去,供顯示或傳輸。而大量X射線成相系統仍處於非數字化圖像階段,通常購置數字化儀將它們數字化。由於各廠家生產的各種影像設備的圖像格式各異,網路介面標准不一致,阻礙了醫學數字影像的交換和通訊;圖像壓縮技術:醫學圖像數據量大,建立PACS中許多技術困難都與圖像的壓縮、傳輸、顯示等有關。如何能對圖像進行壓縮,是多年圖像處理技術研究重點之一,由於醫學影像對醫學診斷的可靠性影響非常大。

常用的也只有無損壓縮演算法;醫用圖像的歸檔管理:圖像實現數字化以後,可將其分門別類存儲於計算機介質中,如磁碟、光碟內,尤其是光碟存儲器,以其經濟實惠被廣泛應用。一片光碟上可以存儲幾百幅圖像;醫用圖像顯示和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為醫學圖像的觀察提供了「數字信息監視器」組合模式,極大地方便和加速了醫學圖像資源的形成、周轉和調閱。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使醫學圖像的顯示圖像監視器和圖像工作站幾乎可瞬時顯示整幅圖像。醫學圖像通信,首先是通過區域網在醫院內部實現患者影像信息的調閱,其次是通過專線網或互聯網實現影像的遠程調用和異地診斷。

pacs - 發展情況

系統構成PACS是現代影像診斷的模式和潮流,是一項具有燦爛前景的高新技術,它的發展與普及將對醫學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把傳統的醫學圖像拷貝方式改成電子式的軟拷貝方式,推廣應用PACS在醫院是非常必要的,隨著數字成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進步,國內眾多醫院其影像設備逐漸更新為數字化,PACS的應用和普及已成為現代化醫療不可阻擋的潮流。進入90年代,為了提高醫院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各級醫療機構對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許多醫院已經建立了不同規模的醫院信息系統。就醫院信息系統發展而言,醫院信息系統大多數屬於醫院管理系統(HIS)的范疇,主要針對醫院人員的財務管理;而同樣是數字化醫院環境重要組成部分的PACS卻發展相對遲慢。

中國PACS系統發展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研究和開發經費少;多數醫院的醫療圖像設備較為陳舊,很少有標准數字介面,尤其是能夠利用網路傳輸醫學圖像的設備更為少見;醫院的信息基礎機構建設落後,多數醫務人員對計算機應用環境不熟悉;以往開發的HIS/RIS系統往往忽略了標准化問題,難以進行與PACS系統的集成;多數影像設備是從國外引進的,在這樣的環境下,PACS開發和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中文化的問題。PACS發展應關注於:對醫院信息基礎結構的改進;對老舊圖像設備的改造;對現有醫院信息系統的標准化。國內由於對PACS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在構建PACS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技術問題。

在設計PACS系統時應該充分考慮系統所要實現的功能在選擇規模時應該充分考慮醫院的實際條件不要一哄而上。資金雄厚的大型醫院由於在這一方面的工作開展較早,並且已經構成了小型或者部分PACS,這時可以考慮建立比較完整的PACS。而中小型醫院由於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原因,最好首先構建小型或部分PACS在一方面積累經驗,而不是一味趕時髦。醫院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求建立不同規模的PACS系統,逐步向數字化醫院過度。尤為重要的是,醫學圖像領域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緊密相關,醫學圖像領域的進步是醫院實際要求、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技術開發以及企業商業目標相互推動的結果,PACS系統開發和應用同樣需要醫院、研究機構及企業界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合作。

pacs - 前景展望
系統構成PACS 最初是從處理放射科的數字圖像發展起來的。然而隨著 PACS 標准化的進程,尤其是 ACR-NEMA(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 Association ,美國放射學會和美國電器製造商學會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准 )3.0 標準的普遍接受,目前的 PACS 已擴展到所有的醫學圖像領域,如心臟病學、病理學、眼科學、皮膚病學、核醫學、超聲學以及牙科學等。

21世紀的醫院管理系統中,PACS系統將占據醫學診斷分析得據主導地位。

PCAS系統在應用中涉及到數字化存儲圖像,無膠片管理,節省用於沖洗、保存膠片和記錄的大量人力物力;如:化學葯品費用,處理和保養費用 、存儲費用、擺放費用 、人工費用 、查閱費用 、送片費用;可提供更多醫生網路化的協同工作;提供遠程會診功能,節省人力物力,同時能夠提高醫院會診能力,擴大知名度。可以實現資料統計的自動化,對於科研分析有重大意義,同時可以對科室人員的工作量 和狀態進行統計,能夠發現管理薄弱環節,更好評價員工,激勵員工,為科室創造更大的效益。可以規范診斷報告,列印出圖文並茂的病歷,同時生成電子病歷,形成社區電子病歷中心,為病人提供電子病歷存放查詢服務,增加對用戶的影響力。 共享輸出設備,節省設備投資,比如激光相機, DICOM相機等。減少、消除重復工作。更高的生產力 , 更低的運行成本和更多收入。不再丟失檢查資料和膠片。

對於臨床:提供更快、更有效獲取病人信息的途徑。通過與周圍醫院聯合提供更多的醫療服。 方便臨床醫生隨時調閱病人的信息。

對於放射醫生:方便。在家或辦公室即可讀片,不用擠在集中讀片的地方 快速得到病人的以往膠片。幾秒鍾便獲得檢查數據。多種圖像,如超聲,核磁, CT,DSA等圖像可以直接參考對比,並進行相應圖像處理,方便診斷。減小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影像可以永久利用。直接得到無失真的原始圖像用於學術交流。

對於病人:減少住院時間。更快的診斷和治療。同時參考多次檢查結果。更快的報告時間。能夠得到專家的服務 。

輔助醫療功能:醫學圖像資料的管理、處理、變換等。

㈢ 求助,急,高懸賞,區域影像歸檔與通訊系統(PACS)的定義

PACS系統基礎知識
1.1什麼是PACS系統?

PACS(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munication System),通常稱為醫學影像計算機存檔與傳輸系統或醫學影像系統,是醫院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使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對醫學影像進行數字化處理的系統,其目標是用來代替現行的模擬醫學影像體系。它主要解決醫學影像的採集和數字化,圖像的存儲和管理,數字化醫學圖像的高速傳輸,圖像的數字化處理和重現,圖像信息與其它信息的集成五個方面的問題。PACS遵從的標準是國際醫學影像標准DICOM 3.0。

1.2 PACS系統的由來及歷史

PACS的概念提出於80年代初。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兩個主要因素引起的:一是數字化影象設備,如CT設備等的產生使得醫學影象能夠直接從檢查設備中獲取;另一個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容量數字信息的存儲、通訊和顯示都能夠實現。在80年代初期,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於大型計算機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基本完成了研究階段而轉向實施,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轉向為醫療服務的系統,如臨床信息系統,PACS等方面。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等相繼建立起研究PACS的實驗室和實驗系統。隨著技術的發展,到90年代初期已經陸續建立起一些實用的PACS。

在80年代中後期所研究的醫學影象系統主要採用的是專用設備,整個系統的價格非常昂貴。到90年代中期,計算機圖形工作站的產生和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PACS的整體價格有所下降。進入90年代後期,微機性能的迅速提高,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PACS可以建立在一個能被較多醫院接受的水平上。

早期的數字化醫學影象設備所產生的數字圖象格式都是由各個設備生產廠商自己確定的專有格式,別人無法利用。這個問題極大地影響了PACS的發展,這引起廣大致力於醫學影象研究的學者、廠商和學術及行業團體的重視。1982年美國放射學會(ACR)和電器製造協會(NEMA)聯合組織了一個研究組,1985年制定出了一套數字化醫學影象的格式標准,即ACR-NEMA 1.0標准,隨後在1988年完成了ACR-NEMA 2.0。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僅有圖象格式標准還不夠,通訊標准在PACS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即在1993年由ACR和NEMA在ACR-NEMA 2.0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通訊方面的規范,同時按照影象學檢查信息流特點的E-R模型重新修改了圖象格式中部分信息的定義,制定了DICOM 3.0標准。這個標准已經被世界上主要的醫學影象設備生產廠商接受,因此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

近年來,在每年的北美放射學大會上還專門提供DICOM環境,組織各個廠商進行影象設備的互聯。 隨著應用的不斷發展,DICOM標准也在不斷的更新,它所支持的醫學影象種類也不斷地增加,已經從原來ACR-NEMA標准只支持放射影象擴展到支持內窺鏡、病理等其他影象。也有學者在研究處理醫學圖形、聲音等信息,同時也有人研究DICOM與其他醫學信息傳輸標準的溝通,如HL7等。人們已經認識到醫學影象系統應該是醫院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PACS應該與其他系統相互溝通信息,形成一個醫院信息的整體。

1.3 PACS系統的發展趨勢

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醫院信息系統

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系統

PACS與HIS /RIS的融合

多年來,雖然PACS與HIS /RIS一直是以不同標准獨立發展的,但縱觀其發展歷程,他們的趨勢是最終彼此相互融合,原因分析如下:

(1) 從HIS /RIS的角度來看,技術的發展要求HIS /RIS中的醫療信息不只包括數字、字元記錄,還需要圖形、圖像及聲音等記錄形式。PACS是診斷圖像的來源,因此HIS /RIS需要集成PACS。

(2) 從PACS的發展需要來看,若能直接從HIS /RIS中獲取病人統計信息,將避免此類信息的重復錄入,提高醫院效率,減少數據丟失。

1.4 PACS系統的效益

——提高醫院品質

——節省人力

——節省膠片成本

——節省技師操作時間

——節省病人等候時間

——充分共享院內信息

——提高影像儀器的效率

——實現真正的遠程會診醫療

1.5DICOM標准

DICOM(Digital Imaging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是醫學影像儀器和軟體間共通的通訊標准。此標準是目前國際通用的醫療影像通訊及儲存標准,只要是符合此標準的儀器或軟體,就可以連入共同的PACS網路系統。

㈣ 醫院派克斯系統是什麼

醫院派克斯系統--醫院PACS系統
PACS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縮寫,意思為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它是應用在醫院影像科室的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超聲,各種X光機,各種紅外儀、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各種介面(模擬,DICOM,網路)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在一定的授權下能夠很快的調回使用,同時增加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由於醫療影像設備介面類別眾多,同時每天產生大量數據,所以如何在各種影像設備間傳輸數據和如何組織存儲數據對於系統至關重要的。
2. PACS帶給醫院的好處
1) 物料成本的減少:引入PACS後,圖像均採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紙張,膠片等)。
2) 管理成本的減少:數字化存儲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失真,同時佔地小,節省了大量的介質管理費用
3) 提高工作效率:數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調閱影像成為可能,比如借片和調閱病人以往病歷等原來需要很長周期和大量人力參與的事情現在只需輕松點擊即可實現,大大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醫生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每天能接待的病人數增加,給醫院帶來效益。
4) 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通過數字化,可以大大簡化醫生的工作流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診斷上,有助於提高醫院的診斷水平。同時各種圖像處理技術的引進使得以往難以察覺的病變變得清晰可見。方便的以往病歷的調閱還使得醫生能夠參考借鑒以前的經驗作出更准確的診斷。數字化存儲還使得遠程醫療成為可能。
5) 為醫院提供資源積累:對於一個醫院而言,典型的病歷圖像和報告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而無失真的數字化存儲和在專家系統下做出的規范的報告是醫院的寶貴的技術積累。
6) 充分利用本院資源和其他醫院資源:通過遠程醫療,可以促進醫院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互補互惠互利,促進雙方發展。
3. 我們的PACS特點
第三代PACS
實現工作流,根據醫生登錄地點,圖象自動送到醫生處
2) 開放系統
從系統內部存儲,模塊之間的通信到和外部系統之間的通信完全採用DICOM協議,完全基於DICOM協議,互聯極為方便
3) 模塊化系統
採用模塊化設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的功能組合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4) 用戶可配置系統
可以由用戶靈活配置出適合自己的用戶使用界面
4. PACS的技術內涵
PACS真正的技術在於介面技術和存儲技術。在存儲方面,技術都已經比較成熟:大容量分級存儲,預提取機制。但是在介面技術方面,由於介面標准日新月異,介面技術也不斷發展。在介面方面主要有一下幾種:
1) 模擬介面
2) 網路介面
3) DICOM介面
5. 超聲介紹
琥珀超聲PACSA型超聲,它為振幅調制型,是一種超聲示波診斷,按不同的反射波判斷疾病,診斷能力有限。後來出現了B型超聲,為輝度調制型,是超聲顯像診斷類型,能直接顯示二維空間圖像,故又稱二維超聲,能直接觀察到器官的影像,診斷能力大大提高。之後,又出現了D型超聲,也稱多普勒型,是超聲頻移診斷法,利用多普勒效應,顯示血液流動和臟器活動的信號。此外,還相繼出現了M型、C型和T型超聲。近年,又生產出彩色B超,比B超分辨能力更強。
超聲技術主要用於體內液性、實質性病變的診斷,對於胃、肺和胃腸道的病變則難以進行分辨。超聲檢查對發現病變、確定病變的位置和大小比較容易,確定病變是否為液性或含氣性也較可靠,也尚能分辨腫瘤的良性與惡性。超聲對檢查心臟、腹部和盆腔器官包括妊娠的檢查應用較多,如對肝血管瘤、肝膿腫、肝硬化,膽囊結石及腫瘤,脾和胰腺的疾病以及腹水診斷較為可靠;對腎臟、膀胱、前列腺、腎上腺、子宮、卵巢等疾病的診斷比對甲狀腺、乳腺疾病的檢查診斷准確;對妊娠的診斷,包括胎位、胎盤定位、多胎、死胎、胎兒畸形及葡萄胎判定等,都有相當高的價值。由於超聲診斷儀不似CT昂貴,收費標准較低,因此,在臨床應用較普遍,檢查前的准備也很簡單,如做肝、膽、胰、脾檢查只需在檢查當天禁食和禁水;檢查婦科、前列腺則只需憋足小便即可。
6. 放射介紹
琥珀放射PACS放射診斷是利用不同的放射線設備及技術,對人體某些組織或臟器,產生不同的圖像並記錄下來,再通過影像分析,結合臨床表現及其他檢查而作出診斷,提供臨床醫師參考。CT問世前, 放射科主要依賴常規X線檢查,電子計算機體層成像(CT)、數字減影成像(DSA)、磁共振成像(MRI)等先進設備相繼問世,使影像診斷的正確率得到明顯提高。影像診斷科是各醫院投資最大,高、精、尖設備最多的科。因此,開展的業務范圍最廣,CT、磁共振等檢查室都歸入放射診斷科範圍。近些年,又開展了介入性放射學(也稱手術性放射學,包括介入性診斷和介入性放射治療)。介入性放射學治療的引進,使影像科由單純的診斷功能,轉變為診斷加治療的多功能的新型學科。此外,不少醫院還將放射線治療室(簡稱放療室)納入放射線科,組成了一個包括放射診斷和放射治療的龐大醫技科室。
放射科室設備一般分為一下幾類:
1) CT:按照掃描方式可以分為一般的CT和螺旋CT
2) MR(磁共振成像):通過核磁共振原理成像
3) NM(核醫學成像)用核射線成像,原理類似CT
4) PECT(正電子發射型CT)
5) SPECT(單光子發射CT)
6) 普通X光機:用於普通X光檢查
7) DSA(心血管機):數字剪影
8) DR(數字X光機):X光機的下一代產品,全數字化
9) CR(計算機化X線放射影像系統):通過感光板代替膠片,感光後通過掃描進入系統

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圖像歸檔和通訊系統)原意為醫學影像計算機存檔與傳輸(醫學影像的採集和數字化,圖像的存儲和管理,數字化醫學圖像的高速傳輸,圖像的數字化處理和重現,圖像信息與其它信息的集成五個方面)。而在第二代PACS系統中,已經擴大為HIS-PACS的無縫連接,將病人流變為信息流,關注的核心是醫院臨床業務的流程再造。通過第二代PACS系統,可以輕松的實現.無紙化、無膠片化,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提高醫院整體效率,提高臨床診斷質量,實現遠程醫療。
通俗的講法,PACS系統出現類似於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過去病人進行影像檢查(如骨折拍片),需要等待膠片沖洗出來醫生才能診斷。而現在直接從檢查設備上讀出圖像到計算機上觀察診斷,大大提高了效率。PACS系統延伸到醫院其他的工作也進行數字化管理(如病歷本不再手寫,檢查單不再手寫,統計醫生工作量不再依靠護士手工統計)
PACS是英文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縮寫,譯為"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其組成主要有計算機、網路設備、存儲器及軟體。PACS用於醫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於放射科,經過近幾年的發展,PACS已經從簡單的幾台放射影像設備之間的圖像存儲與通信,擴展至醫院所有影像設備乃至不同醫院影像之間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現諸多分類叫法,如幾台放射設備的聯網稱為Mini PACS(微型PACS);放射科內所有影像設備的聯網Radiology PACS(放射科PACS);全院整體化PACS,實現全院影像資源的共享,稱為Hospital PACS。PACS與RIS和HIS的融合程度已成為衡量功能強大與否的重要標准。PACS的未來將是區域PACS的形成,組建本地區、跨地區廣域網的PACS網路,實現全社會醫學影像的網路化。
由於PACS需要與醫院所有的影像設備連接,所以必須有統一的通訊標准來保證不同廠家的影像設備能夠互連,為此,1983年,在北美放射學會(ACR)的倡議下,成立了ACR-NEMA數字成像及通信標准委員會。眾多廠商響應其倡議,同意在所生產的醫學放射設備中採用通用介面標准,以便不同廠商的影像設備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圖像數據交流。1985年,ACR/NEMA1.0標准版本發布;1988年,該標准再次修訂;1992年,ACR/NEMA第三版本正式更名為DICOM3.0(Digital l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中文可譯為"醫學數字圖像及通信標准"。目前,DICOM3.0已為國際醫療影像設備廠商普遍遵循,所生產的影像設備均提供DICOM3.0標准通訊協議。符合該標準的影像設備可以相互通信,並可與其他網路通信設備互連。
在系統的輸出和輸入上必須支持DICOM3.0標准,已成為PACS的國際規范。只有在DICOM3.0標准下建立的PACS才能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系統連接和擴展功能。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概述:
信息技術是現代文明的基礎,是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支撐手段,是高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著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變化。
近50年來,由於半導體、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的信息已經滲透到了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在醫學圖像處理領域,隨著放射學(Radiology)的迅速發展,為醫療診斷提供了多種人體成像技術,例如:CT、MRI、DSA(數字減影)、NM(核醫學成像)、US(超聲掃描顯像裝置)、CR(計算機投影射線照相術)、PET(正電子發射斷層X線照相術)等。這些新的醫學成像技術為臨床診斷提供了豐富的影像學資料,在相當程度上提高了醫療機構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但同時也使得如何有效地管理、處理和利用大量繁雜的醫學圖像資料的問題日益突出,急待解決。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尤其是高速計算設備、網路通訊及圖像採集、處理的軟、硬體技術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為醫學圖像的數字化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傳輸及有效利用提供了現實的數字技術基礎。
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醫學影像的存儲和傳輸系統,它是放射學、影像醫學、數字化圖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的結合,它將醫學圖像資料轉化為計算機數字形式,通過高速計算設備及通訊網路,完成對圖像信息的採集、存儲、管理、處理及傳輸等功能,使得圖像資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PACS是一個涉及放射醫學、影像醫學、數字圖像技術(採集和處理)、計算機與通訊、C/S體系結構的多媒體DBMS系統,涉及軟體工程、圖形圖像的綜合及後處理等多種技術,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實踐性強的高技術復雜系統。其主要應用方向為:
·設備集群使用:從多種影像設備或數字化設備中採集圖像;拍照與列印等多種輸出設備的 共享與選擇;
·影像傳輸與分送:在醫院內各科室之間快速傳輸圖像數據;遠程傳輸圖像及診斷報告等;
·輔助醫療功能:醫學圖像資料的管理、處理、變換等。

㈤ 醫院PACS 誰能給詳細解說一下呢

一、PACS的發展歷史
PACS的概念提出於80年代初。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兩個主要因素引起的:一是數字化影像設備,如CT設備等的產生使得醫學影像能夠直接從檢查設備中獲取;另一個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容量數字信息的存儲、通訊和顯示都能夠實現。在80年代初期,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於大型計算機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基本完成了研究階段而轉向實施,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轉向為醫療服務的系統,如臨床信息系統,PACS等方面。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等相繼建立起研究PACS的實驗室和實驗系統。隨著技術的發展,到90年代初期已經陸續建立起一些實用的PACS。
在80年代中後期所研究的醫學影像系統主要採用的是專用設備,整個系統的價格非常昂貴。到90年代中期,計算機圖形工作站的產生和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PACS的整體價格有所下降。進入90年代後期,微機性能的迅速提高,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PACS可以建立在一個能被較多醫院接受的水平上。
二、PACS的功能配置
PACS(醫院影像存儲與通訊系統)在醫院影像科室中迅速普及開來,如同計算機與互聯網日益深入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PACS也在改變著影像科室的運作方式,一種高效率、無膠片化影像系統正在悄然興起。在這些變化中,PACS的主要作用有:
1) PACS聯接功能
為了能將影像設備聯網,其先決條件是將影像本身數字化。目前,新生產的CT、MR、數字X光機、核醫學設備上都有DICOM圖像輸出介面,可以直接與PACS聯接。對於那些沒有DICOM介面的設備,接入PACS的方式則較為復雜,要用專門的設備將起影像轉換為DICOM標准後再接入PACS。 對於舊型號的CT、MR,一般需要增加專用升級模塊來實現,使用這種方法圖像的質量有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也較好,但價格通常較高。對於非數字化的X光機,通常採用的方式有用數字化感光屏(CR)或通過將膠片直接通過掃描儀轉換成數字化圖像。另外常用的轉換方式還有視頻捕捉(Screen Capture),既對有視頻信號的設備(如超聲、核醫學設備),可將其視頻信號轉換為DICOM圖像。
2) PACS的影像存儲與管理功能
醫學影像的數據量通常很大,常規一次CT掃描為10MB量級,而X光機的胸片可以到20MB,心血管造影的圖像可達80MB以上,128排三維重建CT圖像可達1GB。存儲與管理影像為PACS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實現這一功能的成本占系統總成本的20%-60%.小型的PACS工作站可以用100GB的伺服器來存儲圖像,並用光碟刻錄機來將圖像永久保存。大中型的PACS則用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來實現不同的要求,通常以TB為存儲單位,三甲級別醫院,存儲容量可高達幾十TB。
3) 圖像的調用與後處理功能
所有PACS圖像資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對其進行調用和處理。數字化圖像可直接在計算機的監示器上顯示出來。監視器的解析度、對比度、亮度、雜訊及失真等性能直接影響數字化圖像的質量,從而影響著最終診斷結果。由於醫學圖像信息量大,為了便於存貯和傳輸,提高PACS的效率,有必要對圖像進行壓縮處理,特別是對高解析度的彩色圖像更有必要壓縮。

㈥ 放射科申請購買DR設備報告怎麼寫

放射科醫療設備購置

一、儀器設備名稱 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 二、購置理由
1、我院放射科設備現狀
我院正在使用的300毫安X光機已近二十年,該設備陳舊,工作故障頻發,已多次維修,攝片圖像質量差,現雖添置(省廳配套下發)一台新X光機,但攝片圖像質量也只一般,且工作人員操作流程繁瑣,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給臨床診斷造成很大不便,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所檢查所需設備要求更高,圖像質量要求更清晰,為了提高我院影像診斷技術和工作效率,有必要對我院放射診斷設備進行更新,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數字化影像診斷設備,它徹底解決了常規放射影像信息處理中的數字化問題,使檢查者從登記到獲取診斷報告一次性完成,提高了診斷質量,縮短了檢查時間,減少了以往的中間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全方位滿足受檢者之所需,體現出了醫學影像人性化服務的理念。
2、和傳統X線成像比較,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優勢:
(1)成像迅速、工作流程快、工作效率高。數字化成像獲得影像數據的時間為0.125秒,省卻了投照中的暗室環節(裝片、洗片等),可以連續大量檢查病人,門診檢查報告均能在較快時間內完成。
(2)電子存儲醫學影像。數字化成像可利用光碟存儲、管理信息,可遠程傳遞醫學圖像,提高醫院遠程會診能力。同時查找資料十分方便、快捷,使放射科擺脫以膠片作為影像的載體及媒介物存儲影像資料。
(3)圖象質量優秀。數字化成像可進行窗寬窗位調節、邊緣增強、灰階變換等一系列後處理技術,無廢片。省卻了以前很多圖像質量達不到診斷要求而再次檢查的麻煩。
(4)低輻射劑量。輻射劑量可大幅度降低,尤其適合兒童、孕婦、年老體弱及需要檢查的病人。
3 (5)方便診斷。較高的密度解析度,並通過成像後處理、測定、組織均衡、能量減影等,增加診斷信息。

三、擬購設備的技術發展前景
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正在蓬勃發展,因為它可以直接創建有數字格式的圖像。它被認為比CR系統更具有競爭力,它比CR系統有著更好的空間解析度和對比度,由於提高了X線光子轉化效率(DQE),病人接受射線的劑量更小,尤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放射技術的工作流通量,為了達到更高的效率,DR必須集成在PACS系統中。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從根本上改變了醫學圖像的採集、顯示、存儲、交換方式和手段。完全取代膠片,展示了誘入的前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醫學圖像存儲和通訊系統PACS,正以破竹之勢走進醫院的殿堂。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作為PACS的關鍵環節,作為影像科革命性的標志,已成為醫院的首選。
四、購置經費來源
我院採取職工集股方式籌資購置。 五、擬購價格、數量
醫院擬購直接數字成像系統(DR)一台,擬購置約60萬人民幣 六、經濟效益分析
醫院平均每天檢查病人約20人,按國家收費標准70元/人次計算,全年收入約50.4萬元,不到二年即可收回設備購置成本。
七、所需配套設施
1、房屋布局、水電設施達到要求 2、零配件、消耗品來源能滿足 3、排污、放射能解決 4、配套設施能滿足要求 八、人員基本情況
我院放射科現有臨床醫師壹名,技術熟練,均在常德市一醫院放射科正規培訓學習一年,且取得放射工作人員崗位證。(發放日期2011年7月1日市衛生局放發)
4 九、儀器設備主要技術參數、技術要求及型號規格 型號規格: 數字化X光機PLX8200 DR 主要技術及技術要求: 性能及參數
類 別 項 目 內 容
高 頻 X 射 線 機
最大輸出功率 25KW 主逆變頻率 40kHz 最大管電流
200mA mAS
0.4-360mAs
數 字 化 圖 像 影 像 處 理 系 統
數 字 探 測
器 探測器類型 CCD 視野范圍 17*17 Inch 像素 4K*4K 極限空間解析度 4.6LP/mm 系統控制
操作台
圖文處理軟體、X光同步控制軟體、運動控制軟體
影像
處理
圖像後處理
組織均衡、W/L調節、伽瑪校正、興趣點、反相、降噪、平滑、銳化、偽彩色、邊緣提取、陰影補償、濾波核 單窗、雙窗、四窗、移動、右旋90度、左旋90度、水平
鏡像、垂直鏡像、放大鏡、圖像縮放、復位、圖層信息 文字標注、圖形標注、長度測量、角度測量、矩形長度、矩形面積、橢圓長度、橢圓面積
圖像存貯、傳輸
Dicom直接發送、Dicom Workist SCU、標准Dicom
DIR、膠片列印、海量存貯(硬碟、光碟)
機 械 結 構 性 能
U
型 臂 垂直升降范圍 450mm-1700mm(電動遙控) 焦屏距移動范圍 750mm-1550mm(電動遙控) 旋轉范圍 -40°- +130°(電動遙控) 攝


床面尺寸 2000mm×650mm 床面高度 ≤720mm
床面橫向移動 200mm(±100mm,電磁鎖定) 床面縱向移動 100mm(±50mm,電磁鎖定) 電源條件
380V 50HZ(可選配220V 50HZ)

十、科室論證小組意見
綜上所述,醫院科室認證小組建議立即購置數字化X光機PLX8200 DR一台,為醫院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 認證小組簽字:

十一、院委會意見
通過全院職工討論通過,論證小組認證,院委會成員一致通過,同意購置數字化X光機PLX8200 DR一台。
院委會成員簽字:

㈦ 用於PACS存儲圖像的設備,哪個是不正確的

成像裝置。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PACS)PACS是存放和傳輸圖像的設備,不是成像裝置。因此用於PACS存儲圖像的設備成像裝置裝置是不正確的。

㈧ 什麼是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它分為幾類有幾部分構成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狹義上是指基於醫學影像存儲與通信系統,從技術上解決圖像處理技術的管理系統;在現代醫療行業,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是指包含了包括了RIS,以DICOM3.0國際標准設計,以高性能伺服器、網路及存儲設備構成硬體支持平台,以大型關系型資料庫作為數據和圖像的存儲管理工具,以醫療影像的採集、傳輸、存儲和診斷為核心,是集影像採集傳輸與存儲管理、影像診斷查詢與報告管理、綜合信息管理等綜合應用於一體的綜合應用系統,主要的任務就是把醫院影像科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包括核磁、CT、DR、超聲、各種X光機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DICOM3.0國際標准介面(中國市場大多為模擬,DICOM,網路等介面)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在一定的授權下能夠很快的調回使用,同時增加一些輔助診斷管理功能。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分類】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把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應用劃分為四類:
1、在整個醫院內實施的完整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目標是支持在醫院內部所有關於圖像的活動,集成了醫療設備,圖像存儲和分發,數字圖像在重要診斷和會診時的顯示,圖像歸檔,以及外部信息系統;
2、在醫院放射科部門內實施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系統,目標是提高部門內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
3、在醫院內部的圖像分發系統,目標是幫助醫院的其他部門,特別是急診室(ER)和特護房(ICU)獲得放射醫療部門生成的圖像;
4、遠程放射醫療,目標是支持遠程圖像傳輸和顯示。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由三部份組成】
1、Database Server SubSystem:用於管理影像。
醫學圖像診斷在現代醫療活動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藉助可視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已越來越離不開醫學圖像的信息,在臨床診斷、醫學科研等方面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醫學圖像信息是多樣化的,如B超掃描圖像、彩色多普勒超聲圖像、核磁共振(MRI)圖像、X-CT圖像、X線透視圖像,各種電子內窺鏡圖像,顯微鏡下病理切片圖像等。隨著醫學診斷可視化技術的深入發展,人們正在不斷努力,尋求更清晰、更有診斷價值的高質量醫學圖像。中國的醫院在過去十多年間,引進了大批進口的先進醫學圖像設備,對提高診斷水平,加強對醫院等級管理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由於資金的困擾及儀器設計的水平、大多數醫學圖像設備都沒有考慮圖像的儲存和傳輸功能、充其量配置一部列印機或X光膠片作圖像記錄。醫生診斷是通過對儀器屏幕的圖像進行肉眼觀察,憑個人的經驗進行分析診斷、主觀成分較多。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醫學圖像的存儲和傳送成為可能,大容量的硬碟、圖像信息的壓縮技術、可讀寫光碟的應用,使醫學圖像可以大量存儲。DICOM3.0標準的制定使醫學圖像及各種數字信息在計算機間傳送有了一個統一的標准,通過數據介面與互聯網接通,就可以進行醫學圖像信息的遠程傳輸,實現異地會診。PACS是實現醫學圖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條件,它把醫學圖像從採集、顯示、儲存、交換和輸出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後實現圖像的儲存和傳送。
此外,通過對醫學圖像和信息進行計算機智能化處理後,可使圖像診斷摒棄傳統的肉眼觀察和主觀判斷。藉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對圖像的像素點進行分析、計算、處理,得出相關的完整數據,為醫學診斷提供更客觀的信息,最新的計算機技術不但可以提供形態圖像,還可以提供功能圖像,使醫學圖像診斷技術走向更深層次。
2、File Server SubSystem : 用於存放影像。
大容量存儲設備分為以下四類:磁介質,光介質,磁帶及其它(如全息存儲)仍在發展中的介質。磁碟容量正在飛速增長,未來的方向是TB級桌面磁碟,2000年時價格下降到3美分/MB。在光學存儲設備中,DVD是目前的熱點,但其影響力遠不如CD-ROM技術當年的影響力。DVD目前可以作為備份介質,但作為存儲介質仍有不足,可擦寫的DVD還不成熟。磁帶的新進展包括多磁軌記錄、磁阻式磁頭和允許隨機訪問的新型格式。磁帶的價格很有吸引力,但不能防潮,也不能接近磁場,存放場所的要求比較嚴格。
備份(歸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考慮到技術的變化,歸檔策略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例如,一個機構的7年歸檔容量是11TB,因而現在購買了11TB的存儲介質,但存儲介質的價格將來會下跌,技術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這是不合算的。
資料庫的性能、可靠性和容量與PACS系統的性能直接相關。PACS系統中圖像的每一次流動都與資料庫有關,但PACS的資料庫技術受到了忽視。當PACS集成到MIS系統中時,這一點將會得到改觀。高可用性技術的發展隨著用戶對PACS的依賴性增強將會越來越重要。
3、DICOM SubSystem:透過DICOM 協議與檢查設備連線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