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更換 歐迅特磁碟陣列中壞了的硬碟
硬碟陣列(RAID)技術詳解
對於硬碟的歷史發展來說,還有各種硬碟的附加技術,如硬碟數據保護技術和防震技術,以及降噪技術,它們也隨著硬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但一般而言,不同硬碟廠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硬碟保護技術,如昆騰的數據保護系統DPS、震動保護系統SPS;邁拓的數據保護系統MaxSafe、震動保護系統ShockBlock;西部數據公司的數據保護系統Data SafeGuide(數據衛士)等等。這些保護技術都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技術。
此外硬碟的數據緩存也隨著硬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增大,早期IDE硬碟的數據緩存只有128KB甚至更小,而那時2MB的數據的只能在高端的SCSI硬碟上看到。當然隨著存儲技術及高速存儲器價格的降低,IDE硬碟的數據緩存增加到了256KB,而接下來就是512KB了,目前主流的IDE硬碟數據緩存則為2MB或8M。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關注RAID(磁碟陣列)。
RAID的英文全稱為: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或簡稱磁碟陣列。由美國加州大學在1987年開發成功。
RAID的初衷主要是為大型伺服器提供高端的存儲功能和冗餘的數據安全。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餘的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性能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較為完備的相互校檢/恢復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鏡象備份,從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統的容錯度,提高了系統的穩定冗餘性,這也是Rendant一詞的由來。
不過,所有的RAID系統最大的優點則是「熱交換」能力:用戶可以取出一個存在缺陷的驅動器,並插入一個新的予以更換。對大多數類型的RAID來說,可以利用鏡像或奇偶信息來從剩餘的驅動器重建數據不必中斷伺服器或系統,就可以自動重建某個出現故障的磁碟上的數據。這一點,對伺服器用戶以及其他高要求的用戶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冗餘的功能指的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冗餘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
RAID以前一直是SCSI領域獨有的產品,因為它當時的技術與成本也限制了其在低端市場的發展。今天,隨著RAID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廠商的不斷努力,我們已經能夠享受到相對成本低廉的多的IDE-RAID系統,雖然穩定與可靠性還不能與SCSI-RAID相比,但它相對於單個硬碟的性能優勢對廣大玩家是一個不小的誘惑。隨著相關設備的擁有成本和使用成本不斷下降,這項技術也已獲得一般電腦用戶的青睞。
RAID技術是一種工業標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各主要RAID級別做一個大致的了解。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中譯為集帶工作方式。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系統傳輸來的數據,經過RAID控制器通常是平均分配到幾個磁碟中,而這一切對於系統來說是完全不用干預的,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的認為:N個硬碟是一個容量為N個硬碟容量之和的「大」硬碟。RAID0的主要工作目的是獲得更大的「單個」磁碟容量。另一方面就是多個硬碟同時讀取,從而獲得更高的存取速度。例如一個由兩個硬碟組成的Raid系統中,系統向兩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2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兩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兩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2倍。雖然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RAID 0最大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構成陣列的任何一塊硬碟的損壞都將帶來災難性的數據損失。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不適用於關鍵任務環境,但是,它卻非常適合於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的視頻生產和編輯或圖像編輯領域。對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中譯為鏡像方式。這種工作方式的出現完全是為了數據安全考慮的,因為在整個鏡像的過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碟容量是有效的,因為另一半用來存放同這一半完全一樣的數據,也就是數據的冗餘了。同RAID0相比,它是另一個極端。RAID0首要考慮的是磁碟的速度和容量,忽略安全;而RAID1首要考慮的是數據的安全性,容量可以減半、速度可以不變。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它的出現就是為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目的, RAID10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兩個分別由多個磁碟組成的 RAID0陣列再進行鏡像;其實反過來理解也沒有錯。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構建RAID 0+1陣列的成本投入大,數據空間利用率低。不是種經濟高效的磁碟陣列解決方案。但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政府各種檔案管理等。
RAID 3
RAID 3 採用的是一種較為簡單的校驗實現方式。將數據做XOR 運算,產生Parity Data後,在將數據和Parity Data以並行存取模式寫入一個專門的存放所有校驗數據的磁碟中,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因此具備並行存取模式的優點和缺點。RAID 3所存在的最大一個不足同時也是導致RAID 3很少被人們採用的原因就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我們已經知道RAID 3會把數據的寫入操作分散到多個磁碟上進行,然而不管是向哪一個數據盤寫入數據,都需要同時重寫校驗盤中的相關信息。因此,對於那些經常需要執行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來說,校驗盤的負載將會很大,無法滿足程序的運行速度,從而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的並行存取模式,需要RAID 控制器特別功能的支持,才能達到磁碟驅動器同步控制,而且上述寫入性能的優點,以目前的Caching 技術,都可以將其取而代之,因此一般認為RAID 3的應用,將逐漸淡出市場。
RAID 4
RAID 4 是採取獨立存取模式,它的每一筆傳輸[Strip]資料較長,而且可以執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讀取的性能很好。但是由於使用單一專屬的Parity Disk 來存放Parity Data,因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就會造成系統很大的瓶頸。RAID 4在商業應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RAID 5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RAID技術。各塊獨立硬碟進行條帶化分割,相同的條帶區進行奇偶校驗(異或運算),校驗數據平均分布在每塊硬碟上。以n塊硬碟構建的RAID 5陣列可以有n-1塊硬碟的容量,存儲空間利用率非常高。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任何一塊硬碟上的數據丟失,均可以通過校驗數據推算出來它和RAI D 3最大的區別在於校驗數據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塊硬碟上。RAID 5具有數據安全、讀寫速度快,空間利用率高等優點,應用非常廣泛,但不足之處是如果1塊硬碟出現故障以後,整個系統的性能將大大降低。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 5模式適合多人多任務的存取頻繁,數據量不是很大的環境,例如企業檔案伺服器、WEB 伺服器、在線交易系統、電子商務等等。
RAID 6
RAID 6 與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但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RAID 6 的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復雜的實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貳』 我有一百萬現金,沒有身份證和銀行卡不知道卡號能暫時存放銀行嗎
是不可以的。
存款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權的條件下把資金或貨幣暫時轉讓或存儲於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或者是說把使用權暫時轉讓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或貨幣,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金融行為或活動,也是銀行最重要的信貸資金來源。
存款是銀行最基本的業務之一,沒有存款就沒有貸款,也就沒有銀行。從產生時間來看,存款早於銀行。中國在唐代就出現了專門收受和保管錢財的櫃坊,存戶可憑類似支票的「貼」或其他信物支錢。中世紀在歐洲出現的錢幣兌換商也接受顧客存錢,屬錢財保管性質,不支付利息,是外國銀行存款業務的萌芽。隨著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出現,銀行的存款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
有的人僅僅為了方便支取就把數千元乃至上萬元錢都存入活期,這種做法當然不可取。活期存款年利率為0.36%,一年期年利率為2.25%,三年期年利率為3.33%,五年期年利率為3.60%。假如以5萬元為例,扣除利息稅後,三年期獲得的存款利息約為3024元,五年期獲得的利息約為5580元,假如把這5萬元存為活期,一年只有288元利息,即使存三年利息也只有千元左右。由此可見,同樣是5萬元,存的期限相同但存款方式不同,三年活期和三年定期的利息差距還是不小的。
■存期越長不一定越劃算
但也不是存期越長越劃算。不少人為了多得利息,把大額存款都集中到了三年期和五年期上,而沒有仔細考慮自己預期的使用時間,盲目地把余錢全都存成長期,如果急需用錢,辦理提前支取,就出現了「存期越長,利息越吃虧」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銀行規定對於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活期算利息,沒提前支取的仍然按原來的利率算。所以,個人應按各自不同的情況選擇存款期限和類型。
從存款利率來看,定期存款宜選擇短期。一方面,存款期限長短對利率的影響已經不大,一年期存款利率和五年期存款利率的差距只有每月0.675‰。另一方面,如今存款利率已是歷史最低,利率再次下調空間較小,如果今後出現利率上調,若選擇長期存款,在利率調高時一時無法享受較高的利率,就要受到損失。而短期存款流動性強,到期後馬上可以重新存入。
■「滾雪球」的存錢方法比較劃算
在具體的操作上,不妨採用一種巧妙的方法。可以每月將家中余錢存一年定期存款。一年下來,手中正好有12張存單。這樣,不管哪個月急用錢都可取出當月到期的存款。如果不需用錢,可將到期的存款連同利息及手頭的余錢接著轉存一年定期。這種「滾雪球」的存錢方法保證不會失去理財的機會。
銀行都推出了自動轉存服務。在儲蓄時,應與銀行約定進行自動轉存。這樣做,一方面是避免了存款到期後不及時轉存,逾期部分按活期計息的損失;另一方面是存款到期後不久,如遇利率下調,未約定自動轉存的,再存時就要按下調後利率計息,而自動轉存的,就能按下調前較高的利率計息。如到期後遇利率上調,也可取出後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