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電聲樂器音色存儲器或者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電聲樂器音色存儲器或者

發布時間: 2022-06-12 06:52:22

⑴ midi是何意

MIDI技術的基本概念

樂器數字介面(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 是20 世紀80 年代初為解決電聲樂器之間的通信問題而提出的。MIDI 傳輸的不是聲音信號, 而是音符、控制參數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設備要做什麼,怎麼做, 如演奏哪個音符、多大音量等。它們被統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傳輸時採用非同步串列通信, 標准通信波特率為31.25×( 1±0.01) KBaud。

MIDI僅僅是一個通信標准,它是由電子樂器製造商們建立起來的,用以確定電腦音樂程序、合成器和其他電子音響的設備互相交換信息與控制信號的方法。

MIDI系統實際就是一個作曲、配器、電子模擬的演奏系統。從一個MIDI設備轉送到另一個MIDI設備上去的數據就是MIDI信息。MIDI數據不是數字的音頻波形,而是音樂代碼或稱電子樂譜。

電視晚會的音樂編導可以用MIDI功能輔助音樂創作,或按MI-DI標准生成音樂數據傳播媒介,或直接進行樂曲演奏。

如果在計算機上裝備了高級的MIDI軟體庫,可將音樂的創作、樂譜的列印、節目編排、音樂的調整、音響的幅度、節奏的速度、各聲部之間的協調、混響由MIDI來控制完成。

利用MIDI技術將電子合成器、電子節奏機(電子鼓機)和其他電子音源與序列器連接在一起即可演奏模擬出氣勢雄偉、音色變化萬千的音響效果,又可將演奏中的多種按鍵數據存儲起來,極大的改善了音樂演奏的能力和條件。

用於連接各種MIDI設備所用的電纜為5芯電纜,通常人們也把它稱為MIDI電纜。

MIDI是一種電子樂器之間以及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的統一交流協議。很多流行的游戲、娛樂軟體中都有不少以MID、RMI為擴展名的MIDI格式音樂文件。

MIDI文件是一種描述性的「音樂語言」,它將所要演奏的樂曲信息用位元組進行描述。譬如在某一時刻,使用什麼樂器,以什麼音符開始,以什麼音調結束,加以什麼伴奏等等,也就是說MIDI文件本身並不包含波形數據,所以MIDI文件非常小巧。

MIDI要形成電腦音樂必須通過合成。早期的ISA音效卡普遍使用的是FM合成,即「頻率調變」。它運用聲音振盪的原理對MIDI進行合成處理,由於技術本身的局限,效果很難令人滿意。而現在的音效卡大都採用的是波表合成了,它首先將各種真實樂器所能發出的所有聲音(包括各個音域、聲調)進行取樣,存儲為一個波表文件。

在播放時,根據MIDI文件記錄的樂曲信息向波表發出指令,從「表格」中逐一找出對應的聲音信息,經過合成、加工後回放出來。由於它採用的是真實樂器的采樣,所以效果自然要好於FM。一般波表的樂器聲音信息都以44.1KHz、16Bit的精度錄制,以達到最真實的回放效果。理論上,波表容量越大合成效果越好。根據取樣文件放置位置和由專用微處理器或CPU來處理的不同,波表合成又常被分為軟波表和硬波表。

MIDI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編輯本段]
MIDI作曲和核配器系統核心部分是一個被稱為序列器的軟體。這個軟體即可以裝到個人電腦里,也可做在一個專門的硬體里。序列器實際上是一個音樂詞處理器(word porcessor),應用它可以記錄、播放和編輯各種不同MIDI樂器演奏出的樂曲。序列器並不真正的記錄聲音,它只記錄和播放MIDI信息,這些信息從MIDI樂器來的電腦信息,就像印在紙上的樂譜一樣,它本身不能直接產生音樂,MIDI本身也不能產生音樂,但是它包含有如何產生音樂所需的所有指令,例如用什麼樂器、奏什麼音符、奏得多快,奏得力度多強等。

序列器可以是硬體,也可以是軟體,它們作用過程完全與專業錄音棚里多軌錄音機一樣,可以把許多獨立的聲音記錄在序列器里,其區別僅僅是序列器只記錄演奏時的MIDI數據,而不記錄聲音;它可以一軌一軌地進行錄制,也可以一軌軌地進行修改,當你彈鍵盤音樂時,序列器記錄下從鍵盤來的MIDI數據。一旦把所需要的數據存儲下來以後,可以播放你剛作好的曲子。如果你覺得這一聲部的曲子不錯,可以把別的聲部加上去,新加上去的聲部播放時完全與第一道同步。

作為單獨設備的序列器,音軌數相對少一些,大概8~16軌,而作為電腦軟體的序列器幾乎多達50000個音符,64~200軌以上。

序列器與磁帶不同,它只受到硬體有效的RAM(Rndom aCCessmemory隨機存儲器)和存儲容量的限制,所以作曲、配器根本用不著擔心「磁帶」不夠用。MIDI技術的一大優點就是它送到和存儲在電腦里的數據量相當小,一個包含有一分鍾立體聲的數字音頻文件需要約10兆位元組(相當於7張軟盤的容量)的存儲空間。然而,一分鍾的MIDI音樂文件。這也意味著,在樂器與電腦之間的傳輸數據是很低的,也就是說即是最低檔的電腦也能運行和記錄MIDI文件。

通過使用MIDI序列器可以大大地降低作曲和配器成本,根本用不著龐大的樂隊來演奏。音樂編導在家裡就可把曲子創作好,配上器,再也用不著大樂隊在錄音棚里一個聲部一個聲部的錄制了。只需要用錄音棚里的電腦或鍵盤,把存儲在鍵盤里的MIDI序列器的各個聲部的全部信息輸入到錄音機上即可。

MIDI程序的設計目標就是要將所要演奏的音樂或音樂曲目,按其進行的節奏、速度、技術措施等要求,轉換成MIDI控制語言,以便在這些MIDI指令的控制之下,各種音源在適當的時間點上,以指定的音色、時值、強度等、演奏出需要的音響。在錄音系統中,還要控制記錄下這些音響。MIDI所適應的范圍只是電聲樂曲或模擬其他樂器的樂曲。

MIDI技術的產生與應用,大大降低了樂曲的創作成本,節省了大量樂隊演奏員的各項開支,縮短了在錄音棚的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整台電視文藝晚會的作曲、配器、錄音,只需要一位音樂編導、一位錄音師即可將器樂作(編)曲、配器、演奏,錄音工作全部完成。
MIDI概述
[編輯本段]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縮寫,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樂器數字化介面,可以把MIDI理解成是一種協議、一種標准、或是一種技術,但不要把它看作是某個硬體設備。

MIDI這種播放指令序列文件是樂器數字化介面的簡寫,是由日本和美國幾家著名電子樂器廠商於1983年共同制定的數字音樂/電子合成器的統一國際標准,它的出現解決了各個不同廠商之間的數字音樂樂器的兼容問題!日本羅蘭公司於1984年提出了GS標准,大大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為了更有利於音樂家廣泛地使用不同的合成器設備和促進MIDI文件的交流,國際MIDI生產者協會(MMA)在1991年制定了通用MIDI標准——GM,該標準是以日本Roland公司的通用合成器GS標准為基礎而制訂的。

GM標準的提出得到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支持,使得數字音樂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流得到了簡化,受到全世界數字音樂愛好者的一致好評。隨後,YAMAHA公司在GM標准上於1994年推出了自己的XG的MIDI格式,增加了更多數量的樂器組,擴大了MIDI標準定義范圍,在專業音樂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

MIDI的產生與發展
[編輯本段]

MIDI不是首先出現在計算機裡面的,它是由電子樂器生產廠家為了不同型號的電子樂器的「交流」而產生的,由於它採用的是數字化技術,當然自然而然的很容易的與計算機掛上了關系。所以我們要講MIDI樂器的介面,有三種,MIDI OUT、MIDI IN、MIDI THRU。這些可以在你家裡的MIDI樂器或帶有MIDI的電子琴(現在的很多電子琴上都有MIDI介面)上找到的。MIDI OUT是將樂器中的數據(MIDI消息)向外發送;MIDI IN就是接收數據啦;至於MIDI THRU嘛,是將收到的數據再傳給另一個MIDI樂器或設備,可以說是若干個樂器連接的介面。可以這樣說,MIDI所描述的是將MIDI樂器彈奏出的音變成01010一樣的數據輸出,也可以將計算機中的軟體將要表示的音變成01010的二進制數據通過音效卡輸出,或者接收一些01010的數據進行處理。

通常一個標準的MIDI有16個通道,GM標准里的第10通道是專為打擊樂設定的。

早期的MIDI設備除了都能接受MIDI信號之外沒有統一的標准,尤其是在音色排列的方式上更是「隨心所欲」的。也就是說您在這台琴上製作完成的音樂拿到另一台不同型號的琴上播放時會變得面目全非,小提琴可能會變成小號,長笛可能會變成吉他,鋼琴可能會變成大鼓……這對於專業音樂人士的工作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畢竟他們製作一次灌成唱片也就完事兒了,但是對於音樂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多媒體的發展卻極為不利。

於是著名的日本ROLAND公司於1990年制定出它稱之為GS的標准。GS標準是在ROLAND的早期產品MT-32和CM-32/64的基礎之上,規定了MIDI設備的最大同時發音數不得少於24個、鼓鑔等打擊樂器作為一組單獨排列、128種樂器音色有統一的排列方式等。在這幾項規定中,最重要的就是這128種音色的統一排列方式。有了這種排列方式,只要是在支持GS標準的設備上製作的音樂,拿到任何一台支持同樣標準的設備上都能正常播放。

GS標準的制定本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使得全世界的電子樂器有了一個「全方位接觸」的機會。可是,也許是由於這個標准真的是過於復雜,更可能是由於眾多的MIDI設備製造商不願意形成ROLAND的獨霸世界標準的局面,總之最後世界各國的MIDI設備製造商並沒有全盤接受這個標准,而是將之稍作改變,泡製出了一個GM標准。

GM標準的全稱應該是「通用MIDI標准系統第一級」(General MIDI system Level1),這個標准制定於1991年,在GS標准基礎上,主要規定了音色排列、同時發音數和鼓組的鍵位,而把GS標准中重要的音色編輯和音色選擇部分去掉了。GM的音色排列方式基本上沿襲了GS標准,只是在名稱上進行了無關痛癢的修改,如把GS的Piano 1改名為Acoustic Grand Piano等。

雖然GM標准不如GS那樣功能強大,但是它畢竟是世界第一種通用的MIDI樂器排列 的標准,而且正因為它將ROLAND GS標准作了簡化,也使得更多的MIDI設備廠商可以製造符合此標準的MIDI設備。所以GM標准剛一制定,就得到了MIDI廠商,尤其是多媒體設備廠商的熱烈響應。此後,各大MIDI廠商的設備紛紛被敲上GM的標制,MIDI設備之間實現了比以往更深層次的交流,為多媒體時代的真正到來作好了准備。對於現在的MIDI設備,GM標準是最基本的了。

另一個MIDI巨頭YAMAHA也不甘示弱,他當然不甘於這樣一個要求很低的標准,所以YAMAHA於1994年9月提出了自己的音源標准--XG。XG同樣在兼容GM的基礎上做了大幅度的擴展,如加入了「音色編輯」的功能,使得作曲家可以在MIDI樂曲中實時地改變樂器的音色;還加入了「音色選擇」功能,在每一個XG音色上可以疊加若干種音色。

所以我們目前常見的MIDI標准由GM、GS、XG,它們之間競爭還會繼續,當然這指的是GS與XG。

八十年代初,電腦音樂迎來了第一個真正的繁榮時期,同時也迎來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各種電子樂器之間的通訊問題:各生產廠家都按照自己的規格生產電子樂器,當您單獨使用某一廠家的產品時,您還不會遇到什麼問題,可是當您同時使用幾家公司的設備構成一個電腦音樂系統的時候,麻煩就來了,您怎麼能使一台美國E-MU的音源發出您在日本ROLAND鍵盤上彈奏的一個標准A呢?

為了解決電子樂器的通訊問題,1982年,國際樂器製造者協會的十幾家廠商(其中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的廠商)會聚一堂,各抒己見。會議通過了美國Sequential Circuits公 司的大衛.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介面」的方案,並改名為「音樂設備數字介面」,即「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縮寫為「MIDI」,公布於世。1983年,MIDI協議 1.0版正式制定出來。此後,所有的商業用電子樂器的背後都出現了幾個五孔的MIDI插座,樂器之間不再存在「語言障礙」,它們同裝上MIDI介面的電腦一起,構成了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電腦音樂大家庭。

實際上, MIDI 本身只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的縮寫,意思是音樂設備數字介面。 這種介面技術的作用就是使電子樂器與電子樂器,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通過一種通用的通訊協議進行通訊, 這種協議自然就是MIDI協議了。

對於搞計算機的人來說, 不妨把MIDI理解成一種區域網,網路的各個部分通過專用的串列電纜(MIDI線)連接, 並以 31.25 KBPS 的速度傳送著數字音樂信息。

MIDI 標准制定以後,開始只是在專業的電腦音樂圈兒里受到重視,但是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多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MIDI 作為多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炒得沸沸揚揚,幾乎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而大家也已經把這種介面技術當作了電腦音樂的代名詞,常有「做MIDI」,「玩兒MIDI」的說法,使一些正統的「電腦音樂人」 覺得莫名其妙,啼笑皆非。

因此, 我們倒不妨將MIDI劃分為「狹義MIDI」和「廣義MIDI」兩種概念,狹義MIDI就是上面所說的音樂設備數字介面,而廣義MIDI則是大家已經約定俗成的整個電腦音樂的統稱 , 這樣即不會造成概念上的進一步混亂,也不會使得MIDI一詞失去其本質的含義。

1985年11月,國際樂器製造者協會公布了《MIDI 1.0版的細節規定》(2.0版至今仍在制定中),重新定義了一些控制器號碼。此外,為保證MIDI的健康發展,還專門 成立了「MIDI廠商協會」和「日本MIDI標准委員會」等組織,MIDI標准從成長階段步入了成熟階段。

MIDI標準的成熟使各電子樂器生產廠商更加信心百倍,它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以空前的熱情生產出各種電子樂器,有鍵盤式的(合成器、主控鍵盤)、弦控式的(MIDI吉他)、敲擊式的(鼓機)甚至還有吹奏式的(呼吸控制器),除此之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各種音源模塊(就是把沒有鍵盤的電子合成器)供人選購。

⑵ 雅馬哈電子琴280,如何存儲音色和節奏

雅馬哈KB280有八個音庫,百每一個音庫可以存度四個;方法:一、先選好要用的節奏(包括速知度),然後選第一樂段要用道的音色,先按存儲鈕不鬆手,然後按下1,兩鈕同時按下一回秒左右即可,其他的音色節答奏同樣適用。

悲傷哀怨的樂曲,可選取大提琴、圓號、單簧管等;優美抒情的樂曲,可採用雙簧管、小提琴等。切記: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概說,並不唯一,並不一成不變。就是說,同一樣樂器,可以表現多種復雜情感。

對於節奏,一些琴譜是有標記的。四四拍的一般可以用倫巴、巴薩諾瓦、貝圭英等。四二拍子的用波爾卡、迪斯科、進行曲等,其實這兩種有時候還可以通用的。四三拍的一般就用華爾茲。配置較高的電子琴其節奏風格更多,不同地區節奏風格受其人民的歷史、生活方式的影響。

(2)電聲樂器音色存儲器或者擴展閱讀:

1、電子琴又稱作電子鍵盤,屬於電子樂器(區別於電聲樂器),發音音量可以自由調節。音域較寬,和聲豐富,甚至可以演奏出一個管弦樂隊的效果,表現力極其豐富。它還可模仿多種音色,甚至可以奏出常規樂器所無法發出的聲音(如合唱聲,風雨聲,宇宙聲等)。

2、電子琴的自動節奏部分,為老師給學生進行節奏感的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老師可讓學生合著自動節奏反復打拍子,甚至可以運動身體,比如合著節奏踏步、走步,做操等,從中用心和身體去領略各種節奏的律動。並且可以了解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增加其綜合音樂素養。

3、良好習慣

在彈電子琴前後要養成良好的洗手和修剪指甲的習慣,以保持電子琴的清潔和個人衛生。在彈琴的過程中不要進食和喝水,以免食物和水進入琴鍵縫隙中。不要將重物放在琴鍵和按鍵上,以免琴鍵失靈。

4、保存事項

長期不使用電子琴時,要先電源拔掉,並將電子琴內的電池取出來(如果有電池),以防止電池液滲漏損壞電路板。將電子琴上的功能鍵和開關復位。將琴裝入琴套或琴盒裡。

⑶ ge100效果器儲存的音色在哪裡

100效果器,如果找到團主音色,那肯定這個去前可以參考它的參數參數,上面有你想要找的東西,這就對了。
效果器就是專用於產生以上各種效果的電子儀器。它的作用是改變原有聲音的波形,調制或延遲聲波的相位、增強聲波的諧波成分等一系列措施,產生各種特殊聲效。給音色施加effect(效果、影響),許多樂器、合唱等都使用它。早期的電子風琴用涮簧裝置產生混響。利用一組旋轉的揚聲器和一組固定的揚聲器的相對運動,產生迴旋音響。又在電子線路中用附加的振盪器調制音頻電訊號,產生顫震音。人們將這些效果裝置提取出來,加以改進與發展,單獨製成混響器(Reverb)、延時器(Delay)、移相器(Phaser)、弗蘭格(Flanger)等,用於電吉他或其他電聲樂器演奏搖滾樂。

⑷ 電子樂器的原理

這么專業的問題怎麼也不給分呢?這是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么……

你所說的電子樂器,都是通過拾音器發射磁力線,琴弦震動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輸送出去,可以通過效果器等設備對電流加以調整從而產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拾音器大體原理都一樣,音色的差別在於製作工藝,比如你用一把民謠吉他加拾音器,再通過失真效果器做出失真效果,理論上來講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由於箱琴本身的音色,加上失真混淆一片非常難聽。

音色的不同在於使用什麼樣的效果器,通常效果器包括兩大類,失真類和周邊。

失真類通過對聲音信號的削波產生,也就是過載,這個需要圖示……失真類包括了過載,失真,重金屬等等。
周邊包括很多:混響、延遲、均衡、壓縮、壓限、激勵等等等等。
通過對這些效果器的重新排列組合和參數調整,可以出現很多種音色效果。

失真類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電吉他聲,這種音色在很多音樂中都很常見,尤其是一些METAL、punk。grunge甚至一些流行音樂中。

⑸ 電子琴與電鋼琴的區別在哪裡

一、對手指能動性的要求不同

電子琴的鍵盤結構看似跟鋼琴一樣,但兩者對手指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電子琴鍵輕軟,手指不需要很用力就可以發聲,所以彈電子琴並沒有所謂的力度的問題。

但彈鋼琴不同,整套機械發生裝置使鋼琴鍵盤的觸感異常豐富,再加上鋼琴作品對力度控制的細膩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必須同時具備力量和靈活性方向。所以孩子學琴伊始,家長最好給孩子鋼琴練習,以避免電子琴轉鋼琴時不適應導致孩子產生畏難情緒,從而使學習興趣喪失。

二、力度(強弱)變化不同

電子琴之所以不同於鋼琴是因為它沒有能夠振動,並且根據振動頻率大小而產生不同幅度音頻的弦、簧等發聲體。也就是說,電子琴憑借電子裝置發生,與手指的力度控制和觸鍵方法無關。

如果你想要做漸強漸弱的音量變化,就只能用手指去操控那個特地增加的按鈕來實現,但它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你想強調某個和弦中的高音聲部時,電子琴就無法做到了,因為無論你的手指下鍵用多少的力量、使用哪塊肌肉、用的什麼彈奏法,也無論下鍵是慢還是快,得到的音色和效果都不完全一樣的。

鋼琴本質上是一個打擊樂器,只要用外力控制琴弦的振動幅度,就能夠控制聲音的音量和音色的變化,所以當孩子使用的力量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到琴弦的振動幅度,即便是不同速度或者不同彈奏法擊鍵,手指不同的運動方式就會帶動相應的擊弦機撞擊鋼絲。

而此時,只要孩子使用的肌肉、力量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到琴弦的振動幅度。從這些方面來看,使用不同觸鍵方式、指法、力度、彈奏法、速度都「無動於衷」的電子琴來訓練孩子的基本功,是無效且無益的。

三、對於左手訓練的價值不同

鋼琴彈奏注重兩手的獨立區別性和合作性,通過雙手的操作,可以是鋼琴具有樂隊音響效果的性質,因此左手獨立彈奏能力要求就很高了,左手不僅要按一個鍵出一個聲,甚至還有基本同右手一樣,能夠獨立、靈活的跑動,甚至有時還得負擔起表現旋律的重任。

電子琴具有自動和弦伴奏功能(單指伴奏、多指伴奏),在彈奏曲子時。左手只需要摁下一個或者同時恩下多個音,就能自動合成很多的和聲出來,加入彈奏一個和弦或者分解和弦,電子琴還會根據你所選擇的節奏型變化出一系列的節奏,甚至變化出你彈奏的曲子所需要的和聲。也就是說電子琴的左手彈奏法是十分單一的

⑹ 除了電鋼琴,電吉他,電子琴外,還有哪些電聲樂器

電子提琴,電子吹管等等等~

電聲樂器分兩種,

一種是電子琴類別的,它的發聲原理完全是電路模塊存儲樂音信號,通過鍵盤等外部控制觸發.

另一種是電吉它類,它的發聲原理只是在電吉它內置了多個拾音器(類似麥克風),即琴弦振動發聲被拾音器接收然後轉化為電路信號

基本上所有的西方樂器的都"電"化了.只是應用廣泛的程度問題.

⑺ 電子琴和鋼琴的區別

1、從樂器本身說起,都是由鍵盤的黑白鍵組成,相同位置的鍵的音調相同。但是鋼琴比電子琴的琴鍵要多,鋼琴師88個鍵,一般普通的電子琴是61個鍵。除此之外,鋼琴比電子琴多三個踏板,分別在演奏時起到不同的作用。
2、從學習內容上看,電子琴學習的內容包括基本音階,鋼琴曲以及電子琴曲,電子琴曲指的是有電子節奏的曲子,我們平時聽的歌曲那種伴奏,包括和弦的伴奏;鋼琴學習的是基本音階以及鋼琴曲,因為鋼琴是機械發聲,沒有電子的音樂,鋼琴所有的聲音均有演奏者彈奏,電子琴的部分音樂由電子琴本身發出。也就是說即便是學習電子琴,也要學習純鋼琴曲,例如《獻給愛麗絲》等,就是說如果選擇學習電子琴, 學成之後也可以在鋼琴上彈奏鋼琴曲。
3、從彈奏方法上看,鋼琴彈奏的時候對力度要求比較高,琴鍵彈奏的力度大小直接從鋼琴發出的聲音上能立刻體現,鋼琴琴鍵相比電子琴感覺更硬一點,彈奏時候手指要適當用力,並且要隨著曲子的感覺要調整發力大小來改變音樂的強弱。電子琴則稍微有點不同,電子琴鍵則相比更好按一點,顯得稍軟一點,同時電子琴可以選擇力度與非力度,力度即像鋼琴一樣根據按鍵力度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非力度指無論用什麼力度按鍵,發出的音量均相同。除此之外,演奏上,電子琴更加多樣,因為電子發聲的緣故,可以發出上百種音色,配合上百種節奏形式可以組成更加多樣的音樂,演奏時,左手主要控制和弦走向,偶爾和右手一起彈奏主旋律。鋼琴在演奏時所有的和弦主要由左手彈奏,配合右手的旋律組成美妙的鋼琴曲。
4、從學習難度上,兩者綜合難度相差不是太多,都是從增加曲子難度方面來劃分不同的等級。電子琴的難度主要是和弦主旋律變化越來越復雜以及要求的節奏更快,手指靈活度更強,鋼琴的難度主要是左右手旋律的配合越來越難同時對曲子強弱與速度的控制要求更加高。兩者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反復訓練,從而達到熟練駕馭音樂的地步。在樂譜方面,在初級階段電子琴可以用簡譜,但是隨著音樂難度的提升,便和鋼琴一樣使用純五線譜。建議從入門階段就開始使用五線譜,養成認五線譜的習慣,對以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5、從學習的重點上說,電子琴注重綜合的發展,即節奏和弦的配合以及各種節奏音色的使用與連貫,電子琴十級的考級項目包括音階,鋼琴曲,電子琴曲;鋼琴注重鋼琴曲的彈奏以及彈奏技藝的高低,鋼琴十級的考級項目主要是音階與鋼琴曲。
6、從以後發展看,如果以後想一直選擇鋼琴演奏的話,可以選擇鋼琴,畢竟鋼琴十級的認可度可能更高一點;如果以後想參加樂隊以及音樂伴奏的話,電子琴可能更適合一點,多種節奏與音色在配合時候更方便一點。
7,關於電子琴和鋼琴品牌的選擇,建議大家選擇主流的品牌,電子琴可以選擇卡西歐和雅馬哈,鋼琴可以選擇珠江和雅馬哈,選擇主流品牌,價格比較透明,對於不懂行的朋友來說,不會被無良商家忽悠,而且質量也比較有保障。
時代鋼琴城是各大品牌鋼琴和電子琴的官方授權代理商,銷售各種品牌的鋼琴和電子琴,歡迎大家到時代鋼琴城官網和實體店選購鋼琴。

⑻ 電聲樂器的歷史發展

1875年,美國的貝爾發現了聲音和電波信號可以互相轉換,並由此發明了電話。這就為電聲樂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1906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體。1916年電子振盪器誕生了,這又為電聲樂器提供了得以實現的基礎。
1920年,蘇聯科學家列夫特萊門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聲樂器──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特萊明」(Theremin)。特萊明與其說是樂器,不如說是一種電聲實驗裝置更准確,它最重要的部分是一個振盪器,連接振盪器的是兩塊類似天線,能反映導體,甚至人體接近的金屬板,一塊用於控制音高,一塊用於控制音量。演奏該樂器的方法是以兩手交替接近或移動這兩塊金屬板。
1928年和1930年,法國科學家馬瑞茨·馬梯諾、德國人弗雷里茨·特洛特文先後發明了用鍵盤演奏的電聲樂器。而漢蒙德於1935年發明的電風琴則是當時最成功的電聲樂器,至今仍有使用。40年代末,在美國誕生世界上第一把電吉他。初期的電吉他及其它電樂器,大多僅是以麥克風來接收樂器的弦,共鳴器等的振動,並放大或轉換為聲音信號而已,它們是電樂器,而不是電子樂器。 1、用導線連接樂器和音箱;2、確認樂器和音箱調控旋鈕處於初始狀態,電源開關處於關閉狀態;
3、連接音箱電源,打開音箱電源開關,緩緩調節樂器和音箱音色、音量旋鈕,達到自己需要的狀態;
4、使用完畢,將調控旋鈕旋至初始狀態,關閉電源,拔下電源插頭。
5、輕拔收好導線,擺好樂器。 1、使用樂器和有源音箱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程序,否則會燒壞樂器和音箱的電器元件。
2、禁止用濕手觸摸樂器。
3、每次使用完畢用干布輕輕擦抹樂器表面及琴弦。
4、使用架子鼓時,請不要狠擊狠踩鼓面。

⑼ 電子樂器與電聲樂器的區別

電子樂器包括的內容太多,以電子發聲及混音,噪音,樂音,DJ,人聲,宇宙聲,通過調音台混音器等電子設備合成包括(電聲樂器。)電聲樂器是主流樂器。鍵盤吉他貝司電子鼓,是在傳統樂器上加裝擴大器,震盪磁,效果器,後形成的特殊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