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才強國的含義
人才強國是一個戰略,含義跟科教興國差不多
大致意思是:都是優先發展教育從而提高我國公民素質,最終發展科學使國家富強,實現共同理想。
(俺自己胡亂扯的,大致是這意思,具體表達不清楚呵呵)
『貳』 什麼叫人才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是「人才興國」。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依靠人才興邦,走人才強國之路,大力提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是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要義,概言之就是「人才興國」。這里,「強國」,是指增強國力、振興國家,即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
『叄』 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建設人才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含義: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加強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顯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比重。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平等公開和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改進人才管理方式,落實國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科學內涵: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是「人才興國」。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依靠人才興邦,走人才強國之路,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是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要義,概言之就是「人才興國」。這里,「強國」,是指增強國力、振興國家,即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對此,《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走人才強國之路,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胡錦濤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要「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保證」。 人才強國戰略的目標指向是建設「現代化強國」。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必須與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和協調,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進入新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意義上,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也是中國到2020年和到本世紀中葉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目標。
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必須有「人才資源強國」作支撐,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應當落在「人才資源強國」的建設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上,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快中國從人口大國向人才資源強國轉變的進程,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又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人才大軍,為實現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肆』 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的基本含義各是什麼
科教興國戰略: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人才強國戰略: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要把人才作為推進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忘記的專門人版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權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們由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
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助於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伍』 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是什麼為什麼
「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助於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行使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職能的表現。國家實施這些職能,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現社會主義的目的、目標;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主動,贏得未來。我們要取得人才競爭的主動權,就必須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進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環境與政策優勢。
『陸』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用戶名和登陸密碼是什麼,如何獲得
是你自己設置的,如果忘記了可以拿身份證去改。
(6)人才強國的密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MOHRSS,國家人社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人事行政和勞動行政的組成部門。
其主要負責統籌擬訂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勞動收入分配製度,組織實施勞動監察等工作。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組建,旨在更好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同時統籌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完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統籌全社會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柒』 什麼是人才強國戰略他提出的背景是什麼
人才強國制定和實施,是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當代世界和中國深刻變化著的實際出發,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人才強國戰略作為一項國家的重大戰略,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科學內涵。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解決了中國人才資源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戰略目標與重大問題,為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提供了思想保證、組織保證和制度保證,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鴻篇巨制中的一個壯麗篇章。
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是「人才興國」。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依靠人才興邦,走人才強國之路,大力提升 全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是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要義,概言之就是「人才興國」。
背景:改革開放之初,隨著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人才問題日益突出。基於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判斷,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實施人才戰略」。同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200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則專章提出「實施人才戰略,壯大人才隊伍」。這是中國首次將人才戰略確立為國家戰略,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之中,使之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面對中國加入WTO後的新形勢,直面經濟全球化和綜合國力競爭,為保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下發了《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 ,首次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對新時期中國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總體謀劃,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和主要政策措施。該綱要可以說是對此前提出的國家人才戰略的深化和系統展開。
『捌』 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問題
目前,中國人才資源結構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表現在:
(1)專業結構不合理:長線專業人才較多,信息、金融、財會、外貿、法律、高新技術和復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特別是熟悉並善於運用世貿組織規則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2)能級結構不合理:初中級人才較多,高級人才總量嚴重不足。
(3)產業分布不合理,如第一產業科技人才嚴重短缺,第三產業內部人才結構也明顯失衡。
(4)行業分布不合理,如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過低,僅佔35%,而美國從事科技開發的科學家、工程師80.8%在企業,英國為61.4%。
(5)地區分布不合理,如西部地區專業技術人才的密度(每萬人口中的人才數量)僅為225人,而東部地區為302人,高級人才85%集中在東中部地區,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大中城市。
(6)所有制間的分布不合理,如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74%集中在國有單位,非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之和僅為26%。因此,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大力調整和優化人才資源結構,實施人才資源的戰略性重組,有效盤活人才資源存量,改進人才資源增量結構,使人才資源的宏觀結構適應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需要,適應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需要。 十七大確定以人為本的理念,既是指出了人對發展的基礎作用,更重要的是重視人的發展。以人為本對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具有更直接的指導作用。開發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必須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
科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核心理念,確立二者的主體地位。發展要依靠和充分保護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並使其自身得到不斷提升,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共享發展成果。不僅是讓人才做貢獻,也要為人才做貢獻。以人為本就要促進人才的自由、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要加大這方面的體制和機制的投入,創造好的環境。 人才強國戰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來的,因而具有對外開放的鮮明特點。人才強國戰略在強調抓緊做好國內人才培養、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同時,強調要充分開發利用好國際人才資源,加大吸引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的力度。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加強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項目開發引進,形成符合海外人才、留學人員特點的引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