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紫鵲界的密碼是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紫鵲界的密碼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06 14:09:53

❶ 紫鵲界的其他相關

山的雕刻者———兩千年前苗瑤人 ----新化奉家鎮的古梯田
那麼,到底是誰在湘中創造了這樣偉大的大地藝術?誰是這群山的雕刻者?
在紫鵲界向北京遞交的申報世遺的材料里,有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省政府參事弘征的一篇考證文章———《紫鵲界梯田初墾於秦漢之前考》。他以豐富的史料證明:是兩千年前的苗瑤人開墾了紫鵲界梯田,它比哈尼梯田和龍勝梯田時間更久遠!
最初,在古代被稱作苗瑤的南方少數民族為逃避強族的欺凌深入山林,有一支棲息在新化的紫鵲界及周邊的奉家山一帶。這里群山環繞,30餘座1000多米的山峰是天然屏障,阻隔了外來侵略者的腳步。更令苗瑤人欣喜的是,崇山中的基岩裂隙水非常豐富,哪裡有裂隙,水就從哪裡流出來。於是,他們畲山為田,一鋤一鋤地開墾出一小塊一小塊的梯田,種上水稻,一季一收,倒也能填飽肚子。到大旱之年,竟然比平原地帶收成更高。
然而開墾了這片梯田的苗瑤人,沒有過上更長久的安寧日子,仍然是受到歧視的山民,不斷受到官軍的征伐。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一路逃亡,向西,向南。一支逃到了廣西的龍勝,就在那裡開墾了最早著稱於世的龍勝梯田。湘中的紫鵲界只留下了許多諸如瑤人沖、瑤人峒、瑤人屋場等歷史地名,見證著瑤人的血淚史。
但梯田規模在繼續擴大。到宋元時期,因「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大量外地的漢人遷入,一起開田,宋代由朝廷派來招撫的大員所作的《開梅山》的歌里就唱道:「人家迤邐見板屋,火燒磽確多畲田……」迨至明初,紫鵲界梯田開發進入了又一個高潮。隨處是供勞作時休息的茶亭,連海拔1600多米的風車巷絕頂亦建有茶亭,足見當時紫鵲界梯田開發的繁榮興旺景象。
就這樣,苗族、瑤族和漢人歷經千餘年共同完成了這一罕見的人類景觀———神奇的紫鵲界梯田。梯田的守護者———今日紫鵲界人
站在紫鵲界的山巔,凝視那層層如海潮湧動的片片金黃,我想:今天的紫鵲界人是以一種怎樣雕刻時光的心情在守護先人留下的財富?守護著湖南有萬年稻作文化史的一個奇特的標本?
陽春三月,他們就開始蒔弄梯田,除草,修田塍,把一道道田埂整修得像工筆畫一樣精緻,又像國畫一樣飄逸。那梯田窄得容不下牛和犁,他們用板鋤,一鋤鋤地翻轉,再用木耙將田泥整平,平得能讓飛鳥看清自己一掠而過的倩影。把青青的禾苗一蔸一蔸地用手栽到了田裡,再經一個夏天精心的田間管理,蟬聲陣陣催,秋天,稻子熟了。
九月,我到紫鵲界時,小部分早熟的梯田已經在收割了。他們不用打穀機,把四四方方的扮禾桶背到了田裡,就用手拿起一大捆稻子使勁地打下穀粒。打完的穀粒再裝滿籮筐,用人的雙肩挑著,晃晃悠悠地轉過一道又一道田埂,運回山腰或山下的家門。
山外的城裡人看著如一幅畫,山裡的農人才知曉這一季稻子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但紫鵲界人好像並不以為苦,收稻子的時候,他們還要唱起「嗚啊嗚啊」瑤人留下的山歌,好像在進行輕鬆快樂的舞蹈。在紫鵲界,最高最遠的山坡,我也沒見到一塊梯田拋荒。
山外的歲月過去了千年,山裡的光陰卻好像停滯不前。
古老的梅山文化在這里得到最好的傳承。不管男女老少,站在田坎上,山歌張口就來。慶豐收,仍然要佔卦唱儺戲。舞龍,也比別的地方講究,有敬奉天地的香草龍,有祈請五穀豐登的夜遊龍,有小孩戲耍的地滾龍,還有用於喜慶場合的王龍。各種龍的舞法、程序之繁瑣,聽得我一頭霧水,只知千年前的老祖宗是怎麼玩的,他們完全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了。
老祖宗為了防禦野獸或強敵的襲擊,守護好自己辛勤耕種的梯田,把桌凳、鐺耙、木棍都賦予了攻擊性。今天的紫鵲界人勞作之餘,仍不忘把梅山武術發揚光大。太陽高照,在一家院子的空坪上,82歲的羅大爺,把一對鐵尺舞得虎虎生風。一支成立不久的女子武術隊,10來歲的女娃娃,把凳拳、桌拳、梅山拳都表演得像模像樣。
一個個衛星電視接收器,送來了山外世界的精彩,但紫鵲界人仍然愛著自己的日子。
他們早已與這梯田融為一體,誰也離不開誰。這塊土地養育了他們,產出的綠茶、臘肉、豆腐丸子、凍魚、糍粑 、甜酒、魔芋、筍干、蕨菜、苡米、天麻,都是城裡沒有的好東西。他們的勤勞又賦予了梯田以生命,在這土地上種水稻、豆子、紅薯、玉米,使這梯田歷經兩千多年而生機勃勃,青春永駐。
聽說這里的凍魚,鮮得城裡人吃了還想吃,但離了紫鵲界的水,就做不出來。紫鵲界人問我:魚都離不開這里的水,我們能離開這里的山嗎?
是啊,這美的水,美的山,美的田,是紫鵲界獨有的,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守著它,就守著了一份寧靜的田園生活,奉家山人甚至把他們居住的小塊盆地也叫桃花源。
人人嚮往桃花源,他們就住在桃花源,只管怡然自樂,還要想啥呢?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作者:太平洋司令 --發布時間:2005-1-23 21:03:16 --說說梅山文化---綜合轉摘
新化民間文藝,至20世紀90年代已搜集整理作品19597件,其中劇本50個,曲藝41個,民間故事5468篇,歌謠5200首,舞蹈12個,音樂作品725件,美術18件,諺語8056條。民間文藝顯著特點是梅山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成一體。民謠 新化是山歌之鄉。勞動之餘,喜慶節日,婚娶祭喪,梅山人常以歌搖抒發感情,勞動之中常以歌謠助興化疲,長期以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新化民歌。其特點是:蠻、野、逗、辣。從內容劃分,可分為歷史歌、勞動歌、儀式歌、生活歌、傳說歌、兒歌等。歷史歌有洞事歌、族歌、宗師歌。《歌本歌》記載了梅山歌謠的起源,《罵歌》表達了梅山人對宋將田紹斌屠殺峒民的聲討。勞動歌有樵歌、獵歌、田歌、秧歌、茶歌、開山歌、拓石歌及各種勞動號子。《資水灘歌》長達600多行,對資水灘多水險及沿岸山川地理、土產山貨、風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動描繪。儀式歌有喜堂歌、喪歌廟堂歌、茶贊、酒贊、神誥和各種儀式歌。時政歌含蓄幽默,詼諧諷辣。如清末民謠:「天上協公打雷公,地上豹子咬老蟲(即老虎);城隍廟里鬼打鬼,世上死人吃活人」,以比喻的手法,形象、深刻地挾擊猖獗的邪惡勢力,以表疾世之憤怨。歌謠中數量最多、最膾炙人口的是被稱為「陶情歌」的情歌。如「神仙下凡實難猜」,詞意吻貼生活,詞調明快暢達,至今仍舊響在新化的原野上。歌詞如下:郎在高上打鳥玩(方言[下同]讀hai--),姐在河邊洗韭菜(讀cui)。哥哥啊,你(讀eng)要韭菜拿幾把, 你要攀花夜(讀ya)里來(讀li),莫穿白衣白褲莫拖鞋, 打只小小鋤頭做如牌。要是哪個看牛伢碰以你, 你只講(讀gang)千丘田裡看水(讀xu)。你要到十字街上買雙草鞋倒穿起, 上排腳印對下走,下排腳印對上來, 我俚兩個行(讀hang)路莫把笑話講,坐一起莫挨攏來, 有心做個無心意,神仙下凡實難猜.

❷ 紫鵲界的梯田有多少年歷史

紫鵲界梯田位於中國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水車鎮和奉家鎮,從開墾至今,已有兩千餘年歷史。總面積達8萬余畝。


紫鵲界梯田位於新化縣西部山區水車鎮境內,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余畝以上,其地勢之高,規模之大,形態之美,堪稱世界之最。紫鵲界生態環境優美,梯田密集,形態原始,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山高水長,板屋交錯,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樸美、形體美、文化美。尤其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使紫鵲界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臨人間仙境。水奉公路盤旋於這些梯田之間達十餘公里,梯田遍布於海拔500米至1000餘米的十幾個山頭上,最大的不過1畝,最小的只能插幾十蔸禾,連綿起伏,輾轉盤旋,可謂是儀態萬方,令人贊嘆不已。據調查,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餘年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它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❸ 紫鵲界聶鑫森文中插敘送資料的文字,有何作用

在下方,魂殿殿主與蕭炎,幾乎是同時的開口,這兩人的交手結果,可是對今曰的戰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聞言,那魂千陌與丹塔老祖都是微微遲疑了一下,對視了一眼,旋即開口道:「算平局吧」

兩人的實力,差距並非很大,若真是要以死相搏的話,的確能夠分出勝負,但顯然,兩人都不可能真的如此

聽得此話,魂殿殿主與蕭炎都是一怔,後者倒還好,前者卻是皺了皺眉,顯然對這個結果有些不太滿意。

「別不知足了,有這老怪插手,能取得平局已是不錯」魂千陌在魂殿殿主身旁落下身來,淡淡的說了一聲,旋即略作沉默,面色略微有些陰晴不定,抬頭望著遠處的那道童子身影,喃喃道:「沒想到他竟然到了那一步,或許族長會感興趣的。」

❹ 紫鵲界好玩么

死不好玩臭沒味,蚊子蟲飛蛾到處都是,要問中國投胎哪裡去,當然是土裡,而紫鵲界有著讓你面目全非的感覺,連住的地方都吧唧吧唧的響,晚上失眠的千萬別去,去了後悔,我去一次,就沒睡過覺,不是擔心光蚊子和飛蛾還有尼瑪的不知道的臭蟲,吃的是尼瑪啊,什麼什麼菜不說別的,就屋頂那些不知道是蟲還是蟲卵還是蟲灰的掉鍋里,上帝啊,小心滿肚子蟲子啊。說什麼上面空氣好啊,尼瑪呀,去了才知道,山裡早上悶啊,不是冷就是熱啊,防感冒還要防病毒。來去的交通不說,只有1趟來回的班車,趕班車啊趕班車就像趕屍進城,晚上失眠不說,早上為了離開還得早起准備,是旅遊還是受罪,還有那個水啊,聽說自來水裝到了戶,但網上天天說農村裡的自來水有蟲子啊,有蟲卵的,自來水管哪個地方壞了也看不出來,邪惡的幼蟲尼瑪的到處爬啊爬,誰知道它爬不爬管子里去?

❺ 紫鵲界梯田的基本信息

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歷史,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是中國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
紫鵲界梯田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這里沒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庫,也無需人工引水灌溉,天然自流灌溉系統令人嘆為觀止,國家水利專家評價其可與都江堰和靈渠相媲美,把這種自流灌溉系統稱之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跡」。
南方稻作文化與狩獵文化的巧妙融合成就了紫鵲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稻作文化遺存,這里民風淳樸,苗瑤風俗世代相傳,梅山山歌獨具韻味,婦孺皆知;梅山飲食、梅山武術等風格獨特;紫鵲民居古色古香、頗有特色;草龍舞、儺面獅身舞等風俗表演更是原始神秘、別有風情。
紫鵲界梯田依山就勢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長如帶、彎如月、形態各異、變化萬千,婉如天上瑤池,人間仙境。 紫鵲界一帶的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山歌、民歌、情歌廣泛流於民間,龍獅舞、草龍舞風格獨特,苗、瑤風俗依然如故。飲食文化亦膾炙人口:綠茶、臘肉、豆腐丸子、凍魚、糍粑、甜酒、磨芋、筍干、蕨菜、苡米、天麻等久負盛名,可謂是「民風淳古,物阜蕃昌」,而這些又為這里的旅遊開發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
紫鵲界的背面,有萬畝金銀花基地,還有48座瑤人寨遺址等人文景觀, 可乘坐火車或從長沙汽車經滬昆高速、婁新高速公路到達新化,再轉車到景區。
從新化縣城去紫鵲界,早上7:20有從新化湘運汽車西站到奉家鎮的班車,路過紫鵲界,到達紫鵲界時間大約9:00;下午此班車12:30從奉家鎮出發返回新化縣城,到紫鵲界時間大約下午1:30。
上午:7:20 (從新化湘運車站出發),約9:50到達紫鵲界
下午:12:30(從奉家鎮出發),約1:30到紫鵲界,約4:00到達新化縣城
冬天的紫鵲界
冬季的紫鵲界無疑是最美的,大霧彌漫,雪花飄飄,
白雪皚皚,被銀裝素裹的梯田更為美麗,猶如仙境那般。 奉家山區紫鵲界的人類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兩漢時期,統治階級對居住在這里的苗、瑤民族規定「只服徭役、不納田稅」,唐、宋時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多次頒布有關墾辟農田的詔令,並積極鼓勵種植「高田」。新化建縣以後,「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種稻輸緡錢」的政策,推動了大量漢民的遷入,他們與當地瑤民一起開創了紫鵲界農耕文化的新紀元。龍普村瑤人沖,是紫鵲界梯田最壯觀的景點之一,面積達兩千餘畝,兩道山樑一條沖,橫斷面形成一個「凹」字,這片梯田的最終形成,便是當時居住在這里的苗瑤同胞和後來遷徙而來的奉姓人家,愚公移山般父死子繼地連續開發了三十幾代,經歷近千年。迨至明初,在政府積極招徠流亡、獎勵墾荒的政策鼓勵下,紫鵲界梯田開發進入了又一個高潮。隨著梯田的開發,許多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公益設施相繼建設起來。單以紫鵲界靠錫溪一面的茶亭為例,就有淡如亭、吉清亭、澤潤亭、應息亭等十多座,連海拔1600多米的風車巷絕頂亦建有茶亭,足見當時紫鵲界梯田開發的繁榮興旺景象。
紫鵲界梯田起於秦漢,形成、發展於宋明,苗瑤民族是紫鵲界梯田這個人間奇跡的始創者,多民族數十代人的不懈勞作,最終造就了這一撼人心魄的人類文明,連同他們在艱苦勞動中創造的梅山文化,留給了這里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原籍新化的中國民俗文化資深學者陳子艾教授,走遍天下,年逾古稀重返家鄉,在考察了紫鵲界梯田後,深感震撼:「紫鵲界梯田,是我們各民族的祖先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經過世世代代的勞動才創造出來的,我們應從這個文化創造中感悟到我們的祖先那種頑強拼搏創造世界的精神,十分愛護他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❻ 紫鵲界的文化內涵

神秘的梯田文化。自古稱「畲山為田」。習慣上把有田塍可蓄水種稻的才稱之為田,而無塍種植旱生作物的都稱為土。紫鵲界一帶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崇山中哪裡有裂隙,水就從哪裡冒出來,雖然海拔1200m以上,大旱之年也從沒有乾涸過,因而從「畲山」開始,這里便能種植水稻並可年年獲得豐收。
紫鵲界無塘無庫,也沒有灌溉用的溝渠,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山上到處是星星點點的泉水,只需在田塍的任一處挖一個缺口,或安一段竹筒,水便從上往下,從這一丘流到那一丘。即便是某個地方沒有泉水冒出,也只需沿著梯田的內側,取田裡的泥堵成一條通道,水便會順著那條通道流到需要的任何地方。這里特殊的岩石土壤能儲水滲水,更因人工的巧妙設計,每丘梯田的長度、寬度,每梯級的高差都因勢而宜,使得丘丘梯田水源充足,而在雨季也不會因出現急流,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紫鵲界梯田灌溉系統設置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可與都江堰、靈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媲美,堪稱世界灌溉工程的奇跡。

❼ 紫鵲界梯田是哪個地方的旅遊景點簡介

紫鵲界梯田位於中國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畝以上,核心景區有2萬多畝,正在申報吉尼斯記錄。是國家AAAA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2013年5月成為中國首批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文化遺存,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利用山泉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歷史,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是中國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

❽ 湖南省紫鵲界梯田是如何形成的

湖南省紫鵲界梯田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它周邊的梯田達20000畝以上,其地勢之高,規模之大,形態之美,堪稱世界之最。

紫鵲界梯田起源於秦漢,盛於唐宋,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開墾最早的梯田之一。

紫鵲界梯田的形成,發源於人,得益於水。這里的地下水,屬於基岩裂隙孔隙水類型,哪裡有基岩裂隙,水就從哪裡冒出來,而且越是山高,水越多,永不枯竭。所謂"高山有好水",在這里完全得到了印證。

❾ 家鄉的紫鵲界作文600字以上

暑假的一天,在爸爸的提議下,我們一家打算去新化的紫鵲界梯田旅遊。
在去的路上,我問爸爸紫鵲界梯田是個怎樣的地方?它美嗎?爸爸回答:「紫鵲界不僅美而且大,它的面積有八萬余畝,已經有兩千多年,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聽了爸爸的話,我更是激動萬分,迫不及待地想馬上飛到紫鵲界。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了紫鵲界梯田。這里果然像爸爸說的那樣,雖然他沒有雲南的哈尼梯田那麼美,也沒有廣西的龍勝梯田那麼壯觀,但它也別有一番風味。遠看梯田,他就像一條條銀蛇堆在一起,近看就像一層層台階連綿向上。
我們先來到梯田的「腳」下。這兒是大家的「住宅區」,你可別看這兒人不多,莊稼可多著呢!
往上走兩里路,就到了梯田的「身體」。這兒的梯田非常美,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就像一條條銀蛇在爭先恐後地向前蠕動。
梯田的「頭」是最美的。每當黃昏時,天空就會出現美麗壯觀的雲海,彷彿海就在天邊風號浪吼,美麗極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馬上就到了回家的時間,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紫鵲界。我心想:什麼時候還能再來欣賞這古代人民的勞動結晶呢?

❿ 紫米的紫鵲界貢米

紫鵲界秦人梯田,位於湖南省新化縣水車鎮、奉家鎮、文田鎮。它始於秦漢,盛於宋元,成於明清。它集雲南哈尼梯田的大氣、廣西龍勝梯田的壯美、菲律賓巴拉韋梯田的險峻和越南沙壩梯田的飄逸於一身。總面積近6萬畝,集中成片的有2萬余畝,坡度在25-40度,最陡達50度以上,且層層疊疊於海拔500米1100米之間,共400餘級,蔚為壯觀。
其中最為神奇的是,紫鵲界梯田區域偌大的地方竟無一方水塘,一條溪澗,但是卻「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屬於基岩裂隙,富含礦物質的水順著岩石縫隙噴涌而出,形成了獨特的天然灌溉系統和自然景觀。這神奇的自然地貌,成就了紫鵲界秦人梯田的千古一絕。 據湖南省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和湖南省農科院稻米及製品檢測中心對紫鵲界貢米測定:紫鵲界紫米的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精米高1.37%;氨基酸總量高 71.4%。特別是賴氨酸含量比一般精米高96%;蛋氨酸含量高240.7%;蘇氨酸含量高113.5%。
另外,組氨酸也被確認為兒童的必須氨基酸之一,每百克紫鵲界紫米中365.0mg,比一般精米高100%,這充分說明,紫鵲界紫米氨基酸含量豐富,組成極佳,尤其適合兒童和老年人及孕婦的營養需要。 紫鵲界貢米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據悉,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糧食產品僅僅只有2種:再生稻、重慶西南米、紫鵲界貢米。紫鵲界貢米是一種極其罕見的鹼性米,米粒呈四色(紫、黑、紅、黃),以紫色為主,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廣泛的微量元素。顏色呈紫黑色,稱為紫香米、黑香米。
鵲界梯田利用地下礦泉水灌溉,旱澇保收,加上位於海拔500到1100米之間,常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所以這里生產的紫米不但香軟可口,而且富含各種有益的礦物質,彌足珍貴。清朝的乾隆皇帝游江南時,就是因為吃了這里的紫米所以就一見鍾情,將這里的米列為貢米,成為皇家高貴的象徵。 1、煮飯:紫米發芽米很難煮,因為有一層外衣,建議先浸泡5——7小時。與白米拼配蒸或煮,按1:3的比例摻和(即四分之一的紫米與四分之三的白米),用高壓鍋煮飯30分鍾,香氣撲鼻,口感極佳。
注意:紫米易溶於水,可用冷水輕輕淘洗,不用揉搓。
2、煮粥:與糯米按2:1的比例摻和(即三分之二的紫米和三分之一的糯米),加入適量水,用高壓鍋熬粥30分鍾,清香怡人,粘稠爽口,亦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適量黑豆、花生、紅棗等,風味甚佳。
另外還可以燉排骨、粽子、米粉粑、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紫米酒等。
紫鵲界貢米屬多色米,故紫米、黑米、紅米、黃米的食譜,紫米皆可試用,效果更加明顯。 "鹼」單生活 吃出健康
經權威機構檢測,紫鵲界貢米為鹼性食品。人體自身存在著三大平衡系統,即體溫平衡、營養平衡和酸鹼平衡。其中酸鹼平衡是指人體體液的酸鹼度維持在PH值7.35~7.45之間,也就是說健康的內環境是呈弱鹼性的。
普通大米呈酸性,人們在日常膳食中攝入的酸性食物也較多,它們會使體液酸化,形成酸性體質。而酸性體質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紫鵲界紫米獨特的鹼性品質,能夠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體內的酸鹼度。使體液保持弱鹼性,改善現代人的酸性體質,增強人體的抗病抗癌能力。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徐慶國、湖南農科院水稻研究副研究員龔浩如認為:
紫鵲界貢米(紫米)的優秀內在品質及鹼性特質,在當今所有大米中是不可多得的保健米。品質卓越,彌足珍貴。
紫鵲界貢米是一種具有諸多營養和保健功效的珍貴稻米。紫米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多種維生素,同時含有鐵、鈣、鋅、硒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並且氨基酸含量豐富。
據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稻米及製品檢測中心對紫鵲界紫米分析表明:紫鵲界紫米富含蛋白質、氨基酸、澱粉、粗纖維、鐵、鈣、鋅、硒等微量元素。具體分述如下:
一、蛋白質含量高
紫鵲界紫米的蛋白質含量,比湖南省1984年至2007年審定的中秈稻品種(組合)蛋白質平均含量高1.37%,相對提高15.6%;
二、氨基酸組成全面,營養豐富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礎,常見的氨基酸有二十多種,其中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為人體必需氨基酸,這八種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必須不斷從食物中直接攝取。
據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稻米及製品檢測中心對紫鵲界紫米的檢測,每100g紫鵲界紫米中氨基酸,比三豐早19精米中氨基酸總量高71.4%,其中:每100g 紫鵲界紫米中的賴氨酸(屬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比三豐早19精米中賴氨酸含量高96.0%;
每100g紫鵲界紫米含蛋氨酸,比三豐早19精米中蛋氨酸含量高240.7%。另外,組氨酸也被確認為兒童的必需氨基酸之一,每100g紫鵲界紫米中含組氨酸,比三豐早19精米中組氨酸含量高100%。這充分說明紫鵲界紫米氨基酸含量豐富、組成極佳,尤其適合兒童和老人的營養需要。
三、澱粉含量高
紫鵲界紫米中澱粉含量高,據測定:紫鵲界紫米中澱粉含量為70.1%,能充分保證人體所需熱量的來源。因此,經常食用紫鵲界紫米,對人體保肝解毒、節約蛋白質和抗酮體等有一定作用。
四、纖維素含量高
紫鵲界紫米中纖維素含量高,據測定:紫鵲界紫米中粗纖維含量為1.34%,纖維素有充盈腸道、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膽固醇吸收等作用。因此,經常食用紫鵲界紫米,對預防動脈硬化、防止腸癌大有益處。
五、微量元素含量豐富
1、鐵的營養與保健功效
紫鵲界紫米富含鐵,據測定:每千克紫鵲界紫米中含鐵,比精米中鐵含量高248.3%,對人體營養與保健意義十分重要。
因此,經常食用紫鵲界紫米,維持體內鐵的平衡,對改善兒童的精神狀態、使注意力集中、防治缺鐵性貧血症、促進發育、增強抗病力、防止疲勞、使皮膚恢復良好的血色等有一定功效。
2、鈣的營養與保健功效
紫鵲界紫米富含鈣,據測定:每千克紫鵲界紫米中含鈣,比精米中鈣含量高116.5%,對人體營養和保健意義十分重要。
因此,經常食用紫鵲界紫米,保證體內鈣質平衡,對預防結腸癌、預防和治療更年期骨質疏鬆症、防治肌肉痙攣、降低血壓、保護骨骼及牙齒免受鉛毒、維持強健的骨骼和健康的牙齒、緩解失眠症等都有一定作用。
3、鋅的營養與保健功效
紫鵲界紫米富含鋅,據測定,每千克紫鵲界紫米中含鋅,比精米中的含鋅量高81.8%,對於維持生長和健康很重要。此,經常食用紫鵲界紫米,維持人體鋅的平衡,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人體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改善胰島素的效用、有助於預防老年男性的前列腺肥大、加速人體內部和外部傷口癒合、調節前列腺內睾酮的新陳代謝、防止味覺和嗅覺消失、防止生殖功能障礙、消除指甲中的白色斑點、防止精神失常、減少膽固醇的積蓄等有一定作用。
4、硒的營養與保健功能
紫鵲界紫米富含硒,椐測定,每千克紫鵲界紫米中含硒,比精米中的含硒量(懷化、湘西、長沙11個精米樣含硒量統計
)高17.8%,對於維持生長和健康很重要。因此,經常食用紫鵲界紫米,確保人體對硒這種必需的微量礦物質的需要。對防止自由基的形成以保護免疫系統、防治癌症、防止女性更年期發熱潮紅及更年期的其他疾病、預防心臟病及血液循環方面的疾病、防治頭皮屑等有一定作用。研究證明,硒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作用與維生素相似,但效力更大。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成分,能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抑制對機體有損害作用的過氧化物和自由基的產生,保護細胞免受損害。已有報道,硒在防止肺癌、胃腸癌、乳腺癌、食道癌、卵巢癌中起重要作用,補硒往往能提高癌症病人的存活率。